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5章阴影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5728 2025-05-12 15:06

  第25章阴影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5437 吐槽∶35 更新日期∶2022-06-1820∶17∶15

  谷雨和丘吉尔的会谈结束,安排到丘吉尔的住处,又让人陪同他到处转一转,这个老牌帝国主义者对失去香港这个远东的战略支点绝对是痛彻心扉,不过中国人搞得香港特区,又让英国可以有一定的影响力,好歹是回来了一些。

  此时的香港并不繁荣,人口也只有几十万,远远不到英属时期的百万人口,丘吉尔一路走,一路询问,不过很快也就无比失望,大英帝国在香港的影响力已经被扫荡一空了,谷并没有留下钻空子的机会。

  虽然汇丰垮了, 怡和没了, 但丘吉尔还是认为这些英国大企业应该有不小的影响力, 没想到路上找人一回, 人家竟然不知道, 再询问, 他才发现这帮人竟然是这两年才移民过来的。

  中国的翻译人员很友好的告诉丘吉尔,香港市区的民众已经换了一茬,解放军入主之后,先是清洗了一番反动分子,然后又以防范日本空袭为名,开始大规模迁徙市区的原住民。

  等到战争快要结束, 香港不再有防空警报后, 中央禁止市区原住民返回, 根据中央的决定, 从各地迁徙了一大批烈士后裔和解放军立功战士, 安排在香港岛, 香港岛本地残余的居民任往他处。

  这样一来, 香港除了九龙农村还有大批土著以外, 最重要的香港出因为各地移民的存在,只能说普通话,也就是说此时的香港,更类似于改革鄙期的深圳,香港岛上的普通人更是连知道汇丰和怡和的人都没有多少……

  丘吉尔微佛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心情继续走动,而是选择了回到住处,大英的影响力破清洗一空,接下来大英相当于重头再来,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和中国合作,借助东道主的影响力,以避免被美国人挤走。

  丘吉尔又想起来谷雨提议的中英航空台作,精神又抖擞起来,只要中国对英国有所求,大英在远东的影响力就不会消亡,中国人搞这么大的移民恰恰说明他们害怕大英的影响力吗要不然至于做得这么绝吗

  而就在丘吉尔到处走动时,缅甸政变的种种消息已经流传出来,谷雨看到吴贺温对外宣布遵守所有已经签署的条约, 立刻向香港派出代表解释。

  与此同时,大使馆汇报有一些华侨受到冲击,但不是有组织的,而各中资机构并没有遭受冲击,生产也没有受到影响,谷雨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将报告放在一边……

  缅甸是中国共产党出国第一战,但当时的共产党实力不济,注意力只放在经济上,铁路和各种工业设备能拆就拆走,说白了就是求财,虽然也扶持了一些华侨华人,占据了一些利益,但对缅甸政府的影响力并不如美国。

  到了二战期间,缅甸对中国意义重大,缅甸也开放了港口、铁路和内河航运,时至今日,中国租借了仰光一个港口,也与缅甸合作修建环中南半岛铁路,但这些都是正常的经济合作,谷雨从来没想到参股或者控股缅甸最核心的资产,甚至是驻军。

  这事实上并不现实,目前中国计划有长期驻军的只有暹罗和日本九州,这两家有一个特点,二战轴心战败国,中国驻军合情台理,美国人要敢0000至至,那我们一起撤退,看你敢不敢撤出德国和日本。

  而有一定军事影响力的是朝鲜、柬埔寨和南越,中国没有驻军,但对三国的军队都有很强的影响,同时境内也有准军事人员,对朝鲜和柬埔寨是保证一定的控制力,对南越则是为了避免铁路运输受到破坏。

  谷雨敢这么做,是有本钱的,朝鲜完全为中国解放,中朝特殊关系延续了两千年,只有日本在一日,中朝关系就坏不到哪里去。

  而南越军队的控制者是华人,其指挥官还是解放军训练出来的,作为南越的少数民族,又和中国有裂土大仇,华人军队能依靠的只有中国。

  而束埔寨是东南亚最弱小,同时也是最落后的国家,他们只有抱紧中国大腿,才能挡住身边栋罗和南越的侵袭。

  也就是说谷雨事实上并不担心这三国会跳出去,这里面既有现实的压力,同时也有数千年的积威,作为传统的中国势力范围,中国强大,他们回归,心理上根本没有多少压力,即便是南越现在跳来跳去,等到中国崛起,他们肯定会靠拢过来……

  而缅甸不同, 中国对云南地区的控制不过是明朝才开始, 与缅人只是在明末清朝打交道,时间并不长,中间还有一场清缅战争,奇葩的是清朝还没有全赢,所见人缅甸对中国并无太多的恐惧。

  而且缅人与印度人长相较为接近,文化上更靠近印度文化圈,与中国人以及缅甸境内的索族等等少数民族多少有些差距,这就注定了缅甸政权的松散性,同时也意味着中

  国对缅人为主的缅军渗透也较为困难。

  所以对缅甸,中国只是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只是影响力,中国该有的经营会去做,比如与一些缅军高级将领和政府官员保持友好关系,比如对缅甸地方势力的扶持,但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这属于正常的下棋。

  换句话说,缅甸跟其他五国并不一样,即便是美国人,也只是拉拢, 想高度干预缅甸内政,同样比较困难,而中美之间的平衡,也让缅甸获得了更多的行动自由,要不然缅甸也不至于能拿到一个非常任理事国,人家是真正独立的国家。

  在驻军惺罗后,缅甸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已经小了很多,只剩下经济利益,中国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总比缅甸强,也不怎么需要巧取豪夺,他对缅甸唯一的目标只有一个,印缅结仇, 仇越深越好。

  眼看这一天就要实现了,他正高高兴兴得等着收获呢,对这一次政变他虽然有预料,但也想不到会这么快,他和丘吉尔说得是真话,他确实被吴贺温打脸了,但那也算不得什么,总不至于因为破打脸,帮着巴温复国吧,他的脸没那么大。

  谷雨想了想问道, “这一次过来的昂基, 有没有足够的分量?”

  “昂基是吴贺温的副手,对他的影响很大! 这一次缅甸政变, 吴贺温亲自带兵控制曼德勒,最大城市仰光则是由昂基带兵控制,可见其信任”

  "可以见他一面"

  谷雨点点头,稍稍沉默,然后指示道,“启动十六号预案,继续增加边界地区的武器弹药储备,同时中缅边界地区继续增加退伍军人,做好两到三个集团军进军印度的准备,指挥员选一个年轻人,韩楚先就很合适……

  工建委经济情报局就铁路拆卸和工厂拆除进行培训,一旦战争爆发,战争并不会局眼于阿萨姆地区,要做好摧毁印度通往孟加拉省和阿萨姆省一切交通,拆除一切工厂的准备……”

  缅甸仅仅拿阿萨姆,是不行的,按照常理来说,!K印度的帝国主义姿态,他们独立后,不会善罢甘休,但时代变了,形势不同,印度人明知道缅甸后面站着中国,他们还会惦记阿萨姆吗还真说不准。

  看看前世的西方,国内有多少印度人,就可!人明白,印度这个地方同样是人杰地灵,要不然谷雨也不至于如此忌惮,而印度东北部和印度本土本就不是一路人,一旦缅甸造成了既成事实,尼赫鲁干脆承认了怎么办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心人十六号预案,除了要夺取阆萨姆邦以外,缅军需要攻入恒河平原,大肆掠夺,并向南让孟加拉地区的穆斯林独立,让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变成外国人,这才算完成目标。

  对缅甸人的解释是, 光靠缅甸一家之力, 未来印度报复怎么办, 但缅甸加上大孟加拉就可以和印度抗衡,而且有孟加拉人挡在前面,缅甸也受不到冲击,相信吴贺温也会很心动,搞一个大孟加拉作为隔离带……

  而一旦到了这一步,未来的印缅也只能不死不休了,当然了,印度同样也会恨中国入骨,不过中国明面上并没有参战,不算撕破脸,而且未来的印度南有四大土邦,东西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在边界已经划分清楚的情况下,还敢招惹中国,那谷雨不妨好好立立威!

  印度刚刚建国,就遭到如此修烈的失败,恒河平原核心区成了边界,中央政府的权威必然大打折扣,只能一边对英国和地方势力妥协,一边整军备战,如此一来,尼赫鲁的改革自然就没那么容易,而只要尼赫鲁的改革不顺利,印度就没有未来!522011414

  谷雨策动这一场战争,还有经济上的考虑,此时的印度阅萨姆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产地,又是印度最主要的石油产地,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对中国的茶叶出口,还有石油进口都是好事……

  而大军在进军印度的途中,自然免不了狠狠得劫掠一番,既能打击潜在对手,又可以借此发展一番,还可以出口大批战争物资,几面捞好处,何乐而不为!

  恒河平原作为印度最富裕的地区,而印度民间又大量存金,谷雨要求不高,参战官兵不求人人成为万元户,但人人成为千元户总可以做到吧,有了这么些钱,又可以带动百万人脱贫!

  不过也有同志担心,“两到三个集团军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印度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光凭缅军那么点人解决不了的,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料敌以宽嘛"

  "出兵三十万,军费不少呀"

  "阿萨姆那么富裕的地方,归了缅甸,这笔军费自然要让缅甸出!一旦确定要出战,缅甸怎么也要给个千万美元的出兵费!

  放心, 现在缅甸有钱, 战争期间一吨钨矿石几千美金, 最高时一万多美金, 还有粮食、矿产等等的出口,再加上巴温等人的家底,吴贺温现在北得很!要是他们不愿意出钱,就让他们拿油田和石化企业的股份抵押!"

  就在谷雨开始准备之际,杜鲁门也收到了缅甸政变的进一步消息,如果说上午杜鲁门还有些恼火,到了下午,看到汇报后,杜鲁门已经不在意了,他和谷雨的反应几乎完全一致。

  美国在缅甸的利益没有受到影响,新上来的军人要想稳固统治,肯定会进攻阆萨姆,他完全可以做一些事情,让缅军打掉一些英军士兵,再制造一些社会舆论,促成英军下场。

  而一旦英军下场,中国军队必然要被下场,中英一旦反目,接下来合众国就主动了,可以不断的挑火,让印度战争越打越大巴温巴温是谁他为台众国做了什么合众国需要为他出头

  想到这里,杜鲁门又在怀疑是不是中国策动了缅甸政变,马歇尔摇头,“中国人举行这样的重大活动, 肯定不希望出现额外的干扰, 这不符合中国的传统! "

  "将军,我听人说,谷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如果是中国策动的政变,他们完全可以推迟几天"

  杜鲁门想想也是,现在缅甸政变,很明显是给中国添堵,如果是中国策动,他们完全可以等到成立仪式结束后,找一个理由拖住缅甸总统一天,让吴贺温顺利政变……

  杜鲁门释然, 他笑着说道, “女德礼首相似乎很不满意缅甸的政变, 他要求安理会介入此事,看起来大英帝国十分关心呀"

  马歇尔笑着说道,“大英帝国刚刚在印度取得突破,自然不希望出现任何节外生枝的事情"

  杜鲁门吩咐大笑,“将军,合众国的战争物资还有不少,可以提供一些给缅甸人!"

  马歇尔心里好笑, 这位总统都已经六十岁了, 竟然还有些争强好胜, 前些天刚刚反对他策动英缅战争, 没想到还不死心, 不过现在看来, 还真有一些希望, 那个吴贺温现在需要胜利,打败英国人和打败印度人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随着杜鲁门心态改变,美国也开始进行调整,很快,吴贺温从美国大使口中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消息,只要他能够稳定住局面,美国愿意承认军人政权,同时支持吴贺温为巩固政权所做的任何努力!

  为了谷雨缅甸人挑战英印政权的决心,美国一改过去的暧昧,批准缅甸当局提供价值五千万美元的剩余物资……

  就在中国准备战争,而美国策动战争之际,这场战争另外一个主角英国人已经嗅出不同的味道,一向从来,只要大英帝国坑别人,哪有别人坑大英帝国的,再说了,谷雨都那么暗示丘吉尔了,英国人根本不可能上当。

  好不容易有一个埋坑的机会,大英帝国绝不能放过,所以艾德礼的做了两件事,一是试探美国人,看看他们是不是有策动战争的想法。

  二就是不管美国人是什么态度, 英国必须从阿萨姆地区撤军, 女德礼不敢, 也不想打仗,一旦打起来,英军出现伤亡,国内压力一大,英国人想撤退都难。

  万一再把中国陆军招惹过来,大英帝国一个不小心就陷入到印度的粪坑,还是交给印度人折腾吧,是死是活,就看印度人对国王的忠诚了……

  做出了这两个决定后, 艾德礼心里多少有些不太舒服, 这等于英国放弃了阿萨姆,以后大英帝国喝红茶只能从缅甸进口了,而英国在缅甸的利益,在战争之后,已经荡然无存了

  "丘吉尔先生说得没错,这场阿萨姆战争或许会成为解决印度问题的钥匙!"

  外长贝文笑着说道,“丘吉尔先生此前不是一直反对放弃印度吗”

  "作为反对党党魁, 丘吉尔先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支持工党!" 艾德礼摸了摸八字胡,“但他同样是大英帝国下议院的议员,他一直在为大英帝国的利益奔走!”

  艾德礼作为战时内阁副首相,与丘吉尔搭档还算不错,两人一朝一野配台得还算不错,不过美苏这两个对手太强大了,两人也是焦头烂额,希望马上看到的中国人能够做到他对丘吉尔所说的,那样英国的压力就小了不少。

  想到这里,艾德礼又想起了俄国人,他有些无奈的说道,“假国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咄咄逼人呢?”

  外交大臣贝文笑着说道,“这是俄国人的习惯,他们任何时刻都在想着进攻!” i5 “所以我更喜欢中国人”

  艾德礼和贝文一边聊着,一边登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而此时姗来迟的苏俄代表团的飞机也已经在连续起降后,出现在香港机场上空。

  飞机在空中盘旋,身高不到一米七,看起来矮矮胖胖,有些滑稽的赫鲁晓夫,无来由的一阵阵紧张, 他通过玻璃, 看向下面的大海, “中国人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资本主义特区呢他们想投降帝国主义吗”

  沃兹涅先斯基摇摇头,他不明白为什么会和赫鲁晓夫搭配,前往中国,而这个只知道种土豆的家伙怎么可能知道外交,现在只能期望他不要丢苏维埃的脸。

  "中国同志已经解释过了,他们想借机缓和与西方的关系!""用这样的方式与西方缓和关系,非常奇妙"

  “也不算奇妙, 苏维埃也接受了一个资本主义芬兰的存在”

  “这么一说,我就懂了!”赫鲁晓夫笑了起来,“这和列宁格勒政府把20多处街道、广场和建筑物恢复成了旧货时代的命名有着相同的意义,只不过中国同志走得更远一些"

  沃兹涅先斯基有些莫名其妙的看了一眼赫鲁晓夫,这怎么会是一回事,这个土豆脑袋到底是什么意思, “尼基塔, 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列宁格勒市委只是改了一些名字罢了"

  赫鲁晓夫打着吩咐,眼睛一眯,一丝冷芒一闪而过,愚蠢的列宁格勒人,或许他们很快就要为他自己的愚蠢买单了

  就在此时, 微微一震, 飞机缓缓降落, 滑翔一段之后, 慢慢停了下来, 赫鲁晓夫从飞机中走了出来,奉命到机场迎接的周恩来和李强两位同志笑着迎接上前……

  独阅读首页>从1945开始>第一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