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11章 来访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115 2025-05-12 15:06

  也就在此时,黄容彪的秘书快步走了过来,“黄总,国安办刚刚来了电话!”

  黄容彪点点头,让秘书陪着杨能俊,他去接电话,等出来时,他的脸色很严肃,他伸出手,“能俊,我现在就要去开会,晚上就不陪你吃饭了!”

  “黄总,您工作重要,我没什么事情,我先告辞了!”

  “这样也好,我们一起离开!”

  黄容彪看着杨能俊上车,然后坐车前往国安委,刚刚国安办打来电话,就在刚刚,马来半岛北部地区发生多处骚乱,导致多人死亡,这引起了国安委副主任李镜湖同志的高度重视。

  美苏对抗缓和后,美国立刻把苗头瞄准中国周边,今年已经连续挑事,所以李镜湖同志有理由相信这是美国挑拨,中美在东南亚的新一轮战事很可能又要打起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外贸出口不断增加,对外各种采购越来越多,马六甲海峡越来越繁荣,若是美国人挑事,会不会影响到这些船只的运行。

  所以李镜湖同志觉得有必要召开一次国安委会议讨论一下,黄容彪得到通知后,也是相当皱眉,这一波中美对抗,中央的策略是在非洲持攻势,在东南亚持守势,避免影响经济发展。

  但若是美国把事态搞大,挑起东南亚战事,中国不可能退,南洋是中国的后院,一步步巩固,并最终把美国人挤出南洋是中国的一贯国策,中美两国在南洋的各种斗法从二战后期就已经开始了,持续了整整二十年,建国初期中国都没有退让,现在更不可能退让。

  每一次与美国的抗衡,也会进一步加强对南洋各种势力的控制,因为谷雨把南洋当成尿壶,不管是南华,还是东华,亦或是达雅、苏门答腊,还有没有得到承认的北马,各种各样的破事不断,时不时就有人把矛头直指中央。

  而一旦美国支持土著折腾,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势力会立刻放弃内斗,抱团求援,然后中央会提出一些条件,在不影响这些地方自治的同时,一步步加强在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的控制。

  每每想到这里,黄容彪就觉得无聊,这种找迷藏有意思吗?还不如完成对这些地方的实控,变成行省,哪怕是自治区也是好的,再这么拖下去,等这些地方民族意识产生,就没有可能了!

  这些地方国内迁徙过去的人,有的是自己去的,有的则是被动的,要么是政治异议人士,要么过去的地主和坏分子,要么是各种少数民族,他们对中央的做法一直有抱怨。

  而南洋土生土长的华侨,也对中央把富饶的马来半岛和爪哇搞乱,让他们损失惨重很有怨气,这些人凑在一起,又对中央的种种控制十分不满,里面的亲美势力不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越来越离心,或许再过一些年,里面的年青人都不会再承认他们是中国人了。

  可谷雨就是不同意,他认为现在的国际潮流与19世纪已经截然不同,此时吃下这些地方的时机不成熟,就算要做,也不能是中国第一个做,那样很容易招来美苏的压制。

  而且拿下也没什么实际意义,若是实控这些地方,就需要考虑他们的吃喝拉撒,各种开支只会更多,还要面临无数乱七八糟的人和事,相反围三阙一,开一个口子,国内不安分的人可以不断移民过去,国内反而少一些烦心事,反正这些地方再怎么跳也是有限的,为什么一定要吃下?

  谷雨是一把手,他不愿意做,其他同志也没奈何,而且对谷雨的做法反对的人并不多,原因很简单,若是收回来,那些赶出去的人又怎么安排?

  就算要收,也不是现在,完全可以等待,反正那些地方被团团包围着,根本翻不了天,而中国历史上那些由华人统治的外藩又不再少数,也没有收那些地方嘛!

  黄容彪知道,大家伙不着急,也跟时代的进步有关,对二战中获得的南洋省、天方省和昆仑省,很多人是有担心的,怕不能长期控制。

  那些地方不是中国传统的地方,又隔着实在太远,虽然说是海外省,但联系又不是很方便,所以大家也有些担心,时间长了会不会分裂。

  幸好航空技术进步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乘坐民航飞机回到本土,而随着交流的增多,国家对这些省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这也让大家伙的担心慢慢少了起来,既然美国有夏威夷、阿拉斯加,中国有这些海外省也完全不奇怪嘛!

  一边思索着,黄容彪一边进入到国安委大楼,然后拿到文件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他想了想问道,“马来人袭击,没有看到美国人,有没有可能是马来人单干,他们想利用美国人赶走什么,不是一天两天了!”

  “黄总,我们也考虑过这一点,但这一次马来人的袭击这么凶狠,背后没有美国人的指点是不可能的!”

  “这段时间,美国往新加坡基地也派来了不少先进的战斗机,也给马来西亚提供了更多的援助,其中军事援助不小,美国肯定有挑事的想法!”

  “你们的意见呢?”

  “同志们的意见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开第一枪,在整顿的同时加强防务!”

  “目前也只能这样办了!”

  黄容彪看向李镜湖,李镜湖笑着问道,“黄总,你是军事家,你觉得美国人会不会挑起第二次战争?”

  “我们的安不纳基地就是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人控制不了南海的制海权,就挡不住我们增援北马,这就注定了美国人要打,北马将是一场漫漫无期的消耗战,我不认为美国人有这么大的决心,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苏俄,不是我们!”

  李镜湖点点头,笑着说道,“黄总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美国人在古巴赢了一着,现在气焰嚣张得很,他们着急想打一仗,又不敢碰老毛子就盯着我们不放,我们只要见招拆招,让美国人占不到便宜,等过一段时间,他们自然要变换方向!”

  黄容彪压根不把美国人的威胁当回事,南洋是中国的后院,中国又有核武器,美国人压根没办法大打,那等于把中国逼到苏俄一边,小打小闹,搞投机主义除了浪费筹码,实际上毫无作用。

  他实在不明白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为什么搞这种小动作,他们要是着急打仗,不管是中东,还是阿富汗,亦或是南斯拉夫都比南洋好,哪怕印度方向也行呀!

  黄容彪想了想说道,“现在美国对我们最有优势的是海军,他们要是在印度洋上干扰我们的油轮,威胁还是很大的,中央和苏俄合作建立油气输送管道的根源就在于此,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不是受制于美国,就是受制于苏俄,真是让人头疼得紧!”

  “谁让我们的本土只有大庆这么一个大油田呢!”

  讨论间,另外一个情报传了过来,李镜湖看完后,默默递给了黄容彪,黄容彪十分生气,手紧紧得握着情报纸,这份情报很简单,美国一艘攻击核潜艇突然出现在海南海外海海域,显然这是美国的一次战略威胁,他们的核潜艇可以摸到海南岛,随时可以用其携带的核导弹攻击中国的核心区。

  黄容彪虽然愤怒,但却毫无办法,中美两国的生产力相差太大,就在这两年,美国成批下水战略核潜艇,动辄十几艘,而中国的核潜艇还在进行海试,真正能够部署,怎么也到三年之后。

  而且中央也不打算大规模生产第一代核潜艇,原因很简单射程不足,中国需要的核潜艇射程最起码要达到八千公里,但很显然,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此时,谷雨早已经得到了报告,他沉默片刻后,对军委副主席邓少章同志说道,“美国人爱显摆就随他们显摆,我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没必要被吓着!”

  “海军同志很是自责……”

  “不是他们的责任,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海上力量不足以控制那么多地盘,要说起来,核武器真是一个好东西,要没有这个,我们根本守不住二战时期获得的那些战利品!”

  说到这里,谷雨又沉默片刻,然后接着说道,“现在被美国人上了一课,大家正好清醒一些,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不足,但也不能太浮躁,急哄哄的要追赶。

  海军是烧钱的猛兽,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拥有强大的海军,一定要有耐心,等咱们有了足够的国力,海军自然就起来了!

  要说起来,这一次咱们只是丢了个小脸,真正丢大脸的是苏俄,苏俄尚且不着急,我们着急什么,都耐心一些!”

  说到这里,谷雨突然想了起来,有些好奇的问道,“苏俄第一艘航母已经动工了?”

  “古巴导弹危机丢人后,苏俄去年就启动了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的建设,他们动作很快,去年开始搞,据说明年就要下水!”

  “这也太着急了,这么快很容易出事,我们还是老办法,按部就班的搞!”说到这里,谷雨又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现在看来,我们用于反潜的直升机航母还是少了一些,你们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必要再增加一艘可以反潜两栖攻击舰,交给东海舰队,搜索东海和黄海海面的敌方潜艇!”

  谷雨一向抠门,现在主动提议增加制造一艘两栖攻击舰也是没有办法,老美的核潜艇可以摸到南海,就一定可以摸到东海,海军虽然自责,但谷雨知道,主要责任不在他们。

  与其他们念叨,还不如谷雨主动提及,不管怎么说,现在多造几艘两栖攻击舰的家底他还是有的,这玩意比较实用,成本又低,拉出来也可以吓唬吓唬人,性价比相当不错,造个几艘还是可以的。

  事实上,谷雨并不知道,就在中国海军丢人的同时,苏俄围绕着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这艘已经开始建设的航母的各种争吵还在继续,原因很简单,在古巴丢人后,老毛子并没有经过太多的论证,就急哄哄的上了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

  这艘莫斯科级航母的标准排水量只有1.4万吨,和中国那艘两栖攻击舰的吨位差不多,但即便如此,这艘航母对于苏俄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当时苏俄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没有建造过这种级别的战舰,一下子搞这么大的军舰肯定会出问题。

  而且苏俄政府限定这艘航母的建造周期只有4年,为了在规定的4年时间里完成设计、施工再到服役的全过程,负责的船厂也是尽一切可能地在赶工。

  更要命的是,建造过程中,苏俄上层对航母设计工作还有一大堆干预,这也让这艘航母的设计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此时这艘航母还没有下水,但海军高层在检查已经制造的船体时,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又一次引发了争吵。

  那些真正的航母派不明白这玩意造出来有什么用,在他们眼里,这艘军舰远远比不上中国搞出来的两栖攻击舰,中国的两栖攻击舰可以装30架直升机,苏俄却只能装14架直升机,只有中国的一半。

  而且中国的两栖攻击舰肚子特别大,可以装1个海军陆战队加强营约2000人及装备,除了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立体登陆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可以扮演直升机航母的角色,用于海上救援,搜索地方潜艇。

  甚至还可以当运输舰使用,使用成本很低,尤其是造价更是差异明显,中国研发加上首舰制造费用才花了三个亿胜利币,而苏俄预算是10亿卢布,这个差距太大了,为什么不效仿两栖攻击舰,再搞两艘驱逐舰,加起来也没这么大花费呀!

  负责军工的苏共中央枢机乌斯季诺夫面对指责相当恼火,他一直坚定的认为,苏联的发展不需要航母,在战争当中,航母就是海上移动的靶子,任由敌方打击。

  只要自己的导弹足够先进,轰炸机续航能力足够强悍,对方航母就失去了战略价值,与其用这么多的钱去建造航母,不如多将成本投入到其他国防领域。

  但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赫鲁晓夫意识到没有航母,苏俄的海上利益压根没办法维护,一定要造航母,乌斯季诺夫又不想造,就有了,这艘不伦不类的莫斯科级航母的出现。

  这件事敲定后没多久,赫鲁晓夫就退休了,乌斯季诺夫就想停下来,不过此时钢板已经开始割了不少,而且新任第一枢机科兹洛夫也不愿意得罪海军不同意。

  现在造到半路上,老毛子看到问题不少,争论又起来,此时还回过神来,我傻呀,我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造一艘两栖攻击舰再加上两艘驱逐舰,组成编队,如此火力加起来比莫斯科级强了一大截,带得直升机也多,还可以携带一大堆物资,攻击范围更大……

   随着指责的增多,乌斯季诺夫也有些坐不住了,他也意识到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的设计思路有着明显的问题,他不得不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澄清,并强调了客观原因。

  中国虽然也没有制造过这么大的军舰,但中国有大批日本造舰工程师,日本人在二战中制造多多艘航母,也制造过大和号战列舰这样庞然大物,造舰能力很强。

  而且中国领导人贼抠门,在保证作战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了建造标准,使用了价格实惠的非军用材料,同时采用民船标准来进行设计建造。

  如此一来,中国第一艘两栖攻击舰成本就比较低,但苏俄制造的是航母呀,航母是军舰呀,怎么能跟中国那种半吊子的军舰比较,完全是两码事嘛!

  另外苏俄这一艘直升机航母选择在乌克兰的造船厂制造,但根据1936年的《蒙特勒公约》,土耳其海峡并不允许航母通过,只有制造成反潜巡洋舰才可以轻松进出。

  乌斯季诺夫做澄清,还有一个原因,随着苏共中央挺过了1963年的农业歉收,随着苏俄的经济改革起步顺利,因为反对赫鲁晓夫而团结起来的苏共内部,再一次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斗争。

  有人拿着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的问题攻击乌斯季诺夫,虽然第一枢机科兹洛夫站在他一边,但他也不能不小心,听着乌斯季诺夫解释,一位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不满意,“当我们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同志总是强调客观原因!”

  乌斯季诺夫脸色涨得通红,“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并没有失败!”

  勃列日涅夫缓缓抬起头,“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同志,您可以担保吗?”

  乌斯季诺夫一时语塞,他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科兹洛夫无奈只好帮着说话,他指出这是赫鲁晓夫做出的决策,乌斯季诺夫同志只是执行。

  勃列日涅夫笑着点点头,“第一枢机同志说的很好,赫鲁晓夫给苏俄造成了非常多的损失,我们在座的同志都在想办法解决他造成的遗留问题……”

  勃列日涅夫长篇大论,指出有很多同志正在擦屁股,不能看不到他们目前的努力和做出的成果,他这番话说白了就是为了苏共中央排名第三的常务书记基里延科。

  勃列日涅夫本来和科兹洛夫敲定谢列平换地方之后,基里延科接任乌克兰第一枢机,可给亲信掌握了KGB的谢列平换地方并不容易,谢列平毕竟是一把手,一把手的权威要讲究,而谢列斯特搞乌克兰化,也让苏共高层那些俄罗斯人对乌克兰人十分不满。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苏俄党内对赫鲁晓夫在任时,大规模提拔乌克兰人早就充满了怨恨,成绩进行发泄,有了这些人的支持,经过一番运作之后,谢列斯特被干趴下,调任闲职。

  谢列平手下本来人就多,借着打击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名头,又进行了一连串人事调整,终于在乌克兰站稳了脚跟,然后开始了整顿,把勃列日涅夫的手下折腾得不轻。

  看到谢列平搞得不错,科兹洛夫迅速调整战略,不准备执行和勃列日涅夫的协议,而是瞄准了基里延科下手,准备给一个更适合他的地方,勃列日涅夫这下子不干了,乌克兰老巢已经被谢列平挖出了一大堆问题,若是基里延科再出事,以他为首的乌克兰帮岂不是完蛋了?

  勃列日涅夫在高层的人缘很好,虽然本事不怎么样,但大家都能接受,而科兹洛夫脾气就比较大,大家伙都有些怕他,有赫鲁晓夫的前车之鉴在,此时苏共中央更在意集体领导,不愿意科兹洛夫的人事调整通过。

  得到一大堆人支持后,勃列日涅夫就揪着乌斯季诺夫不放,然后大谈基里延科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实际上就是逼着科兹洛夫妥协,你不给基里延科调整位置,我就不搞乌斯季诺夫。

  而在勃列日涅夫说完后,一个又一个中央主席团成员出来打圆场,大家伙的意思就是现在局面不错,我们要继续团结,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科兹洛夫眉头紧锁,以前从来没把勃列日涅夫当回事,但这一次他突然发现勃列日涅夫或许工作上有些无能,但他在党内斗争问题上却非常有能耐,没想到他竟然纠集了这么多人,成功狙击了他这个第一枢机的人事安排!

   在出访中国前,出现这样的破事,科兹洛夫当然非常不爽,不过再不爽,也不可能改变行程,他乘坐着巨大的图114飞机飞往中国,这是科兹洛夫作为苏共中央第一枢机第一次访问中国,谷雨自然要把面子给得足足的,亲自到机场迎接。

  然后谷雨请科兹洛夫一起乘坐中国第二代首长专车,丰田第二代皇冠,这辆首长专车参考了美国的大轿车,并使用了V8 发动机,还配备了电动车窗、空调,还有个比较夸张的带有升降皇冠标志的附加装置,显得极其豪华。

  这款车论豪华比不上赫鲁晓夫时期推出的GAZ-13型轿车,不过科兹洛夫注意到第二代皇冠与GAZ-13型类似,同样使用了电动车窗、空调,里面还有一套车载无限通话系统,他不清楚是仿制的摩托罗拉,还是仿制从苏俄引进的无限电话。

  很显然在顶端轿车领域,中国或许在一些地方还有不足,但与苏俄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当然了,还不如美国,但苏俄也比不上美国呀!

  而且与苏俄经常打造十分昂贵的豪车不同,中国的首长专车除了会做一些防弹加强以外,其他部分与量产高端车相同,谷雨还特别强调必须量产。

  他还告诉中国的汽车企业负责人,我不喜欢手工打造的所谓高端轿车,我只喜欢可以对外出售的量产轿车,做不到,你们不要给我展示,我要的是能够大规模对外出售的东西……

  想到这里,科兹洛夫微微有些皱眉,他知道中国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汽车工业,而且小汽车产量甚至超过了苏俄,但他想不到中国竟然在高端车领域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

  他猛然间想起了中国和东德合作的高档轿车已经开始销售,据说东德还获得了不少利润,是不是东德帮助中国解决了不少问题?

  看到科兹洛夫的目光忍不住看向丰田第二代皇冠,谷雨笑着说道,“这款车与欧美顶端轿车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我们正在想办法提升技术!”

  “进步已经非常迅速了,恭喜您,谷同志!”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事实是这辆车更多的是日本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中国本土的技术人员目前还差着不少距离,中国开启工业化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在很多行业还离不开德日技术人员,偏偏战争已经结束20年了,现在那些技术人员正在退休……”

  虽然科兹洛夫认为谷雨更多的是示弱,但他还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笑着安慰谷雨,请他不用担心,中苏两国完全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

  谷雨点点头,两人一路交谈,来到了中南海,安排科兹洛夫等人休息,此时已经是十一月,这个时间段的北京大概是1-10度,只需要稍稍注意就可以,但莫斯科就不同了,已经开始下雪,气温在零下零点几度至零上几度之间波动,夜间温度则更低,通常在零下五度至零下十几度之间,已经需要穿皮衣。

  所以科兹洛夫摘下呢帽,脱下自己的厚呢外套,有些感慨地说道,“这还是北京,据说中国的南方现在气候非常温暖,他们的热带地区甚至可以一年三熟,真让人羡慕呀!”

  陪同访问的部长会议副主席,主管农业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波利扬斯基点点头,“在获得了大片热带领土后,中国和中国影响区的农业潜力确实非常巨大!”

  科兹洛夫点点头,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之间的激烈斗争终于告一段落,美国人转而找中国人的麻烦,这一点在1964年的下半年尤其突出,苏俄在暗爽的同时,自然要加大对中国的拉拢,只要让中国觉得有支持了,中国才敢和美国对抗。

  当然了,现在中美的对抗才刚刚开始,虽然在刚果,两国的雇佣军和两国支持的刚果武装打来打去,但双方都没用什么力量,不过最近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冲突,还有美国核潜艇跑到中国海南岛等事件,让苏俄看到了中美斗法加剧的巨大可能。

  苏俄的如意算盘是尽可能促成中美激烈对抗,最好两方都死多少人,到时候就算中美高层有意缓和,两国民间也不答应,如此一来,苏俄将赢得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甚至还可以促成中国更大的让步,虽然现在中国对苏俄的帮助已经不少,但苏俄还是觉得自己付出太多了!

  所以次日早上,谷雨和苏俄的交谈气氛非常良好,双方首先回顾了两国1963-1964年度农业和轻工业的相关合作,然后就其中一些需要最高层会面交谈的问题进行了磋商,同时敲定了两国1964-1965年度农业合作协议。

  相比于1963年,1964年苏俄的农业还算不错,但仅仅是不错,还是需要进口一部分农产品,当然了,没有1963年那么多,老毛子转到中国进口后,也就不再需要花费黄金和外汇从美国或者加拿大进口。

  而中国农业1964年的产出又比1963年好了不少,而且随着新一批合成氨企业和磷肥厂投产,加之本土的钾肥产量和进口苏俄钾肥产量增加,中国不仅有余力更多的出口苏俄,而且也有部分可以用来改善民生,当然了,因为迅速增长的人口,农业上的些许改善看不太明显。

  在这个工业化爬坡的关键时刻,确实非常困难,但再困难,现在的形势也比三四十年代强多了,那个时代是饿着肚子搞工业化,现在总算可以吃饱肚子,而且不管是肉类,还是鱼类,亦或是奶蛋,都在缓慢增加,谷雨已经觉得相当的满意。

  科兹洛夫见谷雨这么爽快,并没有讨价还价,也相当满意,除了农业和轻工业合作以外,为了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多,同时让东欧阵营更安心,科兹洛夫增加了咖啡、茶叶、可可豆等物资的进口,作为交换,苏俄将加大对中国钢铁、铁轨、木材和水泥等基础物资的出口。

  钢铁、水泥和木材运输成本非常昂贵,苏俄出口中国的这些基础物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苏俄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工业基地通过铁路或者海运发给中国,还有一部分是从乌克兰的敖德萨港出口,运到苏丹港,然后把苏丹和昆仑省出口的大量农作物运回国。

  从这两条交易路线,就可以看出苏俄对这项合作非常满意,前者会加强苏俄在远东西伯利亚的开发,在两地苏俄有一些工厂,但如果往腹地运输,成本太高,发给中国,然后再从中国运输各种农产品和生活物资,苏俄在远东和西伯利亚艰苦地区的人可以更好的留下来。

  而后者也可以加强苏俄与苏丹的经济合作,如此一来,苏俄又慢慢的渗透到东非地区,与埃塞俄比亚革命组织搭上了线,关系越来越多,这种模式不是在埃及那种净投入,而是交易,老毛子几乎没费什么代价。

  当然了,中国也比较赚,苏俄的基础物资,通过铁路运输送到昆仑省,可以用于各项基础建设,昆仑省要想开发好大平原,必须不惜血本加强水利建设,如果从国内运输,成本太高,本地生产,煤炭又非常缺乏,中国没办法在昆仑省建立起大量基础工业,还不如从老毛子哪里进口便宜。

  所以双方都有进一步扩大合作的意愿,至于苏俄在东非的渗透,谷雨根本不在乎,不管老毛子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那些东非国家与中国是邻居的现实,谷雨根本不怕,相反未来老毛子不行了,那些与苏俄合作较多的国家,自然会更靠拢中国………

   尝到好处后,科兹洛夫自然惦记上了中国、埃及等国与马达加斯加的农业合作,这项合作因为法国、南非等国的阻拦,一直不太顺利,谷雨也不着急,现在他的心思更多的是在刚果,刚果东部那么大的地盘足够中国折腾一段时间了,马达加斯加项目只是慢慢谈着。

  所以科兹洛夫想掺一手,谷雨并不反对,不过他也把遇到的困难说了说,科兹洛夫则表示他早有准备,若是既可以帮助这些被殖民国家人民,又可以有一些海外农业合作,苏俄愿意接受挑战。

  谷雨点点头,开始询问古巴什么时候投入到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科兹洛夫倒是有心,不过他告诉谷雨,卡斯特罗的心思更多的放在拉美,谷雨摇摇头,“古巴独立后,美国这两年对拉美格外敏感,连巴西都政变了,古巴在拉美的革命尝试很难成功!”

  科兹洛夫当然也知道,不过他告诉谷雨,苏俄对卡斯特罗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谷雨听完,十分纳闷,“贵国给了古巴那么多援助,让古巴出一些游击队都不愿意?那贵国援助的意义何在?有那个钱还不如多盖一些楼房呢!”

  虽然科兹洛夫嘴上说了一些国际主义的话,但心里却记下了,觉得有必要督促古巴,苏俄为古巴付出这么多,古巴必须做一些东西作为回报,这也是他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两人又交换了对尼日尔、阿尔及利亚的态度,然后不可避免的回到了越来越紧张的中东问题,谷雨虽然不清楚这一次埃及会不会打出赎罪日战争,但战争肯定是要爆发的,这对中苏两国都非常重要。

  原因自然很简单,中苏两国的石油产量正处在快速增长期,都有一部分可以出口,接下来的几年,只有油价上去了,两国才可以获益。

  两国政治上面临着美国的压力,经济上,苏俄需要解决赫鲁晓夫留下的一大堆破事,中国即将开始五五计划,需要大量投资,所以两家再一次协调了立场,想办法加大对埃及的支援,争取让战争在1965年爆发,让战争打得更久一些,油价涨得更狠一些……

  谈到最后,谷雨笑着说道,“科兹洛夫同志,贵国是世界上很多重要物资的出口国,却没有定价权,这是非常不合理的,鉴于贵国制度上的限制,贵国可以尝试与其他国家搞一些期货贸易,比如与芬兰,又比如与中国,就算不成功,也可以做一些尝试!”

  谷雨告诉科兹洛夫,香港期货交易所目前已经推动了天然橡胶、锡、棕榈油等东亚比较有优势的交易品种,已经有一些影响力,接下来还将推出咖啡、石油等期货品种,若是苏俄同志有兴趣,贵我两国可以加强合作。

   科兹洛夫确实挺感兴趣,不过他也确实不懂,他表示会做一些研究,谷雨点点头,反正这些东西现在成不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让油价涨上来,中国卖油赚钱是次要的,关键是给中东土豪们做工程,这玩意才真正来钱,他都准备很久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