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46章爆发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826 2025-05-12 15:0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反此前裁军缩减军费的常态,疯狂扩军备战。1931年到1936年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日军军费和军队数量剧增,军力暴增了数倍,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

  此时日本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步枪生产增长了十倍,坦克增长了40倍、汽车增长了20倍,日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侵华的能力。

  即便他们在北方战场上吃了好几次亏,但日军也只是对共产党军队有些忌惮,并没有到害怕、不敢打仗的地步,毕竟共产党只是一只轻步兵部队,他们的海军空军只能靠买,陆军只有轻步兵,重炮坦克都需要购买,远不如有自造能力的日军。

  对于蒋介石,日军更是不屑一顾,杉山元说两个月,甚至有人认为海陆并进,一个月就可以逼迫蒋介石投降。

  而蒋介石一旦投降,必然会如同历次侵华战争一样割地赔款,而日本占领中国沿海的经济和战略要地,然后用严明的纪律约束国民党军队。

  到那个时候,国民党军队肯定如历史上的辽军一样,战斗力肯定有不少的提升,就算打不过共产党,也差不多多少,就如同历史上元清两代一般,所谓有一有二,必然有三……

  即便是不提倡太早进攻蒋介石的石原莞尔也是这样的想法,他也知道此时日本的战略形势确实比较好,而这一切甚至还要拜共产党所赐。

  共产党在缅甸捅了一把大英帝国,也激怒了英国,英国虽然被迫与共产党谈判,但为了报复中国人,也放松了对日本的限制。

  最近一段时间,英国在中国的战略收缩动作较为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太古洋行找到了日清公司,愿意将长江中下游的多条船只码头转让给日本人。

  而英国驻日大使也对外放风,英国考虑接受满洲国进入国际联盟,同时告诉日本外交部,一旦到了战时,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海关税收可以存入日本横滨正金银行。

  很明显,英国已经做好了日本大规模侵入中国沿海地区的准备,而大英帝国对满洲国松口,更是日本在国际外交上的重大突破。

  英国人为什么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日本人心知肚明,根据种种情报显示,英国人和缅甸联邦政府&中国共产党的马尼拉谈判谈崩了,英国想用围魏救赵这一套,缓解缅甸的压力。

  英国对缅甸的未来有两大方案,一是将缅甸一分为二,上缅甸和下缅甸的一部分交给缅甸联邦政府,而英国控制的下缅甸沿海地区则交给英国搞得一个自治政府;二是两者合并,成立一个属于英联邦的自治领。

  但不管是哪一种,大英帝国在缅甸的经济利益必须得到保护,即便已经被瓜分的那部分,未来的缅甸政府必须花钱购买,而不是想着没收了事,那么多英国企业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

  但英国这个要求被缅甸联邦政府断然拒绝,被战争的不断胜利刺激的野心膨胀的缅甸联邦政府坚持缅甸领土不可分割,绝不接受一个自治政府。

  即便是加入英联邦,成为自治领,英国也别想那会那么多经济利益,我们吞进肚子里的东西,你们想拿回来,做梦吧!

  事实上对于缅甸的经济利益,英国并不是非常在意,他们已经在中国收缩了,缅甸也丢了绝大部分,怎么可能幻想保住缅甸的经济利益。

  但大英帝国是要面子的,那些厂矿也是大英帝国的“合法利益”,缅甸政府必须花钱,让大英帝国粉饰一下太平,想拿走我们占有的那部分缅甸领土,不付出代价,怎么可能。

  同时英国对缅甸联合政府把英属印度东北部画为缅甸领土十分恼火,要求缅甸联合政府对外公开声明,而不是搁置争议。

  这一地区属于英属印度的天然屏障,阿萨姆邦又给大英帝国提供了大批茶叶,英国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失。

  虽然缅甸联邦政府对印度东北部各个土邦的领土要求虽然作了一些让步,但也只是搁置争议,甚至还要加上一条,未来英国退出印度,各土邦自由选择。

  大英帝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埋藏众多祸端的协议,要是这样的协议达成了,岂不是对外公开说明大英帝国要让出印度吗?那印度还不得立刻闹翻天!

  正是有这两条存在,大英帝国和缅甸联邦政府、中国共产党的马尼拉谈判谈了一个多月,根本没有谈拢。

  既然谈不拢,大英帝国当然要搞出盘外招,吸引中国共产党的注意力,只要中国国内打翻天,中国人必然要让步,缅甸联邦政府那帮子废物,他们能做什么,到时候大英帝国还不是予取予求。

  英国人的如意算盘,日本人自然知道,但九一八之后相对孤立的日本此时也急需盟友,好不容易等来了大英帝国,日本必须搞出一些事情,以换取英国人的支持。

  杉山元、梅津等人想着对上海动手,乃至于迅速击败蒋介石自然也有这方面原因,这样的好机会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

  而杉山元对共产党的了解,也是另外一大块砝码,次要敌人极其虚弱,主要敌人根本没有准备战事,现在不动手,什么时候动手?

  到最后,无可奈何的石原莞尔不得不拿出了最后的理由,那就是苏俄远东红军有五十多万人,日军又要控住东三省,必须留守相当多的兵力。

  日军能够动员的全国陆军有三十个师团,能够用在中国的只有十五个师团,而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正规军就有11个军,40万人以上,另外29军也有10万人,当面的日本华北驻屯军只有一万多人,侨民有1.5万人。

  所以石原莞尔再次表达对共产党进攻平津的担心,一旦我们占领了上海,共产党对平津日军和平民动手,主动发起进攻怎么办?刚刚出现的丰台冲突已经证明了共产党的战斗力……

  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武藤章立刻反驳中国还没有统一,即便帝国进攻上海,共产党解放军未必会进攻平津,这一点从年初的上海危机就看得出来,他们当时同样有兵力优势,也一直是防御,并不是进攻。

  而解放军和29军同样也不是一路人,29军绝不会轻易让共产党军队进攻日军,维持现状对29军最有利,让共产党进攻平津,29军岂不是连立身之本都没有了?他们绝不会同意。

  按照情报部门获得的共产党与29军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除非日军进攻29军,否则共产党不得进入29军的防区,而过去这几年,共产党一直遵守条约限制,并没有违反。

  石原莞尔虽然也知道这一点,但也提出共产党解放军会在意29军怎么想的吗?我们不能拿着两万多帝国军人和民众赌博。

  听到这里,梅津美治郎说了一句,“石原君,你反反复复,坚持反对进攻上海的理由就是平津地区两万多帝国军人和民众的安危,是不是?”

  石原莞尔没有多想,点点头,“是!”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一旦上海战役爆发,共产党向平津进攻,让华北驻屯军和帝国平民迁徙到塘沽,有海军第三舰队保护,他们绝无生命之危!”

  石原莞尔瞠目结舌,他怎么也想不到梅津美治郎来了釜底抽薪这一招,而梅津美治郎这么说也是有理由的,随着共产党扩展到平津两市的郊外,日本在平津地区的经济利益微乎其微,国内移民赚不到钱也在不断离开,这个时候放弃平津租界根本算不得什么。

  如此一来,共产党要想进攻日军,只能从热河方向进攻日军,而一旦共产党敢这么干,日军甚至巴不得,正好可以全歼共产党主力,日军大兵团无法在热河山区长期支持,共产党同样也办不到……

  至此这场大辩论,石原莞尔惨败,日军参谋本部很快就通过决议,向上海增兵两个师团,向青岛增兵一个师团,此时已经风雨飘摇的广田内阁讨论一番后,迅速批准了这一决定。

  很巧合的是,日军指挥官选择的是著名的松井石根,此时松井已经退役,正在到处游山玩水,理由也冠冕堂皇,松井是公认的“中国通”,又是攻坚战专家。

  此举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日本政府的投机心理,日本政府认为,如果上海发生战事,可能会引起国际社会对它的反弹,所以把松井石根这样一个后备役的将领找出来,让他指挥这场战争。

  说白了,日本人还是更想如同切香肠一样,轻松切下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一步步蚕食中国,毕竟不管是九一八还是青岛事变都证明了蒋介石政府的怂包,他们不敢反抗……

  经过一二八事变,年初的第二次淞沪事变,到现在,日本在上海的驻军日本海军陆战队已经增加到六千多人,为一个混成旅团。

  而在上海周边,蒋介石部署了三个军八万多人,在上海又有税警总团五千多人,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即便如此,骄横的日本军队并无任何畏惧,十月十三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以所谓避免冲突为由,向国民政府上海市长提出了一个淞沪非武装区的要求。

  要求国民党军队和税警团退到浏河-嘉定-白鹤港-金山一线的公路,换句话说,蒋介石要想安稳,必须让出上海和上海周边,问题是他要是这么干了,上海海关就彻底废了……

  对于这一次的上海危机,蒋介石一开始没当回事,日本人骚扰又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收到日本领事的要求后,蒋介石震惊无比,日本人这一回的胃口太大了!

  不过日本人一贯使用不战而屈的伎俩,他已经吃过一次亏,绝不能吃第二次亏,所以蒋介石告诉上海市长吴铁城态度强硬一些……

  还没等他回过神,蒋介石接到了驻日大使的紧急报告,得到秘密情报,日本决定向中国增兵三个师团,青岛一个,上海两个,而且还成立了上海派遣军,他的老朋友松井被任命为司令官。

  蒋介石闻讯之后将信将疑,日本人难不成是真的?蒋介石犹豫不决,他想了想,让外交部向英美德三国大使提出斡旋要求,同时他决定继续向上海周边增兵,既然日本人威胁,我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上海丢不得,上海的海关和各项收入占到国府三分之二以上,如果上海丢失,南京政府刚刚发行的关金券还没怎么流通,就将变成废纸一张,而关金券一旦崩溃,南京政府的财政必然会崩溃,到时候他还怎么养百万大军?

  但问题是真得要打起来,他是他打不过的!即便有百万大军,但还要拿出不少防御共产党,蒋介石真正用在南京淞沪地区的机动兵力,也就是三十万人,问题是上海周边沿江沿海防线十分漫长,即便是三十万人也只能勉强填充战线。

  更要命的是,日本人拥有海空优势,两个师团可以选择任何地点登陆,而日军的常备师团一个师团有将近三万人,加强之后,甚至有四万人,总兵力超过了国府一个军,而装备的75mm山野炮,就达到了48门,远远超过国军。

  即便国军发挥出了洪荒之力,就算日本一时拿不下,也可以不断增兵,蒋介石就算再自信,也不敢说三十万人可以完全挡住日本人的进攻。

  想来想去,蒋介石知道,一旦日本玩真的,就在上海附近坚决与日本抗争,逼迫英美等列强出来说话,毕竟上海是列强在华利益最集中的地区。

  只要他坚决抵抗,让日本人触了霉头,列强肯定如同一二八那般跑出来说话,到时候再让步才有可能……

  问题是要想完全挡住日本人,必须拥有更多的部队,怎么也得需要五六十万人才能保险,而要想调来这么多部队,只能从大别山和江西撤兵……

  到了这一步,蒋介石知道他需要对共产党做出较大的让步,现在无论如何也得稳住共产党,不能让他们乘火打劫,同时还要想办法,让共产党在北线发动进攻,吸引日军的注意力。

  问题是从去年到现在,武汉谈判已经拖延了一年多,虽然达成了不少协议,但最重要的政协和联合政府组成还是没有达成协议,到底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呢,蒋介石还是有办法的,只要比共产党的调子喊得还要高,全国民心沸腾,共产党就没办法进攻他……

  同时与共产党谈判,调子喊得比较高,也会让日本人知道真打起来,中国人是会拼命的,对日本不会有任何好处,这样可以有效得吓阻日本人。

  十月十七日,连续斡旋三日未果,同时日本国内各种消息传来,日军已经开始了动员,蒋介石不得不召开国民党中常会,把现在的危急状态说了一通,并在这一次会议上做了一个最后关头的演讲。

  蒋介石认为日本再一次在上海挑衅,已经到了中国能够接受的底线,指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未来表示决心,蒋介石还在身边的石柱上书写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10个大字,与会场气氛相互浸染……

  也就在讲话的当天,蒋介石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向共产党领导人谷雨提议举行两人直接会谈,打破武汉谈判的僵局,尽快召开政协会议,并组建抗日联合政府……

  而早在十月八日,获悉日军在上海挑衅,谷雨于次日乘坐空军飞机,迅速返回太原,谷雨决定中央工作会议提前结束,并决定于十月十五日召开七中全会,敲定各项事务,并尽快召开党的七大。

  此时周恩来同志已经回到了根据地,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到达马尼拉之后,与英国人谈了一个多月,最后在美国人的斡旋下搞了一个临时停战协议,双方根据现有的战线停战,并各自向后撤退五公里,作为临时分界线。

  根据这个协议,英军48师官兵和被俘虏的英军和其他人士好几万人相继被释放,而作为交换,英国人除释放志愿军和联军俘虏、被关押的华侨华人,归还被扣押的财富以外以外,还以人道主义为由,提供了二十万吨粮食用于四川救灾,算是这些人的赎金。

  英国人将粮食提供给美国租来的船只,由美国通过海路上海,然后分批运到四川,而与此同时,共产党方面开始释放战俘。

  最后一批释放的是英军48师,为了英国人面子好看,志愿军主动放开了防线,让带着武器的英军48师到达仁安羌之后,乘船离开,一路上并没有设下任何障碍。

  基本解决了后顾之忧后,英国外交人员各种手段都拿了出来,有意在缅甸联邦政府和共产党之中制造裂痕,英国对缅甸联邦政府非常强硬,寸步不让,而对中国共产党,英国人则是另外一副嘴脸。

  英国人告诉共产党代表团,只要中国人退出缅甸,愿意把缅北一大块土地让出中国,大金沙江国际河流更是没问题,同时会澄清麦克马洪线,承认那些地方是中国领土,而对于共产党对英印侵略西藏领土的不满,英国政府表态愿意在中国条件的基础上谈判……

  而对于美国人,英国政府更是全盘答应了美国在缅甸获得的任何利益,但是英国又无数次向美国渲染共产主义侵入印度殖民地的危险,还举了西班牙发生的种种为例,试图分化美国和共产党。

  英国人这三手一出,很快就在马尼拉谈判中占据主动,可以说,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给稚嫩的共产党人好好上了一堂外交课……

  周恩来同志则按照谷雨的交代,坚持五条基本原则,把缅甸联邦政府推在前面,同时告诉缅甸人,我们不会上英国人的当,我们两国的边界,按照之前我们商量的,以清朝和缅甸王朝之间形成的传统分界线为基础谈判就可以了。

  至于中国与英印殖民地之间的边界问题,与缅甸无关,我们绝不会拿着缅甸人民的利益和英国人交换,请你们放心。

  如此一来,缅甸联邦政府底气自然更足,两家分歧太大,这一次马尼拉谈判自然是无疾而终,只签了一个停战协议,算是暂时解决了问题。

  不过缅甸联邦政府并不着急,除非大英帝国大规模增兵,发动新一轮猛烈进攻。否则他们留在缅甸的那些人马,迟早会被耗死,时间在缅甸一边,慢慢渗透就是。

  而到了这一步,见英国人无意再打,短时间内缅甸海边也拿不到手,缅甸联邦政府和美国人也开始了过河拆桥。

  不管是美国人,还是缅甸人,都担心共产党军队待得太久,形成了太大的影响力,影响到两国的利益;但让共产党离开,缅甸联邦政府和美国人又不放心,没有这个打手短时间内又不行,谁知道英国人会不会变卦。

  面对缅甸人的支支吾吾,周恩来同志根据中央的指示,表态志愿军除留下一部防御仁安羌和几个共产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矿山以外,主力将退到自己声张的边界线以内。

  但密支那暂时不能让,因为野人山的阻隔,此地对中国加强胡冈谷地和江心坡的控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这也是中国在缅北的后勤基地,未来万一英国变卦,也可以迅速增援缅甸。

  事实上撤兵同样也是共产党方面所希望的,周恩来同志很爽快的答应了,这十几万精锐之师,回到国内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共产党才不愿意一直就在缅甸呢。

  听说共产党想全部撤军,缅甸人反而害怕,最后好说歹说,答应留下第二军驻扎缅甸,其他两个军和志愿军直属部队撤回密支那和八莫……

  与此同时,周恩来就中缅两国边界问题提出了方案,缅甸必须承认,与麦克马洪线相关的藏南、胡冈谷地和江心坡属于中国,清末割让的八莫等地归还中国,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交换,那就是用收复的木邦交换密支那周边,以方便修建一条未来通过藏南的战略通道。

  而在密支那以东,密支那到八莫这一段边界以大金沙江江心为界,八莫到景洪一段按照传统分界线即可,这样一来,未来两国也就没有多少争议。当然了,缅甸不愿意交换也没什么,中国不会勉强缅甸人民,我们会用其他办法加强这一地区的控制……

  缅甸人虽然舍不得密支那、胡冈谷地和江心坡,但此时他们离不开中国,更重要的是,虽然丢了这些地方,但只要有中国的支持,缅甸很可能会在印度东北部狠狠咬一块下来,阿萨姆平原这样的大肥肉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只要一想到未来闻名天下的阿萨姆红茶是缅甸的,缅甸联邦政府那帮土鳖就兴奋无比,相比于阿萨姆,胡冈谷地和江心坡这些不毛之地根本算不得什么,密支那虽然有些可惜,但中国人早已经控制在手了,他们也没办法,中国人有多么能打,他们比谁都知道,能够交换回木邦,对国内多少也可以交代。

  而在美国人看来,英国退出缅甸是必然的,为了巩固美国对缅甸的影响力,他们根本不在乎密支那的归属,毕竟八莫在中国人手里,根本挡不住中国人利用大金沙江。

  至于中印边界问题,缅印边界问题,美国人巴不得矛盾积累得越多越好,有矛盾,才会有冲突,中国才会和英国人不断纠缠……

  就这样在美国人的斡旋下,中国抗日联合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达成了一个初步的边界协议,基本确定了西段边界,共产党收复了六七万平方公里的故土……

  当然了,为了让缅甸满意,共产党也在美国人的见证下,表态会坚定支持缅甸对英印东北部领土和安达曼群岛的主权,并答应会以任何方式帮助缅甸收回印度东北部。

  这一点,共产党事实上也没有办法,从西藏进入藏南太困难了,要想保证对藏南的控制,最好的办法是从缅北修一条路联通藏南,而要做到这一点,支持缅甸对印度东北部的主权也是必须的。

  说白了,两国在印度东北部的问题上拥有共同利益,对割大英帝国的肉都有浓厚的兴趣,而这一点也是美国人所希望的,不着急,慢慢来!

  就这样,中美缅三国达成了默契,缅甸联邦政府,算是站稳了脚跟,基本获得了独立,成为了第一块从大英帝国手下独立的国家,基本收复了第二次英缅战争以来的大部分国土,接下来缅甸联邦政府将以巩固统治为首要目的。

  而美国吃肉,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不说,还让全世界见识到了美国的影响力,中国谈判、缅甸谈判,都是美国人做得中介,世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面子里子都赚到了。

  而中国拿回了被英国占据的领土,同时还在缅甸喝了一口汤,又通过战争缴获,装备了三个全英械军,同时还由缅甸政府帮忙购买了24架美国战斗机,同样赚了一笔。

  至于接下来英国人怎么办,三家都不着急,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缅甸联军已经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完全可以不断向南向西渗透,迟早会把英国人耗死……

  当然深层次的原因还跟英国现在还实力犹存有关,对中缅两国来说,这是一颗超级大树,既然英国人不想打,大家还是见好就收,真捅了印度,惹毛了大英帝国,大家心里多少有些虚,即便美国人,也不敢做绝,一百多年的老牌霸主哪有那么好欺负的……

  而利用马尼拉谈判的机会,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也广泛接触华侨华人,宣传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抗日救国的道理,获得了南洋华侨的高度认可,一批又一批华侨子弟受到鼓舞,准备回到中国看一看。

  与此同时,他们也见到了从国内过来的刘鸿生,答应了刘鸿生的要求,不过目前缅甸还不稳定,英国又控制了大金沙江的下游,所以可以先做做调研,等缅甸稳定了再进入也不迟……

  周恩来同志一行人紧接着前往曼谷,在新加坡、爪哇时,他们都停下来,在陈嘉庚先生的帮助下,见到了多位华侨领袖,而殖民地当局则是小心翼翼,如临大敌,一路监视,却又不敢轻举妄动。

  到了曼谷之后,代表团与谷雨嘴里比较巧的泰国军政府接触了一番,同时也见识到了泰国与日本的密切关系,因而在泰国并没有多待,而是乘坐飞机,前往西贡,与法属越南的总督接触了一番。

  目前共产党与法国的关系还算不错,有了实力,法国人的态度好了很多,但也仅此而已,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相比于日本人,法国人更忌惮共产党一些,法国人不愿意得罪共产党,但也不可能听共产党那一套,主动招惹日本人,现在这样生意为上,能赚到钱才是最重要的……

  离开西贡后,毛泽东同志沿着铁路回到昆明,然后乘坐飞机来到了重庆,此时已经是八月份了,而这一年的四川还是大旱。

  不过相比于去年,今年四川的情况要好不少,去年灾荒期间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使得四川多了一大批水浇地,粮食产量有所提升;

  再加上缅甸的粮食,还有国内和平,可以从东北军占据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调拨不少粮食,依靠这两个平原的夏粮援助,四川总算挺过了这一关……

  当然了,仅仅是挺过这一关,还是有无数人营养不良,即便是共产党高层也不例外。担任西南局书记两年,连续两年遇到灾荒,周恩来同志的法国同学王若飞,本来胖乎乎的身子,除了脑袋还比较大以外,整个人瘦变了形。

  看到王若飞同志如此,周恩来同志也感慨无比,不过王若飞同志则不以为然,虽然累一点,但这两年整个西南局的同志得到了太多的锻炼。凭借着这两年锻炼出来的组织能力,西南地区的一四计划一定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四川考察了一番,周恩来同志才返回太原,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也和陈赓同志谈了很久……

  在九月到十月间,周恩来同志对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种种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自己过往的错误进行了极其深刻的反思,就诸多问题向党内同志做了解释,最后也向同志们表态他会无比拥护和支持谷雨同志的思想……

  就这样十月十五日,共产党中央七中全会召开,此时日本对蒋介石试图侵略上海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太原,举党震惊。

  在巨大的民族危机前,七中全会开得非常迅速,全会讨论了七大的各项准备工作,讨论通过了准备提交七大的政治报告、军事报告和党章草案、七大主席团名单草案、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候选人名单和会场规则草案等等,并决定七大提前于1936年10月25日召开,会期十天。

  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对党的斗争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了科学的总结和概括,高度评价了谷雨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谷雨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同时,全面阐述了历次“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其造成的严重危害,并着重分析了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这次会议,标志着历时一年半的整风运动正式结束,为七大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而就在会议期间,接到了蒋介石的邀请,会议主席团研究了一番,然后谷雨回电表示共产党就联合抗日一事,先后发表了多次声明,态度非常明确。

  只要蒋先生愿意真心抗日,共产党愿意不计前嫌,与南京政府通过政治协商,共组联合政府。我方谈判代表已有明确要求给予贵方,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对于蒋介石搞得这一套东西,谷雨嗤之以鼻,都什么时候还敢玩这一招,你想面谈可以,但你基本条件都要达到。

  你担心外国中立,影响军火购买,不愿意对日宣战可以,但是你必须对日有实质性的动作,让我看到你不是嘴上说说,最起码不应该阻挡抗日宣传,最起码不应该赔偿庚子赔款这些要求不过分吧……

  而在主席团会议上,谷雨也分析了蒋介石的种种意图,蒋介石绝对不可能白白放弃上海,他应该是想效仿一二八事变,通过在上海的抵抗,获得列强的调解,但是他在上海和南京周边的兵力不足,应该想稳住我们,然后调兵增援上海。

  既然蒋介石想打,共产党不应该阻拦,而是让蒋介石放心大胆的撤兵,所以在给蒋介石发电的同时,共产党新华社也奉命对外公开宣布,解放军前沿的部队将主动向根据地纵深地区撤兵三十公里以上,并邀请各界代表监督。

  共产党的回电和撤兵声明一出,蒋介石也就初步安了心,此时他还是投机心理,自然不可能按照共产党的要求来办,他还想着显示力量之后,日本人可以适可而止,

  不过日本人很显然并不准备适可而止,10月18日,日本在上海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万人,而在这段时间,蒋介石在上海附近的中央军已经增加到六个军十五万人。

  到了这一步,蒋介石也已经知道,现在就算是饮鸩止渴,也得扛住,为了保住上海这一根本之地,蒋介石开始了大规模调兵。但即便如此,蒋介石也还是不敢轻易进攻,他只是如同赌徒一般,继续增兵,希望能够吓阻住日军。

  凭借着良好的交通,到了11月1日,上海周边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增加到三十多万人,但是日军第三师团也已经完全登陆,此时日军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人,并做好了战斗准备。

  11月2日,日军空袭中国上海、杭州、南昌国民党主要空军基地,国民政府空军与日军空军激烈交战,但因为寡不敌众,损失惨重。

  而在地面日军第三师团和海军陆战队不顾双方的兵力悬殊,向上海市区发动了进攻,在日军的炸弹和炮火前,上海人民死伤惨重,而国民党军队虽然作战相当勇猛,但上海的地形很明显不适合大军作战……

  而在此期间,共产党中央七大顺利召开,谷雨致开幕词,并做了一个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总结了六大到现在以来党的革命历程,从各个方面论述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组织路线的基本精神,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对各条战线的任务和政策提出了具体意见。

  除此以外,毛泽东同志做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陈云同志做了了《关于发展第一个四年计划的建议报告》,刘伯承同志做了《关于抗日战争的军事准备》讲话,周恩来同志做了《论统一战线》的讲话……

  五份报告和讲话之后,七大进入到了讨论阶段,而到了11月4日,七大胜利结束,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53名,候补委员45名,并确立了谷雨思想的政治指导地位。

  而在11月5日的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谷雨为党的第一书记、党的军事委员会书记,同时确定了五位中央书记和两位候补书记,十九位中央局委员和两位候补委员,至此共产党确定了主要领导层。

  而就在七届一中全会胜利闭幕的同时,打了三天之后,就有些吃不消的蒋介石终于等来了好消息,英、美、法三国政府提出将上海作为中立区、中日双方军队撤出上海的建议,虽然日本旋即拒绝了此建议,但蒋介石等待多时的外国干预终于到来,只要挺下去,挡住日本人的进攻,就有未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