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38章不同的选择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5680 2025-05-12 15:06

  与朝气勃勃的李锡文聊了聊,已经年过五十的刘少奇同志心情大好,等到秘书拿过了大衣,刘少奇同志让他穿上,很满意的说道,“虽然稍小了一些,但这样更暖和!”

  李锡文倒也不客气,感谢了一番首长馈赠,然后就告辞离开,看着他的背影,刘少奇同志有些感慨地

  说道,“此子少年得志,却不骄不躁,踏实肯干,与人交往不卑不亢,确实是个好苗子!”

  说完,刘少奇同志心里微微叹息,他知道这样一个军队出身,在国安委过渡,又被安排到重点央企锻炼的年轻干部,肯定是精心选拔的后备干部,他们的—举一动都被受到书记处那几位的关注。

  他求上门,可以稍稍帮助一些,但绝不能太过亲近,否则反而害了他,想到这里,刘少奇同志甚至有些抓狂,他已经年过半百,资历非常深,可就是卡在中央局上不去。

  等这一次回去,一定要好好查查,是谁在背后推动,在这个关键时刻,留他在苏俄,不让回国,一定要好好查一查,这个进言的人实在太阴险了。

  既然收到了中央的电报,刘少奇同志自然要准备一番,然后向苏俄有关部门递交正式回复,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也不敢肯定,或许苏俄会和之前几次一样,愤怒的减少两国合作,他正好顺势回国......

  看到这份正式回复,莫洛托夫同志脸色猛然间一变,钢铁同志发泄一番,中国同志竟然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了这样一封回复,这不是回复,这反而类似于最后通牒,我们不买账,你们别再折腾了。

  莫洛托夫同志很清楚此时的苏俄绝不能和中国闹僵关系,所以他立刻淡化矛盾,他强笑着说道,“刘同志,不过是两国之间的小小分分歧,你怎么拿出了这么一个东西,不必如此吧!”

  刘少奇同志看着满脸苦笑的莫洛托夫同志,发现这位还不到六十岁的老布尔什维克,头发已经花白,知道他这段时间压力很大,心中微微一动,觉得没必要太硬,最起码他在苏俄期间没必要太硬。

  中苏分分合合很多次了,谁知道下一次会不会合作,若是他说了过头的话,刺激了苏俄同志,到时候追究起来,成为替罪羊,那就不好了.......

  刘少奇同志想了想说道,“莫洛托夫同志,中国打了几十年的仗,国内千疮百孔,人民的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我党一心搞建设,想得就是尽快恢复元气,让人民吃得饱,穿得暖,不要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现在我们哪有多少家底去到处支援。

  我当也知道美国那八亿美元的战后复苏贷款,有很多对中国不利的地方,可我党没有选择,人穷志短,只能与美帝国主义暂时周旋!

  钢铁同志昨天的态度和种种说辞,是我党不能接受的,我党实在也没办法,只能用这样的方式重申我党的基本原则!”

  莫洛托夫同志听完,苦笑着接了过来,然后摇摇头,“贵党的压力大,我党的压力只会更大,现在这个困难时刻,两党不能再闹分歧了..…”"

  刘少奇同志也有些感慨,“莫洛托夫同志,贵党虽然压力大一些,但好歹还有原子弹,帝国主义没办法打上门;我党就不同了,我们的东面是太平洋,美国海军动辄跑到我国沿海折腾,我们的科技水平有限,原子弹暂时造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美国人猖狂。

  我们之所以接受马歇尔贷款,除了想尽快恢复以外,也想着与美国缓和关系,尽可能拖延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现在我们每争取一天时间,社会主义阵营就强大一分嘛!

  谷雨同志一向认为,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我党要做的不是与帝国主义正面抗衡,而是利用帝国主义试图分化贵我两党的愚蠢,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迅速积蓄力量。

  等到我党强大起来,就可以利用我国特殊的区位优势,做好社会主义阵营大后方的后勤工作,而在此之前,我党必须忍耐,必须与帝国主义周旋,有些事情不适合做,也不方便做......

  这番话,我昨天就准备与钢铁同志说,可惜呀,他老人家脾气有些着急,直接打断了我的话,我也只能跟您说了!”

  听完了刘少奇同志这番话,莫洛托夫有些哭笑不得,钢铁同志指责中国对帝国主义投降,中国人说我是与帝国主义虚以委蛇,尽快壮大,可实际行动呢,中国却在不断疏远苏东阵营,偏偏现在的苏东阵营比较虚弱,一时半会还真没办法打压中国。

  莫洛托夫同志头疼无比,中国同志搞出来的这一套,他怎么像钢铁同志报告呢,要是直接报告,肯定要被骂得狗血淋头,可不报告又不行,算了,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反正也就这样了,他又能改变什么!

  莫洛托夫同志实在不明白战争结束后,钢铁同志为什么对他的态度一日不如一日,他去美国访问,他竟然怀疑自己接受了美国的贿赂,准备叛逃美国,这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如此猜忌他?

  还有他对自己的妻子,虽然她是犹太人,但她拥有着一切妻子该有的美德,钢铁同志却让人造谣说她出轨,天呀,钢铁同志是疯了吗?他为什么如此不可理喻?

  果然,钢铁同志看到莫洛托夫递上来的东西,勃然大怒,把莫洛托夫狠狠得责骂了一顿,曾经说过”我的爸爸钢铁同志"的莫洛托夫,只能默默得承认侮辱,不过连续两天发泄之后,钢铁同志的怒气已经消失了,他变得更加冷静。

  中国的回复非常强硬,反而是负责的同志小心翼翼,不敢说重话,钢铁同志判断,中国党内的修正主义势力非常强大,这帮人恨不得早日与苏俄疏远,甚至是关系破裂;而党内那些正直的共产主义者则一直想法设法的修补关系。

  若是苏俄与中国的关系破裂,对那些同志反而是不利的,想到这里,钢铁同志若有所思的问道,“那位刘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的有力竞争者?”

  钢铁同志突然间转移话题,莫洛托夫同志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愣了愣,然后点头说是,又将他知道的一些信息报告给了钢铁同志,但他掌握得也不多。

  听到任弼时同志病重,钢铁同志又一次皱眉,中国共产党内苏俄熟悉的高层又走了一个,竟然换上来一位元帅,钢铁同志越发觉得他对共产党高层的内部关系了解不够,但眼前这个反应慢半拍的家伙却起不到什么作用。

  越想越心烦的钢铁同志看了看门外,莫洛托夫同志无奈之下,只好请辞离开,在他离开之后,钢铁同志对秘书说道,“以后不要邀请他到我的别墅!”

  钢铁同志喜怒无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人敢于违反他的意志,秘书连忙称是,生怕反应慢一点,惹来批评。

  钢铁同志抓起烟斗,擦着了一根火柴,缓缓得点燃了烟斗,他一边吸着烟,一边思索着,

  窗外一缕冬天温暖的阳光,穿过了透明的玻璃,正好照在了钢铁同志的身上,有一些烟灰落到元帅服上,他也毫不在意。

  中国的回复说明他们并不在意中苏关系恶化,为什么如此,恰恰是因为他们收到了美国的钱,需要向帝国主义者证明,从而争取新一轮的贷款。

  这种局面下,如果如中国所愿,反而便宜了他们;但如果不如中国所愿,苏俄又显得太过软弱,权衡之后,钢铁同志决定对着中国的要害下手。

  什么是中国的要害,正在工业化的中国缺乏资本是最大的要害,最好的办法自然是驱逐在苏劳工,但钢铁同志又舍不得,那几百万人太珍贵了。

  想来想去,能折腾的就是那些技术合作,有些可以合作,有的就需要中止了,贝利亚肯定能够做好这件事,虽然他也越来越讨厌了,但他很能干,让人吃惊的能干,两年就拿出了原子弹。

  而此时,刘少奇同志在离开苏俄外交部后,走在路上,却被一辆小汽车拦住,交谈了两句后,刘少奇同志和秘书上了车,来到了莫斯科郊外一处别墅。

  —路上看着白雪皑皑的莫斯科,他算了算日子,去年十月下第一场雪,到现在已经下了将近四个月的雪,这样糟糕的气候条件下,苏俄能有今天的成就,太不容易了!

  他又想起了中央局会议上,谷雨同志一段脱稿讲话,他说苏俄人少地多,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工业的各种资源都很多,但是缺陷也很明显。

  苏俄国土辽阔,天气太过寒冷,又缺乏优良港口,不管是开矿,还是建厂,成本非常高,工业产品天然缺乏竞争力,要想发展出强大的工业,只能推行计划经济,用国家订单来创造需求。

  但这种国家指定的需求,与市场竞争出来的产品相比,总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很多同志说苏俄的产品傻大黑粗,根源就在于此。

  工业不发达,物资短缺时,人民可以接受;但一旦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需要更好的物资时,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质量不济,人民的需求总是不能满足,总是羡慕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工业品,进而怀疑起党的优越性.......

  而中国不同,中国国土虽然辽阔,但中东部地区大多为平原,又有长江,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沿海又有无数优良港口,而且中国人多地少,平均资源不足。

  在中国开矿建厂,成本相对较低,很适合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对中国而言,推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才是最合适的,发展的初期以计划经济为主,加快速度。

  而等到一定规模后,在转向市场经济,通过参与国际竞争赚取收益,这样通过市场竞争出来的工业企业,才是真正有战斗力的,才是真正有无穷的发展上限。

  同时通过计划调节,缓解甚至是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再通过税收调节,减少贫富差距,如此可以做到公平和效率兼顾。

  未来我们发展起来后,人民拿到的工业品或许比西方少一些,但不会抱怨质量不够,只要我们在不断发展,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抱怨就会不断减少,我党的领导也就比较巩固。

  最后谷雨同志给出了断言,只要我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我国发展的潜力远超苏俄。

  我们一定要自信,我们不仅可以赶上还可以远远超过苏俄,未来真正能够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中国,而不是苏俄.......

  对于谷雨同志的自信,刘少奇同志在感慨其志向之余,多少有些怀疑,不过看到莫斯科下了整整四个月的雪,他又觉得谷雨同志说的很对。

  这样寒冷的天气下,人一年只有一半多一点的时间出外活动,农作物一年只有一熟,他们的发展潜力怎么也比不上中国,他们现在的领先不过是因为中国过去打了一个盹罢了!

  带着这样的自信,刘少奇同志见到了贝利亚,贝利亚看到他脸色如常,微笑着说道,“陶同志,您似乎毫不惊慌,要知道有很多外国人就是这样不知所踪的!”

  刘少奇同志忍不住笑了起来,“现在是1948年,不是1938年!”

  “是呀,1938年的中国只能争取2500万美元的贷款,但到了1948年,美国人却不得不拿出8亿美元的贷款!”

  刘少奇同志心中一动,“对国家而言,这是很大一笔钱;而对个人而言,这是难以想象的一笔钱,为了这笔钱,就算做一些让步,也是值得的!”

  贝利亚点点头,“我能够理解中国同志的选择,事实上,如果不是美国人的条件太苛刻了,联盟也想获得战后复苏贷款!”

  贝利亚透露出了苏俄中央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接着说道,“你们能够获得贷款,是因为强大的联盟存在,不可否认的是,你们的努力也让美国人看到了希望!”

  贝利亚说的都是实话,刘少奇同志想了想说道,“我党的立场一直很明确! ”

  “确实很明确,贵党就是想着左右摇摆,谁的实力强,谁能够提供的好处多,贵党就多靠拢谁,但贵党不要忘了,谁也不希望有这样的盟友!”

  “但谁也不希望中国成为敌人!”

  “陶,你很自信!”

  “经历过二战,所有的中国人都变得十分自信!”贝利亚微微沉默,然后说道,“但现在不一样,您看过了原子弹爆炸的电影,您还有那份自信吗?”

  “我虽然不清楚中国原子弹的进程,但我相信,中国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贝利亚不置可否,“我现在希望的是,您在任何时刻,都能有那份自信,您能够做到吗?”

  “您能不能说得更仔细一些?”

  “比方说,您的北方邻国发生了重大变故,某个在华俄国人希望离开中国前往美国,但苏俄官方却提出了引渡的要求...…”

  关键时刻到了,他没想到苏俄党内的形势已经如此紧张了,他稍稍镇定,然后说道,“贝利亚同志,我党能够承受任何压力,绝不会让我们的朋友失望,这是谷雨同志的交代...…”

  贝利亚的目光透过厚厚的眼睛看向头发花白的刘少奇同志,缓缓说道,“陶同志,我愿意相信贵党的谷雨同志,至少这么多年,他没有杀害一位中央局委员!”

  贝利亚图穷匕见的一句话出来后,刘少奇同志甚至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有些紧张,这个时候,贝利亚却露出了一丝微笑,“陶同志,您不要紧张!”

  说完,贝利亚递给了刘少奇同志一张纸,纸上写的东西很简单,11,18,35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100万美元,后面是一个俄国人的名字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格格奇科里以及瑞士银行一处账号。

  中国一直要求苏俄提供图四相关核心技术,苏俄给了大部分,但还有一些最关键技术一直卡在手中,而随着中苏关系恶化,想再拿到这个技术难度就更大。

  这一次贝利亚拿出来交易的就是其中一部分,那些数字就是苏俄拒绝提供的技术代号,不过贝利亚要求中国用100万美元来交换。

  刘少奇接了过来,毫不犹豫的说道,“我会在七天内办妥!”

  贝利亚点点头,笑着说道,“年轻的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格格奇科里是一位出色的无线电工程师,他一定会为中国的民用电视机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

  说完,贝利亚拿出了一瓶红酒和两个酒杯,递给了刘少奇一只,先给自己倒上,然后再给刘少奇同志倒满,和他碰了碰,贝利亚这才轻轻呼了一口气,“陶,你同样做过内务人民委员,贵党党内的同志似乎并不害怕你!”

  此时,刘少奇同志对贝利亚的心态把握得更加出色,他知道这个特务头子肯定遇到了些什么,要不然也不至于如此失态,想了想,他这才反问道,“贵党党员会害怕捷尔任斯基同志吗?“

  听到这里,贝利亚微微有些迷茫,喃喃说道,“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同志如果还在,不,他不可能在,1937年.……"

  贝利亚一仰脖子,一杯红酒下肚,这才缓缓说道,“陶,你该回去了,你放心,回去的路上会非常安全!”

  就在刘少奇离开之后,贝利亚深深吸了一口气,同样离开了别墅,准备前往克里姆林宫,他决定说服钢铁同志将流放到中亚塔什干的马林科夫召回到莫斯科,以制衡那个该死的不断挑衅他的日丹诺夫。

  虽然他有一定的把握,但这一手风险还是很大,他非常清楚,若是钢铁同志不同意马林科夫返回莫斯科,接下来他必然会被日丹诺夫手下那帮人反击,一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所以他不得不做一些准备工作。

  就在昨天,被他安排在军事秘密机关的独子谢尔戈拿着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格格奇科里的护照,夹在一批入华专家之中,前往中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