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鬼子们大多管不住自己的手和笔,也会在香港的报刊杂志上说出自己的观点,虽然环太党改变了不少,但香港各大学还是有一些特别在意洋人的感受。
对谷雨对外的扩张,这帮人中有不少说他好大喜功,搞一些不毛之地干什么,不过随着天方省、昆仑省发现大批石油,南洋省发现了多个金铜矿,这帮人不提这个茬,转而说谷雨不应该在南亚折腾,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往日无仇,近日无恨,你在印度搞什么?
但这一类人并没有批评谷雨惠中国周边的小国,他们不绝对谷雨的做法有什么问题,中国家大业大对周边好一些不是应该的吗?要不然怎么能称大国?
相反他们还觉得谷雨给的不够多,国家已经这么强大了,就应该大方一些,搞什么贷款,直接援助就行了呗!
他们这样想一是中国的传统,虽然近代中国落后了,被小鬼子欺负,但对朝鲜、对越南柬埔寨暹罗,对南洋,中国一直是蔑视的眼光。
虽然这帮人与谷雨不对付,但他们毕竟不是后世那帮子跪派,他们对中国的强大一直很认同,只是觉得让他们来搞,应该更强大,但可恶的环太党竟然剥夺了这个机会,让一群泥腿子和一群工匠治理国家,他们会什么。
在他们眼中,既然中国已经强大了,给归顺中国的小国家一点好处不是很正常吗?所以他们对朝鲜留学生的做法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反而觉得谷雨在朝鲜问题上太过抠门,朝鲜就算不愿意加入香港经合组织,你也可以多惠一些嘛,朝鲜一直都是最忠诚的!
而对于南越发生的种种,他们也对谷雨的做法不满,南越吴廷艳人憎狗厌,中国作为宗主国怎么能不理睬呢?就应该下场把吴廷艳赶走,然后让南越自由选举……
“这帮人毫无逻辑感,对同一类事情竟然有三种不同的态度,一会说谷主席好大喜功,一会说谷主席抠门,一会又说谷主席要发挥宗主国的作用……”
“传统知识分子总是如此,哪怕去过欧美留学也是一样,他们总是既要又要还要,但他们并不明白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会有利有弊,要想做到利多弊少,就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
“这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他们还是静态的看问题!”
“党内这样的同志也有很多,喜欢静态的看问题,过去这样,我现在也这样,未来还是这样,机械的执行中央的各项决策!”李多才站起来说道,“谷主席让我来香港坐镇,就是来解决香港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坐镇香港的李多才同志正在和驻港机构某一位同志谈话,谈话的一开始是朝鲜留学生的上书造成的种种影响,然后开始说起香港的知识分子,谷雨要求用资本主义的手段教一教香港那些不太靠谱的知识分子,李多才同志当然要执行。
听完李多才的传达,对面的同志高兴地说道,“李总理,我等这一天很久了,这帮人干什么都不成,抱怨的人很多,可上级就是压着不让动手,说担心影响香港的招商引资。
难不成这些人还把外国资本家引过来?外资愿意投资,说到底是能赚到钱,我们让外资赚到钱,他们就不会走!”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机械的执行中央决策!”李多才同志笑着说道,“香港特区建立初期,我们要打造不一般的对外形象,所以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所容忍,但不正常的东西若是迟迟得不到清理,就会形成溃疡,日后甚至烂到骨头,这是不行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香港特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得到了外商的充分认可,此时就需要清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但清理的过程要讲方式方法,既然香港搞的是资本主义,那就用资本主义的路数对付他们,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方式,那就是利益,能够创造利益的人,会捧得高高的,不能创造,那就哪凉快哪待着去!
我听说一些人不能为大学、研究机构创造效益,甚至拿着企业的钱,却做企业意图相反的事情,那就取消赞助,撤并专业,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目前陈JG先生的传记电影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过这位同志想了想说道,“陈国庆也有这个想法,不过他的父亲很受知识分子欢迎,口碑很好,他怕得罪了一些人,反而败坏了老爷子的形象!”
“那就先发制人把事情说清楚,陈JG先生与我党,尤其是谷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有些人总是想破坏这种友谊,让陈国庆先生没办法尽孝,这是什么样的恶劣行为,天下人有眼睛,当然不会责备陈先生!
陈国庆先生就是太好说话了,这才被人欺负到头上,我们虽然不方便公开下场,但也要给陈国庆先生打打气,要不然他遇到的麻烦会越来越大!”
“我明白了,我立刻执行!”
“有些手段我们也刚刚使用,还不熟练,要多揣摩美国类似的做法,一定要记住,整个过程中,我们不方便出面,若是出现了争议,香港特区政府可以发挥作用。
这也正好可以让我们看一看特区政府公务员的立场,香港特区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有些人的立场还真说不好!”
“是,我一定严密关注!”
这位同志离开后,李多才同志翻开香港经合组织有关朝鲜经济的档案,继续阅读起来,随着这些大学生的上书,朝鲜进入香港经合组织的进程应该会加速,到时候中央肯定会咨询他的看法,他需要提前做准备。
这倒不是说中国会按照留学生的想法,去做宗主国,干预朝鲜什么,而是朝鲜大学生的反应,说明朝鲜社会意识已经有所转变,朝鲜加入香港经合组织的社会意识关应该是过了,这是最难的一关,挺过了就好办了。
自始至终,中国高层都非常清楚,中国可以不在乎暹罗、南越,但朝鲜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太大,朝鲜必须加入香港经合组织,与中国经济一体化。
但阻碍朝鲜走向这一步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此前中国的国力不够,朝鲜人口又太多,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划算;二是朝鲜的民族主义太强,对中国也有一定的防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这两个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中国的国力上来了,可以给朝鲜更多的援助。
而过去二十多年朝鲜政局的动荡,朝鲜人也看明白了,光靠国内那帮子虫豸根本解决不了朝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离不开中国爸爸,眼看着柬埔寨已经过得比朝鲜好,朝鲜的社会意识出现严重动摇也不奇怪。
而朝鲜民族主义分子原来最不安的一点,朝鲜变成越南第二,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再现,不仅国际形势不允许,而且中国也没什么兴趣。
不过朝鲜进入香港经合组织,也有不少现实的问题,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朝鲜的农业问题,朝鲜现在已经有五千万人口,可朝鲜的耕地少的可怜,朝鲜人多地少的问题比中国还要严重,偏偏朝鲜工业也不怎么样,不可能如九州日本一样,靠着比中国相对更强的工业吃饭。
虽然朝鲜对外声称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中国每年都会给朝鲜一定数量的粮食援助,最多的一年是1963年,那一年朝鲜大水灾,中国前后给了整整300万吨粮食,这相当于解决了将近1000万朝鲜人的温饱问题。
即便是平常的年份,朝鲜也仅仅只能勉强解决温饱,这还是在大量从中国进口化肥的前提下,所以一旦进入香港经合组织,朝鲜农业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要想让朝鲜顺利挺过这个难关,要么给朝鲜大量的援助,解决过剩劳动力问题,这显然不现实,中国自己还有不少劳动力问题,哪里顾得上朝鲜。
要么就是大规模开放朝鲜劳工入华,提供朝鲜大量的侨汇,让朝鲜加快资本积累,这倒是有一定的可能,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好转,边疆地区比较缺乏劳工,大批朝鲜劳工到来会极大的改善边疆遇到的一些麻烦……
想到这里,李多才就有些哭笑不得,拥有九亿人口的中国现在竟然发愁边疆劳动力问题,这简直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哪怕很多群众知道去边疆的收入,要比去东南沿海打工收入多,他们还是想去东南沿海。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是辛苦,不管是去边疆,还是去工厂都很辛苦,但在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卫生条件也更好,更重要的是,若是干得好,学会了一门技术,就会成为城市正式职工,获得更多的上升机会,这又是边疆远远不能提供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投入,中国的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八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了,战后的婴儿潮一代文化水平比前辈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天然希望前往城市生活,而不是留在农村,更不想去边疆。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想尽一切办法前往城市,留在城市,这也让城市的各种竞争变得格外激烈,城市各家工厂有着源源不断的新增农村劳动力,这些孩子更能吃苦,城市的孩子就竞争不过,然后按照规定,就要移民……
大大小小的企业自然没必要上涨工资,有些私营企业甚至向降低工资,偏偏城市的物价并不低,通货膨胀一直在继续,这自然让城市群众相当不满,收入增加慢不说,孩子还要被赶到边疆吃苦,这谁受得了?
随着各种反应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央也是头疼无比,在城市不得不推行最低工资制度,根据需要每年会上涨一些,但对城市就业问题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你不行,总不能国家给你找工作,所以围绕着城市移民,出现了大量的腐败和社会治安问题。
很多城市为了避免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入城考试越来越难,针对农民搞出了种种限制手段,甚至还要收这个费那个费,这遭到了谷雨同志的严厉批评,是不是入城了,就忘了本了,竟然对农民这么苛刻?我们党的基本盘是什么,广大的翻身农民!
相反,城市原来住的都是什么人,很多都是反动分子的后裔,是他们支持我们,还是翻身农民更支持我们,你们限制拥护者入城,这是想自掘坟墓吗?
谷雨同志很快就对应推出三级入城考试,一是小城市和普通县城,二是中等城市,三是大城市,三级入城考试不再由各地方,而是由国家组织考试。
三级入城考试的难度各不一样,第一级入城考试非常简单,而第三级入城考试难度很大,只是比中考稍微简单一些,谷雨同志同时取消了一大堆违规机构和各类违规收费,并下令在城市居民中严格执行移民相关条例……
凡是通过入城考试,且年龄不高于35岁的农村年青群众,就可以办理相应的短期进城证,短期进城证有效期为一个月,每年可以办一次。
任何人不得不以任何方式阻拦这一类的群众进城,一个月内你在城市做什么,国家不管,但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证件过期超过十天,却还留在城内,会被动员移民。
而在一个月的短期进城期间,如果找到工作,就可以更换长期进城证,等到考试成为国家批准的技工,就可以转为正式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城市职工的一切福利。
随着谷雨同志的决断,拥有三级入城证的群众越来越多,在很多很多地方,农村孩子可以考不上中专大学,但一定要通过入城考试,所以此时的中国农民入城并不困难,这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压力,同时也变相增加了移民工作的阻力。
李多才同志作为执行人,自然明白谷雨同志的想法,他就是要让农民不断入城,压低城市群众的工资水准,一边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一边督促职工积极学习新技术,一边借此减少城乡差距。
但这一套模式也招来了大量的批评,除了城市建设压力大、群众的巨大不满、移民矛盾较大以外,他还清楚党内一些同志认为这不利于党变成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想到这里,李多才同志感慨无比,不管怎么说,最艰难的时期已经挺过来了,随着黄金美元时代结束,美国人不得不大量印刷美元试图摆脱经济危机,原来受到石油危机影响,出现的原材料下跌,已经被逆转,现在世界大部分物资都在涨价。
作为主要原料出口国的中国,自然享受到了不小的红利,石油出口价格上涨,热带农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大米价格上涨,这自然增加了不少外汇。
而与此同时,西方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却比较缓慢,为了缓解人民的强烈不满,西方各国不约而同的扩大从中国进口轻工业品,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更多的重视中国,希望通过对华投资,扩大对华出口以摆脱危机。
随着投资的增长,随着贸易形势好转,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风向标香港经济已经开始复苏,过去两年有些困难的外贸应该会得到极大的扭转。
如此一来,中国沿海的轻工企业会有不小的发展,这会极大的缓解目前城市的就业压力,即便中国没办法进入到关贸总协定,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无大的问题,此时让朝鲜进入香港经合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
李多才刷刷刷写了起来,果不其然,香港发生的种种传到朝鲜后,朝鲜领导人金钟泌迫于内外压力,迅速向中国提议加速朝鲜加入香港经合组织的谈判,同时决定派出与中国关系不错的外交和贸易部长访问中国。
虽然朝鲜的表态,此事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中央局常委会进行了一番讨论,讨论时,全国人大主席于言清就有些反对,朝鲜有五千万人口,这么一大坨子加入进来,压力是非常大的。
他还提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建国时,谷主席推动朝鲜人回国和朝鲜换地,也有政治上的考虑,一旦朝鲜进入香港经合组织,必然大规模涌入东北……
不过好处也相当诱人,5000万人的朝鲜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业品市场,而朝鲜劳工吃苦耐劳,也有利于东北和西域等地的开发,东北或可有所限制,但西域就不一样了,国家巴不得朝鲜人大量涌入西域务农。
而相比于中国腹地,朝鲜的铁矿石、煤炭等矿山靠近大海,运输成本比较低,而且有日据时期的基础,很容易扩大产量。
这些年朝鲜虽然也开发,各种矿产大量对华出口,但这帮子家伙总是慢腾腾的,效率不够,这也让中国相当多的企业非常不满,一旦加入香港经合组织,中国企业进入朝鲜投资,可以享受本国待遇,扩产也就容易多了。
而一把手顾金声则有另外的考虑,朝鲜对中国有特殊的意义,若是在他的任上完成朝鲜进入香港经合组织各项谈判,事先与朝鲜经济上的整合,也是一个不少的功劳,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防范苏俄搞事……
所以常委会讨论一番,认为可以与朝鲜进入到相关的谈判,不过常委会同时认为这种谈判必须充分尊重朝鲜政府和人民的意愿,必须互惠互利,不得有任何的强迫,说到底现在不着急。
而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件事的得失,中央决定向了解朝鲜的学者和党政干部咨询,请他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这自然而然就咨询到在华的日本人,岸信介虽然没有在朝鲜干过,但当时日本经营东北,东北和朝鲜一直是一起考虑,他自然非常清楚朝鲜的情况。
谷雨退休之后,虽然还在中南海保留着办公室,不过谷办的规模已经大缩水,很多谷办的同志都被重新安排,原来庞大的顾问团被拆散,有的被新班子的领导同志继承,有的转任大学或者研究机构,而左信介出生于1896年,今年已经75岁,自然安排退休。
谷雨对这个老家伙相当的不错,在谷办担任顾问期间,一开始给的是副部级待遇,后来安排了正部级待遇,等到安排退休,直接给了他副国级待遇养老,中国经济领域的重大决策他都可以看到,可以继续提出意见。
左信介虽然明白谷雨退休的用意,也相当的感慨,但内心深处多少有些复杂,既感慨中国出了这样的人物,又无奈日本的未来,同时又有些不足之感,他虽然颇受礼遇,但说到底还是参谋,每每看到大权独揽的谷雨,他都羡慕无比,这都是命!
当然了,掌握了这么多东西,左信介自然不可能回到九州日本,他也没有打算回去的意思,留在中国,他可以轻易接触中国高层和各种绝密文件,可以为子孙后代谋发展,离开中国,他不过是一个退休的老人,他怎么可能接受?
左信介虽然干了一大堆坏事,当年在东北也是吃喝嫖赌,但这么一把年纪了,身体状况却相当的不错,不过他当年近亲结婚,女儿虽然出色,儿子就不行了,受到近亲结婚的影响,儿子一直有残疾,后来又早早去世。
左信介唯一的女儿成为了元帅的儿媳妇,一开始虽然不被待见,但随着一个、两个、三个儿子陆续生出,再没有人难为左洋子,更不要说她后来还成为了丁承德闺蜜,更是没人招惹她。
王庸同志去世后,或许是补偿,或许是其他原因,在谷雨的安排下,今年才四十刚出头的王庸同志长子王道进同志就被安排为北京工业副市长兼工建委主任,进入到常委会中,主持北京的工业发展。
而能力相当强的左洋子则被安排到军抚中心,作为丁承德的代表,参与到军抚中心的管理中,所以退休之后的左信介顺理成章的女儿女婿住在一起,顺便给两个人指点一番。
左信介虽然认可王道进同志的品德作风,也知道他在高新产业发展领域有一些想法,但他同样很清楚王道进在仕途上也就那么回事。
王道进同志不可能成为中国未来接班团队的一员,估计北京副市长做完,会被安排到部委,未来去政协担任副主席退休,这几乎是一条可以一眼看到头的道路。
虽然父亲正国级,儿子副国级,王家影响力可以保持整整两代,可第三代就和王道进的几个儿子没有关系了,中国政坛应该不可能有他们生存的空间,就算王家第三代冒出人才,也是王道进的侄子。
左信介自然要为外孙考虑,恰好他的亲兄弟佐藤荣作很早就回到了九州日本,担任过九州日本的总理,他和福田康夫等人控制着九州日本的执政党,并轮流执政,现在还没有退休。
看到弟弟混得不错,左信介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过世的儿子没有养子,完全可以过继一个外孙,返回九州日本从政。
左信介进行了一番规划,一个外孙在中国政坛活动,日后担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利用特殊的身份促进中日友好。
一个外孙则返回九州日本,作为过世儿子的养子,在日本政坛厮混,虽然不指望做到九州日本总理,但担任一个内阁部长还是可以的,而最后一个外孙则经商,有这么强大的关系网,经商赚大钱容易得很。
虽然左信介想的挺好,陈根英同志却不买他的账,老家伙竟然想让我的孙子变成日本人?想什么呢,哪怕没什么前途,也绝不能变成日本人,要不然我死了怎么去见老王!
虽然左信介摆事实讲道理,陈根英同志就是不同意,搞得左信介相当的郁闷,他倒是有心找谷雨说一说,不过左洋子却拦住了他,中国和日本完全不同,中国人格外重视血脉,虽然三个孩子身上有日本血脉,但并不怎么受到歧视。
原因很简单,中国环太党高层子女有很多人去过苏俄,有的在苏俄成家,娶了一个苏俄儿媳妇,而在二战期间,也有不少人和俄国女人生了孩子,中国高层对这些混血儿的态度相当的宽和,除了不能担任核心和机密位置,其他岗位并不怎么受影响。
中国表面看起来与苏俄关系还行,但中国一直非常忌惮苏俄,相反对九州日本压根不太担心,所以她的孩子理论上应该比那些中俄混血儿的前途更好。
哪怕仕途上没什么希望,也可以往其他行当发展,按照左洋子的设想,三个孩子一个经商,一个继续搞中日友好,智商最高的老二则安排进入到高新科研领域,这一领域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谷雨的第二代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科学家,第三代除了搞企业,也打算进入高新科研领域,并没有打算从政,据说这是谷主席的规划,这般规划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一领域变成顶尖专家的难度虽然比较大,但相比于政坛,更容易保持影响力。
不管怎么说,效仿谷主席的规划来做,总没有错,而且就算成为兄弟养子,去了九州日本,哪怕有叔叔支持,想在九州日本政坛站稳脚跟也比较难,就算能得到一些象征性的岗位,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左洋子这么一说,左信介想了想也就算了,洋子说的没错,还是做一个乐呵乐呵的中国红三代吧,中国发展的空间总比九州日本大的太多太多……
左信介除了忙活家务事,剩余的时间还是忙着参谋,他的能力非常强,这些年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不管是谷雨,还是新领导班子都是认可的。
面对中国新领导班子的询问,左信介考虑一番认为可以接纳,除了中国高层想到的种种理由以外,他还提出了另外一种理由,朝鲜经济原来就是日本经济的配套,地理位置摆在哪里,天然容易受到本州日本的经济辐射。
在美国的扶持下,本州日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快速膨胀的本州日本经济也有着先天的缺陷,其有一定的发展上限。
美欧不可能太多的开放市场,中国又在快速迎头赶上,东亚市场又大多控制在中国手中,本州日本企业要想继续高速发展,融入中国经济圈,并向朝鲜这样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地区转移一些低端产业以降低成本是必然的。
一旦把朝鲜被纳入到香港经合组织,本州日本一定会加大对朝鲜的投资,到时候中国并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资源扶持朝鲜。
如此一来,中国和本州日本的经济联系会进一步加深,这非常有利于中国绕过关贸总协定的限制,更多的对外出口,获得更多的技术转移……
给出这个建议的同时,左信介心中相当的感慨,本州日本那些同行们现在肯定很头疼,中日各种竞争不少,他们肯定想在中国够不着的地方,寻找一个可以接受本州日本工业转移的国家,以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但能够选择的国家很有限,菲律宾一群懒鬼不说,还有10%先生,马来和爪哇又是穆斯林,华人大量离开后,两国的情况一直不乐观,各种腐败不少,都不太适合工业转移,而最有希望的朝鲜和暹罗都被中国盯得死死的,真不知道他们以后怎么办?
左信介猜得不错,闻听朝鲜正式请求加入香港经合组织,本州日本首相三木武夫也头大如牛,由于岸信介、佐藤荣作兄弟和福田康夫来到了中国,加之战争的影响和中国的强硬态度,这一世的本州日本政坛与谷雨前世有很大的不同。
那些参加过侵略战争的战犯们前途不怎么样,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三木武夫这些相对比较草根的政治家们带来了红利,此时的日本首相是留学过美国的三木武夫。
三木虽然是自民党的党内元老,与吉田茂、河野一郎、鸠山一郎等等老一辈领袖人物处于并驾齐驱的地位,但却迟迟不能就任自民党总裁,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其属于小派系,几次竞选,总是因寡不敌众而败阵。
三木总是当不了首相,也跟他的政治理念有关,他与传统日本政治家不一样,多少有些理想主义,喜欢追求“理性”“舍实求名”,往往能够站在与现政府立场对立的社会正义一边,有着诚实和清廉的名声。
这个人坚信的理念是即不能搞社会主义,也不能搞纯粹的资本主义立场,而应当采取“革新的保守立场 ”,这与谷雨的观点比较类似。
三木作为内阁部长曾经访问中国,谷雨对他比较礼遇,和他交谈了很久,谈的相当热切,说他是日本一流的政治家,希望他多次访华。
自此之后,三木就多次访华,而这种相对亲华,又亲美的态度自然让他离首相宝座越来越远,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三木武夫终于还是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机会。
随着老家伙们相继不行,随着70年代欧美滞涨时代的到来,随着中国坚决反对日本搞核电站,更重要的是,由于自民党党内两大派系田中、大平两派互不相让,三木武夫终于被各派妥协,推上了前台,日本各界希望三木武夫能够解决目前的种种棘手问题。
不过三木武夫毕竟是小派系的头头,他在内阁影响力不够,而在国际上,现在日子不好过的老美不可能给本州日本更多的资源,虽然反对中国借核电问题施压,但又给不了什么帮助。
而中国则在核电问题上格外强硬,在私下的一连串谈判中,中国明确表示这不是为了打压本州日本,而是日本这样的地震高发区,搞核电确实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让本州日本等待核电技术的成熟。
三木武夫想访问中国亲自与谷雨接触,说服谷雨相信核电是安全的,却被中国政府拒绝, 中国政府的理由是要论对核电的理解,我们比日本人了解更深。
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被本州日本视作原料和低端配件供应地的朝鲜正式加入香港经合组织,这让本州日本的发展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不让日本有核电,日本不可能有廉价能源,就必须对外转移低端产业,环顾四周,朝鲜是最合适的,但一旦朝鲜加入香港经合组织,本州日本再进行工业转移就比较难做了,但那几个东南亚热带国家基础又实在太差!
三木武夫也试着和金钟泌沟通,不过老金压力也大,朝鲜现在日子不好过,大家都亟待改变现状,只有中国能迅速给出大量的好处,这是本州日本给不了的。
而且老金也清楚,中国对朝鲜是拿亲兄弟看待,只要朝鲜搞出好东西,中国不会压制,相反本州日本就不行了,只能跟在本州日本后面喝点残羹剩汁。
就算加入香港经合组织,也不妨碍喝本州的残羹剩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乘着大学生请愿加深与中国的关系呢?
面对金钟泌,三木武夫自然比较头大,他都不知道如何解决,对他的一事无成,一向有极强决断力的田中角荣很是不以为然,正在为成为战后日本最年轻首相而战的田中认为本州日本已经没有选择,必须加深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要不然绝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