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并不仅仅是力气活,更是一个瓷器活,共产党党政官员满怀热情,但有着太多的瞎折腾,一个又一个陈郁式的干部出现在工业一线;
事实上,不仅仅干部中有大批陈郁,在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中也有大批陈郁,很多人盲目自信,但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对很多东西一知半解,连谷雨都看出来了;
绝大多数工人缺乏专业知识和行业素养,稍微精密一点的器械就不会用,技术含量高一点的活儿就做不来,汗流了不少,产量却几乎不见增长.......
与前世的一五计划时,有一个好老师不同,这会的苏俄比共产党虽然强,但工业化也才刚刚启动十来年,并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到中国的又多为普通技术人员,水平当然比中国同志高,但真正有多高,很多时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此时二战已经爆发,欧洲大规模备战,美国工业受战争的刺激,迅速转好,在中国的欧美和犹太技术人员很多人已经不太耐烦中国艰苦的环境,不断有人选择离开,共产党只能硬着头皮,让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代替,这又是一个适应过程。
一四计划各个工厂矿山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即便如此,中国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谷雨考察已经建成的一些厂矿企业,很快就发现一个个计划中的生产猛兽,结果却变成了一个个"绣花针"。
已经投产的各厂没有一个达到计划产量,为了刺激生产,工建委只能下达指标,但似乎适得其反,工人为追求数量而不择手段,质量基本都不达标,浪费严重.......
几个厂子考察下来,谷雨就意识到,他现在的做法和前世1958年差不多,一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但怎么办呢?没有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也得上,就当是花钱买教训吧,这个亏不吃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在这个战争年代,劣质产品也是可以消耗掉的。
谷雨一路上除了加油鼓劲以外,并没有怎么泼冷水,气可鼓不可泄,但思前想后,谷雨决定在1940年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一次全行业的大普查,为中苏工业联营打好基础,有了足够的数据,才可以谈论接下来的合作。
发展五年,巩固五年,到1945年前后战争结束,应该可以打好工业化的基础,不管怎么说,他比前世的党和国家要幸运的多,整体技术含量更低,更容易吸收,欧美苏也提供技术援助,而不用自己摸索,到1945年,达到一战前后的水平,希望应该很大。
同时从这一次***中,谷雨也终于明白前世总会计师在八十年代编排五年计划时,为什么会提出发展五年,调整五年的设想,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总体水平太低,从上到下对工业化都缺乏了解,不能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要考虑接受能力,只能前进一步,再巩固一步,稳扎稳打才有可能做到.....
这一次考察,对谷雨的影响很大,让他清醒了不少,原来试图从二战中浑水摸鱼,大捞一把的蠢蠢欲动,也被打消了不少,他意识到中国现在的硬实力还不够,即便是成功的实现了中苏工业联营也未必够。
得,固然好,得不到,也能接受,再坏也比前世要好,不管怎么说,中国现在的潜力无限,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做好以正合就够了,并不需要怎么出奇兵.....
当然了,也不是说什么都不做,有些事不仅要做,而且还必须让人知道,这样才可以赢得尊重,虽然我不强求什么东西,但该有的东西必须有,江湖地位必须得到承认。
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的铀玻璃,绿莹莹的,非常美丽,又用手掂量了一下刚果进口的绿油油的铀矿石结晶,笑着问道,“这么多铀矿石就这么堆在这里,合适吗?“
“谷书记,铀矿石有辐射,但其辐射程度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只要不长期和矿石待在一起,并无多少危害,就算是用手接触也没问题,要不然我们也不会让您接触!”
谷雨点点头,“还是要注意一些!我听说居里夫人就是因为受到的辐射过多才去世的,你们都是国宝级专家,防护—定要到位,这一块的投入要是不够了,你们找我要...…"
王淦昌笑着说道,“谷书记,您放心吧,缺钱了,我一定找您!”
谷雨放下铀矿石,和科学家们陆续离开铀矿加工厂,他一边走,一边问道,“你们的文章准备的怎么样了?“
“真得要发表吗?”
“我们搞出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当然要发表!“说完,谷雨转身指着铀矿石的方向说道,“再说了,我们搞了这么多矿石回来,欧美又不傻,肯定猜得出来!
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大人门一.1.12R一让他们知道,中国人同样有着不俗的科技智慧!当然了
,也不是什么都发表,理论上的东西,比如淦元素的发
现,可以发表,我们在核袭受相度式文M'能发表,让欧美去猜,急死他们!”
“哈哈哈!“同志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王淦昌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新元素还是不要叫作淦的好,这不符合元素周期表的命名规律,而且这是是同志们的集体智慧,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新元素怎么命名,谁第一个做出来,谁就有命名权,而且这个元素很可能会拿诺贝尔奖,你已经错过了两次机会,这第三次机会不能再错过了!“
“谷书记,我搞科学研究,是为了富国强兵,不是为了个人荣誉!再说了,能够首先发现核裂变,也是您的提醒!”
“富国强兵和个人荣誉从来都不冲突,而集体也需要代表!“说到这里,谷雨一字一句的说道,“淦昌同志,我们国家沉沦百年,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荣誉!你就不要谦虚了!
至于我的提醒,我提醒什么了?我说得不过是哲学罢了,跟科研是两码事,你们做出来的成果,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王淦昌有些激动,不过他还是平静地说道,“我服从组织决定!”
谷雨想了想问道,“一号堆进度怎么样了?能拿出成本核算表吗?”
“目前还有些困难,镀中子反射层需要多厚,还需要继续研究,而金属的大规模量产也必须筹伯达应的工厂,这一块投资多少,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工建委也没有给出评估资料!
包裹石墨的镁合金管,必须具有抗氧化和抗金属间反应,轻合金研究所的科学家,根据我们的要求,已经研究出了一款掺杂错和锰的镁合金,但这种镁合金配方还需要优化,规模化生产工艺,也要摸索,而这一切,只有等到明年轻质合金厂完全投产才可能计算出成本!”
谷雨点点头,“已经确定的投资有多少?“
“我们按照原先计算的数据进行反应堆筹建,要达到链式反应的临界质量,需要准备36吨的铀氧化物,还需要5.6吨金属铀,高纯度石墨需要350吨,光光这三块材料就需要250万人民币......
按照新方案,我们还需要与有关部门合作设计二氧化碳气冷散热管道,高温气体和水交换系统,购买配套的发电机组,再加上各种土木建设以及水泥混凝土等生物屏蔽设施,各种材料、设备和各种检测仪器总和加起来,初步核算需要投资三千万美元,也就是7500万人民币以上。
而这只是初步估计,实际投入可能更多,如果一切符合预期,这些电力还需要建立输电网络,工建委的意见是建立一个电解铝厂,而电解铝工厂投资同样投资惊
“好家伙,投资不少!”
王淦昌同志很着急,他担心谷雨退缩,“我们的初步方案只需要250万人民币,可中央没有批准,认为太过简陋....…"
“老王,我们要的是稳定的生产你计算出的那种容易裂变的元素淦239,而不是简单研究一下可行性!”
“我知道中央舍得拨款,我担心的是时间,我们能够生产淦239就行了,安全性和电力需求,最好暂时放一边,时不我待呀!现在这么多论文已经出现,万一日本人跑在了我们前面...…”
科学家这么着急,谷雨有些想不到,“老王,随着核裂变被发现,随着今年大批论文出现,形势已经变了!”
谷雨笑着说道,“核能相关理论经过反复验算,完全没有问题,这不是我们一家验算的结果,各国科学家都认为有可能搞出一种新型的炸弹。
现在看来,揭出核自6个H1-t出w度就要改变,在既然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我们思考的角度就要改变,在
反应堆上多下一些功夫,尽可能的利用好核反应产生的
能量,似乎更加划算,也更有利于找1利用灯批本o的铀资源!”
“铀矿石不是很便宜吗?我们这1.8万吨没花多少钱吧
“此一时,彼一时!与比利时联系的同志报告,随着核裂变的发现,铀矿石的价格直接翻了好几倍,而且铀矿石还在涨价,英国人也已经开始大量购买比利时的铀矿,这就是信号!
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运输铀矿石的船已经改成一个月一班,而不是原来的三个月发一批,就是以防万一,想着尽可能多运一些回国。
而这个矿很邪门,我们在湖南虽然找到了,但湖南铀矿的品位实在太低,品位只有零点几,远远比不上刚果铀矿平均40%的含量!
不仅仅我国的铀矿如此,我们收集世界其他地区已发现的铀矿资料,发现品位都非常低,我们这批铀矿石的价值,很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得多!”
说到这里,谷雨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工建委科技情报局调研发现,日本的控制区内并无铀矿发现,日本人找矿需要时间,而建立配套工业同样需要时间...…”
王淦昌同志脸上微微点头,他明白谷雨的意思,没有矿石,日本人搞原子弹,自然难比登天;即便日本人发现了铀矿,品位也会很低,开采成本很高,加之各种进程也晚了中国好几年,很明显,谷雨对日本威胁的评估,已经有了改变,这是他调整方案,有条不紊进行的原因吗?不应该呀!
谷雨接着说道,“既然日本人的威胁有限,我们也不需要太着急,你们尽可能完善—号堆方案,把一号堆的规划搞得更好一些,各种配套工厂规划好、建设好,基础打好了,接下来进退就自如了!
“进退自如?中央是不是不准备尽快搞出核武器?”
“你猜的没错,中央已经决定择机,和苏俄同志谈判共同开发原子武器,反应堆这一块,你那个需要铀浓缩的原始方案也会交给苏俄,当然了,我们的新堆方案不提供!
原子弹理论威力太过吓人,中国不能做第一个研发成功的国家,再说了,铀浓缩投入太大,战争期间,我们根本玩不起,我相信日本同样玩不起,还是让苏俄同志去做吧!”
“苏俄值得信任吗?若是苏俄首先搞出了原子弹,对我国的优势就更大了,外蒙问题怎么办....…”
“你的顾虑中央已经考虑过了,中央也会和英美谈判,提供相应的核资料,以此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只要有所牵制,苏俄就算首先搞出来,对我们的威胁也有限,另外据我所知,苏俄和日本一样,也没多少铀矿,铀矿石也需要我们提供...…”
谷雨微微顿了顿,然后苦笑着说道,“老王,你一定要记住,我们是落后国家,有些东西不能太着急,不要盲目追求什么第一,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让欧美苏先搞出来,我们跟在后面更好一些....…”"
王淦昌同志若有所思,考虑了一会,有些迟疑的点点头,“几条路线,我们只选了其中的一条,其他涉及到铀浓缩的路线都没碰,也只能交出去了,但万一我们的路线走不通.......还是有些冒险的.......”
“我们铀浓缩实验车间的可行性研究,不是已经做了吗?”
“毕竟只是可行性研究,离大规模工程实现还需要时间!”
“这已经够了,实力所限,只能选择最优的方案!”与前世费米的发现一样,核裂变被发现之后,中国的科学家们很快就意识到自持链式反应的可能性,而这是和平利用核能以及制造原子弹的基础,另外他们也想好好看一看能否实现铀到淦的转变。
当然了,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金属铀和铀氧化物的获取,另外还有一个课题高纯石墨的加工,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两块工作基本完成,已经在四川和山东建设相应的工厂。
有了基础之后,王淦昌开始搞反应堆,一开始的方案类似于费米方案,一堆铀,外面包围着无数石墨,验证可能性,不过要想做到铀到淦的转变,需要通过贫铀来实现,但中国根本没有足够的电能做到铀浓缩,这一条只能忽略。
不过谷雨搞来的所谓资料,给了他们全新的思路,在减速剂石墨的外围包裹一层中子反射层,把中子发射回去,理论上可以增加中子的数量,如此一来,不通过铀浓缩,出现淦的概率更大。
这种中子反射层到底是什么?收集到的国际文献指出是镀和氖,氖需要从重水中电解获得,耗电巨大,自然是利用金属钺比较合适,问题是中国目前没有找到可以工业提取镀的绿柱石,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新疆兵团找到了苏俄人在新疆开发的所谓锡矿,发现根本不是锡矿,而是一个富含无数元素的稀有金属矿,其表层就有大量的绿柱石,后来考察发现,在江西也有绿柱石的存在.......
有了绿柱石,获得一些镀之后,很快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镀元素确实可以反射中子,至于为什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其机理。
眼看着时机成熟,王淦昌准备重新筹办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到了这一步,核武器的研发事实上已经是临门一脚,此时此刻,谷雨反而不着急了,他希望这个核反应堆更有价值一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验证。
费米搞得人类第一个反应堆很简陋,确定可行性后,美国家底雄厚,各种反应堆设计一样来了一个,谷雨玩不起,权衡了一把,他只能搞英法当年搞钚元素的镁诺克斯气冷反应堆。
这种第一代反应堆并不需要浓缩铀,就可以获得淦239,只要能够获得淦239,就表明有能力搞出原子弹。
这条路线,最过百现1仕T一u年同去白己知道。没有技术,还是故意不提供,只有苏俄同志自己知道。
当然了,要想搞出镁诺克斯气冷反应堆,事情一大堆,比如石墨堆反应堆的构型需要重新设计,石墨要放在一个个镁合金做成的圆管中,据估算需要几万根,同时还要用高压二氧化碳气体带走反应堆产生的热量,高温高压气体和冷却水交换后,再利用蒸汽发电。
这一套管路和热交换系统需要大量的计算,也牵扯到一些新材料的研发,投资不小,耗费时日,项目组虽然在开发,但项目组觉得搞一个简单的反应堆,能够提取裂变元素就够了,不要太多考虑发电的问题,那是以后的问题。
不过谷雨却和他们的设想不同,他并不需要太着急开发核武器,当然走得越踏实越好,铀矿加工,石墨精加工哪一样不花钱,几百万人民币丢下去,就为搞一个
验证?就为搞一些裂变元素的提取,无视反应堆产生的大量能量?我钱多烧的?
这样操作,确实慢了一些,而且就算提取出淦239,也不意味着可以很快爆炸出原子弹,核反应堆中不仅仅有淦239,还有其他元素影响纯度,而且淦239物理性质很复杂,加工很困难,需要加入家来稳固形状,就算有谷雨这根金手指,没有几年时间的探索,也很难搞出来但这个时间表恰恰好,谷雨很清醒,中国不需要第一个搞出核弹,最好让苏俄同志第一个搞出来,或者是在美国后面迅速搞出核弹,中国跟在苏俄后面,慢慢发展,大树底下好乘凉嘛.......
说白了,在花费巨大,完成了铀工厂建设,提出了反应堆思路,完成了铀浓缩的可行性研究后,下一轮,也是最大的投资,铀同位素工厂的投资,谷雨不想干了
铀浓缩的投资太大了,他根本玩不起,还是交给斯大林折腾比较合适,中国科学家跟着见识一番,等到想搞了,自然也能搞起来.......
这既为核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投入也有限,一旦第一代核电站建成,大量电力输出,核工业相关已有的投资,很快就能收回,最适合现在的中国。
至于苏俄会不会媳妇娶回家,媒婆丢过墙,谷雨并不担心,几年之间,中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铀浓缩相关的技术储备已经较为成熟,现在一缺电能,二缺少运营几千台铀浓缩设备的管理能力,而这些总是可以解决的。
即便这条路走不太通,不还有不经过铀浓缩的方案吗?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路让人放心。
谷雨同样不担心苏俄的威胁,除了铀矿石的限制以外,在新疆发现大量绿柱石之后,共产党也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苏俄对这个新疆锡矿念念不忘,一再要求合营
镀是一种剧毒元素,镀铜合金是铜合金中的“弹性之王”,经固溶时效热处理后,可获得高强度、高导电性能的产品。高强度铸造青铜合金,经热处理后不仅具有高强度,很高的硬度而且具有耐磨、耐蚀的优点,优良的铸造性能,镀青铜合金适用于制造各种模具、防爆安全工具、耐磨件如凸轮、齿轮、蜗轮、轴承等。
这些模具、防爆安全工具、耐磨件都是基础工业产品,而这些基础工业品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业体系的水平,怪不得苏俄惦记上这个所谓的锡矿。
而随着核子时代的到来,镀的战略意义只会更大,拥有一个大型镀矿,还有大量铀矿石的共产党中国,就相当于攥住了斯大林的命根子,在一段时间内,苏俄只能与中国合作,这就够了。
至于日本的威胁,根本就没有威胁,中国有多难啃,日本就有多难啃,他从来都不担心日本人能够搞出来;至于外蒙嘛,同样不是问题,按照他的计划,收回外蒙就这两年了.......
事实上,就在谷雨研究中国的核工业发展时,与前世不同,英国人也正在论证核计划的可行性,从1939年春开始,英国的舆论界己经开始公开讨论制造一种超级炸弹的可能性,然而,英国整体对此持怀疑态度。
但到了夏天,发现中国人竟然购买了将近两万吨铀矿石,而且还在不断购买,购买记录显示三十年代中叶就可以购买,大英帝国立刻重视起来。
虽然中苏有些矛盾,但同为共产主义政党,英国人怕的是,苏俄早早的发现了核分裂,早早的开始了超级炸弹的研究,那性质就完全不同。
几年之间,苏俄做到了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等到二战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英国人就更加担心了,所以英国方面立刻进行了大规模调研。
弗里希一派尔斯备忘录应运而生。该备忘录第一次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讨论了所谓的"超级炸弹"问题,指出大规模分离同位素的热扩技术已经成熟。
军情五处的报告,也表明,中国人同样购买了大规模分离同位素热扩散分离的相关技术专利资料,很明显中国,或者说背后可能隐藏的苏俄已经走到了铀浓缩这一步。
该备忘录同时指出,新技术突破后,少量的铀一235的确都能构成有效的爆炸物,用5公斤铀一235制造的超级炸弹,其释放的能量等同于几千吨炸药释放的能量;即便是仅仅用1公斤的铀一235,其释放的能量依旧是摧毁性的。
看到这份报告后,英国官方立刻成立了莫德委员会,同时英国政府下令斯皮德与中国方面联络,试图摸清楚中国人扮演的角色。
而此时谷雨刚刚到达包头,看到报告后,他脸上微微露出了笑意,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正主,接下来就可以好好合作了,或者说好好交换了,这样的好东西,大英帝国总得多拿出一些东西交换吧......
1939年年底,世界科学界突然迎来了一连串重磅炸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子核物理研究所所长王淦昌领导的课题组,对外宣布找到了传说中的94号新元素,并命名为淦,并猜测淦的同位素中同样存在一种裂变元素。
通过这篇文章,科学家们很清楚的知道,中国人肯定也在研究核裂变,所以英国莫德委员会立刻决定派人,与中国谈判,试图获取中国的技术资料,并试探中国的研究到底到了哪一步。
而此时不管是美国,还是苏俄,都没有充分重视,不过谷雨相信,在英国拥有大批间谍的苏俄同志会很快注意的,当然了,还有美国人......
当然了,此时还在包头的谷雨,注意力并不仅仅在原子弹上,他同样很关注载具,经过几年的辛苦研究,中国第—款试验导弹东风一号,已经做好了发射准备.......
当然了,这一款火箭远没有谷雨记忆中的火箭那么庞大,只有1000公斤重,显得非常小巧,预计射程只有二十几公里。
在谷雨的眼皮子底下,这款火箭腾空而起,并根据陀螺仪和无线电导航的指引,丢在了预定地点外一公里处,导弹射程23.1公里。
谷雨和科学家们一起骑马来到预定地点,看到了散落一地的导弹残片,他捡起了一块碎片,兴奋无比。
虽然有些偏,但好歹打到23.1公里外,今天可以做到23.1公里,明天就可以是231公里,后天是2310公里,乃至于洲际导弹,中国的两弹一星不就是这么一步步起来的嘛!
所以谷雨在现场说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在讲话之后,他和罗科一起骑马时,罗科很严肃的询问谷雨,他过去的承诺是否有效?
谷雨看着他,一字一句的说道,“罗科同志,你现在就可以确定技术转让的目录!”
罗科深深得看了一眼谷雨,然后敬礼道,“第一书记同志,中国公民罗科向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