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蕾既然来到了洛阳,自然也要和苏俄代表团们接触一番,这段时间,苏俄代表团对李锡文选定了郑州进行了连续调查,最后认定郑州确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郑州周围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铝士、耐火黏士、石灰岩等,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而在解放之后,郑县改为郑州市,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五期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轻工业基地,获得了国家大力经营。
除了郑州火电厂以外,五个从日本迁过来的纺织厂被放在郑县,另外国家还投资了一个大型肉联厂。
地处平原,靠近黄河,有足够的电力,有肉类加工,又有纺织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老毛子看完之后,相当满意,郑确实适合搞专供苏俄的轻工业基地,他们对着地图研究了一番之后,还和李锡文建议河南可以把省会迁到郑州。
事实上,河南省早有此想,河南省和洛阳合并前,河南省委嫌弃开封时不时遭遇水灾,黄河都成了悬河,作为省会非常不方便,自然就想到了工业中心郑州,大家伙也可以在家门口看到郑州的发展变化吗?
不过报告到中央,却被谷雨否决了,谷雨的理由很简单,开封有很多老房子,必须利用起来,你们迁到郑县,省直机构那么多人的房子问题怎么解决?
等到河南和洛阳合并,虽然省委省政府迁到了洛阳,但洛阳作为新城市,房子也非常不够,所以中央的批示中,以洛阳住房不足为由,要求河南省军区、人大、政协、省顾委留在开封,黄河水利委员会也被放在开封。
就这样,河南省非常奇葩的形成了一省两省会的格局,如果再加上信阳这个社会主义试点区管委会驻地,省内近乎有三个省会的存在,这也是谷雨有意促成,他非常讨厌河南官场么蛾子太多,有意造成这种多头政治,自然就较为松散的政治局面。
上面松散了一些,乱指挥少一些,下面的发展或许会好一些,当然了,如果他的做法适得其反,未来干脆直接拆分河南。
与前世相比,河北省虽然与天津合并,但河北丢失了唐山、张家口,规模大缩水,到时候可以把河北黄河以北地区划给他们。
开封一带和鲁西南口音类似,也可以划给山东;商丘、鲁南可以划给淮海省;河南南部试点区未来可以划给湖北省;洛阳﹣郑州等精华地区则重新成为洛阳直辖市......
谷雨准备再过一些年,进行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撤并拆分,干部班子乘机进行大调整,以打破日益成型的地方政治格局,有能力叫板中央的要收拾,搞得不好的也要收拾。
虽然这一招治标不治本,但只要在他任期内,各个利益集团遭到较大的压制,在他退休之后,中国未来还可以取得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
事实上,前世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并不算错,加强联盟对乌克兰这个超级强藩的控制,掺沙子是非常有用的手段,鬼知道后来联盟都没了,赫鲁晓夫又没长后眼。
当然了,此时的李锡文和老毛子们根本不知道谷雨的算盘,考察结束后,他们一路交谈,-路乘车返回洛阳。
李锡文根据上级的交代,告诉苏俄代表团团长波德戈尔内谷雨同志的女儿正在洛阳这边出差,听说苏俄同志过来考察,很感兴趣,有意与代表团成员交流一番,不知道代表团的同志是怎么想的。
波德戈尔内是乌克兰人,曾经担任出制糖企业的总工程师,做过苏俄食品工业副部长,乌克兰部长会议常任代表,哈尔科夫州委第一书记,是赫鲁晓夫的亲信。
钢铁同志决定与中国搞轻工业合作,并没有让柯西金派人,而是咨询赫鲁晓夫,让他推荐一个人,赫鲁晓夫想了想,就把波德戈尔内推了出来,到了钢铁同志的认可。
波德戈尔内很快被从哈尔科夫调到了莫斯科州,担任负责轻工业的州委书记(州委第一书记是赫鲁晓夫,他这个州委书记相当于副书记)。
因为这一次合作是莫斯科州和河南省之间的合作,所以波德戈尔内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代表团长,波德戈尔内有企业经验,又有实际的地方主政经验,能力很强,与李锡文处得相当不错。
他听完了翻译之后,立刻明白这是中方的进一步试探,而他这一次来华,表面上谈中苏工业园区合作,也得到指示,进一步观察中国,能够见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女儿绝对是好事,只是波德戈尔内有些奇怪,谷雨的女儿才刚刚成年吧,怎么可能承担这样的工作。
李锡文似乎知道波德戈尔内的疑惑,接着告诉他别看丁蕾同志年岁小,她却是一个天才,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图灵教授的研究生,现在是中科大计算机服务中心的副经理、助理研究员,工作很出色。
波德戈尔内眼前一亮,笑着夸奖了几句,表示非常荣幸可以拜见一下中国的小天才,然后好奇的询问中科大计算机服务中心到底是做什么的
李锡文对苏俄的计算机水平不了解,他想当然的以为苏俄应该比中国先进,他把自己的了解告诉了波德戈尔内,说中科大计算机服务中心有
多台计算机,除了可以提供各种复杂运算以外,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和存储等等服务,很有用处的。
李锡文还把计算机服务中心搞的民用测给分析服务告诉波德戈尔内,波德戈尔内大为震惊,在他的印象中,苏俄似乎没有这么做过,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苏俄在电子计算机领域比中国还要落后?
回到驻地,波德戈尔内立刻询问代表团成员,用计算机分析各种测给照片,你们听说过吗?众人纷纷摇头,波德戈尔内自然更加皱眉,他决定好好听一听谷雨女儿的说法,了解一下计算机如何分析测给照片。
波德戈尔内并不知道,虽然苏俄的工业水平比中国高,但苏俄有些领域发展的确实不是很好,比如新兴的计算机和晶体管。
虽然中苏战时有些交流,但与中国不同,苏俄对计算机的重视远远不如中国,经费也不是很足,他们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MESM 一直拖到了1949年才真正搞出来。
这也跟苏俄的需求不足有关,苏俄的原子弹、氢弹必须的理论计算,西方科学家可以提供大量机密资料,苏俄核武器研发部门的计算压力不大,而中国就不同了,除了谷雨高度重视以外,大量的运算任务也逼迫国家不得不加大计算机领域的投入。
但即便如此,此时的苏俄也没有落后, : MESM 由6000根真空管组成,耗
电25千瓦,每秒大约运算3000次,虽然比不上每秒运算5000次的 ENIAC ,但是它的真空管数量只有 ENIAC 的三分之一,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苏俄更大的麻烦是研发力量还比较分散,此时苏俄的研究部门已经成功开发并投入生产了几个厘米和毫米波段的系列微波硅﹣错探测器,以满足雷达、微波无线电仪器及测量技术的需求
这几年,苏俄多家研究所陆续完成了多种类似晶体管的样品研制,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保密和部门分割,相互都没有互相公开,而且这些研
研和部门分割,相互都没有互相公开,而且这些研究全部都是实验室行为,离大规模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业化更是遥遥无期。
当然了,苏俄国力雄厚,科学家又多,等过几年,美国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后,苏俄肯定会加大投入,迅速追赶,但再怎么追赶,都不能改变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光凭有限的军用需求养不了庞大的电子半导体产业。
与苏俄相反,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中国在谷雨的指示下,从一开始就指明了战略方向,并明确要求未来各行各业,都要尽可能尝试来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和继电器,以实现弯道超车。
战略方向制定后,又以中央专委统一领导计算机和晶体管相关研究,事实上中国晶体管领域的科技大会战已经开始,从相关理论研究,到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还有各种配套的输入输出、存储设备等等研发一应俱全。
而到了今天,中国第一个晶体管材料工厂和晶体管实验工厂也已经建成,虽然这两个实验工厂规模很小,目前晶体管的良品率非常低,但围绕着计算机和晶体管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产业链,虽然还只是雏形,但中国有,苏俄没有
而为了促进这个产业链不断发展成熟,除了国家投入以外,刘鸿生这样的民族资本家也被逼迫大量投入晶体管材料工厂,等到晶体管收音机大规模量产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就会基本成熟。
谷雨这一套做法事实上非常不科学,属于纯粹的科技赌博行为,但随着计算机的用途越来越广,不管是党内,还是科技界,都十分佩服他出色的科技眼光,再已经没有任何杂音。
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着谷雨兑现他的判断,通过电子领域的弯道超车,抢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制高点,从而以点带面,推动中国工业水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当然了,此时此刻的丁蕾并不清楚这些内容,在得知可以与苏俄代表团会面后,她就开始准备起来,除了要帮助中航的同志传话以外,丁蕾又想到了父亲让她组织推动的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研发,或许可以与苏俄做一些交流,苏俄的工业更强,他们在这一块应该有不少独到之处,另外还有苏俄在计算机和晶体管领域的发展,能否合作......
整理好之后,丁蕾按照谷雨的要求,把自己有意交流的要点传真给谷雨,几个小时后,得到了谷雨的回复,谷雨划掉了晶体管,改成了小型电子管,要求她问一问苏俄能够在这一领域进行一些交流!
丁蕾看着谷雨的传真,眨巴眨巴眼睛,她就没见过谷雨过问过电子管这一块的研发,是,她在实验室,听说过电子总公司有小型电子管的开发,但谷雨也从来不问,也没什么兴趣,现在突然冒出来小型电子管,他到底在想什么?
不希望,或者说不愿意让老毛子知道中国在晶体管领域的发展,更希望他们攻关小型电子管,这是为什么?两个都是小型化,晶体管是有不少优势,但小型电子管搞好了,未必比晶体管差呀!
丁蕾有些想不明白,但不管为什么,她都必须执行,到了第二天晚上,河南省委省政府巨大招待会,在这一次招待会上,丁蕾在翻译的帮助下,与波德戈尔内交流了很长时间。
两人先是寒喧了一番,互相问好,丁蕾询问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是不是习惯,有什么可以帮助的,波德戈尔内夸奖了一番中国的热情招待,然后又夸奖了丁蕾的美丽容颜,丁蕾并没有害羞,而是落落大方的表示感谢。
寒暄几句之后,丁蕾首先开口,说自己这一次冒昧打扰,是受人之托,她把空军的委托口头转达给波德戈尔内,丁蕾说这对于正在与美帝国主义抗争的解放军空军很有帮助,波德戈尔内并不奇怪,表示会转达给国内......
然后波德戈尔内说他是一位工程师,对科技问题一向很感兴趣,询问起她那个服务中心利用计算机分析测绘照片,他感到非常好奇,虽然他也听说过苏俄测绘部门已经使用了计算机,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能否请她解释一下。
这是科学问题,但又不仅仅是科技问题,丁蕾反应很快,结合父亲的回复,她猛然间意识到苏俄在计算机领域的民用开发不会很先进,如果
波德戈尔内听说过,肯定不会这么询问,他很可能在试探自己!
丁蕾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然后笑着解释了一番,波德戈尔内听完很是惊叹,再次夸奖了她一番,说她秀外慧中。
丁蕾小脸微微一红,再次表示了感谢,然后两人继续交流,丁蕾接着提起除了帮人带话以外,她自己也有一个合作的想法,想获得苏俄同志的帮助。
丁蕾娓娓道来,他的一位亲戚年事已高,不过最近却生了一场重病,元气大伤,原来老人家使用的输液竟然被细菌污染了,引发了全身炎症,幸亏使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才抢救回来,很明显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问题。
事情发生后,丁蕾了解了一下,中国每年这样那样的输液事故不再少数,很明显目前各个制药厂的输液工艺有很大的问题,有必要引入洁净车间。
她又了解到中国的洁净工艺比较落后,据说是缺乏高效空气过滤器,不知道苏俄这一块的发展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有一些合作?
丁蕾还说起了自己毕业之后的想法,现在国家鼓励大学师生创办企业,她觉得中国人口众多,对输液的需求量无比巨大,她有意在计算机服务中心下面,创办一个采用洁净车间的制药厂,服务于中国人民。
波德戈尔内听到这里,顿时有些愣住了,他从李锡文的传话,和丁蕾的神态中已经看出来了,这应该是中国领导人非常喜欢,比较放纵的子女,但没想到玩得这么花,你一个搞电子的,怎么一转眼又去搞制药了?
面对波德戈尔内的疑问,丁蕾反而很奇怪,"波德戈尔内同志,这有什么问题吗?我学的是电子,现在做计算机相关工作,并不代表我不可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中国没有任何限制,所有人都一样!"
波德戈尔内心头大震,他猛然间意识到中国虽然搞的是修正主义,但绝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国家允许自由创办企业,充分发挥个人才智这一点,很有价值。
丁蕾看到输液出问题,就想搞一个拥有洁净车间的制药厂,国内技术不行,就想找到苏俄,虽然她的身份很特殊,但她能够整合这么多资源主动做事,是苏俄计划体制万万做不到的!
苏俄的计划体制下,要想创办这种采用洁净车间的制药厂,没有计委的研究和批准是不可想象的,这样一来,效率就差了一大截!
波德戈尔内又想起了柯西金同志对他的交代,此时这位未来与柯西金地位相当的三驾马车之一,和柯西金同志一样,也敏感得意识到苏俄的体制确实需要做一些改革了!
波德戈尔内虽然心中大震,但却不动声色,表示会转达有关部门,他本人将竭尽所能,帮助她实现梦想,尽快建成这个制药厂......
波德戈尔内如此友好,丁蕾脸上立刻笑颜如花,见到他心情好,波德戈尔内再次转移到计算机服务中心,询问起来。
丁蕾此时更加明确,苏俄的计算机水平应该不是很好,要不然这个老毛子为啥不断围绕着这一点问来问去。
她眼珠一转,抱怨起来,"波德戈尔内同志,您不知道,我国的计算机问题很多,尤其是计算机使用的电子管,动不动就坏,能够稳定运转不超过几个小时。
没办法,我们不得不成立一个服务中心,找了一大堆人,甚至日夜三班倒,解决这些麻烦,可把本姑娘累坏了......."
丁蕾显得很娇气,抱怨了一番,然后话题引到小型电子管,听说苏俄同志的电子管水平很高,既能做得稳定,还能做得很小,两国能不能合作呀,波德戈尔内满脸笑容,表示他会帮忙联系有关部门......
当天晚上,苏俄代表团不断向莫斯科发电,从编码到发报用了整整四个小时,然后很快出现在联共布中央局委员、中央书记兼莫斯科市委、州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书桌前。
赫鲁晓夫眉头紧锁,中国人的花样越来越多了,一会是省一级代表团访问,一会是谷雨女儿,但正式的官方合作却又很冷淡,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呀?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