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圈阅之后,谷雨又翻看了一遍文件,然后询问身边的同志,“这个李思明到底在黄埔船坞做了什么?这么受群众的拥戴?”
每一份上报谷雨的报告,事先郭子华都会认真看一遍,把各种情况也都尽量了解一番,这是必要的,要不然谷雨同志突然对报告内容感兴趣了,他一问三不知,第一次可以理解,第二次就要皱眉,第三次郭子华搞不好就要换地方了。
虽然中央办公厅主任工作无比繁忙,但作为中央的大管家,郭子华参与和知情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人脉也太强了,更重要的是,谷雨同志会把很多很多事情交给他处理,他也可以代表谷雨同志参与各种会议,郭子华同志深深着迷于这种巨大的权力,甚至有些难以自拔。
哪怕换届之后,他不再担任中办主任,也肯定会在中央局有一席之地,但同样是中央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长和昆仑省委第一枢机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在换届的关键时刻,郭子华非常小心,事无巨细在汇报之前,都要仔细想一想谷雨可能的问题。
所以郭子华的回答非常流畅,谷雨听完,稍稍沉默,有些感慨的说道,“李思明同志只是一名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却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戴,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可这是这么一点要求,我们很多干部就是没办法做到,不仅做不到,还猪八戒倒打一耙,污蔑人民群众1
恶意推举、非常煽动,好大的官威!谁给黄埔党委这样的权力,让他们随便给群众定罪名的!中央三令五申不允许条条块块的党委无事生非,随便给人戴帽子,唯一有资格给人定罪的是法庭,这项规定地方执行的怎么样?我看糟糕的很!
这种拿着鸡毛当令箭,自以为是的干部现在多得很,我们提倡为人民服务,提高干部下基层为什么执行得似是而非,我们为什么出现那么大的损失,就是这样的人太多了!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不解决后患无穷!”
谷雨越说越生气,不过看到郭子华不作声,他眼皮一抬,“子华同志,你是怎么看的?”
“谷枢机,您说的问题确实比较突出,不过……”
谷雨眼神立刻锐利起来,“不过什么?“
“谷枢机,革命时期我在热河做过工作队长,县委书记,后来又做过银川地委书记,我工作最苦的时候不是搞土改,打土匪,而是每年收秋粮,西北的群众本来就苦,可我们要不断打仗,却需要收走他们一年大部分产出,那个时候真得是非常难……
现在不打仗了,可发展的压力确实很重,为了发展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一些局部利益、短期利益,群众有时候很难理解中
央的良苦用心,地方若是没有很好地压制也是不行的!”。
谷雨默默听完,微微叹息了一声,让郭子华继续,“谷枢机,我们很多党员干部从草莽中走出来,这样那样的问题确实不少,执行中央决策时不到位的地方非常多,这些都是客观事实。
但这些党员干部大多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洗礼,绝大部分对党无比忠诚,他们是党的骨干和灵魂,我们更换他们中不合格的同志是应该的,但如果操之过急,伤害了一些做得好的同志,也不是什么好事!”
郭子华的意思很明显,他同样看到了问题,但地方现在的问题很多是中央逼得,可中央不逼又不行,你想尽快发展,不逼地方行吗?你一边逼迫地方,一边又捆住地方手脚,地方还怎么做事?
郭子华所代表的的抗战学院系是党的后起之秀,他甚至比谷雨还着急换人,但长期从事人事工作的郭子华也清楚,有些事不能搞得过头了,过犹不及,而谷雨现在的心态就显得很着急……
虽然处在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郭子华的进步与谷雨的看法息息相关,但郭子华待在谷雨身边久了,对谷雨也比较理解,谷雨一方面他痛恨一些干部乱来,不断推行这样那样的群众教育,管得越来越严;但另一方面他又在放纵干部乱来,他允许张一思经商绝对是为了收买党员干部。
这样的做法在很多同志看来是自相矛盾,但郭子华却很清楚,谷雨这样干的目的还是在推动干部换人,一边不断找茬,
一边开口子,再配套中顾委、离休制度和干部梯队建设,这就逼着那些能力不济,但还赖在第一线不走的同志主动退出一线
级别待遇留着,孩子们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照顾,还可以经商,硬要留在一线,各种考核压力非常大,一步小心就被处理,何苦来哉?谷雨这一套办法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再加码了,若是把人逼急了,反而得不偿失。
郭子华之所以敢这么说,一是他长期从事组织工作,对下面干部们的心态把握得挺好,他有底气;二是谷雨虽然大权独揽,但作风确实没怎么变化,他确实讲民主,听得进人说话;三则是需要向谷雨展示自己。
随着谷雨执政时间越来越长,岁数越来越大,不管是倦政,还是觉得要加强党内民主,谷雨都在放权,都是大好男儿,谁不愿意独挡一面?好不容易机会来了,郭子华自然绝不能错过。
很显然,郭子华这一番劝说起到了作用,谷雨沉默稍许后,转移话题说道,“这个李思明这两年闯出了不少的风头,你收集他的资料,我要好好看一看!
这个年龄段的干部现在三十刚出头,有没有其他冒出来的?你和组织局说一声,让黄道同志从中组部抽调一些得力的同志,乘着这一次换届的机会,在全国范围内秘密做一个调研,名单上的人选不妨多一些,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每年这些同志的情况都给我一份报告,名单人选三年做一次调整,嗯,组织局开会的时候,你代表我过去,再把饶漱石喊上,要有一个具体负责的同志,就张福仁吧,还要有两个顾问,郑植槐和刘天章……
我已经五十了,到了知命之年,有些事情该考虑了,现在准备起来,观察个二十年,应该有所得,哪怕我中途病故,多才同志也是需要的!”。
郭子华心里大喜,但当面却不好这么说,他劝说道,“谷枢机,您的身体这么好,再为党工作四十年也是没问题的!”
“四十年?那还不成了老妖怪了?人要服从自然规律嘛,钢铁同志不选接班人,下场摆在那里,我可不想死后还被人戳脊梁骨,何苦来哉?等到了退休年龄,我是肯定要退的!”。
郭子华还想劝说,他刚说两句,谷雨挥挥手,“你去落实吧,打电话把周恩来、彭德怀两同志请过来,我要和他们谈一谈!”
郭子华出去忙活,而吴、秦两位住在中南海的同志很快也都过来,谷雨把这一次发生在黄埔船坞的报告交给两人看,彭德怀同志看完之后,瓮声瓮气的说道,“那个党委枢机真不争气,他干了好几年,还不如一个只干了半年多的同志!”
周恩来同志则有些担心的说道,“调查报告中说群众因为对管理和后勤问题上的不满推举李思明同志,而类似的问题,香港其他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这要是形成了风气,甚至流传到内地……”
“我们的干部做得不好,群众合理合法的推举我们党内做得好的同志,这是在帮助我们优胜劣汰,这是好事嘛,不能因为可能引发连锁效应,就这个不行,那个不做,小脚老太婆做不得!”
周恩来同志眉头一蹙,没有反应,谷雨眼皮耷了耷,这个老秦呀,他想了想说道,“这件事暴露出我们在港的同志,有着严重的官僚主义,而我们在香港的制度设定,又给了群众表示不满的权利!
过去群众可能不熟悉香港各项规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只会越来越熟悉,而且帝国主义也很有可能会推动这样的操作,和我们争抢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在港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心声,为他们代言,要是做不到就会被淘汰。
现在还算好的,是群众推举党内一个同志代替另外一个同志,等到未来,群众推举民主党派来代替我党派出的同志也是有可能的!”
周恩来同志本来就微微蹙起的眉头,皱得更深了,“未来的民主试点区会不会也出现这种事情?”
彭德怀同志很果断的说道,“做得不好的干部,被选下去也是活该!”
“那要是相当数量的同志搞得不好,我们岂不是失去了执政权?”
彭德怀同志嘴巴张了张,想说又不好说,谷雨见状笑了起来,“老秦,现在知道不好办了吧?我们牺牲无数才有现在的红色江山,我们不可能白白拱手让人,但我们要想执政更久,官僚主义就会越来越多,群众就会越来越不满,时间一长,我党会成为众矢之的。
黄埔船坞的做法,说不过是群众无意识的行为,就是要教训某个干部,但若是我们不在意,再被有心人一鼓动,就会变成有意识的行为,到时候就麻烦了!
强硬到底是不可能的,这只能一时不能一世,钢铁同志刀把子杀得那么狠,也解决不了问题,赫鲁晓夫也只能搞收买,跟群众说三四年内吃肉超过美国,但这样的搞法治标不治本,我看也难以长久。
我们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有张有弛,中央必须足够的权威,但苏俄和我们苏区时期的教训太深刻,一定要牢记,党内民主集中制一定要执行好,不能只民主不集中,也不能只集中不民主,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中国老百姓被封建统治了两千多年,是出了名的能忍耐,不到万不得已,群众都不会跳出来和我党过不去,就算有一些矛盾,绝大部分也都出现在基层。
所以对基层工作,我的意见是多讲民主,多倾听群众的意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尽量把群众的怨气消弭在基层。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家底,稳步发展就行了,过去一些过头的手段,尽量少用,要坚决限制地方乱作为,哪怕不作为,也比胡作为强!
对于基层工作中有所创造,既能让群众满意,又表现出色的好苗子,要坚决、大胆的提拔,让他们出现在重要的领导岗
位!
对李思明的任命,我是认可的,他在一场面对面的较量中,击败了我们任命的船坞党委枢机,让他担任船坞党委枢机是合适的,若是他干得好,还要继续提拔,让他承担更大的责任!
老吴,十大之后,你要常驻香港,你要好好看一看香港的基层民主,一定要多研究,同时也关注在香港中资机构中出现的优秀基层干部,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周恩来同志点点头,认可谷雨的说法,谷雨的方案也是全党经过多年研究后,形成的消除周期律最好的办法之一,虽然如何解决中层和高层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还有一些问题,但只要基层官僚主义作风少一些,大问题应该没有。
谷雨接着转头看向彭德怀,“老秦,你在试点区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对群众放权容易,但如何在放权的同时,保证党的领导权威,保证党的各种方针政策有效执行就不容易了,我们依托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搞出的那一套方案,能够真正有效,我也是有担心的!
你马上要去欧美访问,我希望你与欧美的资深议员多交流,搞清楚他们到底是怎么获得所在选区的长期支持的,搞清楚这个,就真正搞清楚了欧美选举制度的精髓。。
虽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太多虚伪、欺骗人的东西,但欧美能有今天的成就,肯定也有长处,我们也要多主动吸纳其精华,扬长避短嘛!”。
彭德怀同志点点头,认可了谷雨的说法,他为革命牺牲那么大,同样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党失去对基层的控制,被人挖了根……
也就在谷雨和吴、秦两同志交流之际,郭子华也向饶漱石同志传达了谷雨的指示,饶漱石顿觉轻松了许多,谷枢机还是很信任自己嘛!
谷雨这么重视20后干部的选拔,甚至说出那样的话,已经表明了态度,这一代干部是真正的接班人,而他有资格参与这一代干部的选拔,这就是绝对的信任,有这一层信任,哪怕十大不能进入常委会,饶漱石也觉得自己可以接受。
这些年的沉浮让饶漱石同志清醒了不少,他不是毛泽东、周恩来、郑植槐这些有老根据地的同志,他没有自己的根基,说到底就是一根风筝,谷雨放得松了,他可以飞得高一些;若是谷雨收得紧了,他只能往下飞,想挣脱是不可能的。
他如此,廖德华也是如此,虽然他努力培植抗战学院派,向方远征、黄道这个小集团靠;虽然廖德也想尽办法培植力量,也向总工会一系靠,但不管怎么靠,他们都挣脱不了谷雨的控制。
虽然憋屈,但饶漱石也没辙,谁让他没机会领导一只真正的革命武装呢,再说了,就算领导了一只力量又如何,毛泽东、周恩来到了六十就退休了!
所以饶漱石现在也看开了,老老实实工作,把精力放在下一代,现在谷雨让他参与到下一代的培养,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在满意之余,饶漱石也对李思明那个小年青的运道啧啧称奇,“黄埔船坞是中英合资,虽说没有明确规定的行政编制,但党委枢机都是广东省委选派的正厅级干部,李思明就这么上了正厅级?”。
“上不上正厅级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谷枢机牢牢记住了他,以后只要表现好,就不愁没有发展的机会,什么是前途无量,这才是真正的前途无量呀!”
饶漱石点点头,“几年前的年青干部大交流是我主持搞得,这个李思明应该是赶上了那一批,本来运气就很好,没想到从广南到香港招商,跟人吵了一架,打官司竟然打出了这么个位置,这种运道,不得了,不得不呀!”。
“运道确实不得了,可以和傅斯年打官司,还能获得群众的主动推荐,普通人遇到一样就不得了,他几个月内遇到了两样!”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若有所思,如果说谷雨有真正讨厌至极的人,胡适之就是其中一个,傅斯年恰恰是胡适之最得意的门生,在旧知识分子中名气很大,李思明和他打了一场知名官司,就注定了他和这帮人搞不到一块去,而这一条,就可以百分百让他赢得谷雨的在意!
黄道同志主动提议让李思明接替党委枢机,其他中央枢机都不反对,恐怕也跟那一场官司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谷枢机就喜欢那些跟旧知识分子不对付的人,这不是运道,又是什么?
虽然饶漱石有着坚定的信仰,但很多事情真得要讲运道,如果没有九一八,他还在沈阳大牢中待着呢,哪有可能被谷雨派去的同志营救?若是没有被营救到热河,他又怎么可能获得机会,长期主持党务,哪怕错过了几个月,这个机会就不是他的!
而郭子华也同样如此,他要不是和四路军半路撞到一起,他能那么快加入四路军?他若是没有被分到组织部,他能得到饶漱石的器重?若是他在关内晃悠个一两年黄花菜都凉了!
说到底,绝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随波逐流,真正如谷雨同志那般深刻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从而主动做出选择,并且
还取得成功的人已经不是凤毛麟角,而是一个时代能有一两个就是不得了了!
所以不管是饶漱石,还是郭子华多多少少都有些相信运道的,他们当然明白拥有这样神奇运道的人,还有一个词是气运,偏偏他还处在谷雨真正接班人所在的那个年龄段,这个年青人的未来,搞不好真不得了!
既然提前掌握了这个信息,两人自然要投资一把,但又不能太过明显,鬼知道李思明是不是提前用完了他这辈子的运道,想了想,饶漱石问道,“李思明是中候补,十大会怎么安排?”
“按照九大时制定的规则,这些劳动模范出身的中候补十大不会再安排!”
“黄埔船坞的党委枢机要说起来,安排为中候补也是说得通的!”
“梁书记,我觉得最好不要安排,成了众矢之的不好!”
“也对!”饶漱石想了想说道,“先不着急,看看李思明在黄埔船坞干得怎么样,人这一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运道,能不能把握住才是最重要的!”
“梁书记,我看了李思明的简历,我感觉这个年青人能把握住,他没有机会都能创造机会,更不要说机会直接送到他面前!”
饶漱石点点头,微微考虑道,“黄埔船坞捅了大篓子,党委枢机换了人,其他干部也要换人嘛,广东省组织部安排一位有经验的同志过去辅佐李思明同志,我看是很有必要的!”
“广东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红阳同志是抗战学院一期生,他肯定能够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