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24章和事佬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1384 2025-05-12 15:06

  在已经拥有可以攻击莫斯科的核导弹之后,谷雨已经不再担心苏俄,在他看来,现在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亦或是经济,都是苏俄更需要中国,而不是中国更需要苏俄。

  是,中国需要苏俄顶在前面,但那只是为了减缓美国的压力,以便更好、更快的崛起;即便与苏俄关系不好,顶破天就是需要加强军事力量,减缓崛起的速度,并不至于触及中国的根本。

  中国统一之后,优势顿显,以现在中国所处的战略位置,以中国拥有的庞大人口和地盘,以中国现有的工业实力,谁都没办法阻挡中国的崛起,这早已经是大势所趋。

  但苏俄就不一样了,欧洲方向需要与美国为首北约全面对抗,他们绝对不能和中国对抗,若是中苏搞起了对抗,其中亚和西伯利亚腹地立刻危机四伏,被团团包围的苏俄,甚至有可能提前土崩瓦解。

  老毛子心里一直很虚,前世的老毛子依托对外蒙的控制,搞起了以攻代守这一套把戏,不断恫吓,逼着中国全民皆兵,疯狂的搞三线工程。

  但这一世完全不同,中国乘着苏德战争爆发的机会抢占了外蒙,又迅速爆炸原子弹,没有给苏俄任何可乘之机,这就注定了苏俄只能处于战略守势。

  所以哪怕对中国有一大堆不满意,苏俄也只能捏着鼻子交好中国,更不要说现在东欧阵营都不稳的当下。

  但再怎么拉拢,苏俄也有底线,老毛子绝不可能接受中国插手东欧,中国越强,苏俄越忌惮,不要说这一世已经很强大的中国,哪怕前世处在社会主义阵营,还比较弱小的中国也不行。

  前世中国在秘密报告之后,想乘机清理苏俄影响,另搞一套,又想从苏俄获得更多的好处,最终搞起了火中取栗。

  在波兰、匈牙利局势危机四伏之际,中国先是借八大之机,与匈牙利代表团高层密谈;然后又让中国大使在匈牙利宣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识形态政策;等到匈牙利闹成一团,又站在苏俄一边,甚至督促苏俄出兵......

  一连串操作之后,中国在共产主义世界的影响力大增,一年之后,赫鲁晓夫遭遇政变,为了求得中国的政治背书,甚至连核反应堆和铀浓缩的工厂都送给了中国,从而奠定了中国核工业的基础,这一把豪赌可谓赚大发了!

  虽说波匈事件本质上是苏东阵营的内部问题,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大,但站在苏俄的角度,事后一盘点,必然担心中国对东欧的意识形态干扰,所以1958年赫鲁晓夫刚刚坐稳位置,就迫不及待的压制中国,这事实上是必然的。

  哪怕换谷雨在赫鲁晓夫的位置上,他也一定要压制,哪个老大也绝不能接受老二这么跳,偏偏老二还是自己打拼得到了江山,不压制晚上睡觉都睡不着,至于能不能压制得住,怎么压制,那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做是一定要做的,这是任何一个政治家的本能。

  这件事极端敏感,看看谷雨对朝鲜的态度就知道了,金九、李铁夫只是想在中苏之间搞搞平衡,他们的做法并不算很出格,但谷雨还是无法容忍,硬生生策划了对高丽劳动党的清洗,顺便扶持了一把李承晚......

  教员那一代人历经二十八年得有天下,政治军事经验炉火纯青,谷雨同样相信他们肯定知道事后苏俄会猜忌,但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火中取栗。

  这只能说明他们早就在等待机会与苏俄分道扬镰,就算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只是教员错误估计了当时中国的实力和工业化的巨大难度......

  这一次火中取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政治案例,但是谷雨根本没办法照搬,原因非常简单,他的战略意图和前世完全相反,此时此刻的中国要的不是和苏俄分道扬镳,而是尽可能维持目前的蜜月期。

  他既要帮助老毛子挺过这一关,从中获得大量的好处,还不能引起老毛子的猜忌,引发对抗,这同样是高难度操作。

  谷雨很清楚,接下来的十五年将是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十五年,中国需要在这十五年内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此同时,还要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电气化,并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打下基础,而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空前数量的资本注入。

  钱从哪里来?大部分自然只能靠自己积累,还有一部分就得通过贸易或者其他方式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获取,但光光这些还是不够。

  偏偏此时的美国太强大,不会对中国开放太多市场,而欧美等国还没有开始产业转型,纺织业都还保留着,压根没有放弃的心思,这就注定中国没办法获取太多的西方资本。

  既然西方搞不到太多,只能把更多的希望放在苏东,通过大规模出口劳动力、农副产品和日用品,获得苏东的资金、工业原料和技术设备。

  哪怕苏东的技术设备不如欧美精细,但满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还是绰绰有余的,傻大黑粗恰好适合发展初期,技术实力相对不足的乡镇企业......

  但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招手,中国对傻大黑粗的工业品需求必然会成为过去,而苏俄对中国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品的需求却与日俱增,老毛子又不愿意给太多的资源性产品,分道扬镳就成了必然。.

  偏偏十几年后,苏俄会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期,到时候两国的地缘矛盾,乃至于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争夺都将进入到白热化,谷雨反复推演,但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本来谷雨还想获得百亿补贴勋多多,但现在看来不仅不可能,而且很可能会反目成仇,既然如此,谷雨当然要用好这十几年,尽可能多捞一些好处,然后再找一个机会,布拉格之春就是一个好机会,哪怕这个不会发生,也会有其他的,机会多得很!

  既然是这样的思路,所以在秘密报告出台后,谷雨第一时间就给东欧各国使馆发命令,严禁他们在东欧传播谷雨主义思想,遇到有人询问,想办法搪塞过去。

  与东欧各国党和民间交流时,对秘密报告的态度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不得有任何节外生枝的回答,为此,好些位违规的使馆工作人员被调回国!

  谷雨还告诉中联部,从现在开始,一年内不接受任何东欧党或者其他 CP 党代表团的来访,他们若是表示不满,不妨直接告诉他们,中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与社会主义苏俄的关系!

  还有中国对秘密报告的反映文章也提前通报苏俄,与苏俄的理论专家们商量,

  这一切都是让苏俄放心,我们知道自己的意识形态对你们有冲击,但我们很识趣,不插手你们的事情,你们就放心吧!

  在这一次出访前,谷雨还给赫鲁晓夫发了一封电报,电报说的很直接,据闻波兰和匈牙利不稳,现在来访是否合适?

  而赫鲁晓夫的回应也不出谷雨的意料,他发了一封长篇电报,大谈特谈中国对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重要性,又表示苏共中央深知中国同志的友好,然后邀请他准时来访,千万不要推迟,我在莫斯科恭候。

  赫鲁晓夫不仅发电报,还让和谷雨关系很好的驻华大使阿尔希波夫同志找谷雨谈,谷雨也实话实说,坦诚了自己的不安,其他国家不知道,波匈两国现在乱糟糟的,万一有不忍言之事,苏俄同志很被动,我们同样进退两难。

  若是我们出来劝说,苏俄党内一些倾向钢铁同志的同志肯定会说中国对东欧影响很大,若是贵国高层一时不察,被这些人说动,影响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这不符合我们发展中苏关系的真诚愿望。

  但若是不劝说吧,万一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裂,亲者痛,仇者快,这同样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我是左右为难,

  想来想去,只能是尽可能的撇清关系,推迟访问也是这个原因,不是说不在乎中苏关系,恰恰是因为重视,我们也难呀!

  谷雨如此坦诚,阿尔希波夫自然要百般安慰,你就放心吧,我们相信您,但大家都是明白人,谁也不可能糊弄谁。

  阿尔希波夫迅速把谷雨和他的谈话纪要发送莫斯科,同时也认为中国同志确实尊重苏俄在东欧的影响力,不愿意掺和是真心的,因为谷雨很现实,他这些年一直对东欧不假于色。

  收到电报后,赫鲁晓夫长出了一口气,此时此刻的赫鲁晓夫已经火烧眉毛了,就在10月12日,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局召开二届八中全会前的中央局会议,哥穆尔卡出席并发表讲话,虽然哥穆尔卡强调了一番波苏关系的重要性,但消息传到莫斯科,苏共高层还是一片哗然。

  苏俄知道波兰不听话,哪怕波兰上其他的改革派领导人,苏俄都可以捏着鼻子认,哥穆尔卡不行呀,这位波兰民族主义领袖差点死在苏俄手里......

  这段时间,苏俄给出了无数压力,但波兰人就是梗着脖子不上道,死活要和苏俄对着干,而此时保守派政变未果后,双重元帅罗司机已经失去了对波兰军队的控制,可以说波兰已经失控。

  眼看着哥穆尔卡就要上台,苏共必须做出选择,若是明晃晃的入侵波兰,苏俄必然会被国际舆论抨击得狗血淋头,但若是不管波兰,波兰政府一旦发疯退出了华约,东欧阵营立刻会土崩瓦解,这是苏俄绝不能容忍的。

  到底如何解决波兰问题,苏共高层伤透了脑筋,正好谷雨要访问苏俄,赫鲁晓夫认为可以让波兰党政代表团访问,当着中国同志的面,开诚布公得谈一谈。

  所以赫鲁晓夫一定要谷雨按时访问,本来苏共党内还有一些争议,赫鲁晓夫自己事实上也有些顾虑,但谷雨如此避嫌,话都说得那么清楚,自然显得诚意足足。

  但要让中国帮着说话,也就拉拢一把中国,中苏友好大坝此时才刚刚启动,赫鲁晓夫自然不想再帮助中国搞什么大工程,舍不得。

  不愿意出钱,那就要拿技术,到了1956年十月,苏俄第二代战斗机的研发已经进入到试飞阶段,苏俄还是老习惯,同时研发两款战斗机,这就是米格21和苏霍伊的S -1(苏7)两款飞机中,米格21进展较快,1955年首飞,1956年已经在苏俄航空节上公开亮相,预计再过一辆年,就可以装备苏军S -1进展同样不慢,这款战斗机也在1955年首飞成功,并在次年创下了2170千米/小时的苏俄国内速度纪录,与米格21相比, S -1体积更大、推重比更高,在火力和综合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未来改进的潜力更大。

  但 S -1有着太多的缺陷, S -1采用AI7F涡喷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最初寿命只有50小时,改进型才100小时,起降性能也不佳,对跑道要求较高,试飞时发现竟然不能在野战机场使用,必须想办法解决。

  作为竞争前线战斗机的机型,不具备野战机场降落能力, S -1的价值自然大打折扣,而且发动机又很不成熟,鬼知道什么时刻可以装备部队,在美国二代战斗机F104同样开始首飞的当下,苏军根本等不起。

  所以试飞还没有完成,空军就已经确定未来会选择更成熟的米格21,采用三角翼的米格﹣21不仅高空、高速性能更加出色,而且更小巧、轻型、便宜。

  当然了,这也跟苏霍伊得到的信任不够有关系,此前苏霍伊就没有拿出一款被大量装备的飞机,最多的一款苏6只生产了几百架,而米格设计局就不一样了,除了高层关系过硬,该局战后的几款飞机都是主力,苏俄空军自然更加信任。

  中国负责战斗机研发的中航工业与米格设计局关系不错,而负责发动机研发的中航发却和设计AI7F涡喷发动机的留里卡设计局关系很好,甚至于中国正在研发的涡喷1C事实上就是推力更小的AL7F涡喷发动机。

  因此中国早就知道苏俄这两款二代机,中国空军在与苏俄谈判引进几十架米格19,与中国正在试飞的歼50做参考的同时,也在不断打听这两款二代机。

  赫鲁晓夫计划拿出不太成熟的S -1飞机,可以把研发资料和样机卖给中国,赫鲁晓夫这样想,除了拉拢中国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认为导弹才是未来,飞机并不是那么重要,没必要装备太多,要把宝贵的资金拿出来发展导弹。

  苏俄第一代战斗机竟然是三个设计局同时弄,同时装备了好几款战斗机,浪费无数,赫鲁晓夫很不高兴,他觉得两款战斗机装备一款就够了,S -1没必要装备,并没有继续发展的必要。

  起了这样的心思,但赫鲁晓夫此前并没有公开,而是看看谷雨是否卖力帮助,帮助多了,苏俄才有理由给好处嘛,要不然岂不是二傻子!

  赫鲁晓夫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布尔加宁、米高扬和苏共二十大新任的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勃列日涅夫等人一起前往机场迎接。

  在这个秋天,钢铁同志的老近卫军们遭到了新一轮打击,卡冈诺维奇被调任建筑工业部部长,莫洛托夫则被任命为监察部部长。

  时隔不过一年多,他们就都和担任水电部部长的马林科夫一样,落到了只有一个部长会议副主席的空头衔和一个次要的部长职位的地步,即将被清除出政治舞台到了这一步,表面上看,赫鲁晓夫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上升,但秘密报告的糟糕结果,却让苏共中央主席团内部越来越对赫鲁晓夫不满。

  但赫鲁晓夫并不知道,他的老搭档布尔加宁现在对他很不满意,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早在30年代就在莫斯科搭班子,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下来,两人都合作默契,一步步主导了苏俄。

  本来内外形势大好,但赫鲁晓夫主导的秘密报告却让形势骤然恶化,当然了,这不是布尔加宁不满的主要原因,他也同意批判个人崇拜,现在后果出来了,也不能全部怪到赫鲁晓夫头上,只能说明大家对后果有些估计不足。

  布尔加宁真正不满的是赫鲁晓夫对苏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他觉得赫鲁晓夫的种种做法太鲁莽了。

  赫鲁晓夫一上台就进行工业、建筑业大改组,扩大加盟共和国的预算权,精简中央管理机构,设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从1954年至1956年,苏联各主管部门撤销了一半以上的处、司、局等,一口气精简了75万名行政管理人员,这样还没完,赫鲁晓夫还想把工业和建筑业的领导重心从中央移到地方,部门管理改为按地区管理,建立经济行政区,成立国民经济委员会。

  苏俄体制过于集中的缺陷,高层都知道,都有心改革,但如何恰到好处的改革,大家心里都没底,虽然中苏意识形态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苏俄又不傻,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在不断繁荣,自然也在有意无意的参考。

  比如米高扬这个外贸部长,看到中国取消了大部分外贸限制后,外贸发展迅速,大幅度增加了外汇,就几次三番要求做一些改革,扩大进出口权。

  又比如布尔加宁就比较推崇中国的做法,先在基层搞试点,然后放大建立试点区,观察几年,优点缺点都暴露出来,再全面推广,如此就稳妥多了。

  但赫鲁晓夫不是,他太自信了,短短三年,他就裁撤了如此众多的行政管理人员,虽然这里面有很多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的死党,但这么搞,已经造成了这样那样的混乱。

  出现混乱之后,赫鲁晓夫只好成立许多重叠、平行的小机构去弥补,结果就是中央对工业的集中管理并没有变化,但效率反而降低了,这不是白折腾吗?

  布尔加宁是总理,赫鲁晓夫此举自然严重影响损害了部长会议的权威,个人权威和各工业部门的士气受到影响,行政效率受到损害也就罢了,但对地方过度放权,把太多的企业交给地方,中央只保留六个工业部,很容易造成越来越多的地方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这就不能容忍了!

  布尔加宁担任总理之后,越发感觉到执掌一个国家的困难,所以他非常谨慎,也非常在意向国外杰出的政治家学习。

  在今年访问英国时,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曾经与丘吉尔一番交流,丘吉尔对赫鲁晓夫说:"赫鲁晓夫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想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

  帝国主义代表的说法或许可以不当回事,但南面中国的种种做法,就值得深思了,为什么赫鲁晓夫同志就不愿意稳一稳呢?莫洛托夫同志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和冒险家或许真没有说错!

  这一次谷雨来访,布尔加宁也想和谷雨好好谈一谈中国的经济改革,虽然中国的做法实在走得有些远,但肯定有其可取之处!

  握手、拥抱,然后介绍各自的党内的同志,这是谷雨第一次看到勋宗,谷雨和他他握手之后,先是恭维了勋宗在中亚开荒的杰出成绩,然后询问他的年龄,得知勋宗是1906年出生,谷雨笑着说道,"嗷,您的年龄和我差不多,我们一定要多交流!"

  欢迎仪式之后,谷雨和赫鲁晓夫共同乘坐一辆轿车,两人想相互看了一眼,并没有立刻开口,都稍稍有些沉默,谁能想到一年之后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谷雨首先开了口,他告诉赫鲁晓夫,为了加强党内民主,共产党将进行一些制度改革,听说谷雨不再担任国家主席后十分吃惊。

  虽然国家主席只是一个虚衔,但毕竟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哪有主动不干的,你是一把手,你搞搞特殊,谁敢说你不是。

  他现在恨不得要挂上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而不是每一次出国都要和布尔加宁一起,谁让党的第一书记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呢?

  赫鲁晓夫劝说了几句,谷雨笑着摇摇头,傲然说道,"赫鲁晓夫同志,现在的我哪怕什么职务都没有,也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这是我们的传统,您不需要有任何顾虑!"

  赫鲁晓夫在羡慕嫉妒恨之余,又在心里嘀咕中国就是马列太少了,传统太多了,才搞成现在这样奇葩的样子!

  眼前这个人总是拿着两千多年的史书研究国际外交,还让他学习,他都不知道云里雾里说的是什么,更奇葩的是,他那一套竟然管用,真是让人不知道怎么说好赫鲁晓夫劝说未果,自然想起中国总理已经做了八年,他自然要问一问下一任总理是谁,谷雨告诉他,当年和他一起革命的老部下,党内著名的财政专家毛泽民同志将担任总理,然后还加了一句,他是毛泽东同志的弟弟,我们都很信任他!

  赫鲁晓夫听完,稍稍有些意动,谷雨让这位同志担任总理,应该是有意加深与苏俄的合作,这是好事呀!

  听完了谷雨的政府职务的任职限期改革后,赫鲁晓夫更有兴趣了,他现在对那些老近卫军头疼得很,一直想着赶那些不合适的人下台,谷雨的做法倒是可以学一学......

  赫鲁晓夫也把苏俄党内的大事介绍了一番,他告诉谷雨,苏共对个人崇拜的严厉批评已经得到了广大干群的理解,他们也对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等同志在任期间的一些错误很不满意,所以苏共中央顺应民意调整了他们的职务。

  谷雨听完,倒是很干脆,"旧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需要有新的干部,勃列日涅夫这样年青有为的同志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赫鲁晓夫很满意,两人又一次相谈甚欢,然后谷雨又被安排到他上一次的住处,事情很紧急,当天晚上,中苏两党高层就举行了会谈,在一连串中苏两国协议的交谈之后,赫鲁晓夫主动提到了波兰问题,渲染了波兰问题的严重性,希望中国同志做一些劝说。

  但赫鲁晓夫对波兰的情况说得含含糊糊,在他的描述中,波兰党内有一小撮反动分子,控制了波兰党,枉顾广大波兰党和人民的心愿,借波兹南事件推动了一场反苏运动......

  谷雨听完沉默稍许,然后很干脆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波兰的事情我党也有耳闻,我党的态度您也是知道的,我党对东欧事务并无任何兴趣,也无心掺和。

  而我本人的态度,您肯定知道,我很不喜欢波兰,波兰对贵国的反对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当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社会纷纷谴责,波兰竟然支持日本,原因竟然是日本实力扩张后会打击贵国。

  这样的国家天然不可以被信任,二战后期我与钢铁同志讨论波兰问题时,我就认为波兰天然反俄,压根不应该发展重工业,做一个为贵国提供农产品和轻工业品的国家最为合适!

  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贵国在战后竟然帮助波兰发展重工业,结果怎么样?不仅没有获得波兰的好感,反而被他们恩将仇报,谷雨这番话说得赫鲁晓夫心有戚戚焉,二战刚刚结束,他就去修复华沙,他执政的乌克兰饿死了很多人,却把面包送给了波兰,他对波兰这么好,可是波兰是怎么对待他的,果然是天然的反骨仔,一点没说错!

  但此时赫鲁晓夫骑虎难下,他不得不违背本心告诉谷雨,当年波兰瞎折腾是波兰资产阶级分子乱来,与普通波兰人民无关,而且现在是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他们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

  谷雨微微皱眉,显然很奇怪,"赫鲁晓夫同志,您希望保持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急迫心情我可以理解,如果能够顺利说服波兰党的同志当然是最好的。

  但中国对欧洲事情并无兴趣,从无经验,对在东欧的影响也很小,坦率得说,您不应该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我的劝说上在我看来,贵党完全有能力用较为和平的方式,影响到波兰党内的局势,据我所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是波兰国防部长,他掌握着波兰国防军,他支持一些同志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并不困难......"

  谷雨拐弯抹角,说了一串,一是表示对波兰的反感,表明站在苏俄一边的坚定态度;二是表明中国的影响力有限,然后询问你们明明有力量解决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找我们?

  说白了,就是逼赫鲁晓夫交底,他必须把波兰的情况说清楚,也必须把苏俄对波兰的底线说清楚,要不然他这个和事佬怎么做。

  赫鲁晓夫都不知道怎么回复,他有些无奈得说道,"苏俄对波兰不大好讲话,你们中国好讲话,波兰同志对你们比较信任,对你们好,希望中国同志能够劝劝他们,那样对苏俄、对社会主义阵营都有好处,他看了一眼苏共中央国际部部长波诺马连科,波诺马连科不得不硬着头皮把波兰党内的情况说了一遍,听完之后,谷雨立刻脸色转阴,不再说话,而随同的共产党高层则是脸色大变。

  波兰都已经闹成这样了,苏俄在这个结果眼上,硬生生邀请谷书记,这不是把中国绑在苏俄这条船上吗?万一苏俄在波兰大开杀戒,中国的国际形象岂不是也被摸得黑黑的!真是不当人子,太缺德了!

  谷雨同样看了一眼身边的外交部长陈毅同志,陈毅同志立刻生气的说道,"贵党把事情搞成这样,却让我党劝说,若是你们两家谈不拢,贵党搞起了武力镇压,我党岂不是被连累了?"赫鲁晓夫也有些尴尬,他又看了一样波诺马连科,可怜的苏共国际部部长不得不吹捧起来,"谷雨同志率领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功勋卓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的理论家......"

  "波诺马连科同志,我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这样的话请以后不用说了,贵党一直在反个人崇拜!"

  谷雨摇摇头,打断了波诺马连科同志的马屁,波诺马连科脸上立刻闹了一个大红脸,谷雨又看向陈毅同志,摇摇头道,"事已至此,世俊同志,就不要再说了,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

  陈毅同志气呼呼得不再说话,谷雨这才转头看向赫鲁晓夫,然后一字一句的说道,"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兄弟相残,不是什么好事情,能不用兵还是不用兵的好,最起码,也要先礼后兵,尽到了说服的责任!

  赫鲁晓夫同志,怒我直言,贵党想回到1956年前已经不太现实了,现在无非一种是软的办法,一种是硬的办法,所谓硬的办法就是派军队,把他压下来,比如武装干涉,但这样做,需要付出巨大的道义代价,也会严重影响到欧洲局势的缓和!

  不到万不得已,硬的办法不能用,那最好是软的办法,也就是劝告他,劝他,他不听,剩下一个就是让步!

  他要改组中央局,是否让他改组?若是选举了哥穆尔卡为首的中央,是否同他打交道?若是波党铁了心要求贵国撤军,甚至是退出社会主义阵营和华约组织,贵党能否接受?

  这三个问题,贵党需要给我一个答案,我才好和波兰同志去谈,嗷,还有一点

  ,波兰现在的情况不好,不管最后是什么结果,贵党不给一些支援是不行的!"

  赫鲁晓夫先是大喜,不过又有些忧愁,这会苏共的第一选择自然是恢复到1956年前,但现在波兰党内反苏思想那么严重,保守派也已经被压制,苏共也知道时机已经错过。

  这会苏共想得确实如谷雨所说,用最小的代价留住波兰,他让中国劝说,也是觉得中国的分量够重,可以让两方都有台阶下,更有利于谈判!

  谷雨一连串问题,问的是苏俄的底线,你到底想做到哪一步?赫鲁晓夫自然知道,他想了想,开始了答复,给支援让波兰渡过难关,肯定没问题,这会不安抚不可能,苏俄会给一连串项目!

  改组党的领导班子,赫鲁晓夫也能接受,他也希望波兰有一些改变可以给几个部长或者中央局委员给革新派,但前提是革命派不能反苏。

  他无法接受哥穆尔卡执政,首选自然是亲苏的改革派领导人,但很显然现在没有;那就只能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维持现状派,反正无论如何,苏共绝不会撤军,也绝不允许波兰退出社会主义阵营、华约组织和经互会,这是底线!

  听到这里,谷雨想了想,然后问道,"若是哥穆尔卡同志被选举为波党第一书记,而他又保证不撤军,且不会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华约组织和经互会,贵党怎么选择?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赫鲁晓夫想了想,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谷雨同志,不到万不得已,苏共中央主席团不希望与哥穆尔卡打交道!"

  谷雨此时已经完全明白了赫鲁晓夫的底线,他沉吟片刻说道,"有希望!"

  赫鲁晓夫大喜,"谷雨同志,我们选择您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谷雨想了想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既然您决定要谈,希望我希望您做好两件事,"什么事情,如果可以的话,我一定做到!"

  "驻守波兰和波兰周边的苏军立刻动员,进行军事演习,做好军事行动的准备,海军出现在波兰沿海,空军派飞机侦察华沙!"

  赫鲁晓夫大惊,我请你帮忙,就是不想打仗,你竟然让我这么干?谷雨笑着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波兰人同样无比敬畏贵国的武力,必须让波党内部的激进派冷静下来,才方便劝说,而演习也是为了避免西方国家可能的干预!"

  赫鲁晓夫立刻明白过来,表示赞同,请谷雨继续,"邀请波兰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访问苏俄,理由是中苏两党达成协议,苏俄将提供担保,让各国人民可以喝上咖啡、吃上香蕉菠萝,无论如何,香蕉都不应该成为奢侈品!

  等到各国领导人到达莫斯科,贵国再﹣一交谈,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借集体的力量督促波兰推迟八中全会,为谈判留下时间,若波兰态度过于强硬,未来只能采取无奈的军事行为,也最好是集体行动,这比贵国一家行动要好!"

  谷雨这一招虽然一脑门的小算盘,但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既是安抚,又是把所有国家拉下水,以一个阵营的力量压制波兰,总比苏俄赤裸裸的军事侵略要好得多。所以赫鲁晓夫立刻就答应下来,他没理由不答应,顶破天就是多进口一些中国热带农产品,这压根算不得什么!

  两件事答应下来,谷雨这才告诉他,等这两件事启动了,他再和波兰驻苏俄大使谈一谈,争取获得波兰政府的邀请,派出外长陈毅同志帮忙访问波兰,游说一番。

  赫鲁晓夫全盘答应,谈完了波兰,接下来自然要谈一谈匈牙利,匈牙利的事情更奇葩,说起来完全是苏俄造的孽。

  匈牙利党以前的领导人是拉科西,这家伙手段特别狠,不仅杀害了该党有名的领袖拉伊克,还疯狂的镇压人民,连贝利亚都有些看不过去。

  钢铁同志逝世后,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看形势不对,就把大清洗期间曾经控告过很多老党员的内务部前眼线纳吉安排为部长会议主席。

  但是贝利亚很快完蛋,马林科夫也在不久之后失势,贝利亚用过的人怎么能能信任呢?拉科西来了一个反攻倒算,把纳吉又干了下去,直接开除党籍。

  秘密报告出台后,拉科西集团竭力阻挠,以"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得到恢复"为由掩饰错误,党内外反对派联合起来,要求改组党、惩办拉科西和恢复纳吉职务。

  波兰出事后,苏俄怕匈牙利也跟着闹腾,不得不派出高层施压,逼着拉科西下台,但为了让拉科西下台,苏俄又不得不做妥协,他们没有用纳吉,也没有用卡达尔这样有威望的领导人,最终选择了拉科西推荐的格罗。

  苏俄这一番骚操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随着波苏之争愈演愈烈,匈牙利党干部群众自然也被鼓舞,在他们的推动下,拉伊克终于被平反,举行了重新安葬,然后几十万人送葬,热热闹闹的散步运动已经开始了!

  而此时已经被开除党籍,脑袋上挂着绞索的纳吉也看到了机会,同样出现在送葬现场,而官方的新闻影片中又出现了纳吉参加送葬的特写镜头时,这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也就是说反对派有了主心骨。

  形势如此混乱,那个拉科西的傀儡在做什么呢?先是在苏俄休假,回国后又跑到国外访问,他把国内事务交给了布达佩斯的市委第一书记全权处理,名不正言不顺,这位市委书记反应迟钝,不断让步,这要是不出事,母猪都会上树!

  谷雨对看过匈牙利问题的报告,但听到这么多内幕,简直哭笑不得,苏俄哪怕用傀儡,你也用一点像样的,这用得都是什么鸟人呀!

  谷雨考虑了一会,然后有些无奈得摇摇头,"赫鲁晓夫同志,怒我直言,现在匈牙利的问题比波兰还要严重!

  波兰党并没有分裂,还可以控制局势,匈牙利党已经分裂,似乎已经很难控制局势;波兰党内的反对派领导人哥穆尔卡目前没有任何反苏行动,而匈牙利党的反对派领导人纳吉已经公开站在了散步群众一边,这是明明白白的反苏行为!"

  一边说,谷雨一边摇头叹气,赫鲁晓夫默然,缓缓他才问道,"谷雨同志,您有什么意见?"

  "现在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换上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看看能否挽回局势,但有一点我需要提醒苏俄同志,贵国可以用任何人,就是不能用纳吉,此例一开,后患无穷,万一东欧各国党内被打压的干部竞相效仿,麻烦就大了!"

  赫鲁晓夫全身一紧,他和布尔加宁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意识到此前自己的疏忽,匈牙利问题事实上更棘手,问题是不用纳吉,匈牙利问题又怎么解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