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88章各自的调整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2719 2025-05-12 15:06

  美国人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拿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可谓自大无比,但美国确实有自大的本钱,两个主要海上对手现在都不怎么样。

  大英帝国在缅甸被共产党欺负得没辙,丢掉了大半个缅甸,欧洲又对德国不断绥靖,如此虚弱,英国人凭什么和美国海军平起平坐,给英国4,平稳接收霸权,这还是给大英帝国面子!

  至于日本人,日本的国力本来就不怎么样,工业产值只有美国的零头,美国本来就不太在意日本,而这一场发生在北中国的中日大战,也让美国人完全看穿了日本的虚弱。

  日本的战争损失也许没有共产党宣传的那么大,但共产党军队能够挡住日本的侵略,是不争的事实。

  再加上共产党坚决彻底的对日切割政策,完全击中了日本的要害,没有了中国市场可以吸血,日本基本没有了未来,很快就要出现惨烈的经济危机。

  趁你病,要你命,是帝国主义的本能,逼着日本人减少海军的发展,把更多的资源用于陆军的发展,与中国人殊死搏杀。

  等到两败俱伤后,美国人再冲进来,对着奄奄一息的日本人连踢几脚,逼迫日本让出西太平洋霸权,同时逼迫另一方开放市场,一战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这样做,美国并不需要拿出太多的钱,搞一只两洋海军,海军造舰花钱很厉害的,经济危机中,能节省一些也是好的……

  而在这个海军条约中,狡猾的美国人又把德国和苏俄拉了进来,这两家现在即便有一些海军,也是很有限的,给他们1.5的主力舰份额,事实上就是让这两家海军大扩军。

  再加上法国、意大利两国各拥有1.5的主力舰份额,英国海军主力自然只能收缩到欧洲,毕竟欧洲才是英国的根本,而欧洲大陆四个强国各拥有1.5的主力舰份额,也可以相互牵制,谁也别想强过另外一方……

  这样一来,拥有最多海军份额的美国人,就将事实上拥有海上霸权,说白了,这是一次和平接收世界海上霸权的努力,本身更多的是试探,看看各国是什么想法,同时决定美国下一步怎么做。

  但这份充满了美国霸权野心的方案,实在太赤裸裸了,日本人绝不能接受,虽然日本在同共产党的战争中吃了大亏,但日本并没有伤及元气。

  拥有七千万国民,又有朝鲜、琉球和台湾三个殖民地,甚至于满洲国防军也有一定的战斗力,日本人目前只是小败,算不得什么,根本不可能接受美国人的乘火打劫。

  听到美国人的新条件后,日本高层暴跳如雷,海军更是眼睛睁得老大,陆军连续失败,已经不那么顶用了,能够保卫日本,维护日本国家利益的,还要靠海军,现在要做的是壮大海军,谁要是敢说裁撤海军,海军就要诛杀国贼!

  即便有一两个脑袋清楚的,比如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也很清楚,日本陆上对中国没有了绝对优势,万一陆军那群马鹿不行了,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不断骚扰中国沿海,有可能迫使共产党签署一个有利于日本的条约。

  时代不一样了,没有海上贸易,闭关锁国,中国根本吃不消,他们迟早要让步的,即便中国人不让步,凭借着强大的海上优势,日本人还可以向南洋发展,这条路虽然艰辛,但好歹也是一条活路……

  即便日本不能与美国抗衡,日本也绝不能接受只有美国一半吨位的海军条约,这太危险了。帝国主义列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不仅仅是中国人血泪的总结,也是日本人的深刻体会,美国人绝不可信,即便日本答应了条约,美国人就会放过日本吗?

  现在日本刚刚失败一场,美国人就这么迫不及待的乘火打劫。那要是陆军马鹿再打一个大败仗,美国会不会再不允许日本发展战列舰、航母?

  到那个时候,弱小的海军如何保护日本的国家安全?必须维护西太平洋的海上霸权,否则日本的国运,顷刻之间就要逆转,越是有衰亡的危险,越要加强海军。

  这一点甚至也得到了一部分日本高层的支持,比如宇垣一成、首相阿部等人虽然出身陆军,但还是认为真正决定日本命运的是海军。

  只要海军一直强大,再加上陆军的努力,就可以保证对满洲、朝鲜,台湾、海南岛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那样的日本还是一流国家,即便共产党整合了关内中国,也奈何这样的日本不得。

  但如果没有了强大海军,这样的日本帝国到处都是筛子,日本迟早会堕落为二流,乃至于末流国家,好不容易爬到现在的地位,谁也无法忍受不进反退的命运。

  未来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即便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但只要得到海军的支持,不断威胁渤海湾,共产党想顺利攻入满洲也非常困难。

  在这个危机关头,日本陆海军彼此都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不得不捐弃前嫌,报团取暖,在天皇和首相等的撮合下,两军开始小心翼翼的做了一些合作。

  这个时候海军才发现,陆军拥有的船只吨位比海军还多,甚至还在制造航母和潜水艇,这群大马鹿!

  而陆军同样也在骂海军这帮大马鹿,你们搞什么坦克,而且坦克还比陆军好,你们搞坦克干什么?

  两家对骂大马鹿,但问题总要解决的,怎么解决,对美国人没别的办法,只能一边拒绝,一边好声好气的商量,谁让日本需要从美国购买各种战略物资呢。

  另外,日本人也看到了英国人对美国的不满,再加上丢失中国市场后,也需要和大英帝国搞好关系,把货物更多的买到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去。

  大英帝国现在日子不好过,在殖民地利益上,随便施舍一些蛋糕给日本,让日本可以在中国打得更凶一些,也可以对美国更强硬一些,对压力山大的大英帝国也是好事。

  与前世有些不同,有了共产党的折腾,英国不得不加紧撤出中国,更舍得让利拉拢日本,英日关系此时好了很多,不过英国人不断对日本的绥靖,也让日本人再一次看透了英国的虚弱,那些南洋殖民地,真是香呀……

  当然了,此时日本人即便对南洋垂涎三尺,也不敢随便暴露野心,他们的重心还是中国,对中国共产党,日本人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不断增兵,以战促和,让中国人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主攻地区在哪里,军部争议纷纷。

  相当一部分参谋认为,日本在华北地区吃了大亏,当然要坚决报复回来,但日本高层并不傻,阿部首相授意自己的女婿,新任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稻田正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作战计划。

  稻田认为,华北属于共产党的核心根据地,经营好几年,人心归顺,在华北与共产党决战,离太原最近,共产党为了保住太原核心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南口和保定一带修建了无数工事。

  同时共产党坚持寸土必争,到处搞坚壁清野,破路挖洞这一套东西,还组建了无数游击队,不断骚扰日军的后勤,让日军走不快,跑不动,没得吃,没得喝,还根本抢不到东西,可以说苦不堪言。

  在华北作战,日军到处都是敌人,不仅仅和共产党主力决战,更是和河北几千万中国人决战,看看吧,共产党竟然动员了几百万人运输各种物资,诸君难道不觉得恐怖吗?

  即便日军能够将共产党赶出了平津,接下来又要去啃一大堆工事,在华北打,相当于钻到共产党的肚子里苦战恶战,又抢不到多少东西,何苦来哉?

  稻田正纯最后得出了结论,在华北进攻看起来,实际上很难打,如果再次顽固不化,搞不好还会出现重大损失,但日本绝不能再输一次了!

  基于这一判断,稻田正纯认为进攻的重点不能放在华北,要想获得胜利,应该把重点放在共产党新控制区,比如山东,又比如长三角。

  在这些地区,国民党影响较大,共产党人心不附,能够动员的人力有限,日军的优势自然要大许多,而且两地离日本本土更近,这同样也是为了建立起空中国防圈的需要。

  从军事上说,对日本最有利的战场自然是长三角,但共产党军队畏惧帝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一直没有进攻南京和杭州,这两个点不拔,共产党主力绝不可能推进到上海。

  鉴于南京的重要影响力,帝国又没办法放弃南京,而且即便诱敌深入成功,打败了共产党,共产党也可以躲入浙皖山区,热河山区的多次鏖战证明日本不擅长山区战斗,所以稻田认为长三角决战目前并不成熟。

  既然排除了长三角,能选择的只能是山东,稻田正纯提出了一个徐州总决战的设想,日军集中强大兵团,从山东向南先夺取济南德州,沿着津浦路南下;同时主力一部攻击临沂,从北面分兵两路威胁环徐州。

  另外日军在连云港登陆,沿着陇海线西进,再加上华中派遣军从滁州沿着津浦路北上,四路大军合击徐州,与中国军队在徐州决战。

  分成四个战略方向,日军可以集中十几个,乃至二十个师团,可以充分展开,而且是大平原作战,一旦战役获胜,也可以不断乘胜追击,在平原上全歼共产党的主力兵团,不至于被对方逃跑。

  战争胜利后,还可以控制中国南北枢纽山东和苏北,可以与长三角联成一线,再加上蒋介石也可以配合建立伪军,这样日军就可以建立起长期统治,与共产党长期周旋。

  从政治上考虑,日本在山东经营多年,影响力不小,能够找到的合作者众多,不至于到了共产党地盘,两眼一抹黑,到处都是袭击者;

  从后勤上考虑,山东离日本本土较近,后勤运输也较为便捷,又有铁路可以依靠,进攻难度较小。

  另外中国的山东地区资源丰富,煤矿、铁矿、金矿众多,日本控制住之后,可以掠夺这些工业资源为日本服务,所以无论哪一方面考虑,接下来的进攻选择山东,都是极其有利的。

  当然了,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北线主角关东军需要做一些牺牲。在满洲国东部和华北地区,关东军需要巩固现有的防御,同时做一些战略欺骗动作,让中国人觉得日军会再次挑起华北决战,尽可能吸引更多的中国军队,为南线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稻田正纯的建议从军事上说,无可挑剔,而从政治上说,他的建议也符合日本当前的实际需要,现在情况有些不妙,必须尽可能整合力量,关东军必须服从指挥。

  与侵略关内的日军有着本质的不同,自从发动九一八之后,关东军一步步变成了一个自行其是的大怪物,不单单是一支外派的侵略军,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关东军控制着“伪满洲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也因此配备了各种相应机关,指挥着大批伪军和“开拓团”移民,加之东北的资源成为日本维持战争的重要条件,所以关东军及其盘踞的东北成为日本的“国中之国”,非常的跋扈。

  关东军的骄横也是日本军部给故意惯出来的,自1931年关东军自作主张发动军事冒险成功后,占据了超过日本本土三倍的东三省,在日本国内得到一致拥护,军部需要借助关东军的成功增强在国内朝野的影响,进而掌握国家政策走向。

  同样,关东军也利用军部的宠爱优先获得兵员、装备和较大的军令自主权,而关东军任职过的高级将领奉调回国后,也都把持着军部的重要职位,反过来继续照顾曾经的娘家,两方狼狈为奸。

  但时移世易,眼看着关东军愈发喜欢行事先斩后奏,经常不听参谋本部的作战指导,下克上之风盛行,渐有尾大不掉之势,慢慢的从裕仁到军部都有些头疼了。

  这一次北线惨败,关东军表现糟糕,影响力大打折扣,日本高层虽然处罚较轻,但却乘机加强了对关东军的控制,号称木头人的梅津美治郎虽然只是中将,但却被任命为关东军新任司令官,就是让他去整顿的。

  把进攻方向放在徐州,还有一个考虑,陆军实力下降,海军实力上升,要想打好接下来的全面进攻,海军的支持很重要。

  上海都是海军的地盘,青岛海军和陆军争夺过好几次,在山东和华中地区作战,自然更容易得到海军的支持,而只要海陆联合,日本的实力更增加一筹,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海陆的合作,多么美好呀!

  稻田正纯的战略计划得到了迅速认可,海陆军都比较满意,日军开始准备起来,不准备不知道,一准备日本人就头大起来,现在陆军的情况怎么会这么严重?

  日本真正开始扩军备战只是1935年开始,两年时间根本就不够,一大批新式武器已经陆续陆军设计定型,但到目前为止,产量却没有上来。

  以至于侵华战争初期,有些日军部队不得不使用日俄战争时期的架退火炮,一战火炮更是陆军炮火的主要来源。

  为了压制共产党的步兵火力,日军本来计划大规模增加技术武器,但因为战争爆发,根本来不及执行,这也是为什么华北战场输得那么惨烈的重要原因,共产党不仅兵力有很大优势,主力部队的装备比日军还要好。

  即便日军在人员素质上优势不少,但也扛不住共产党军队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呀,更不要说共产党的战术还有很多独到之处。

  所以日军高层研究认为,必须把准备的时间拉长,绝不能冒险,除此以外,也要大规模增加大口径身管火炮的生产,以形成对共产党陆军的压制能力。

  同时日本人也看出来了,他们的坦克用途并不大,一辆坦克十几吨,共产党一发火箭弹就可以送坦克归西,这样的交换比日本太吃亏了,还不如把生产坦克的资源,用于生产大炮,这才是对日本最有意义的。

  同时日军也准备仿制共产党研发的火箭武器,两款武器都相当不错,一个可以大规模增加火力,一个可以攻击据点和移动目标,都是不错的好东西,要想仿制成功,还要大量装备,也需要时间。

  这还是陆军,陆军航空兵也有问题,面对共产党大量装备的伊-16战斗机,日本现役的飞机并没有优势,甚至质量上有些不如,而没有战斗机的保护,庞大的轰炸机机群也发挥不了作用,必须加快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

  再加上被干掉了三个师团,为了帝国的颜面,必须重新组建第1、10、12三个师团,再加上正在扩建的十个师团,这就是十三个师团,这又是一大笔开支。

  除了武器装备上亟待大规模更新和加强以外,日本军部还无奈的发现,三个常备师团被消灭,影响的不仅仅是三个师团,甚至影响到依托这三个常备师团的其他特设师团。

  没有经过战争的现役士官做指导,新组建的第1、10、12三个师团即便都是预备役士兵,但战斗力并不强,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而训练又需要一大笔维持经费,还有这么多战死将士的抚恤,所以日本军部现在甚至有些焦头烂额。

  原来计划的三个月内发动大规模报复作战,看起来必须推迟,问题是日军推迟进攻,共产党不会等着,共产党北线的大兵团一旦南下,渤海湾一线的日军扛得住吗?万一唐山被共产党硬啃下来,又是两个师团损失,这是绝不能接受的。

  考虑再三,日军不得不首先加强关东军,守好热河、唐山和塘沽三个战略要地,同时日军也做好了从唐山撤兵,向秦皇岛-山海关一线集结的准备,这个时候绝不能再出现重大伤亡,被打怕了的日军不敢再冒险了!

  当然又不能不打,就算是为了面子也要打,日本人考虑了一番,决定在准备妥当前,不断空袭共产党各大城市,消耗共产党有限的空军实力。

  就在北线战场硝烟逐渐消退之际,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利用其轰炸机的长航程,开始频繁轰炸广州、南昌、长沙、武汉、开封、安庆、重庆等共产党控制区的重要城市。

  既然共产党把空军战斗机部队都放在北线,那日军就大举轰炸共产党没有空军保护的城市,一边让中国人恐惧,一边试图以此逼迫共产党分散,并消耗其有限的空军战斗机。

  6月12日,日军同时偷袭武汉、开封和安庆,各丢了十多枚炸弹;

  6月13日,日军见共产党在武汉只有少数高炮,派出了二十多架轰炸机大规模空袭武汉,丢下了六十多枚炸弹,造成四百多人死伤,五千多人无家可归,武汉顿时人心惶惶。

  6月14日,日军再次大规模空袭武汉,丢下了一百多枚炸弹,造成了七百多人死伤,上万人无家可归……

  6月15日,日军大规模空袭广州,丢下了八十多枚炸弹,造成了六百多人死伤,七千多人无家可归……

  日军的连续轰炸,给抗日联合政府造成极大的压力,要求空军回援的声音越来越多,就在6月15日,其他四位书记和三位军委常委乘坐火车,秘密返回太原,召开了书记处扩大会议,首先听取了三位军委常委的汇报。

  现在已经控住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离全国胜利已经不远了,共产党高层都十分满意,所以会议研究决定,今年下半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讨论抗战和政权建设的种种问题,同时根据战时的表现,对中央领导层进行一次局部调整。

  这一次会议,讨论了未来的作战安排,共产党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目的,并不是攻取大城市,而是控制乡村,让日本人没办法掠夺长三角的战略资源。

  所以这一地区,讨论之后,认为保留三个集团军即可,即便日军增兵,解放军也不会与日军决战,守住山区,拉开距离,寻机消灭日军一部即可。

  如此一来,未来两国最可能的决战地点,要么是华北平原,要么就是山东乃至于徐淮地区,目前还看不出日军到底会怎么选择,最好的方式是等待。

  但不管怎么选择,有一点可以肯定,损失这么大,日军不准备好,绝不会盲目发动进攻,他们大规模空袭,肯定是想吸引共产党的注意力,好为日本人争取时间。

  基于这一点,总部研究决定,北线和南线停战,不再进攻日军的坚固据点,冒着日本海空军的狂轰滥炸,进攻沿海沿江城市,风险太大,不能做这种亏本的事情。

  中线山东各部继续前进,接管山东军政事务,一边安排山东沿海各工业企业撤离,一边发动进攻,迫使日军撤退,与日军形成对峙;同时派出游击部队挺进胶东半岛,建立起地方抗日武装。

  既然目前摸不清楚日军的动静,那就以静待变,各预备师经过战斗后,二十三个集团军相继编成,调整之后冀东、热河各放一个集团军,华北平原平津一线放两个集团军,也就是四个集团军,原来的指挥层不变。

  徐达三率领两个集团军放在张家口、大同;林彪率领两个集团军放在保定、石家庄,作为二线兵团,随时准备接应。

  按照总部的计划,第十路军原来下辖的五个军,表现最好的第二军扩编为集团军规模,并升格拿到吉鸿昌起义后留下的番号第二路军,张自忠任总指挥,防守山东北部,全军约八万余人。

  第一军冯治安部在全歼东京师团时,表现很勇敢,所部五个旅全部得以补充,同时按照第二军规格,增加六个炮兵营。

  第三军、第四军和骑兵军并没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共产党只是循例补充了相应的兵员,并没有加强。

  这样一来,西北军29军被实际拆分为两个集团军,所以宋哲元不可能继续担任总指挥,所以宋哲元被增补为抗日联合政府委员兼新成立的国防委员会常委,作为宋哲元的亲信,冯治安被提拔为第十路军总指挥,第1军军长由地下党员何基沣同志担任。

  国防委员会是抗日联合政府专门成立的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谷雨任主席,毛泽东、刘伯承、朱德、陈赓、冯玉祥、杨虎城、张作相、商震、朱培德、李济深、程潜、张治中、潘文华为副主席,基本上国内各大势力代表人物都丢里面了。

  表面上看是最高领导机关,但实际上不过是具有咨询性质的和有利于对敌斗争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并没有任何实权。

  而宋哲元挂一个虚职,离开也是必然的,共产党肯定要一步步拆分西北军,不可能给西北军继续做大的机会,而且他过去几年各种军阀操作,共产党也不会容下他,这样缓慢退场,对他也是好事。

  而在防区上,张自忠部南下山东,被调到了德州,防守山东北面,而第十路军其他各部则沿着津浦线南下,被调到了津浦线南段,一边整训,一边逼迫滁州一带的日本余部离开江北。

  与此同时经过整编的第六路军也就是东北军,此时一连串整编之后,下辖的五个军,缩减了空额,淘汰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军官,全军剩下约12万人,由于学忠担任总指挥。

  东北军很有求战之心,不过上下都不太放心东北军的战斗力,会议研究了一番,决定让东北军放在苏北沿海地区的连云港负责防守,这个地方丢了也没什么,并不关乎全局。

  东北军被放到了前线,傅作义和孙连仲两部则被调出来山东,两部战斗力相对较强,孙连仲部北调沧州,防守天津南部;傅作义部被调到了安庆合肥一线,防守长江北段,谁也别想留在原来的地盘。

  在这个问题上,谷雨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坚决的,他不会为了面子什么的,留下隐患,全部离开自己的老巢,而到了这一步,傅作义和孙连仲也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空间,只好老老实实撤走。

  而徐州和山东方向,作为未来有可能发生大战的地方,由徐向前同志统帅,解放军集中了六个集团军,徐向前指挥四个集团军,分成两路,一路沿着胶济铁路进攻鲁西,一路进攻鲁南,向山东全境推进,并寻机歼灭日军一部。

  以两个集团军对付日军一个师团,兵力优势比较大,就算吃不下,也能重创日军,与此同时徐海东同志率领两个集团军屯驻在徐州一带,负责接应。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根据中央安排,战斗力较强的缅甸志愿军第一集团军被部署到郑县洛阳;王耀武的第七路军第四军,也被调到开封整编,谷雨吃过一次亏之后,宁愿放着两个集团军用不上,也比没有预备队强。

  而在长江以南,粤军改编的第四路军五个军15万人从广东调出,安排在九江作为南线的预备兵团,同时接受改编,东南寻淮洲指挥三个集团军,部署在长三角和外围地区。

  另外在福建、两广有三个集团军,还有胡宗南的起义部队,负责清理广西土匪,并防御日本可能在广州一带的登陆,这三个集团军由广南军区指挥,而第二集团军则被放在了武汉,防御临时首都,相当于御林军。

  而在广大的西部,除了第23集团军放在云南以外,其他地区均为二线兵团,即便是即将进入新疆的新疆兵团也是如此,装备一般,当然这已经足够了,敌人比较弱,并不需要太强的武装。

  这也就苦了新任的西南军区司令员顾慎为,西北军区司令员邓铁梅,两位东北同志只能老老实实练兵,眼巴巴的看着前线流口水。

  当然了,谷雨也不会让两人难过,告诉他们过一段时间,高级指挥员会轮换,他们也有机会到前线带兵,你们现在给我把后方搞好,才是头等大事,万一被鬼子空袭了重点工厂,我跟你们没完。

  而吉鸿昌、黄显声要好受一些,他们的任务是进攻新疆,虽说新疆的敌人不怎么强大,但怎么着,还算有仗打……

  对于日本的疯狂空袭,谷雨的态度是让日本人去炸,想怎么炸就怎么炸,空军经过此前的战役损失惨重,苏俄和美国的新飞机还没有送过来,现在根本不能分散,必须集中起来保护主要工业基地,顾不上其他城市。

  当然了,大家伙也别抱怨,要想不挨炸弹也简单,各个城市需要进行大规模疏散,那些叫着喊着空军回援的人,一律安排疏散,现在这个困难时刻,城市不需要那么多消费人口,尽可能疏散到西部乡村,这是早就有计划的事情……

  除了军事上的安排以外,地盘一下子扩大了那么多,除了成立广南局以外,负责两广以外,谷雨决定撤销中原局,在徐州成立华东局。

  华东局由监委副书记刘天章担任第一书记,黎玉同志从河北,调到了山东,此前他就有前往山东的安排,比较熟悉情况,担任第二书记兼任山东省省委书记相当合适。

  从福建调过来的邓绍齐同志担任第三书记兼江淮省委书记(安徽和苏北的平原地区),谷雨对这位著名的农民专家看法很好,把他提到了黄淮地区,好好收拾一下黄淮地区无法无天的恶霸地主,都什么时代了,还在搞初夜权,不杀行吗?

  同时成立东南局,负责领导江西、江南(皖南、苏南地区)、浙江和福建三省工作,陈镜湖任东南局第一书记兼江西省委书记,党校常务副校长俞秀松同志回到家乡,担任第二书记兼浙江省委书记,张鼎丞同志担任第三书记兼福建省委书记,江南省委书记由博古担任。

  鉴于中南局下辖的湖北、湖南已经成为了腹地,谷雨决定将陕西、洛阳市、河南三省划归秘书处直辖,这四省一市由秘书处直接领导,饶漱石为实际负责人。

  同时山西、绥远改隶华北局,山西省委书记由华北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兼任,新任河北省委书记则由陈毅同志担任,他由工建委专家局长改任这个职务,陈毅同时兼任华北局第二书记。

  按照这个人事安排,刘天章同志将被增补为中央局委员,再加上广南局第一书记郑位三同志,中央局委员的人数再一次扩张,增加到21人,基本达到了谷雨认可的中央局委员的上限,这个人数差不多了,再多就不合适了。

  刘天章原来担任的监委副书记则由山西省委书记武怀让同志担任,同时原中原局第二书记罗登贤则被解除了职务,调回武汉,参与政协工作。

  这一连串人事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建国前后地方的领导岗位,这些任命之中,最特别的就是江南省委书记博古,谁也想不到他竟然能够翻身,成为省委书记。

  毛泽东同志对这个安排多少有些不满意,不过谷雨的理由让他无话可说,博古与王明不同,他这两年不管在纺织工业局,还是在美国都干得不错,改变比较大,他又是苏南人,对苏南地区比较了解,用他比较合适。

  除了谷雨所说的表面原因,毛周两书记都猜到了谷雨的真实想法,博古被启用,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只要愿意主动改造自己,博古都可以重新使用,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基于这一点理由,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坚决反对,当然了,归根到底,博古的能力,大家伙也是认可的,只要脑子不糊涂,他确实有能力做一任省委书记。

  但要是用起了能力一般的项英,那就乱套了,大家伙压根不放心这个人,还是让他靠边站比较好,所以水平比较低的项英同志,要不要重新启用,谷雨没有提,其他两位书记都没有问,苏俄启用的一大批工人干部,看不惯的人太多了,三人都不是很满意。

  对于工人党员,能力不济,不折腾的,比如罗登贤,可以稳步下滑,未来怎么也有一个部长和中央执行委员的位置留给他;

  要是能力不济,还喜欢折腾,那就只能靠边站,所以谁都不愿意提及项英,就当不知道这个人一样……

  在做出一系列决定后,谷雨做了总结,“同志们,过去的半年,是我党大发展的半年,接下来的半年,是我党大巩固的半年!”

  谷雨掰着手指说起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巩固新解放区,要让两亿人民成为共产党最坚定的支持者!

  为了抗日大局的需要,暂时不能搞土改,只能进行减租减息;要全面清理所有的亲日反动势力,要搞好各级政协会议的选举和抗日救国会的推举,各项工作十分繁琐!

  谷雨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兼听则明,有效的整合全民族的力量,为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决战做好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

  其次是完成天津和沿海内迁企业的搬迁和恢复生产,同时加快预定的一四计划和新增各项目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各种军工产品的产能,为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决战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最后是做好起义部队的整编,并完成解放军的整编,同时做好对牺牲战士的抚恤和受伤战士的安置,建立起一只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人民军队……

  就在这一次会议之后,谷雨见到了他特意挑选的副手翁文灏,请他好好谈一谈这段时间参观的想法,同时谈一谈如何进行抗日时期的后方军工建设。

  从西南,到中南,再到洛阳包头和太原调研了一番,翁文灏和钱昌照终于明白了共产党为什么有底气要和日本干到底,简直不可思议,几年之间,他们竟然做了这么多事情。

  在感慨之余,两人也不知道怎么评价共产党的做法,以钢铁厂为例,国府要搞一些钢铁厂首先要调研,搞清楚铁矿石的类型,选择什么样的设备。

  然后要寻找厂址,再开设计图,然后才到订购设备、购买土地,开始各项土木工程建设,等这些设备生产后,再运回来安排,一般来说三年是最起码的。

  到了共产党手里,谷雨第一步是调研铁矿石的情况,拿到相应数据,直接到美国购买一个可以加工这类铁矿石的二手钢铁厂,在整体搬迁设备的同时,国内寻找合适的厂址。

  找到合适地址后,附近老百姓立刻搬迁,同时直接按照原厂设计,稍加修改后施工,等到设备搬回来,土木工程基本都完成了建设,立刻就可以安装设备。

  这样的工厂一开始就落后,各种损耗比较大,但成本低、节约时间,可以迅速形成产能,一般不超过三年就可以投产。

  这就不奇怪短短四年不到,共产党就把生铁产量提高到五十万吨,钢产量提高到三十五万吨,合金钢提高到三万吨以上。

  钢铁厂如此、各种制造枪炮的机器厂也是如此,尤其是他们从苏俄购买的那些二手兵工设备,生产的武器质量也不是很高,唯一的优势就是产量大,而产量大规模提升,共产党的装备水平迅速提升也就不奇怪了……

  共产党正在推行的一四计划,购买的那些设备相对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各种工厂技术含量都比较低。

  某种意义上,共产党就是一个破烂大王,但偏偏这个破烂大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能把鬼子打得满地找牙,让人感慨无比,可见共产党的做法才是最符合中国需要的。

  谈到这一点,谷雨点点头,“两位先生,我们中国很落后,人才很少,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脚踏实地。

  太先进的东西,我们根本就吃不透,什么时候达到设计产能,谁也不知道,我党等不起,中国人民也同样等不起!

  利用经济危机,直接从国外购买二手廉价工厂,照葫芦画瓢,虽然落后一些,但比较容易获得技术转让,我们的工人上手也快,可以迅速实现产能……”

  钱昌照叹了一口气,“现在看来,这几年文灏兄和我一事无成,除了内斗太多以外,也跟我们过于好高骛远有很大的关系……”

  谷雨摇摇头,“你们两位的选择并不奇怪,你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还需要面临各种外国进口产品的竞争,要是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价格高昂,蒋介石就算使用了,也会限制对你们的投资!”

  翁文灏叹了一口气,微微点点头,兵工署和国防设计委员会确实存在这方面的担心,什么都能买到,有时候反而是坏事,共产党指责国府是买办,也不无道理呀!

  谷雨接着说道,“九一八之后,日本野心暴露无遗,蒋介石竟然想着搞什么马鞍山钢铁厂,幸亏没搞成,就算搞成了也是便宜了日本人!

  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日本人如果封锁了中国沿海,他没办法购买进口武器怎么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南京国民政府昙花一现,跟目光短浅有很大的关系!

  殷鉴在前,我们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两位先生,中国复兴在即,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目光长远。

  我们现在落后,不代表长远落后,一四计划重点解决有无问题,而到了二四计划,三四计划,我们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工业技术含量。

  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我们必须能够自产先进的合成氨设备……

  各行各业要发展,电力需求巨大,我们也需要自产各种先进发电设备,火电、水电设备都需要……

  我们还要考虑开发各种高端武器的开发,飞机,坦克,潜水艇,甚至于未来还有航母战列舰……

  要想做事,首先要有人,两位熟悉西方,我希望两位主持做一些调研,哪些尖端领域,我们有机会派出留学生。

  我们现在正在执行的各项反帝政策,很可能会引起西方国家的不满,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乘着没有被封锁,尽快把留学生派出去,几年之后,这些尖端领域的人才队伍就可以建立起来!”

  钱昌照听完,立刻点头,“总理的顾虑很有道理,这件事确实要尽快做!”

  翁文灏点点头,不过他有些担心,“现在又要打仗,又要搞建设,我们有那么多钱吗?”

  “不瞒两位,财政现在确实比较困难,但钱用在教育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的。这一块除了要和英美等国继续谈判庚款的退回以外,中央准备专门拿出一笔钱,用于留学西方各国,第一笔资金已经准备好了,是八百万美元……”

  谷雨真是舍得,钱昌照十分高兴,转而一想,又有些不放心的询问道,“总理,国外条件更好,若是留学生出国了,不愿意回来,怎么办?”

  谷雨毫不犹豫的回答,“十个人中有一两个回来,这笔投资都是值得的!”

  听谷雨这么一说,翁文灏感慨无比,“总理有如此心胸,文灏自当竭尽全力!”

  谷雨看了一眼钱昌照,钱昌照也十分肯定的回答,他想了想,提了一个建议,“中央财政困难,举国皆知,除了政府拨款以外,最好是鼓励民间共同出资,这一块只要做好宣传,应该可以获得不少捐赠,另外英美各国也可以谈判,请他们减少留学经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