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11079 吐槽:37 更新日期:2023/03/21 22:08:53
五中全会明天一早就要举行闭幕式,第一次身临其境参与和感受党和国家巨变的李思明感触很深,他意识到那些原来高不可攀的神仙们也都是人嘛,很多人说起话来粗鄙不堪,看问题也未必比他看得深……
李思明自然信心大涨,他们能身处高位,自己也应该做得到,当然这种话只能放在心里,他绝不敢透露半分,而且他也有极大的好奇,或者说敬畏,整个会议期间,谷书记只是做做报告,很少发言,可这么多人就能自发的维护谷书记,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李思明收拾起随身物品,而和他住在一起的李锡文此时并不在房间,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估计是去拜访哪位领导了,李思明自然相当羡慕,不过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他是学不来的!
也就在此时,门敲响了,李思明连忙开门,只见谷雨带着谷办主任,同为中央候补委员的张世德同志出现在眼前,李思明惊讶无比,“谷,谷书记您好,我是李思明!”
“李思明,我们见过好几次了,就不用介绍了!”谷雨笑着说道,“怎么就和我站在门口说话?”
李思明黑脸立刻一红,他连忙让开,请谷雨进门,谷雨看房间里的箱子敞开着,笑着问道,“都收拾上了,不准备在北京多待几天?”
李思明讪笑着说道,“也不是明天就走,我想着明天去党校那边看望一下老师,然后去新城那边看看,我媳妇在新城那边买了房子,花了两万多,现在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你在北京买了房子?对,你率队在刚果赚了钱,有不少分红,呵呵,花了那么多钱,是要看看房子!”谷雨转头看向张世德,“你明天早上派一辆车给思明同志,北京市内跑来跑去,没车不行的!”
李思明连忙感谢了一番,谷雨坐在床上,让李思明也坐,他多少有些僵硬的坐了下来,谷雨解释道,“全会就要结束了,就想着来看望一下同志们,敲了好几个同志的门,没想到都没人,幸好你还在,要不然就白跑一趟了!”
李思明心说,谁知道您老人家在这个时候跑过来,他连忙解释道,“全会就要结束了,各个房间的领导们大多有一些事,我认识人不多,倒是想出去,可也不知道去找谁!”
“哈哈,你是个老实头!”谷雨哈哈大笑,“下一次没地方去,你就去中南海,找我聊聊!”
谷雨交代张世德,“世德,你给小李办一张中南海的出入卡!”
张世德深深看了一眼李思明,这家伙真是走了狗屎运,资历太浅,认识人少,没地方去,恰好碰到谷书记心血来潮,看望即将离京的同志,就让他碰上了……
谷雨交代完之后,看到满脸喜悦的李思明有些拘束,笑着说道,“小李,不要太拘束,咱们聊聊天,你家里是什么情况?”
谷雨闲聊问了起来,李思明汇报起自己的情况,谷雨一边听,一边询问,听到李思明父亲组织搞水利,他赞赏得点点头,然后又询问起他在巴色是怎么执政的,每一项决定又是怎么想的。
李思明一五一十汇报起来,相比于昆仑省新苏镇的移民点,巴色要好不少,毕竟法国人经营过许久,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集镇,不仅仅周边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一定的规模。
李思明以前没有做过地方官,他自然要摸索,多少有些磕磕巴巴,但政治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白了就是人和财,李思明是县长,人事权不在手中,不过县委书记是军转干部,两人能聊到一起去,矛盾并不大。
而此时大部分财权比较固定,上下作风都挺不错,想节流也有限,教育这一类的经费更是管得很严,不允许挪用,所以李思明摸清楚之后,必须开源,只有开源了,才能做县委县政府想做的事情。
李思明亲自带队做生意,虽然与三国华侨产生了一些矛盾,但凭借开源赚到的钱,有了起步资金接下来就比较好办了……
谷雨听完笑着说道,“小李,你搞开源,抓住了主要矛盾,做得好!”
被谷雨夸奖,李思明脸色微微有些涨红,等他谦虚完之后,谷雨接着询问起他深入中南三国的所见所闻,这也是谷雨比较在意的地方。
李思明笑着说道,“谷书记,三国的情况很容易判断!”
“很容易?为什么?”
“谷书记,您比较一下人口和耕地大概就清楚了,暹罗两千万人口,却有一亿三千万亩地,人均6.5亩地,还有至少两亿亩地可以开垦;柬埔寨四百万人口,人均也有六亩地,而且大部分是一年三熟的上等水田,生活也不用发愁,咱们在柬埔寨的农场租了一千万亩,还有至少五千万亩可以开垦!
反之,南越的情况就不是很好了,我听说南越有1700多万人,可耕地却不是很多,不少南越人只能前往南洋或者咱们的国有农场求生,我们巴色县就有不少。
我和他们谈过,这些南越群众过来大多干各种杂活,码头工人很多,虽然收入不高,但除了满足温饱以外,每年赚到四百块钱还是做得到的!”
“这个收入比咱们内地一些农村都要好呀!”谷雨有些感慨,“南越群众跑到我们的地盘务农的事情,我也听说过,咱们内地嫌地少地薄,边疆却开发不过来,只能用南越人,看来移民人数还远远不够呀!”
“确实不够,再移民一千万也没有问题!”
“小李,移民的成本很高的,中央也难呀!”
李思明想了想说道,“谷书记,我觉得并不需要中央出钱,我们卖房子卖家电卖车都有分期付款,移民花费也可以分期付款的!”
“怎么分期付款?”
“我在昆仑省待过好些年,知道情况,我们过去移民用的都是兵团招工的方式,大多是青年男女,但在很多移民地区,群众非常想让家人过来一起开垦,人越多越好。
可自己移民困难不少,需要置办船票、火车票,购买开荒的农具种子,需要不少钱,大多要积累好几年才行,昆仑省那边太过缺人,可以问兵团借钱,非兵团招工移民的也会划分几等提供土地。
可巴色这边兵团并没有这一块的安排,人就算自己过来了,也没有土地可以分,表面上看地分得差不多了,但巴色的发展还是缺人,只能雇佣南越人。
我觉得兵团银行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贷款,分成几年还清,这样银行既赚到了钱,又加快了移民速度,土地也会被更多的开垦,一举三得!”
谷雨听到这里,很满意,“思明同志,你提醒得很及时,中央确实疏忽了,确实可以这样操作,世德,记下来,要求各兵团做一做调研,国家组织移民是一方面,但群众自发的移民也要鼓励,要想办法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
说完,谷雨继续询问李思明,还有什么意见?李思明还真有,他发现海外省因为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最大的麻烦不是手里没钱,而是有钱买不到东西,兵团供销社只能提供各种生活物资和常规生产物资,卡车也有,但三轮车、小拖拉机、自行车这一类移民群众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数量远远不够。
不仅仅移民区数量不够,中南三国数量也不够,民间都有不少需求,他去了一趟云南,利用关系组织了一批货源,就赚到了不少钱。
这一次开会时,他也与中汽总公司安董事长出身的中候补交流过,安董说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可没有办法,车辆生产企业都在内地,他们生产的车辆在内地供不应求,没有人会闲着没事跑到边疆推销,除非价格非常高,偏偏国家对边疆出售的各种工业品有严格的价格要求,赚不到钱还麻烦,谁愿意过去。
谷雨听完立刻就明白过来,这就是计划和市场的区别,计划部门给兵团准备物资,肯定是提供卡车和中大拖拉机这一类,小三轮车、小拖拉机这一类移民买得起的反而配得不多,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没钱赚都不愿意开拓,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在谷雨眼中,移民地区人少地多,可以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远比内地要重要,所以他表示了认可,他认为出现的问题爆发了市场的缺陷,边疆地区运输不方便,正常来说,各类物资如果是外地运过来,价格就会比较高,但常规物资价格高,会影响到边疆的稳定。
谷雨就计划和市场关系又做了一番谈话,他认为计划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边疆地区的稳定压倒了经济效益,国家计划此时就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补贴可以提高边疆的收入,促进各类物资的销售。
李思明联想到昆仑省的工资更高,就有些担心的问道,“谷书记,这样的补贴国家吃得消吗?”
“小李,账不是这么算得!”
谷雨举昆仑省的光荣油田解释起来,光荣油田潜力不小,如果属于他国的油田,勘探要交钱,开发要交钱,各种基础建设一大堆事情,可现在光荣油田属于国有,这一块的麻烦少了不知道多少,所以给予一些补贴不是应该的吗?
除此之外,有了昆仑省作为基地,中国可以和苏丹签署一系列协议,如果没有昆仑省,中国能从苏丹获得稳定的棉花供应吗?这属于战略利益!
说到这里,谷雨笑着说道,“小李,你虽然是基层的同志,但已经是中央候补委员,考虑问题不能仅仅站在本单位的利益,也要站在国家的角度分析,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立足高远!”
教导了一番,谷雨与李思明结束了交流,离开了宾馆,坐在汽车上,他想了想说道,“你看看随便交流一番,就找到了一些问题,一定要让基层同志能说话,敢说话!”
张世德表示认可,谷雨接着说道,“不仅我要多下去,其他领导同志也要多下去,你去见一见老吴和老廖,告诉他们,别闷在家里写什么检讨了,我不感兴趣,让他们下基层考察,与群众吃喝在一起,搞清楚基层的实际情况!”
张世德答应了一声,然后试探得说道,“谷书记,吴主席和廖总理写检讨,多少有些无奈……”
“做做样子就行了,我就从来没想过能改变他们的思想!”谷雨不以为然的摇摇头,“他们这两位,最喜欢的就是当面是是是,执行的时候夹杂私货,但又不过分,让你噎着难受,却又不好发作,表面看着差不多,时间一长就变味了!
中央都这样,到了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政策的执行只会越来越离谱,很多耸人听闻的东西就是这么出现的!地方我管不到,他们却整天在我眼前晃,我当然要找他们麻烦……”
张世德不方便说话,谷雨也没有继续,而是转移话题问道,“你觉得这个小李怎么样?”
“李思明同志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可谓出类拔萃,不过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运气很好,似乎总能引起您的注意!”
谷雨听完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你还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这就是气运呀!”
张世德同志大为吃惊,虽说党讲的是唯物主义,但党内不少同志也对神神叨叨的东西有想法,很多同志都说谷雨同志气运十足,要不然实在没办法解释他这么多年的成就。
谷雨同志肯定也是知道的,他却说李思明有气运,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虽然看着是玩笑,但只要谷雨同志心里是这么想的,那李思明同志的未来,必须好好关注下……
谷雨是有心,还是无意,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笑完之后并没有继续,而被谷雨鉴定为很有气运的李思明同志在谷雨离开后,非常兴奋,他连续抽了好几根烟才稳定住心情。
门开了,李锡文快步走了进来,看到房间内烟雾缭绕,他也顾不上,“思明,刚才谷书记过来过?”
李思明点点头,勉强平静道,“谷书记确实来过,说是慰问即将离开的中央委员们!”
李锡文锤了他一拳,“你小子运气是真好!”
李思明只好憨笑着,李锡文并没有询问两人交谈了什么,而是连连感慨了一番,说他和谷书记只是正式谈过一次,这么好的机会就错过了,这就是命呀!
李思明则安慰他一番,你都认识那么多领导,妻子还和谷书记的亲戚在一起工作,谷书记不知道对你多了解呢,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话虽如此,李锡文还是有些感慨,这一天晚上,他本来没有安排,原来他想想拜访一下饶漱石同志,但并没有成功,饶漱石不见他,当然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所有人都不见。
李锡文隐隐感觉随着吴、廖两位领导走下坡路,监委邓书记也要退休,十大中央局常委会空出好几个位置,饶漱石同志应该有想法,所以才这么小心……
但就在今天下午的会议结束后,恰好碰到了农业部部长王芳林和驻守藏南一带的乌斯藏兵团政委蔡会文两同志,他与两位领导同志一起吃了一顿饭。
吃饭时,李锡文听蔡政委说起了藏南,本来李锡文还以为藏南和乌斯藏一样海拔很高,十分艰苦,但蔡政委却告诉他,藏南和差不多,都属于热带地区,风景非常美丽,水稻一年三熟,河流众多,森林茂盛,兵团大量捕鱼伐木,种植茶叶,虽然交通不畅,但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差!
而藏南下面就是富饶的阿萨姆平原,在缅印战争后,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相继离开,虽然是缅甸人的地盘,但因为缅甸内战,缅甸政府为了压住吴强的发展,限制移民,吴强没办法只能和中国合作,把大批土地租借给兵团,所以现在在阿萨姆一带的中国人也很多,与阿萨姆各土邦、孟加拉国也有不少贸易往来……
在蔡会文口中,虽然富饶的阿萨姆是缅甸的领土,但当地有不少人说汉语,习汉字,兵团银行也在阿萨姆各地开设支行,就如同缅北一样。
不过阿萨姆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印度,印度一直对阿萨姆念念不忘,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印军主力大量东调,孟加拉国军队也在不断扩军,一旦打起来,兵团就很可能被牵扯进来……
李锡文越听越觉得有意思,没想到在西部边陲还有这样一块富饶的地区,有石油,有世界闻名的茶叶,国家还投资了不少工业,就多聊了一会,回来的时候又遇到岘港市委书记刘德安同志,两人又聊了一会,没想到竟然错过了谷书记,能说什么好!
懊恼之余,李锡文又对蔡会文同志的生活非常向往,若是有朝一日,带领兵团驻守边陲,威慑印缅两国,那该多么美好呀!
李锡文有这样的想法也和刘德安同志的交谈有关,这位同志似乎对五中全会的人事安排不是太满意,说了一番让他不是很理解的话,曾经在上海中央工作过的同志都是上海中央的人?谷书记怎么算?两位李总理又怎么算,他们是最早跟随谷书记战斗的人呀!
还有南方出来的干部和北方出来的干部不都是党的干部吗?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一定要强分彼此,还想着斗来斗去的!
李锡文知道,自己这个山东干部被邓帅看中,又在李强同志领导工作过,后来又被饶漱石同志推荐,应该属于北方干部,可因为山东解放太晚,属于边缘中的边缘,虽然他站在北方干部一边,但他本来的感到危机,若是南方红军干部被排斥了,下一步会不会就轮到他了?
所以李锡文多少心烦,越是心烦,自然越想着脱离种种争斗,可他本能得感觉希望不大,邓帅快要退休了,李强同志是所谓的上海中央过来的人,饶漱石同志又影响力很大,而且他的妻子又恰好在谷书记的女儿身边工作,这么多层关系,他又怎么可能脱身!
李锡文有些心事重重,没想到回来时听说谷书记过来了,竟然错过了和谷书记交谈的机会,真是遗憾,不过李锡文权衡再三,还是觉得有必要把刘德安同志那番话告诉谷书记,既然当面不成,或许就写出来,让妻子转达给谷书记……
次日一早,谷雨主持了五中全会的闭幕式,而其后的几天,中国陆续出现了几件大事,谷雨辞去国家主席,著名的地质专家李先生被推荐为新一任国家主席。
李先生并不是很乐意成为众矢之的,但谷雨打着重视科学,已经67岁的老人家也没办法推辞,不过他也提出要求,顶多一届,谷雨笑着答应了,他也不可能让科学家们干得太长,至此中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发生了变化。
而在国家主席变更的同时,国务院总理廖德华因病辞职,毛泽民同志被任命为代总理,从而成为新中国第三任总理。
自中国共产党崛起,美国人就比较关注中国高层人事变化,不过这一次多少有些看不明白,谷雨辞职的理由是效仿美国推行干部任期制,而且中国的国家主席只是虚职,谷雨并没有辞去军委主席,可见他的地位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总理因病辞职是什么鬼,是真病,还是假病?
对前财政部长毛泽民,美国人有过接触,知道是共产党中国金融体系的创始人,再加上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整顿金融体系,看起来是准备上一个更精通金融的总理?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国家的金融非常落后,甚至不在意发展,这看起来是中国想加大市场经济的进程,而且启用了毛泽民,是否可以认为金融体系在中国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但毛泽民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左翼领袖毛泽东的弟弟,所以美国人又有些担忧。
不管美国人怎么想的,他们只能谨慎的看待中国的变化,变化来得确实很快,也就在中国调整总理的第三天,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
从1946年香港特区建立开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大幅增长,中国丰饶的物产和特色的产品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而国外的先进产品也正是我们发展建设所急需的。
不过,对外开放却并不是将国门打开那么简单,在国际贸易中有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的门槛,那就是关税。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是要缴纳关税的,这就使得进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提高,并不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
但是关税又是相关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国内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不可能将其完全撤销,所以为了消除贸易壁垒和国际差别待遇,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提议下,各国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了关贸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
此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出口贸易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而过重的关税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成为了重大障碍,致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巨大损失。
中国纺织品遭受的各种贸易壁垒就不用说了,现在连进口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铁矿石,随着中国建设规模的增加,对进口高品位铁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可现在上海两大钢铁厂从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口铁矿石,竟然还要缴纳巨额的进出口关税,两家企业自然有些吃不消,这也严重影响了两家钢铁企业的扩张。
不过与前世相比,此时中国入市的压力并不大,中国国土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各种资源都有,可以说足够满足初期的工业化需求,
而通过与他国不断签署双边贸易协定,中国也可以获得大量原材料,而中国的生产能力目前还不足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处在紧缺经济阶段,生产企业国内竞争压力不大,能出口当然好,不能大量出口也不着急,满足国内还不够呢!
此时此刻的中国虽然缺乏外汇,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准并不低,在两个四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计划相继完成,中国已经搞出了核武器,也已经可以量产主要工业制成品,真正需要进口的也只有高精尖设备,而其中相当部分设备也可以通过与苏东的交流获得,对西方的需求也不是很大。
国内企业此时还没到必须疯狂对外开拓的地步,对西方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大,在谷雨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谈判时机,我对你们的需求没那么大,你们有什么资格要的更多,想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拿出足够的诚意来!
谷雨也不指望现在欧美会对中国敞开市场,但谷雨第一轮真正要争取的也不是他们,欧美搞不定,先摆平第三世界国家嘛,就算拉美各国迫于美国的压力不敢轻易答应,但南亚、中东国家总是可以的,即将迎来独立浪潮的非洲国家也是可以的,大家先按照关贸总协定的要求签署双边贸易协议,做起来再说。
甚至于欧洲国家中的一些小国也是可以谈的,比如比利时,比利时要想维持在刚果的殖民统治,离不开中国的同意,谷雨相信与比利时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还是很不小的,比利时的工业相当发达,能够增加与中国的合作不好吗?
随着毛泽东同志的退休,随着吴廖两同志的检讨,党内有资格和谷雨掰掰手腕的人已经没有了,所以谷雨迫不及待的推动入关谈判,对国内外表明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决态度,一边在政治上坚决站在苏东阵营一边,一边在经济上扩大开放,什么是左右逢源,这才是左右逢源嘛!
谷雨并不愿意搞得太张扬,他再做出决定后,要求宣传部门不要立刻在国内宣扬,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他明确告诉国务院的领导同志,这是一场无比困难的持久战,要做好打二十年大仗的准备。
为了更好的做好谈判工作,谷雨要求国务院成立领导小组,由毛泽民担任组长,并决定财政部部长李准同志担任副组长,并兼任入关谈判首席代表,用李准的原因很简单,他是财税专家,要论怎么算账,谁也比不上他,而且他足够年青,可以干二十年。
谷雨一贯重视政策的连贯性,尤其是这一类的关键谈判,负责同志绝不能变来变去,虽然存在被人摸透的可能,但哪一块让,哪一块不能让,必须有统一的思路。
使用李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性格,这是一个典型的才子型知识分子干部,城府不深,自尊心极强,有时与人说话,显得得理不饶人,又耿有倔,争辩时甚至言语尖刻,容易伤人。
在谷雨看来,李准的性格与欧美官员很像,让他谈判反而比较好办,要是派出去的是那种城府很深的官员,对方很可能听不懂中方的暗示,而且他的倔强和强硬,也可以让中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还是那句话,中国要入关,一点要站着入关!
当然还有一层考虑,李准是谷雨为未来准备的总理候选人之一,入关谈判的过程必须对中国的各行各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需要与方方面面的同志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时间一长,李准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就会更上一层楼。
而且这样复杂的谈判,对他也是锻炼,中国总理主要负责经济,但其他工作也是有话语权的,说白了就是要调理阴阳,通过这样的长期、复杂而且极其困难的谈判,他必然也会有所改变,谷雨希望他把锋芒稍稍隐藏,要不然谷雨不敢让他做总理,总不能天天给他擦屁股吧……
谷雨在做出人事安排时,也有交代,“谈判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了解的过程,要多安排年青人,让他们在这样的实战中不断成长,这是为未来储备人才,同时也要多听取民主人士的意见!”
对于谈判让步的部分,谷雨的态度很明确,竞争力强的可以让步,竞争力不够或者关系国家命脉的绝不能轻易让步,他规定了明确的开放顺序。
工业可以让步,农业主粮绝不能让,金融业绝不能让,而工业让步的顺序是先轻工业,再传统产业,电子、通讯、汽车、航空和石化这五个行业让步必须足够谨慎,尤其是电子和通讯行业,让步的前提是西方做出我方满意的让步……
作为关贸总协定第一大国,美国的态度举足轻重,所以得到中国申请入关的消息后,美国商界立刻沸腾,这件事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巨大决心,艾森·豪威尔也立刻召开了一次会议研究,他很清楚,这是一件大事,甚至有可能是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
对于现在的中国,美国人充满了成见,或者说是戒心满满,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从三十年代那个制造枪支大炮都非常费劲的国家,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几个工业国之一,只用了短短二十年。
虽然说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二战的巨大收益,其核心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于德日,但这个发展速度还是让美国人惊讶无比,似乎是眨眼之间,中国就变成了一等一的国家,哪怕美国人早有准备,也还是很难接受,这仅仅是一代人的时间呀!
虽然苏俄也是一代人的时间成为世界顶尖大国,但苏俄的前身沙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是一个,列强的公共殖民地,可谓天壤之别。
中国的巨大变化,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翻身模板,那就是通过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其代理人,消灭国内的剥削阶级,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集权政府。
在拥有了国家的全部主权后,再由这个强有力的集权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全力推动重工业的发展,在打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后,再对外分阶段开放,不断引进外资……
美国人很清楚,中国已经找到了崛起的秘诀,但也正是因此,美国绝不能容忍更多的国家效仿中国,若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和中国人一样,那还不乱了套,美国资本还怎么到处吸血。
偏偏中国块头太大,人口太多,战斗力太强,美国人没办法搞武力颠覆,军事不行,只能在经济上有所压制,这些年对中国的种种限制不减反增,同时还不断扶持本州日本和菲律宾,为的是限制中国的发展。
但中国不断开放,中美有不少地方可以合作,加之分化中苏的现实需要,也限制了美国的发挥,所以这些年来,美国对华态度并没有如同对付苏俄那样决绝,多少有些摇摆,这也不奇怪,大英帝国还在苟延残喘,苏东加起来的实力,这两家都要比中国强多了,目前轮也轮不到中国。
中国的态度同样很摇摆,中国希望不断扩大与西方的经济合作,但在政治上却一直和苏俄站在一起,尤其是这几年,中苏两国领导人频繁接触,而谷雨到现在也就和艾森·豪威尔在日内瓦见了一面,很显然,中美关系确实重要,但在中国人眼中,似乎不如中苏关系重要。
这一次波匈事件中,中国强力支持苏俄,谷甚至延期回国,帮助苏俄压制东欧国家,美国原来幻想的东欧大乱最终只有一个小小的匈牙利乱了起来,大失所望之余,美国对中苏靠拢更加忌惮,事实证明必须分化中苏,要不然威胁就太大了!
但就在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研究是不是要加大对中国压力的同时,中国又搞了这么一手,艾森·豪威尔顿感头疼,中国人太狡猾了,原来讨论的压制政策,迅速变成了如何督促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
美国的工商界也对中国很感兴趣,中国有7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国家政治经济环境非常稳定,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无论谁都不愿意错过。
美国工商业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加入关贸总协定,以便于同中国进行更多更广泛的贸易,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农场主们,他们做梦都想中国人大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美国棉花太多了,只能卖给国家储备,而中国却缺乏棉花,只要管制棉花和布料需求,七亿人口呀,每年得需要多少棉花呀!
每每想到中国三五计划疯狂的推动人造丝生产规模,美国农场主们就大骂政府不给力,明明中国需要大量棉花,美国却不想着抢占市场,中国搞那么多人造丝干什么,买美国的棉花才是应该的!
增加中国的廉价纺织品进口有什么不行的,美国的纺织业能打过谁?不是进口中国的,就是进口日本的,六千万人口的日本才能进口多少棉花,中国就完全不同了,他们有七亿人呀!
所以听说中国申请入关,美国农场主们最高兴,而农业部长自然要为农场主们说话,必须想办法促进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政府现在库存了太多太多的农产品,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农业部长的话得到了商业部长的大力支持,中国一旦入关,中美的贸易可能会成倍增长,虽然美国的纺织业、玩具业等等会受到不少的冲击,但这些领域就算挡住了中国,也不能挡住日本,还不如让两家竞争,尽可能压低价格,尽可能降低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
而作为交换,中国自然要大规模对美国开放市场,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有一定工业水平的统一大市场,相比于民国,其市场规模已经扩张了至少几十倍,美国企业能够进出如此庞大的市场,能带来的利润实在太大了!
美国商业部做梦都想和中国签署一个航海通商协定,一步步打垮中国制造业,那就真得美滋滋,虽然比较难,但美国政府的资源可不是中国可以比拟的!
哪怕是美国国防部长,也认为中国入关对美国是大好事,一旦中国入关,意味着中国融入到美国领导的世界经贸体系中,美国自然可以不断攫取中国的资源为美国所用,到时候就将拥有对苏俄的压倒性的优势!
国务卿杜勒斯虽然认可国防部长的说法,但他却压根不相信中国会做出那么大的让步,而且也很怀疑中国的诚意,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应该是市场经济国家,虽说中国号称搞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但中国庞大的国有企业,无处不在的行政干预,美国真得能获得那么多利益吗?
而且即便加入到关贸总协定,中国也肯定会不断加强与苏俄的经济合作,若是中国从西方进口,然后不断出口苏俄,那怎么行?
所以美国政府讨论的结果就不例外了,谈肯定要谈,但中国必须与苏俄切断合作,同时一定要做出让美国无比满意的让步,只有做到这两点,让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并无问题,把庞大的中国市场纳入到国际贸易体系中,是西方阵营做梦都在想的事情……
会议结束后,艾森·豪威尔留下了杜勒斯,他很奇怪的问道,“中国突然申请入关,背后是如何决策的?驻华大使有报告吗?”
杜勒斯摇摇头,告诉艾森·豪威尔很突然,驻华大使事先并无消息,艾森·豪威尔听完,要求必须想办法搞清楚内幕,他判断这与谷雨访苏或许有关系,他肯定在苏俄有所感觉,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杜勒斯同样也有此感,“中国人虽然支持苏俄,但搞清楚了俄国熊的贪婪后,肯定担心变成又一个卫星国,他们虽然支持苏俄,但却更加疏远俄国人!”
艾森·豪威尔点点头,认可了杜勒斯的判断,然后询问起阿富汗的事情,杜勒斯告诉他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工作,已经搞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内外一起发力,赶达乌德下台,“乘着俄国人的注意力都在东欧,迅速发动,绝不能再让俄国人有机会渗透入印度洋,影响石油航线!”
美国人在意中国申请入关,大英帝国也对开拓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渴望,所以中国申请入关后,英国内阁立刻决定与中国谈判,哪怕不能迅速达成协议,也要扩大对华出口,但也就在此时,一件来自于中东地区的急报出现在艾登的案头,身体不是很好的艾登立刻头昏目眩!
也就在1956年12月初,大英帝国扶持的费萨尔王朝被军队政变推翻,更让大英无语的是,这一次伊拉克军队政变过程非常残暴,国王、王储、首相等等被一锅端,尸体被肢解游街,愤怒的伊拉克人民用这样血腥的方式宣告了大英帝国在伊拉克统治的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