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19章调整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5833 2025-05-12 15:06

  问题是贝利亚仇人是多,但他毕竟与马林科夫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若是没有得到马林科夫的认可,哪怕能够拿下贝利亚,不仅程序上有着很严重的问题,也可能引起马林科夫的反扑。

  所以赫鲁晓夫的方案是先一一说服其他的主席团成员,等有了共同意见之后,再去说服马林科夫,他知道马林科夫总是站在大多数人一边,而且更重要的是,马林科夫应该也无法容忍贝利亚的嚣张。

  不过就算说服了马林科夫,想拿下贝利亚并不容易,贝利亚随身总是携带十几名警卫,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缅耶夫将军出身于内务部队,与贝利亚关系默契,甚至被认为是他的仆从,而克里姆林宫的守卫也听从贝利亚指挥,另外还有无处不在的特务,窃听器......

  很显然在莫斯科动手拿下贝利亚风险

  很大,一旦失败,很可能会被反噬,但赫鲁晓夫很有想法,如果换一个地方呢?比如朱可夫元帅所在的东德,若是能够把贝

  利亚骗过去,中央下达命令,让朱可夫元帅把贝利亚抓起来就容易多了!

  至于朱可夫元帅会不会这么做,赫鲁晓夫知道他肯定乐意,二战后朱可夫差点死在贝利亚的手中,而这一次,他刚刚担

  任国防部副部长,就被贝利亚搞事赶到东德,两人的矛盾已经无比尖锐,只要贝利亚去了东德,就有去无回!

  一旦涉及到军队,长期在前线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赫鲁晓夫优势就很明显了,他可以轻松得找到说服朱可夫的人......

  不过该如何把贝利亚骗到东德呢?就在赫鲁晓夫发愁的时候,机会很快就来了,虽然这个机会并不是赫鲁晓夫所希望的机会。

  钢铁同志百年之后,苏共领导层开始反对个人崇拜,也要求东欧各国党检讨各自的问题。莫斯科吹来了一阵微风,到了各个卫星国那就是十四级台风,早就对钢铁同志和他确立的那群傀儡高压统治不满的东欧各国开始了各种抗争。

  比如在匈牙利,拉马什的统治已经搞得天怒人怨,各种情报反应到莫斯科,连贝利亚都觉得难以置信,苏共领导层把拉马什叫到莫斯科,询问他,匈牙利的总人口还不到一千万,竟然有150万被起诉20多万人被杀,你是不是疯了?

  拉马什被迫检讨,然后一位农业专家,曾经在三十年代作为苏俄安插在匈牙利党线人的纳吉被扶持为二把手,成为部长会议主席。

  苏俄的做法很有想象力,软硬两手,两手的执行人都是苏俄的人,偏偏这两个执行人又是对头,苏俄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督促匈牙利有所改变,但又不至于脱离控制。

  不过苏俄高层忽视了一点,他们这样操作也必然会给匈牙利带来激烈的内斗,而对于这种体量很小的卫星国,最怕的就是出现内江......

  虽然东德的情况远远不如匈牙利那么恶劣,但东德的日子也比较苦,作为苏俄卵翼下的小弟,东德自然要按照苏俄的要求,优先发展重工业,耗资巨大,而此时苏俄对东德的政策还没有大的调整,竟然还在问东德索取巨额战争赔款,东德财政自然入不敷出。

  农业方面,由于东德的许多前农庄主

  前往西方,使得13%的耕地撂荒,新成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无法应对新形势。农业品供不应求,黄油、蔬菜、水果成了珍品,果酱和蜂蜜价格上涨了70%,市场供应状况急剧恶化。

  此时柏林墙还没有建设,东西德之间

  没有任何阻碍,东德民众日子过得不好,自然要往西德跑,短短三个月期间,竟然有五六万难民跑到了西德。

  但即便如此,东德领导层也没有警惕,为了缓解财政困境,也为了更好得与西德竞争,同时也为了纪念党的领导人六十岁生日,东德执政党统一社会党取消了很多工人福利,还让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加快经济建设步伐,这自然引起了东德工人

  们的强烈不满。

  自决议起草开始,东德各地就出现了

  这样那样的罢工等等运动,赫鲁晓夫虽然着急,但同时也敏锐得察觉到让贝利亚去一趟东德是有可能的,他是安全部门的领导人,他有责任处理东德的事务!

  就在赫鲁晓夫筹划之际,中国共产党几个代表团在结束了对苏俄的考察后,带着满满的收获陆续返回国内参加全国人大会议。

  而在二月底的中央局全体会议上,项英事件变成了中央局委员和列席同志们讨论的热点,项英自己不断唱高调,对中央的决策指手画脚,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服气,还大搞串联,私下里夫人却搞起了投机倒把,而且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这件事影响非常坏,如果在红军时期,这是妥妥的反革命事件,足以掀起大狱,被牵扯的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即便是目前,也必须严肃处置,几个人私下捣鼓,中央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串联元帅,事情的性质就立刻变了。

  所以会议很顺利通过决议,项英和被牵连的几个工会领导人、还有韩妻交代的高级干部被立刻停职,等待核实,按照谷雨同志的提名,由相对中立的周恩来同志担任专案组组长,负责项英案。

  与此同时,谷雨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做了说明,他很明确的告诉党内同志随着开放的深入和深化,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是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的拉大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旧社会的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也不奇怪。

  谷雨引用管仲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

  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告诉全党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勇敢的去面对即将出现的问题。

  他很明确的告诉全党上下,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中央也要带头节俭,中央现有的政策会继续坚持,可以给中高级干部有一些照顾,但绝不会免费,因为免费的东西恰恰是最昂贵的,也没有人珍惜,苏俄那一套学不得。

  同时国家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谷雨认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用灌鸭式那一套办法,而应该学习美国用潜移默化的办法,他同时认为重点要加强大学生和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

  谷雨又长篇大论说起了如何做思想政治教育,他认为我们传统的办法有用吗?有一定的作用,但传统的办法不可能世世代代有用。

  过去我们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是造了无

  数孽的三座大山,三座大山造成的恶果人民心知肚明;现在我们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是拥有最好生活水平的美国,人家摆平了要和平演变我们,要和我们比生活水平。

  这种局面下,堵是肯定不行堵不住的,还是那句话咱们能堵得住美国的广播宣传吗?我们选择了疏,让党政干部去美国看一看,回来之后大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美国也不是天堂呀!

  我们选择扩大开放,本身就是在和美

  国的和平演变做斗争,美国的情况看清楚

  了,反而坦然了;最怕的是老百姓被封闭

  起来,把美国想象成理想国,然后被人家

  一阵忽悠,就跟着闹腾,那就麻烦了!

  既然选择疏,就必须承认党不是万能

  的,不能一味靠压制解决不了问题,即便短时间内能够压制成功,时间一长,必然会出问题,谷雨举东欧国家为例,他很自信得认为过不了多久,东欧国家肯定要出事......

  他同时认为,一些干部肆意利用党的权威搞种种压制,这本身就是党内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我们天天说相信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到了做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压制,这个不许,那个不让,这明明是思想深处有问题嘛!

  据此,谷雨认为党在社群工作上做一些试点是有必要的,大家有意见可以,但不要动辄反对,不就是几个小小的工会,天塌不下来!

  必须有尝试的勇气,如果连勇气都没有,我们还怎么进步发展?我们要率领一个六亿,不,最新一轮统计,已经快七亿的伟大国家走向现代化,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谁也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试点,做得好就继续,做不好就停下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改变一下办法,但不管哪一点,都不能缺乏勇气!如果我们第一代领导人都不行,能指望我们后面的领导人吗?这是不现实的!

  在讲到这里之后,谷雨开始批评项英,他认为项英和一些干部最大的问题除了串联、投机倒把以外,最大的问题是只会挑刺,但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为反对而反对,而且毫无敬畏,什么事情都敢做!

  这种行为是绝不能接受的,我们要求干部说话,鼓励干部说话,是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只挑刺不干活,还要高升,这对那些辛辛苦苦干活的同志是不是太不公平了?若是党内形成了这样的风气,那和明末有什么区别!

  谷雨同时认为这些同志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他们把苏俄看成是理想国,哪怕明知道苏俄有种种问题,可他们故意带着滤镜,只看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对自己不利的方面提都不提,他们首先就丧失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自己都歪了,还要把全党带

  歪!

  这样的同志,党内还没有?谷雨认为还是有的,而且还有不少,谷雨要求高级干部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的看待美苏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

  我们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把一批又一批干部派出去,是为了从中挑选出有益于中国发展的东西,而不是心中一开始就带有成见,对美国只看到不足,对苏俄只看到好处,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谷雨这番讲话重点在解释自己的政策,对项英等人的指责也相当客观,这也让党内高层稍稍松了一口气,谷雨有这种心态,党内就不至于出现弥天大案。

  不过谷雨的一些说法也让党内同志感受到不安,共产党取得的连续胜利让党内上下有着高度的自信,很多很多人都认为党无所不能。

  但谷雨却认为党有着力量极限,不能

  动辄搞高压,同时认为东欧可能要出事,这是真是假,大家伙不知道,但他这么言之凿凿总不至于胡说吧......

  就在党内高层各有心思间,谷雨也向中央局做了一些人事方面的调整说明,他认为现在南洋的局势越来越复杂,需要一位军政全才的同志坐镇南洋省,就近处置问题。

  谷雨建议中央局委员兼政法委书记吴焕先同志为南洋工委书记、南洋省委书记、南洋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这三项职务

  让吴焕先去南洋,确实跟现在南洋复杂的局面有关,随着艾森·豪威尔上台,美国人一边加大兵力部署,妄图彻底消灭爪哇岛上的游击队的同时,又会同英国人在马来亚搞起了政治攻势,试图分化华人。

  徐达三应对前者问题不大,应对后者

  就差了一些,所以谷雨权衡再三,决定让吴焕先南下坐镇,这也是任人以长,这位与谷雨年龄相当的同志,无论是理论,还是政治水平,亦或是军事才干都是一等一的,谷雨相信他能做好这件事。

  虽然南洋艰苦了一些,但也是独挡一面,各项工作都要面对,对吴焕先也是很好地历练,而为了避免他胡思乱想,谷雨事先也沟通过,吴焕先相当乐意,他表示相比于政法委书记,他更喜欢在前线独挡一面。

  吴焕先同志说得是真是假,谷雨并不需要去揣测,有一点他应该很清楚,谷雨对党内高层不断搞轮换,他在政法系统待久了,让他下地方很正常,也符合惯例,大家都知道,他也不是特殊的那一个。

  吴焕先离职之后,其留下的政法委书记的位置,被谷雨交给了段德昌同志,由一位以忠诚闻名的元帅主持刀把子,谷雨自然也可以放心。

  而在吴焕先同志调离被中央局会议通过后,谷雨开始了第二个关键人选调整,在项英事件之后,谷雨的想法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不愿意对毛泽东同志做出更多的让步,邓康还是退出政治舞台比较好

  所以谷雨采取私下磋商的办法,先后争取到了周恩来、廖德华和刘天章三同志的同意,决定提前调整邓康同志的职务,他不再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组织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推荐他为全国人大副主席。

  同时建议由天津市委书记方思琼同志改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组织局委员、组织部长,原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谷景生同志改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

  谷雨在提名时也做了说明,他认为方思琼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对于经济发展也很有一套,这也是我们党现在急需的,让他担任组织部长,就是为了挑选出更多更合适的经济干部,让他们出现在建设的第一线。

  至于谷景生同志接替天津第一书记,并不需要怎么说明,谷景生虽然岁数不大,但资历摆在那里,谷雨一直在用他,上海过渡后,调任天津第一书记合情合理。

  这一调整不出意外获得了中央局的批准,邓康已经59岁了,除了资历深厚、十分英勇以外,长期在中央工作的邓康并无太多拿得出手的功劳,所以能够担任一任组织部长在很多高级干部看来,已经是顶点。

  而方思琼出身于南方系,后来又得到谷雨的器重,一路长期在地方工作,与中枢各路神仙并无实质性矛盾,所以对他进

  入中央局大家也大多可以认可。

  即便是出身南方的同志也只是认为这

  是九大之前,中央核心层人事的一部分,并没有意识到谷雨此举饱含的深意。

  毛泽东同志虽然明白,也非常不痛快,但他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隐忍,原因很简单,项英是武汉人,他多次返回老家,与谭梅城多次交流,两人私下里的怪话不少。

  偏偏元旦时谭梅城又去了一趟试点区,与他面谈了很久,这件事已经被人捅出来了,搞得毛泽东同志相当尴尬,有嘴说不清。

  谭梅城被牵扯进来后,谷雨严格禁止不允许牵扯中央局委员一级的领导干部,也没有去追问毛泽东同志,谷雨心里也清楚毛泽东同志不可能和项英这种人凑在一起,但如此有利的政治气氛,谷雨当然要利用好......

  除了中央局层次的调整以外,谷雨也

  对正部级干部进行了调整,严耀庆结束了外长工作,改任天方省省委书记,天方是个小省,遍地都是沙漠,境内多以退伍军转干部为主,很适合严耀庆的转型。

  严耀庆转地方后,外长的职务由广东

  省委第一书记陈毅同志调任,他同时兼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安委办公室主任这两项重要职务。

  何孟雄则改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并由他推行加工贸易区的工会试点工作,广东省委不是叫唤吗?我把何孟雄派过来担

  任省委第一书记,有什么事情你们私底下

  商量,不要搞到中央,多大的事情呀!

  至此九大之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轮十分重要的人事调整,同时悄无声息间空出了一个中央局常委的位置,谷雨对这

  个位置的态度相当宽和,并没有设限。

  中央局会议结束之后,紧接着是两会,在两会结束之后,谷雨就喊上了王若飞和段德昌一路南下前往广东考察。

  经过信阳时,又把毛泽东同志喊上,老李一开始还不是很乐意,不过见谷雨的专列停在信阳,只好上了车,谷雨笑着说道,"你都花甲年纪了,气性还真是不小!

  毛泽东同志很干脆,"你不怕我说风凉话,去去又何妨?"

  谷雨倒也很风趣,"十个手指又长又短,有的人盯着短处不放,有的人眼里只有长处,你不同,你是实事求是的人,我相信你能给出一些真知灼见!"

  毛泽东同志这才释然,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让谷雨在试点区看看,谷雨好些次过试点区不入,严重损害了试点区的士气,大家都盼望他去看一看。

  "好呀!"谷雨笑着说道,"我记得上一次有个开拖拉机的拉车血桃贩卖被打成投机倒把,我首先得去那家看一看!"

  毛泽东同志点点头,"那就是王家庄喽,离信阳不远!"

  谷雨笑着站起身,"选日不如撞日,那就走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