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508章 分歧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153 2025-05-12 15:06

  谷雨这些年的威望摆在那里,他这么一说,其他同志哪怕心里再有想法,也只能放在心里,并没有和他辩论,但并不是所有同志都这样。

  当天晚上,收到消息的毛泽东同志给谷雨打了一个电话,虽然话说得比较委婉,但意思很明显,赫鲁晓夫得意就猖狂,我们还是和苏俄保持一些距离好。

  同时毛泽东同志又再一次提出,现在的国际形势似安实危,随着美国相对实力的下降,中苏实力的上升,实力对比更加偏向社会主义阵营,一场总决战不可避免!

  谷雨微微皱眉,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老李从西欧回来后,活跃了许多,这又在卖这个大药丸,这不是跟他的既定内外路线背道而驰吗?

  此前他严厉处理海军,撤销海军生产兵团,军队同志是有意见的,毛泽东同志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是什么意思?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在军队的影响力吗?是在策应一些同志吗?

  还有这上午和赫鲁晓夫会谈,又没有把会谈纪要给他,他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的消息,谁透露的?透露的同志是什么目的?这一切都需要搞清楚,要不然他今天别想睡得着!

  谷雨还是笑了笑,“老李,有些事情确实要做,但怎么做是一门学问,当我们太过弱小时,主动关门是最好的,这样搞的目的是长痛不如短痛;但当我们拥有足够实力,就要有足够的定力,等着别人犯错才是最好的,如此既顺理成章,损失也少得多!”

  毛泽东同志听完,稍稍沉默,这才说道,“这个别人会不会给我们机会呀?”

  “来访的那一位屁股刚坐定,就为了争取印度,漠视我们的利益,如此愚蠢的领导人,如此愚蠢的国家,你还担心什么?机会不要太多!”

  电话那边的毛泽东同志沉默稍许,这才笑着说道,“或许我是多虑了!”

  “也不算多虑,我们的同志推翻三座大山过程中,经历了太多辛酸,有些防范是应该的,不过也不能因为防范,就过分敏感,这要是要不得的!

  至于会不会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也早就说过了,只要我们能够确保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打不起来,而这一块的经费,我们是一直充分保障的!

  当然了,该有的备战还是有的,我们这些年也做了不少吧,但不能因为要备战,就不顾自身的发展嘛!”说到这里,谷雨笑着说道,“老李,有同志通报你,你打来这通电话,心情我是理解的,但请你和其他老同志们放心,大方向我不可能偏嘛!”

  毛泽东同志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与否,“谷雨同志,你理解就好呀!”

  谷雨更不放心了,“老李,你今天打电话提醒我,我也投桃报李,提醒你注意一点社会主义试点区的国有企业现在负担相当重,这么多年下来几乎都没什么技术革新,这是非常危险的!

  国内其他地区的企业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多比你们的负担要轻,而且一部分头部企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技术升级,虽然现在国内还是紧缺经济时代,多赚点少赚点,都在赚钱,看起来影响不大

  但顶多再过十年,国内一些行业就会出现过剩,到时候各种竞争会愈发激烈,谁的效率差,谁的负担重,谁首先完蛋,你要有心理准备!”

  毛泽东同志相当惊讶,“完蛋?怎么可能?”

  “肯定会有一部分企业会破产,职工也会失业,你们如果硬撑着,地方财政就可能出现明显困难,这些问题都会陆续出现,或多或少罢了!”

  “社会主义试点区搞的是计划经济,怎么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老李,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计划经济,哪怕是苏东各国,也都有市场经济的成分!”谷雨很严肃的说道,“市场经济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规律。

  试点区内部虽然是计划经济,但试点区的企业要想发展,光在试点区内部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参与全国竞争,也需要参与国际贸易赚取外汇,这都需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而在市场竞争中,一旦失败,当然就有可能破产,职工就有可能失业,当然了,若是硬维持着,那只会不断消耗民脂民膏……

  苏东计划经济下的企业,也是一样,苏俄虽然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搞内部循环,但苏俄同样发展需要外汇,而要赚取外汇,不管是出口原材料,还是工业品都要面临一定的国际竞争,这一部分贸易遵循的还是市场经济规律。

  东欧企业更是如此,东欧各国资源与我们相比远远不足,它们除了给苏俄做配套以外,也有不少对外外贸,就要和全世界的企业竞争,东欧各国中捷克和东德过得最好,根源就在于他们的工业比较发达,出口利润高,这也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毛泽东同志默默听完,思考片刻,缓缓说道,“谷雨同志,你的意思是压根就没有纯粹的计划经济!”

  “除非国家和民族彻底消亡,但目前根本不可能,自然也就不存在纯粹的计划经济!”

  谷雨这番话揭开了一个十分简单,但往往被人忽视的事实,毛泽东同志不得不承认谷雨说得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企业确实抱怨国内一些私营企业下三滥招数多得很,但要说出现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压根不相信,计划经济相比于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面对经济危机。

  去年至今美国爆发了新一轮经济危机中国的外贸企业就受到不小的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不少的库存,这在毛泽东同志眼中,恰恰是谷雨现行路线最大的弊端,美国打一个喷嚏,中国就受到影响,要说出现经济困难,谷雨那一套才会真正遇到困难……

  只听谷雨继续说道,“同样的,也压根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美欧都有相应的经济计划部门,比如法国,甚至直接就有计划总署,各国的区别只在于计划多一些,还是市场多一些!

  计划和市场不过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不足,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老李,你在欧洲访问了那么长时间,应该很清楚呀!”

  “谷雨同志,你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你也说了,市场经济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规律,这样发展下去,三大差别只会越来越大,如此一来,我们怎么向社会主义过渡!”

  谷雨更加不高兴了,“要想解决三大差别,不是靠生产关系的调整,而是生产力的提升,只有生产力提上去了,三大差别才会真正消除,这一点我很早就说过了!

  苏俄现在的发展水平比我们高吧,但压根没有消除三大差别,苏俄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当大,我们那么多人在苏俄务工,带来的各种数据,你总看到了吧,这些都是证明!”

  毛泽东同志沉默稍许,他没有和谷雨继续辩论,他事实上也对苏式社会主义不以为然,他要走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所以他转而问道,“谷雨同志,在你眼中,我们、苏俄和美欧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

  “欧美是资本掌控国家,我们和苏俄是党作为人民的代表,能不能控制住资本,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谷雨同志,这么说你搞得新民主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喽!”

  “我们现在的路线叫新民主主义,处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属于过渡阶段,换个名称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未尝不可!”

  毛泽东同志无语,这么大的事情换个名称就行了?他并不知道,谷雨的说法还算客观的,苏俄未来会搞得更加过火,什么发达社会主义,什么十五年迈向共产主义……

  毛泽东同志又好气又好笑,接着问道,“那我们这个初级阶段和苏俄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和苏俄的区别在于俄国本身是一个工业国,苏俄革命的基本盘是工人,而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农业国,我们革命的基本盘是贫苦农民。

  所以苏俄可以依托城市,迅速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即便如此,他们过渡得也太快了,还存在着一大堆问题,钢铁同志领导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明证。

  苏俄尚且如此,我们就更不能着急,我们必须首先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的力量彻底消除封建势力,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一步步壮大工人阶级的力量,有了足够的支持力量,我们才可能走向真正的社会主义,才有可能一步步消除三大差别!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革命期间建立起来的工农联盟必然会遇到各种阶级矛盾,各种腐朽思想的冲击,挺过去,我们就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一步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挺不过去,我们党就有可能变质,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谷雨同志,你很坦诚,我们这些老同志现在最担心的是挺不过去……”

  “所以我们才搞了好些个试点,社会主义试点区重在经济,老民主试点区重在政治,政治和经济都有试点,若是试点取得了成果,中央也是会采用的,这一点我们已经形成了共识!”

  “可也不能天天试点呀,我们这一代人慢慢老了,下一代会怎么样?还真说不准,美国人搞和平演变,也明说了,他们要争取的是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于第四代……

  现在社会主义试点区各项路线慢慢成熟了,发展也是不错的,农村集体经济很有特色,城市国有企业虽然差一点,但同工同酬这些都做得比较好,我看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谷雨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怎么也想不到去欧洲看了一趟,毛泽东同志反而着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按理说出国了,思想上应该更靠拢他才对,怎么反过来了?

  谷雨哪里知道,毛泽东同志从一开始,就坚定的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那一套东西高大上,等他到了西欧考察之后,思想更坚定了,很明显的道理呀,若不是社会主义搞得好,西欧各国怎么可能搞那么多局部调整!

  所以毛泽东同志坚定的认为,走社会主义理应是坚定不移的,什么时候走?他的想法还是早走好,早走比晚走好,因为国外的事实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更好呀!

  西欧不过有一些社会主义的皮毛就那么快的发展起来;苏俄虽然社会主义经济挺好,但社会主义政治一塌糊涂,可即便如此,卫星已经上天;现在社会主义试点区已经做了不少摸索,所推行的各项路线只要在全国推行,肯定可以发展的更快呀!。

  当然了,谷雨的做法中确实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重视科学家的作用,比如吸纳华侨和外来投资,但他只发展经济,却对可能的贫富差距、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干部群众的教育不上心,也是毛泽东同志很看不惯的,不能偏废呀,对一些地区,尤其是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出现的乱象,毛泽东同志真心有些看不下去了!

  对于社会主义试点区出现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同志除了认为社会主义教育不够以外,他越来越感觉到现在试点区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味道,被资本主义包围和不断渗透下,想搞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不现实的。

  要想解决问题,只能是在全国范围内搞社会主义,很明显,毛泽东的想法是谷雨难以理解和不能接受的,他很不客气的说道,

  “老李,我们各个试点方案必须必须在实践中,证明比现行路线搞得更好,否则没有理由要求扩大试点,更不要说在全国推广,这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老李,我还要提醒你,你似乎很喜欢当老师,这是不应该的,不管你,还是我,亦或是其他人,今天走了,明天的太阳还是会升起,我们不是什么人民的导师,我们的理想、脑海中自认为是正确的思想也未必真正管用,哪怕革命时期管用,也不代表建设时期管用!

  在怎么走向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还没有找到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取最大公约数,确保各项方针路线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执行中,也需要尽可能照顾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尊严和权益,且必须以合作多赢为出发点,哪一方都不能害人损人以利己,否则早晚会崩盘。

  只要我们的政策和执行都做到了这些,美国再怎么搞和平演变,再怎么挑拨离间也无济于事,你也压根不用考虑第三代、第四代可能存在和平演变的问题,他们不是傻子,未来哪一条路更有利于中国,他们会选择的!”。

  说完,不等毛泽东同志回复,谷雨直接挂断了电话,毛泽东同志听着耳边传来的嘟嘟声,谷雨这番话直接挑明了未来的路,谷雨不仅要继续长期执行现行路线,甚至要到第三代、第四代,还要给这条路线加上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泽东同志很难接受!

  想来想去,秉性刚强的毛泽东同志决定写一篇文章,系统的阐述他对社会主义试点区这些年发展的认识和各种经验教训,向中央提出减少干涉、进一步扩大试点,并将农村推行合作社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全国推行!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内外形势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毛泽东同志权衡一番,还是决定和历次一样,先给谷雨写信,若是写信谈不拢,再回北京和他面谈,若是再不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他从来都不会让半步,哪怕再困难也得争!

  放下电话的谷雨同样眉头紧锁,在他眼中,社会主义试点区存在这样一堆问题,最典型的,城市的中小国有企业发展的并不好,人浮于事,经济效率低下,各种浪费严重等等毛病很突出。

  但谷雨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经济紧缺时代,社会主义试点区的成绩是主要的,发展速度并不慢,尤其是农村合作经济

  被她压着,允许社员自由进出,也确实培养了一些个不错的合作社,农业机械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国家不会一直短缺呀,等到经济过剩,试点区那些效率不足的企业就会冲垮试点区,前世如此,这一世也同样会如此!

  想到这里,谷雨也觉得今天有些冲动了,既然明知道试点区迟早要栽跟头,那就等着出事吧,没必要现在和毛泽东同志较真,有些话也没必要说,拖着就是!

  当初中央领导层有个二十年之约,到1970年前后见分晓,时间还没到,而且这些位同志现在各个精力充沛,哪怕是退休了,也有很强的活动能力,还是等等好,不过该有的防范也必须有,谷雨想了想,抓起了案头上的红色电话,拨了起来……

  在各有心思中,这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谷雨亲自陪同赫鲁晓夫来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心主任李劲雄向两位领导人展示了农大选育出的10多个优良玉米双交种,其中有三个双交种在河北、山西等地区示范,比当地品种增产30-50%。

  赫鲁晓夫听完,又拿着农大提供的几个玉米棒子,啧啧称奇,跟谷雨说道,“两国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合作,选育出更加高产的品种!”

  谷雨点点头,他接着询问农大玉米单交种的选育情况,在这个时代,玉米育种还是以双交种为主,所谓玉米双交种,即两个单交种再进行杂交所获得的种子,玉米双交种能够大幅度提高制种产量,但田间整齐度较差,增产幅度明显低于单交种

  所以要想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单交种的选育和推广是主要的,不过要想搞出真正高品质且产量很好地单交种难度很大,美国人到现在也没有搞定。

  中国不是玉米起源地,种质资源匮乏,玉米育种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种质的引进与利用,所以这些年想尽办法进口各种玉米种子,并且加大培育力度,也挑选了一些看起来不错的单交种,但单交种要想全面推广还需要时间。

  谷雨把困难告诉了赫鲁晓夫,他知道苏俄在拉美左翼拥有不小的影响力,所以他希望赫鲁晓夫想办法,从南美尽可能多的获得各种玉米种子,这对两家的玉米育种十分有意义。

  赫鲁晓夫爽快的答应了,不过在回去的轿车上,赫鲁晓夫又提到了中国要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同志在南美的影响力不够,还不是因为你们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也不对外输出革命,国外的仁人志士对中国有看法吗?

  听完赫鲁晓夫这番话,谷雨虽然打着哈哈混过去了,但又想到了昨晚和毛泽东同志那番电话交谈,心中更加不安,不过他还是按压下来,前世大将军的悲剧有太多这方面的原因,他不能重蹈覆辙,但看毛泽东同志的架势,还真不一定拖得过去。

  谷雨不由得想起了此时正在西欧访问的彭德怀同志,有时候未必需要他出面,彭德怀同志或许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当然若是老秦起不到作用,或许黄骆等同志也可以发挥作用,你能借钟馗,我也能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