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党内还是党外同志都知道,谷毛关系很特别,不,应该说谷雨对毛泽东的态度很特别,而毛泽东对谷雨的态度并不特别,比较符合正常的一号和二号的关系。
一号和二号是天然的竞争对手,尤其是谷雨这种类似于地方诸侯夺取中央转正的一把手,本来就容易多疑,对于有可能威胁的人,往往非常忌惮。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下面,二号一般都比较普通,甚至是人畜无害,善于做润滑剂的老狐狸,这样的人能力不需要多么强,但需要能够缓和矛盾,对一号没有威胁。
比如蒋介石下面是何应钦,出了名的何婆婆;又比如斯大林下面是莫洛托夫,被苏俄诗人嘲笑细脖子上面顶着一个大脑袋,可见民间的瞧不起。
但毛泽东这个二号则完全不同,毛泽东同志的能力才干,党内皆知,别的不说,只要看过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文章,都知道此人才华横溢,为人性格也是大气磅礴,坚韧不拔,充满着理想主义光芒,从性格上说,毛泽东为人比较洒脱,不拘小节。
谷雨的能力才干,党内同样无比钦佩,与毛泽东同志相比,谷雨看起来并非天赋异禀,其文章虽然逻辑严密,但略显繁复,而诗词更是没办法比,谷雨顶破天会写两首歌,而且早已经不写了......
谷雨性格有些宽容乐达,但外柔内刚,与毛泽东同志相比,有些太过严谨,不够洒脱,霸气稍欠,甚至有些外宽内忌,性格深沉,乃至于刻薄寡恩。
谷雨并无太多的理想主义,更多的是实用主义,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其种种作为越来越冷酷无情,很多人都说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与北方那位斯大林越来越像。
另外还有一点,也许是年龄的关系,现在的谷雨还不够成熟,有些话说出来,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他前段时间把胡宗南就吓得不轻,很多人听说之后,觉得非常奇怪,他怎么会对胡宗南说那种吐糟的话,也怨不得胡宗南胡思乱想.....
这样两个人搭班子,就显得有些怪异,甚至有人认为毛泽东同志更适合做一号,谷雨做二号更适合,也正是这种怪异的局面,党内无数人都十分担心谷毛闹矛盾,有人甚至笑言,两人搭班子顶破天支撑两三年,迟早要闹翻......
对于闹翻之后的结果,党内同志基本都站在谷雨一边,谷雨不仅是第一书记,占据大义名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政治实力和手腕同样非同一般,而且绵里藏针、深不见底。
而毛泽东同志虽然霸气外漏,但有些粗疏,不够缜密,这种性格在政治斗争中,不够周全,很容易吃亏,甚至于毛泽东同志的两位弟弟都这么认为,多次劝说他,服从领导,要以党的大局为重.......
也许谷雨早就看明白了毛泽东的缺陷,觉得他威胁不大,所以才对毛泽东相当信任,他公开明确毛泽东是党的第二书记,对毛泽东非常尊重,遇事都会与他商量,即便对毛泽东同志出现一些争论,也不会发火,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耐心解释,把细致真诚做到了家。
更奇葩的是,谷雨年轻,坐不住,喜欢到处视察工作,而一旦他出门,代理他各项工作,指导各地军政工作的必然是毛泽东同志,而同样是中央书记,有一段时间,周恩来同志连军政事务都没机会碰,即便现在有发言权了,谷雨对他的意见看得也不重.......
谷雨甚至在党的会议上明言,万一他出了什么意外,毛泽东同志可以接替他领导全党工作,可以说信任到了极点。
而随着共产党的崛起,谷雨告知各地,党是集体领导,需要挂上领袖画像的地方,不允许挂他一个人的画像,要么是书记处五巨头的画像,要么是谷毛两人的画像挂在一起.......
谷雨此举一开始同志们以为是谦虚,但时间一长,却发现这是他真心的想法,他确实对毛泽东同志有特殊的感情,对他有一种非同一般的耐心和信任。
谷雨虽然解释是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探索,就没有中国革命路线的成熟,但同志们多少有些不太相信,谷雨在北方的革命每一步都相当踏实,没有任何侥幸,他没必要服气任何人。
更不要说谷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届,不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党内其他同志,毛泽东同志也许弄明白了革命,但对建设的理解,就远不如谷雨.......
毛泽东同志也知道自身的性格特点,为了缓解党内外的不安情绪,他公开明言,我是书记处最年长的老同志,比谷雨同志年长十五岁,我的任务就是辅佐谷雨同志。
毛泽东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遇到自己不理解或者不太接受的东西,毛泽东同志从一开始不熟悉时多少有些虚与委蛇,到现在变得越来越坦率直言,根本不在乎得罪其他同志,有些话说得相当刻薄,党内同志都很怕他......
而在各种宣传上,毛泽东同志无数次反对谷雨把两人的画像挂在一起的做法,在各种场合,非常注意分寸,非常自觉地维护谷雨的领导地位;各种讲话,必然提以谷雨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中央,谷雨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等等......
两人都极其能干,一旦争辩不下,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处理分歧的办法,谷雨是第一书记,谷雨拍板后,按照谷雨的决策执行,但毛泽东和其他持不同意见的领导同志可以搞一些试点。
如果这些同志的办法好,谷雨也愿意改变,所以党内同志很少和谷雨公开争论,会尊重谷雨的领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种试点上。
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试点,谷雨一般也不干预,还会很配合,尽量不干扰他,当然了,对于一些没办法试点
的问题,则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北r次上,A生雨对中央局和书记处的控制相当强,一汉排女州p定的方向走下去,不过毛泽东同志也云怵笛忌儿,e雨也不会放在心里......
两人的相处很有一些古君子之风,治达动,心于都为对方着想,做事大公无私,一心为人民汉力,看不到有很明显的私心......
谷毛关系处理得当,天心土心一-n一o剂,共产党书记处自然运转良好,高层都找到了自己的
立足点,党内也变得异常团结,共产党主导的革命的建设同样也是一日千里。
也正是因为党内非常团结,两人交谈也随意了很多,谷雨也十分放心的在这个关键时刻出去转一转,反正他又不是很擅长具体的军事指挥,让毛泽东同志主持军委开会研究,指导前线作战就可以了,他要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这一次谷雨出去,目的是考察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周边的各项建设,作为共产党最重要的后方军工基地,重庆现在的建设规模虽然远比不上前世的三线工程,但规模同样不小,涉及到各行各业,几乎可以撑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也正是因为重庆各项工作极为繁重,项目众多,所以问题多如牛毛,不断有这样那样的声音传到中央,谷雨觉得有必要去看一看,听一听,搞清楚问题的根源所在,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谷雨这一次出门,抗日联合政府副主席兼水利部长杨虎城也随同考察,协助中央农委,负责起农林水利建设的杨虎城责任同样很大。
随着日军在中南半岛站稳脚跟,西南地区大规模战事一触即发,四川作为大后方责任重大,别的不说,四川每年80亿斤粮食征收任务关乎全局。
而要保证80亿斤粮食征收任务顺利完成,四川的水利建设责任重大,杨虎城也要好好视察―番,冬天水利修不好,来年就别想有太好的收获。
农业八字宪法,现在最有用的就是水利,尽可能增加水浇地的数量,这就需要大规模增加水利建设投入,没别的办法。
飞机飞过三峡时,谷雨看着底下的三峡有些感慨地说道,“苏俄有第聂伯河大坝,美国有胡佛大坝,咱们也要有三峡大坝!我今年三十一岁,计划七十岁退休,等我退休前,一定要启动三峡大坝的建设!”
谷雨此言,很明显是想着和美苏并驾齐驱,杨虎城有些感慨谷雨的豪情,他向下看了一眼三峡,想了想说道,“以总理的才干,我们肯定可以修三峡大坝!不过不需要四十年这么久吧,我听苏俄专家说,修建大型水电站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老杨,咱们和苏俄、美国的家底没办法比,要想修建这么大的工程,最起码需要上百亿的建设资金,我们有太多的多事情要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轮不到三峡!
钱的问题只是其一,还有技术上的原因,超大型工程可以有效地推动工业体系的扩张和升级,在我们的技术不足以消化引进的大型水力发电机组前,我不会轻易这样的大项目!”
“第一个原因我早就想到过,这第二个原因,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第二个原因,我也是这两年才慢慢悟出的,这几年,为了解决主要武器国产问题,我们倾尽全国的力量,集中全力搞大炮,搞飞机,现在又开始搞坦克,我们迅速吃透了众多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不仅飞机大炮出来了,坦克也不远了!
随着相关技术难题被突破后,我发现很多相关行业遇到的难题也迎刃而解,很显然,只要做好统筹,国家同样可以推动工业迅速发展,而且效果好的惊人!”
说到这里,谷雨笑着说道,“这种做法,类似于打仗,一点突破后,很可能会迅速实现线和面的突破!重炮和飞机研发如此,大型水电站自然也有同样的作用!
通过举国之力,重点选择几个有战略意义的突破口,带动整体工业的技术革新,等突破口越来越多,追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多,就可以不断的弯道超车,迅速追上西方列强...…”
杨虎城听完,想了想说道,“这似乎很像总理提出的集中兵力,一点两面,没想到一点两面,不仅可以用在军事上,也可以用在建设上!”
“我们是军人嘛,军人治国就应该用兵法,不能什么都照抄欧美的做法,不能亦步亦趋跟在后面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杨虎城听完,开怀大笑,“确实这个道理!”
铁道部总工程师凌鸿勋在一旁,笑着说道,“总理,话虽如此,但也要符合科学规律,在寻找突破口之前,需要先做一些科学评估!”
谷雨点点头,“凌总工说到点子上了,我是这样想的,如何选择突破口,能不能搞,怎么搞,你们这些专家给党出专业意见,好坏都要说透,但中央一旦决策,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应该团结一致,上下一心!
专家的任务是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而党的任务就是搞来足够多的人、钱和材料,让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如此各司其职,国家才会迅速发展!”
“若是能够如此,当然是好!”
凌鸿勋听到这里,满意的点点头,有这位总理主政,绝对是国家之福,只要他脑子不糊涂,不滥用权力强行压制科学意见,中国的未来绝对无比光明。
这位著名的铁路专家,很小的时候就买过清末粤汉铁路的股票,但是一直到三十多年后,他成为粤汉铁路总工程师,粤汉铁路才在他的手中修通。
对于这样的建设速度,凌鸿勋虽然相当不满意,嫌弃太慢,但在清末民国那种社会氛围下,他早已经习以为常。
等到国民政府成立,虽然建设速度比较缓慢,但国民政府十年统治时期,中国各项事业也取得了一些发展,铁路修了不少,所以凌鸿勋是国民政府非常坚定的拥护者,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出身,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国民政府同样也在做事,做事效率要比清王朝、北洋要强得多。
但蒋介石投降日本人,完全突破了他的底线,他只能投奔共产党。来到解放区之后,凌鸿勋先后领导修通了同蒲线、平承线、陇海线西安、宝鸡段的建设。
现在陇海线则继续向西北方向修建、天水、兰州、玉门,接下来就是迪化,而滇缅铁路、集二铁路相当多的路段已经修通.......
同时修建这么多条铁路,而且时间这么紧迫,在国民政府同志时期简直难以想象,但现在却变成了现实,共产党的执行力和动员能力之强,远远超出了凌鸿勋的想象。
通过铁路建设,凌鸿勋自然明白了共产党为什么会击败国民党,为什么会取得令人叹服的建设成就,同样也明白了,中日战场上,解放军节节胜利,以劣势武装不断击败日本人的原因。
但有一利,必有一弊,为了支撑强大的执行力和动员能力,共产党治理天下,必须用极其强硬,甚至是残暴的手段控制人力物力,并想法设法统一思想,钳制舆论,谷雨更是毫不掩饰他的想法和做法.......
凌鸿勋是明白人,他知道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共产党的做法绝对正确,非如此国家绝不可能挺过难关,但在实际工作时,凌鸿勋在感慨共产党的成就时,也确实看到了相当数量的共产党干部的简单粗暴,这些人根本不顾客观规律,强行制定各种不符合科学的时间表,连他都忍无可忍,几次找了谷雨....
幸运的是,谷雨比较清醒,他非常重视专家的作用,给了专家极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也有极高的发言权,这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
甚至于他统一思想,钳制舆论,更多的是赶人、抓人,并不是太喜欢杀人,还留下了与英美等国交流的窗口,每年大量派出留学生,又有清华、冯庸大学还有叶企孙理工大学这样可以做一些独立思考的大学.......可见他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
但凌鸿勋也有一些担心,谷雨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会不会骄傲自满,他身上肩负的责任太重大了,绝不能出错呀.......
今天听到谷雨各司其职这番话,凌鸿勋自然更加满意,至少这个时候,谷雨还是非常清醒的,谷雨沉吟一番,问道,“老凌,你对西南铁路网建设有什么想法?”
“日本人已经侵入了中南半岛,为战争考虑,加快修建川滇铁路,同时开始修建贵黔、川黔铁路势在必行,但贵黔、川黔铁路只能先修部分,川滇铁路西线方案更只能留待未来!”
“西线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更大!”
“总理,鸿勋明白您的想法。从政治上说,西线贯穿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方改土归流没有多久,只要修好了,这些地区就不至于失控;
而且勘探发现,西昌附近有储量惊人的煤铁和稀有金属资源,我国又缺乏优质铁矿,优先修西线更有利于国家的建设,但西线建设的工程难度实在太大了!我们就算可以修,也要做好修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准备,只能留待和平时期才能修!”
“能把这这两点理由看得很清楚,凌工可以做铁道部长!”
“总理,您太美誉了,我就是一个普通工程师,做不了管理工作...…”"
“凌工也别客气了!"谷雨想了想说道,“凌工,我想请你兼任工建委顾问,可以参加工建委例会,未来我们各项建设,你可要大胆发言!”
凌鸿勋脸色微微有些红,谦虚了两句,杨虎城又赞赏了两句,谷雨又劝说了一番,他才接受了这个安排,毕竟这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家,他也确实有这个能力!
敲定安排后,谷雨想了想说道,“凌工,你是对的,我们现在确实修不了西线,条件不足,东线为什么只能修部分路段?”
“难度还是很大,娄山关那一段要修四公里多的隧道,梅花山也要修三公里多的隧道,贵州又是喀斯特地形,到处都是溶洞,隧道、桥梁、涵洞非常难修;乌江又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大桥同样不好建设,这几个拦路虎短时间内,很难解决!”
谷雨皱眉无比,微微叹了一口气,“现在看来只能加紧修中线了!”
“中线有清末的勘探数据,这两年我们又重新勘探了一番,全长850公里的铁路,只要我们全力施工,1942年通车希望很大!”
“你说的不错,不过我个人更希望同时也把东线修通,你知道的,我一直想开发盘县的煤,那是一个大煤田,质量非常好,而四川这边的煤硫含量高,瓦斯含量也高,埋藏还深,不行呀...…”"
“东线目前只能通过铁路支线和黔江水路联运,虽然慢一些,但满足军事用途还是可以的!”
“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
从解放军进军缅甸时,谷雨就在筹划修建滇缅、川滇、成渝、川黔、滇黔五条铁路,考虑难度,到了1936年下半年,战略意义重大的滇缅和成渝铁路首先修建。
滇缅铁路有清末的勘探资料,共产党又从缅甸扒了上千公里的铁轨和枕木,而且只修建米轨铁路,加之军事上的巨大寻求,谷雨根本等不起,只能冒险一边修路一边勘探。
历经三年多的艰苦修建,滇缅铁路完成勘探的同时,也已经修通了三百多公里,剩下的五百多公里比较困难,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修通。
与滇缅铁路不同,成渝铁路没有很强烈的军事需求,不过这条路比较好修,经济价值大,修通了就能赚到钱,加之又是西南人民期盼已久的铁路,所以进程很快,到1938年6月已经全线通车。
在这两条铁路修建的同时,其他三条铁路也在勘探当中,川滇铁路勘探处三条线,与历史上差不多,在勘探时,发现川西的西昌铁矿(攀枝花),还有这样那样的矿山,非常多。
看到这么多资源,与前世一样,围绕着走中线和西线,中国和苏俄的专家又吵了一番,不过前世中央确定走西线,这条路整整修了十年,而东线川黔和滇黔两条铁路也同样也修了七八年。
此时只是三十年代末,就算谷雨有胆子修这两条线,等他修好了,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谷雨也知道现在只能修中线,所以从1938年开始,家底宽裕一些后,川滇铁路中线已经确定的大部分路段开始施工,这根本没有选择,日军提前入侵中南半岛,川滇铁路建设已经变成了中南局头等大事。
在西南铁路兵团、地方群众和劳改营几十万人的努力下,川滇铁路一年半时间已经修通了比较好修的一头一尾三百多公里路线,剩下五百多公里,预计可以在两年内修通。
当然了这只是预计,在川滇和滇缅铁路施工过程中,不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多次遇到塌方,乃至于瓦斯爆炸这一类事件,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能不能准时修好,谷雨也没有太大的底.......
谈论之间,飞机降落于重庆机场,谷雨并没有入城,而是在王若飞的陪同下直接过江,来到了綦江考察,重庆个工业基地最基础的多个项目全部安排在綦江。
綦江有重钢、西南铝厂、西南特钢厂、西南轻质合金厂等,战略意义重大,此时这些工厂大部分正在进行土建,不过意义重大的西南铝厂一期工程1.2万吨电解铝项目已经完工投产,已经电解出第一批电解铝,而二期工程四万吨电解铝,也正在建设当中。
至此共产党终于拥有一个年产量万吨以上的电解铝厂,有了铝,有了镁,就可以生产杜拉铝,这也为航空工业的发展解决了原料问题,意义空前.....
不过此时的电解铝操作主要靠人力、劳动强度大、操作环境非常恶劣,一天下来,工人全身上下,甚至鼻孔嘴巴内都是铝屑,劳动环境相当艰苦。
谷雨慰问了一番,工人师傅们对他的到来相当欢迎,不过在其后的职工座谈会上,这些工人师傅们也倒了不少苦水,各种生活设施根本跟不上,住得差一点也就算了,很多时候洗澡都困难,夏天还好办,冬天怎么办?
虽然现在是为了抗战,但听说上海那边又打起来,事不过三,这一次肯定能拿下来,是不是条件可以改善一下了?
这些淳朴的工人最担心的还不是自己,而是家人,四川粮食征收任务很重,农村粮食不够,只能用红薯代餐,有些地方甚至收起了红薯,粮食能不能少收一些,四川苦呀,连续水旱灾害四五年,家家戴孝,好不容易丰收了两年,却又有这么高的农业税.....
虽然这些工人代表说得相对客气,但从他们的眼中,谷雨看出了他们现在日子确实很难过,谷雨只得向他们连声道谢,表示会增加这一块后勤的投入,不能让工人同志流血又流泪,他同时表示,这种环境恶劣的特殊工种,中央正在研究,给予相应的特殊津贴.
对于粮食征收任务,谷雨也仔细的解释了一番,除了说抗战和建设大局以外,也实事求是的说了一番中央的困难,粮食产量确实不够,每年还要从缅甸购买10亿斤粮食,二三十万吨油料,除了从香港装船,相当一部分走得是滇缅-川滇-长江水路,你们都能看到.....
这些都是真金白银,可以购买设备制造武器打鬼子的,可现在却只能用来购粮,你们觉得党和政府不关心人民吗?不是不关心,是实在没办法,家底太穷了!大家伙只能忍一忍,把建设搞上来......
对着诉苦一番,工人群师傅们也不好说什么了,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谷雨多少有些愧疚的结束了这个职工座谈会,然后召集企业负责人、国内外专家以及相关行业同志开会,听取他们的汇报,并实际解决他们的困难。
各种问题还是老问题,说白了就是共产党对各种工业计划的计算不娴熟,不是这里少了,就是那里多了,批准的各种经费并不能满足需求。
另外需要协调的东西很多,有些国内解决不了,就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就更加麻烦了,财政部外管局要批准,对口外贸公司要进行进口谈判,这个时间很难把握...
甚至有些国内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在同样麻烦,电厂的建设对钢铁的需求非常大,问题是军工要钢铁、铁路要钢铁、水利要钢铁,各行各业都需要钢铁,对已有的各个钢铁厂产能争夺很厉害。
这个电解铝二期工程,不仅仅钢铁上问题,配套煤矿的建设也成问题,所以负责这个项目的苏俄专家急得直跳脚,不断喊着计划,抱怨现在这样太乱了!
谷雨事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唯一的作用就是确定优先度,但电解铝二期项目并不在优先范围内,所以苏俄专家抱怨也没用,不过样子还要做一做的,安抚一下,要不然人家也不会安心服务。
当然了,随着钢铁产量的不断提升,电解铝厂二期工程进度也会逐渐跟上来,不过总体拖延甚至是必然的,而且不仅仅是电解铝厂二期工程,很多项目都是这样,摊子铺得太大了!
从上到下都对怎么搞工业一知半解,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原定的进程一再拖延,从上到下压力都非常大,所以当天晚上王若飞和谭秋的汇报,成就只说了一点点,但缺点和不足却说了一大堆,不断的检讨。
除了工业,还有农业,各种物资的征购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相当一批统购统销商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于这样的混乱,谷雨事实上早有预料,这种混乱事实上也是必然的,苏俄的一五计划,官方宣传100%完成,但是德国专家们的看法是只有50%完成,而苏俄党内的数据只有72%。
中国现在各种条件远不如苏俄,又在战争期间,谷雨压根就没有想过一四计划和新增项目能够百分之一百完工,能有50%完工,剩下的50%完成大部分建设,他就很满意了,现在就这个本事,必须要实事求是。
至于农业,谷雨心里有数,四川各种农业产品产量大,国家指标定得比较高,地方同样完成得不是很好,事实上也怪不得他们。
所以汇报结束后,谷雨并没有批评西南局,而是首先自我检讨了一番,他太着急,项目搞得太多太大,同志们吃不消可以理解,中央不怪你们。
但谷雨同时又说了,现在我们外部压力这么大,困难这么多,但绝不能气馁,要迎难而上,要紧密的联系群众,多听专家的意见,不要拍着脑子下结论,要学会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好轻重缓急,哪些可以解决,哪些不可以解决,一个个来,不能着急......
当然了,作为第一次考察的见面礼,谷雨也代表中央对1940年各项任务进行了重新分配,将粮食减少了五亿斤,但同时也增加了特色农产品的征购任务,不能再逼了,绝不能连红薯都收,那会把人民群众逼到绝路的!
问题是粮食缺口怎么办?只能加大力度,从城市赶人了,五亿斤就需要赶走一百万人,康生同志需要多承担一些骂名,两害取其轻,谷雨选择了农民,共产党也选择了农民,这是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