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89章将军们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2212 2025-05-12 15:06

  谷雨和两位国民党前高层相谈甚欢,除了要求他们做好调研,主持一个留学基金以外,还要求他们为正在进行的各项建设献言献策,并实际参与诸多从美国引进的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给予他们的授权,大胆做事,不要有顾忌。

  谷雨还十分坦诚的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各种工业技术目前最主要、也最可靠的来源是苏俄,同时苏俄也是未来的中国,最主要的学习对象。

  但中苏边界问题是一个死结,即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即便我们与苏俄关系很友好,正在向他们学习,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这些根本问题上不会有任何妥协。

  这就要求共产党一定要以我为主,自力更生,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除此以外,在未来国家发展中,还需要多留几条路,哪怕其他几条路比较狭窄,长满了荆棘,也不能彻底堵死。

  绝不能在一条路上走到黑,万一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另外一条路也可以迅速拓宽接通,这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派出大批欧美留学生只是其中的一步,还有很多配套措施正在进行。

  但谷雨同时也指出,每一条路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利益集团,有的利益集团在中国经营多年,十分强大,有的利益集团相对弱一些,但潜势力不容小瞧。

  如果对这些势力不加清理,未来我们进行相应调整,这些利益集团很有可能会与背后的国家内外勾结,对新生的联合政府形成极大的威胁。

  就算要多留几条出路,也要坚决清扫那些心怀叵测者,只有房屋打扫干净了,才好请客,但怎么清扫很讲究,乘着战争清扫,群众都能理解,工作相对比较好开展……

  当然了,这种暴风骤雨一般的清扫肯定也有一些顾虑不周的地方,不过谷雨请两人放心,他之所以留在太原,就是留下一些回旋余地……

  说到这里,两位国民党前高层恍然大悟,原来谷雨正在进行的大清扫还有这样一层含义,比他们想象得还要深刻许多。

  两人并不反感,甚至比较欢迎谷雨的做法,先不说共产党对苏俄的态度,光光共产党要搞一搞清理,两人也是认可的。

  国民政府迅速崩溃,跟这些心怀叵测者与帝国主义勾结捣乱,有很大的关系,蒋介石想着与虎谋皮,没想到拆台的人太多,更没想到当年那些革命者会被渗透、被腐蚀得不成样子,共产党有所借鉴,打掉一批人,反倒是一件大好事。

  只是谷百生用打击亲日分子作为清扫的理由,手段太过凌厉了,被清扫的人背上这个大锅,这辈子也别想翻过身,甚至子女后人、亲朋好友都会受到牵连,可谓相当冷酷。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历朝历代以武立国者,都会清理前朝势力,想想帝俄那个亚历山大二世全家被灭口,共产党没有大开杀戒,已经是很难得了……

  见两人似乎松了一口气,谷雨微微笑了笑,“跟两位说这些,就是请两位放心大胆的工作,不要有顾虑,只要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完全可以求同存异,我的大门随时向两位敞开,有什么想法完全可以畅所欲言!

  我党一直讲民主集中制,不仅仅是党内民主,听取党内同志的意见,同时也需要听取党外有识之士的意见,两者缺一不可……”

  钱昌照考虑了一会,十分大胆的问道,“总理,我十分拥护您现在的做法,但有一点,我也想问清楚,万一,我说的是万一,贵党现在走的这条路因为种种原因,未来有些走不通了,贵党党内……”

  谷雨打断了钱昌照的话,“钱先生的意思我明白!我也可以坦诚的告诉两位,过去苏俄对我党的渗透,乃至于控制,确实相当深入!

  一些苏俄扶持的人,为了苏俄的国家利益,确实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搞了一些不该搞的事情,这些东西瞒不住人,大家都知道!

  我担任第一书记之后,第一时间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过去一些错误已经被纠正,一些苏俄的利益代表,也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现在的中国共产党,两位先生完全可以放心!”

  说清楚这一点之后,谷雨接着说道,“不管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会不会调整,但一些原则,我也要和两位,以及那些对未来很关心的先生们说清楚。

  中国过去的衰败,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复摧残下,中国社会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组织,一盘散沙,这才沦陷至今。

  过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太平天国亦或是义和团这样的农民运动,还是改良主义的立宪运动,亦或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辛亥革命都没办法救中国,反而把中国推入到亡国灭种的边缘。

  鉴于这个教训,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都必须有一个坚定的领导核心,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的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鉴于这个教训,我党也会矢志不渝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走新民主主义道路,并一步步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迈进,我党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走回头路。

  未来在我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重要的参政议政作用,可以献言献策,其中的有识之士比如翁先生、钱先生,可以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成员,发挥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

  只要在这些根本的问题上,与我党站在一起,则无事不可为,无事不可想,我党有足够的心胸和气魄与各界有识之士合作好,共同建设好中国……”

  听到这里,两人都明白过来,谷雨把自己的底线说出来了,不管未来中苏关系怎么样,共产党的领导权绝不允许触碰,共产党既定的未来发展路线绝不允许触碰,只要在这些原则问题上上自知自觉,大家都好谈……

  谷雨很干脆,很直接,他不像前世那样遮遮掩掩,现在他把该说的说清楚,合则来,不合则去,不勉强,这样未来有人敢咋呼,敢折腾,他收拾起来,光明正大。

  同时他还挑挑拣拣,必须是他看得上的,他才愿意接纳,当然这也不奇怪,他现在的巨大成就,让他有足够的底气说出这些话,做出这些事。

  另外还有一点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共产党现在没有竞争,蒋介石都成了汉奸,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了臭狗屎。

  现在共产党做的是独门生意,一些人想搞东食西宿那一套,门都没有,谷雨也绝不会给那些人机会。

  共产党都如此宽容了,还在想东想西,可见对国家、对民族肯定不够忠诚,所谓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就得收拾。

  当然了,他也不喜欢杀人,那些脑子糊涂的家伙,杀了之后,反而成了一些人眼中的烈士,对他有什么好处?

  对他们的处理很简单,从人民手中掠夺的金银要收回来,然后请他们从城市中疏散出去,等他们想再拿到城市户口可没那么容易。一辈子安心教孩子读书吧,他们心中的不满,也可以在广袤的农村尽情的发泄……

  对那些愿意转向的聪明人,,谷雨自然给他们机会,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并没有太顽固的坚持,他们的任何选择更多的是基于他们的屁股。

  对这些人,谷雨根本不担心,让他们在新的时代,找到新的立足点就可以了,这样剧烈变化的大时代本身就提供了无数机遇,就看他们能不能抓得住。

  一边想着,谷雨有些感慨地说道,“我们的大中国,有着广袤的国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就算一时沉沦,也绝不可能永远沉沦,我们有独属于东方的骄傲,是西方国家绝不能理解的,只要我们能够团结起来,中国的未来不可限量!”

  说完,谷雨伸出了双手,“两位先生,我非常有诚意,也非常希望两人在未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两人都激动得站起身,与谷雨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钱昌照虽然职务低一些,但政治眼光比翁文灏厉害多了,他笑着说道,“一言既出……”

  谷雨的回答迅速干脆,“驷马难追!”

  安抚了两人,或者说两人背后代表的爱国知识阶层后,谷雨接下来非常忙,他首先接见了又一批专门来太原学习的起义将领。

  这帮人是南昌战役之后的部分起义将领,有中央军,有西北军,也有晋绥军,他们和东北军、湘军起义部队的将领不同,并没有在总部学习过,现在必须学习。

  除了学习以外,他们还被安排到各个军工单位考察,让他们知道共产党强大的武力,脑子清楚了,就不容易犯浑。

  带队将领中职务最高的是傅作义、孙连仲、徐庭瑶也在其中,张自忠和冯治安、王耀武等人被放在第二批,不过他们的部队中也抽调了不少将领过来。

  谷雨先是对他们的过往成就夸奖了一番,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多做贡献。

  同时谷雨也很坦率的告诉他们,中国搞成现在这个模样,武人要负很大的责任,清末、北洋和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但事实上呢,是大军阀带着小军阀,是新军阀带着旧军阀,国家四分五裂,建设更是无从谈起,这才会被列强不断欺辱。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开始,就坚决反帝反封建,反封建的第一条就是,军队中绝不允许有任何一个军阀存在,党必须指挥枪!

  既然你们服从抗日联合政府的领导,原来或多或少的军阀思想都要改变,更不允许有实际的军阀行为,这不仅仅是对旧部不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

  让你们接受改编,离开原来的防区,这是为你们好,可以让你们,有机会与过去割断联系,一步步改变自己,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哪一天你们指挥的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时,就是你们被人民完全接纳的时刻。

  对于这些过去的军阀势力,谷雨虽然表面客气,但真正态度却相当不客气,共产党能有今天,靠得是出色的武功,力压中国一切势力的武功,不是蒋介石那样用金钱购买的指挥,这里面有本质的区别。

  在这个乱世,共产党比他们强,比他们强大得多,他们就必须适应,这本身就是乱世的规则,作为武人的他们,理应比谁都理解。

  所有的起义部队必须主动融入到共产党的军队体系中,达不到的甚至不想做的,共产党绝不能容忍,要么主动离开,要么被动离开,共产党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一些人想搞投机,想在共产党的框架内搞东搞西,那是打错了念头,早点打消他们的幻想,总比以后出了事杀头,要好得多。

  夸奖亦或是警告了一番之后,谷雨与他们合影留念,中日大战后,谷雨已经是名符其实的国家领袖,领袖该有的做派自然要有。

  他要是怯了场,让这些人有什么不好的念头,反而是坏事,不过从现场来看,傅作义和冯治安的态度明显比较好……

  除了集体接见以外,谷雨也会和这些将领分别接触,他和妻子容强首先约请了孙连仲和夫人罗毓凤,之所以把各自的夫人请过来,原因就是罗毓凤的特殊身份和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

  罗毓凤是晚清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亲孙女,了解清末历史的人都知道端郡王和大阿哥这些事情,所以罗毓凤虽然是清王朝的嫡系后人,但事实上已经家道中落。

  后来冯玉祥做媒,罗毓凤嫁给了孙连仲,本来军长太太做的舒服得很,不过这个女子是女中豪杰,山东抗战爆发后,孙连仲部挡不住日军,战况十分惨烈,死伤严重,治疗物资也十分紧缺。

  罗毓凤知道后,带着大批慰问品来到了前线,孙连仲见到她时,问她:前线如此危险,你难道不怕吗?

  罗毓凤一改往日的形象,坚定地说:既然老虎不怕,老虎太太就怕吗?

  她不仅来了还准备留在这里,开始在后方给他们洗衣做饭,协助医生护士救助一些受伤的士兵。

  见到各种药物不够,罗毓凤心中感触极大,跟孙连仲商量后,回到家中把自己的积蓄拿过来,同时,借助自己跟丈夫的名气,向社会各界人士呼吁,得到了很多帮助跟支持,她行动力强,经过一个月的筹备,筹备了一家后方重伤医院,并亲自担任院长。

  而在这场惨烈的民族战争中,谷雨的妻子也一直不畏艰险奋战在前线,探望受伤的战士,收养战争中的孤儿,做了大量的工作,即便是在后方,容强也很不安全,差点挨了日军飞机的轰炸……

  有一次容强在病房,看见一个重伤员生理功能失控,在检查时突然排出大便,根本来不及取器具,她竟毫不犹豫就用双手捧接。

  那位生命垂危的年轻重伤兵,在战场上多处重伤都没有掉过眼泪,现在看到谷雨的妻子竟然丝毫不嫌弃竟然用双手给自己接便,顿时感动得一塌糊涂,禁不住像一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容强则笑着安慰伤兵,“小同志,你是抗日英雄,为你疗伤是我的光荣。”

  从此以后,在广大将士们的眼中,她不再是谷雨的妻子,而是一位亲切的大姐和母亲,更是一位有胆有谋的巾帼抗日英雄。

  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罗毓凤身上,所以对两位女性,谷雨必须有足够的尊重,她们在前线的努力值得这样的尊重。

  给孙连仲发报时,就特别邀请其夫人一起来太原,这一次谷雨带着妻子一起拜访,还有一个原因,谷雨也希望罗毓凤作为满族和妇女界的代表做一些工作,罗毓凤的特殊身份不管对战时中国,还是对满族同胞都有意义……

  所以交谈一开始,谷雨就把两位夫人的功劳夸奖了一番,然后告诉孙连仲,我们两个先不要谈,先听两位夫人说一说她们所思所想。

  罗毓凤请容强先讲,容强倒也没有推辞,他想了想,叹息了一声,“察北围歼战打得太惨烈了,眼看着一个个年轻人,很多很多,都只是二十不到,还没有娶媳妇,就这么……唉!

  百生,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多分配一些四路平、四路安,前线太需要这些了!”

  谷雨想了想,点了点,“急救药品这一块,你就是不说,我也知道,总部已经在想办法增加供给,生产能力已经提升了不少,你过一段时间,肯定都能看到!

  罗夫人,你成立的那家医院,军委卫生部会设定为后方定点医院,补充一些必要的医务人员和药品器材,过两天卫生部的同志会和您联系!”

  容强和罗毓凤听完,都比较满意,容强看了一眼罗毓凤,请她说话,罗毓凤有些迟疑,她微微瞥了一眼丈夫,谷雨笑着说道,“罗夫人,有些问题,仿鲁兄解决不了,还是问我比较好!”

  “谷总理,我在后方医院发现,战争中,很多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产生了不少遗孤,这一块中央有什么办法?”

  “这一块工作,抗日联合政府的民政部门已经在战区附近陆续成立了多家临时幼稚园和小学,各界爱国人士也做了不少捐赠,这一块华北执行得比较好。

  其他地区因为种种原因,还需要时间完善,不过相关布置工作,周恩来同志已经布置下去了,您可以关注一下,也给联合政府提出宝贵的意见。”

  罗夫人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道,“我是家庭妇女,在前线看到的,也就这些,其他的东西也说不上来!”

  “呵呵,罗夫人不清楚,仿鲁兄肯定清楚!”从女人着手谈话,这一次交谈明显顺利了许多,谷雨对孙连仲比较顾虑的地方仔细解释,又安慰了一番,让他不用担心,万事有我,有什么事情,你要是不方便直接说,可以走夫人路线,让令夫人找我老婆嘛!

  孙连仲这个人出身较好,是地主出身,天然和共产党搞不到一块,不过这个人是纯粹的军人,性格忠厚,作风朴实,然诺必行。军旅生活中既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又于作战取胜和地位升迁后毫无骄色。

  而且他有个特点,不管是在冯玉祥手下,还是在蒋介石手下,都比较忠诚,幺蛾子很少,要不然也不会把26路军拉到南方围剿红军,这些北方来的大汉不服水土,最后硬生生逼出了一个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后,孙连仲实力大损,蒋介石把吉鸿昌的旧部划给他指挥,这才让他不至于成为光杆司令,但事实上并不是非常信任,只是作为西北军投常的招牌,蒋介石才一直使用。

  蒋介石变成了汉奸,又被共产党截断了后路,孙连仲只好就坡下驴,他的起义落在很多中央军后面,已经对得起蒋介石了。

  作为国家领导人,谷雨并不是很喜欢政治属性比较重的将领,他更喜欢纯粹的军人,谷雨并不反感孙连仲,而且谷雨也知道此人能打,是真能打。

  前世抗战初期的历次大战中,孙部无战不与,与敌万余人以上之大规模作战在三十次以上,尤其是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作为防守台儿庄主阵地的孙部打掉了七成,还在坚持作战,可见其坚韧能战。

  对这样的人,谷雨除了坚持原则,告诉他张自忠就是榜样,也要给他靠拢、消除他内心不安的机会,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夫人,可见对他是放心的,也是拉拢的,谷雨明显看到孙连仲松了一口气,这就对了嘛……

  相比于孙连仲,谷雨真正不太放心的是傅作义,前世的北平模式,傅作义完全是三个鸡蛋跳舞,平津不战以讨好人民,不投降缴械讨好蒋介石,让出平津讨好共产党,北平的和平移交,事实上是一个三面讨好的结局。

  后来在绥远起义的过程中,傅作义又故技重施,再次导演了一幕对两党两面讨好的两手交代,说到底是为自己可能的再起,留出足够的余地,也就是说,傅作义对共产党政权能否巩固还存有疑虑。

  当然这也不奇怪,傅作义生于乱世,从一个小派别晋绥军起家,最后成为国民党一个战略集团的首领。在尔虞我诈的仕途升迁过程中,他看到过太多的群雄起消、世事轮回,他正是以这些旧式军人的世俗经验,来应对现在的一切。

  而在这一世,傅作义的起义事实上也是同样的方式,要不是日本人打上门,要不是解放军夺取了徐州,全面推进到山东,要不是解放军全歼日军三个师团,傅作义的起义绝没有那么顺利。

  即便如此顺利,傅作义还是与蒋介石有些联系,也对离开山东前往安庆有些不情不愿,最后只是迫于大势,才不得不出发,这一次把这么多将领调到太原,傅作义可以说是当然的主角!

  但即便如此,谷雨还是很欣赏傅作义,这个人有民族大义,识大体,是难得的将才、帅才,而且还是对现代战争有一定理解的出色将领,需要他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傅作义还是一个很不错的行政人才,前世他在绥远的治理,还是这一世他在山东的治理,都相当不错。

  谷雨与傅作义的交谈,首先是从山东治理开始的,傅作义到了山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搞水利,疏浚河道,建筑堤防,防洪除涝,减灾安民,还在鲁西改良盐碱荒地,据说将几十万亩盐碱地改造成良田。

  傅作义又把阎锡山搞工商业和农村的那一套东西,以及后来共产党搞得八政四事,修改一番在山东推行,山东的工商业和农业有了一些发展,尤其是山东的特色花生油产量相当大。

  凭借着不错的地方治理,傅作义的35军扩充到十万多人,装备和战斗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变成了一只不可小瞧的军阀武装。

  听到谷雨对他在山东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甚至各项数据张口就来,傅作义感受到了尊重,他是一个做事的人,对谷雨这样一个能做事、擅做事的人,自然也敬佩有加。

  两人互相吹捧了两句,谷雨首先停了下来,“傅先生,应该说你我不打不相识,当年大同之围,很多同志说应该围攻大同,被我拒绝了,倒不是怕你守城的名声,坦率的说,当年的涿州之围是东北军表现太差……”

  说到这里,谷雨笑了笑,“当年之所以停下来,就是因为意料到了中日全面战争肯定要爆发,但凡有机会,我党都不希望能打的将军,折损在内战战场上,这不,我们现在就坐在一起了!”

  傅作义听谷雨这么一说,叹了一口气,说了一串感慨,同时也带有吹捧的话,谷雨笑着挥挥手,“昨天我和孙仿鲁将军也说过,过去的事情都不要提,我们要一切往前看!

  到了今天这一步,尤其是中日华北大战后,不客气的说,我党领袖中华,实现中华一统已成定局,我敢这么说,不是吹牛,是我党的实力到了这一步,我党有实力镇住国内外,不畏惧任何挑战!

  傅先生,在旧社会那种体制下,你能一路扶摇直上,凭借的就是杰出的军政才干,你对实力的了解,在这一批起义将领中,可谓第一人!

  现在中国的形势,乃至于中国周边的形势,已经彻底改变了,形势变了,活法就要变!旧式军人的世俗经验,只适合旧中国,现在一个全新的中国已经完全显露出来,新时代下,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

  傅作义脸色慢慢变了,他知道谷雨既是在警告他,也是在教导他,谷雨微微停顿了一会,给傅作义消化,这才说道,“这段时间,各位先生会有一些参观,看完之后,如果想和我谈一谈,我随时欢迎!”

  傅作义怎么想,谷雨没管,反正谷雨意思点到了,他不放下小心思,谷雨也不敢随便用他,他要是心悦诚服,谷雨自然也会投桃报李,让他的军事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比于孙连仲、傅作义,徐庭瑶就简单多了,他在德国学习过装甲兵,谷雨把高鹏振叫过来,三人大谈了一番装甲作战。

  高鹏振通过一连串实战认为要想搞好装甲部队,核心是三点,一是通讯,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坦克,配合作战的大炮和步兵,必须用通讯完全联系起来,通讯能力越强,装甲兵团的战斗力越强;

  二是后勤,这一点不用说,看看这一次察北抛锚了多少坦克、卡车就知道,要是没有及时检修能力,装甲集团想充分发挥作用难度很大;

  三就是知识,官兵素质一定要加强,否则就算有很好的通讯,也根本无法胜任这样的战争。

  吃过大苦头的高鹏振总结之后,又眼巴巴的诉说了一番他的艰难,谷雨只好答应给他进口一批电台,坦克嘛,太贵了,你用缴获的日本坦克或者装甲车先凑合着,至于官兵素质,那就对不住了,你得自己想办法,中国的文盲率有多高,你又不是不知道。

  高鹏振立刻转头看向徐庭瑶,眼巴巴的看着他,“老徐,你是科班生,又留学过德国,比我本事大多了,你要不嫌弃我们装甲旅庙小,就过来当旅长,我给你当副手,别看我们是旅级建制,但却是军级待遇,前途无量,比你那个破军长强多了……”

  谷雨和高鹏振一唱一和,高鹏振面子给得足足的,徐庭瑶本身更喜欢做事,而不是成为一号山头,再说了国民党残兵的军长有啥前途?他自然答应给高鹏振当副手,他又不傻,怎么可能去接旅长?

  他下辖的部队,他甚至要直接交给中央,谷雨也投桃报李,建议徐庭瑶担任新成立的交辎学院主持业务的院长,同时兼任试验装甲旅顾问……

  至于徐庭瑶的部队,谷雨决定由他器重的戴安澜担任副军长,暂时代理职务,等到在广西剿匪取得胜利后,戴安澜再转正担任军长。

  皆大欢喜之后,三人又继续谈了起来,聊到广西,自然就要聊到李宗仁,提到李宗仁,自然就要提到李宗仁和法国殖民者最近打的一仗。

  共产党围住了日军三个师团之后,李宗仁惊骇无比,自知他那个草台班子彻底没希望了,恰好法国人乘火打劫,想着收拾李宗仁。

  被逼到绝路上的桂军,爆发出了不小的战斗力,通过诱敌深入,一举消灭了好几千法国人,然后顺势占据了边界很大一块地区,谅山都岌岌可危,搞得法属越南天下大乱。

  李宗仁这一仗打到了越北海边,海南岛的日军对李宗仁很看好,送给了他一批枪械,李宗仁又用缴获的殖民地矿产与日本人交换了一批日本缴获的国民党枪械,而得到鬼子支持后,李宗仁也截断了滇越铁路,搞得法国人火冒三丈。

  这件事出来之后,谷雨对李宗仁连续点了好几个赞,好样的,光凭这份折腾劲,以后肯定会善待你,甚至于白崇禧,提前几年放出来也是可以的……

  为了给李宗仁增强力量,谷雨给前线负责剿匪的二线部队下达了秘密指令,广西的反动势力想着留在广西折腾的,格杀勿论;想往外面跑的,松开一个口子,尽可能多赶走一些人……

  此时的广西大概有1800万人口,要是赶走了两百万人,广西人多地少的矛盾立刻缓解下来,而有两百万人逃到了法属越南,大肆折腾一番,解放军未来进军越北的难度就小了不知道多少。

  至于滇越铁路,谷雨现在并不是很着急,共产党打得好,英法就越不会对日本让步,他们同样对共产党恐惧有加。

  只要欧战没有爆发,日本人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封锁或者占领香港,谷雨才不怕鬼子搞出来什么呢,能走香港,他才不会走滇越铁路,从云南到四川那条路太难走了。

  从美国购买的飞机,谷雨也不担心,仰光上岸,由民生公司的船运到八莫,然后卡车运到昆明组装就可以了。

  缅甸有足够的油料,他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大,重要的军用产品,他压根没打算走香港,走滇越铁路,还是走滇缅公路,事实上差距并不大……

  当然了,滇越铁路被堵住,对云南的锡矿出口有不少影响,不过现在并不着急,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越南动手的理由。

  所以聊到这些时,谷雨的心情显得很轻松,反倒是徐庭瑶有些担心,日本人占领海南岛之后,越南的进口通道异常重要,现在桂系堵住了这条通道,麻烦大了呀!

  谷雨摇摇头,“月祥兄,你放心吧,法国人比我更着急,我们还是拭目以待比较好,顺便也看一看法国人是轻敌,还是战斗力本来就如此!”

  徐庭瑶愣了愣,很快就明白过来,谷雨笑着说道,“既然聊到了法国,我们来聊一聊欧洲!”

  谷雨告诉两人,察北战役证明装甲兵和俯冲轰炸机结合使用,有着极强的战斗力,而在这一点上,德国对装甲兵的理解,还有高鹏振总结三大条件都是欧洲最好的,估计装甲集团已经成军。

  反之,法国人明明有戴高乐这样的装甲专家,却把心思都放在修建马奇诺防线上,谷雨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典型的一战思维,已经落后于时代。

  偏偏马奇诺防线还没有修完整,法比边界没有修,这就留下了一个大漏洞,对注定要爆发的第二次欧战,谷雨表示他更看好正在不断加强装甲兵的德国,而不是思想守旧的法国,这场战场未必会是一战的堑壕战,更可能是德国吊打法国。

  同时谷雨也对苏俄的装甲军团建设表示了担心,苏俄在通讯和官兵素质上缺陷比较大,而俄国人的天性又比较简单粗暴,对后勤肯定也不重视,所以根据这些判断,谷雨认为一旦苏俄和德国打起来,德国很可能在战争初期,吊打苏俄。

  不过苏俄领土、人口和资源远胜德国,万一打起来,很可能出现持久战,而一旦打起了持久战,谷雨认为未来的胜利者肯定是苏俄。

  对于谷雨的判断,徐庭瑶并没有直接说什么,虽然他不是很相信,法国可是世界第一大陆军强国呀,被德国吊打,不至于吧,但总不能与谷雨当面争论吧!

  他考虑了一会,突然问道,“谷总理,万一法国战败,日本人会不会南下越南?”

  谷雨笑着说道,“日本人啃不动咱们,总要啃一个地方补补血呀!”

  徐庭瑶皱着眉头,“法国人不能打,英国人也不能打,日本人要是发了疯,不断南下,南洋华侨可就倒大霉了!”

  “这一点,我也跟南洋诸位华侨领袖谈过,确实有这种危险,请他们转移出一些资金,在国内搞一些投资,我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谁让我们没有海军呢!”

  徐庭瑶嘴上嘀咕着,“海军?海军?”

  突然间,徐庭瑶两眼放光,“谷总理,未来美国人会不会站在我们一边,甚至是对日宣战?要是这样,我们就赢定了呀!”

  “如果有一天当然好!不过帝国主义都不是好相与的,咱们自己打好了才是正道!”

  “这倒是!”

  连续做了一连串统战工作,谷雨同样也迎来了外交任务,美国驻华商会会长乔治告诉谷雨,经过寇蒂斯.霍克公司加班加点的努力,第一批量产型霍克75战斗机,30架已经从美国出发,将发往缅甸。

  谷雨对此表示十分感谢,在快乐融融中,乔治询问谷雨对越南事件的看法,谷雨摇摇头,用外交辞令说道,“对于出现这样的事情,我感到很遗憾,如果法国人有需要,我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乔治微笑着说道,“谷先生,这么多军阀李的部队涌入越南,贵党的军队在进攻广西时,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乔治先生,广西和越南之间都是山,解放军不熟悉广西地形,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我党的本意!”

  乔治对法国人倒霉很满意,提到此事,他更多的是想知道中国的态度,若是共产党如同出兵缅甸一般,出兵越南,那就很有意思了。

  不过从谷雨的反应来看,他似乎并没有出兵越南的打算,当然这一点不奇怪,中国人又不傻,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招惹法国人呢。

  乔治现在希望的是,维持现在的局面,让李宗仁多折腾一段时间,这就需要中国人的配合。就在乔治若有所思时,谷雨笑着说道,“乔治先生,有一点我希望引起您的关注,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军队,都没有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若是日本人南下……”

  “不可能,日本人现在怎么敢招惹英法?”

  “乔治先生,我方情报人员,已经发现李宗仁和日本人之间存在交易!”

  乔治皱着眉头,还不等他说话,谷雨接着说道,“日本与泰国的关系非常友好,而泰国与法国殖民当局多有冲突,现在日本又和李宗仁勾搭上了,越南南北都出现了敌人,这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点,欧洲局势现在对法国十分不利,听说德国那位元首,已经实际控制了奥地利,德奥一旦合并,那么下一个会是谁?

  我曾经和佛采尔将军聊过,他说在捷克有一个什么苏台德区,有很多日耳曼人,应该会引起希特勒的注意,而据我所知,捷克人口虽然不多,但军事工业非常强大,而捷克和法国又是盟国……”

  说到这里,谷雨并没有说下去,意思很明显,正在寻求统一整个日耳曼民族的德国人与法国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一旦打起来,英国人大概率要参战。

  一旦这两家和德国人打起来,日本人完全有可能觊觎英法远东殖民地,而一旦日本人南下,局面很可能会失控,日本人可不是中国人,在中国失血严重的他们会把一切利益都吃得干干净净……

  乔治默默考虑了一会,谷雨接着说道,“乔治先生,万一出现这样的局面,我国别无选择,只能出兵干预,绝不容日本威胁我们的西南边陲。

  乔治先生,贵我两国在缅甸合作很愉快,我国很希望这样的合作可以继续下去,但有一点我必须说清楚,与英国不同,我国与法国的关系十分友好!”

  乔治已经听明白了谷雨的意思,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很大,又和共产党有仇,所以共产党攻打缅甸,顺理成章,在缅甸怎么折腾都无所谓;

  但共产党与法国并无恩怨,自然没有理由得罪法国人,所以美国人要想重演缅甸旧事,就必须给中国人更多的筹码。

  乔治并没有给谷雨任何回复,今天的信息量已经很大了,他需要立刻向国内汇报,万一出现谷雨口中的局面,美国需要考虑如何应对。

  谷雨也不着急,他对外渲染日本南下,有着很深刻的政治目的,若是英法畏惧日本南下,对日本过分绥靖,共产党也不会客气,自然会折腾越南。

  你们纵容日本人侵略,我当然要收拾他们,与其被日本抢,还不如被我抢一波,若是中国三番两次的薅羊毛成功,他就不相信日本人能够忍得住!

  若是英法对日强硬,呵呵,那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日本政府暂时不想南下,他们也控制不住海南岛的日军,鬼子是什么德行,他自然很清楚。

  时代已经变了,未来的发展谁也不知道,但基本的逻辑并没有变,绝不能一味的等待,必须因势利导,想法设法促使日本人提前南下,把主战场放在东南亚,才更符合中国的利益。

  而就在谷雨与乔治见面后的第二天,法国驻华商会会长亨利·勒内就出现了,他希望共产党封锁广西边境,谷雨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起了两国的种种交易,你们也太慢了,该快起来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