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03章美好时光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592 2025-05-12 15:06

  当然谷雨的考察并不仅仅是标准化,相继考察了多个重要企业,包括正在加紧施工的一汽,汽车工业产业链极长,涉及到无数零配件,此时真正高端的零配件并不多,远不如后世那么难搞,要不然后世中国也不会手工敲出一辆又一辆卡车。

  谷雨早就计划好了,利用一汽的建设,建立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通过通用汽车的合资和一汽的建设,除了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以外,逐渐促成外贸汽配产业的成型。

  既然通用汽车在中国有合资公司,通用汽车总是整车配件从美国进口当然不划算,肯定会想法设法从中国获得相应的配件,技术难度大的配件,通用不敢用中国人的;简单配件肯定本土化最有利,这也会增加所在国对通用的好感。

  一旦中国的汽配厂打入到通用汽车中国的供应链,出口美国自然可行,只要能出口美国,谷雨宁愿亏本赚吆喝,用国家补贴的方式获得美元。

  汽车可以,其他各行各业自然都可以,尤其是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边赚辛苦钱,并把所有的外汇用于工业化,一边不断的挖美国墙角,让美国人民安安心心喝茶就可以了,搞什么工业呀,那是东亚那帮穷鬼才做的事......

  而要做好这一步,一汽的整体引进,谷雨的安排就有些意思了,他以战备为理由,下令新成立的一汽集团下设多个分厂,每个分厂并不是放在一起,分散在株洲这个南方铁路枢纽的沿线地区,表面上是防止被敌人一锅端,但真实原因是方便一汽投产后拆分。

  这是必然的,这些厂子没凑在一起,一汽没办法协调,各个分厂会转型为相应工厂,所获得技术资料和标准,吃透之后,同时在各地寻找机械企业复制,国企和民企都有。

  他们可以给一汽集团供应零部件,谁做的好就用谁的,以此逼迫这些企业相互竞争,借此建立中国初步的汽配工业。

  胆子大的人,肯定想试―试搞整车组装,毕竟此时确实不难,这些汽配厂也可以提供相应的零部件,未来想复制一汽,搞出二汽也容易很多,根据二汽的设计向

  各家汽配厂下订单,做好整车组装就好......

  谷雨相信其中脑子灵活的,肯定要找到欧美整车厂,生产相应的零配件,而在这样一步步建设过程中,中国的汽配产业就会逐渐建成。

  不过共产党这么干,合作方美国福特公司是有意见的,这一个个分厂地理位置不同,每一个分厂都需要配套设施,别的不说,光小电厂就要好些个,极大的增加了设计的工作量。

  虽然资本家应该满足买方的特殊要求,而且这样做也能多赚钱,但共产党对工期限定很紧,这自然给美国人的协调带来麻烦,真是奇葩,同样是共产主义国家,苏俄是恨不得什么都凑在一起,共产党恰恰相反,尽量多分散。

  美国对共产党把一汽放在株洲不满意,他们更想放在山西,这也不奇怪,此时真正论工业条件最好的时间是山西,山西有钢铁有电力,而株洲钢铁正在建设,电力稍微好一点,附近的萍乡煤矿的电厂暂时可以用,但这也只是一个小电厂,同样不够用。

  当然了,美国人最大的抱怨就是中国没有合适的技术工人,培训太难了,福特嘲笑了通用好几年,现在才发现他们和通用的处境一模一样。

  不过谷雨力排众议放在株洲,钢铁厂两三年后就可以投产,电厂也可以扩建嘛,所需要的大量钢材可以通过铁路和水路运输,成本也就稍微高一些,但江西湖南都是山,鬼子一时半会打不进来;分散开,万一鬼子轰炸了,我们的损失也小呀!

  既然客户是这个要求,美国人也没办法,当然了也不客气,钱多要了不少,不过在这一块,谷雨不在乎,现在多花点钱是花小钱,以后的发展大局才最重要。

  经过两年的努力,组装厂和各个分厂的设计已经星本完成,产品的技术文件、图纸、生产工艺相继给出。

  组装厂和各分厂所有的专业设备的90%、尤其是谷雨在意的特殊的、高精尖的专用设备都已经全部运到中国,通用设备60%已经运到中国,工艺装备比如冲模,

  夹具,辅具,其中70%已经运到位,基本日本封锁,其余部分与苏俄联系也可以提供。

  为了保证中国用好这些设备,美国派来了150多位专家,同时正在培训中国的技术人员,其中实习生就有五百多人。

  为了掌握好这些东西,共产党成立了中国汽车研究所,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跟着美国人学习设计、学习生产,能学到多少,谷雨也不知道,但不管怎么说,美国人总得教会生产出第一辆车才行。

  虽然进展顺利,但各种问题同样多如牛毛,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种建筑材料不足,现在是战时,军工肯定优先,还有各种电厂、矿产企业,又要修铁路公路水利,都在抢建筑材料,三十万吨钢还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无奈之下,共产党不得不大规模进口钢铁,进口量早就突破了五十万吨,幸亏现在是经济危机,各种钢材价格比共产党的生产成本还低,要不然他能心疼死。

  问题是进口需要硬通货呀,随着进口数量越来越多,谷雨甚至都有些后悔,当初如果不搬迁汉冶萍该有多好,不过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鬼子盯了汉冶萍多少年了.....

  谷雨此时相当同情李强,每天这么多需求,每一个需求后面都有可能联系到中央局委员,甚至是书记处书记,怎么平衡真够他难得。

  怪不得李强现在已经有了白头发,不过再难也得熬,挺到了1940年以后就好了,还有一年半,想到这里,谷雨决定给李强多配几个秘书,一个行业一个,跟在他身边几年,绝对可以培养出来......

  就在谷雨考察南方工业基地建设时,共产党高级党政代表团又一次被请到了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得知谷雨一连串内外政策,尤其是听说了新民主主义建设三步走战略后,斯大林突然来了兴趣。

  这一套东西,修改修改,安抚苏俄国内还真可行,只不过先后顺序要改一改,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但苏俄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用强起来,富起来到成为人类的灯塔三步走嘛!

  在这个强起来的关键时刻,苏俄人民忍一忍,多种点粮食,多挖一点矿,早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生产出数量巨大的飞机、大炮和坦克,打败觊觎苏俄的纳粹德国。

  伟大的苏俄再一次君临欧洲后,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富起来,生产出更多的民用产品,拥有更多的住房,人民自然就会满意。

  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很重要,问题是苏俄本土的理论家拿不出很好说服人民的东西,事实上,也不是没有,不过都去了地下,当然了,斯大林即便意识到这一点,也不会承认的.......

  所以斯大林准备找共产党高层好好聊一聊,仔细询问一下谷雨到底还有哪些歪理邪说,可以好好批判一番,斯大林一直玩的是刀把子,不是大叛徒布哈林,理论上多少有些不足,他一直也引以为憾,没想到在这个苏俄培养的不孝子那里得到了不少启发......

  想到这里,斯大林多少有些遗憾,这种性格坚忍果决,政治灵活机变,理论自圆其说,经济上学到真经,甚至军事上还有一套的全能人才,为什么就那么轻易得放回中国了?莫斯科中大那帮子家伙各个该死!

  这段时间,陈云同志一行人在苏俄的经历并不算太难过,苏俄同志虽然对他们冷淡,在谈判桌上也斤斤计较,价码高了很多,但愿意谈,愿意转让技术,愿意派出专家,接受留学生就是成功。

  当然了,苏俄同志也在不少政治问题上不断试探,公开场合,非公开场合,各种手段都用上了,想法设法寻找出漏洞,不过都被高级代表团的同志挡回去了,中国党的所有同志都坚定的团结在谷雨同志身边,实践证明,谷雨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试探不成,苏俄同志又刻意展示了苏俄二五计划的巨大成功,苏俄那些高耸入云的300立方以上的大高炉,年产量两三百万吨的大型煤矿,巨大的重型机械厂,无数新式飞机、坦克组成的钢铁大军.......

  陈云同志一行人虽然相当吃惊,但看完之后,咬紧牙关,一定要把中国的工业搞上去,绝不能让苏俄同志专美于前,要不然以后还不知道被怎么欺负呢!苏俄越强,想收回外蒙的难度就越大。

  在考察的同时,陈云同志一行人也按照谷雨的交代,试探询问苏俄一五计划淘汰的大批工厂设备的去处,苏俄的各种设备淘汰率非常快,他们五年就淘汰了原来的设备。

  既然二五计划建成了,一五计划那些几十万吨的煤矿设备、各种中型机械厂等等肯定被淘汰了,若是以废钢铁的名义搬回去,自然会极大的提升中国的产能,落后点怕什么,现在中国的问题压根是没有多少。

  试探的结果确实如此,相当多的设备被淘汰了,代表团自然再一次惦记上了,听说斯大林要召见他们,自然准备和他谈一谈,顺便试探一下战时联营问题,另外谷雨也提到了农业上的问题,到苏俄租借土地种植。

  苏俄地广人稀,可开垦的土地多如牛毛,咱们恰恰相反,也试探一下组织人到苏俄去种地,你们给我一大块地,我们组织人力,帮你们种地,种一些小麦、蔬菜,同时也好好学一学科学育种,这件事能成当然好,不能成也没什么.......

  虽然大家都不相信这两件事可以成功,但谷雨的眼光,大家都很佩服,试试总比不试好,第一条也许难,第二条要真能成,也能解决不好问题,国内有太多人吃不饱饭,这是一个大问题......

  对斯大林的召见,代表团本来以为谈的是经贸问题,但谁也想不到斯大林竟然问起了谷雨思想的主要内容,陈云同志稍稍犹豫了一下,他们来之前虽然有这一条,但中央的态度是尽量不主动提理论之争,把精力放在政治和经贸合作上。

  如果苏俄主动提及,那就说实话,跟他们说清楚,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也不准备搞输出革命,跟你们叫板,你就放心吧!

  他和其他两位同志悄悄交换了一下眼神,斯大林当然明白他们的顾虑,他吸了一口烟,“有什么就说什么

  ,了解兄弟党的思想动态,也有利于两党之间的合作嘛...

  陈云看了一眼王稼祥同志,笑着说道,“稼祥同志

  兼任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对理论很有研究,他来说,我和少奇同志补充..…”

  斯大林点点头,王稼祥同志迅速开始了汇报,一边说,陈云同志适当的补充,他重点解释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三步走战略,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农业国,偏偏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农业剩余有限,极其缺乏建设资金。

  所以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拉拢民族资本家和海外一千万华侨,希望利用他们的投资补充建设资金的不足,为了让他们安心,不得不拉长新民主主义建设周期,并试点一些资本主义的融资手段.......

  乐资本家的不安

  但不得不为,所以谷雨同志最近在安抚资本家的同的,又提出了既反右又防左,目的就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不会

  变质,继续是无产阶级政党.....

  而要保证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坚决的反帝反封建,同时培养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所以才有批蒋批孔,才有高校改革,前者是批判投靠帝国主义的买办阶级,后者是反对封建制度,同时构建起现代民族意识......

  不对外输出革命,也定无示之干,中机二大·业国,国力太有限了,到现在还在被侵略,也没有获得

  获得英美法的承认,外交压力很大,而东亚地区的华人很多都是社会中上层,共产党不得不做一些必要的妥协

  而且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并不是社会主义理论,

  里面有太多与负华工文效立右t立国际领导,共产再说了共产党认为输出革命应该有共产国际领导,共产

  党已经退出了共产国际。

  中国高级代表团一一解释共产党的内部政策,斯大林端着大烟斗,十分认真的倾听,中间偶然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才发言询问,不过共产党同志说得很清楚,他当然听明白了共产党的思路......

  随着对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进一步了解,斯大林此时更加确定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搞工业化难不难,难,但说到底就是三个问题,资本、人和市场。

  即便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但国土和人口摆在那里,又有那么多海外华侨可以提供外汇,只要中国同志初心不变,资本这一块应无大的问题;

  中国确实没有多少受教育的科技人才,但共产党连那帮犹太吸血鬼都发了疯的引进,又仿效苏俄的教育模式,同时大规模扫盲,人的问题也能解决;

  至于市场,共产党重创了日本人,离基本打跑帝国主义已经不远,中国的国内市场自然够用了,说到底这是一个天然的大国,潜力无限.......

  斯大林再一次确认,不管是为苏俄的未来,还是共产主义的未来,都必须拉住中国,只可为友,不可为敌,要不然苏俄的外部环境就太恶劣了。

  即便有外蒙问题,但如果中国证明了他们是真正值得信任的,并在外蒙问题上做出让苏俄满意的让步,在外蒙问题上退让也未尝不可......

  就在斯大林沉默之际,陈云同志斟酌着提出了两点,一是共产党中央听说,纳粹德国在兼并了奥地利之后,又对捷克下手,对欧洲形势非常不安。

  苏俄是共产主义国家真正的主心骨,苏俄安全对共产党中国意义重大,加之中日战争肯定有一段相持时间,消耗的资源相对小一些。

  一旦苏德之间出现战争,共产党中国希望与苏俄建立战时工业联营,把中国那部分工业纳入到苏俄战时发展中,虽然规模小,但多少能有一些帮助。

  第二点就是苏俄的五年计划中,各种落后设备相继被淘汰,很多淘汰设备还有不小的利用价值,共产党实力有限,在美国那边主要以采购便宜的破产工厂,也希望可以从苏俄全面采购淘汰设备。

  还有中国的核心矿产除煤矿以外,其他并不丰富,油矿约等于零,铁矿虽然多,但高品位矿太少,储量不大,位置又偏僻,所以共产党准备搞一个五小工程,希望从国内外引进大批的小钢厂,小机械,苏俄这一块肯定有不少。

  至于第二点,苏俄确实有不少淘汰的机床,可很多都是一五计划采购的,相当先进,为什么要给你们呢?出售五年计划前的淘汰设备没什么,但一五计划的设备也只落后不到十年,自然不能轻易给。

  第三点自然就是租地种,中国人太多了,等到铁路修通后,能不能在苏俄租借一些土地,输出一些劳动力,去苏俄种地,好减轻一些国内的压力......

  听到前两点,斯大林嘴角露出了一丝洞察的笑意,这帮年轻人真是聪明的很,不过伟大的苏维埃又不是傻子,和你们工业联营,自然要转让最新的武器生产线,等到战争打完,中国立刻就拥有了一只现代化军队。

  倒是第三点,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苏俄现在虽然有两亿多人,但对苏俄的农业问题,斯大林相当头疼,当然了,他绝不会承认剪刀差太狠。

  而中国人吃苦耐劳,肯干活,这一点他在十月革命那段就知道,搞一堆中国人种地倒是可以,不过不能在远东,莫斯科附近倒是可以,让他们专门种菜,这样需要赶他们走,也非常容易......

  不过斯大林并没有直接表态,既然你们有所求,那就吊着,慢慢给淘汰设备,看看你们的表现,表现好多给一些,表现不好就不给,而且价格也不能太便宜,当然了,他想高也高不到哪里去,美国的淘汰工厂太多了......

  他首先对五小工业进行了评价,斯大林摇摇头,忠告陈云,工业企业规模越大,效率越高,你们搞这么多落后产能,以后肯定都要淘汰,而且如此分散,也不利于国家计划调控,要集中精力首先搞好一两百个大项目....

  陈云则解释道,中国根本没有乌克兰和乌拉尔这样的高品位大矿巨矿,还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贫油国,国内的铁矿只有的东北的矿稍微好一些,但又被日本人占住了,只能因地制宜从小发展,先把量堆上去,然后再慢慢提高效益。

  至于国家计划调控,陈云明言,中国的工业水平太低,情况又极端复杂,人口又太多,想仿效苏俄制定复杂的国家计划,根本没有人才,但正是因为工厂小,做计划也容易......

  斯大林听到这里,虽然点头表示认可,但内心对中国的不安却又减少了很多,因为他知道共产党同志说得是真话。

  共产党的应对办法很显然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虽然可以增加不少量,但是效率肯定非常低,创办的工业企业必然不具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小木船不管怎么拼接,也永远成不了战列舰,选择这样的发展模式,未来的中国即便实现了初步工业化,其工业实力和效率也远不如苏俄,他们只能跟在苏俄后面亦步亦趋。

  不管共产党中国如何与资本主义国家靠拢,他们都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对他们的打压,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想继续发展,就必须不断从苏俄进口工业设备,这也就相当于苏俄增加了一个十分广袤的市场。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苏俄工业设备进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即便退出了共产国际,但必须在政治上对苏俄让步,否则一旦切断了先进设备的输入,他们的工业化就会失败,这就是工业化独特的地方,一旦启动了,想退都没办法退。

  想到这王,了塔起来,既m1出也已经挡不住,们把现代工业的架子搭起来,既然他们的决心这么大,

  英美又在经济危机中,放开出口,想挡也已经挡不住,还不如顺水推舟!

  但必须限制其技木名里;术noL门到时候,等他们需要技术进步,目杰只能人小o城地一就可以再开价了,同的区什以’-业设备的份额.......

  听到中国同志提到在苏俄种地,斯大林也想到了

  中国的农产品和轻上阳,T次士=天小的补充,比带和热带产品都能提1供,刘风u欧羊进口嘛!如咖啡,也可以让中国同志种,没必要从欧美进口嘛!

  微微考虑了一会,钢铁同态升jiPv水六口,中苏两国未来相当长一段的同P的文2达气机一l一下来了,中国输出大量的衣副广阳、江——料换取苏俄的廉价机床和搜个又N’原料石油......

  为了保证两国能够加大贸易往来,苏俄正式决定在1938年下半年启动恰克图到集宁的铁路线建设,既然封锁不住,那就顺水推舟.......

  随着斯大林的转变,共产党代表团获得的收获比想象得要大得多,不仅在苏俄收获较大,共产党在英美法三国也获得了较大的收获,这也跟德国刚刚吞并奥地利,就瞄准了捷克的苏台德区。

  大家同时示好,共产党自己都有些不太适应,很多同志兴奋无比,不过谷雨却十分冷静,他知道中国良好的战略机遇期已经不长了,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打下现代工业的基础。

  现在共产党钱更多了,一是华侨的钱,西贡几十万华人不断逃跑,相当一部分跑回国内,带来了不少资金,再加上南洋华侨此时也慌神了,谷雨渴望的华侨投资,在五月份直接翻了好几倍,南洋的华侨大家族都把嫡系子弟派过来了.......

  二是拜德国所赐,各种战略物资大涨价,一四计划中各种战略矿产已经逐渐投产,产量越来越大,共产党的矿产收入直接翻了好几倍,还在不断翻着跟头涨。

  三自然是谷雨的金手指抗生素和青蒿素的收益也越来越多,虽然各国都有技术转让,但各国也是吐了不少血,除了大批技术转让以外,同样不得不让出了一些市场;

  还有四就是各种手段用下来,又从国内挖了不少钱出来,当然了,这一波能够挖得也差不多了,以后谷雨希望不大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谷雨在1938年6月能够拿出来进口各种设备和技术的钱早就不是四亿美元,而是六亿,七亿或者八亿,反正还在不断增加,他已经不是很关心,那是财政部的活。

  有了钱就赶紧花,排在首要的就是教育,今年各中高院校和基础教育经费增加了不少,尤其是各种扩建和采购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直线增加,翻了五倍以上。

  然后是无数新增项目中,排在头等重要的就是两弹项目,两弹缺乏的各种技术,现在只要能够搞到手,代价再大也要搞到手,基本上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些必须自己摸索。

  毕竟欧美此时根本没有任何核工业的投入,核工业他是最先进的;而火箭项目,他虽然差一些,但也不会比纳粹差太多,毕竟他这边已经有方向了。

  想搞核计划,最大的投入就是电力投入,而这是一

  四计划最大的投入,所以他在山西搞了多个呆句和热电厂,表面上为了电解铝,实际上是为了铀浓缩,这一块

  拼了老命也得干。

  当然还有原料,来自于刚果的铀矿,目前共产党已经储备了上万吨,新的五千吨订单正在开采中,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完成,然后是新一轮五千吨。

  控制刚果铀矿的比利时公司虽然觉得非常奇怪,但世上有人愿意买,他们也没有不卖的道理,虽然不断耍花招,想搞清楚用途,但办事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两万吨铀矿石,平均含量40%左右,虽然含量没有达到顶峰的60%以上,但谷雨一定都不贪心,有这么多铀矿石,不仅仅军事上够用,核反应堆也可以玩起来,

  武器说到底只是保卫和平的手段而已。

  然后是合成氨工业,再然后是发电工业,然后是各种动力和透平机械,再然后是石化工业,电子工业,想法设法解决一切不足......

  而在进行这些巨大的投资的同时,谷雨也不得不考虑一些十分现实的问题,共产党正在进行的供给包干制

  必须调整了,原因很简单,中下层车写的付遇个,人孩子瞧不上,这直接影响到部队的稳定,也不利于战争

  动员。

  过去没钱可以拖延,现在有钱了,就个能批」,一能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在这个问题上,谷雨有高度的自觉性,这是他的根本。

  当然了,这么大的改革,必须一少少术,北从年津贴开始,并开始在一些地区先试佘,m运义定一很大的开支,可该花的钱必须花。

  当然了,从他个人来说,实行薪金制改单后,1他的家庭负担一下子就小了起来,还可以收养一些烈士遗孤,让他们和两个孩子一起成长,也省得容强整大为生儿子头疼,这玩意现在又没什么办法,有就有,没有就没

  有,有什么好在意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