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83章百团大战之义勇军将领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029 2025-05-12 15:05

  对于谷雨坚持打这一仗,刘伯承本来是有想法的,四路军打了大半年的游击战,现在就想收回来打运动战,攻坚战,难度可想而知,谷雨实在太着急了。

  不过目前的形势太明显了,日本人缩回了拳头,把主力调走对付其他义勇军,等其他松散的义勇军被收拾了,接下来自然就要进攻热河,消灭四路军。

  现在必须想办法锤炼部队,就算有所牺牲也是值得的,领导层决心一致,立刻开始调动,最后决定以老带新,以主力一旅,二旅、四旅,和新兵八旅会同锦西支队,以及郑桂林将军领导的义勇军,再加上炮兵旅,教导旅,加起来近三万人完成这一次攻坚战。

  换句话说,四路军要想办法把六个旅拉回来,并通过山区悄无信息的转移到辽西走廊,说说容易做起来自然就难了。

  当然办法也是现成的,四路军分成多路,昼伏夜出,秘密向锦西山区转移集结,毕竟是内线作战,这一地区也基本上实现了控制,只要小心一些,并不那么容易暴露。

  当然了,这六个旅加起来并不仅仅只有两万人,事实上通过这段时间的战斗,这些部队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每个步兵旅都弥补了战斗损失,迅速恢复了建制,还有所扩张。

  其中拉队伍最强的四旅在朝阳硬生生扩张到了五千多人,但是几战下来,老部队也不过两千多人,换句话说,连主力四旅都是一大半新兵。

  让新兵打这样的攻坚战,肯定不合适,故而这些新兵部队需要打着主力的旗号,掩护主力部队的转移,会同在辽西活动的三、五、六、七旅和独立旅,在段德昌同志的统一指挥下,继续在铁路沿线活动,频繁骚扰日军,并接应转移过来的辽南义勇军。

  这些部队加起来有两万多人,除了五旅是主力旅以外,其他各部战斗力一般,连日军一个中队都未必啃不动,但蚁多咬死象,铁路沿线的鬼子也很难受。

  大的战斗确实没有,但是零星的小战斗每一天都在发生,鬼子咬牙切齿,八格牙路,再等一个月,青纱帐倒了,到时候大平原一望无际,一定要跟四路军好好算算这笔账。

  鬼子这边发愁,恨得咬牙切齿,谷雨同样也愁得要命,四路军现在的扩张太快了,六月份整军时是四万多人,现在不知不觉间六万了,怎么有这么多人?

  这发展也太快了吧!

  这一个月得吃掉多少钱粮物资呀,幸运的是,秋收就要到了,这个秋收就算死再多人,也得抢下辽西的粮食。

  秋收之后,就要对汤玉麟动手,他也根本没有选择,汤玉麟就算再给几个县也不行,必须抢下热河,根本没有选择,要不然这个冬天根本支撑不下来。

  谷雨只负责打哪里,怎么打跟他没关系,不过他还是要去前线看一看攻坚战,顺便也实验一下城市攻坚必须的四队一组战术,另外炮兵旅要在炮兵司令员耿继周的指挥下,打一仗。

  这大半年四路军并没有从鬼子那里抢来什么火炮,顶破天就是搞来一些掷弹筒,所以炮兵实力并没有什么提升,但却从东北军身上淘到不少宝贝。

  一开始黄显声给了三门东北军淘汰下来的克虏伯75mm架退炮,再加上十门格鲁森57mm山炮,这十三门炮都是北洋军装备的,已经被东北军淘汰,放在锦州仓库里没用,连同炮弹一起送给了四路军。

  东北军撤离时,黄显声又有意留下了六门82迫击炮,4门辽14式37毫米平射炮,150mm重迫击炮2门,正好是东北军一个团的炮兵火力。

  这段时间,托冯庸的福,四路军又从热河搞到了大炮小炮好几门,甚至还有一门辽造十三式75mm管退山炮,是冯庸掏钱,从汤玉麟的手下买到的。

  老汤抠门,不给军费,部队军官怕士兵造反,干脆偷偷出售兵器,这门炮用了一段时间,以报废为借口,半价卖给了冯庸。

  这样一来,四路军就组建了一个二十门火炮组成的四路军直属炮兵旅,另外四路军每个旅都装备了一个机炮营,作为旅直属火力,各个机炮营火力不一样,战斗力最强的一旅,四旅,五旅都装备了两个连八门迫击炮,火力相当强。

  直属炮兵旅是整个四路军的心肝宝贝,这一次为了练兵,炮兵出动了一个炮兵团,下辖一个炮兵营三门大炮75mm架退炮和六门57mm山炮,一个工兵营,一个警卫营,另外整个炮兵学院几百名学员全部出动,一边学习,一边实战验证一下炮兵的训练水平。

  耿继周将所部改编为四路军之后,脱离原来的部队,全心全意操练起四路军炮兵,他是汤玉麟的炮兵总监,对炮兵十分熟悉和了解。

  他的到来,对于四路军炮兵训练水平的提升帮助很大,谷雨对他自然非常重视,一路都与他谈天说地,顺便也搞清楚了汤玉麟部队的装备。

  王八蛋汤玉麟手里竟然有三十多门75mm山炮,另外每个旅还有四十多门迫击炮、平射炮,轻重机枪更是无数,最起码也有几百挺。

  有这样的火力,遇到日军了,竟然不战而逃,王八蛋,谷雨心里继续暗骂。

  谷雨一边骂,一边流口水,这三十多门要是给了四路军,他完全可以组建特种纵队了,当年华野组建特种纵队时,也不过五十多门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

  所以谷雨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吞下汤玉麟,要吞得干干净净,那样一来,四路军就彻底不一样了,虽然打不过日寇,但对付各路军阀,绝对扛得住,甚至还有火力优势。

  耿继周说起汤玉麟,也是连连叹息,炮兵旅那一门管退山炮的来历他自然听说了,汤玉麟堕落成这样,耿继周作为他的旧部,心里当然不好受。

  但再不好受,也是他的旧主,他也不愿意说汤玉麟的坏话,试探了一番之后,谷雨决定不让耿继周参与对汤部的战斗,就让他继续培养炮兵种子吧。

  耿继周对四路军的战斗力有所了解,他知道四路军虽然装备差,但士气高,敢拼杀,战斗力相当强,最起码他的老上司汤玉麟部11军绝对打不过四路军。

  再说了有炮兵的支援,打下两个县城问题不大,甚至即便不用炮兵,只要敢于牺牲,拿下两个县城问题也不大。

  现在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两个县城离锦州太近,日军是全力增援,四路军可就不好办了,虽然四路军可以依靠连山河打阻击,但毕竟是平原地区,日军天上有飞机,地上有装甲车,还有重炮,四路军的阻击部队扛得住吗?

  谷雨事实上也有所担心,不过这一关肯定要过,以其他各路义勇军的战斗力,他们应该支撑不了多久,谷雨估计这一年的冬天,日军就要对四路军发动全面进攻。

  打游击归打游击,但是正面的阻击战同样少不了,现在打一仗,了解一下日军正面攻击战术,对于接下来的阻击战很有好处。

  所以这一次阻击战,四路军安排了更熟悉地形的锦西支队负责阻击,寻淮洲手下有两个战斗力相对比较强的步兵团,再加上他个人又是从班长一路打出来的,天分极高,谷雨对他非常信任,他实战体验一番,接下来应该能够想出应对办法。

  另外四路军还留下了陈树湘的一纵一旅作为预备队,前世陈树湘同志在长征途中一直打得都是掩护,阻击战水平也同样十分出色,有一纵在,一旦锦西支队扛不住了,一旅也可以迅速进入战斗。

  所以谷雨笑着安慰了一番,告诉老将军,锦西支队寻支队长指挥能力非常出色,再加上有一个主力旅支援,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老将军听完,点了点头,没有在说什么,炮兵旅走了大半夜,已经是凌晨四点了,夏天天亮的早,所以炮兵旅就停了下来,做好掩护,分散在道路两旁的山林中隐蔽休息。

  谷雨坐在草地上,背靠着大树立刻就睡着了,这半年多军事生涯,对他的改变很大,他早就养成了随时随地可以休息的习惯。

  耿继周今年已经四十七岁,人上了岁数,自然就有些睡不着,借着凌晨微弱的光线,他有些入神得盯着身边这个年轻人,实在太年轻了!

  谷雨今天才二十四岁,甚至比耿继周在独立旅的长子还要年轻,但是耿继周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天才,他的见识,他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他。

  耿继周已经阅读过《论持久战》很多次,越看越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分析得透彻,原来他以为自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现在他已经有了必胜的信念,但问题是这篇大作的作者竟然是一名共产党员,耿继周早就察觉到了这一切。

  而且他还知道,整个四路军上上下下有着无数的共产党员,这些人都十分年轻,充满了活力,就如同朝气蓬勃的四路军一般,这是不是说明未来的中国属于共产党?

  耿继周的一生经历过满清灭亡,北洋灭亡,现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也没有几年,能支持多久谁也不知道,对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土地革命,耿继周多少有些听闻。

  如果说之前因为阶级立场,对共产党很有些不以为然的话,这半年多以来,和四路军这么长期接触下来,耿继周已经深刻意识到了一点,共产党一定会崛起,并在未来的中国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甚至于在未来很可能会一统中国。

  原因很简单,共产党的牺牲和拼搏精神,让耿继周无比的震撼。

  四路军不仅仅军纪森严,而且特别能吃苦,上至总指挥,上至普通战士,吃穿住行完全一样,官兵关系亲如一家;与日寇作战时,主要指挥员带头冲锋,平时又吃苦在前,特别顾士兵。

  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没有战斗力?

  又怎么可能不成大器?

  四路军的种种治军原则,宣传部和宣传委员制度,对各路义勇军的消化手段,都非常成熟老道,能够抓住士兵和基层军官的心,这样的部队自然能够滚雪球一样的迅速发展壮大,而且还能够做到各部紧密配合,上下一心。

  作为汤玉麟的老部下,耿继周太了解北方各路军阀部队的情况,他完全可以肯定,只要有了一定的装备,四路军面对北方各路军阀部队,绝对占据上风。

  而四路军所在的热河,离苏俄很近,当年冯玉祥凭借苏俄的支持,一路做大,几年间就掌握了好几个省,四路军一旦获得苏俄的支持,同样也可以迅速做大。

  即便四路军需要将大量的精力用在抵抗外辱上,但四路军却越打越强,规模越来越大,到现在竟然有了六万之众!

  即便里面大部分是新兵,但耿继周对东北汉子太了解不过了,只要稍加训练,都是一等一的好兵。

  所以耿继周断定中国共产党和四路军必然前途无量,但是共产党与老毛子的关系,却让他十分揪心。

  当年俄国人入侵东北,又和日本人打了很长时间的日俄战争,对于俄国人,东北人就没有不痛恨的,年轻那会的耿继周亲眼目睹过老毛子的残暴,自然痛恨无比。

  虽说苏俄取代了帝俄,但苏俄并没有放弃中东铁路的特殊利益,而且已经霸占了外蒙多年,种种迹象表明苏俄和帝俄本质没什么变化,不过是一丘之貉,那么未来共产党员要是有了天下,会不会成为苏俄的傀儡?

  别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呀!

  对于率部投奔四路军,耿继周并不后悔,要想打鬼子,松散的义勇军根本不行,只有在四路军的领导下才可能成功!

  只要四路军一直在打鬼子,他没有理由不投奔四路军!

  再说了,不投奔也不行呀,独立旅早就被四路军渗透得不成样子了,他想继续发挥一些作用,继续打鬼子,只能投奔四路军,可是……

  想到这里,耿继周摇了摇头,有这样见识的人,怎么可能甘心成为俄国人的傀儡?

  冯玉祥那个当代吕布都不愿意当傀儡,谷雨这样的人杰又怎么可能当傀儡?

  不会的,绝不可能!

  唉,自己胡思乱想毫无必要,还是找个机会和谷雨好好谈一谈,试探一下他的看法。

  只要共产党和谷雨不做老毛子的傀儡,他耿继周就会一直为四路军效命,至于家产田宅什么的,他也早就卖光了,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再说了,热河那种富人家财万贯,穷人卖儿卖女,土匪遍地,到处都是罂粟的现象也确实要好好改一改了,这样下去真得不行呀,实在太乱了.而就在耿继周心潮澎湃之际,另外一座山林之中,陈赓同志正在和他的副手邓铁梅说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而对这一切 ,邓铁梅已经有所了解,他也已经为这一天做好了所有准备……

  邓铁梅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一点都不奇怪,邓铁梅部与四路军有着异常的相似。

  在组织建设上,邓铁梅部相当完善,下设秘书、参谋、副官、军械、军需、军法、军医、财务等八大处,并成立器械、被服、印刷等工厂,保证部队军需供应。

  邓铁梅还注重军队宣传工作,抽调文化基础比较好的11名队员,组成专职宣传队,通过张贴标语,编歌曲、画漫画、讲战绩等形式扩大抗日宣传,这些宣传工作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

  为巩固革命胜利果实,邓铁梅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

  他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禁止粮食外流,制定了合理的税收政策。

  缴获了50多万公斤敌伪的官盐,掌握了盐滩,没收了逃亡地主大量财产,并印发了东北民众自卫军流通券。

  所有这些措施,对安定后方,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整体抗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思想建设方面,他为部队制定了严明的纪律。

  对于个别违犯群众纪律的,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律给予严励惩处。

  有一次,发现自卫军队员孟广志到老乡家索要二两大烟土,家里没有,逼其进城买。

  邓铁梅知道后,立即派稽查队将孟抓来,召开了军民大会,当众讲明孟的违纪事实,给予严惩。

  每逢部队离开驻地时,他总是派稽查队前去老乡家了解是否有违犯纪律的。

  若有发现,必须回去向老乡当面检讨错误。

  行军作战时,邓铁梅和战士们一样步行,从不骑马,也不许别人骑马。

  他向干部战士们说:

  “一匹马一天吃的粮食够一个人吃好几天,我们吃的粮都是来自老百姓,负担够重的,你再养几匹马,老乡们能负担得起吗?”

  有一次,从本溪来一批抗日义勇军加入邓铁梅的自卫军,他们途中从老乡家拉来一些牲口。

  邓铁梅在欢迎大会上向前来参加自卫军的战士们说:

  “咱们吃粮靠乡亲们支援,你们把乡亲们的牲口拉来,他们用什么种地?

  地种不上,拿什么来支援我们抗日?”

  经过教育,战士们都把牲口送还原主。

  由于他注意军民的团结,和群众的关系好,群众主动地为自卫军送情报、当向导,积极支援自卫军的抗日斗争。

  邓铁梅还从抗战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他除招收了300多名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组成学生大队外,还多次举办营、团以上干部学习班。

  分别对学生队和干部进行军事技术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邓铁梅对指战员们的战斗素质要求也是十分严格。

  他为部队提出行动方针:

  “不怕死,不爱钱,打日寇,除汉奸,要与百姓同甘苦,要为死难同胞报仇冤。”

  他在行军作战中要求指战员:

  “不露军情,服从命令,遇敌前进,不要怕死。”

  他经常向指战员们讲:

  “人生不就是一个死吗?

  怕死就不能抗日。”

  自卫军佩带的臂章上印有六个醒目大字:

  “不怕死,不爱钱。”

  鼓舞民众抗日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

  这种种操作下来,邓铁梅部战斗力提升很快,迅速成为了辽南义勇军的主力,当然即便如此,邓铁梅部的种种做法只是自发的,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引,直到他遇到陈赓率领的四路军……

  而随着邓铁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着耿继周开始考虑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北方中央局也正在迅猛的壮大之中,中国革命离成功又进了一大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