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43章 家与国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1871 2025-05-12 15:06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10706 吐槽:7 更新日期:2022-10-30 22:10:49

   客人一一离开,丁承德送走了王院士和于研究员,然后念念不舍的离开,等她进门,看到谷雨和容强坐在沙发上,谷雨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

   丁承德乖乖的坐在了沙发上,容强首先说道,“蕾蕾,拜你爸爸瞎胡闹所赐,小于现在是仅次于院士的二级研究员……”

   丁承德很自豪的纠正,“妈,你说小了,他可不仅仅是二级研究员,也是三级专家,而大部分院士也不过是三级专家,他已经是院士级别了!”

   容强怒了,对着谷雨喷道,“老谷,瞧瞧你干的事情,24岁的年青人抬得这么高,又和蕾蕾有这样的关系,外面怎么想?”

   “妈,有些事你不懂的,今天吴主席也说了,老于至少帮国家节省了五个亿,给他一点待遇算什么,这是他应得的!”

   “你给我闭嘴,让你带着人看看风景,你就敢在外面东逛西逛一个多钟头,现在整个中南海都知道了……”

   丁承德立刻满脸通红,低着头辩解道,“老于第一次过来,他不认识路嘛,再说也是爸爸让我带着他去看的……”

   “哼!”

   谷雨看看满脸怒容的容强,又看了看羞红了脸的丁承德,缓缓说道,“蓉蓉,你可能不知道这个24岁的年青人做了什么,他是中国的氢弹之父,几乎凭一己之力,解决了氢弹原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成就!”

   容强眼睛瞪得老大,不可思议,而丁承德则是又惊又喜,她忍不住捂住了嘴,“很多人把原子弹看的很重,但原子弹是有上限的,对于中美苏这样的大国而言,原子弹的威慑相对有限,光有原子弹,还不足以震慑对手。

   但我们有了氢弹就不一样了,氢弹没有上限,这是真正可以灭国的武器,从此中国才真正有了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本钱,再也不用担心被他国侵略!

   拥有这样的武器,就拥有着巨大的战略主动性,这不是钱能够衡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早爆炸氢弹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高!

   你们可能不知道,在我心里,他的地位不亚于王淦昌、钱学森这样的战略科学家,是真正的国宝,而且是能够工作四十年的国宝!

   谁也不知道未来他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给他三级专家,二级研究员已经是充分考虑社会影响了,爆炸成功后,按道理,他应该立刻被授予科学院院士、二级专家的!”

   “这也太夸张了,他才多大?”

   “这是真正的天才,而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用年龄来衡量的!”

   说到这里,谷雨微微松了一口气,有些感慨地说道,“可能就是国运吧,在我们最关键的时刻,正好有了这么一些人出现!”

   谷雨说了一句很迷信的话之后,这才对丁承德说道,“蕾蕾,你从小就很自立,现在已经成年了,我不会干涉你的婚姻,但你一定要清楚小于现在的成就!”

   “爸,我现在真正懂了!”

   “现在说这句话还早,回房间里面好好想想吧!”

   丁承德心情复杂的离开房间,被谷雨一番话炸得外焦内脆的容强,这时才反应过来,“老谷,蕾蕾那个性子,能做好吗?”

   “我也不知道呀,这个丫头太好强了!”谷雨摇摇头,“年青人的事情,随他们去吧,这两个孩子的性格我是知道的,应该不至于捅出大篓子!”

   容强点点头,想了想说道,“蕾蕾我要放心一些,反倒是一思,和她姐姐完全不一样,小小年纪,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鬼心眼!”

   “又怎么了?”

   “有两个臭小子为了她争风吃醋,打了起来,她不仅不劝架,还在一旁煽风点火,拍手叫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老师都受不了了,直接找到了我,真是丢人呀!”

   谷雨呵呵笑了起来,“一思性子活泼,又处在花季年龄,肯定不会安分的!”

   “那也不能随着她乱来呀!”

   “是得给她找点事情做!”谷雨想了想说道,“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的杨庭宝先生正在负责北京新城的规划,他不仅仅是建筑学家,也是画家;他的夫人虽然是家庭妇女,但却毕业于北平美专,一思不是喜欢写写画画吗?让她跟着杨夫人好好学学!”

   “北梁南杨都是大建筑家,杨庭宝先生设计了很多好房子,但他们家的情况你了解吗?”

   “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家教很好,几个孩子也都很不错,长女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长男毕业于清华,刚刚被分配到海军大学任教。

   其他三个孩子都在上中学,成绩也都不错,这写孩子以后应该都很有出息,我看干脆让一思转学,直接搬到他们家住,和他们家的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画,受一受熏陶!

   以后看看能否让一思学习设计,不管是设计衣服,还是设计建筑,都是与国有用的东西,我就怕搞她艺术,要是学那个金山一样,把结婚离婚当成吃饭,那就麻烦了……”

   “呸呸呸,胡说什么!”

   容强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被谷雨那么一说,心里不安,牙一咬,“既然我们教不好,也只能这么办了,现在不管,以后一个不小心,就会成大笑话!”

   谷雨想了想说道,“还是库伦好,虽然反应慢一点,但至少比较乖巧!”

   “可能是我生库伦时岁数大了,身体有些跟不上,我感觉库伦有些偏老实了,没有大姐的聪明,也没有二姐的古灵精怪,这以后呀,还怎么继承你的事业呀!

   我也不指望库伦以后做什么大官,但以后你不在了,党内国内有这样那样的活动,库伦总要出来说说话吧,他这样慢半拍的性子怎么成呀!”

   “性格慢半拍,坏的一面是逆来顺受、随波逐流、缺乏主见、不能果断,常常因优柔寡断而痛失良机;但好的一面是性情温和柔顺、慈祥善良、亲切和蔼、不摆架子、处事平和稳重,能够照顾到各个方面,待人仁厚忠恕,有宽容之德!”

   说到这里,谷雨满脸都是微笑,“中国的封建历史实在太漫长了,很多同志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老子英雄儿好汉,所以这开国第二代的孩子,往往一个个心比天高,等着继承父业呢!

   我们家库伦这个性子,天然做不了领袖,不会成为出头鸟,自然不至于在未来被当政者猜忌;而他的性格优势,又能够让他被所有人接受,当政者也愿意把他打造成一个政治牌坊,好事都能分到一杯,而坏事一般则会注意不要把他牵连,要不然不好处理。

   我们唯一要注意的是,这个孩子不能跟人有密切的接触,被人撺掇着做这个做那个,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听谷雨这么一说,容强哭笑不得,“合着孩子笨点反而是好事?”

   “我们这样的家庭,男孩子越笨越好,女孩子嘛,反而要聪明一些,要不然容易被人骗,我们家现在这样最好,你以后会慢慢明白的!”

   中国人常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治家,而在谷雨的记忆中,凡是家庭事务一塌糊涂的政治家,最后都免不了折戟沉沙的下场。

   他一向重视家庭,对孩子们的事务也非常在意,若是有人惦记他的子女,试图在政治上获取好处,谷雨会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会那么红。

   不过作为一号,事务繁忙,尤其是年底,这些家庭的事务,大多都要让夫人管,谷雨则给刘鼎同志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和杨先生先谈一谈,不勉强。

   最高领导人愿意委托私事,恰恰说明他对自己的信任,所以刘鼎同志自然高兴得答应下来,然后两人又聊起来刘鸿生的筹资,刘鼎告诉谷雨,过去半年,刘鸿生已经筹备了大部分资金,再加上银行贷款,已经可以启动高纯硅项目了……

   谷雨很高兴,“新一代晶体管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大的难度已经没有了,这个项目启动后,接下来你们北京的电子工业就可以迅速进入到晶体管时代。

   电子工业潜力无限,把相关产业链做完整了,你们工业这一块的税收会直线上升的,到时候修房子什么的,也轻松很多!

   嗯,快到年底了,你抽个时间,陪我去电子总公司看一看,也把刘鸿生叫上,让他好好听一听,我要他五千万,以后怎么也会还他五个亿!”

   电话那边的刘鼎见谷雨高兴,立刻开始试探,“谷书记,北京虽然要以服务中央和发展高新产业为主,但这么多人口,没有大企业吸纳就业,很容易影响到就业,也严重影响了北京的财政收入,没钱基建上不来……”

   “你刚刚上任不久,也确实需要拿出一些成绩,说说吧,想要什么项目?”

   “现在上海、江南、广东都在汽车,北京一定要搞,哪怕是一个年产一万辆的小汽车厂,一年就有几个亿的产值,加上相关的发动机、机械、模具、汽配等等企业,带动作用太大了!”

   “你是计发委主任下放,应该清楚我们未来的发展模式,北京市可以推动企业投资,但不要亲自上阵,北京市的主要任务是搞好配套和相关服务!”

   “谷书记,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和张学良已经谈过了,他的民生汽车总部一直想搬到北京,并在北京设立二分厂,不过山西同志那边意见很大……”

   “地方搞得好的民企总部必须搬到北京,方便中央控制,这是原则,不过二分厂要不要在北京建,你们自己商量,这涉及到地方财政,中央不方便说话!”

   不过缓了缓,他又笑着说道,“北京是首都,要大气一些,不要和其他省市抢桃子,国内的大资本家都搬到了北京,你完全可以从他们身上想办法嘛!”

   说完,谷雨放下了电话,而电话那一头的刘鼎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既然第一书记允许了,那他早就想好的方案确实可以动手了。

   自建国之后,谷雨在政治上不断收权,他虽然允许民族资本家的发展,但他也同样很清楚,对资本家要严格管理,让他们按照自己指定的方向前进,所以自中央搬到北京之后,各地方有影响力的资本家都被邀请前往北京居住,如有可能,其企业总部也要搬到北京。

   凡是对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谷雨效仿的是秦汉时期的陵邑制度,这事实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以张学良有足够的理由要求民生汽车的总部搬到北京,刘鼎也有理由跟谷雨抱怨,而谷雨也一定会站在他的一边,要求总部搬迁。

   但同时谷雨也在经济上放权,不仅对企业放权,对地方也在放权,以刺激地方发展的活力,刺激地方活力光靠嘴没用,地方财政开始获得一定的税收分成。

   目前中国的税收体制高度集中,除了出口加工区、海外三省、香港和社会主义试点区以外,其他地区的税收一律统一征管。

   统一征收之后,中央为了鼓励地方发展,除中央直属企业、海关代征进口商品的营业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以外,其余企业的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还有境内资源税,中央和地方七三分成。

   而其他那些不太好征收的税收,比如烟酒奢侈税、车船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房租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特产税、契税、遗产税等税收则九成归国家,一成归地方。

   土地等相关税收目前才刚刚起步,不过国家已经成立了南北两个房地产公司,未来这一块的税收大头也必然归属中央。

   除此以外,国家也进一步奖励出口,出口刺激分为两块,一部分是针对企业的退税,一部分是针对地方的奖励,国家非常鼓励非主粮、非牲畜类农副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并根据地方创汇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

   在给予地方部分财权的同时,中央自然也开始把责任往下推,国家继续承担水利、科技和教育方面这些核心投入以外,地方经常性财政支出、医疗、养老、城建等一系列支出,国家只承担20%,另外80%地方自己想办法。

   这种形势下,地方要想过好日子,不能光求中央,下三滥的做法就是多收费和挪用公款,不过乱收费、挪用公款很容易被督巡委调查,这段时间河南省一大批地方官被饶漱石拿下就是这个原因。

   这也是谷雨的设想,他让毛泽民抽取了多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然后进行了计算,把企业这一块税收和地方分成,并直接和地方公务员的收入、医疗、城建等等挂钩,意思很明显了,工业和农副业搞好了,日子才会好过。

   当然了,目前中国的工农业还不发达,绝大部分地区不可能自给自足,中央也不可能看着地方揭不开锅,国家转移支付自然也有很多。

   不过这样一番操作刺激作用自然非常大,地方投资的热情怎么也压不住,跟税收分成有关系,没有企业,地方那一半支出就没办法解决,关系到大家伙的腰包,不努力不行呀!

   地方很快就发现,各类企业当中,汽车企业是最来钱的,一个年产三万辆的汽车厂,一年十几亿产值,税收就有好几亿,地方政府能分到将近一个亿,这是非常大的一笔收入。

   所以各个家底不错的地方都在想法设法上汽车,而张学良想把民生汽车的总部迁到北京,并在北京搞分厂,自然难度很大,这涉及到相当一部分税务交给哪边的问题。

   山西那边绝对不会同意的,他们有太多的办法捣乱,连谷雨都没有应承,其他高层都不可能说话,而在谷雨的前世,有太多太多牛逼一时的企业家,在这个问题上与地方闹翻,地方官宁愿两败俱伤,也绝不容许企业搬迁。

   不过刘鼎是中央局委员,他只是借这个问题,逼迫山西那边让步,允许张学良在北京搞分厂,而不是按着张学良只能在山西境内搞厂子。

   山西建设时间最长,境内企业众多,又有民生、华侨两大民营汽车厂,就这样还不满足,太原市和中航、中航发还利用阎锡山时期的一个汽车修理厂,联合上了一个太原汽车厂,三个汽车厂再加上山西无处不在的煤矿,山西的财政非常有钱,搞得各地方眼红无比。

   光眼红也没用呀,要想日子过的好,就得上新项目,刘鼎作为计发委主任,他比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也非常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所以他上任之后,不断和各个民营资本家磋商,让他们按照中央的规划,在北京上一些项目,钢铁、水泥、化工这一块重污染企业影响首都环境肯定不行,但其他的都可以上呀!

   目前中国的民营资本家中混得最好的是刘鸿生,但刘鸿生已经搞了电子厂,短时间内指望不上,刘鼎自然只能看向别人,本来在刘鸿生家族之上的荣家就相对缓慢了一些,倒不是荣家不能干,而是荣家在抗日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荣家主要工厂集中在上海、苏州,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其在共产党控制区内的纺织、面粉都是民生行业,其原料都被国家控制,限制了其利润率,久而久之,发展自然就迟缓了。

   不过荣家也不是没有做事情,荣家的纺织机械厂在战争期间转型军工,生产各种军工配件,技术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到了战后,荣家开始在民用机械领域发力。

   他们实现了纺织机械的全国产化,然后又向榨油机械、食品机械、电工电器等领域进军,虽然不如刘鸿生家族又是水泥,又是航运,又是电子,又是轻工,多路开花,但集中在纺织、造纸和机械领域的荣家胜在沉稳,这几年同样发展迅速。

   或许是为了奖励荣家在二战中的贡献,亦或是补偿荣家的损失,在拿到了一大批日本的纺织厂之后,荣家和其他做出贡献的资本家一样,获准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18万锭日本纺织设备,而到了二五计划,国家开始增加民生领域的投资,荣家也获得了更多的贷款。

   根据国家的规划,荣家在二五计划期间,纺锭总数需要从一五计划结束时的45万锭增加到至少100万锭,按照这个指标,荣家大概占据中国纺织业4%的份额,可以继续勉强保持纺织业民营老大的地位。

   荣家目前当家的第三代接班人荣毅仁非常年青,又十分能干,很早就与共产党有合作,谷雨自然没有让他闲着,在谷雨的强硬要求下,一五计划期间,荣毅仁被迫拿出巨资搞了一个大型轴承厂,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轴承厂,设计可以年产两百多种轴承,一千万套。

   荣家轴承厂全套设备来自于英国,是中英重大合作项目之一,直接从英国把一个大型轴承厂搬到了北京石景山,原首钢所在地。

   该厂和一四、二四、一五三个计划中先后建立的包头(设备来源:苏俄)、昆明(美国)、武汉轴承厂(德国)和瓦房店轴承厂(日本)是中国五大综合性的轴承厂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个民营轴承企业。

   既然荣家有这么好的机械基础,自然要拉着荣家造车,不过北京市必须是这项合作的主导方,刘鼎自然又想到了他家乡的大资本家民生船运的老板卢作孚,还有一些其他大老板,完全可以拉着他们入股,成立北京汽车厂。

   按照刘鼎的想法,北京市在石景山提供土地和四平一通,荣毅仁负责管理,再找一些在京的民族资本家,凑起一个亿左右,完全可以搞一个年产3万辆的轿车厂。

   正常情况下,三年内就可以建成后,然后不断做大,到三五期间搞成一个10万辆的整车厂一点都不难,围绕着这个整车厂发展汽配,再搞搞招商引资,满盘棋都活了!

   他做过调查,光北京出租车、各单位和那些手里有钱的部队同志、民营资本家等等的需求就足以支撑一个中大型轿车厂,如果搞一搞分期付款,需求量就更大了。

   技术上面,刘鼎并不担心,他堂堂一个中央局委员,前计发委主任要是为技术发愁,那么这些年就白干了,不就是一些技术占股,根本算不得什么……

   这段时间,刘鼎已经在准备了,在得到谷雨认可后,他立刻就大胆起来,他准备在年底召开了一次会议,邀请民族资本家们为北京市的城建和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当然了,谷雨交代的事情他肯定要办好,次日他就前往新区工地考察找到了杨庭宝先生,慰问了一番,同时也把谷雨的请求告知了杨先生。

   杨先生大为诧异,并不是很愿意接这个活,谁家愿意招一个打不得,骂不得的小祖宗回来,他就是一个建筑设计师,并没有其他所求,自然不愿意招惹是非,惹得家宅不宁。

   不过刘鼎再三陈说,又保证若是谷雨二女儿不乖巧,也不会勉强杨先生,杨先生这才答应两家人见一面,容强很快就带着张一思去了一趟天津约见了杨先生的夫人陈法青女士,然后就敲定下来……

   张一思早就厌倦了寄宿学校的生活,听说父母想让她去天津,寄宿在一位夫妻都会作画的建筑家家中,与建筑家的几个孩子一起上下学,她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跃跃欲试。

   既能够学画,又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再看一些总想着和她交朋友的傻瓜表演,高兴还来不及呢,谁愿意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整天被管着,闷都闷死了!

   张一思非常担心人家不接收,所以整个会面过程都相当老实,还特意展示了她的几样特长,虽然她学习不是很好,但她会唱昆曲,会弹钢琴,会画画,懂得可多了!

   这也赢得了陈法青女士的认可,决定收下这个小徒弟,陈法青女士养了五个孩子,孩子们陆续大了起来,再多一个也就无所谓。

   几个岁数差距不大的孩子凑在一起,家里还热闹,而且这个孩子能学这么多东西,还都有模有样的,一看就是有些天分,愿意下功夫的那种,完全可以好好培养的!

   再说了,也有为孩子未来着想的意思,虽然丈夫无欲无求,但人家主动找上门,怎么也不应该错过这样的好机会,若是孩子糟糕也就罢了,这个孩子明显不错嘛!

   就这样,张一思以远房表妹的身份在杨家留了下来,杨家剩下三个一个比她大,一个和她同岁,一个比她小两岁,四个十几岁的小鬼没过两个小时,就玩到一块去了!

   张一思非常快乐,可以做自己很喜欢的活,在天津的新学校中也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份,想干什么都可以,回家了还有三个小伙伴,大家一起画画,一起跟着杨伯伯学英语,学习成绩不好,也不用被人和姐姐比较,多好呀!

   看到张一思乐在其中,陈法青女士偷偷对返回家中的丈夫说,“一思这孩子很有教养,原来那么玩闹,我看是闷坏了,红墙之内的孩子也不那么好过呀!”

   “这些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离开父母,在寄宿制学校读书,接受半军事化管理,虽然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压力都不小!”

   “管得也太严了!”

   “我倒觉得这样挺好的,真要是教出了一群八旗子弟麻烦就大了!”杨先生呵呵笑着说道,“当然了,也要因材施教,一些孩子不适合,那就要送出来!”

   张一思被送到天津,也有另外一个用意,张一思和奶奶感情挺好,周末或者过年,她就会前往谷雨的母亲和侄儿那里,陪着老太太,也算是帮着谷雨聊表孝意。

   谷雨老母亲和爱若珍宝的大孙子住在一起,大孙子事业不错,都做到了天津发电厂的副总工,职务相当高,谷雨也帮着找了一个不错的孙媳妇,现在连重孙都有了,她对谷雨那些怨气也自然消失了不少。

   老太太知道小儿子对家族是无情,那也是因为家族那帮人对他无恩,对有所亏欠的老大一家,他就照顾的挺好嘛……

   老太太听张一思说姐姐谈了男朋友,据说也是天津人,老太太来了兴趣,就让一思给姐姐去信,让她有空带人过来给她相看一番,又准备托人打探一下情况。

   “奶奶,您就放心吧,能跟我姐处对象的人,祖宗八辈估计都被查了一遍!”

   “唉,说的也是!”老太太笑了笑,抓着孙女的手叮嘱,“一思,你岁数大了,再过两三年就能嫁人了,打你主意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你爸爸又是那种眼里只有国家,六亲不认的人,你的婚事很头疼的,千万不要轻易下决定,以后遇到有喜欢的,一定要带给奶奶看看!”

   张一思在学校见识多了,倒也没脸红,而是眨巴眨巴眼睛,“奶奶,您就放心吧,我遇到合适的,一定带给你看!”

   老太太和蔼的说道,“你大姐脑瓜子聪明,但性格像妈,比较刚强,认定了什么都会做下去;你呢,一肚子鬼心眼,虽然不太容易吃亏,但耐心又差了一些!”

   老太太摸着一思柔顺的头发,“别的事情可以没有耐心,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可不能没有耐心呀,一定要注意,人找不对,能苦一辈子!”

   张一思抿着嘴不断笑,并没有说什么,她可不是大姐,仅仅因为人家聪明,就把自己交出去,想获得本姑奶奶的青睐,一定要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行!

   张一思看望完奶奶,坐公交车回到杨庭宝先生家中,她一点都不担心安全问题,她知道就在公交车上,有一名保护她的女同志,她就住在杨家附近,平日上学、放学,都会在周边盯着,张一思都知道,不过双方都很默契,并不打扰对方的生活。

   回到杨家,正好杨庭宝先生最小的儿子带着同学过来了,“一思姐,这是我的同学王德明,他爸爸是医院主任,妈妈是外国人,从小跟着妈妈学画,他画得小兔子很好看的!”

   这些年解放军南征北战,妻子是外国人的军队干部不在少数,这些妻子最多的是朝鲜人,然后是苏俄人,张一思自然也见过一些混血儿,所以并不好奇。

   不过当虚岁已经17岁的张一思抬起头,第一眼看到王德明,天呀,这世上怎么会有长得这么好看的男生,深邃的眼眸,高挺的鼻梁,眼神非常忧郁,都说混血儿英俊好看,但这么好看,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怎么回事,张一思的脸有些发烫……

   “一思姐,你看什么呢?王德明喊你一思姐姐,你都没反应!”

   张一思好歹也是在学校挑拨追求者打架的混世小魔王,立刻反应过来,娇笑着说道,“士安的同学,那也跟我差不多大呀!”

   杨士安根本不知道张一思的小心眼,“什么是差不多大,你比王德明大三岁好不好,德明得叫你姐姐呀!”

   张一思有些抓狂,不过她还是咬着牙说道,“我是你姐,又不是德明的姐姐,德明,你我各论各的,以后我叫你德明,你叫我一思,不要叫我一思姐姐!”

   王德明有些莫名其妙,想了想说道,“一思,我看看你的画吧!”

   张一思心情大好,话语多了起来,“德明,我跟你说,这段时间我画了很多,有建筑,有人物,还给阿姨做模特,画了一张肖像画,很漂亮的,你要不要看?”

   此时此刻,正在北京的谷雨压根不知道那个让他头疼的二女儿,正在费劲跟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交朋友,转移到工作上来的他,刚刚看到了一份报告。

   他看完之后,笑着摇摇头,“这个刘鸿生,还真能招蜂引蝶,不过通过他,吸引一部分资金回国也是好的,真是便宜那帮家伙了!”

   过去半年,刘鸿生既要保住赚钱的水泥等主营业务,又要想办法筹集五千万,费尽了心思,所以一开始刘鼎的邀请,他头皮立刻都在发麻,这哪是召开会议,这是在问他要钱呀,可现在他摊子铺得这么大,哪里搞来钱?

   他猜得没错,果然年底的会议上,刘鼎提出要集资搞一个大型汽车厂,看到其他大老板都踊跃出钱,刘鸿生也忍不住跟着出一股,他也很看好汽车业,可惜呀,国家不让他搞,现在有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不过等他回到家里,又要发愁,五千万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这又多了五百万,就在老刘发愁时,负责电子厂的老四刘念智说话了,“父亲,我仔细调查过,晶体管现在很热,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获得高纯硅。

   现在中电总公司已经突破了实验室这一关,开始搞工业化生产了,可见咱们国家突破是比较快的,一旦成功,我们和中电合作的项目,肯定可以赚到大钱!”

   老刘点点头,苦恼地说道,“能够让谷主席亲自安排的,肯定是好东西,赚到钱是一定的,但也肯定是花钱的大老虎,五千万也就是起步罢了,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还真说不准!

   我老了,你们兄弟又多,我又不得不多搞几个产业,让你们十兄弟人人有一块,你这一块投资大了,其他几个肯定也有意见,我要一碗水端平,难呀!”

   “父亲,您说的我都知道,既然内部没办法解决,为什么不从外部想办法呢?我前一段时间去美国购买设备,与贝祖诒(yí)先生见了一面……”

   “贝祖诒是宋子文的亲信,你见到他,有没有上报?”

   “父亲,您不要忘记,我身边都是中电派来的人,就算我不上报,他们也会上报的!”

   “嗯,你们谈了什么?”

   “贝先生虽然在美国过得不错,但看到祖国蒸蒸日上,还是想做一些投资,但他对共产党不放心,就想到了我们,我报告后,中央的意思是既往不咎,只要愿意为国家发展进一份力,来去自由!”

   刘鸿生有些烦恼的抓了抓头,“抗战初期,宋氏兄妹卷了常凯申的一部分外汇跑到了国外,贝祖诒是主要操盘手之一,他应该也捞了不少好处,这些年中央一直在追索这笔钱,我听说宋氏兄妹吐了不少,又有孙夫人的面子,才没有继续追究。

   宋氏兄妹尚且吐出了不少,贝祖诒想平安挺过这一关绝非易事,现在他说要到国内投资,我看要么是被中央追查,逼得没办法,想用这样的办法洗白;要么就是被美国人盯住了,想着搞一搞分散投资!

   当然了,这几年国内发展得非常不错,大家都赚到了不少钱,他们肯定知道,有些眼红,想做一些试探,也是有的!”

   刘念智笑着说道,“父亲,应该是三者兼而有之!”

   刘鸿生敲了敲桌子,“以我的本心,不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但我估计,中央是想着我们刘家和他们打交道,把他们的钱引入国内,既然如此,你就和他们谈谈,能搞一些回来,对我们也是不小的帮助,不过你一定要记住,这一块要多向上汇报,我们不要自作主张,身处嫌疑之地,一定要小心翼翼!”

   “父亲,我明白,您就放心吧!”

   “钱的问题,我再想想办法,领袖项目是一定要搞好,要不然未来几十年,你我父子别想好过!”

   说到这里,刘鸿生微微叹了一口气,“常凯申只要给钱,他们都好说;这一位就不一样了,很不好伺候,他不爱钱,不要面子,就喜欢造东西,你不仅要按着他的指挥棒造,还要造好,造成世界先进水平,要不然日子就难过了!”

   “父亲,虽然日子不好过,但谷主席眼光很好,我们刘家也发展得很好呀!”

   虽然小心翼翼,但如果能从美国搞来一笔钱,刘鸿生也松了一口气,当然他也知道,这些资金小心翼翼,他们肯定也要刘家三十年代转移到英美的那些家产做担保,不过刘鸿生并不是很担心未来,抵押就抵押吧,他现在已经很清楚谷雨的路数了!

   谷雨对他们这些内外都有财产的民族资本肯定不放心的,但他也知道要想把国家搞好,离不开他们这些民族资本,所以他是边打边拉,软硬兼施,逼着民族资本服从他的意志。

   虽说被人逼着做这个做那个不舒服,但正如老四所说,刘家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不仅他的地位高,也越来越深入到国家的核心!

   相比于搞水泥,这几年搞电子,他认识谷雨最核心的一批干部,也与谷雨有多次接触,这就是人脉呀,这就是关系呀,现在看来,刘家的未来还是很可期的!

   刘鸿生对共产党不放心,但哪怕有一点点机会,他都不可能离开中国,他乡再好,也不过是二等三等公民,哪里比得上中国!

   一个如同早上七八点的太阳,蒸蒸日上的中国,是天然的投资宝地,现在更不得了,中国还可以深深影响到南洋、印度、中东还有非洲,这是一片多么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放过的!

   宋子文,贝祖诒这些人逃到国外,一辈子顶多是个富家翁,还不敢露富,万一招惹来了美国人的觊觎,家破人亡都有可能,与他们昔日的高高在上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现在他们想着投资转回来,倒也不奇怪,正好利用他们的钱来弥补刘家发展的不足,若是谈不拢,那就把国外那些钱,换个名头暂时拿回来周转,问题也是不大的,谷百生才四十多岁,怎么也能当政几十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