1933年1月中旬,南北两个委员长的对峙还在继续,就在十二号,四路军发表声明,正式将东北义勇军四路军改称为北方抗日联军第四路军,刘伯承为总指挥,谷雨为总政委的刘谷大军正式成型,同时四路军欢迎各路抗日武装加入北方抗日联军,停止内战,一致对 外。
新华之声在一评蒋介石时,根据蒋介石的种种往事,认为蒋介石是一个流氓政治家,毫无底线,毫无诚信,那么这样的一个流氓政治家到底是怎么崛起的?
在1月12日,四路军的新华之声又播放了二评蒋介石,对蒋介石的政治生涯进行了点评,同时也揭露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
这个出身于江浙普通家庭的孩子,少时性情顽劣,不学无术,浪迹红尘,但在辛亥革命之后,短短十数年时间,却迅速崛起,发迹上海滩,成功跻身上流社会,并最终成为曾经权倾天下的中国最高军事统领,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者。
究竟是什么历史机遇造就了蒋介石的成功?
他又是如何利用机遇一步步晋级,并最终登上权力巅峰呢?
谷雨的二评蒋介石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时代机遇、蒋介石的个人努力和在政治上的不断投机。
清末以来,中国处在极端黑暗之中,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残暴统治,曾经无比辉煌、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不断沉沦,不断衰落。
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推翻满清王朝的黑暗统治,抛头颅,撒热泪,蒋介石也是其中一员,他参加革命,十分坚决的反对清王朝的腐败统治,敢闯敢拼,冲锋陷阵,是一个用实际行动推翻满清的革命志士。
蒋介石在革命期间,结识了他的同乡国民党大佬陈其美,陈其美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很高,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说孙陈,而不是孙黄,故而蒋介石作为陈其美的政治心腹,顺利得进入到国民党的核心层,并逐渐为孙中山先生所认识和熟悉。
在陈其美的帮助下,蒋介石奠定了在国民党内和上海滩的政治根基,这也是为什么,陈其美的挚友张群、黄郛、邵元冲、吴忠信等,陈其美的侄儿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能够成为南京国民政府中坚力量的根本原因,常家天下陈家党,不是白说的!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在陈其美引见下认识了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和黄金荣,同时他也接触到虞洽卿等江浙买办财团的重要人物,这为蒋介石集团与青帮合作、与江浙买办财团结盟叛变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追求陈其美革命的过程中,蒋介石深受陈其美青帮做派的影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动辄暗杀绑架软禁,滥捕滥杀,在四一二和这些年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残酷镇压中完全体现出来。
蒋介石动辄大谈革命,聊理想,讲追求,谈信仰,但事实上,他对各种革命理论和革命建设毫无兴趣,对革命理论也毫无建树,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口蜜腹剑,翻脸不认账是他的本能。
对国民党党内的政治人物,对对粤系军阀、对桂系军阀李白黄,对西北军将领这些下三滥招数都用过无数次。
二次革命失败,陈其美被袁世凯刺杀之后,蒋介石冒险为其收敛尸体,赢得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并借此奠定了他陈其美政治遗产接班人的地位。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并没有继续革命,而是在上海滩搞起了投机生意,投机失败之后,蒋介石债台高筑,才不得不再次投奔孙中山先生;甚至在担任黄埔校长,率领大军东征的过程中,还关注上海的股票信息,这也暴露了他革命投机客的本质,他并没有坚强的革命意 志。
不过大革命的变化莫测,将这个革命投机客推上了历史的前台,投奔孙先生不久,恰逢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处理得当与孙中山共患难,迅速赢得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故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蒋介石获得了黄埔军校校长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黄埔军校迅速培养了一批有志于革命的年轻军事俊杰,并以此为基础迅速形成了一只战斗力顽强的学生军,通过三次东征和北伐战争,黄埔学生军一举成为了当时广州国民政府的军事支柱。
作为黄埔军校校长,以黄埔学生军为根基的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迅速攀升,此时时代机遇再一次垂青了蒋介石,孙先生病逝,国民党左派廖仲恺先生被刺,又给了蒋介石上位的绝佳机会。
通过与政治上一向软弱的汪精卫联合,蒋介石迅速排挤掉多位国民党元老,形成了汪主党、常主军的政治局面,从而迅速崛起成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
短短两三年之间,蒋介石就从上海滩一个破产的小流氓,崛起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其崛起速度之快,历史罕见。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作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政治野心进一步膨胀,他开始追逐国民党的最高领导地位,但当时他的党内地位不够,连中央执行委员都不是,没办法通过合法的政治方式获得政治上的突破。
故而政治投机客蒋介石背叛了国民党和孙先生的新三民主义,选择与代表封建地主利益的国民党右派和代表买办资产阶级的江浙财阀结盟,悍然分裂了国民党,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为了打击政治上的对手,蒋介石不惜清党,以肉体消灭的方式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左派,同时也重创了当时政治上比较幼稚,放弃军事力量的中国共产党。
为了进一步巩固势力,惯于投机的蒋介石,又选择了抛妻弃子,与代表英美在华利益的宋美龄联姻,从而成为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利益代言人。
这种种举动,将蒋介石送上了政治上的巅峰,但同时也彻底摧毁了大革命期间那个朝气蓬勃的国民党,使之成为了新军阀们操纵的政治僵尸。
但骄横的蒋介石并没有意识到,当他选择背叛革命,背叛国民党,背叛孙先生,选择与中国最反动的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结盟时,就注定了国民党必然衰亡的命运。
原因很简单,蒋介石清党之后,国民党的进步力量被屠杀殆尽,而这些进步力量主要集中在国民党的基层党组织。
据初步统计,在1927年国民党的大规模屠杀中,至少有一百万中国进步力量遭到了屠杀,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很弱小,不过五万党员,总共大概牺牲了四万烈士。
也就是说,蒋介石的清党造成了九十六万国民党党员的损失,而这些人都是国民党最有革命意志、最为进步的基层骨干力量,他们代表着最广大的中国人民。
换句话说,孙中山先生苦心孤诣二十多年打造的国民党,被蒋介石彻底断了根,再也没办法与广大中国人民心连心,自然也就不可能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自四一二以来,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从代表中国的进步力量,彻底蜕变为政治投机客,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的大联盟,变成了中国人民最顽固,也是最反动的敌人。
作为这一股反动力量的总代表,蒋介石以革命起家,又背叛革命,自然很清楚人民的力量,故而为了维护他的反动统治,他只能选择对内疯狂镇压进步力量,而对外则退让妥协,不断卖国,这就是为什么国民政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拒不抵抗,不断打内 战的根本原因。
蒋介石先生告诉他的部下们,与日本帝国主义做抗争,当亡国奴,还有一条活路;要是被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占据了上风,他们就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他反动本质的鲜明体现。
现在大家都批评张学良将军不抵抗,殊不知张学良将军只是代人受过,不抵抗的根源早在四一二那一天已经注定了,济南惨案蒋介石的选择就是明证,不过当时日本人选择了撤退;而九一八那天,日本人选择了鸠占鹊巢而已。
相比于张学良将军不断支援义勇军抗争,与日军周旋了一年多,还在不断抗争相比,南京政府又干了什么呢,济南惨案,国民党军选择了绕路;一二八淞沪抗战,国民党选择了妥协卖国;这就不奇怪那位胡先生会大骂张学良将军和四路军“卖国”抵抗了就是卖国, 不抵抗就是爱国,这就是蒋介石和他的那些御用文人赤裸裸的反动嘴脸,何其无耻!
与他们相比,岳稼祥墓前的秦桧都要光彩得多,至少人家还有一笔流传千古的宋体字!
现在蒋介石看到四路军这一股进步力量,不断抗日,而且战果显赫,蒋介石自然很着急,他又一次选择了打压,封锁四路军的消息,没收全国人民支援四路军的物资想必只是一开始。
蒋介石现在之所以没有向四路军发起进攻,不是他不想对四路军动手,而是他做不到,他没办法绕过北方各路军阀,鞭长莫及,不过蒋介石肯定也会有办法的,他的反动本质决定了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四路军。
周边的大小军阀们,你们准备了吗?
蒋介石很快会把你们推向剿灭四路军的战场,一边消灭共产党,一边消灭影响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军阀,两全其美,何其美哉!
当年满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搞出了借师助剿这一套,蒋介石也一定会效仿先贤,不过与虎谋皮,蒋先生肯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最起码为了让日本帝国主义满意,来一个非法抗日罪,也不奇怪。
文章辛辣的讽刺道,中国出版界的同仁们,新闻工作者们,进步作家们,为了你们的安全,请你们以后提到日本时,用一个代号,比如两个圈圈,又比如两个叉叉,要不然因为这个,被蒋介石的特务们,被蒋介石养着的那些青帮们迫害了,那就太不值了!
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与反动力量的斗争,还很漫长,请你们一定要保留有用之身,继续战斗,四路军会有更多的捷报等着你们,中国人民同样也有更多的捷报在等着你们宣布!
如果说一评蒋介石,只是对他政治人品的评价,那么二评蒋介石,就如同一把剥皮刀,将蒋介石的肚子里面的花花肠肠彻底捅了出来,甚至还把他即将使用或正在使用的种种伎俩都说了一遍,这自然会让蒋介石更加束手束脚,为四路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虽然明知道如此,但不知道为什么,冯玉祥就是爱听,这已经是第三遍了,他还准备再听一次,不过四路军播音员们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播了三次之后,开始放起了其他宣传节日,冯先生这才关上了收音机。
回过头,冯先生对吉鸿昌和张克侠两位将军说道,“鸿昌,树棠,听清楚了吗?
民国的最高领导人就是这样的人,我和他打了几年交道,深有体会,谷雨的评价说到他的骨子上了,一点都没错!
要想抗日,绝不能靠国民政府,只能靠我们自己!
要不然都得做亡国奴!
共产党在热河起家的时候有什么?
一千人不到,各种枪械不到三百!
可就是凭着一股爱国之情,凭着一股搏命的精神,才有了今天在热河的基业!
共产党人敢拼命,我们西北军同样敢拼命!
这一次出兵打孙殿英,不是我们想打内战,而是为了抗日大局!
西北军唯有壮大了,才能更好地打击日寇!
我们才会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两位将军异口同声的说道,“是,老帅,我们一定打好这一仗!
不会要四路军小瞧了我们!”
冯先生点点头,“孙殿英的部下,都是我们西北军的旧部,他们是不会愿意投奔四路军的,记住尽量减少损失,以迫降为主!”
“这样做会不会让四路军不满?”
“放心吧,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脑子清楚得很,不会乱来的!
再说了,老夫背了骂名,总不能白背呀,占点便宜也是应该的!”
冯玉祥眼皮耷了耷,“鸿昌,树棠,你们也要小心一些,共产党人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机会一旦成熟,就把那些共产党人给礼送出去!
武器弹药也可以还给他们,留一条后路,以后大家好想见嘛!”
吉鸿昌和张克侠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又陆续言是,冯玉祥这才满意得点点头!
都是老江湖了,冯玉祥跑出来站台,帮着背锅,可不是白站的,他要借此翻身,最起码也要成为一方之雄。
没过多久,他对西北军二十九军那帮子手下,也算是看透了,一个个都在打小算盘,他这个老帅说话不顶用,所以这段时间,他的脾气不得不好了不少,按捺性子耐心得调教他们。
既然这伙子手里有兵的西北军将领靠不上,在分化拉拢他们的同时,也必须培养新生力量。
可是新生力量哪有那么好培养的,他又不是阎锡山,没那么多钱,所以就想和四路军要一些东西。
没想到四路军奸猾得很,对他也防着一手,佟凌阁靠拢过去,对方表示欢迎是不假,但也有要求,必须派出宣传委员,成立宣传部,等确定新兵有着坚定的抗日信念后,才会发武器。
冯先生手下这帮人又不是没有见识过这些,都有所顾忌,这些位将领宁愿花费家产购买武器,招募新兵,也不愿意接受宣传委员和宣传部,那样做,以后搞不好连退路都没有了,老蒋可不糊涂。
吉鸿昌将军见大家都不乐意,才站出来咬着牙说道,“我家产不多,要是没有四路军帮忙,想拉一个团,估计都困难,这么点力量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已经把蒋介石得罪透了,也不在乎多一桩,宣传部就宣传部吧,只要能发展起来就行!
再说了,要是一个人都不建宣传部,四路军也不会对我们放心!”
吉鸿昌这么一说,其他人想想也是,也都没有反对。
四路军也许是想起到一些宣传作用,故而对吉鸿昌十分大方,完全按照四路军三个独立团的配置,给了他一千六百只步枪,240匹马和240把马刀,另外还有轻机枪六十挺,掷弹筒三十门,配套的弹药十多万发,手榴弹六千四百枚。
吉鸿昌再变卖家产,招兵买马,按照四路军的建制,迅速组建了一个独立旅,下辖三个团又一个骑兵营,一个机炮连,另外还有一个拿着大刀的补充团,加起来有五千人马。
四路军除了派出了宣传部以外,还派出了教导队,帮着训练,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吉鸿昌这五千人就焕然一新,战斗力明显比高树勋、石友三、孙良诚等人招纳的人马要强。
看到这一幕其他人就有些后悔,再次试图接近四路军,不过四路军的条件还是不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最后张克侠将军表示我试一试吧,能多争取一些力量也是好的。
张克侠与冯玉祥乃是连襟,又是张自忠将军的参谋长,两人关系莫逆,配合默契,张克侠为人又侠肝义胆、廉洁奉公,他出来与四路军联络,组建新军,西北军众人自然可以放心。
不过张克侠将军比较穷,家产远不如当过宁夏省主席的吉鸿昌,不过他和张自忠将军的关系特别好,在西北军内朋友满天下,故而西北军各位又想法设法给他贴补了十万大洋,这样一来,又获得了四路军三个独立团的武装,拉起了一个独立旅又一个补充团,五千人 马。
再加上方振武将军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硬是拉了旧部几千人来到察哈尔,扩编一番,怎么着也有五千人,还有以卫队和汾阳军校为核心,冯玉祥将军又拉起了一个教导师,也有四千多人马;另外还有高树勋、石友三、孙良诚等人拉起的部队,这样一来,直接 听命于冯玉祥将军的军队就有三万多人,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冯玉祥自然就可以平衡二十九军,对外也可以平衡四路军。
但是这么多人没有地盘,这些兵自然养不了多久,他们很清楚,接下来攻击孙殿英,能抢到多少东西,决定了他的未来,故而在大战发起前,冯玉祥不得不仔细叮嘱一番,尤其是吉、张两位将军,与共产党打交道,你们得小心一些。
但冯玉祥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拉起来的三万多人马,其中一半已经被四路军控制住,吉鸿昌、张克侠两位同志都是共产党地下党员,他们和汾阳军校组成的部队,已经被谷雨内定为北方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内部编号为第十纵队。
纵队司令员为吉鸿昌,同时他将出任三路军总指挥,方便未来对西北军的统战,张克侠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而政治委员则是宣侠父,政治部主任安排的是谢子长。
当然了,这只新纵队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必要暴露,等到消灭孙殿英后,三部大概率会驻扎在平绥铁路一线,与三纵互相呼应,可以保卫四路军后路的安全。
当然了,谷雨与冯玉祥这样的资深老政客斗法,无论做什么,都要多留一个心眼,四路军今天的一切都是战士们用命换来的,他绝不能吃亏。
现在吉鸿昌和张克侠部都是按照四路军旅一级编制组成,各级宣传部已经深入到两个旅当中,诉苦教育和三查三整也都在进行,就算两人有什么别的想法,也别想拉走队伍;至于那个教导师,大部分军校生都能拉走,有了他们就够了,谷雨对其他的西北军部队,并 不感冒,愿意来自然好,不愿意过来,也无所谓。
吉鸿昌和张克侠两位互不知晓对方身份的同志,发过来的谈话纪要,内容却基本相同,看完之后,谷雨心里十分满意,目前看来,两人都是值得信任的。
谷雨笑着在报告中做了批示,大战发起后,一纵尽量多给两部一些东西,不壮大他们,难不成还去壮大石友三孙良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