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01章还是打不过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1956 2025-05-12 15:05

  养精蓄锐了两个月,本身又都是共产党的精华,战斗力较强,偏偏当面湘军兵力有限,六兵团进展自然是飞速,到了七月初,已经西据邵阳,南取零陵,围困衡阳,前锋挺进郴州,正在施工的粤汉铁路自然只能停工。

  湘军残兵败将一万多人被团团围困于衡阳,长沙已经是一日数惊,不断有传言共产党要破长沙,长沙的达官贵人们吓得偷偷收拾细软,随时准备逃跑。

  湘军只能不断向中央军、粤军、桂系求援,唇亡齿寒的道理,李宗仁、陈济棠也都知道,当此危急时刻,两广系终于拼命了,可以说精锐尽出。

  李宗仁亲率桂系主力第七军、第十五军五万余人从桂林进攻,增援湖南,同时广西的地方保甲制度全部动员,各种地主武装集结于各个要道,控制乡村,绝不能让共产党入桂。

  陈济棠则坐镇韶关,指挥十万粤军主力出韶关,再一次进攻郴州,当然了广东五岭一带的保甲也动员起来,不过广东民间的严密程度远不如桂系,更多的是做做样子。

  而北线的蒋介石绝对不能接受衡阳丢失,国民党被切割为两大块的命运,蒋介石亲自飞赴南昌督战,以陈诚为前敌总指挥,陈诚兵团下辖八个嫡系师,从宜春、萍乡一带沿公路向南增援。

  可以说,此时的何键已经超额完成了祸水南引的战略目的,他最头疼的桂军和粤军主力全部都出来了,但何键此时只能苦笑,他怎么也想不到共产党竟然精锐尽出,十几万大军如同洪水一般,迅速翻过雪峰山脉,一路向东势不可挡。

  这下可好,真正弄巧成拙了,虽然湘军主力未失,但陈诚进了湖南,就算赶跑了共产党,湖南也不是他的了,陈诚是什么人,他还不知道嘛。

  何键的应对就是不断增强女婿李觉的实力,让李觉的19师先扩充四个补充团,这样长沙的守军就可以达到两万多人……

  何键这样想,也不奇怪,作为东道主,何键本来应该无比卖力,何键也下令刘建绪从常德回援,但蒋介石却严禁何键调动28军刘建绪部两个师。

  表面的理由是担心湖北的安全,此次增援衡阳,并没有调动湖北各部,万一湖北中央军被调走了,共产党再打湖北,自然万事俱休。

  这种可能性同样有,共产党中原的三个兵团一直在养精蓄锐,小半年了,一直都在训练,没怎么打仗,四川的共产党也已经休整了三个月,也有能力出川,万一他们打过来,武汉丢了,就算拿回了衡阳,还是得不偿失。

  所以蒋介石给何键的任务是陶广、李觉两个师向南进攻邵阳,断绝共产党的后勤补给线,但在何键看来,蒋介石分明是想钻他空子。

  何键猜得一点都没错,此战除了救援衡阳以外,中央军还要乘机入驻湖南,解决刘湘问题,为此出征之前,蒋介石特意召见陈诚,面授机宜……

  陈诚一直是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助手,他被看作最受蒋介石信赖的实权人物之一。很多人相信这么一句话:“跟着陈诚干就是跟着蒋介石干,服从陈诚就是服从蒋介石。”

  蒋介石一旦遇上大事或麻烦事,总是把陈诚当作自己的一张底牌,收拾不了的烂摊子就推给陈诚去收拾;啃不动的硬骨头就让陈诚去啃;实在丢不起的人就让陈诚去丢,陈诚几乎成了蒋介石的替身。

  此战蒋介石同样把陈诚作为最后的王牌拿了出来,而陈诚集团也确实有这样的实力,陈诚集团为南线蒋介石最大的机动兵团,历时半年组成,下辖三个纵队(国民党那会,也有一大堆纵队,出现纵队不奇怪,和军一样属于临时编制。

  事实上,谷的四路军也基本上是以师为常规编制,纵队和兵团都是临时编制,但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纵队和兵团也变得越来越正式,此时还是过渡期)。

  陈诚集团以11师、14师、第89师为核心,三个主力师全部下辖三个旅,九个团,其他六个师全部为两个旅,六个团的大编制师。

  三个主力师有两个全美械师,一个英械师(89师),其他六个师为半英械师,总兵力高达二十一个旅,约15万余人,另外陈诚集团还配有国民党精心组建的第一快速纵队。

  该快速纵队为全美械装备,约1.6万人,包括一个重炮兵旅,下辖一个12门制的155mm重榴弹炮营,两个36门制的105mm榴弹炮团。

  快速纵队还有一个轻型战车营拥有雷诺轻型坦克等十几辆,另外配有各种卡车四百多辆组成的汽车团、通讯营、高射炮营和工兵营,负责炮兵集团保护的一个步兵师118师,师长为黄埔一期出身的黄维。

  118师虽然只是一个两旅四团制的新师,但其中一部分士兵来自于11师和14师的老兵,而且全部为美械装备。

  因而118师被陈诚寄予了厚望,让做事一板一眼的黄维担任师长,也是借用黄维的长处,黄维听命令,训练认真,一板一眼,很适合担任这些新师的师长。

  第一快速纵队属于军级编制,司令官为炮兵出身的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的郭忏,对陈诚承包了这样一个十分精锐的炮兵集团,很多人都有意见,不过蒋介石对陈诚非常信任,一律同意了陈诚的人事安排。

  当然了,为了平衡,蒋介石正在想法设法的第二、第三快速纵队,自然就不是陈诚派系的人,这两个快速纵队使用的都是英造重炮,配上美式155mm重炮作为铁锤。

  未来这两个快速纵队一个配属给徐州方向,一个配属给武汉方向,组建完成后,国民党就将拥有远超共产党炮兵纵队的强大炮兵。

  蒋介石认为,石家庄惨败一败于不了解、不熟悉共产党北线主力编制和战斗力,没想到对方纵队和师一级规模那么大,装备那么好,吃了不知彼的大亏;二败于炮兵集中度不够,火力不强,竟然被共产党炮兵压制,这同样也是不知彼;

  三败于指挥犹豫,上下不同心,卫立煌不愿意打,消极无比,没有乘共产党主力集结之前,打到石门与黄杰会师,被共产党各个击破,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卫立煌如此,卫立煌下属各部同样如此,里面杂牌军众多,作战不仅不拼命,反而拖后腿,甚至搞战场起义,把中央军坑得不轻……

  根据这三大缺点,蒋介石在组建新兵团的时候,非常重视装备,陈诚集团的装备是国府各军之中最好的,本来已经装备有大量机枪、大炮小炮。

  而这样一个强大的炮兵集团,除了九十门重炮以外,还有十几辆坦克,四百多辆卡车,如果不是英美下本钱援助,蒋介石根本凑不起来,作为国民党从未有过,共产党也从未有过的强大炮兵集团,自然被蒋介石寄予了改变战局的巨大期望。

  蒋介石也非常重视上下同心,这两年庐山军官团一直在训练,对共产党的战术自然多有研究,相信此战各军配合也比以前好得多。

  而陈诚素以廉洁出名,土木系之间较为团结,11、14两个师肯定不会出问题,89师虽然属于汤恩伯系,但也是黄埔生为主的新军,组建时间不长,风气还算不错,自然也不用担心会不会出问题。

  而配备给陈诚的六个师,基本是中央军,虽然出身多少有些瑕疵,故而只给了他们两个团到三个团配上英械,战斗力虽然差一些,但也是长期听命于国府,蒋介石同样比较放心。

  换句话说,陈诚这十七万人是蒋介石的核心家底,该兵团本来做好准备,即将和配属的其他中央军一起对共产党江西根据地发动第六次围剿,但就在他们即将动手之际,湖南出事了。

  蒋介石只好把陈诚集团派到湖南,解救衡阳之危,衡阳绝对丢不得,某种意义上,衡阳就是南方的徐州,一旦丢失,国府离崩溃同样不远。

  衡阳位于湖南东部偏南,按照顺时针方向连接长沙、株洲、郴州、永州、邵阳等地,以上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而衡阳正好位于这些城市中间的相对低地地区,一旦衡阳丢失,这些湖南重镇必然不保。

  更严重的是,衡阳东距江西不远,为罗炳辉山以西的重镇,向东北方向,可以攻击宜春,而过了宜春,自然就到了南昌;

  同时衡阳南距广东不远,南隔五岭就是广州的北面门户韶关,过了韶关就是广州;在同时,衡阳西南距离广西也不远,出湘江以西,过永州,就到了广西军事重镇桂林。

  也就是说,东以罗炳辉山为界,南以五岭为界,西以雪峰山为界,呈现一个凵型,中有湘江流过,衡阳又居湘水之中,一旦衡阳被共产党控制在手,两广和两湖和江西基本就没了,那整个中国的中南地区,也不剩什么了。

  当年北伐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占据衡阳的唐生智投靠广州国民政府,为北伐创造了先机,北伐军可以各个击破,先后打败吴佩孚和孙传芳,现在共产党故技重施,蒋介石和周边的军阀都无法容忍。

  所以蒋介石这一次把老本都拿出来了,在蒋介石看来,现在的陈诚兵团比两年前的卫立煌兵团还要强大,而指挥石家庄围歼战的共产党青年名将寻淮洲,此时手里掌握的力量远不如石家庄战役期间。

  首先是后勤,寻兵团的后勤补给线实在太长了,又需要翻越雪峰山脉,寻兵团肯定没办法支撑长期作战;而陈诚兵团恰恰相反,可以用公路、铁路和湘江补给,补给异常方便。

  其次是配合,共产党重兵围困衡阳,触到了湘桂粤三系共同利益,这三路军阀,此次都会拼命,他们绝不能容许共产党在湘中南站住脚,所以这三路军阀此战一定会竭尽全力。

  再次是战斗力,此战共产党后勤补给不上,炮兵有限,弹药补给困难,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而中央军自石家庄失败以来,痛定思痛,下大力气整顿一年有余,又有外国军官教导团指导,战斗力提升很快,尤其是陈诚兵团,全部为中央军,战斗力早就不同以往。

  所以蒋介石对这一次决战寄予了厚望,他反而有些担心陈诚,陈诚能力很强,但非常喜欢排除异己,与杂牌军搞不好关系,而此战粤系和桂系的配合非常重要,确实要削弱两广系,也确实要想办法吞并湘军,但怎么做非常讲究,要做得漂亮一些,要注意吃相。

  故而蒋介石又特别交代了一番,与两广系精诚团结的重要性,陈诚立刻猜到了蒋介石的心思,既然是两广系,那就意味着可以吞并湘军,到最后,蒋介石对自己的心腹爱将,说了一番心里话。

  “辞修,日本人在沿海肆虐,共产党匪徒势力日盛,党国深处内忧外患之中,行事必须考虑周全,粤汉铁路一线关乎党国命运,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你兵团必须掌控衡阳!”

  陈诚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又是他的干女婿,自然深知蒋介石的心思,现在外有倭寇,内有共产党,万一倭寇再打过来,唯一的退路现在也只能是两广地区。

  要是衡阳被共产党拿下,偌大的国府将会被一分为二,未来连一条退路都没有,蒋介石说得没错,确实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在这个关键时刻,被寄予厚望,陈诚自然挺直着腰板,郑重说道,“委座,末将必不负众望……”

  表态决心之后,蒋介石站起身,陈诚跟在后面小半步,蒋介石这才说道,“辞修,你准备怎么打?”

  陈诚拿出了他的副手罗殿英的方案,他准备兵分两路,主力从宜春出发后,以株洲为基地,向南沿着铁路解衡阳之围,同时以新任89师师长冷欣率领两个师则屯兵于攸县、茶陵、安仁一带,从东、南两个方向解衡阳之围,与共产党决战。

  蒋介石听完,很不满意,“辞修,你当面之敌为北方环匪主力,战斗力非比寻常,不是南方朱刘共匪可比,若共产党围点打援,先打东线各部,一军之力如何抵抗?你所部三军又一快速纵队,必须靠拢在一起,从株洲南下,避免为共产党所乘,慎之,慎之!”

  蒋介石虽然非常信任陈诚,但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多少有些不放心,絮絮叨叨又强调了一番,各部一定要密集,避免为共产党所乘。

  而内心深处,蒋介石也对陈诚有些不满,怎么回事,门户心思这么重,冷欣也是黄埔系的,你这个老师怎么能对学生这么排外呢,虽然有意促成军中形成派系,但蒋介石还是不希望派系斗争影响到他的剿环大业!

  不过听完了蒋介石的安排,陈诚又有些头疼,他这十七万精锐主力,靠拢在一起,安全肯定是安全了,但怎么行军?行军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可以肯定他没到衡阳,共产党拿下了衡阳,任务完成不了,如何是好?

  蒋介石摇摇头,“慢慢走,不着急,等待桂军和粤军各部一起,三路一起围攻环匪,再收复衡阳也来得及嘛!

  衡阳城内的湘军不过万余,共产党要拿,早就拿下了,还能得到现在?这是共产党的老战术了,你前年吃过一次亏,怎么还看不出来?

  辞修,你得把握李德邻和陈伯南的心思,此二人皆是军阀,害怕损耗主力,只要有一丝可能,都不会与共产党决战,党国今天之窘境,皆缘于此。只有等此辈吃了大苦头,才会服从党国领导,全力剿灭共产党!”

  陈诚对蒋介石的心思,把握得很准,他立刻意识到蒋介石内心的复杂,蒋介石既想和共产党决战,拿下衡阳,又想借助共产党之手,削弱桂军和粤军,所以给共产党多一点时间,让他们多折腾一番,两广系知道共产党不想走,不拼命都不行了。

  这也符合陈诚的心思,虽然他自信率领的十五万国军精锐,可以打得过共产党主力兵团,但如果和共产党拼得太凶,自然会便宜桂军和粤军,有那个时间,他还不如在湘东多整顿一些湘军的保安团。

  何键利用地方保安团私自发展军事力量,地方保安团的装备虽然一般,但排以上军官都是湖南军官学校的毕业生,素质相当不错的。甚至如果有机会,兵团还可以防守长沙,如此一来,何键就可以前往中央任职了……

  正如蒋介石猜测的那般,听说蒋介石把陈诚兵团都派出来了,本来急哄哄准备北上的李宗仁停在全州不走了,跑到湖南和共产党决战,打胜了,还好说,打败了,蒋介石给他报销军费吗?

  陈济棠也不着急了,他也跟李宗仁一样,在五岭一带拼命修工事,只要共产党不入广东,他也不着急,让蒋介石先去碰碰硬茬子吧。

  而陈诚也是神仙,他的先头部队迅速乘坐美国买来的卡车,赶到了株洲,然后陈诚就不着急了,慢慢行军,十七万大军行军队伍长达几十里,里面还有沉重的155mm重型榴弹炮,每天行军不到二十里,慢慢悠悠的前往株洲。

  如此一来,表面上南北国民党军队动员了四十万人,但事实上湘南的共产党面临的对手只有很有限的湘军地方部队,那还等什么,寻兵团迅速进行了清理。

  谷雨比较喜欢的郴州几个大型钨矿瑶岗仙相继被拿下,此时光光郴州可年产钨砂两千吨,同时还可以出产石墨,而随着钨砂的价格不断上涨,此时钨砂已经涨到了一百五十多银元一百公斤,未来还会继续疯涨,一直到二战爆发前夕的660元/公斤这样的天价。

  再加上赣州一带已经被共产党控制在手的钨矿,还有即将占领的大余钨矿,只要再拿下湘西北桃源新化一带的钨矿和锑矿,中国最重要的战争资源就将基本控制在共产党手中。

  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还必须将国民党这一轮的进攻打回去,再打垮湘军,谷雨对寻兵团的处境多少不太放心,但此时云南九兵团不可能抽调,四川现在情况又很不好,四川留守各部必须继续严厉剿匪,也抽调不出兵力。

  最后考虑了一下,谷雨决定围魏救赵,加快旷继勋兵团的准备,既然蒋介石把可爱的陈诚放在湖南,那么共产党去皖浙赣捅一捅,自然就能有效的牵制陈诚,而且把这么多部队丢到国统区,中央的财政压力自然也会大为降低,去吧,去老蒋的地盘翻江倒海吧!

  寻淮洲对中央的关心十分感激,不管他对自己的六兵团战斗力非常有信心,他最头疼的后勤问题,也比红军时期强了多少倍都不止。

  随军的贵州挑夫有一万五千人,其中三分之二携带的是弹药,这就是五百吨弹药,再加上部队自身携带的,保证一段时间的作战并没有问题,而随着部队打进了邵阳盆地,湖南是鱼米之乡,此时刚刚夏收,粮食供应并无问题。

  贵州已经解放,负责后勤的邓小平同志此时已经动员了几十万人,将大批弹药物资运到了芷江,此时挑夫们真正需要负责的就是芷江到邵阳五百里路的运输,虽然需要翻越雪峰山脉,但也没到绝对完成不了的地步,

  再说了共产党已经占领衡阳八甲岭机场,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机场,并部署了防空部队,保证空军起降还是可以的,中央刚刚购买的二十四架德国运输机,一次就可以运输七十吨货物。

  二十四架飞机一次出动,就可以运过来七百万发子弹或者是七五山炮炮弹一万四千发,回程可以装上钨砂,虽然比不上运费,但也可以弥补大部分,也不算太亏。

  虽然飞机的运输量不算大,但用于战场救急已经足够,战争打到这个阶段,就算代价再大也是值得的,更不要说现在,还是比较划算的。

  也正是看到了运输机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共产党方面又增加订购了四十八架容克飞机,现在有了钨砂,共产党更有钱买飞机了。

  寻淮洲有了不错的后勤支援,自然底气大增,同时他也有不少增援,十兵团和十一兵团的主力都已经在配合寻兵团作战,朱德、林彪两同志率领的十兵团四万红军此时正在赣江以西活动,已经与六兵团前锋部队会师。

  目前十兵团已经运动到郴州一带,准备通过山地游击战和运动战牵制粤军,郴州一带的地形为五岭山脉,铁路还没通,粤军想南下,有十兵团狙击,难度相当大。

  而寻淮洲以一个师留守邵阳盆地,两个师配属于衡阳以北,牵制湘军,准备用来阻击南下的陈诚集团,以一个师和配属作战的九兵团56师(原一方面军六军团)假装主力,继续围困衡阳,一个师放在衡阳和郴州之间,作为预备队,以防万一。

  寻淮洲集中主力五个师4,10,11,16,21师,其中10、16两个师已经在永州方向,寻淮洲又将4、11、21三个师秘密调到了永州,他决定三路军阀之中先收拾桂军,这也是中央的指示。

  桂军战斗力比较强,有着很强的积极进攻精神,六兵团突破雪峰山一线后,桂系两个军已经在桂林一带开始集结,防守湘南南岸的桂军已经增加到两个师,所以永州之战并不是那么顺利。

  主攻永州方向的第10师,第16师强渡湘江,用钳形攻势准备合围桂军,不过两个师并没有合围成功,桂军且占且退,利用山河之险,不断阻击共产党的进攻,等待主力的增援,目前双方湘桂边界对峙。

  桂军的缺陷很明显,兵力太少,装备并不好,只要重创李宗仁部,粤系唇亡齿寒,畏惧之下,陈济棠很可能会退回五岭死守,这样一来,就可以集中兵力与陈诚集团决战……

  寻淮洲让副手刘明荣指挥衡阳附近的三个师,牵制敌军,并向北进迫邵阳以北,他则亲率五个师进攻广西省会桂林,逼迫桂军决战,全州之战爆发。

  李宗仁可以不去湖南,但是绝不可能容忍共产党跑到广西折腾,强龙不按地头蛇,这帮共产党都欺负上门了,不打怎么行。

  李宗仁选择的决战地点为全州,这是广西的北大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八十多年前,江忠源在蓑衣渡重创太平天国,延缓了天国入湘的时间,为湘军的崛起创造了机遇。

  而在前世历史,也就在1934年底,中央红军在全州一带与桂军、湘军血战,损失惨重,八万之众,此战之后只剩下三万余人,湘江上到处是牺牲红军的遗体……

  桂军与四路军此前的交锋中,虽然丢失了零陵(这一地区明清时为永州府,治零陵县,民国废除了道、府,地方只设有省县,永州也就是零陵),但廖磊干得不错,并没有吃什么亏。

  桂军并没有防守零陵,他们不愿意与共产党决战,损失实力,而是在零陵北面,利用山地地形重重设防,虽然感受到四路军进攻战术较为先进,进攻时阵型散的比较开,似乎到处都有共产党部队,想要瞄准射击吧,还真不太找到人。

  第一次遇到共产党比较另类的进攻,桂军确实很不适应,但廖磊在承认共产党战术较为先进的同时,也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桂军兵力不足,而且共产党的装备比桂军还好,桂军不敌属于情理之中,但共产党部队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夸张,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所以从上到下,桂军并没有普通国民党部队遇到共产党部队的惊慌,这也是桂军自信能够守住全州的重要原因。

  桂军以一部防守资源山地,防止四路军沿着资江绕到桂军身后,又以一部防守灌阳,而主力第七军则全部放在了全州,准备与共产党碰一碰,要是实在打不过,就南撤兴安。

  桂军在湘江以西的黄沙河镇西部山地,在湘江以东的轿子岭,天台山、柴君山一带构建了多道山地防御工事,又利用此段湘江动辄九十度大转弯的机会,构建了一个又一个防御工事。

  共产党要想进攻广西,后勤补给最方便的自然是水路,所以只要控制了水路,共产党想进攻广西自然就不那么容易。

  而就在此时,寻淮洲拿着望远镜,看着对面的桂军阵地一会,然后才离开了前线,走在路上,他笑着对老部下第十师师长张庆和说道,“桂军的穿着倒是有些独特,捷克式钢盔,穿短裤,衣服为浅黄,与其他国民党军队差距很明显嘛!”

  “司令员,您的眼够尖的,这都能看清楚!”

  “桂军的工事挖得不怎么样,我看到人一点都不奇怪嘛,但桂军还是很有一套的,老兵很多,战术上也有独到的地方……”

  寻淮洲严肃的说道,“你的报告我已经看过了,你们对桂军的战术总结的很好,桂军战术确实很适合南方山地作战,但是他们并不怎么会打现代战争,也是事实。

  你们之前的试探和麻痹做得很好,现在桂军存侥幸心理,把主力放在了全县,以短击长,此战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削弱桂军,让桂军无力北上湖南。”

  回到前敌指挥部,寻淮洲着急四个师的师长和政委进行了一番布置,同时就此次对桂军作战的要点进行了一番指导。

  指挥员和政委迅速拿笔记录起来,寻淮洲长期在南方山区作战,深知南方战事对共产党精锐兵团的影响,指示显得非常详细。

  ”接下来你们几部负责穿插,南方地形不同,桂军又是狡猾的狐狸,我们很多指挥员是北方人,不熟悉南方,有些要点,你们一定要记住。

  现在是夏天,雨水多,南方山路崎岖,道路曲折狭小河流多,在夜间更难行动,因此一般行军速度慢,有时每小时只能走五、六里,雨天路滑,道路泥泞,只能走二、三里,如此一来,部队行军长径特别的大,一个团要二十华里,一个师要六、七十华里。

  奔袭距离在不暴露秘密情形下,应缩短距离,过远部队体力支持不住。为防止展开不及时,部队行动作战须尽量多找平行路前进,才能缩短长径,及时互相支援与便于指挥,如没有平行道路,即必须缩短行程,加强前卫的组织。

  一、山地行军组织,必须彻底改轻装备……

  二、记住山地道路与地图差别很大,容易走错路和打错方向,一定要有向导……

  三、山地作战,展开兵力火力时,……

  四、各级指挥所位置,必须提前,必便适时应付情况……

  五、山地固守要点,兵力火力必须作纵深配备……”

  一二三四五,说完了穿插作战的要领之后,寻淮洲又对具体战术原则,进行了一番交代,“穿插到敌后时,要先稳后猛,情况不明应先控制要点,以小部队与敌作正面接触,主力适当集结,特别注意加强侧翼,桂军很擅长打侧翼反击,并力求隐蔽,避免过早暴露。

  兵力使用上,一定要记住以主力断敌后或以次要兵力断敌后,要依实际情况而定……”

  我向敌人进攻时,在战术上包围迂回循环不宜太大……

  因敌害怕炮击,我在发起攻击时先组织火力用炮火打乱敌人的队形……

  因敌害怕拼刺刀,发起冲锋后,一定要迅速坚决,尽量争取同敌人拚刺刀,夺取敌阵地……

  夺取阵地后应迅速整理部队,改造地形和工事做打敌反击的准备……

  纵深火力要注意支援冲锋部队制压敌人的侧射火力和隐蔽火力……

  无论进攻或防御必须控制制高点,冲锋出发地不宜选择在高山脚下……”

  敌向我进攻时,要沉着不乱打枪,做好隐蔽,尽量打近战……

  积极的不断的反击敌人,尤其在敌人的两侧更为有效……”

  寻淮洲同志胸有成竹,一条条将自己多年战争的经验总结和与桂系战斗的多次经验融合在一起,制定出对桂军的具体战术。

  寻淮洲今年二十三岁,个头矮小,还有些驼背,貌不惊人,但是跟随在他身边的十二个师长、师政委、参谋长都在十分认真的记录,接下来各部将迅速向下传达,做到每一个指挥员都熟记于心,在战斗中可以很好地使用……

  在寻淮洲同志指示时,被中央任命为东南局常委、湖南省委书记、六兵团第一政委聂荣臻同志默默得听着,心中不由得一阵阵感慨。

  聂荣臻之前并不认识寻淮洲同志,在他进入中央苏区的时候,二十不到的寻淮洲已经去了北方,前往北方后,在战争中不断学习,卓越的军事迅速发挥出来,每一战均担任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谷书记认为是北方的林彪。

  非常有意思,聂荣臻同志给林彪同志做过政委,现在也给寻淮洲做政委,自然习惯性的比较起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聂荣臻觉得现在的寻淮洲有林彪之长,而无林彪之短。

  经历过无数战事的训练,寻淮洲现在可以轻松的指挥十几万人的主力兵团,是难得的将才,整个北方共产党没有几个人,刘伯承、朱德、陈赓、徐向前之下,真正擅长指挥大兵团的就是他了。

  聂荣臻同志在军委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对军事工作不是太在行,但是能力强弱,他当然看得很清楚,别的不说,今天交代这些东西,说得清清楚楚,如同庖丁解牛一般,把如何应对桂军说得清清楚楚,接下来的仗,聂荣臻相信不会有任何问题。

  聂荣臻感觉军事指挥上,寻淮洲与林彪同志至少应该不相上下,甚至还要超过一筹,毕竟林彪没有指挥过十几万级别的大军,更没有机会指挥步炮结合的现代化战争。

  更重要的是,林彪在政治上缺陷很明显,而寻淮洲在政治上相当早熟,很会做思想工作,人格魅力很强,很得同志们的好感,郑桂林比他年长好几岁,却对他非常佩服,宁愿不当纵队司令员,也要辅佐寻淮洲,做他的参谋长就是明证。

  聂荣臻同志想起了一件事,他刚刚来到六兵团,正好遇到一个指挥员因为行军住房的事情,遭战友误解蒙受委屈,于是气呼呼地去找寻淮洲。

  谁知寻淮洲听罢哈哈大笑,开导他:同志们闹点误会,受点冤屈,常有的事嘛。听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吗?我们不是封建朝廷的官,我们是共产党员。肚子里撑不下船,还盛不下几根稻草呀?

  这番话让那位同志醍醐灌顶,同时也让刚刚来到六兵团的聂荣臻同志顿生好感,这段时间两人的相处也十分融洽,相比于林彪同志,他发现给寻淮洲做政委实在太轻松了……

  想到这里,聂荣臻同志摇摇头,可惜呀,这段轻松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随着湘中南根据地的开拓,随着湘中南根据地与赣闽根据地连成一片,聂荣臻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多,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省委书记任上。

  谷雨让他来湖南任职,除了做好根据地建设以外,还要想办法尽可能多挖一些矿产,就算暂时运不出来,也不要紧,先储备着,同时为那些个钨矿锑矿的扩产和冶炼厂的建设做好准备工作,谷雨还订立了严苛的时间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

  聂荣臻同志总觉得谷雨同志有些魔怔了,整天盯着湖南那些大矿小矿,虽然这些矿产非常重要,道理大家也都知道,但怎么也不可能比军政大事重要吧,心里暗暗吐糟了一番,聂荣臻也没有办法,只好认认真真的做好工作……

  就在他若有所思之际,寻淮洲指示完毕,然后请聂荣臻说两句,聂荣臻笑着说道,“司令员说得已经很清楚了,同志们百分之一百执行好,这一仗我们不仅会胜,而且是大胜!”

  正如聂荣臻同志所说的那般,接下来的全州之战大出桂军的意料,共产党利用总结的桂军弱点,集中炮火猛攻,很快就突破了湘江,一个又一个桂军占据的高地相继丢失,桂军各部损失越来越严重。

  无奈之下,李宗仁不得不把老本第七军放出来了,发起了一轮猛扑,而这场发生在湘江边的血战则变成了李宗仁一辈子也挥之不去的噩梦。

  1935年八月二日凌晨,桂军第七军三个师由原阵地出击,步兵单干,一线平推,排着密集的阵型,事先没有做火力侦查,更没有用火炮做火力压制。

  两万多人,还是使用老战法,肉身冲锋,面对冲锋的桂军,21师和16师轻重机关枪、大小火炮全力开火,打了不到两个小时,李宗仁就扛不住了,他想把部队撤下来,可是根本就撤不下来,共产党的炮兵集团封锁住了桂军的退路……

  一天下来,三个师全部被打残,六个旅长就阵亡了三人,等到晚间,李宗仁看到好不容易撤下来的残兵败将后,捶足顿胸,痛哭流涕,而在武汉的白崇禧,听说第七军被打残,同样是痛心疾首,哭了一天一夜,连日饮食不进。

  第七军被打残之后,李宗仁连夜向南撤退,他连桂林都不守了,即便是躲到十万大山,也要保存实力,恢复元气,但即便如此,桂系的撤退还是遭到了共产党穿插各部的猛烈进攻,一路上损失惨重。

  而共产党方面在轻松夺取桂林后,也停止了追击的步伐,除两个团留守桂林一线,不断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以外,寻淮洲轻轻松松的率部北上,经过全州桂军惨败的战场时,寻淮洲十分感慨,凭吊了一番,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兵呀,实在太可惜了……

  桂系遭受重创,起家王牌第七军一天之内几乎被全歼,陈济棠听说之后,吓得魂飞魄散,十万粤军彻底断了北进的想法,老老实实的防守险要的五岭。

  八月十日,六、十兵团在郴州会师;

  八月十二日,郴州被攻克,林彪同志第一次看到共产党精锐兵团的攻城,虽然研究了很久,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觉得怪怪的,他总觉得八项战术原则与他朦胧中的种种想法是那么的相似……

  八月十三日,衡阳被攻克,一万多湘军大部投降。

  八月十四日,六兵团和十兵团主力除一部看守粤军以外,两个兵团十余万人,分成数路北上,六兵团主力,而此时的陈诚却在株洲逡巡不前,桂军第七军都被打垮了,中央军真得打得过吗……

  就在陈诚犹豫不决的时候,又一个震惊中国的消息出现了,在缅甸战场,共产党缅甸志愿军第34师在曼德勒以北地区,几乎在同等兵力全歼了英印军一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团,俘虏英军旅长在内的六千多人,缴获各型火炮几十门。

  闻讯之后,蒋介石终于明白现在的共产党军队是什么样的战斗力,绝望萦绕在蒋介石的心头,再也挥之不去了,当天晚上,蒋介石下令陈诚回守株洲湘潭一线,并进军长沙,堵住共产党北上。

  八月十五日,思考了整整一夜的蒋介石召集军政要员开会,最后决定以抗战大义为名,向共产党公开求和,并邀请美苏两国和国内民主人士参与并见证谈判,到了这一步,必须乘着还有些筹码之际,与共产党谈判,再晚了就彻底就没机会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