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56章阴谋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689 2025-05-12 15:06

  谷雨想了想问道,"老王的飞机有没有到开罗?"

  "王国务乘坐的专机明天一早从瓦乌出发,下午会到达开罗,埃及总统纳赛尔先生会到机场迎接!"

  谷雨很满意,"我们在埃及经营了这么些年,终于在关键时刻有收获了!"

  廖德华同志笑着说道,"这边协议一签,那边周恩来同志应该就有突破了!"

  "也没那么简单,英国人早就想让了,是美国人不愿意退,若是美国还是硬着头皮不让,我们反而不好办,我们总不能为纳赛尔,真正得罪了英国!""美国人不让,那就拖着,反正我们也不亏,一把子从埃及搞来了三亿美元的钱和物资,我们的日子又好过了一大截!""也对,有些事情,急是急不来的!"自19世纪末,英国侵略埃及以来,埃及一直在反抗英国的殖民侵略,到了1936年,眼看着形势周边,英国终于让步,和埃及终于签署了《英埃同盟条约》。

  埃及多义上获得了独立,但英国还是控制了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埃及由殖民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埃及走向独立的第一步斗争取得了胜利。

  到了二战期间,埃及是盟军的重要后勤基地,最多时期有上百万盟军,通过给盟军做后勤,埃及自然发了一笔战争横财,到了1945年,英国已经欠埃及五亿多英镑,这是非常多的一笔钱。

  更重要的是,埃及在战争中和美国、中国搭上了线,眼界宽了不少,知道大英江河日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时期即将成熟。

  为了壮大声势,埃及和一众阿拉伯小兄弟组建了阿盟,总部就在开罗,其主席和秘书长都来自于埃及,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地位至此奠定。战争结束后,埃及这个大英的债权国一边不断问英国要债,一直要求修改甚至是废除《英埃同盟条约》,要求英国撤军。

  从1945年开始,英埃双方就开始谈判,几次谈判都谈不拢,埃及就把英国告到了联合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为埃及做主,不过此时大英还是很有些实力的,美国人不可能上来就向大英的命根子上招呼,这一出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的闹剧自然行不通。

  埃及人的凶瑟没过多久,就遇到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惨败,连西奈半岛绝大部分地区都丢了,如果不是英国人挡着,以色列就要越过运河区,埃及人要求英国兑现条约,把以色列人赶走;大英表示,我有原子弹,赶走以色列人轻而易举,但我们不是在谈判吗?

  所以大英提出了一个《英埃条约》的修正版,大英将帮助埃及抵抗以色列的侵略,并迫使以色列人退出埃及领士;为帮助埃及政府加强军队,大英也可以提供了一大批武器,帮助埃及军队改进装备;英国也答应将运河区的部分收益,还有相当一部分英国在埃企业的股权交给埃及,以解决两国的债务问题,但作为交换,埃及则继续同意英国在运河区驻军,条约二十年!

  英国人的意思很明显了,只要埃及继续同意大英驻军,其他问题都好谈,这种局面下,法鲁克王朝捏着鼻子签署了修改版的《英埃条约》,而按照这个条约,英国人可以一直拖到1968年。

  条约签署后,埃及人就不断要求英国人驱逐以色列人,但大英此时看到了养贼自重的好处,告诉埃及政府,大英正在和以色列谈判,为什么不动手?原因你是知道的,以色列背后有美苏,谈判解决问题更好一些,万一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不好了!

  法鲁克王朝被英国玩弄的团团转,自然成了埃及各界愤怒的焦点,不出所料,法鲁克王朝被推翻了,而纳吉布又是英国人扶持的,加之地位不巩固,他一门心思和纳赛尔争取权力,自然也顾不上驱逐英军。

  纳吉布在原则问题上不给力,自然被埃及人民抛弃,现在强硬派纳赛尔上台了,纳赛尔又一次和英国谈判,英国人知道纳赛尔不好办,不过这会苏俄扶持库尔德人正在和阿拉伯人为敌,大英自然有借口,我们要防范苏俄,保护世界和平呀!

  纳赛尔不买账,要求英国人要么是按照条约,驱逐以色列人;要么是废约滚蛋,两样必须有一样,不要想着什么都要!

  英国人则继续拖延时间,而此时美国人也看到了纳赛尔政权有些靠近社会主义的一面,加之美国想的是以苏俄为敌人,和英国一起抗衡,然后一步步鸠占鹊巢。

  所以美国人站在了英国人一边,说了一圈大道理,并表示只要埃及反苏,加入英美主导的反苏联盟,美英就会联合督促英国和以色列撤军,同时美国人又见缝插针,答应给纳赛尔的阿斯旺大坝项目提供巨额贷款,诱惑他加入到反苏阵营,此时的纳赛尔又要加强军队,又要修大坝,还要搞国有化、土改,每一样都需要钱,而国内各界又着急一雪前耻,纳赛尔的压力自然很大。

  不过举国四望,他发现埃及接下来的路很不好走,英美不可信,阿拉伯人吃了太多了亏,纳赛尔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和他们继续凑一起。除了不信任以外,埃及的现状也让纳赛尔没办法和英美合作,埃及人要的是收回运河,赶走犹太人,谁在这个问题上打马虎眼,谁就会被赶下台!

  苏俄也不行,苏俄正在扶持库尔德人侵略阿拉伯人的士地,作为阿拉伯人的老大,埃及也不方便与苏俄合作。

  不过为了解决埃及诸多的棘手问题,纳赛尔还是尝试找到了苏俄,但此时苏俄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库尔德人身上,经过几年的折腾,苏俄扶持的库尔德人已经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交界地区站稳了脚跟。

  通过库尔德人的不断折腾,苏俄严重动摇了英国在中东地区的统治地位,伊拉克王国摇摇欲坠,刚刚独立的叙利亚人也不是对手,从战略态势上看,苏俄向东可以抵达地中海,向南可以直逼波斯湾。

  苏俄此举,自然引起了英美的惊恐,他们迅速拉起了一个联盟,试图阻拦住苏俄的扩张,这正中钢铁同志的下怀。

  狡猾的钢铁同志拿着库尔德人做筹码,和英美谈判,争取利益最大化,他现在实力不足,走得还是以攻代守的路子,希望英美可以在其他问题上让步。

  不过美国坚决不同意任何对苏俄妥协,逼着实力不足的英国在中东投入力量,无奈之下,英国只得拉拢中国,英国放弃了一些经济利益,成功搞出了一只"朝鲜雇佣军"。随着"朝鲜雇佣军"出现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库尔德人的攻势被挡住,不过"朝鲜雇佣军"打退了库尔德人的攻势后,就停下来不动了,借口已经完成承诺,要求英国和伊拉克、叙利亚拿出更多的钱,不给钱,不愿意再动。

  与南斯拉夫战事差不多,此时中东也处于僵局,而这种僵持的局面所制造的危机感促使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靠拢英国,所以大英也不着急,僵持正好。

  美国同样不着急,越来越多的"朝鲜雇佣军"出现在中东,中苏关系只会越来越糟,还不断消耗英国的实力,这同样是好事情,击败大英和分化中苏,在美国看来地位不想上下。

  更重要的是,有苏俄这头天天折腾的北极熊在,英美两国在石油利益的分配上,态度自然强硬了许多,伊朗、沙特和伊拉克目前都没有如意获得更多的石油份额。

  此时钢铁同志已经老迈,在中东、南斯拉夫相继僵持后,他的注意力都在国内,对跑到埃及折腾兴趣并不大,苏俄投入少了,没啥子作用;投入多了,随时可能被英国人截断,所以对埃及的试探自然不冷不热。

  不过埃及反英钢铁同志也没理由完全回绝,他虽然答应通过捷克出口武器,但要价很高,后时还要求埃及恢复埃共的合法权利,这让纳赛尔十分恼火,苏埃的第一次接触并不是很顺利。

  目前埃及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中国,中国和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有很悠久的合作,中国也愿意提供工业设备,但中国又相当顾忌英国,只答应提供民用工业设备和技术,这让纳赛尔多少有些失望。

  不过等到中国和英美围绕着东南亚少数民族独立问题争吵,并出现军事冲突后,中国的态度立刻有所改变,中国告诉埃及可以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这两个 MSL 兄弟过一道手,拿到一些军工设备。

  中国并不直接与埃及交易,而是先卖给两国,再由两国转卖埃及,这样也就回避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反正中国装备两国,压制印度是明牌,从来不在乎外界的不满,这几年各种武器和设备出口就没有停过。

  而要用好这些设备,埃及需要足够的技术人员,中国愿意帮着培训,不过埃及人只能用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人的多义进入中国,在中国接受培训。

  而这些设备运到埃及后,其安装、生产、售后维护则需要埃及邀请"缅甸人"来维护,因为中国也给缅甸提供了相应的军工套餐......

  但即便如此,中国在武器上只愿意提供防御性武器,比如高射机枪,轻型反坦克炮、 RPG 等,而埃及人最希望的重炮、高射炮、坦克、飞机,中国人一样都没有提供,中国的理由是不愿意影响中英关系。

  而在军工设备和技术转让上,中国人目前只愿意让埃及首先实现枪械和子弹的生产,后来经过反复游说,才答应提供几种口径的迫击炮、高射机枪、107mm火箭炮和一款76mm的反坦克炮的生产线,而要实现自给自足,又需要配套钢铁厂、机械厂、化工厂等等......

  中国人囊中羞涩,卖出来的这些东西大多为二手设备,报价很便宜,也接受埃及分期付款,没有钱,给农矿产品也行,就是不接受贷款。

  中国提供的那一套东西,总体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生产出来的枪炮也就是二战时期的水平,但纳赛尔也非常清楚,中国拿出来的东西是英美绝不愿意提供的,可以说独一份。

  英美虽然愿意提供武器,但武器昂贵不说,还不愿意提供生产线,中国人的东西虽然差一点,但却解决了埃军轻型枪炮的生产问题。

  这一套生产线建成了,可以帮着埃及培养不少军工人才,埃及就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未来不用像第一次中东战争那样,高价买来一堆一战时期的武器了,这对埃及太重要了!就在阿尔及利亚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不久的1951年4月中下旬,正在天方省、昆仑省考察的中国国务委员南汉宸突然率领贸易代表团访问埃及首都开罗,在考察了埃及石油公司和埃及的棉花产地后,然后两国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

  中国答应帮助埃及制定第一个四年计划,同时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向埃及出口钢铁、化肥、机械、水泥、瓷器、玻璃、橡胶轮胎、电缆制造、制药等埃及急需的工业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以帮助埃及实现民用工业的出口替代。

  同时中国还将向埃及出口矿山设备、火车头,铁路车厢和相关通讯器材等,以帮助埃及加强铁路运输能力。

  这一份协义的总金额为2.41亿美元,埃及方面提供一部分外汇,另外一部分则以埃及长绒棉、砂糖、磷矿石和石油等中国急需的农矿物资替代,整个协议期为四年。

  而两国私下也签署了军工设备和技术出口协议,总价值为六千万美元,按照中方的估计,相关设备投产之后,埃及可以实现初步的自给自足,比阎锡山当年要强不少,当然了,想强非常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中埃协议出炉后,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此时南洋相关谈判还在僵持中,中国人突然与埃及签署了这样一份巨大的协议,自然很轰动很多国际政治分析家都认为,中国人对南洋谈判的僵局很不满意,这才绕路扶持埃及,给英美出难题,逼迫英美做出选择。

  国际政治分析家都明白,英美领导人当然清楚,对于中国人对外廉价输出工业技术和设备,英美非常恼火,都和中国人一样乱搞,欧美昂贵的工业品卖给谁?

  所以英美大使立刻联系埃及,说中国那些设备很落后,你们别买了,我们提供更好的给埃及,然后纳赛尔就问了,我就这么点钱,你们能提供这么多设备,还包教会吗?还有你们愿意接受埃及用原材料抵押货款吗?

  英美大使心里妈妈啪,该死的中国人,你们刚刚有些样子,就想着砸锅呀,真是该死,这条路不通,英美不得不对埃及让步,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答应给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提供贷款,美国政府也答应提供捐赠和贷款。

  在最棘手的撤军问题上,英国也有松动的迹象,在美国人的斡旋下,英国答应只要埃及答应反苏,加入中东反苏联盟,埃及的大广播不要再对外宣传反殖民思想,也禁止阿尔及利亚人待在埃及折腾。

  等这些条件满足后,英国可以分批撤出苏伊士运河,不过英国要求苏伊士运河的运营交给英国技术人员,苏伊士运河的国际通航权不得改变,必要的时候,英国也可以撤回基地。

  不过此时埃及已经不可能对英国让步,纳赛尔还是坚决不同意,这也让美英法非常不满,可纳赛尔争取的是正常的国家利益,而中埃的各项交易虽然恶心,但中国人提供的主要是民用工业,这玩意欧美也没理由阻拦,如果这都拦,美国刚刚开得新场子就没办法玩了......

  哪怕是军火,也没有直接从中国流出,也留下了不少回旋余地,到了这一步,美国坐得住,英法都坐不住了,两国大使立刻就找到了美国,要求和美国协调立场。

  两国都希望美国在南洋问题上做一些妥协,不要再这么强硬了,是中东重要,还是婆罗洲那圈不毛之地重要?若是把中国人逼狠了,中国人真得甩给埃及一大堆重武器,到时候怎么办?大英的士兵死多了,工党是要下台的!恼火的英国人这一次态度也强硬起来,如果美国再不让步,英国就搞马来亚的分治,给予马六甲沿岸的海峡殖民地那帮子华人高度自治,甚至让他们建国。

  大英已经丢了印度,马六甲海峡不是必守项,但苏伊士运河就不同了,直接关系到大英帝国的生死存亡,大英绝对不能容忍中国人这么润埃及。

  各种信息不断传到白宫,杜鲁门不得不召集内阁和幕僚们开会,协商解决方案,对于中国跑去润埃及,美国人表面上和大英一样愤怒,但实际上很高兴,中国人终于出手了,就应该这样。

  不过这会英国人着急了,美国人觉得差不多了,真把英国人逼急眼了,也不利于美国顺顺当当的接过大英的霸权,不过老美动员了那么多军舰飞机,还有好几万军队,要是没一点收获,去也没办法交代。

  所以艾奇逊的意思是中国人扶持的马都拉共和国绝不能成立必须颠覆,颠覆之后,接下来是继续保留印尼联邦,还是把爪哇三分和马鲁古、东帝汶一起独立,那就要根据谈判的结果来确定,如果能凑在一起,那就凑在一起;凑不到一起,那就分家。

  如此一来,美国可以骄傲的宣布他们击败了中国在南洋的扩张,逼迫中国人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对于国内外都有一个交代。

  艾奇逊刚刚说完,国防部长马歇尔就有些皱眉,"国务卿先生,要想彻底清除爪哇岛内的中国游击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旦围剿战旷日持久,很难完全阻拦中国人可能的增援......"

  艾奇逊当然知道,他笑着说道,"从前年冬天到今年上半年,中国通过高频率的海运,将两百多万在苏劳工迁徙到了非洲,他们在非洲已经有了足够的人手......"

  一个十分阴毒的方案出现了,那就是美国可以允许中国把比属刚果的东方省纳入到势力范围,作为交换,中国人提前撤出爪哇岛,然后坐视美国镇压爪哇岛的马都拉共和国。

  而允许中国人在比属刚果折腾,一来可以破坏中国和老欧洲在非洲的默契,进一步分化,二来也是为了分裂刚果,并为美国人完全控制加丹加省做准备。

  加丹加省是刚果最主要的资源产地,比利时看得紧紧的,而地大物博的老美,又手握整个拉美,可以说什么都有,美国人并不稀罕刚果其他东西,铜钴都算不得什么,但就是一样,美国的铀矿严重不行。

  美国虽然一直对外声称,美国核武器的铀矿来源是加拿大,但实际上是骗人的把戏,加拿大的铀矿能挖出含0.03区铀的矿石,就会被认为具有不错的开来价值,而在加丹加省欣科洛布韦,铀矿石的品位高达65区。

  美国科学家把欣科洛布韦比喻为"自然的怪胎","在其它矿山中,你看不到更纯的铀。从未发现过这样的东西。"

  高品位的铀矿可以减少铀浓缩的难度、时间和成本,控制了刚果的铀矿,英法等老欧洲的核工业发展都会受到严重限制。

  但现状却不容乐观,比利时人为了保住刚果殖民地,虽然把铀矿的大头给了美国,但中英法都能分到好处,这越来越让美国不满,这么宝贵的资源必须完全控制在美国人手中。

  所以艾奇逊搞出了这一手,以坐视中国人在刚果闹腾作为交换,劝说中国人提前退出刚果,那么中国人会不会就犯呢?艾奇逊的答案是一定会!中国人发现了铀的价值之后,发了疯一样储备了几万吨铀矿,虽然让中国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用再担心铀矿的不足,但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本士就没有发现铀矿,中国人不断派人渗透刚果,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以引诱中国人动手,一旦中国人动手,美国立刻下场,派出海军陆战队空降欣科洛布韦铀矿,把这个至关重要的矿山控制在手。

  等到控制铀矿之后,美国就可以主持召开刚果会议,让刚果整体独立,然后逼着中国人退出刚果,同时把刚果打造成美国在非洲最重要的据点......

  当然了,美国人也不会完全得罪中国,听说中国人缺铜,美国可以联合中国企业在刚果开放铜矿,至于铀矿,分配权在美国人手上,中国人就不要再惦记了!

  艾奇逊这么一说,马歇尔就没再出声了,艾奇逊控制刚果铀矿的思路是对的,作为国防部长的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当然了,这样的下三滥招数,美国人自然不会和中国签署什么协议,万一落下文字,美国人怎么对欧洲盟友交代呢?

  又讨论了一番,确定由正在马尼拉谈判的美国副国务卿向中国做出提议,当然了,言语之间必须让中国人听懂,但又十分含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