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44章米高扬来访上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850 2025-05-12 15:05

  同样坚决拥护中央决定的还有川陕省委,虽然陈昌浩同志没有保住中央局候补委员,川陕分局也降格变成了川陕省委,但川陕省委还是无比拥护中央的决定,这也是必然的。

  陈昌浩为什么保不住中央局候补委员的职务,为什么好好的川陕分局降低为省委,他心知肚明,现在他必须戴罪立功,以实际行动证明四方面军和自己对党的忠诚。

  而另外两位书记和徐向前总指挥被同时提拔为中央执行委员,李先念以军政委的身份被破格提拔为候补中央委员,他们都需要表现,怎么表现,自然是坚决拥护中央,与张国焘划清界限。

  当然了,仅仅坚决拥护还不够,除了安排前往中央学习的人员以外,接下来他们还需要在战场上表现自己,做好四路军的策应工作,同时也要挡住川军的又一次围剿……

  而有了南方两个分局,一个关键省委的支持,其他中小省委和规模较小的红军,自然会支持中央,比如鄂豫皖省委,他们早就和张国焘成了仇人。

  他们的表态无比积极,不过他们现在的处境确实不是很好,桂军的威胁越来越大了,幸亏他们还有东北军可以补一补血,支撑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

  而中央对他们也关照有加,告诉这群烈士后裔,万一扛不住,可以向鄂豫陕转移,哪里有三纵五个师,你们过来就安全了,谷雨准备以该部为核心,组建一支主力纵队,这帮孩子还能打了……

  这样一来,共产党中央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实现了统一领导,一些同志心中尚存的那么一丝不安,至此也就烟消云散了。

  只要共产党下属各军,地方各单位都支持中央,国际就算对共产党不满意,甚至于有一些过激的做法,也伤害不到根本。当然了,大家还是不希望决裂,所以高层都对米高扬同志的到来寄予了希望……

  就在谷雨做出整风决定的同时,共产国际收到了共产党中央五中全会的所谓请示之后,不得不召开了一次书记处会议讨论中国形势。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中国共产党已经失控,国际让黄浩带过去的指示说得很清楚,但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不仅质疑指示的真实性,还根本不执行指示,在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一连串让国际难以接受的政治报告和人事安排。

  政治上国际从来都没有同意过所谓的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说法,按照这一说法,国际的指示不仅会受到质疑,甚至连国际的存在都会受到挑战;很明显的道理,中国有特殊性,欧美其他国家有没有特殊性?

  如果都有特殊性,那要国际的指导干什么?而一旦没有了指导,国际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苏俄又怎么可能干预各国党的内部事务?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到今天,国际都没有针对《论新民主主义》表态的原因,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可能接受这一点,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已经自说自话,要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为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而在人事安排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和书记处的人事安排和排名并不符合国际的想法,新增的三十多名中央执行委员和二十多位候补委员,大部分是党的第一书记谷雨的拥护者,很多人国际听都没有听过,这怎么行?

  再加上关于党的第一书记选择和罢免相关条例的明确,使得谷雨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十分巩固,这样一来,国际很难约束谷雨的所作所为,这一切自然都与国际的想法背道而驰。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如此失控,到底这一次五中会议上发生了什么?他们搞不清楚,第一反应自然就是谷雨用了不正常的手段,篡夺了党的领导权,但国际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根本不敢做出这样的指责。

  谷雨与之前那些共产党第一书记完全不一样,他拥有稳固的基本盘,有几十万军队的支持,尤其是现在,他还在不断率领共产党取得胜利,他虽然年轻,但在党内拥有巨大的威望,这一点国际非常清楚。

  他们非常担心会激起共产党过激的反应,他们同样离不开取得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们在德国惨败之后,唯一的遮羞布,他们同样丢不起这个脸。

  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有这个权力去指责谷雨,除非苏俄中央局做出明确的指示,但苏俄中央局现在还在等着他们给出处理意见呢。

  所以国际执委会研究之后,并没有做出任何结论,认为需要等待米高扬同志访问结果和中国共产党新的代表团到来之后,再做结论比较合适。

  国际对这一切非常的不习惯,过去这些都是国际指定,最起码也是国际全程参与了,而现在他们只能等待,真是活见鬼!

  愤愤不平的国际领导层,已经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变得越来越独立,已经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对于这一点,苏俄中央局自然心知肚明。

  但他们并不知道,斯大林和苏俄中央局对他们的不满意同样已经达到了极点,德共的失败,暴露出国际极大的不足,针对国际的大整顿,此时已经在秘密准备中,而那个无能的米夫,早已经去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当然什么时候发动对这群无能废物的整顿,还需要根据米高扬同志的见闻来决定,如果中国共产党变成了第二个国民党,将有无数人为此承担责任……

  这一天终于到了,米高扬同志乘坐飞机,先从莫斯科前往外蒙,然后由外蒙转机来到太原,这将是一次长途旅行。

  三十年代初期,正处在航空技术的高速发展期,长途航空旅行并不安全,为保证米高扬同志的安全,同时也为保密起见,斯大林特别挑选了当时苏俄最优秀的飞行员格罗莫夫亲自驾驶。

  为了挑选最合适的气象条件,斯大林甚至两次推迟米高扬同志的出发时间,就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即便如此,米高扬同志这一行还是吃了大苦头,毕竟此时是冬天,而此时的民航飞机的条件也异常艰苦。

  当然再艰苦,米高扬同志也得熬着,不过等到飞机停下来,他才终于舒了一口气,当他走出机舱,就发现几位共产党的领导同志正在等着他。

  王稼祥同志走上前,用熟练的俄语与米高扬打招呼,并介绍了中央局委员罗登贤同志和谷雨的俄文翻译徐齐邦给米高扬认识。

  简单寒暄几句之后,一行人向太原进发,米高扬看到太原的城墙,本来以为要入城,但王稼祥却告诉他,中央临时驻地在城北西北实业公司的所在地,过一段时间之后,中央就将迁到河北省石家庄,一个依靠铁路发展起来的村庄。

  米高扬十分纳闷,“为什么你们的中央不进入太原?城市才是国家的中心!”

  王稼祥同志笑着说道,“中国的国情与苏俄不同,我们革命的中心在农村,只有发动最广大的中国农民,中国革命才会取得胜利!所以我党认为,在胜利之前,党的领导中心不适合进城,要与农村非常密切的接触!”

  米高扬耸耸肩,不置可否,而就在米高扬与王稼祥一路向北行驶的时候,谷雨正在听取太原兵工厂的相关报告,有些问题也一并进行了协调。

  共产党接收老西兵工厂后发现,阎锡山这个兵工厂相当落后,设备老旧,厂屋漏雨,机器大部分锈蚀斑斑,模具或工装类没有相应生产设备,也无公差,同时没淬火设备,加工出的零件精度,很容易出问题。

  兵工厂枪炮所用材料问题同样不少,以枪支厂为例子,成品基本是碳素钢,没有铬、镍、锰合钢。没有优质合金钢,加工的刀具也比较低端,生产出来的东东精度既已难保证,强度也是大有问题。

  产品质量没有相应标准来把关,火炮没有试炮场,机枪没有检查样板,而且管理非常落后,竟然用的是层层转包法,生产的量可能还可以,但质量难以保证。机器保养、工艺提升这些可能存在问题,有的机器主轴已经弯曲,但还在使用。

  总而言之,阎老锡的工厂和晚清的那些兵工厂,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甚至还不如谷雨用一两年时间拼凑出来的小兵工厂管理得当。

  但即便有这么多的缺点,这个兵工厂也有着巨大的价值,因为它的规模相当大,在阎锡山手下,可以年产两三百门火炮,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武器无数。

  所以共产党接受之后,并不感到难过,反而是异常的兴奋,如此落后,恰恰说明潜力无限,所以共产党迅速任命四路军兵工厂厂长、原东北兵工厂硫酸厂厂长钟林同志为新厂长,负责太原兵工厂的生产。

  钟林同志是我党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兵工专家,大革命时期,他积极投身于工农运动,非常拥护毛泽东同志建立农民武装的主张。

  大革命失败后,钟林同志成为了东北兵工厂技术员,不久,该场附设的硫酸场发生故障,雇请一位日本专家维修。日本专家索要30万银圆,还提出无数附加条件。并狂妄说:“能修好此机器的中国人未出世”。

  钟林知道后异常气愤,毛遂自荐,肩负此任。经过他苦心钻研,终于排除故障,取得维修的成功。因而得到了厂长洪中的器重和信任,洪任命他为硫酸厂厂长。

  自此,钟林一方面以硫酸厂制造为专业,一方面继续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他曾经将东北兵工厂制造手榴弹的图纸,暗地交给地下党员,转送给江西中央苏区兵工厂仿制。

  九一八之后,钟林同志先是随洪中一起来到南京,后从地下党那里得知四路军兵工厂缺乏兵工人才,利用其与时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洪中的特殊关系,动员了一批东北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投奔四路军。

  在钟林的努力下,东北兵工厂大批技术专家和技术工人,投奔了四路军,成为了四路军兵工厂的骨干力量,尤其是东北兵工厂科学研究会的相关研究人员的到来,为共产党兵工厂的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在这些同志和苏俄专家的努力下,首先对太原兵工厂的生产管理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完善了整个生产流程,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改善技师和普通技术工人的待遇,当然了,这个过程中也毫不留情的杀鸡儆猴,镇压了封建包工头;

  另外也根据需要,通过战争缴获,市场购买,黑市交易等等方式,获得了数量众多的新式机床,各种进口刀具和检测设备等,并对原来破损的厂房进行了加固,各种生产设备焕然一新,不再是锈迹斑斑的凄惨模样,质量和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四路军的不断胜利,又随着各地想法设法争取过来的诸多工人的加入,太原兵工厂的规模不断增加,此时已经有了上万职工,大批思想进步、热爱学习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太原兵工厂技师队伍,当然这也跟技术工人的待遇很好有关系。

  而在技术上,太原兵工厂十分顺利得获得了东北兵工厂锰硅合金钢配方和生产工艺,利用国内的锰矿粉、大同的煤块和阳泉铁厂的生铁冶炼后,在去年十一月首先实现了枪管钢的大规模生产,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的生产完全解决。

  另外硝石、硫磺等原料全部使用的都是河北、山西四路军根据地内提炼的产品,在加上小型合成氨设备已经陆续使用,预计今年内,可以保证枪支和弹药不受限制生产,当然这个不受限制,建立在生铁和锰矿粉原料充足的基础上。

  这两个问题都不难,这两样东西国内都可以买到,而众所周知,运输大队长蒋介石下来的监控能力十分的一般,保证这些原料进口不成问题,而且根据地的锰矿也已经找到了,不过品味太低,还不如外购……

  这段时间又利用苏俄引进的相关技术,在苏俄专家的指导下,实现了大口径机枪管钢合金和炮身钢合金的自产,育新钢厂的同志又连续烧了几炉,所得产品质量检测都过关,这个大难题算是解决了。

  现在最大的难度就是铬镍的问题,这两种矿石国内比较缺乏,所以负责钢铁的同志希望用别的有色金属比如钨钒等取代镍铬,这需要大量的实验,这就需要唯一的电炉抽出产能,同时提供相应的经费,这就需要谷雨拍板。

  谷雨想了想问道,“我们那几个新电炉正在建设,短时间内指望不上,有没有办法不占用这唯一的电炉?坩埚法可行吗?”

  “坩埚法?初步研究可以,但要想获得更精确的数据,最后还是要上电炉,这样做,成本会高不少!”

  “那就先用坩埚法吧,先得到一个比较接近的数据,然后再上电炉,这样可以节省电炉的占用时间,现在我们不仅要能够自己造,还要提升武器装备的产量,两者缺一不可。”想了想,谷雨说道,“科研经费这一块,你们先报上来,我来想办法筹集!”

  一个个问题解决之后,谷雨高高兴兴得离开了兵工厂,他对目前兵工厂的进展十分满意,过去一个月,在保证原料供应,理清生产流程等情况下,一口气生产了48门山炮,其他各种轻武器装备可以一个主力师的需求!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一年下来就是五百多门山炮!十二个主力师!就算大炮使用寿命差一些,射程只有六千米不到又怎么样,大炮也可以拼刺刀,抵近射击,够鬼子受得!

  随着各种设备不断投入生产,技术人员越来越熟悉,产能变成两个师、一个军指日可待,等三年后,一个月可以装备一个军,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鬼子这内外两大敌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谷雨特意选择在这里与米高扬会谈,自然是为了告诉苏俄同志,他已经拥有了什么,没有你们,我照样可以获得革命的胜利!别把自己看的太高!

  他知道苏俄专家也会把相关的情报汇报给苏俄国内,但米高扬看一看,走一走,耳闻不如目睹,他当面向斯大林汇报,效果绝对比看报告好得多!

  至于那些原材料,短时间内就算国内找不到也有办法解决,现在是经济危机期间,欧美各国有大量库存的废弃炮管,可以用进口废钢材的名义买回来,价格相当便宜,重新冶炼一番,就可以用来制造75mm身管火炮。

  这一点还是负责外贸的华侨党员提出的,谷雨以前还没有想到,不过听完之后,茅塞顿开,立刻下令进口一批试试水。

  欧美老牌工业国火炮使用的特种钢质量很好,熔炼之后,也许就可以使用,成本搞不好比自己冶炼还要低,几千根太多了,不敢想,几百根那也了不得呀!

  这样一来,就有了三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自己研究替代合金,这需要时间;第二条就是进口原材料,万一被封锁,可以从苏俄买入;第三条就是进口废旧炮管,三管齐下,未来凑出几千门大口径火炮希望大增呀!

  当然了高兴之余,也有一些不那么让人愉快的事情,磺胺的价格突然间飙升了,谷雨知道磺胺的秘密隐藏不住了,不过不要紧,过去这一年储备的磺胺已经达到了千吨以上,短时间内足够用了!

  更重要的是,磺胺的自产已经可以实现,通过煤焦化,可以获得纯苯,然后再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获得氨苯磺胺。

  当然了这个过程相当危险,污染很大,产率又低,单套系统产量很低,远不如进口划得来,不过洋鬼子大规模提升磺胺价格,那就不如自己生产了。

  山西别的没有,煤炭多得是,炼焦需求很大,不管是土法炼焦,还是现代化煤焦化联合设备,共产党都有,后者购买了相关设备,也已经在安装施工,炼焦规模不断增强。

  随着苯的大量生产和其他几种化工原料冰醋酸、氯磺酸、氨水和碳酸氢钠陆续实现自产,自然不用担心磺胺原料没办法自产,顺便还可以利用这些原料生产其他几种药品,比如阿司匹林等,这些生产出来都是钱呀!

  米高扬就要过来了,谷雨和陈云、周恩来两人一边走,一边准备迎接米高扬,刚刚听取了兵工厂的汇报后,周恩来同志一直有些恍惚。

  对于谷雨的强硬做法,周恩来同志虽然无奈支持,但多少有些不安,可现在听到汇报,一个月可以装备一个主力师,大炮月产量48门,他彻底放下了所有的顾虑!

  我们都有这样庞大的实力了?竟然这么强大了?越想越吃惊,越想心情越好,越想周恩来同志的腰板也越直,这就是底气,这就是我们扬眉吐气的底气!

  三人之中年龄最大的周恩来同志现在也不过三十六七岁,陈云和谷雨还都不到三十岁,绝对是年轻人,心情好,脸上自然露了出来!

  与谷雨记忆中那个电影镜头差不多,年轻十多岁的米高扬留着小胡子,戴着一顶绅士帽,穿着一身呢制黑色大衣,里面是西装,脚上蹬着一双擦得光亮的皮鞋。

  而出现在米高扬眼中的谷雨,与王稼祥等同志一样,穿着一身有些臃肿的四路军黄色棉军装,戴着军帽,脚下穿着一双棉鞋,与他一路上看到的四路军警卫战士没什么区别。

  谷雨微笑着用中文和米高扬寒暄,并请求米高扬代表他和中国共产党,向斯大林同志,向莫洛托夫同志等苏俄党政高层表示敬意。

  然后谷雨介绍他身边的两位同志,并告诉米高扬中央书记处有五位正式书记,除今天到场的四位同志以外,还有一位毛泽东同志,正在南方战斗,所以没有办法迎接他,请他谅解。

  米高扬笑着点点头,谷雨和米高扬一边走,一边说道,“中央五位书记中,包括我在内,有三位同志曾经在苏俄留学过,受过正规的马列主义教育;

  陈云同志是书记处中工人阶级的代表,毛泽东同志是南方苏维埃根据地的代表,他也是我党著名的农民大王,自然也是中国广大农民的代表!

  我们这个领导班子,是受过正规马列主义教育的同志,结合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最先进的同志,一起组成的班子;

  我们以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南,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我们最高的目标,我们将为此奋斗终身!”

  谷雨开宗明义,将党的指南和目标全盘突出,并重点强调了苏俄接受了正规马列主义教育,言下之意就是告诉米高扬,你们放心,我们党从来不存在你们最担心的变质问题,根本不是什么社会民主党,这从我们的领导班子就看得出来!

  随着翻译,米高扬自然听懂了谷雨的意思,很明显中国同志在示好,看来这一趟中国之行,应该比想象得要轻松不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