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27章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5519 2025-05-12 15:06

  陶尚行同志心脏病会不会发作还不确定,但李润石同志现在的心情那是非常的不好,试点区捅了大篓子,而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此时的试点区管委会主任李立同志是他的老部下,结果犯了一个大忌,中央划拨给试点区的教育补贴被挪用到工业。

   为了弥补教育的缺口,试点区又增加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教育摊派,试点区的教育发展严重落后,很多孩子没有上学,为了蒙混过关,试点区又在教育数据上造假。

   谷雨非常重视教育,教育部长必然进中央局,教育经费专款专用,禁止地方乱用,所以此事一出,试点区管委会负责教育的副主任和李立相继被双规,就相应的问题接受审查,而他解释的理由也让李润石同志无比尴尬,试点区工业企业亏损太严重,又不能裁员,他不得不想办法养人……

   谷雨得到汇报后,指示把相关审讯结果原封不动告知李润石,李立在回答时,充满了抱怨,“连古柏同志都栽了跟头,我担心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根本扛不住,我一开始不想去。

  李老说谷雨同志路线经济上发展的不错,但其他问题不少,试点区就是为了寻找一条新路,古柏是搞得不好,但至少他让我们知道要有一段时间的新经济,再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这个失败,恰恰是为成功探了路。

   我瞅着李老一些说法是对的,我对一些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剥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看不惯,还有现在的社会治安越来越糟糕,这几年隔三差五的整顿,但还是不行,我想着试点区就算千不好,万不好,总没有那么多剥削吧。

   再说了,这毕竟是一个正部级的位置,我干了这么多年,也就是一个农业副省长,想着搏一搏,万一搞好了,还可以再往上走,就算不成,也是正部级退休待遇。

  但去了没几天,就发现试点区的财政出了大问题,这试点区第一大问题就是养得脱产人员太多,干部多,职工多,比其他地方多多了!

  试点区虽然只有管委会,没有四套班子,但三十多个县根本管不过来,不得不搞了几个地区,派驻党委和专员,除了县、乡两级以外,为了加强对各村的领导,又保留了不少驻村干部,这党政这一块人数一点都不少。

  党政干部多也是有限的,关键是企业养得人太多,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何坤同志是怎么想的,他国有化一些大商店就算了,连摆摊的、剃头的都成了国有商业企业的工作人员,人多不说,服务态度差,群众抱怨连天……

  这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效率太差,除了钢铁厂、煤矿和化工厂这些有较强基础的大厂以外,其他企业都不行了,各个县的化肥厂现在看着还能赚钱,但小化肥的能耗太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行,跟中化那个大厂子没办法比。

  人家现在上了尿素生产线,群众都去卖尿素,尿素买不着,才买那些小厂的碳铵,等到以后中化厂的产能上去了,咱们那些小化肥都得死!

  那些个轻工类型的试点区直属企业、县办企业十个能有两个还能撑就不错了,即便是那个大型厂矿,人也太多了,每年上缴的利润也不多,就这样他们还一肚子意见,说钱都被收走了,技术改造没办法做,抱怨连天!

  试点区直属企业职工是一个比一个多,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差,最典型的就是电器厂,以前生产的是电风扇,效益还不错,可就那么几款风扇,这些年已经卖不动了。

   四年前,试点区花了不少钱上了一条洗衣机生产线,都好几年过去了,产品质量还不行,验证产品质量的方法居然是把洗衣机灌满水,再提起来,看有没有漏水的地方,如果有漏水的地方就再焊一下。

  这洗衣机搞出来也不好好包装存储,就是用破草席子随便裹着堆在院子里,就这么一家破厂子,居然养着将近5000人的各种职工,都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国有企业的职业又不能裁撤,最起码不能明着裁,只好硬扛着,为了减少亏损我们先是给企业放权,减少计划指标,但效果不行。

  后来管委会一想,这搞计划效果也不怎么样,计划就没一年能完成的,乱七八糟的错误太多,干脆也不搞计划了,让企业自谋生路,只要能活下来就行,但即便如此,还是不行。

  试点区越来越差,工资已经好些年没有长了,就这样,各个厂的职工,各地方教师的工资,甚至于下乡干部的工资,还有他们医疗的费用,都在想办法拖延,像样的人都走了,留下的人都不行!

  我们也知道这样下去是死路一条,就想着上一些新项目,绝大部分投入给了钢铁厂和煤矿,提高这两个厂矿的产量,这钢铁煤炭出来就是钱。

  挪用教育补贴我是拍得板,钱应该是给了农机厂,这农机厂是试点区老少爷们勒紧裤腰带搞起来了,可生产的农机质量不行,群众不买,对外也卖不动,只好摊派给各乡,连山区乡都摊派了!

  我去山里考察的时候,发现那些农机都丢在农技站,已经生锈了,我一琢磨这样下去不行,托人搞到了小手扶拖拉机的图纸,想着转产小手扶。

  小手扶的柴油机可以买,但其他的机械配件总要开模,这需要一笔投资,没办法就想起了教育补贴,想着农机厂日子好过了,就归还,现在只能苦一苦群众!”

  “试点区的农村是真苦,我知道很苦,但试点区要发展,那么多干部,那么多亏损企业的工人总要吃饭,拖延几个月可以,总不能拖延三年五载,这钱从哪里来?只能问农村要!

  农村各种摊派很多,为了收钱,上了手段,这些我都知道,农村这几年主动报名移民的家庭不少,我知道是被逼走的,他们走挺好的,到边疆日子肯定好过不少。

  我知道这样下去要出事,迟早要出事,我就想着能熬一天是一天,熬过这段时间,等着那些项目好过了,试点区财政应该会好转,也只能这样了,我们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

  看着李立同志所说的种种,李润石同志百味交陈,他知道李立同志说的是实话,可正因为这些是大实话,他才非常无奈,试点区的发展完全被谷雨预料到了,计划经济模式和纯粹的国有企业也没有竞争力,一部分企业亏损可以解释,九成以上的企业亏损,那肯定是出问题了。

  可谷雨那一套搞法就真得好吗?他那一套是搞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企业,国力也在迅速提升,但一切朝钱看,缺乏思想教育,各种丑恶现象卷土重来,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地区差距越来越大,这样下去也不行呀!

  到了这一步,李润石同志早就看明白了,当初太自信,试点区走得太急,犯了左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钢铁和谷雨搞企业的办法结合起来,国家计划搞重工业,轻工业交给群众,搞市场经济,但基本原料要调控,不强求轻工业国有化率,但轻工业发展好的企业国家要入股。

  不过钢铁的农村集体化是有问题的,而谷雨小脚老太婆,搞一堆小农经济不愿意往下走也不行,还是要想办法推动小合作社,小合作社比较好管理,国家也比较好收上税,农业机械才好推广。

  而要想让那些搞计划的企业发展得好,肯定不能管太多,也要留给企业足够发展的资金,这一点不管是苏俄、中国亦或是其他拥有国有企业的国家都一样,大家都在往这条路改,那肯定是没错的。

  在目前这个阶段,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苏俄正在搞得,以计划经济为主,但减少计划指标,搞经济刺激;另外一条路就是谷雨搞得,以市场经济为主,国家用金融、财政和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企业发展,但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

  看起来这两条路线争论很大,但在李润石同志看来,这两条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偏右和太右的区别,迟早要走到一块去,过去他一直认为不能搞经济刺激,要如抗战那般,发动工人群众,通过严肃的思想教育来推动发展,以严肃的纪律避免腐败和人浮于事!

  在他看来,目前一切一切的问题都可以浓缩为一个问题,私心作祟!他不明白,现在这样有吃有喝,偶尔有肉吃还不够吗?为什么一个个斗鸡眼一样围着各种利益斗来斗去?

  以前,李润石同志总觉得思想教育有希望,是谷雨束缚了他的手脚,不让他尝试,但这段时间看到的种种,却让他极其的失望,李立还是好的,他虽然有些抱怨,虽然有些私心,但他更多的是就事论事,而何坤就不同了,李润石怎么也想不到他是那样的人!

  连身边的同志都改变不了,却幻想长期维持钢铁一般的纪律,是不是太不现实了?也该醒过来了,是呀,早该醒过来了!

  李润石同志又一次想起了何坤那番话,“李润石同志一直想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一直跟我们这些同志灌输理想,灌输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灌输这样那样高大上的东西,似乎比谁都先进。

  可我们要说一说事实,他住在武汉的大房子里;拿着全国党政干部最高的工资;有着最好的医疗条件,出行有配车,围绕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有几十个之多;虽然退休了,但权力还很多,不管是重大决策,还是重大人事任命都要咨询他;金钱、权力、地位什么都有!

  他的大儿子是武汉副市长,二儿子是电厂总工程师,老三是外交官,小的几个有的在高校,有的在研究所,有的在医院,各个社会地位很高,收入不菲!

  可广大农村群众呢,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没有医疗保障,只有一些医疗水平低下的赤脚医生,生了病要硬扛,未来能把孩子培养到初中毕业可以进城打工就不错了……

  如果李润石真正下乡和广大农村群众住在一起,和他们一起交公粮,和他们一起上河工,和他们一起生了病硬扛,他的子女也和广大农村的孩子一样务农,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但不是,李润石同志不是,他什么都有了,却不断的大谈理想,大谈社会主义教育,这是什么?这就是伪君子,这就是何不食肉糜,李润石同志就是当代的晋惠帝!”

  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如此恶毒的攻击,李润石同志一开始看到无比愤怒,差点气得喘不过气来,可等他反反复复思考何坤那番话,他却不得不承认何坤那番歪理,他想辩驳很难。

  他可以说社会主义搞按劳分配,但搞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如此巨大的差距,他没资格一边享受着谷雨提供的各种福利,一边却和他唱对台戏,谷雨能够忍耐到现在,已经很对得起他了!

  可他却什么都改变不了,中央制定的领导干部待遇,他不可能不接受,那样的话,会把党内高层全部得罪干净,大家都腐败,就你清白如水……

  他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农村,是有一个高级干部把孩子丢到农村,不管不问,但那是因为他压根不在意他们,他要是这样干,老婆那一关也过不去,而且每每想起以前种种,百身难赎其罪,他又怎么能那么干?他们已经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了!

  所以,所以最后的最后,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理想有些水中月,镜中花,好看确实好看,但不实用……李润石同志乘坐火车,一路北上,到达北京时,刚刚退休的李润覃带着一名警卫员在火车站迎接他。

  两人上了小汽车后,李润覃看着有些精神不济的他,忍不住想笑,“大哥,你这次脸丢得不小,不过不是你一个!”

  “还有谁?”

  “陶尚行同志……”

  “刘德安有失公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和谷雨同志那样天才,没有那么多失败的探索,又怎么可能迅速找到前进的道路,哪怕是谷雨同志也是总结,并不是独创,他的成就有无数同志的鲜血……”

  “有刘德安同志这样想法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很多抗院出身的同志对现状很不满!”

  “抗院那批干部当年不过是应急培养的,这些年锻炼,确实有很多不错的,但也有很多投机分子,他们没什么特别的,谷雨同志不用他们没啥子问题!”

  “投机分子哪里都有,何坤就很典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李润石鼻子哼了哼,“何坤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者俊同志告诉我,他先是攀诬谷枢机,被骆畅狠狠警告了一番,或许是看到试点区不行了,急于立功赎罪,或许他认为这些年的失意起源于试点区,你是罪魁祸首,他就把矛头对准了你!

  骆畅同志或许有一些想法,但他也不至于搞出这个东西,而谷雨同志也不会这样做,以他今时今日的成就,肯定不屑如此!”

  李润石叹了一口气,他想了想转移话题道,“丢人什么的倒是无所谓,我现在最关心的是试点区的未来!”

  李润覃大吃一惊,“不是吧,你还想搞下去?”

  “有问题要改革不假,但也不能说试点区就一无是处,试点区虽然问题不少,但各种工业也搞了一些,若是废除了试点区,试点区绝大部分企业肯定活不下去,就由着破产吗?那也太浪费了!

  这还不仅仅是试点区一家的问题,这些年各地大大小小的企业有无数个,很多企业的情况也很不好,若是一个个都破产,到时候失业人数就太多了,海外省也放不下的!

  我认为试点区要限制外来商品的输入,以继续维持一些中小企业的存在,只要不是亏损太严重,还是尽量维持的好,甚至可以适当扩大,解决一些条件不好的人口密集地区的就业问题!”

  “大哥,你说的问题,我也知道,但中央并不是你的方案!”

  “中央的办法是抓大放小,我知道,但不过是甩包袱,问题并没有消失,到时候破产企业的职工怎么办?”

  “大哥,你要动态的看问题,一些企业消失了,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发展起来了,这会消化一部分失业人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更多的企业,容纳更多的人口!”

  “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越来越高,这会让更多的人失业,而且生产力的提升不会那么快,最起码不会立竿见影!”

  “是,所以我们现在很难,所以谷枢机才会严厉控制城市人口,才会鼓励移民,才会跑到刚果,他更多选择对外,而你则恰恰相反,选择对内,压榨农民……”

  “你觉得哪一条更好?”

  “谷枢机的办法更好,农民负担相对更轻,也有盼头,还有助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城市中搞得不好的,也可以被赶出去,社会有一定的流动性,你那一套把人限定死了,农村的意见只会越来越大!”

  “你就不怕资本主义的复辟吗?”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那也是我们的生产力水平不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道理,你应该比我清楚!”

  “可我就是不甘心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