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五章 铁幕开启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5977 2025-05-12 15:06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5697 吐槽∶53 更新日期∶2022-06-09 12∶14∶52

  刘少奇同志不了解台湾,但他了解谷雨,作为谷雨的老领导,刘少奇很早就知道谷雨会有出息,他当年在上海基层第一件事就培训干部,做事又脚踏实地,这样的人,除非中途天折,否则必然会有大好前程。

  但是再怎么有想象力,刘少奇也想不到谷雨竟然那么厉害,他亲眼看着谷雨一步步走到共产党的政治巅峰, 然后又率领中国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到现在, 谷雨在无数党内干部和人民眼中,完全就是救世主的角色,偏偏这个救世主还这么谦虚,这么民主,完全无缺的符合所有人心目中救世主的形象!

  但刘少奇知道,谷雨不是救世主,他是人,有着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所见人在执政时,自然也免不了有自己的偏好,甚至可以说爱憎分明。

  很多人说谷雨执政偏右,甚至是大右派,修正主义,但也有人说谷雨是时左,时右,谷雨在资本家和富农问题上确实右,但是在民族宗教等等问题上,他是出了名的左阶级斗争还不够,动辄不惜血本搞移民……

  但在刘少奇同志看来,这些都是表皮,谷雨首先是一个有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然后才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但其思想内涵却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而有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决定了谷雨在国家利益、民族和宗教问题上极其敏感,所以谷雨想尽办法收拾日本,折腾那些与传统中华文明关系不大的宗教和民族。

  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身份决定了谷雨的执政思路,他虽然是苏俄培养出来的干部,但思想上更信奉西欧民主社会主义那一套东西。

  中国共产党虽然使用的是列宁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但谷雨非常在意党内民主,给人足够的话语权,也不轻易打击同志。

  虽然不断推进国有化和台作社,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改良、再分配,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平等,最终实现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实用主义者决定了谷雨本质上什么路线都无所谓,什么手段都可以用,这一点在外交上显露得非常明显, 以利为准, 有利则进, 无利则退, 什么形象, 什么主义, 什么友谊都是屁

  他可以推行民族主义,但是他也绝不愿意被民族主义裹挟,甚至是反噬,他希望用民族主义来提高民族凝聚力,但绝不允许搞大汉族主义,民族平等,宗教自由,对国内少数民族的照顾,他一直非常在意。

  他可以信奉民主社会主义,可以加强党内民主,但绝不允许有人挑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一旦他感觉到威胁了,他可以使用各种做法,最典型的就是把十几万知识分子以支援华人邦的名义流放。

  而在党内问题上, 他确实宽厚, 不喜欢整人, 但前提是其他同志不能影响到他的地位,也不能影响到他的执政,一旦谁触碰了这两条,他必然毫不犹豫的反击,周恩来外放美国,吴李两人的工作分工大调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具体是台湾移民问题上,谷雨的考虑和其他同志的考虑事实上都有道理, 被日本殖民五十年,几代人被日本人反复洗脑,不行雷霆手段,怎么能解决问题,而且现在国际形势又不是很好,所以必须要加大移民。

  但其他同志的想法也没错,绝大部分台湾人还保持着汉族的文化传统,说到底还是自己人,只要加强反殖民教育,还是能解决问题的。

  而强制移民必须付出庞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一个不小心,这个日本人经营了几十年,可以不断供血的地方,反而会变成失血的地方,在很多同志看来得不偿失,不过是一个小岛,咱们又驻扎重兵,迟早可以消化的,值得吗

  所以在中央书记处付论时,中央书记们普遍的观点是不能着急,先解决教育问题,即便是负责经济的廖德华和负责工建委的李强,态度也不是很积极,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意思很明显。

  即便饶漱石这个谷雨坚定的支持者, 这一次的表现也不是很得力, 毕竟这么大的迁徙,对中央秘书处的组织协调是巨大的考验,也正是因为党内争论太大,谷雨不得不搞出这样一个中央调研组……

  而这件事也暴露出谷雨目前做法的一个大问题,他在党内讲民主,不因言罪人,结果就是党内同志人人都有主见,民主是够了,但集中不够。

  一旦碰到疑难问题, 党内大部分同志出现畏难情绪时, 谷雨就变成了少数派, 他总不能一直光着膀子上,喊着要去热河,总不能动不动就拿出最后决定权,这样的核武器不能随便用,最起码非关键问题不能用,用多了,出现错误了,就会严重的损害领导威望……

  可以肯定,此时此刻的谷雨,一直非常希望书记处有这样一个人,不管他的想法是对还是错,都会坚定的站在他的一边,避免台湾移民这样的破事再次发生,偏偏饶漱石群众基础很不好,一直候补,却上不去偏偏郑植魄同志身体越来越不好,早就想退出书记处了……

  刘少奇同志知道自己必须把握住这一次帆会,一举登顶成功,他有足够的资历,在中央和地方都工作过,不管是南方根据地系统,还是北方系统,他都关系不错,并无实质性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 他并无踏踏实实的根据地基础, 这一点在过去打天下时是弱点, 但现在国家统一,需要打击地方势力的当下却是很大的优点,第一书记并不担心他尾大不掉,可以放心的让他承担清理的重任!

  当然了,刘少奇同志也是一方人物,老资格的中央局委员,他不可能无原则的迎合谷雨,他争取进入书记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和谷雨的政治经济思想比较一致,他相信自己进入书记处,能够很好地帮助谷雨,怎么也比郑植槐强多了····

  至于台湾移民问题,在出现争论后,刘少奇迅速查看了相关资料,他发现日本在战争期间,大规模加强的吕湾工业,从1920年到战争结束,吕湾的工厂数量翻了将近四倍,达到了上万家;而且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已经初步建立了冶金、机械、化肥等重工业,尤其是台湾的造船业,在日本人的大力推动下,发展较为迅速。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台湾的生活水平仅次于日本本土,远比国内要高;吕湾的城市化率高达40%以上, 台湾居民的识字率超过80%, 比日本土略低, 但远高于中国大陆……

  刘少奇同志知道,谷雨的强硬是有理由的,你没有人家发达,没有人家富裕,还想统治他们,他们能听你的?

  要想台湾安安稳稳,常态化做法肯定是大棒加黄油,但毕竟是中国人为主的地方,大棒不能一直挥舞,迟早要以黄油为主。

  而不断花钱收买,咱们有那么多钱吗?根本没有,就算有,也不可能给出湾,中央还想着不断从经济发达的吕湾抽血呢;那只有另外一条路,利用战争清洗法西斯的机会,彻底破局,不惜代价的移民,等到有了足够的内地移民,吕湾就稳定了

  刘少奇同志和李锡文两同志乘坐飞机,经上海中转后,很快到达台北机场,而到达吕湾之后,他先是听取了吕湾军管会的相关汇报,对他们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台湾军管会的同志在过去一年中, 恢复台湾民生, 抓捕日本战犯, 妊徙日本普通军人以及大部分日侨,做得相当不错,这是必须肯定的。

  对于移民之争,刘少奇并没有表态,接下来,他就开始了考察,调查老百姓收入. 物价,下到工矿企业, 基层农村调研, 连续考察了多日, 这一天傍晚, 在台中市, 刘少奇看到一个人力车夫倚着车看一份旧的日文报纸。

  刘少奇同志盯着看了良久,他询问身边的李锡文,“小李,我在上海待过很久,上海的人力车夫很少有识字的,你是山东人,三十年代的山东做得到吗?”

  李锡文听完,笑着摇摇头,"陶书记,山东哪有上海繁荣,上海都做不到的事情,山东就更不要想了”

  ”是呀,上海都做不到的地方,台湾却能做得到”刘少奇头抬头看着黑色的天空,散发着诡异的气息,只觉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感觉,那感觉,让人窒息。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小李,你觉得应该吕湾的未来会怎么样”

  "吕湾现在的发展很好, 远超国内, 这是好事, 在党的领导下, 我相信, 未来肯定也会发展的很好,但会不会一直比上海好,我不敢肯定。

  我们国家这么大, 要发展的不仅仅是一个台湾, 肯定要考虑到各地区的均衡, 我不清楚中央对台湾是什么定位,但不管怎么定位,都不可能让吕湾什么都发展。

  这也就是说,未来的台湾肯定有一部分人会受到一些冲击,人一旦受到冲击,肯定要想过去,而我们未来的比较对象不是腐败透顶的KMT,而是日本人……”

  刘少奇同志听完,眼睛微微一亮,他突然发现个子高大、性格和蔼的年轻人,远比他想象得要出色,竟然一下子就看到了点子上,怪不得年纪轻轻就坐上了军政委。

  而这一点是现在的台湾军管会这批干部没有注意到的,他们一到台湾,就发现台湾的工农业都搞得很不错,认为台湾肯定可以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这些同志并没有注意到台湾人也在观察着陌生的共产党,而且他们的比较对象不是KMT,而是日本人,比较对象的不同,心理感受完全不同。

  刘少奇同志低声说道,“未来甚至有这样一种可能,我们搞得好,会破吕湾人民认为是应该的,因为日本人打好了很好的基础;但如果我们搞的不好,他们就会认为我们不如日本人,甚至会怀念日本人”

  李锡文脸色陡然间严峻起来,他想了想说道,“看来只能加大移民了!”"问题是加大移民,移民哪些人?我们不可能都移民,那也太多了,各种花费也太大了……”

  “不可能全部移民的,那样做,吕湾很可能会大乱,台湾山地又多,要是吕湾群众躲在山区,打起了游击,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是呀,我们必须选定先找到一个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愿意拥护我们的社会阶层……"

  李锡文同志想了想说道,“陶书记,我觉得张书记在天南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刘少奇吩咐大笑, 拍着李锡文的肩膀, 满意的说道, “小伙子, 光凭你今天这番话,就足以担任台湾军管会主任"

  就在陶李两同志带人考察台湾之际,在1945年的选举中意外落败的丘吉尔,一扫往日的颓然,志德圆满的开始了新的折腾!

  在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谷雨邀请丘吉尔,是以中国国家总理邀请大英帝国首相,当时全世界除了谷雨!人外,根本没有人会想到率领大英帝国获得战争胜利,并搞出原子弹的丘吉尔会败选。81207251

  不仅仅丘吉尔自己想不到,连竞选对手艾德礼都想不到,选举结果对外公开后,中国政府反应倒挺快, 除了迅速邀请艾德礼以外, 又再次邀请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丘吉尔,同时被邀请的还有另外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副总统,已经与杜鲁门闹翻,并辞职的华莱士。

  丘吉尔倒没有推辞这次邀请,他也想来中国看一看,不过这位一辈子折腾,曾经说过, “悲观主义者在每个机会里看到的都是困难, 而乐观主义者在每个困难里看到的都是机会”的老牌政客,不愿意与艾德礼一起前往中国,而是在1946年的春天,开始了环球旅行,他的第一站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到达美国后,丘吉尔到处拜访,与美国政商两界的名流不断交流,所到之处就频繁的挑拨苏俄和美国的关系,目的是想让渐渐式微的英帝国,有喘息机会,让美苏争锋,让英国火中取栗,继续维系摇摇欲坠的帝国国运。

  不过与前世不同,作为世界上第二个核大国的美国,对拥有核武器,死而不僵,一门心思想着恢复元气的大英帝国,并没有掉队轻心,对丘吉尔一路上卖得大力丸,美国人的态度并不如前世那么欢迎,美国人更想先干掉大英,不过美国总统杜鲁门却不这么想。

  此前一段时间,一个名叫乔治坎南,有些郁郁不得志的美国驻苏俄使馆随员在听完了钢铁同志的讲演后,给他在国务院的好友克利福德发了一封长达100页,高达八千字的长篇电报。

  克利福德整理之后,奋笔疾书,总结其中的反苏理论,汇总成了一份沉甸甸的美苏关系报告送进了白宫。

  杜鲁门对这份长达100页的美苏关系报告兴趣盎然, 看得津津有味。看完报告后,没忍不住困意的他,拿起电话就问道“克利福德,这报告的副本有几份”克利福德"10份" 杜鲁门说“我要余下的9份,立即拿到我这儿来”

  克利福德立马将剩下的9份文件送进白宫,杜鲁门看着这报告,思索片刻后,锁进了保险柜,随后用告诫的口吻自言自语说

  "必须锁起来, 严加保密, 否则, 任何跟我国人的斗争都有可能!人失败告终, 如果这个报告泄露了出去,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屋顶都要被掀翻。"

  在汇总了乔治坎南和克利福德的报告后,杜鲁门与幕僚,还有美国的财团代表们研究了很久,最后拿出了一个执政方针,也就是历史上的杜鲁门主义,其核心内容就是一个, 从意识形态为武器, 打着圆制共产主义的名义, 践行美国的全球霸权扩张。

  走到这一步,事实上已经是必然,英美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完全一致,双方又同根同源,美国没办法武力攻击大英帝国,就需要打手,这一点罗斯福和杜鲁门的想法完全一致。

  不管是德日,还是苏中,本质上都是美国用来冲击英法殖民帝国,夺取世界霸权的打手,为了让他们干活,罗斯福更多的是拉拢,提供技术、设备、资源,让他们冲击大英帝国。

  不过时至今日,英国虽然受到了空前重创,但死而不僵,偏偏德日已经废了,几十年内缓不过来,而苏中两国又在过去的战争中,吃得饱饱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让他们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光靠拉拢,美国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国内也没办法接受。既然没办法拉拢,那就只能打压,与软弱的中国不同,种种迹象表明,那位钢铁元帅根本没有服软的可能,当然了,就算服软,美国也不会收,中国分量不够,对欧洲也没有威胁,美国必须有苏俄这个敌人。

  面对打压, 苏俄只能选择破局, 破局的对象自然只能是英法的殖民地, 然后美国人再打着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方式插上一脚,美国不就顺利扩张了吗?

  说白了,罗斯福的路线是喂养饥肠辘辘的老虎,让他们去咬英国,不过老虎养大之后,未必按照罗斯福的心愿去咬人,一不小心还会咬美国一口。

  而杜鲁门的路线是对吃得很饱的老虎,喊打喊杀,但又不亲自动手,逼得老虎到处乱窜,对着体量更小的英法一顿猛咬,而美国人就跟在后面,借着打老虎的名义抢占地盘。

  形势改变了,路线也要改变,即便罗斯福还在世,在发现中苏都已经吃饱,一心消化,不愿意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后,他也同样会改变策略,顶破天比杜鲁门的做法要好看一些……

  当然了,此时美国国内维持罗斯福路线的人还是比较强大的,杜鲁门虽然言行粗鲁,但却是一个低调且谨慎的人,他担心过于急切地抛出自己的杜鲁门主义,会让自己遭遇不必要的非议,随后就开始选择合适的人选,来完成这件事!

  然后,他看到了丘吉尔,两人一拍即合,在提供了多情的美女和美酒,还有传说是古巴没用大腿内侧卷烟叶制造的雪茄后,丘吉尔比前世稍晚一些,拿出了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就在杜鲁门访华前夕,杜鲁门亲自陪同丘吉尔进入了威斯敏斯特学院演讲厅,偌大的演讲厅座无虚席到处是人,在杜鲁门的恭维和满堂掌声中,丘吉尔缓缓走上了演讲台,摘下礼帽,眉飞色舞地开始了讲演。

  看着杜鲁门,暗含深意的眼神,丘吉尔依靠渊博的知识,超人的记忆力和感染力,发表了著名的铁幕讲演,人类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独阅读首页>从1945开始>第一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