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的代表李锡九刚刚乘坐火车,回到了集宁,对这位在北方很有影响力的高级幕僚,孙殿英很给面子,亲自跑到火车站迎接。
李锡九是资深的国民党左派,清末留学过日本,参加过同盟会,做过国民党一大的中央监察委员,七一五期间差一点被杀害,故而对蒋介石恨之入骨,被国民党人认为是反常癖。
这样的大名人愿意给孙殿英当幕僚,可不是偶然的,这跟孙殿英的性格很有关系。
宣侠父同志在黄埔军校期间,与蒋介石很不对付,被老蒋开除出黄埔,后来又在西北军内搞兵运,故而在北方十分有名,各路军阀都知道他。
孙殿英竟然把这样的人物请到自己的晋城军部,聊了三天三夜,故而才赢得了一些爱国进步人士的注意,即便如此,孙殿英也费了不少劲,才把李锡九这样的河北大名士请到了身边。
不过孙殿英的本质还是反动军阀,自然不可能听李锡九先生的那一套,更不可能反常,不过到了草原后,孙殿英却不得不倚重李锡九。
四路军虽然对孙殿英十分敌视,但还是很给李锡九面子,靠着他的游说,总算把人捞回来,武器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段时间李锡九又去了好几趟张家口,帮着疏通关系,仔细解释了中原大战提前逃跑的事情,又送了一些钱,才勉强让冯老帅有了笑容。
在1932年年底,李锡九代表孙殿英前往北平,会见张学良和何应钦,没想到1933年元旦第一天就出了事,这段时间孙殿英天天盼,日日盼,总算把李锡九盼回来了,不过李锡九带过来的消息却让他相当皱眉。
李锡九是大名士,他除了帮助孙殿英跑来跑去做说客以外,还要与各路人物交流,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四路军三大条件以及热察联合政府这些,在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之间,多有流传。
除了第二条怕得罪日本鬼子,惹来更猛烈的侵略以外,对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和建立民主协商的联合政府,各路知识分子都很有兴趣,大家兴致很高,议论纷纷。
故而作为试点的冯玉祥,得到了不少的好感,不过知识分子们也不傻,都比较清楚,冯玉祥是想和共产党合作再次出山,蒋介石肯定不能忍,现在大家都怕打起了内战,岂不是便宜了日本人?
所以很多知识分子都要求张学良不要打压四路军,一定要以国事为重,千万不能丢了热河,那华北就危险了。
张学良本来就不想打压四路军,现在有了民意,自然就有了借口,看起来四路军撤出了北平代表处,看起来张学良封锁了长城各口,但也只是做做样子,只要热河省政府有一道手续就可以。
对于各方给四路军的捐赠,张学良名义上是查封了,但只是转了一道,迅速又将查封的钱粮物资,以加强热河防御的名义拨给了热河省政府交给了冯庸。
而冯庸收到物资之后,转手就交给了热河参议会议长陈镜湖,让他以热河参议会的名义加强热河防御,自然就等于给了四路军。
这段时间,西北军的代表南汉宸就待在北平,已经与张学良谈了好几次,传说两人已经谈到了共同组建北方联合政府的问题,据说还分配了职务,冯玉祥当委员长,张学良当副委员长,谷雨担任什么总参议云云。
对于这种种传言,对于张学良种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何应钦十分着急,也与张学良见了好几次面,谈了好几次,这一回何应钦没办法逼迫了,不得不做出了一大堆让步。
中央军不得不退回到黄河以南,洛阳郑州一线,又给东北军一百万大洋,甚至于连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和新乡都答应交给东北军驻守,税收交给了东北军作为国防需要,这才暂时稳住了东北军,没有搞什么北方联合政府。
不过即便如此,张学良也没有赶走南汉宸,他甚至还邀请西北军一部入关,驻扎在南口,随时准备支援长城各口。
毕竟东北军的防守力量还不够加强,西北军还是可以帮上不少忙的,南汉宸自然表示西北军肯定会服从副司令的指挥,想调动多少部队都可以。
双方讨论了一番,决定西北军名将29军副军长刘汝明带着他那个旅驻扎在南口,这个刘汝明起家的地方,这就给西北军入关打开了通道;当然了,张副司令也不能白让西北军吃亏,张学良表示支持西北军扩编,给了刘汝明一个暂编第二师番号,甚至还给了一些武器 弹药,西北军自然就更加满意了。
一般来说,军阀对地盘都无比在意,张学良此举,却让一些人有些奇怪,就算他要拉拢西北军,也不至于让南口让出来吧,这可是战略要地呀!
就算他想坐地起价,与西北军修好,逼迫南京政府蒋介石给他好处,也不能引狼入室呀,不过消息人士立刻就判断出张学良这么做的原因。
四路军暴露以后,张学良虽然不愿意打内战,但肯定不敢依靠四路军,拉拢西北军,一旦日军入侵,就可以帮战斗力不强的东北军一码,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对于这些,孙殿英都能猜得出来,他强行按捺自己的着急,知道这位老爷子上了岁数唠叨,好不容易等李锡九说完了这些,他才迫不及待的问道,“何部长怎么说?”
“嗷,忘了说了,何应钦的意思是你做好防御,既不参与,也不拒绝!”
孙殿英站起身,着急得走来走去,这样不行呀,不知道为什么,孙殿英总觉得现在很危险,虽然冯玉祥和四路军打得是抗日的旗号,按说不应该打内战的,但他就是感到不安。
孙殿英是琉璃猴子,自从来到大草原上,日子特别难过,好不容易花了大代价从蒋介石那里搞来了青海屯垦督办,这样就可以借着开荒的名义,跑到西北,抢夺马家军的地盘。
可现在是寒冬腊月,他就算有了名义,想走也走不了,只能在集宁苦苦挨着,这段时间,满天神佛他都拜过了,就是怕出事。
可是他忘记了一点,他这个盗墓贼,满天神佛都不会保佑他,故而1933年一到,他就发现自己麻烦来了。
冯玉祥冒出来搞出了热察联合政府,堂而皇之的当起了委员长,作为西北军的旧部,手下又有四万大军,孙殿英自然备受重用,竟然被列为了军事委员会,排名第一的委员。
这下子麻烦了,孙殿英必须表态了,不过孙殿英当然不是一般人,闻讯之后,他立刻派出李锡九前往北平,面见何应钦,说了一番自己的苦衷。
自己的位置太过敏感,要是不同意加入军事委员会,很可能会惹来四路军和西北军的打击,那样对党国的大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故而他请求常委员长批准他加入这个热察联合政府。
不过孙殿英发誓,他会身在曹营心在汉,会想法设法打听热察联合政府的种种消息,想法设法的分化四路军和西北军,为中央解决热察联合政府尽一份力。
孙殿英与四路军不合,被四路军缴了一个团的武装,何应钦是知道的,也知道东陵大盗打仗的水平不行,强行逼迫他与西北军和四路军动手,根本不可能,他既没这个胆,也没那个实力,意义并不大。
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孙殿英加入热察联合政府,很容易会让人产生误解,让人觉得联合政府这一套很有效果,这对于处于舆论劣势中的国民政府非常不利。
这段时间,冯玉祥和四路军一唱一和,一个天天都说组建联合政府的好,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只有这样才能救中国;一个大骂蒋介石,把国民政府准备好的种种安排提前捅了出来,搞得国民政府相当被动,一时半会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少人对于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政府产生了盼头,不仅仅知识分子折腾,甚至于国民党党内一些人也开始折腾,尤其是粤系和新桂系。
这两股势力盘踞在福建、广东和广西,他们仔细研究了四路军的三点要求,又研究了一评蒋介石和二评蒋介石,很多人恍然大悟,终于再一次找到了理由。
他们把国民党新军阀内战和党内的种种纠纷,都归因于蒋介石叛变国民党,首开以军篡党的先例,当然所有人都是清党的受益者,谁也不会说清党不对,故而只盯着蒋介石分裂国民党说话,当然往事可以不提,但联合政府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帮人很清楚,蒋介石不断利用围剿共产党在削弱他们,再让他这么剿灭共产党,迟早他们会被牵连。
所以这帮人要求与共产党谈判,最起码要与北方共产党谈判,和平解决四路军问题,理由也是现成的,四路军的位置太重要了,你围剿四路军,很可能会造成日军趁虚而入,这会严重损害国防安全。
何应钦甚至还听说白崇禧与蔡廷锴、陈济棠已经见过面,很可能又在谋划这一轮的倒常运动,故而此时的何应钦绝不可能同意孙殿英加入热察抗日联合政府,那只会刺激冯玉祥越玩越大。
所以何应钦的态度是,孙殿英你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冯玉祥的种种做法,就在集宁一带做好防御就是,到时候可以配合中央军剿灭四路军。
问题是孙殿英已经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这段时间一个又一个西北军旧部跑到了察哈尔,开始招兵买马,这也让西北军的力量迅速壮大。
西北军29军调入察哈尔时,一开始只有1.5万人入察,在山西还留守了一部分,一直到今年才把所有部队调到察哈尔,一开始总兵力不过2.2万人。
而且装备极其糟糕,全军三分之一的枪械,为汉阳造和三八式,还有三分之一竟然是根本没有子弹补充的老毛瑟枪,另外三分之一是29军自己的修械所制造的,还有就是孙殿英的土造枪。
枪械陈旧而且复杂,弹药补充困难,全军只有山野炮十几门,轻重机枪不过百挺,后来还是北平张学良给了他们一些轻机枪,才保证每连有两挺轻机枪,步枪上没有刺刀,自己也制造不了,只能用大刀。
故而西北军才会为了一点特货,把察南山区交给了四路军,甚至为了四路军缴获的孙殿英的杂枪,就把蔚县交给了四路军;这段时间为了发展,甚至连宣传委员和宣传部都引进来了,没办法穷得,西北军为了发展,可以说不择手段。
但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的西北军竟然已经发展到五六万人,新来的将领们有的带着旧部,有的就在察哈尔当地招兵买马,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这么多人光靠察哈尔两百万人口,怎么也不可能养得活。
西北军都是什么人,孙殿英能不清楚吗?
既然养不活,那为什么要招这么多人?
总不能让西北军的将领用家产来养吧,所以孙殿英直觉认为西北军想打他的主意。
此时孙殿英反而放松了对北线四路军的警惕,东面的四路军,普遍认为有十万之众,要不然他们绝对啃不下日军一个支队,但四路军刚刚与日本人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短时间内肯定不能再战。
四路军公开说伤亡了万余人,对此孙殿英很不以为然,要是日本人这么好打,东北军至于畏之如虎吗?
他判断,四路军这一次损失肯定非常大,到底多少人,孙殿英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四路军绝对是伤筋动骨。
至于为什么打这么一仗,孙殿英也不清楚,也许是苏俄要求的吧,他们接受的是苏俄援助,帮着苏俄打日本人,让日本人没办法影响苏俄的远东安全,必须要有所表现,这也十分正常。
虽然没有接受过外援,但是孙殿英在江湖上混久了,自然知道天下没有掉下来的好处,老毛子肯定也是这样。
四路军损失惨重,短时间不能再战,蒋介石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发动对四路军的攻击,但没想到被冯玉祥搅了局,不得不停下对四路军的攻击,把注意力放在了冯玉祥身上,避免东北军-西北军和四路军合流,那对蒋介石的威胁太大。
冯玉祥肯定知道这一点,他为什么要做?
想来想去,只有一点,冯玉祥要整合和壮大西北军,故而才会和共产党抱团取暖,甚至也包括现在压力山大的东北军,这个所谓的绥察抗日联合政府,搞不好就是三方合谋出来的。
四路军要想办法休养生息,等待苏俄援助,加强力量;冯玉祥要整合西北军,扩大力量;张学良则要保住河北和平津的地盘,不让中央军进来,故而才搞出了这么一出。
三家互为依靠之后,就有三四十万之众,又不断鼓吹联合政府钓社会各界的胃口,给蒋介石种种压力;这样还不够,共产党还疯狂揭蒋介石的老底,削弱他的威望,这一招实在太厉害了,何应钦的态度,就说明蒋介石扛不住了。
这样一来,冯玉祥自然就会支撑更久,作为西北军的旁支,在这个关键时刻,很可能会成为冯玉祥安抚嫡系的牺牲品,要是被冯玉祥以整合西北军的名义砍了一刀,他好不容易发展壮大的四万人马可就保不住了。
故而只有加入那个草台班子,才会让冯玉祥找不到借口,问题是南京方面又不松口,他又怕得罪了南京方面,春天向绥远进军,会被蒋介石穿小鞋,真是左右为难。
想来想去,孙殿英决定调整部署,必须与四路军修好,干脆吞了刘黑七,缴了他那两千多土匪的武装,然后把他的脑袋送给四路军,这样四路军就没有理由跟他过不去了,甚至于张北也可以交给四路军,让他们和西北军纠缠吧。
这样就可以把张北的那个旅调回来,加强防守,必须把重点放在平绥线上,防止西北军沿着平绥线进攻集宁。
另外也要和老西诉诉苦,自己在集宁,帮着他挡住了西北军和四路军,他怎么着也得支援一把了,自己倒了,他也没什么好处,最起码绥远不会安宁。
万一要是有什么不对,就可以带着主力往西撤退,反正他有国民政府的授权,前往绥远合情合理。
孙殿英想到做到,当天就又派出了几个幕僚前往太原,试图说服阎锡山支援,同时他以召开军事会议为由,准备诛杀刘黑七。
但孙殿英忘记了一点,刘黑七能够活这么久,绝不是等闲之辈,碰到不认钱的共产党和四路军,刘黑七没办法,但是对孙殿英,他的办法不要太多。
孙殿英要对付刘黑七,必须做一些军事部署,刘黑七立刻就察觉不对,故而这位大土匪以抱病为由,没有参加会议,这让孙殿英无可奈何,只能想办法围剿刘黑七。
孙殿英部署一清晰,刘黑七哪里还敢再等,立刻就冒着塞外的严寒逃跑。
刘黑七对孙殿英恨之入骨,他利用骑兵优势,突然袭击了集宁,火烧孙殿英城外驻军的营房,并大骂孙殿英背信弃义,然后向西逃入了绥远。
虽然被刘黑七搞得灰头土脸,但孙殿英却是长出了一口气,故而他一边修营房,一边又把李锡九派到了热河,告诉四路军刘黑七再次叛逃进入了绥远,他信错了人,愿意向四路军致歉,并让出张北。
听到这里,谷雨和陈赓互相看了一眼,“李老,孙殿英是不是想调整部署,要重点防御西北军?”
李锡九同志摸着胡子笑了笑,“谷雨同志,你果然聪慧,孙殿英现在很担心西北军打他的主意,故而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平绥一线!”
“这就奇怪了,他为什么不担心我们四路军?”
“孙殿英认为,四路军消灭了山木支队之后,损失惨重,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动武。
这段时间,他又加固了集宁城防,他认为自己打不了野战,打一打城市防御还是可以的!”
谷雨抬头看了一眼陈赓,“老陈,人家瞧不上你嗷,你可要好好表现一番!
你们纵队正好可以借此练一练城市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