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谷雨这段时间,尤其是这一次整编的小心思还有很多,如此大规模的缩编,各只部队原来的隶属关系、指挥系统都将重新调整,从上到下无数指挥员的位置也必然会进行调整。
随着指挥系统的打乱,不管是四路军,还是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都将整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再也不分彼此,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的避免军阀和军阀思想的出现。
而整编的同时,谷雨也按照苏俄在战争中摸索出来的影子部队计划,大规模增加副职人选,部队各级从军长到班长,甚至司令员都是有副职的,而且通常不只是一位,为部队做好干部储备。
由于部队通常使用“三三制”也就是一个军辖三个师,一个师辖三个团,直至一个排辖三个班,所以一个师会设置两个副师长,紧急扩编时,两个副师长会迅速组建两个师,一个师摇身一变就是一个军。
原来副师长分别升任新组建的师长,而原来的师长也自然升为军长了。这样二十个军,六十个师,可以迅速扩编成成六十个军,两百万大军,按照总参谋部制定的扩编计划,第一批两百万大军,将在三个月内完成组建,第二批六百万大军将在一年内完成组建。
这是谷雨综合德国和苏俄战争动员的模式建立起来的预备役制度,而有了最多八百万大军,应付第二次世界大战绝没有问题。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况,此时共产党的工业产能和农业水平,根本不可能满足八百万军队的装备和物资需求,但二战期间,谷雨相信表现出极强战斗力的中国军人会成为美苏拉拢的对象,老蒋都能搞远征军,更不要说此时已经杀出名气的共产党军队了。
到时候如果苏美愿意出钱,同时愿意提供不少工业设备,让共产党完善产业链,谷雨非常愿意把部队派出去,他坚信得到了良好装备的共产党军队,肯定可以二战战场表现得很好。
而只要在二战中表现好了,至少三十年内,中国将获得一个从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而不用在担心中国周边再爆发针对中国的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一套战争动员方式,佛采尔将军听说之后,吓了一大跳,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虽然新编成的的军师相比于常备军和师,整体素质肯定要差一些,这一套影子部队模式更适合于步兵等非技术兵种的扩充,只要给人一把枪,这人就能成为一个合格士兵了。
但在东亚地区,中国士兵的素质本来就不高,技术兵种数量并不多,不仅仅中国如此,中国的对手日本人也是如此,共产党这一套动员方式却非常适合,和平时期少养一些兵,战时可以迅速扩编。
远东想完了,佛采尔将军自然联想到欧洲,也许对于欧洲中小国家而言,意义不大,因为一场大会战就可能决定命运,但是对于国土面积异常辽阔,士兵素质同样不高的苏俄同样非常合适。而共产党的扩军办法,苏俄肯定也会参考……
8
佛采尔将军如何想,谷雨不管,就算纳粹德国知道了苏俄的战争动员模式又如何?这两家政治立场南辕北辙,打起来是必然的,他只希望希特勒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学着搞一搞影子部队,到时候自然就热闹了,两家打得越激烈越好。
当然了,要想影子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军师团三级指挥员,不管是正职还是副职,都必须有较高的军事素质,都必须进行进修,以提升他们的战术素养。
团一级放在各大军区进行,而军师一级则放在中央,谷雨还要给他们上一上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课,同时也要与这些将领见见面,对他们增加了解,这也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军队的领导。
在十月下旬,根据军委的统一安排,朱德、徐向前、董振堂、林彪、徐海东等一大批红军时期的高级将领,还有四路军系统的兵团司令员顾慎为、旷继勋、徐达三、刘明荣等兵团和纵队级别将领相继来到了中央,被安排学习进修。
品性宽厚的军委常委朱德同志被任命为整编委员会主任,总政治部主任何孟雄、总参谋长邓萍为副主任,负责一百多万军队的整编和各军区的建设,开始实际执行这项异常繁琐的工作。
为了加强朱德的权威,谷雨提议,书记处研究决定在军委委员层次上再设立军委常委,谷雨作为军委书记,自然是常委成员。
军委不设立副书记,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央书记,也是常委一员,再加上五位同志刘伯承、朱德、陈赓、何孟雄、邓萍就形成了七位常委的布局。
谷雨和毛泽东是党的代表,刘伯承、朱德、陈赓三同志是军事干部代表,他们是共产党武装最高领导层,代表着军队。
何孟雄和邓萍作为总政、总参负责人作为常委一员,代表的就是总部的权威,邓萍资历也许差一点,但他是总长,他就应该是军委常委。
七常委确定下来之后,军委委员的数量就可以增加不少,军区和兵团司令员、政委,除党委领导兼任的以外,全部安排到军委委员中,按照姓氏笔画区分,大家都是同级别的。
未来谷雨想用谁,从军委委员中挑选就可以,可选择余地比较大,同时军委委员数量较多,也可以让一些暂时赋闲的同志保留级别。
比如董振堂这样的兵团司令员,资历不足以安排到国防部担任副部长,等到他们学习结束后,不可能担任军长。
但是暂时又没有集团军司令员的坑位安排他们,那就先休息休息,有一个军委委员的位置,他应该可以满意。
六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此时已经确定,中央军区各项工作由总部直接指挥,下辖绥远、山西和陕西三省,司令员由总参谋长邓萍兼任,政委由总政治部主任何孟雄兼任,具体工作由参谋长邓锦生和政治部主任黄克诚主持。
华北军区司令员由段德昌同志担任,第一政委由陈郁同志兼任,政委赵英华同志;中原军区司令员为陈赓同志,第一政委为罗登贤同志,政委吴焕先同志;
西北军区司令员为邓铁梅同志,第一政委为陈昌浩同志,政委傅锺同志;西南军区司令员为刘伯承同志,第一政委为王若飞同志,政委张庚农同志;
中南军区司令员为陈毅同志,副司令员寻淮洲同志(负责野战部队)、第一政委为刘少奇同志,政委滕代远同志。
按照中央规定,六大军区负责指挥辖区内的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部队,原来的方面军、兵团一并取消,由军区统一领导。
而二十个野战军军长和两套副手班子,目前还没有定下来,先抽调学习培训,接着还有缅甸战场的实习,拿英国人练兵,表现好的同志,自然会被安排为军长;要是表现不好,那么只能去军区担任副职了。
而且步兵员额也没有削减那么多,此次整编首先削减的是各部的辅助人员,尽量保留战斗人员,到了战时只要补充上辅助人员,一个师将迅速扩充到万余人。
而各个技术兵种事实上还在扩建当中,每个军的技术兵种高达六千人,总兵力就是12万人,员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规模增加。
在缅甸实战中得到验证的火箭炮将装备到师一级单位,每个师先装备一个营;60mm、82mm和120mm三型迫击炮将全面列装到连,营,团,师一级火力则使用76.2mm山野炮,高射机枪和20mm机炮装备到团、师两级。
军一级单位则根据需要配备152mm重炮,76.2mm高射炮,107mm榴弹炮等,未来如果生产出37mm高射炮,也将配属给军师两级单位。
空军也将进一步扩充,并成立专门的空军司令部,按照计划,未来两年空军将以采购和自产木制飞机为主,建立起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和教练机部队,并按照计划,将最优秀的飞行员留在后方,培训学员。
而新一代战斗机的采购,目前国际上能够购买的都是双翼飞机,事实上没什么卵用,此时航空技术进步太快了,宋美龄有一句话说得没错,买回来没多久,就落伍了,但她把钱放在银行,而谷雨把精力放在培训飞行员上。
从苏俄买入一百架木制教练机之后,谷雨计划在1936年实现教练机的自产,同时还要引进一批教练机,努力将飞行员人数增加到一千五百人。
目前真正有希望得到的单翼飞机是苏俄研发的第一代单翼机,短小精悍的小毛驴伊-16,这一款飞机相当便宜,生产难度也不大,这架飞机采用的是钢管,木质机身,用少量硬铝材以及布蒙皮,生产难度很低,共产党同样可以在中国生产。
但是苏俄同志也才刚刚装备,但限于中立条约不愿意卖,不过谷雨还是有办法的,他让陈云和苏俄探讨获得生产许可证,这并不违反苏日中立条约。
共产党又从美国搞来了一款发动机,基于这款发动机,让苏俄飞机设计师搞一款用中国的特殊型号,把布蒙皮和开放机舱改一改,尽量多塞两挺机枪,增强火力,放在中国组装,苏俄提供一些配件,这总可以吧。
这款飞机虽然打不过BF109和零式,但战争初期还是很有作用的,如果飞行员不够,也可以从苏俄请来志愿飞行员,顺便用实战锻炼一下苏俄空军,摸清楚未来战争的方向,对苏军发展也有好处。
谷雨相信斯大林会动心的,毕竟伊-16战斗机属于双翼机到单翼机过渡阶段的飞机,有很多问题,苏军自己也知道,在战场上通过英国人和日本人检验一番,对苏俄空军未来的发展很有作用。
按照这样的方案,也就意味着,初步的航空工业将优先建立起来,以自造为主,一开始的产量肯定跟不上,这也就意味着战争初期日子很难熬,谷雨也知道,所以随着高射机枪和76.2mm高射炮可以自产,他要求大规模增加产量。
做好防空,尽可能多生产高炮和高射机枪,同时有一只可以保护战略工厂的小空军也就差不多了,全方面与日本空军对抗,不要想得太美,目前国力做不到的。
航空工业除了飞机高射炮以外,还需要雷达,现在世界上并没有靠谱的雷达,概念早就有了,但因为缺乏靠谱的空腔磁控管,想生产出雷达,自然非常困难。
现在共产党电子管的生产线还没有搞来,实现生产还需要时间,想搞出空腔磁控管,必须等一等,不过相关生产技术事实上已经有了,谷雨准备把简单的概念提一提,让下面试探研究,进步不就这么一步步来的吗?
同时谷雨也开始了海军建设,成立了海军筹备处,先从建造最简单的浅水运输船只开始,同时也要对长江三峡水道进行一些清理爆破,将无数明礁暗礁炸毁,便于通航。
从德国人引进的潜艇和相应技术,现在共产党没有靠谱的海港,武汉也没有解放,当然了现在着急也没用,还需要把人派到德国学习,最起码要过好几年,他先准备起来,制造一艘合格的潜艇可不那么容易,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谷雨最在意的是第四军种,也就是未来战略导弹部队,两弹一结合,就是战略导弹,而要想研究导弹,一要解决燃料问题,共产党已经有合成氨设备,其中的压缩机和空分装置可以用来生产纯氧。
在侯德榜先生的指导下,合成氨实验装置已经投产,几个小型合成氨工厂也将在未来半年陆续投产,这就为未来安排在四川泸州一带的大型合成氨厂奠定了基础。
而高浓度酒精的研制,就是酒精蒸馏后,再用氧化钙脱水就可以,这是高中化学的知识,实现一点不困难。
真正制约火箭发展首先是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火箭发动机燃烧和喷出的气体在2500度以上,一般的金属材料根本就扛不住,必须用耐高温金属材料,这本来就非常艰难,需要科学家们想办法研究。
即便解决了燃料和发动机问题,也还不够,众所周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压力也是如此,高压力的气体或液体若处在开放环境中会向低压区域扩散。
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的燃料的高温燃烧所产生的自带压力的气体混合物也会向低压区域快速移动,如果燃料加注端的区域压力小于燃烧室内压力将会出现倒流。
这就需要涡轮增压技术,必须设计一款火箭专用涡轮泵,而涡轮增压技术同样可以在液冷发动机上使用,虽然航空航天有差异,但肯定要先想办法引进航空用涡轮增压技术,还是要从欧美搞技术。
另外还有导航问题,首先自然是惯性制导,这就需要涉及到陀螺仪的生产,这是真正的超级精密仪器,即便是老毛子愿意给,他们的质量也不怎么样,谷雨只希望从德国交换来一些技术,但也不那么容易,只能慢慢来。
总之一句话,导弹目前难度不小,有太多的功课要做,而这些功课事实上也是航空、汽车发动机未来发展必须的,这一关也必须过。
相比于火箭目前希望渺茫,只能培养人才,向欧美相关领域派出研究生不同,原子弹的研究相对顺畅不少,在1935年10月,王淦昌教授在实验室成功发现了核裂变现象,很快他又发现了链式反应,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谷雨对原子物理领域投入巨大,党内多少有些争议,在两船三千多吨铀矿石运到根据地之后,谷雨召开了书记处学习会,特别邀请了王淦昌先生介绍当今物理学的最新成就。
听取了王淦昌所做的现代物理进展汇报后,谷雨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也间接回答了他为什么重视原子物资领域的发展。
谷雨首先询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自然界目前发现的元素到了铀元素就没有了?更重的元素为什么不存在?理论上有没有答案?王淦昌说没有,目前并不知道原因;
谷雨接着问,你们说太阳发出光和热,是因为核聚变,那什么是核聚变?王淦昌解释道,太阳上的大量氢在巨大的压力和温度下,发生聚变为氦,而在这个聚变的过程中,一部分质量转变为了巨大的能量。
著名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教授也在实验室证明了氘可以聚变为氦,已经证实了核聚变的存在。
谷雨接着问道人工核聚变能不能实现?王淦昌摇摇头,核聚变要求的聚变温度最起码在一亿度以上,非常非常苛刻,目前人类根本做不到,利用核聚变制造人工太阳,目前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谷雨连问三个问题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用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解释,既然轻质元素可以聚变,那么重质元素受到撞击,能不能一分为二,发射出各种粒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谷雨提出了一个假想,没有比铀元素更大的元素,除了这类元素衰变以外,很可能在演变的过程中,受到某种粒子的撞击分裂了,这个过程相当于核聚变的反面,可以称为核裂变。
所以谷雨就提出了一个设想,用某种粒子冲击铀元素等重质元素,有没有可能造成这些元素的分裂,而分裂的过程很可能会巨大的能量?
如果在铀等元素分裂的过程中在产生更多相同的粒子,这必然会刺激更多的能量产生,这些能量按照狭义相对论的解释,是非常巨大的,可以尝试用来发电,也可以尝试制造武器!
考虑到地球存在铀,这种可能的裂变,很可能并不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换句话说,我们很可能找到一种新的武器原理!
一种利用原子能,而不是化学能,可以用狭义相对论来解释的强大武器,如果我们研究出这种新式武器,未来我们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所以他听说铀矿石非常便宜,比属刚果丢在那里没人要,而中国却没有发现这种矿石时,花了很少一点钱,就把所有的三千多吨矿石都买回来了,反正也不值多少钱,用一批物资很轻易的交换得到了,相比于可能存在的核裂变价值,这点代价微不足道。
谷雨让王淦昌验证一下有没有这种可能,如果有,那种同位素的裂变更加容易,如果他的猜测是真的,那就乘着铀矿石便宜继续买,储备起来,总比在国内费劲心思寻找要划来的多。
谷雨说完,书记处的同志都面面相觑,谷雨是真敢想,他也能指导科学家,不过谷雨并不在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是外行怎么着,你说我不对,你用证据来驳斥呀!
只要有可能性,就一定要试一试,万一是真的呢!别的不说,那三千多吨铀矿石,未来的价值就不得了,咱们肯定赚大发了。
王淦昌教授听完,则陷入到了深思之中,作为专业人士,他意识到这种可能性非常大,要不然为什么重铀元素就是不存在?逻辑上解释不通的。
既然王淦昌也认为有可能,现在也买来了不少实验设备,又有了铀,那就试一试吧,科学家首先从铀矿石中提取铀,这不难,难的是不同同位素之间的分离。
而用质子轰击元素铀的过程中,很快就发现了核裂变,而改用中子源轰击元素铀,竟然发现了铀的裂变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中子。
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王淦昌同志立刻惊呆了,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谷雨的假想,立刻联系上了谷雨,希望中央增加投入,继续加强对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研究,谷雨说得不错,很可能会找到一种新型武器。
谷雨立刻下令将原子研究所提高到绝密等级,不允许发表任何文章,同时要求王淦昌等科学家继续研究,把相关原理搞清楚,经费和需要的设备不用担心,需要多少,中央提供多少。
谷雨同时下令,原子研究所拥有高校人才的优先选拔权,让他们一边做研究,一边培养人才,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领先是偶然的,要想成为领先的一方,必须培养更多的人才。
而与此同时,谷雨也开始理直气壮的继续从比属刚果购买铀矿石,现在只能想办法挖矿开采,成本会高很多,但无论怎么计算都是值得的,而此时书记处再也没有任何人,敢于挑战谷雨在这些新兴领域花钱。
不管是磺胺,还是青霉素,还是核裂变,都证明谷雨在科技领域具有非同一般的直觉,而这对于落后的中国实在太重要了,而谷雨这种“奇葩”的直觉,非常难以解释,自然给他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
谷雨的神秘色彩事实上还有很多,就在十月底,探矿队在谷雨提醒的永昌县很快就从牧民那里,找到了一块孔雀石,化验发现其中含有镍,一个世界级的大镍矿缓缓露出了身姿,虽然永昌镍矿的开采难度较大,但现在也才1935年,时间很早很早……
而在玉门的老君庙一带,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正在考察地形,测量绘图,选定井位,他们住的是蒙古包和窑洞,吃的是窝窝头,有一碗白水煮面条,就是最奢侈的庆功宴在这样的艰苦中,中国石油勘探和石化工业终于真正起步了……
而与此同时,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谈判还在继续,在共产党做出主动让步后,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还是在争论不休。
共产党和国民党首先就党派合法性问题达成了协议,国民党无奈的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性,同时答应再释放一批被关押的共产党犯人,共产党也答应释放一些国民党要员,比如阎锡山。
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双方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先采必要之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事,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两党答应与各方洽商政治协商会议名额组织及其职权等项问题,双方同意一俟洽商完毕,政治协商会议即应迅速召开,并由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国民大会召开,争取在1936年底召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民大会。
关于地方自治问题:双方同意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并在1936年底选举出参加国民大会的国民代表。
这是三个比较好看的东西,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蒋介石都打不过共产党了,他哪有什么资格否定共产党的合法性,而他在1933年已经承诺三年内召开国民大会,所以他没有任何理由反对后面两条。
接着双方又达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共产党缩编军队,并要求和国民党建立军事互信,同时要求中央军大举从共产党根据地周边撤军,并加强沿海的军事部署,蒋介石思前想后,授意谈判代表团赞同。
中央军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十分方便,撤下来之后,再返回反共前线容易得很,以此麻痹共产党,交换共产党裁军,同时完成扩军备战,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当然了,此举会让日本人不满,但是蒋介石本来就害怕日本人钻他的空子,把部队驻守在沿海和江浙沪,也有利于避免日本人发疯,这帮小鬼子越来越疯,不断挑衅,他可以让出青岛,却绝不能让出上海。
张学良提议组建联合交通公司,共产党表示赞同,地方势力也表示赞同,美国人也十分满意,蒋介石虽然知道共产党拉着美国人,逼着他让步,但左思右想,他却不得不表示赞同,他怎么也不能得罪美国人呀!
无可奈何之间,他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共产党可以走滇越铁路,反正他也封锁不住,还不如做得漂亮一些。
问题是这样做,相当于违反了他和日本人签署的反共条约,但现在这个条约,他已经不敢讲了,共产党都能把英国人打得满地找牙,他却对日本人一路屈膝投降,各界已经非常不满意了……
有了这样两个又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后,双方不得不进入到核心问题,那就是政府和军队组成,而谈判一开始双方的立场就完成不同,泾渭分明。
在政府组成上,蒋介石坚持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案,他要当总统,而共产党方面则坚持他们的联合政府方案,即内阁制,认为内阁制更有利于团结整个中国。
共产党代表团副团长南汉宸曾经被蒋介石通缉,差点丢了性命,对蒋介石很不客气,他就直言,蒋介石先生这些年把国家搞得越来越乱,还丢了东三省,他有什么脸面当总统,还是实行内阁制更好一些……
张群、吴忠信和张治中三人脸上相当难看,张群虽然勉强帮着蒋介石吹嘘了一把,但底气不足所有人都知道,无奈之下,国民党只好在谈判桌上,表示可以考虑对建国方案进行局部修改,实行内阁制。
接下来两党就内阁制进行了谈判,蒋介石做出了他认为的最大的让步,可以接受宋夫人担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可以接受他比较欣赏的周恩来担任内阁部长,同时在中央和地方都给共产党一些职务,甚至于他已经做好给共产党几个省主席的准备。
不过共产党压根看不上林森,西山会议出来的老古董,只知道给蒋介石做傀儡,他凭什么代表中国?
共产党提出由宋夫人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他是孙先生的遗孀,代表中国能够更好的团结各方人士,一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只有宋夫人才能团结全中国。
而副主席,排名第一的,共产党认为,最起码也应该是胡汉民这样的辛亥革命元老,当年孙先生的副手,长期代理孙先生的职务,虽然他坚持反共立场,但是他的资历摆在那里,他的能力摆在那里,虽然我们立场不同,但他应有的地位必须尊重……
同时共产党毫不客气的认为,共产党最起码应该拿到一名排名第二的副主席,又给民主人士争取了一名副主席,认为一位主席,三位副主席代表中国,最为合适。
国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虽然只是名誉职务,但共产党如此羞辱林森,而且羞辱的理由也是实实在在的,蒋介石自然又羞又恼。
更让他头疼的是,共产党这样的对手,都认可胡汉民在国民党的地位,这自然让他不安,他的猜忌心又起来了,胡汉民到底是哪边的……
而汪精卫听说之后,同样又羞又恼,美男子一直认为自己是孙先生的顺位接班人,可是共产党主动提议胡汉民,压根就没有提及他,似乎他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角色,好歹他也是国府老二呀,竟然被这么鄙视!
如果说国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的争论只是皮毛的话,共产党对内阁总理的态度更让蒋介石火冒三丈,蒋介石准备自任内阁总理,把副总理给汪精卫,以此实现对军政事务的完全控制。
而共产党的方案,非常出人意料,认为内阁应设立第一总理和第二总理,下面才是副总理和各个部长。
之所以设立第一、第二总理是为了与中国现状相符,两位总理职位相当,第一、第二只是排名,实际享有的权力是相同的,遇事由两位总理协商,协商不成,可以交给国民大会表决。
共产党认为,现在他们在中国实力最强,内阁第一总理应该由谷雨担任,发言的南汉宸把谷雨鼓吹了一番,能力出众,军政双全,几年之间就席卷了半个中国,并扬名海外,理所应该担任内阁第一总理。
而内阁第二总理,共产党表示可以让蒋介石担任,虽然他能力不济,但现在国内和平和团结最为重要,也必须正视蒋先生的实力……
内阁除第一、第二总理以外,共产党建议设立副总理三名,国民党方面一员,共产党方面一员,民主人士一员,以协助两位总理工作。
而下面的部长,共产党坚持中央直属部门,分成重要部门或是非重要部门,非重要部门由民主人士担任部长,两党重要部门各占一半或者或者重要部门设立第一,第二部长,由两党分别担任,共产党的要求是必须平衡,共产党必须拿到至少一半……
而在地方省主席,共产党的地盘或占据大部分地区,省主席必须交给共产党;占据部分地区,共产党需要拿到副主席……
强忍着听完了共产党的方案后,张群终于忍不住了,“这个世界上,哪有二十七岁的总理?”
负责强硬的南汉宸同志直接打了回去,“有志不在年高,我党谷书记的贡献举国皆知,蒋先生倒是年近半百,可他对国家又有什么贡献?”
张群出师不利,吴忠信不得不出马,“既然是内阁总理制,哪有设立两位总理的理由,环顾世界各国,都无此方案!”
周恩来同志微笑着说道,“过去没有,不代表现在不能有!”
叶剑英则仔细解释了一番,设立第一、第二总理的必要性,双方控制的人口相当,军队数量相当,战斗力共产党更强,财力上共产党虽然弱一些,但差距也不大,要想建立联合政府,必须平起平坐。
共产党在中国的政治地位必须尊重,我们能够接受的底线就是完全平等,现在不是十一年前,国民党需要接受事实……
共产党如此强硬的态度,张群、吴忠信哪里敢做主,蒋介石怎么也不能接受他的中央被共产党占据一半,虽然中国一半被共产党拿了去,但在他看来,只是暂时的,只要美国人多多支援他,他肯定会翻身,他当然绝不能接受共产党平起平坐的方案。
中央政府尚且谈不拢,地方政府就更谈不拢了,共产党根本不可能接受蒋介石的势力渗透到共产党地盘,要渗透可以,对等,蒋介石只要敢,共产党也敢!
政府组成都谈不拢,军队组成自然更加谈不拢了,蒋介石得寸进尺,还想压制共产党裁军,甚至还想拿回衡阳,都被共产党方面毫不客气的打回去了,你拿什么来交换?是准备也裁军五十万中央军,还是让出徐州?
两党激烈交锋了十几天,本来有些新鲜的范登堡先生自然厌倦了两党口水战,但是他作为美国政府特使,必须有一个好看的东西,范登堡先生需要两党搞出一个框架协议,回去好交代。
与前世的重庆谈判不同,此时美国政府在中国问题上事实比较中立,中国共产党是共产主义政权不假,但是中国共产党大量购买美国商品,又在缅甸不断折腾,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贡献比较大;
而国民党呢,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靠拢,但国民党太过无能,在中国的控制力非常弱,在经济上对美国的贡献也一般,现在美国商品在国统区市场份额事实上并不高,对美国的价值远不如共产党政权。
在美国高层看来,南京政府最大的价值就是牵制中国共产党,推迟中国统一的时间,同时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必须配合美国,现在国民党必须与共产党谈判。
在共产党军队在缅甸不断增兵的当下,国民党必须冷静,要让共产党安安心心的在缅甸折腾,最好跑到印度折腾一番,那就更棒了。
所以范登堡先生本人反而比较认可共产党提出的尊重现状,设立第一、第二总理的方案,既然实力相当,为什么国民党不承认呢?
你们又是主动求和的一方,你们总要拿出有意义的东西出来吧,共产党这么大的势力,给他们几个部长就打发了,你当人家傻吗?
第一总理,第二总理虽然奇葩了一些,但却可以把共产党政权纳入到政府中,而不是游离于中国政府之外,不用承担任何国际责任,这才是最重要的,共产党政权可以谈判不平等条约,但不能直接拒绝,那怎么可以?
而且这种联合政府只是暂时的,现在的局面非常有利于两党制的实行,所以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召开政协会议,再召开具有法律意义的国民大会,两党实力相当,到时候谁在国民大会选举上占据第一,谁就是第一总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等到联合政府磨合一段时间之后,两党都习惯了议会政治,再实行两党制,两党拼选举,谁赢了谁当总理,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范登堡先生基于西方的思维,提出这一套方案后,共产党代表立刻表示了赞同,民主人士也表示了赞同,张群、吴忠信也傻眼了,这帮美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到底是站在哪边的?
在南京的蒋介石听说之后,又一次暴跳如雷,美国人现在的态度,让他大失所望,他发现自己上了大当,这帮子美国佬又一次出卖了他,竟然没有站在他一边!
现在蒋介石缺钱又缺得厉害,想发关金券,英国人愿意出钱,美国拼命捣乱;好不容易把英美都摆平了,美英在印度又在暗中斗法,英国人又改条件了,国府必须进攻共产党,否则英国不会贷款。
而美国的态度恰恰相反,蒋介石必须继续和谈,否则别想从美国那里拿钱,蒋介石最后权衡利弊,选择违背英国的意志,毕竟现在他打不过共产党,强行进攻,那不是帮着英国人解围吗?要是再被日本人抄了老巢,他怎么办?
蒋介石本来以为自己选择了和谈,又对范登堡如此礼遇,范登堡怎么也该站在国民党一边,帮着一起压制共产党,结果,竟然出了这样一个狗屁结果!
蒋介石失望至极,这位对力量比较敏感的民国军阀,很清楚美国人对他态度不好,根源就是中央军不能打,必须打一个胜仗,让美国人看到中央军还是有战斗力的,蒋介石又一次看向了衡阳,必须拿下衡阳,才能整合两广系,要不然只能被共产党各个击破。
问题是未必打得过,但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特务机构一封电报却让蒋介石看到了希望,共产党竟然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调整指挥员,天赐良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