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4292 吐槽:20 更新日期:2022-09-06 09:46:23
就在谷雨念叨两人时,蔡永皓已经来到了缅甸,见到了缅甸总统吴贺温,对于突然来了一个中国驻仰光特使,吴贺温相当紧张。不过看完了蔡永皓带来的谷雨亲笔信之后,吴贺温立刻热情了许多。
谷雨在这封信中,告诉地,蔡永皓同志此来,主要是为了协调对印度的各项事务,他不会干预缅甸内部事务,同时谷雨明确表示支持缅甸中央政府为维持统一所做的任何努力。
最后谷雨表示愿意出口中国最先进的歼轰-5喷气式战斗机在内的各种重武器以加强缅军的实力,如果缅甸没有外汇,用大米交换也是可以的。
谷雨这封信解决了吴贺温三个大问题,虽然吴贺温拿下了阿萨姆,威望大增,彻底坐稳了位置,但是他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印度的报复,眼看着印度把巴基斯坦打得节节败退,又南下吞并了一个土邦,吴贺温多少有些不安,毕竟缅甸的国力不如印度。
中国派特使协调印度事务,又出售先进的武器,还可以接受缅甸用大米交换,缅曲的压力自然小了一大截,吴贺温立刻决定购买这款先进的喷气飞机,如此一来,未来对付印度的螺旋桨飞机就容易多了。
吴贺温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则是美国人对他的不满和日益打压,吴贺温感到了极度的不安,而能够让他安心的自然是中国的支持。
这要从阿萨姆的战后处理说起,英印殖民时期,有大批印度人,孟加拉人和尼泊尔人迁入到阿萨姆,这帮人在缅印战争结束后,虽然有一部分人逃亡,但还有不少人留在阿萨姆,缅甸对这些人自然很不放心,就想着把这些人赶走。
而阿萨姆当地的土著民族也就是那些土邦,与缅甸关系相对交好,他们确实不愿意接受印度的统治,但是他们也同样不愿意接受缅甸政府的统治,而战前为拉拢这帮人,缅甸政府许诺了高度的自治权。
战争期间,这帮土邦同样得到了不少壮大,缅甸政府军不方便拿他们开刀,所以先把矛头对准了印度人、孟加拉人和尼泊尔人,想把他们赶走。
缅甸军队做事一向简单粗暴,赶人的过程中,自然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印度恨得牙痒痒自不待说,孟加拉国和尼泊尔也很不爽,不过孟家拉国有印度这个大敌在,目前还没有撕破脸,而印度和尼泊尔就不一样了,对着缅甸一阵狂喷。
这段时间类似的破事多如牛毛,相比于波兰和捷克驱逐了一千多万德国人,缅甸在阿萨姆甚至都算不得什么。
但谁也想不到,这个时候,美国人跳出来说话了,他们认为缅甸不应该搞得这么过分,威胁要取消给缅甸的各种援助,把吴贺温气得不轻。
老美对吴贺温推翻巴温政权并不满意,一直要求吴贺温建立民主政权,吴贺温自然不买账,老子政变是为了自己当总统,可不是为了什么民主。
美缅关系不是很好,也有经济上的原因,为了让中国参战,他连续答应了好些个中缅合作项目,美国人很不满意。
美缅关系出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吴贺温遇到的第三个问题,也是缅甸最头大的问题,那就是少数民族问题。
缅甸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没有阿萨姆前,主体民族缅族只有一半,等到收复阿萨姆后,人口增加了20%,缅人比例已经降低到40%左右。
以这样的人口规模,想实现控制本来就比较困难,偏偏吴贺温是政变上台,他为了获得缅人的支持,很快就违背巴温时期允许少数民族高度自治的做法,推行大缅族主义,一开始还不太明显,也没有怎么触及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矛盾相对较小。
等到夺取阿萨姆之后,吴贺温地位稳固之后,动作立刻强硬了许多,这立刻引起了各个少数民族的不满,其中反应最大的是基督教信仰者超过90%的克钦族,双方矛盾迅速恶化。
克钦族是缅甸第六大民族,该族和克伦族、克耶族都信仰基督教,虽然在缅甸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程度较高,与境外的宗教、人权组织联系密切。
缅人和克钦族有旧恨,英国人为了统治缅甸,采取扶持少数民族,打压主体民族的战略,克钦族等信仰基督教的少数民族作为英国人的打手,干了不少坏事,与缅族矛盾本来就不少。
也有新恨,缅甸独立战争过程中,中国拿走了包括密支那在内的缅北山区大片地区,对这一地区信仰基督、依附英国人的克钦族自然很不感冒,要求他们滚蛋。
克钦族的首脑迫于解放军的巨大压力,最终接受了中方的建议,拿着中国人提供的部分枪械,跟随解放军南下打地盘,没办法,要么主动走,要么被赶着走,反正都要走,不走不行。
此时,大批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酋长南下,其中的景颇族与克钦族属于同一民族。景颇族酋长们就与克钦族一起南下,占据了一大块地盘,等到了战后,克钦族的势力不减反增,控制区的总人口超过了八十万人。
克钦族盘踞在缅北与中国交界地区的山区和平原之间,其平原地区的地盘大多抢自于缅人。缅人自然恨之入骨,巴温执政期间就已经多有矛盾,不过巴温不敢动手,等到吴贺温开始加强中央权威,克钦族首当其冲,矛盾变得异常尖锐。
偏偏克钦族的位置非常做感,中国把这个少数民族当成与缅甸的缓冲地带,给予了一定的加强,又因为其信仰和特殊的位置,获得了美国人的青睐,美国人明着暗着拉拢、扶持克钦族,给中缅两国埋钉子。
到了此时,克钦族的势力已经不小,吴贺温觉得必须要收拾了,所以印缅战争刚刚结束,吴贺温找了一个理由,派出得胜之师讨伐克钦族,缅人一向残暴,镇压的过程中自然出了不少事情。
美国人自然不能接受自己的投资缩水,加之国内基督教势力被游说,所以就借着缅甸驱逐印度人的机会敲打他一番,让吴贺温不要和中国太靠拢。
美国人搞出的这一手,对吴贺温刺激很大,吴贺温民族主义者,他头顶着压着一个庞大的中国,压力山大,所以他不得不把安达曼群岛让给美国作为军事基地,在中美之间搞平衡。
但再怎么搞平衡,吴贺温也绝不能接受美国的过多干预,中国人都不管缅甸人,万里之外的美国凭什么管,但他也知道美国人惹不起,此时谷雨这封信自然给了他信心,继续干下去。
不过吴贺温对中国同样相当警惕,克钦族搞得规模这么大,中国人在后面也起了不少坏作用;而在缅甸和中国南掌省交界的地区,同样被一大帮子酋长们盘踞着,这帮人不断开采境内的矿山,交换中国的商品,嘴里说的是中文,写的是汉字……
所以吴贺温一边表示感谢,表示愿意购买50架歼轰-5战斗机,一边则开始试探,中国是真心接受他收拾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势力,还是嘴上说说的。
蔡永皓来之前,在国安部接受过培训,他知道谷雨的意思,谷雨并不是很喜欢克钦族,毕竟这个少数民族邦位置太敏感,与英美太亲近。
一旦未来印缅开战,克钦族闹事,缅军后勤就会出问题,所以吴贺温镇压克钦族,中国并不反对,甚至是鼓励的态度,适当削弱是好事。
但与此同时,谷雨也希望缅北各个少数民族继续保持半独立状态,作为中缅之间的缓冲地带,不过看到美缅关系恶化,谷雨对这些少数民族就不是太在意了,毕竟缅甸政府能提供的好处更多。
未来缅甸政府若是乱来,再扶持这些少数民族也不迟,反正缅甸政府搞得大缅族主义那一套,天然就有巨大的漏洞可以钻,谷雨并不担心缅甸会脱离控制,真以为阿萨姆是那么好吞并的,只要看看地图,就知道中国对缅甸处于绝对的地缘优势。
所以当吴贺温试探时,蔡永皓给出了一个让吴贺温十分满意的答复,吴贺温更加高兴,就在他高兴之际,蔡永皓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缅甸也派出雇佣军前往印度土邦,吴贺温稍稍有些沉默,他并不愿意再出兵。
对于印度吞并朱加纳德邦,缅甸虽然跑出来猛烈抨击,但和谷雨的想法差不多,觉得有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前面顶着,可以歇一口气了,而且缅甸曾经是印度一个省,与印度多少有些关系,也不愿意搞得太僵……
但中国的要求又不方便拒绝,想了想,吴贺温问起三个土邦的情况,蔡永皓告诉他,印度现在的动作不小,为以防万一,目前在孟加拉国的五万朝鲜雇佣军调动了两个团前住南方的海德拉巴。
本来还想往更南面的迈索尔和特拉凡科尔派兵,不过这两个土邦君主都信仰印度教,他们并不愿意与印度的关系用得太僵,所以一致拒绝了雇佣军,但还是花钱购买了一批武器。
但即便有两个团的雇佣军在海德拉巴,也不是很安全,毕竟海德拉巴有两千多万印度教徒,这帮人要是闹腾起来,光靠六千人根本扛不住。
在中国的协调下,孟加拉国已经答应派出一个师前住海德拉巴,但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中国希望将海德拉巴的总兵力增加到一个军,其中朝鲜雇佣军一个师,缅军一个师,孟加拉国一个师,这才能保证基本安全。
同时中方认为。一旦印度侵略海德拉巴,海德拉巴君主阿里汗求援,缅甸和孟加拉国都要往前线集结,以牵制印军,并根据印军的反应,选择是否对印度宣战,一旦战事爆发,解放军会以缅军名义参战……
吴贺温稍稍沉吟,然后开始推脱,他推脱也有理由,缅军与孟加拉人的关系现在不是很好,把部队派出去容易,后勤多少有些困难,他认为缅军还是留在阿萨姆的好!
蔡永皓丢掉了中央局的位置,现在日子很不好过,他需要成绩,见吴贺温推脱,心里很是不满,不过临来之前,外交部也研判缅甸不会往海德拉巴派出陆军,但是陆军不派,派出一些海军舰船,做一些后勤运输总可以吧,缅甸还是有一些船的。
就这样两人达成了初步一致,吴贺温会派出缅甸一些船只,安排新一批朝鲜雇佣军前往朝鲜,相关费用缅甸先垫付,海德拉巴稳定之后,阿里汗自然要买单。
而就在会谈结束后的次日,吴贺温充分利用蔡永皓访问的契机,立刻加大对阿萨姆的印度人,尼泊尔人的驱逐力度,并派出部队挺进到阿萨姆的最西段,同时也恢复了对克钦族的进攻,加大压制的力度……
各种情报迅速传了出去,马歇尔权衡一番后,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而在新德里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立刻感到了极度不安。
正在进行的夏威夷谈判,各种消息不断传了过来,中国的态度很强硬,一定要求印度撤军,而在谈判桌之外,中国继此前调配朝鲜雇佣军进入南方三个土邦,加大出售武器的力度外,现在又让前公安部长坐镇仰光,缅甸迅速向西增兵,很明显中国加大了对印度事务的干预力度。
接下来是否动手,拿下海德拉巴,尼赫鲁心里没底,万一动手,引发了战争,中国军队参战,印度军队真得有赢得希望吗?这要是再失败,他这个总理还怎么干下去。
可是不动手也不行,印度现在的民族主义情绪很激烈,不行,必须要做一些事情,要不然印度联邦政府的威望就会严重受损。
慢慢的,尼赫鲁就看向了迈索尔,或许可以先拿下左右摇摆的迈索尔和特拉凡科尔,先易后难,一步步解决问题……
而就在此时,中国空降军参谋长,特别行动总指挥陈廉甫已经率领一条军火运输船和两条粮食运输船来到了特拉凡科尔。
他的任务首先是完成一次交易,特拉凡科尔土邦君主以本邦盛产的大米和蔗糖交换中国的军火;同时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侦察帕德玛纳巴斯瓦米神庙,而要想做好这一次侦察,就要有人帮忙掩护。
而这个做掩护的人,也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印度CP的中央委员,在特拉凡科尔一带的主要领导人南布迪里巴德同志。
不过两人一见面,南布迪里巴德同志就很不满意的说道,“陈联希同志,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同志不应该支持腐朽的土邦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