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53章选择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788 2025-05-12 15:06

  对于中国的第三势力而言,现在非常难熬,平汉铁路上运输的大批军事物资,周恩来与张群的对话,清楚地表明了共产党现在的优势地位,他们现在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国民党,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将蒋介石赶下台。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几位军事大家的认可,如果流传出来的那份物资清单是真,共产党现在所拥有的军工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蒋介石,除非蒋介石获得国外几亿美元英镑的支援,而且还是长期支援,否则不要想了,肯定打不过。

  蒋介石有没有可能得到长期支援,那不是扯淡吗?他要有这个本事,洋鬼子早就帮他忙调解淞沪事变了,他何至于撑了大半个月,搞成现在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

  而黄琪翔闻讯之后,直接就找白崇禧了,他是军人出身,很清楚这份清单的分量,既然能够流传出来,而共产党也没有第一时间否定,那就说明这是共产党有意流传,为了什么,还不清楚吗?就是让大家伙老实一点,别挡事!

  到了这一步,黄琪翔彻底清醒过来,共产党的目标一直都没有改变,他们的联合政府根本就没有蒋介石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要做出选择,别想着再左右逢源,没有了,彻底没有了!

  现在这种局面,黄琪翔当然欣喜若狂,他们这些国民党左派,与蒋介石同样仇深似海,蒋介石被打倒,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毕竟现在的共产党和他们在政治观点上已经没有多少区别了。

  至于过去一些东西,大家都是政治人物,在哪座山唱哪首歌,此一时,彼一时,只要他对共产党有功,共产党怎么也不至于过分,要说有仇,杨虎城和他们难道就没有仇吗?但现在杨虎城不是混得挺好的吗?

  黄琪翔知道,对白崇禧这样站在中间,试图借机壮大自己的地方军阀而言,现在的局面就是晴空霹雳,两家相持,他们还有活动的空间,一家独大,等着他们的就是灭亡。

  共产党可不是蒋介石,他们占据一个地方,立刻会把军阀势力横扫干净,对投靠的军阀势力,也必须经过政治改造,往往不到几个月,被共产党改造的军阀部队就会改姓共产党,白崇禧这些军阀再也没有控制力。

  到那个时候,手里没了兵,又没有对地方的控制,他们岂不是变成了待宰羔羊,共产党要是跟他们算起十年前的旧账,谁能扛的过去?

  但现在又没办法反抗,共产党把抗日这杆旗举得高高的,又有缅甸对英国的大胜,举国上下无数人都知道,要想挡住日本人的侵略,只能靠共产党,而不是靠他们这些声名狼藉的军阀,要是敢反抗,被共产党消灭,没几个人说好的。

  即便是蒋介石,面对日军两个师团,三十多万中央军精锐竟然还是被打得节节败退,这样的战斗力还打个屁,根本指望不上。

  黄琪翔认为,现在这种局面,白崇禧这样的军阀最好是顺势而为,学习杨虎城主动投靠共产党,随便丢失了军队,但人脉还在,而有了人脉,就有了未来。

  到时候军中有白崇禧的旧部,外面有他们这些第三党势力,互相扶持,虽说暂时撼动不了共产党政权,但占据一席之地还是很有希望的……

  所以黄琪翔才跑过来劝说白崇禧,你现在打又打不过,而且硬要抵抗,共产党不但会灭了你,还会给你戴一顶汉奸的帽子,到时候你怎么办?你的家人部属怎么办?广西上下又怎么办?总要为他们考虑吧,大家跟你一场,可不是为了当汉奸的!

  听到黄琪翔这番话,白崇禧脸色稍微缓了缓,但他还不服气,“共产党虽然强,但也不是无敌的,我们桂系好歹也有十五万大军,只要……”

  虽然白崇禧没有说下去,但黄琪翔已经听懂了他的意思,“只要日本人、蒋介石还有那些反共的人联合起来,就可以和共产党相持,甚至消灭共产党,是不是?健生兄,先不说你此举的性质,只说一样,你们能联合起来吗?

  日本人又不是不知道蒋介石的处境,但还是在上海穷追猛打,可见日本人嘴中的反共不过是分化之策,他们要的就是奴役中国,殖民中国,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在他们眼里,都是奴役的对象,你还当真了?”

  白崇禧脸色涨得通红,并没有说话,见他没有说话,黄琪翔叹了一口气,“健生兄,我们过去和共产党怎么打,都是内战;但现在是外战,外战立场不稳,一个不好心就会遗臭万年,不得不谨慎呀!”

  白崇禧有些无奈的扯开了一个扣子,深吸了一口气,“御行兄,你可以忘记1927年,我却忘不了,当时的上海、广州到处血流成河……”

  “怕!”黄琪翔很干脆的说道,“但我更怕中国成为第二个朝鲜,三个人一把菜刀,你想过这样的日子吗?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我们总不能不如古人吧?

  抗战期间,只要你不与共产党为敌,共产党总不至于主动对你下手吧?而有了抗战期间的战友情谊,等到日本鬼子走人了,怎么也有你一席之地。

  未来你不想和共产党凑在一起,戴着抗日功臣的头衔,不管去哪里,也比被打成汉奸要好吧?如果愿意留下来,你也不是一个人嘛,我们第三党,张学良,还有不少人可以合作的!”

  黄琪翔这么一说,白崇禧的脸色逐渐缓和起来,不过听到张学良,他有些不屑的说道,“张学良?张学良能干什么?”

  “健生兄,如果说打仗,十个张学良也不是你的对手,但如果论留后路,你还真不如张学良,张学良早就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蒋介石软禁他,宋美龄帮着求情,一大堆人为他打抱不平;共产党这边,他更是朋友满天下,冯庸、黄显声都和他关系莫逆!

  有这么多人脉,和共产党又没有血债,你觉得张学良未来会没有影响力吗?只要我们这些人联合起来……”

  黄琪翔说完,白崇禧眉头紧皱,想了想问道,“共产党那边给张学良开条件了?”

  “这段时间,周恩来和张学良多有接触,应该达成了一些东西!”

  白崇禧的眼角中露出了一丝蔑视,这个人不知所谓,怪不得当年在广东待不下去,他根本就不明白共产党都是一群什么人,和共产党共治天下,他到现在还在做美梦!

  不过这样的人,还是有好处的,有他们斡旋,这一轮应该可以挺过去,不至于成为共产党的打击目标,只要共产党不打两广,就还有机会。

  列强和日本人绝不会坐视共产党全取中国的,蒋介石不行了,他们能够选择的只能是两广,只要有了支援,以两广之人力物力,退可独据一方,进可等待时机……

  既然是这样的想法,白崇禧自然很和煦,他笑着说道,“御行,我也知道不是共产党的对手,可前些年结的仇太深,接下来就拜托你了!”

  黄琪翔长出了一口气,终于说服了白崇禧,这就比较好办了,两人又谈了一会,白崇禧把自己的条件说了一通,广西地方自治,军政独立。

  当然了桂军也要为抗日尽一份力,他愿意率领一只桂军做成一个军团为国效力,人员可以从广西补充,但武器弹药需要共产党补充。

  白崇禧认为他这些要求并不过分,共产党都和他们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就算他们拿下了蒋介石,坐了天下,大家服从领导,总要有些交换吧。

  他的要求不高,维护先前的协议总没有话说吧,至于桂军得到共产党的武装,也是理所应当,桂军为国效力,共产党怎么也应该出钱出兵器吧……

  当然了,还有一条,共产党别把政治委员或者政治部派过来,黄琪翔皱着眉头说道,“就算不派政治委员,抗日宣传委员和宣传部还是要派的!”

  白崇禧皱着眉头说道,“我们自己也可以搞抗日宣传嘛,不必要共产党搞!”

  “万一谷百生坚持呢?”

  白崇禧摇摇头,看了一眼黄琪翔,“老黄,你们第三党也很懂宣传呀!”

  黄琪翔只觉得心砰砰的跳,想了想,表示一定会尽量说服周恩来,白崇禧摇摇头,“御行兄,周恩来点头还不行,要南汉宸点头才行!”

  黄琪翔一愣,白崇禧不得不点点他,“南汉宸是谷百生的心腹,他答应了才行!”

  “不至于吧,周恩来可是共产党五大书记之一,是共产党的中央秘书长!”

  “但共产党说的算是谷百生,周恩来做不得主,这段时间,共产党的做法,你觉得是周恩来的手笔吗?”

  “不至于呀!”黄琪翔皱着眉头,“健生兄,你是说共产党内有分歧?”

  “有没有分歧我不知道,但谷百生这个人很奇怪,按说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往往都好面子,吹两句好话,往往都分不清南北,可谷百生完全不同,他一点都不在乎面子,眼里只有利益!”

  白崇禧的评价,黄琪翔十分赞同,对于谷雨,第三党也头疼得很,这个人的路数确实有悖常理,都要拿天下了,按说应该安抚天下,这样才好众望所归,减轻夺取天下的阻力,可他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不管你是吹捧他,还是对他指手画脚,这个批评,那个批评,他都当没看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前还写写文章,现在文章也不写了,倒是毛泽东文章不少,虽说他的文笔不错,可大家想知道谷雨想什么呀!

  但谷百生就是有运气,现在鬼子盯着蒋介石打,中国国内脆弱的平衡立刻被打破,蒋介石很难挺过这一关,谁也挡不住共产党的崛起,现在大家伙只能捏着鼻子主动帮着他们扫清障碍,然后拿着功劳争取未来有一席之地。

  这一反一复,主客颠倒,黄琪翔心里自然不高兴,对共产党的不满和忌惮也更深了一层,现在他更希望与白崇禧搞好关系,形成联盟。

  甚至于黄琪翔还主动提到了被蒋介石解散的19路军,里面很多广东老乡现在都在谋出路,话还没说完,白崇禧立刻答应,去年一战,桂军损失不小,虽然人员补充了,但能打仗的老兵毕竟有限,能搞来19路军当然好……

  相比于白崇禧,被共产党重重包围的东北军则老实很多,听闻如此数量的物资要运到南方,张学良终于长出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夹在中间受夹板气了。

  共产党把这么多东西运到南方,为了什么,能做什么,明眼人都知道,这下子东北军上下该没话说了,也该彻底死心了吧!

  南方这才四个军,北方可是有十一个军,他们要想对蒋介石对手,第一个对付的必然是东北军,到了这一步,主动点,对方给优待,不主动,那是不可能的,难不成同乡不投靠,投靠蒋介石?

  共产党的条件,事实上早就开出来了,东北军的战斗力太弱,必须整编,必须剔除不合适的军官,从上到下建立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制度。

  至于被淘汰的东北军将士,共产党按照他们的级别给予相应的待遇,可以在救国会中挂一个闲职,也可以经商种地,但不管哪一种,都必须守共产党的规矩。

  当然了,实在受不得共产党的规矩也没事,好聚好散,可以离开共产党根据地,但离开之前,希望他们把手里的金银兑换成人民币,共产党要打鬼子,必须搞建设,这就需要进口各种工业设备,作为东北军的将领,总要为打回东北做些贡献吧!

  当然了,真不乐意共产党也不会怎么样,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共产党都快得天下了,你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总不能一大把年纪跑到国外吧,现在这兵荒马乱的,鬼知道会不会出事。

  这个条件比较苛刻,不,应该说是非常苛刻,共产党摆明了要一口吃下东北军,连一点妥协的余地都不给,甚至还大家伙手里的钱都不放过,还想着兑换成人民币。

  但张学良却松了一口气,原因很简单,共产党这个条件跟陕军的条件差不多,而陕军现在已经融入解放军,孙蔚如更是成为共产党第五军军长,负责南口到张家口一线的防御,这样的待遇恰恰说明,共产党不把陕军当外人呀!

  很明显,共产党此举是先苦后甜,熬得住的人就有被接纳,就会有前程,熬不住的,自然就没有未来,不过共产党也给了退路,拿着这些年的积累,在共产党治下经商,入股办企业也是不错的,解放军中那么多东北军旧部,怎么也不用担心得不到照顾。

  至于张学良本人,条件也相当不错,先担任华北战区副司令,专门负责领导空军,参加对关东军的作战,以实际行动向东北老乡们证明他小六子总会打回来的!

  作为东北空军的开创者,作为一名非常不错的飞行员,张学良觉得他领导作战还是可以的,虽然他打仗的水平比较潮,但至少对飞机还有不少的理解,所以他觉得共产党的做法真是知人善用,真心对待他,而不是仅仅把他当成花瓶。

  张学良对共产党的战斗力现在佩服得五体投地,在缅甸大胜英国人,在丰台同等兵力与日本人打个平手,甚至还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主导这几战的人都是东北籍的将领,当年都是东北军的基层军官,甚至是士兵。

  同样一帮人,在他张学良治下,对日本人就畏惧如虎,就是废物点心;可在共产党治下,就是轰动全国的抗日名将,这只能说明共产党的水平高呀!跟着这样的人,东北军自然有前途。

  而在经济上,张学良也一点都不吃亏,冯庸是谷百生的好友,又是共产党工建委委员,可以为共产党的工业建设出谋划策,各种工业建设的文件都可以看到。

  谷百生在经济上有什么想法,都会咨询冯庸,听取他的意见,甚至还让冯庸咨询他,所以张学良早就知道谷百生喜欢搞实业,只要搞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业,为中国的工业化尽一份力,就根本不用担心未来。

  还有这几年一直跟在身边的四弟学思,要不是他主动透露,他都不知道,他已经是三四年的共产党党员了,而且还是谷雨亲自批准加入共产党的。

  自己的四弟能力出众、性格刚毅,处理问题井井有条,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在自己身边担任秘书,自己很多工作都委托他去办理,离开东北军前往欧洲时,学思也被放在东北军负责联络,连他都是共产党的人……

  共产党工作都做到这种程度了,张学良心知肚明,对方面子已经给足了,他也应该知情识趣……

  随着张学良下定决心,东北军的分化就更厉害了,一批无法认可的人选择了离开,当然了这些人也不敢把事情做绝,还是老老实实换了一大笔人民币,不管怎么说,人民币也是钱,到了天津、上海租界也是可以花的。

  而东北军的异动,自然也传到了蒋介石耳边,蒋介石心烦意乱得挥挥手,东北军被共产党渗透了这么多年,又被共产党三面包围,这颗死子被提是必然的,现在的关键不是东北军,也不是两广系,而是日本人呀!

  娘希匹,蒋介石就是不明白,日本人是不是疯了,都大半个月过去了,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收手的打算,他们难不成真要发动全面侵略呀!

  中国这么大,共产党又那么强,连英国人都没有办法,这帮日本矮子有多大的本事可以蛇吞象?他们怎么一点逼数都没有,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怎么就不懂呢?

  只要他们让一步,自己自然会投桃报李,让他们可以获得上海的利益,这样你好我好,接下来共抗共产党,维持中国的现状,对他们不是最有利吗?

  甚至于只要日本人答应他维持统治,能保住百万中央军的指挥权,其他任何条件,他都愿意谈,他很清楚,日本人只会要他的钱,不会要他的命,而共产党不仅要他的钱,还会要他的命,他只能和共产党拼。

  可这帮子小矮子就是不愿意谈呀!这帮子昏了头的家伙,难道不知道打垮了自己,便宜的只有共产党,现在共产党又进行如此大的军事物资调度了,他们怎么还不停下来,他们到底想打到什么时候?

  焦头烂额的蒋介石,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样,打?他实在打不下去了,这半个多月,将士们不是不尽心,他们真得很拼命,士气绝不亚于北伐那会。

  可日本人实在太强大了,陆、海、空、炮的联合火力杀伤凶猛,中央军各部武器装备整体落后、火力不济,进攻时,陷入日军的立体火网;防御时,饱受日军的火力轰击。

  常常是一个军拉上去顶一周就得撤下来整补;一个师打下来,只能编成一个团;一个团齐装满员地开上去,晚上只回来了几副伙食挑子;一个营打下来,仅能够勉强凑成一个连,一个连上去甚至十多分钟就全连阵亡。

  无奈之下,他只能以人海填火海,兵员损失越来越大,从一开始一天半个师,到现在一天都有大半个师,再打下去,中央军还有什么??!!

  蒋介石真的受不了,可他现在根本不敢退,国军的习性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一旦退了,日本人随之追击,前线的三十多万国军,一个不小心,就会散了架子,到那个时候,真的是万事皆休,可不退,不退,这么多中央军也会被鬼子打垮呀!

  必须做点什么了,要是再什么都不做,国府就要完了,蒋介石很清楚他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就在当天下午,蒋介石召见了美国大使詹森,就中国局势发表了一番看法。

  对于自己继续跟国内困难局势作斗争的能力,已经丧失信心;并且感到他为了抗拒侵略,已把国家的实力消耗殆尽,而他这样做既是为了中国的利益,也同样是为了英、美两国和利益;因此现在是美国对中国进行援助的时候了。

  蒋介石又对共产党的蠢蠢欲动十分不满,他认为如果美国不拿出积极态度来阻扰日本军队在上海的进攻,或者阻拦共产党可能的挑衅,南京国民政府将不得不和日本媾和,答应日本的一切条件,以换取南京国民政府的生存……

  说来也十分凑巧,就在当天晚上,英国大使许阁森也拿来了日本人的条件:

  一、正式承认伪满洲国,并派驻大使;

  二、上海非武装地区须扩大,设立国际警察队管制,如立即缔结和约,上海行政权仍全部属于南京政府,惟希望委派一个亲日的首长。如和平现在不能成立,即有必要建立新政权,新政权在缔结和约后其机能将继续存在。

  三、要求中国停止抗日政策,与1934年谈判结果一样;

  四、共同防共;

  五、中央军军警宪特接受日本顾问,全面与日本合作;

  六、降低日本货进口税;

  七、尊重外国人在华权利;

  八、若干开矿和铁路权。

  见到日本人拿出了条件,蒋介石长出了一口气,终于熬到了这个时候,他立刻同意在日本提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谈判。

  但前提有两点,一、上海立刻停战;二、日本不能自视为战胜者,中国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最后通牒,中国的主权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侵犯。

  许阁森听到蒋介石这个条件,就知道这个家伙目前还没有彻底死心,当然这也不奇怪,他和共产党那边的谈判还在进行,据说那个什么政协会议很快就要召开。

  只要他还在和日本人打,共产党也绝不会进攻国统区,他们承担不起这样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一点英国人也是知道的。

  不过许阁森现在需要的就是蒋介石与日本人合作,所以他威胁道,蒋介石应该接受列强在一战中的教训,不能任由战局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否则将导致资源与兵员的衰减枯竭直至崩溃。

  应该适时地尽早接受日本的谈判条件,不然等到国民政府精疲力竭的时候就晚了,须知他现在的军事力量损失还没那么大,再拖下去,可就不妙了,便宜的只是共产党。

  但是英国人现在的出面,让蒋介石坚信了一点,英国人也已经撑不住了,他们同样没办法接受国民政府的覆灭,而只要有了英国人的支持,日本人绝不敢过分,和平谈判很快就可以实现。

  所以他很强硬的说道,如果接受日本人开列的条件,对于国民政府来讲无异于自杀。到时候,巨大的舆论的浪潮会冲倒国民政府,同时共产党也会发动全面进攻,到那个时候,国民政府还是不存在……

  两相比较,他宁愿在战场上与日本人周旋,也不能背着一个汉奸的骂名被赶下台,那样的话,上帝都不会饶恕他的。

  如果国民政府真被战争拖垮了,日本将必须面对中国共产党,那时候,任何议和的可能都不存在了,因为共产党不仅不会和谈,而且打到日本本土,要跑到东京阅兵……

  就在当天晚上十一点钟,许阁森将蒋介石的答复告诉了日本人,而在次日一早,得到蒋介石答复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则兴奋的写起了一首汉诗,“汗了戎衣四十年,兴国如梦大江流,君恩未酬人将老,执戟又来四百州”。

  写完了这首诗之后,他再次要求内阁,按照他事先要求的,拨给上海派遣军5个师团,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要想促成蒋介石投降,必须让蒋介石彻底打消一切幻想,才有可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