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524章罗斯福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320 2025-05-12 15:06

  丘吉尔产生了兴趣后,开始仔细询问中国劳工在苏俄的种种,顺便也想了解一下苏俄的情况,谷雨心知肚明,但还是一五一十说了出来,丘吉尔很欣喜的发现苏俄的劳动力出现了重大不足,很明显苏俄的人力快要枯竭了,接下来他准备让军情五处好好核实下……

  丘吉尔老奸巨猾,从谷雨流畅甚至不假思索的说话中,他已经意识到谷雨十有八九说得是真话,这就值得深思了……

  中苏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中国理应为苏俄遮掩一番,但谷雨却毫不在意,直接对丘吉尔这个著名的反共产党分子说了出来,这意味着什么?很明显,中苏之间的各种隔阂,并没有消失,中国人应该希望苏俄受到较大的压制!

  丘吉尔如同嗅到鲜血的鳄鱼,不断询问着各种细节,谷雨也不断回答着,知无不言,言而不精,让英国人知道苏俄的虚弱,等到杜鲁门上台,英美只会对苏俄更加强硬,伊朗·南斯拉夫、柏林,各个口子的斗争越激烈越好……

  但谷雨在内心深处,却在为大英帝国感慨,没想到他们竟然培养这么一个大局观很垃圾的首相!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说得多好呀!而丘吉尔这个蠢货,到现在还没有明白,他最大的敌人是美国,而不是苏俄,更不是中国!

  对英国而言,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帮护衰落的法国,交好被严重削弱的苏俄,拉拢潜力巨大的中国,在整个欧洲大唱欧洲人的欧洲,集英法俄三国之力,尽可能拖延美国进入欧洲的时间。

  而不是向现在这样,囿于意识形态,盯着苏俄不放,那不是找死吗?老二和老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付老大,他倒好,盯着老三不放,反而是老大不断拉拢老三,活该英国被拆得四分五裂!

  说白了,丘吉尔到现在都没有逼数,他虽然认识到英国的衰落,也知道需要收缩,但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只是毫无目的的见招拆招,没有先后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相反罗斯福的思路非常清晰,一直在拉拢中苏这两个地区大国,即便意识形态上不同,美国也毫不在意,这明显是为了构建反对英法殖民帝国的统一战线。

  这一反一复间,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水平高低,立等可见,这帮子充满帝国傲慢的英国人并没有意识到大英架子太小,一旦崩溃,就会一落千丈,他们还沉迷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幻影中……

  丘吉尔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英国的主流思想,而这种愚蠢的想法也注定了大英帝国必然土崩瓦解的命运!

  即便提前有了原子弹,英国还会和前世—样,一步步崩溃,最后彻底放弃大国梦想,沦为美国人的马前卒,这是大英帝国必然的命运,谁也改变不了,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搞清楚了丘吉尔的路数之后,谷雨更加确定了,自己对付丘吉尔的思想是对的,对英国绝不能妥协轻易妥协,吵得越凶,罗斯福越会舍得下本拉拢中国人……

  而在地缘利益上强硬的同时,经济上反而要加强合作,合作越多越好,所以在敲定中国劳工事务之后,谷雨提到继续维持,并扩大中英两国货币互换的同时,中国与英印当局·加拿大、埃及等英联邦成员也要搞一些货币互换,毕竟中国和他们的各种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多……

  丘吉尔考虑了一番,微微点点头,不用谷雨说,他也会积极推动这一套跳过黄金的交易,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发现这一交易的好处越来越大。

  中英货币互换后,中国人拿着英镑,大量的购买英国生产的高端工业设备,不断提高工业产能和技术含量,自然有利于英国中高端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英国人拿到人民币后,可以给解放军发放人民币补贴,并用人民币从中国拉走了一大批战略物资,现在甚至可以买到一些民生产品,不用全部从美国那里购买,虽然现在可以按照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取,但美国人对英国太苛刻了,要价太高!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英联邦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国内的英镑或者英镑相关货币的储备必然也越来越多,这也会巩固英镑摇摇欲坠的金融地位……

  当然了,目前中国商品的数量并不大,不过谷雨告诉丘吉尔,解放军即将进攻海南岛,并不断加大力度进攻马来半岛,同时解放军铁路兵团正在全力修缮从中国通往曼谷的铁路,各项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预计1943年下半年会完成这些战时铁路的修缮。

  到时候可以把相当一部分货物,通过铁路-公路联运到泰国南部,通过泰国在印度洋上的港口送往欧洲,运输数量会增加不少……当然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等到盟军海军的大反击……

  丘吉尔听完,不仅没有喜悦,反而有些发愁,中国人进—步加深了对中南半岛的控制,他们如此迅速的恢复了势力范围,也太快了一些……都到了泰国,南洋还远吗?

  当然了,此时此刻,丘吉尔只能说好,但他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中国把马来亚变成第二个泰国,一定要参与到马来亚的反攻中……

  丘吉尔若有所思,稍微有些神情恍惚,谷雨见状,觉得差不多了,主动结束了这一次交谈,丘吉尔把他送出门外,丘吉尔告诉谷雨,晚上会设宴招待谷雨夫妻等中国一行人,谷雨表示了感谢。

  在回去的路上,谷雨也在思考,在他的记忆中,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就断了大英帝国的粮草,逼着英国政府借了大批美元债,用于战后重建,但与此同时,美国却给了苏俄好几亿美元的贷款,可谓黑到了家。

  如果可以选择,大英肯定会想办法从他国进口各种物资,就算质量差一点,也不想从美国买,毕竟美国一直在和大英竞争金融霸权,而大英每借一美元债务,就相当于削弱了英镑,加强了美国的地位。

  谷雨加大推动两国货币互换就是这个目的,因为中国出口导向型的轻工业体系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他必须为中国的轻工业品开辟更大的市场,所以不管是战争中,还是战后,

  中英都有着巨大的经济合作空间……

  想到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谷雨虽然有些不太相信,但事实俱在,由不得他不相信,可能中国人本身就擅长搞这些生产吧……

  中国的工业在民国时期本来就有一定的发展,虽然主要是轻工业,但毕竟培养了不少人,也有相当数量的设备,而这一场抗日战争,因为共产党的出色表现,关内战事早在1940年前已经结束。与前世不同,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受到的冲击远不如前世,大部分工业产能顺利保存下来!

  而中央政府一边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一边又严厉、甚至是残酷的打击一切封建地主、高利贷和其他市场投机行为,把原来一切躺着赚钱的道路全部堵死。

  而谷雨推动的股市更类似于新三板,民间并无多大影响﹐这也迫使沉淀在民间的一大批资金投入到民族工商业中,很多人就算捏着鼻子也得办企业,试图以此保住部分家业……

  虽然这些人小心翼翼,新建的民族工商业企业规模很小﹖但集腋成裘,中国的轻工业企业数量迅猛增加,很快这些民族资本家们就吃惊的发现跟着党和国家走,竟然还是对的!

  无论哪一行哪一业,只要有生产能力,就根本不用担心市场需求,虽然中央政府税收很高,但二战和中国政府制定的各种高关税造成的国内外市场空缺太大了,华侨资本和民营资本还是赚取了超额利润。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来自于南洋的海外华侨投资也越来越多,到了1942年底,处在战争之中的中国在重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相配套的轻工业也迅猛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苏俄和英属殖民地。

  更重要的是,高速增长的轻工业发展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并带来了大量增加的税收,同时轻工业的高速发展,自然带来了上游机器制造业和各种配套基础设施的庞大需求,这又刺激了重工业的高速发展,换句话说,在这个特殊时期,轻重工业配合发展竟然提前出现了……

  从1938年到1942年,这五年时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即便受到战争的影响,中国关内经济还是保持着每年高达20%左右的高增长率,而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同样水涨船高,增长速度更快。

  到了1942年底,中国的财政收入历史性的突破了200亿人民币,即便此时的人民币也在不断贬值,逐年累积下来,已经贬到了3.6左右,但这也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如果再加上对外出售的各种债券,在中南半岛的收入,1942年中国各种财政收入实际超过了90亿美元,接近百亿美元大关,而军费开支则因为得到了大批美援,不增反减,财政盈余大大增加。

  这也是谷雨推行二四计划和一系列正规化改革的底气所在,中央财政现在是真有钱,只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已经有余力启动两弹项目……

  虽然中南半岛的收入属于一次性收入,虽然中央财政有钱的背后是中国老百姓的普遍贫穷,但此时一大批财经干部已经意识到这条发展路线更具合理性,甚至更高效。

  这一套积累路线,综合利用了国内外资源,没有上限,效率更高,也不需要如苏俄那样疯狂得剥夺农民最后一口粮食……

  当然了,这条路很不好走,不得不忍受资本家的贪婪,也不得不与帝国主义虚与委蛇,对人民的剥削也同样非常厉害,但只要有可能,谁也不愿意学苏俄那样走钢丝,风险实在太大了!

  中国不是苏俄,没有那么多可以直接换汇的资源,也没有那么多富余的粮食,光靠自身的积累有着明确的上限,如果有选择,谁也不愿意走这条路!

  而随着日本满铁五年计划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被缴获,中央财经委吃惊的发现日本制定的满铁五年计划,与英国人指导制定的二四计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英国战时经济,还是由英国人指导的二四计划,亦或是日本的满铁五年计划,与细致入微、国家计划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的苏式五年计划不同,更多是一种指导性计划。

  国家对各企业没有直接约束,而是通过市场机制调控经济,运用财政、金融、价格、税收等财税政策来推进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计划和市场的作用……

  中国人天生就比较灵活,不喜欢把什么都规定死了,苏式五年计划那一套把一切都规定死了的做法,对搞计划的同志要求实在太高,一开始就有些水土不服,而满铁五年计划更具弹性,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虽然战时情况下,国家必须优先解决若干重点军工产品的生产,不得不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干预,但几年摸索下来,大家还是认为,现在这一套模式更适合中国。

  苏俄三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在前,财经委本来还有一些不自信,不过缴获的日本满铁五年计划更加坚定了财经委的信心,虽然东北被日本人破坏得不轻,但留下来的种种资产还是相当可观的,只要修补一番,中国的工业产能至少可以增

  加三分之一以上…….

  到了这一步,苏俄模式对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低,政治上有谷雨思想,而经济上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

  那苏俄还有什么值得中国学习的!而谷雨选择在这个时候,不断发起进攻,也跟他的基本盘真正形成共识有关系……

  想到这里,谷雨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他慢慢回到

  自己的住处,看到容强正在房间内,对着镜子比试旗袍,并不断换上首饰,看看搭配得是否得当…….

  谷雨觉得有些意思,就微笑着看她不断调试,容强突然有些害羞,脸上露出了一丝红霞,她瞪了一眼谷雨,“都怪你,搞这么多花样!”

  “怎么还不习惯吗?”

  “穿了这么多年军装,现在天天穿这些,真是有些不习惯!”

  “你觉得是军装好看,还是这些衣服好看?”

  “军装!”

  “你站在女性的角度,说实话!”

  容强低声说道,“这些服装更好看!”

  “这就对了!”谷雨坐在床上,看了看,拿起了一个戒指,“咱们国家要发展,只能压缩人民的需求,把更多的资源用在建设上!

  比如这衣服上,军装就那几种风格,生产很容易,但如果变成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衣物,生产成本高了许多,必然有不少的浪费!

  还有这个戒指,不管是黄金、钻石,都比较昂贵,如果老百姓人人一个,那就是成吨成吨的黄金被消耗了,国家能够购买的机床就少了一大堆!

  但这样做只能一时,不能一世,人民总是喜欢五颜六色﹐争奇斗艳,所以我们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就要逐渐减少积累,把更多的资源用在人民身上,让人民有钱买更好的衣服,可以戴上戒指!”

  容强听完,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理呀!”

  “那当然!”谷雨一边给容强戴上戒指,然后抬起她的手,笑着说道,“你看看怎么样?”

  容强抬起手,看了看,“确实不错!”

  谷雨点点头,笑着说道,“你可要看紧了,别丢了,回国还要上交呢!”

  “真抠门!”容强似笑非笑的说道,“昨天跟陈大姐出去,聊了很多,她说这两年,驻扎在北非的同志都过得很不错,尤其是他们家老陈,收入很高,即便按照中央规定,上交90%,还是很高!这才两年,她已经攒了将近两千英镑的现金!

  英国、埃及,还有,对,最豪爽的是埃塞俄比亚人,送了很多很多礼物,这些东西不好估价,中央也没有规定,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但光光其中的金银,按照重量计算,就有几十万人民币,这是很大一笔钱!嫂子心里很不安,想把这些东西捐出来,搞建设……”

  谷雨笑着说道,“将士们远离国家数万里,跑到沙漠中打仗,待遇好一点是应该的!你告诉嫂子,安心拿着,她要是随便捐赠了,下面的军心就不稳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留在北非,就算做后勤,也比留在国内强呀!不过几十万元还是太多了,王司令员和嫂子都觉得要处理掉,最起码也是大部分!”

  “我就是要让全党全国人民都知道,出国能赚到大钱,要是人人都窝在国内,整天围着一亩三分地打转,国家还怎么发展?”

  “是这个道理!”容强想了想,“既然你不同意他们捐﹐那总要有一个处理办法呀!”

  “处理办法不是现成的?国家发行了那么多公债,老陈夫妻俩完全可以购买嘛!”

  “好家伙,几十万公债!”容强噗嗤一笑,“以后我们家蕾蕾不用担心没彩礼了!”

  “孩子大了,这种玩笑话不要再开了!”

  容强微微一愣,谷雨摇摇头,解释道,“蕾蕾要真得喜欢,我不会反对,但老陈这个人,别看平时嘻嘻哈哈的,实际上很谨慎,他未必愿意和我们家结亲!”

  容强眉头紧锁,“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没什么,只是形势变了,物是人非罢了!”“唉,也不奇怪,自古公主都不好出嫁!”

  容强微微叹了一口气,谷雨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同志跟她说话,要么小心翼翼,要么刻意逢迎,就没几个正常能聊得来的,没想到老陈两口子也快变成这样了……

  夫妻俩感慨了一番,见时间差不多了,夫妻俩参加了丘吉尔设下的晚宴,吃饭的时候,丘吉尔见谷雨还是穿着普通战士的军装,终于忍不住问了起来!

  丘吉尔举斯大林为例,那位也喜欢穿军装,不过他穿着是元帅服,你怎么穿着一身战士的服装,谷雨笑着说道,“首相先生,整个中国有无数人穿着这种军装,我只是他们的代表罢了!”

  丘吉尔若有所思,笑着举起了杯,“敬给勇敢善战、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民!”

  谷雨笑着举起了杯,与他碰在了一起……而在当天晚上的日记中,丘吉尔详细得记载着这一次会面的情景,最后有些无奈的写道,“中国已经觉醒,五亿中国人民赐予了谷强大的力量,也让那个年轻人充满着信心……毫不讳言,帝国在远东的利益遭到了重大冲击!”

  再大的咖位总是最后到来,谷雨和丘吉尔会面的第二天,最大的咖位罗斯福终于姗姗而来,相比于谷雨乘坐的租借的巡洋舰,相比于丘吉尔乘坐的一战战列舰,罗斯福乘坐的是美国最新生产的战列舰,豪气凌云!

  与前世那次差点挨自己的鱼雷不同,这一次罗斯福过来,一路上较为顺利,听说罗斯福过来了,丘吉尔自然要去迎接,而谷雨闻讯后,也要求跟着前往迎接,在中英两国领导人的联合陪同下,罗斯福入住美国驻埃及大使柯克的漂亮别墅,至此会议出席人员终于到齐了!

  更让人吃惊的是,果不其然,罗斯福根据事先约定的程序,把与谷雨的会谈放在了丘吉尔之前,面子给到了家,丘吉尔很是不爽,但也无可奈何,谁让人家现在是最大的咖位!

  罗斯福和谷雨的交谈,一开始就是他的家族往事,罗斯福的外祖父沃伦·德拉诺是一位商人,为了发财,曾经来中国经营茶叶贸易,他在中国做生意长达5年之久,赚了很多钱,足足有一百万美元。在这期间,他又带着家人到香港居住,罗斯福的母亲就在香港居住过2年。

  罗斯福告诉谷雨,这段家族在中国的经商史,在他的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认为,这个拥有5亿勤劳人民的古老大国,注定要成为远东的强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贡献。

  说到这里,罗斯福既是夸奖了谷雨,又揶揄了一番没有远见的左右,“先生们,如此年轻的总理先生出现在开罗,为我的这段中国幻想,更是增添了无穷的浪漫!”

  谷雨听完,先是对罗斯福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他邀请与会的感谢,然后谷雨又仔细叙述了他所知道的美国政商两界和人民对中国现代化的“巨大贡献”……好话一箩筐接着一箩筐,看起来满脸满心都是感激!

  气氛非常友好,罗斯福这时开门见山地说道,中国应作为四大成员国之一,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战后的国际组织。

  罗斯福此举各像是画饼,拉拢中国,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让中国更多的支持美国,谷雨笑着说道,中国的统一时间很短,对国际事务了解不深,但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战后的国际组织。

  接下来,“耿直”的谷雨很是吐糟了一番国际联盟,认为这个僵尸组织已经完全失败,根本解决不了当今世界业已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推倒重来,从新开始,有新的地点,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组织架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新的领导者……

  谷雨并没有接过四大成员国这个茬,与前世的蒋介石不同,现在的中国本身就有实力成为四大成员国之一,不管罗斯福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中国的崛起都成了现实!

  未来的国际事务,最起码东亚和南亚也根本离不开中国,我不需要你给我画饼,中国凭实力就能够挤进来,虽然现在虚了点,但战斗力和潜力摆在那里!

  当然了,不接茬,不代表不给罗斯福面子,反而要加倍给罗斯福面子,谷雨大骂国际联盟,认为要从新开始,连续四个新,自然符合罗斯福的理念,中国人口中那个新的世界领导者舍美其谁……

  谷雨如此耿直,自然是因为谷雨要和大英好好吵吵架,好好表现一番,以争取更多的美元,他的一百亿美元目标到现在才完成三分之一,还要再接再厉,赶紧搞到手!罗斯福见中国很上道,自然很满意,看来把中国人喊来开会,是喊对了!

  罗斯福想了想,提到了斯大林,罗斯福告诉谷雨,美英两国领导人一直希望和斯大林先生进行会晤,以便商讨共同击败轴心国的战略方针。

  但斯大林先生无法离开苏联,“即使离开一天也不可能”﹐所以只能三人会谈,有些可惜了,不能见到那位传奇的苏俄领导人,他听说谷雨和斯大林先生刚刚会面后,不知道你们聊了一些什么?

  谷雨就把他和斯大林第二次会晤的主要内容告诉了罗斯福,基本解决两国之间的一些争论,敲定中国往东线增兵的问题,顺便也谈到了巴尔干局势和日本局势!

  罗斯福看了一眼谷雨,若有所思的问道,“斯大林先生,已经有余力考虑巴尔干和日本了吗?”

  谷雨想了想,很老实的说道,“苏俄战场太过残酷,苏军伤亡很大,暂时应该没有能力顾及他地,不过苏俄毕竟离两地很近,很难忽视他们的影响力!”

  罗斯福微微颌首,谷雨这是中肯之言,他想了想,微笑着问道,“总理先生,您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对于盟军1943年,对德国的进攻有什么想法?您可能不太了解,目前英美两国的将军们有些争议……”

  谷雨想了想说道,“总统先生,您可能误解了,我虽然是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但并不谙熟军事,更不是什么军事家!

  关于1943年的进攻,我与将军们研究过,他们认为,目前德国人还没有总动员,还有相当强的力量,而西线盟军这边,贵军装备虽好,但初登战场,需要一个适应期!

  当然了,如果不计代价进攻,在法国登陆,以盟国三国现有的军事力量和装备,还是有着很大的成功把握……”

  站在中国的立场,自然是晚登陆,但是现在中国吃的是美国的饭,就要站在美国的立场说话,即便知道不成熟,反正英国人是打死也不会在1943年登陆的……

  罗斯福点点头,他事实上也知道美军没有做好准备,但是美国人必须表明对苏俄的坚决支持,以压制一肚子小算盘打英国人,所以他的询问,更多的是立场问题,而谷雨在陈述了困难之后,同样明确了态度,只要你们美国人说了,中国人牺牲再大,也会上!

  连续三个问题,中国的态度都站在美国一边,这就够了!所以罗斯福不再问,而这个时候,谷雨开口了,他提到了沙特国王的请求和卡塔尔酋长的安排……

  罗斯福听明白了前因后果后,稍一考虑,就明确表达了支持的态度,在两个问题,不要说对美国有利,就算跟美国无关,他都会帮着解决,中国人的态度值得嘉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