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2章 衰落帝国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646 2025-05-12 15:06

  谷雨心情好,对一向配合的西哈努克也很大方,要办一个摩托车厂,小事一桩,自然办;不仅给了摩托车厂,谷雨还额外给了增加了一个十万吨合成氨厂,柬埔寨增产粮食,不就是中国增产粮食嘛,多给一些好处也是应该的!也就在谷雨和西哈努克把手言欢之际,赫鲁晓夫访美之后,迅速访问中国,与中国发表了一份加深各项经济和科技合作的联合公报,以及大英帝国的通报,陆续报告给了艾森·豪威尔。此时的艾森·豪威尔身体不是很好,心脏病手术对他的影响不小,加之就要退休了,他开始比较多的栽培尼克松,让他多参与一些内外事务。

   面对老艾克的询问,尼克松显得很轻松,中苏虽然矛盾不少,但各种合作确实很多,美国只需继续执行对苏遏制,对华接触的区别就行,同时要加大在阿富汗的投入。

   老艾克又指着英国人的通报询问,尼克松就有些皱眉,要想让大英帝国安心做条狗,而不是继续惦记恢复旧山河,美国的政策是软硬兼施,嘴上说得无比漂亮,下手的时候不知道多么凶狠,看到英国人火了,又喂两根萝卜安抚一番,希望用这种方式一步步摧毁英国。

   在美国的战略中,迫使英国放弃独立的核武器控制权是核心战略之一,一步步打垮英国的航空工业,也是重要战略之一,所以美国人才会想尽办法把中国拉进核裁军和限制导弹的种种谈判中,才会坚决反对英国向中国转让发动机技术,不管水平高低,都要反对!

   现在看到英国人恼火了,直接发出这样一份带有通牒字样的文字,尼克松第一反应自然是安抚一番,但老艾克却不愿意这样干,美苏缓和,腾出手脚的可不仅仅是苏联,美国同样也腾出了不少精力,现在法国闹独立,英国死而不僵,那怎么行?

   所以老艾克的态度是强硬反对,原因是中苏刚刚达成一连串技术交流计划,现在英国把这么先进的发动机连同生产线一起卖给中国,万一被俄国人利用和改造一番,对西方保持航空领域的领先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了老总统也有安抚英国人的办法,波音707曾经试验过使用英国的发动机,效果还不错,那就先给英国人一些发动机订单,等英国人取消了与中国的合作,再减少也是可以的!“若是中英私下交流洲际导弹相关技术呢?”“那就取消给予英国的经济援助,同时告诉中国人,合众国反对中国对外输出先进导弹技术,一旦发现将会对中国处以严厉制裁,中国需要大量的外来投资,他们不敢做得太过,而一个不断限制国民投资国外证券的国家帮不了中国多少!”

   说到这里,艾森·豪威尔笑着说道,“英国人可以给中国人飞机发动机,美国同样可以给,而且给的是更好的东西,波音707已经交付一年多了,完全可以给中国交付几架,到时候就可以多交付几台发动机,中国不是喜欢仿制吗?让中国人仿制个够!”

   “中国有了更好的航空发动机,会不会大幅度提升空军实力?”

   “中国空军再强大,能够比美国空军强大吗?等到中国人仿制出了波音707的发动机,美国下一代先进发动机就研发出来了,到时候还是领先中国人,航空发动机比的是国力,中国现在的国力有限,工业基础也不好,航空工业的落后是必然的!”

   老艾克微笑着教导接班人一招,“理查德,中国的谷最喜欢说的一句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当下合众国的主要矛盾不是中国,事实上也不是苏联,而是英国,必须利用好英国的经济困难,逼迫英国全面妥协,英国必须放弃核武器的自主控制权!

   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甚至于以色列,未来都可以拥有核武器,但核武器怎么使用,必须听合众国的,谁不听就收拾谁!一时收拾不了,那就等待机会收拾!”

   “总统先生,您实在太睿智了!”尼克松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同时想了想说道,“也不能太过纵容中国人,中国要想见识到合众国先进的发动机,理应参加限制导弹出口和核裁军谈判!”

   “在这一点上,合众国和苏联有着共同的利益!”说到这里,艾森·豪威尔微笑着说道,“不过中国人未必会服软,你可以再加上一些东西!”

   “中国已经够强大了,不需要再加东西, 完全可以先制造一些筹码!”

   看着意气风发的尼克松,艾森·豪威尔笑着点点头,艾森·豪威尔如此有恃无恐的折腾英国人,也是找准了英国人的死穴。

   二战之后,英国经济萎靡不振,英镑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随着西德和法国的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英国老二的地位已经保不住了,英镑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

   在1958年,英镑又遇到了一次贬值危机,投机者认为德国国际收支强劲,并下注马克兑英镑会升值,而英国当局不得不收紧外汇管制,禁止英国居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购买外国证券,即使是来自其他英镑区域国家的证券,所有这些都导致了英镑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逐步减少。

   相比欧洲大陆,此时英国的生产率增长依然缓慢,英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出了问题,正常来说,英镑必须贬值,但英国政府为了维护金融帝国的利益,不愿意轻易贬值英镑,他们反而是想尽办法维持英镑过高的估值,如此一来,英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自然更加糟糕,这也进一步影响了英国经济的回复。

   所以英国政策的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以高需求拉动经济运行,抑制利率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并将失业率维持在低位,但强劲的国内需求又导致国际贸易和收支状况恶化,迫使当局提高利率和税收,但一旦如此做了,英国经济增长率必然下滑,英国政府为了经济增长,又不愿意踩刹车。

   如此一来,英国政府只能采取一些特殊的权宜之计,比如暂时征收15%的进口附加费,比如限制出国旅行,甚至于不断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但这又进一步削弱了对英镑的信心。可以说,此时的英国经济和英镑如同陷入到死亡螺旋一般,无可挽回,巨大的经济困难逼着英国人不断求助美国,然后被美国逼着卖出了一个又一个祖传的家当,现在连核武器的控制权都被美国人惦记上了,而且是志在必得!

   按理说英国人都这样了,美国还如此强硬,是不是太过了,艾森·豪威尔这么干,甚至于不惜对中国妥协,实际上还是怕英国人死灰复燃,光光把英国彻底打垮还不够,还必须牢牢抓住英国的命根子,到那个时候,美国还可以真正放心。

   事实上,美国这些伎俩都是明牌,英国人也心知肚明,但英国人就是扛不住,首相麦克米伦也只是讨价还价,并没有长期抗衡的决心,在发现艾森·豪威尔不仅没有让步,反而出人意料的措辞强烈时,他又有些发慌,美国人怎么能这样?

   但不管心里怎么不满,英国人还是没有敢直接把发动机卖给中国,为了一个小小的八百万英镑的生意,破坏了美英传统友谊不值得。

   至于中国的不满,也不是没有弥补的办法,中英两国合作造船,以前造得都是最简单的船,现在可以造一造高水平的船只,中国不是一直想造十万吨级的油轮吗?大英可以和中国合作嘛,总不能让德国人专美于前,大英有这个能力…

   收到英国人的回复后,谷雨已经结束了对柬埔寨的访问,乘坐专列前往云南的路上,他十分不屑的把英国方面的回复丢在一边,“大英帝国崛起过程中的那些英雄,知道今天这一幕,估计能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

   潘信接过电报看了看,想了想说道,“这么轻易妥协,大英帝国寿终正寝的日子不远了!”“现在看来,未来我们在欧洲的外交重点要转移到法德两国,英国也就这样了,以后也就是美国人养的一条狗,美国吃肉,英国喝汤!”“给美国人做狗,美国光景好的时候,英国还有汤汤水水喝,若是美国日子不好过了,还不得杀了狗炖汤喝!”

   谷雨脑海中想起了英国人未来的发展,笑着说道,“这一天是迟早的,不过英国这么衰落也好,咱们可以继续淘宝!”

   “美国不让卖呀!”

   “拦了一个,总不能什么都拦,以前英国人不愿意和我们一起搞十万吨级的油轮,现在不也开始搞了吗?”谷雨笑了笑,“油轮以后会越做越大,咱们的船公司也要多下一点功夫,争取早一点实现超大型油轮的突破!”

   话虽如此,谷雨还是有些遗憾,英国越来越丧失独立性,美国的相对实力自然会提高很多,这对渴望一个多极化世界的中国,自然非常不利。

   他原来以为,第一个爆炸原子弹的英国人会支撑得更久一些,没想到还是在那个历史节点完蛋,真是太不争气了,但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一个被资本控制的国度,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往往不顾及国际的利益,而是资本的利益,而资本控制的选举游戏,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危害,英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二战结束后,如果说困难,苏联、中国,甚至于欧洲各国,哪一个不比英国困难,苏联国土的精华被德国人祸害的一遍,中国的精华区东北、江南地区都被日本人祸害过,老百姓更是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只能搞瓜菜代。

   英国本土除了挨炸弹,德国人总没有登陆吧,还有那么庞大的殖民地,英国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等地也有无数资源可以使用,可以说二战初期,英国只比美国差一些。因为大英帝国可以用来变现的东西最多,战后美国不管是马歇尔计划,还是各种其他援助,英国拿到的东西也最多,但十几年过去了,英国还是越混越差,其国际地位已经一步步被中国赶超,现在已经基本是安理会老四的地位,或许再过几年,就要被戴高乐的法国抢了风头。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英国人不努力,也不是英国的什么国企问题,归根到底就一个问题资本,二战后英国已经守不住殖民帝国,但习惯躺着赚钱的英国资本集团还是想从殖民地吸血,所以英国人硬挺着,也要尽可能维系英镑的国际地位。

   而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各国愿意接纳的储备货币,就不能随便贬值,不贬值,英国的工业自然吃不消,就必然会衰落,而英国工业的日益衰落带来的就是英镑的进一步不稳,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英国人又不傻,他们自然看到这一点,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说到底还是资本的利益,站在国家的立场,英国最好的选择是英镑加大贬值,提升工业的竞争力。

   有着最强工业基础的大英帝国,也有着庞大海外市场和原材料产地的英国,长期维持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是有可能的,虽然不是最强,但比法国强是肯定的,法国西非那些犄角旮旯,哪里比得上大英那些高档次的殖民地。

   别的不说,光光前世香港给英国人带来了多少利益?可是这么多钱,去了英国,最后都干了什么?给资本家们拿出去搞投资了,还有一部分用来搞福利国家,粉饰太平去了,这样的英国不衰落,又怎么可能?既然英国人注定是这个鸟样,也没必要对英国人太客气了!

   谷雨默默想着可以在哪些地方搞事?东北?东非那疙瘩虽然重要,但在国际上真心不怎么出头,未来除了阿阴那个仁君以外,其他的大多都比较正常,谷雨对老实不折腾的国家一向没什么兴趣,人家日子过得好好的,你非跑过去折腾,就算能搞到一些好处,名声也臭了,不值得!

   说到底,中国和苏联不一样,中国人肯吃苦,善于经商,只要安安稳稳做生意就是成功,所以谷雨追求的更多是秩序,只要相关国家基本稳定,让中国人可以放心经商,放心投资,就足够了,他是能不折腾,还是不折腾的好!慢慢的,他的目光看向了南非,南非白人种族政权搞得那些破事,虽然非常难看,但有美国人珠玉在前,世界各国虽然批评,但真正去折腾南非的并没有几个。

   而且这一世因为中国在非洲的存在,美国人对南非的压制也不是很厉害,甚至还不断鼓励南非摆脱英国的影响,并与南非政府在摧毁英国在西南非洲的殖民统治上还有不少合作。

   中国虽然也批评南非,但中国的主张一向是政治是政治,经济是经济,作为中国铁矿石、铬矿等主要矿产最重要的来源国之一,中国和南非的经济联系比较紧密,政治上虽然接触少,但也没采取什么针对南非白人政府的行为。

   但谷雨非常清楚的知道中国和南非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分歧,中国在不断南下,南非也在不断北上,虽然中国实力远强于南非,但昆仑省离本土太远,又处在非洲大陆深处,中国真正能够用在非洲的力量相当有限,所以谷雨才接过了戴高乐的橄榄枝,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虽然此时此刻,中国和南非还没有对上,但也越来越近了,是不是要为南非人民做一些贡献?谷雨权衡一番,还是觉得不能做,中国现在的实力还不够,没必要太过折腾,在刚果就够了,再搞南非,反而得不偿失,再说了,和南非在经济上合作也非常重要…

   还是让老毛子在前面折腾吧,赫鲁晓夫不乐意干,等到七十年代苏联实力强大了,自然要向西南非洲进军,总不至于又跑到干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战争吧!

   但此时此刻的谷雨并不知道,看到中国对刚果人民党的支持,埃塞俄比亚皇家警卫队司令门吉斯图纽威派出了一名秘密代表乘坐火车前往寻乌,寻求中国人的支持。连皇家警卫队司令都在反水,可见埃塞俄比亚现在的问题严重程度,二战结束返回埃塞俄比亚之后,有意大利人帮着修公路,塞拉西一世继续他的进步改革。

   改革税制,对耕地征收现金税,废弃实物代税制;严格执行政府官吏和军队的固定薪金制,薪金由国库提供,不得自行筹措薪饷;厉行废止奴隶制,最终于20世纪50年代彻底废除了盛行千年的奴隶制;发展文化教育,创办各种学校,包括兴建第一所大学,发展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这些措施使得国家在战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但在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时代潮流下,海尔·塞拉西虽然继续实行若干改革,但作为封建独裁皇帝的缺陷也开始暴露。

   过去十年,海尔·塞拉西的政策上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外交上倒向美国以求军援,同时又和中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毕竟中国是邻居,要是中国搞事,他的统治也扛不住。

   与此同时,海尔·塞拉西还极力鼓励外国资本向埃塞俄比亚投资办厂,开放国内市场,货物和机械进口免除关税,自由办理一切事务,甚至所得利润也可以任意汇往国外。

   海尔·塞拉西的对外开放还是很有些效果的,最大的收获不是西方,反而是中国,中国为了有效开发昆仑省,最开始的一些年都从畜牧业发达的埃塞俄比亚进口大量牲畜和农产品,以满足昆仑省开发的需要。

   为了平衡贸易,从一五计划开始,中国就在埃塞俄比亚搞各类加工业,开办药厂等等,后来更是和埃塞合作开发该国的煤矿、钾矿、纯碱矿等等,甚至还办起了水泥厂。

   而等到光荣油田开始开发,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合作就更加深了,中国炼化的油气产品通过铁路运到埃塞俄比亚,然后运回大量埃塞俄比亚的基础原料,比如皮革、棉花、各种经过初加工的矿产品等等精加工之后再运回国。后来埃塞俄比亚甚至允许中国勘探并开发该国丰富的金矿资源,该国金矿品位相当高,所以中方也获益不少,虽然目前黄金年产量也就几百公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越来越多。

   虽然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这些合作带有典型南北经济合作的性质,但相比于欧美赤裸裸的剥削,中埃合作具有明显的互惠互利性质,可以说两国都搞到了不少好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塞俄比亚人民对老皇帝愈发的不满,一方面是老皇帝自己作的,1955年,他举行了纪念自己称帝25周年的盛大庆典,同时还颁布了一部新宪法《1955年宪法》。

   这部宪法逆时代潮流,加强独裁统治,这些都不奇怪,毕竟皇帝不可能革命自己,这部宪法最离谱的是,竟然规定埃塞俄比亚最大的阿多拉金矿是皇帝的私人财产。宪法还明文规定皇室开支占全国预算开支的比例,其开支总额竟然达到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四倍,这对农业立国的埃塞俄比亚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

   为了安抚地方封建势力,加强他们对皇室的向心力,政府又停止实施过去的土地登记和税收制度改革,广泛实行了土地分封。据不完全统计,用于分封的土地警方达到了惊人的397万公顷,海尔·塞拉西的倒行逆施,迅速激起了全国各阶层的不满,社会动乱不断发生!

   与非洲绝大部分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虽然有无数原始部落,奴隶制度才刚刚废除等等缺陷,但这个国家是非洲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的国家,有着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而且因为地理的关系,与西方各种文化交流比较多,可以说埃塞俄比亚的文明程度相当高。

   看到老皇帝这样干,国内的进步势力自然很很不爽,偏偏埃塞俄比亚与中国的各项交流比较多,中国的昆仑省的巨大变化,埃塞俄比亚人同样看得到。

   从1945年到1960年,短短十五年间,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中国对昆仑省的开发步入正轨,大大小小的厂矿越来越多,一条又一条铁路公路、一座又一座桥梁出现在昆仑省的大地上。

   此时农业生产必须的各种水库、堤坝也越来越多,各种开垦的土地已经增加到两百多万公顷,各种农产品和牲畜存栏量也迅速上升而随着移民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业开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昆仑省已经成为中国仅次于西域省的棉花大省,昆仑省还有苏丹的大批棉花通过铁路运到寻乌棉纺厂加工成棉纱和布料,不仅大批运往中国国内,还被中国的商人们加工成各种时尚的衣物,向周边国家出口。

   除此之外,昆仑省的各种粮食产量也增长飞速,大量粮食运回国肯定不行,自然就出口周边,比如乌干达的英国殖民者就从昆仑省购买粮食和各种日用品,通过尼罗河运输,成本非常低。

   埃塞俄比亚人口众多,耕地虽然不少,但靠天吃饭,时不时有灾荒,所以中国昆仑省每年都会向埃塞俄比亚出口粮食,换取牲畜、蜂蜜等埃塞优势产品。

   虽然昆仑省的情况与本土还是有不少差距,最典型的就是每年雨季的洪水泛滥,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控制住,昆仑省自己估计还要再苦干一代人,但即便如此,昆仑省的巨大变化,还是让埃塞俄比亚人痴迷!

   要论环境,处在高原上的埃塞俄比亚比昆仑省强多了,要论人口,埃塞俄比亚人也更多,可短短十几年间,中国人就把昆仑省建设的这么好,可他们的皇帝这些年都干了什么?

   埃塞俄比亚有着复杂的政情:强大的基督教势力,数量众多的穆斯林,大量ǔ原始的部落,还有相当数量的犹太人,塞拉西如同一根绳子,把国家绑在一起。

   但因为君主独裁,赛拉西的种种改革措施根本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上层封建统治集团日趋腐败,国家经济发展滞后,贫富差距日趋严重,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且与其他地区不同,埃塞俄比亚传播最多的是谷雨主义。

   一来是中埃关系友好,埃塞俄比亚人可以进入到中国的昆仑省学习,自然把各种中国的政治教材带回到埃塞俄比亚,并翻译成该国的文字,二来是昆仑省这个活生生的教材太有吸引力了,所以受过现代军事训练的军官开始不满“封建腐朽”的皇帝统治,希望跑步进入社会主义。

   完全可以学习中国,通过一场革命,将反动腐朽的皇帝和大贵族、一扫而光,土改之后,组织群众劳作,发展工农业,或许用不了多久,埃塞俄比亚也会变得和中国一样强大,中国可以,埃塞也可以!

   而一些进步学生也开始闹腾,甚至公开大喊“皇帝是贼”“吊死皇帝”等口号,眼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不断加深,一些改良派认为不能再任由老皇帝胡来了,终于一场政变即将爆发,而谷雨又一次面临着选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