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了过来,到了5月24日,解放军已经重创日军第二师团和第三师团,顺利突破黑山防线,同时解放军一部绕道攻占沟帮子火车站,至此热河前线四十多万日军的退路和后勤补给完全截断。
战事的顺利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大家伙都有些不相信日本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们在战场上显得如此的孱弱?
不管是什么原因,大家都非常高兴,史迪威将军甚至兴奋得抢走了参谋们的活,不断在地图上标识敌我双方的位置
看着高大的史迪威不断忙来忙去,谷雨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大概已经猜出日军如此孱弱是什么回事?中国变了,但日本并没有变!
不管日本人怎么动员,他们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日本军队是一只一次性的军队,所以当三年中日战争消灭和重创了一个个日本精锐师团后,精锐的军官团损失一半之后,日本陆军早已经今不如昔……
在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之后,日本人根本没有选择,只能把最精锐的部队都放到了南洋,以最快的速度抢下英美的殖民地,留在东北的精锐部队基本都在最前线,阻挡解放军,看起来日本人在不断攻城略地,显得威风凛凛,但早已经外强中干。
偏偏第一装甲集团军全部是解放军的精华,装备已经接近欧洲标准,战术也已经达到了欧洲水平,日本人显得不堪一击也就不奇怪了……目前看来,东北战役,很可能是1940年法国战役的重演,只不过日本人肯定会做垂死的挣扎,反正破坏的是中国的地盘……
这是好事,大好事,在日本人把美英打得落花流水之际·解放军却可以砍瓜切菜一般解放东北,这必然会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接下来的讨价还价,也很有利。
想到这里,谷雨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看来有些高看日本了,接下来也没必要省力,早一点解放东三省,杀到朝鲜才是王道……至于日本人,抵抗吧,你们抵抗得越狠,接下来你们的子子孙孙都要还债!
想清楚之后,谷雨清了清嗓子,“同志们,东北解放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可以考虑第二阶段任务了!”
谷雨的提议得到了指挥员们的一致认可,既然种种情报显示,日军正沿着中东路调兵,确实有必要考虑第二阶段攻势,在外蒙的第三装甲集团军和两个步兵集团军从呼伦一带,攻入黑龙江,首先拿下黑龙江。
谷雨最头疼的问题,还是徐达三指挥的这个方向,原因很简单,外蒙方向根本提供不了足够的后勤,而且鬼子也在这个方向修建了不少堡垒,攻克的难度极大,所以谷雨宁愿让鬼子调动,也绝不愿意和日军在黑龙江纠缠太久……
另外他对那头北极熊也有些不放心,虽然这帮家伙现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会乘火打劫,但还是先把黑龙江拿下的好,省得以后麻烦,同时也完整的接收中东路铁路,老毛子既然把这条路卖给了日本,现在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想到后勤,他又对史迪威说道,“随着第二阶段战事启动,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现代战争的消耗实在太大,我们战前的各种估计还是有些不足,物资根本没办法有效保障!
为了保证第一装甲集团军的物资需要,我们已经拿掉了原来配给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大部分油料,一再推迟双辽、长春方向的攻势……
史迪威将军,我们现在需要运输机,大量的运输机以完成后勤的补给……我听说盟军在印度有大批运输机,必须把它们调到中国,还有印度方向的战斗机、轰炸机都得调过来﹖我们的飞机数量还是不够,飞行员更缺……这样的大决战,制空权高于一切!”
乘着胜利,谷雨又一次开始要物资,甚至要起了人,而且直接瞄准了美国给英军的大批运输机,中国军队在泰国和缅甸堵着,印度方向根本不需要担心什么,可大英却运了不少物资过去,有几百架各种飞机,他们的鬼心思谷雨很清楚﹐肯定是等着摘桃子!
得把这些飞机和飞行员搞过来,让他们在东北和朝鲜和日本人撕逼,要不然再这么打下去,解放军空军的飞行员迟早要全部打光!
以罗斯福的聪明,肯定看得出英国人的盘算,相比于英国人,罗斯福肯定希望中国人把英属马来亚狠狠得清理一遍﹐这一点中美有共同意志……所以那些飞机肯定能要的过来!
史迪威没有任何反对,谷雨要求的都是军事物资,而且合情合理,中国军队的补给确实跟不上,而且中美联合航空队的压力确实很大,所以他立刻答应下来,“总司令阁下,我立刻与国内交涉,将印度方向的飞机调到中国参战!”
史迪威这么爽快,也跟形势有关,四十多万日军被合围,东北战役的胜利在即,这一场胜利必然深远的改变战争的局势,很可能会成为对日战争的转折点。
日本人想保住本土安全,能做的只能是放弃澳大利亚登陆作战,把更多的飞机和陆军从南洋调回本土防御,甚至为了保障这些部队的安全,不得不抽调大批军舰。
这将极大的减轻太平洋战区的压力,所以为了鼓励中国作战,给中国更多的增援是必须的,他们在为盟军牺牲……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解放军大规模的迂回作战已经证明﹐解放军的精锐部队已经拥有了极高的战术水准,比如目前出现在战场上的两个装甲集团军完全可以用于欧洲战事,这会极大的加快战争的进程……
也可以乘着出钱的机会,也可以要求中国把精锐的装甲集团军调到欧洲,接下来的朝鲜战役基本都是沙地作战,根本用不着这样的装甲集团……既然想让中国把最精锐的部队放到欧洲战场,自然要给中国足够的好处……
微笑得送走兴冲冲离开的史迪威,谷雨却慢慢收敛了笑容,他对身边的公安部长陈昌浩和即将前往随军前往东北的东北局书记聂荣臻两同志说道,“老蔡,老荣,日本对东三省的掠夺是骇人听闻的,我们必须严厉的处置侵略者们!
你们相应的布置,我已经看过了,确实有必要做好甄别工作,东三省不能留下一个日本人,也不得留下一个亲日的朝鲜人,要没收所有掠夺的中国财富!要彻底销毁一切殖民痕迹,这些都是对的!
但有一点你们疏忽的,而且疏忽的很严重,你们只注意接收日本抢占的各种工厂、矿山、档案材料,却忘记了一点﹐日本在东三省最宝贵的不是工厂、矿山,而是各种技术人员!必须让日本的技术工人为我们服务,把他们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请同志们一定要记住,人才在任何时代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敌对国的人才,一旦得到了,既可以促进我们的发展,又可以打压敌人的复兴,起到双倍的作用!”
两位同志立刻承认错误,表示一定会立刻修改相应的方案,谷雨点点头,算是接受了他们的态度,然后继续说道,“还有两件事,一是满铁会社的相关资料!
满铁是日本在东北侵略的急先锋,罪恶滔天!但我们必须承认满铁很有效率,我们接受工厂、矿山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搜集满铁的各种资料,抓捕满铁的管理人员!
满铁各种资料要立刻翻译,管理人员也要认真审问,尤其是满铁各项建设计划的具体细节,必须问清楚,事无巨细都要问!
我们必须搞清楚满铁这个庞然大物为什么这么有效率,他们的五年计划到底是怎么计划的,这对于我们未来制定计划和发展壮大国企意义重大!
第二件事,满铁在东三省搞了一个亚细亚号列车,平均
时速82.5公里/小时,最高时速高达130公里/小时,这个列车非常先进!
东北解放之后,你们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这型列车的所有设备、相关人员、技术资料、运营数据、管理制度等等全部拿到手!这对我国铁路事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记住了,哪怕是清洁员,你们也得给我找出来!
怎么接收工厂矿山,怎么甄别日本人、朝鲜人,怎么留下日本的技术人员为我所用,你们自己商量解决,不要事事汇报!
老荣,你组织一个专门队伍负责我刚才交代的两件事,一个月一小报,三个月一大报,今年年底书记处要听取专项汇报,一直到彻底消化获得的各种资料为止!”
两同志再次点头,聂荣臻同志在湖南主持工业建设,成果不错,他能够理解谷雨的重视原因,别的不说,那个平均时速八+多公里的列车,就比中国国内时速只有20-30公里/小时的蒸汽列车快了好几倍,一旦消化吸收,中国铁路网的运输能力将提升两三倍……
不过谷雨对满铁那个侵略机器那么重视,有效率的侵略机器,就要那么重视吗?一个月一小报,三个月一大报,书记处要听取专项汇报,这已经是顶级重视了,至于吗?聂荣臻同志就有些不太明白了。
不过不明白不要紧,认真执行就好,谷雨这么做肯定有其道理,所谓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谷书记比大家伙想得远,已经不是传言,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了,不服不行……
不管两位同志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谷雨都不管,他只需要结果,他相信聂荣臻同志的能力,他应该能够做好东三省的各项工作,要不然也不会把东三省交给他……
交代一番后,谷雨回到办公室,看到一份电报,他笑着点点头,“这个刘志丹,看来把海军交给他,是交对了人!”
谷雨都在准备东北的接收,可见形势之好,他的快乐自然就是日本人的痛苦,关东军出人意料的溃败彻底震惊了日本高层,中国人竟然这么强?竟然已经这么强了!
此时日军在朝鲜不过两个师团,本土都是二线正在扩军的师团,战前建设的常备师团,并没有被共产党收拾的,基本上都在南洋,想调回来,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堆人,用人命堵住解放军的突破!
此时日本高层也顾不上了,不断调集本土和朝鲜的日军,不断征招预备役,以巩固第二道防线,希望利用沈阳长春的牢固工事,尽可能多支撑一段时间。
为了完成军事调度,日军军部给关东军第十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达了死命令,就算打光了,也要守住朝阳和锦州,尤其是锦州,若是被解放军攻克了,让中国军队打通了铁路线,让中国军队源源不断的涌入关,日本人就输定了!
为了让岗村多支撑一段时间,日本不得不冒着中美航空队和海航飞机的袭击,把大批舰船放到了黄海和渤海……
为了掩护舰船,朝鲜的日本陆航不断出动,双方在渤海和黄海一带每天激烈交战,不断有飞机从天空中冒着黑烟坠落在大海中……
随着大批本土陆航的到来,日军旗鼓相当,谁也没有多大的优势,也就在此时,中美联合潜艇部队也第一次出动……
所谓的中美联合海军,成立不久,除了暂时划归空军指挥的海航三个航空师150架佩2轰炸机以外,主要舰只就是潜艇。
1938年中德达成了潜艇相关引进协议,从德军引进两艘小型近海潜艇,iib型潜艇,排水量280吨,可携带5枚鱼雷。
同时德军需要iib型潜艇的图纸转让给解放军,到1939年下半年战争即将爆发前,双方终于完成了交易,派往德军的
中国海军官兵把两艘潜艇拉了回来。
不过这两艘潜艇一直没有参战,⑾定1作为训苏冶用,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刘志丹曾经笑着说道,他这个海车司令最名不符实,既不会开船,也只有两艘潜艇,实在羞于见人…
万事开头难,刘志丹一边安排以艺市刹,石H和—3M~第三批,乃至更多的海军军官,一边把注意力放在重庆、武
汉和九江三个造船厂的建设上。
得到英国人的帮助,解放军重庆造船厂终于在1941年上半年生产出了第一艘iib型潜艇,到了1942年,解放军拥有的iib型潜艇已经达到了四艘之多。
而到了1942年上半年,按照英国图纸,武汉造船厂生产出第一艘S级潜艇,第二批次的两艘S级潜艇正在武汉造船厂加紧生产。
为了尽快提升海军实力,苏德战争爆发后,解放军又从从苏俄太平洋舰队购买了两艘远洋潜艇,这两艘潜艇由苏俄海军官兵驾驶,夹在苏俄开往长崎的商船之中,偷偷通过对马海峡,然后横跨黄海,秘密来到了青岛。
这样一来,到了1942年5月,解放军海军潜艇已经已经拥有三艘远洋潜艇和六艘iib型近海潜艇,算是勉强成军。
而在1942年4月美国海军也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从珍珠港派过来了两艘远洋潜艇,一艘补给潜艇,双方12艘潜艇组成了联合潜艇部队。
联合潜艇部队司令官为曾经担任过驻英武官的美国海军少将查理斯·洛克伍德,刘志丹则是他的副手,潜艇部队主要部署在海军青岛基地,另外福建的三都澳也正在秘密建设—个潜艇基地,瞄准的是台湾海峡的日军舰船……
虽然青岛基地正在扩建,不过拜日本人所赐,这个基地也有停泊潜艇的泊位,当然了泊位并不多,所以那些近海潜艇只能藏在长江中……
虽然解放军的潜艇部队引进了美军的指挥和训练系统,但对于现在美国潜艇的战斗力,谷雨并不是很瞧得上,此时美军的潜艇军官多少有些贪生怕死,不敢上浮作战……好吧﹐那是美国人的战术……
更奇葩的是美国潜艇此时使用的鱼雷,只能用呵呵呵来形容,打不中敌人也就罢了,还喜欢玩回马枪,一不小心就会来一个360度大回转,把发射鱼雷的潜艇送回老家……
相比于美国高大上的磁性鱼雷,解放军引进的鱼雷中规中矩,属于传统的蒸汽鱼雷,技术来源于德国T1鱼雷,与那艘小型潜艇的图纸一起引进。
T1鱼雷虽然比不上高大上的电动鱼雷,攻击时会出现航迹,很容易暴露,不过谷雨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他给潜艇定下的任务就是攻击日本的运输船,只要打得中就行,德国T1鱼雷自然符合这一要求……
他的如意算盘,早就打好了,等仗打得差不多了,可以把美国潜艇官兵好酒好肉灌醉,乘机留下一艘潜艇,美国的雷达、声呐和独门法宝火控计算机,甚至于未来仿制德国的MK18鱼雷都是好东西呀!不仅仅潜艇,还包括B-29轰炸机,斯大林做得,中国同样做得!
不过此时美国潜艇不给力,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只能是解放军那九艘潜艇,为了有效的使用这批潜艇,苏俄同样也尽了一份力,多位苏俄教官并没有离开,而是作为志愿军官继续指导解放军,一直等到中国潜艇官兵可以使用为止…….
此时中国海军虽然没有真正成型,不过看到形势大好,查理斯·洛克伍德决定仿效德军的狼群战术,在黄海上给日本人来一个大的……
事实上查理斯·洛克伍德来到中国后,早就想袭击日本运输船只,不过被谷雨否决了,那个时候东北战役正在准备,他不愿意打草惊蛇,再说了,海军是技术兵种,中国海军还没有熟悉那三艘远洋潜艇。
不到到了五月底,查理斯·洛克伍德实在等不下去了,他一个潜艇司令整天看着海航在渤海上折腾是怎么回事?坚持要亲自率领潜艇部队出战。
刘志丹同志也向谷雨打报告,苏俄教官也认为可以试一试,考虑了一番之后,谷雨同意了,海军总要上阵的,最终六艘远洋潜艇获得了出征的机会……
就这样,1942年5月26日,中国海军的初战开始了,解放军一向重视首战,坚持首战必胜,刘志丹同志虽然不是很懂海军,但他还是坚持随军作战,和战士们一起共度这一关。
本来刘志丹想乘坐中国自产的潜艇,不过被查理斯·洛克伍德少将坚决拒绝了,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不过查理斯·洛克伍德少将对那位性格豪爽,很有人格魅力的中国海军司令看法不错。
虽然出身中国陆军的刘志丹不怎么懂潜艇,但这不是他的错误,刘志丹能够虚心学习美国海军各种制度,对他也很尊敬,这一次也非常勇敢,让人钦佩……
但这位美国将军同样清楚,中国潜艇官兵素质不够,中国国产潜艇质量并不是很好,他不能让刘志丹冒险,万一出了事会影响合作。
两人有些争论不下,政治部主任袁高义同志建议向上级仲裁,谷雨考虑了一番,让两人乘坐在那艘美制补给潜艇上,补给潜艇是指挥艇,两位司令员乘坐更加合适……
谷雨做了决定,刘志丹同志也只能接受,潜艇甲板非常湿滑,刘志丹同志小心翼翼走在上面,踏进狭窄的潜艇之中。
刚刚走了进去,他就自嘲的说道,“将军,刚才我呀,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落入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好歹我是一个海军司令,那样太丢人了……”
查理斯·洛克伍德少将听完翻译,哈哈大笑起来,笑着恭维道,“司令员阁下,您再熟悉一段时间,必然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
“谁说美国人不会说好听的,洛克伍德将军就说得很好嘛!”
两人一边说笑,一边和其他海军官兵们一起鱼贯而入,刚进入潜艇之中,迎面扑来而来的就是混合着机油和汗水的味道,好在刘志丹同志多次进入海军潜艇,本人也吃过太多的苦,对这个味道浑不在意。
相比于狭窄的攻击潜艇,这种补给潜艇空间较大,但潜艇所谓的较大,也是很有限的,不过在中国的小潜艇中待久了,所以刘志丹同志自然有些感慨。
刘志丹同志饶有兴趣的望着周围琳琅满目的各种仪表和
管道,回想起两家两家造船厂制造潜艇的无比艰难,真不容易呀,要是没有美国人的帮忙,一时半会还真是搞不定,就这样,还进口了不少国内没办法生产的部件……
幸运的是,中苏两国已经就潜艇制造达成了协议,有了苏俄的帮助,这些难以生产的部件应该很快会解决……
在刘志丹同志有些好奇的神色中,潜艇开始了水下航行,查理斯·洛克伍德少将是老潜艇,他抢过来艇长的活,十分娴熟的使用潜望镜观察周围的海面情况,一旁的声呐兵不断报告海底的情况,一切显得有条不紊……
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之后,刘志丹同志已经有些疲惫了﹐虽然他多次参观各种潜艇,但他从未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生活这么长时间,海军不易,潜艇兵更加不易。
美军尚且如此,解放军只会更加艰难,只有实际与海军的同志在一起工作了,才能切身体会到这些…….
声呐兵突然喊道,“前方发现不明船只,相距六海里!”
“注意观察,随时报告!”洛克伍德对艇长指示道,“战斗警报!”
急促的警铃声立刻响了起来,艇员们立刻急速穿过狭窄的过道奔向前方的作战岗位,紧张的气氛瞬间弥漫起来,刘志丹看着这些全神贯注的艇员们,不由得抓紧了自己的配枪﹐这是军人的习惯。
洛克伍德不断急促的下达着各种命令,下令鱼雷做好准备,一旦被发现,就应该先下手为强……不过过了一会,声呐兵汇报,“目标离去,相距七海里!”
“警报解除!”
等到目标彻底离开潜艇的警戒范围,洛克伍德看了看表﹐低声告诉翻译,让他告诉刘志丹,“天已经黑了,我们要上浮了!”
潜艇上浮的过程,也是最危险的时刻,这个时候非常容易遭到军舰和飞机的袭击,不过潜艇水下航行的速度实在太慢,而且依靠电池,也不可能支持很长时间。
在二战时潜艇水下最大航速可以达到14-16节,但用这样的大速度一般只要不到2个小时就会耗尽电池,但以3-8节的潜航速度能潜航30个小时。
二战后美国人不惜血本研发核潜艇,也跟常规潜艇的缺陷有关,为得就是尽可能增长水下航行时间,越隐蔽,越不容易暴露……
而到了夜间,相对安全一些,潜艇也会浮上水面,此时雷达还没有用上,需要靠眼睛搜索敌军舰船……
刘志丹他们运气很好,很快就得到报告,一艘潜艇发现了一缕灯光,如同鲨鱼嗅到了鲜血,得到汇报后,洛克伍德立刻下令,他指挥的六艘潜艇呈扇形向那缕灯光游去……
“立刻下潜,别让日本人发现我们了!”立刻下达了命令。
潜艇的水柜开始注水,大量的气泡涌出。仅仅半分钟的时间,一艘又一艘潜艇就完全没入了海里,水面上虽然留下了大量的气泡,但很快,就变得风平浪静了,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潜艇在水下,缓慢的向日军货船靠近,而此时货船上的那些日本水手,根本就没有料到,危机已经来临了。
虽然中日战争打了好几年,虽然时不时天上出现中国飞机,不得不小心翼翼,但到了夜晚,日本船只往往都非常轻松,就如同过去几十年一样……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中国2号潜艇,已经成功的绕到了日本货船的左侧去了,在距离货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伸出了潜望镜。
“准备,发射鱼雷!”得到汇报后,洛克伍德下达了命令。
“嘭!”一条重型鱼雷,从鱼雷发射管发射出去,快速的向两公里之外的日军货船奔去,接着是一艘美国潜艇发射了第二艘鱼雷……
因为货船的速度只有十节,所以洛克伍德只下令发射了两枚鱼雷,即便仅仅是两枚鱼雷,命中率也是非常高的。
两公里的距离,对于航速高达三十多节的鱼雷而言,仅仅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而言,2号潜艇发射了鱼雷之后,并没有立刻下潜。
因为攻击的目标是货船,并不用担心遭到目标的反击,这些辛苦训练多时的将士们想亲眼看一看日本货船的下场…
货船上的日本水手们,此刻并不知道危机已经来临了。直到,甲板上的一个水手,突然看到了左侧的海面上,有东西正在向他们迅速靠近。
“那是什么东西?”年轻的水手接着灯光,好像看到一条线在迅速靠近,大声问道。
“鱼雷,肯定是美国人的鱼雷!我们被攻击了!”一个年长一些,曾经在海军服役过的水手惊恐的吼道。
顿时,货船上的日本水手们,乱成一团。
“轰!
当鱼雷亲吻到了货船的左侧船体后,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尽管这艘货船是排水量五千多吨的中大型货船,但货船的船体,显然是远远无法和军舰相比的。在剧烈的爆炸当中,货船的左侧水下部分,直接被炸出了一个大窟窿,海水疯狂的涌入到货船内。
紧接着第二颗鱼雷,似乎击中了那艘货船,不过并没有爆炸,没有火焰和浓烟,但一发鱼雷已经足够了!
货船上的日本水手们,并没有进行损失管制,当然了日本人也不擅长这个,而是争先恐后想逃到救生艇上,甚至为了争夺有限的救生艇名额,大打出手,当涌入的海水越来越多,货船逐渐发生了倾斜,最终翻覆在了海面上……
通过潜望镜看到日本货船沉默,2号潜艇上的中国官兵兴奋无比,这可是一艘大船……另外一艘潜艇上的刘志丹此时也挤到潜望镜面前,看到了日军货船沉默的情景,不由得心潮澎湃,中国海军的初战胜利了!
刘志丹同志慢慢站起身,而此时,洛克伍德少将不知道从哪里搞出了一瓶红酒,倒了两杯,将其中的一杯递给刘志丹同志,“司令员阁下,为了胜利,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