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577章 强横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928 2025-05-12 15:06

  1959年7月21日下午,即将前往苏联的尼克松来到白宫向艾森·豪威尔道别,艾森·豪威尔微笑着说道,“理查德,这是一个好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让美国人民熟悉你!”

  作为共和党精心培养的后起之秀,尼克松明年将代表共和党竞选白宫的位置,而他的对手很可能是民主党那个小白脸肯尼迪,尼克松虽然比肯尼迪大四岁,但经历比较类似。

  战争期间,两人都在海军任职,相比于在后勤部门默默无闻的尼克松,曾经为鱼雷艇长的肯尼迪兄长战死,他本人也险死还生,被吹捧为战争英雄,所以这一条,尼克松反而还要逊色一筹。

  到了战后,两人第一时间竞选众议员,然后是参议员,都是走反共产党这条路出名,但这一行最有名的是麦卡锡,大家记得比较多的也是他。

  虽然尼克松已经干了六年多的副总统,但美国副总统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在艾森·豪威尔的光芒之下,他的风采自然被遮挡了不少,虽然他做了不少事情,但并没有太多人在意。

  肯尼迪虽然年轻,缺少经验,但形象英俊、风度迷人,又有一个很时尚的妻子,很能吸引年青人,虽然这些东西在艾森·豪威尔看来屁都不是,但没办法,谁让美国搞的是选举政治,要是不小心,尼克松真有可能栽跟头,谁让美国搞得不是中国那样的逐步晋升呢!

  交谈的时候,艾森·豪威尔笑着说道,“理查德,等到你成为美国总统,谷见到你,肯定会说,我终于看到一位年青人了!”

  尼克松很礼貌的先表示感谢,然后笑着说道,“中情局有一份报告说,他们得到秘密消息,谷曾经在苏联副总理米高扬前说自己有可能活不到60。”

  “如果谷真得活不过六十,那将是自由世界的幸事,不过可能性不大,谷的生活习惯很好,不抽烟,很少喝酒,以他享受的医疗水平,早早病故的可能性不大!”

  “听说为了预防万一,谷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接班人,主持工业的副总理李多才会成为他的接班人,为此他还废黜了总理!”

  “是有这样的说法!”艾森·豪威尔点点头,“中情局也有李的分析,这个人与其他环太党高层不同,战争期间负责军工建设,是中国军工联合体的最高负责人,而苏联的中央主席科兹洛夫团成员科兹洛夫承担的角色与李很像!”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年岁已经不小,而且据说他非常欣赏科兹洛夫!”

  “出身于军工联合体的人,代表的是军工系统的利益,对外往往比较强硬,相比于他们,我还是更喜欢谷和赫鲁晓夫,他们虽然狡猾,但最起码温和一些!”

  尼克松委婉得表示了反对,“总统先生,据我所知,您非常温和!”

  “哈哈,合众国与中苏两国的制度不同!”

  1959年7月22日上午9点,尼克松一行人乘坐飞机离开巴尔的摩友谊机场,机场上有不少美国民众自发为他送行,看到下面热热闹闹的人群,尼克松心情很好。

  他认为,这不仅反映了普通美国人对他访苏的好奇心理,也反映了他们那种带有希望、神秘甚至是恐惧的心情,普通民众既希望尼克松的旅行能够成为一次改善美苏关系的成功之旅,然而又由于不了解苏联或对苏联的不良印象而感到恐惧。

  7月23日下午3点,尼克松一行抵达莫斯科,他感到苏联人对他们的接待是冷淡而有节制的,没有军乐队,不奏国歌,也没有欢迎的人们,这与他们离开友谊机场时的氛围截然不同。

  苏联举办的纽约展览会的主题是“共产主义苏联赶超资本主义的成就”,主要展示科技方面的成果,其中包括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还有那个由战略轰炸机改成的大号客机。

  尼克松很早就知道到俄国人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承认自己的落后和贫穷,毫不掩饰他们对美国富裕生活的羡慕,但俄国人不同,俄国人一向不愿意展现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呢?很明显,俄国人的生活远远比不上,他们在害怕,所以俄国人怕什么,他就应该做什么。

  看着莫斯科灯火璀璨,迷人的夜景,尼克松确定了自己苏联此行的战略,第二天清晨,尼克松早早就叫醒了他的警卫舍伍德,去参观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丹尼洛夫斯基市场,那里有很多农民买卖新鲜水果和蔬菜。

  走在大街上,尼克松发现道路两旁都种了树,每一栋建筑物上大都插着红旗,不时有公共汽车经过,小汽车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拉达、伏尔加、嘎斯……

  路上的行人穿着的衣服也比较靓丽,花花绿绿,不管是颜色,还是品种都比较多,并不是传说中的那般单调,处处显示出一个蓬勃向上的国家的精神面貌,尼克松微微有些皱眉。

  来到市场,尼克松到处张望,看到他打扮有些怪异,知道他是美国人之后,市场上的人们都非常热情,他和人群进行友好的交谈,而菜农们则把水果、蔬菜等东西送给他,显得非常友好。

  当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身份被人们所知后,前来观望和围着他的人逐渐增多,他们向尼克松提出了许多关于美国生活方面的问题。

  尼克松通过翻译打听到大多数苏联人似乎并不知道他访问苏联的消息,但他们都知道即将在莫斯科开幕的美国展览会。

  当尼克松一行人快要离开丹尼洛夫斯基市场时,有几个人向尼克松索要展览会的入场券,尼克松向他们解释说他没有随身携带入场券,但是却非常愿意为他们购买入场券。

  依照尼克松的建议,舍伍德把数张面值100卢布的纸币递给这些想要获得入场券的苏联人,但是这些苏联人予以拒绝,解释说他们不是没有钱买票,而是因为买不到票。

  通过这次亲身接触,尼克松真切地感受到普通苏联人的友好态度,并得知苏联人渴望得到西方世界信息的心情,坐上车,他有些感慨的说道,“我看过杜鲁门在中国的访问日记,普通苏联人和中国人一样,他们对美国非常友好,也渴望了解美国!”

  尼克松到达莫斯科的那天,赫鲁晓夫正在波兰参加会议,并没有接见他,第二天,两人在克里姆林宫进行第一次会面,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赫鲁晓夫直奔两大主题:一、美国承认U—2非法越境侦察苏联,并为此道歉,同时承诺永远不得非常侦察苏联。

  二、苏联认为“被奴役国家决议案”是对苏联的挑衅,是干涉苏联内政的行为,这会让美国之前作出的努力,变得毫无价值。

  对U—2侦察,尼克松还是拒不承认,除非你抓到实据,同时还指责苏联大力发展洲际导弹是对美国的威胁,美国就算是侦察,也是合理的;

  对于第二个指责,尼克松说,美国有许多带有欧洲、东欧背景的人,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管线,尽管苏联不同意这些观点,可是这些观点不能被忽视。其次,这也是美国制度的一部分,国会发表决议,总统无权干涉,总统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宣布这个决议。

  赫鲁晓夫对这样的解释,并不满意,认为政府的任何做法,都具有目的性,可是苏联不能理解美国国会,为什么会这样做,并认为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决议,并质问尼克松:美国下一步是要战争吗?尼克松再一次解释,可是没有达成最后的,最后双方主动结束了这个问题的讨论。

  不过到了访问的第三天,当尼克松的随员把苏联官方报纸的报道翻译给他听时,他却大吃一惊。《真理报》、《消息报》和《劳动报》这三家最大的苏联官方报纸,一齐指责尼克松试图“贿赂”和“腐蚀”苏联公民。

  一篇报道说尼克松施展资产阶级诡计,递钱给一个“穷苦的苏联公民”,这一偶然事件显然被苏联报纸制造成了“有名的案件”。

  尼克松非常不爽,“这一事件给我上了一课,苏联官方媒体的报道简直就是毫无根据的,是苏共的宣传工具,绝不能信任!”

  他想了想,又问道,“当年杜鲁门前总统中国之行有这种事情吗?”

  “杜鲁门前总统先生的日记中说过,他也曾经给民众施舍过一些钱和物资,还表扬过武汉的中国民众,说他们很团结,中国的报纸提到了他对武汉民众的表扬,但没有公开提到他的施舍!”

  “相比于俄国人呢,我更喜欢中国,至少中国不会主动撒谎!”尼克松虽然发怒,但脑子还比较清醒,“美国需要调整对苏联的政策,绝不能把苏联人民的愿望和苏联共产党的意图混同起来,我们的对手是苏联共产党,既然苏联共产党害怕苏联人民知道真相,美国的电台就有义务告诉苏联人民真相!”

  憋着气的尼克松没想到赫鲁晓夫还没完,就在第三天下午,他获得了邀请,和赫鲁晓夫一起对着镜头说几句话,以便以后放映给观众看。

  赫鲁晓夫抓住这个机会,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说美国180年才完成的任务,苏联用了42年就完成了,再过7年,苏联肯定超过美国,未来用不了多久,苏联就会成为人类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趁着这个机会,赫鲁晓夫还抨击美国的“被奴役国家决议”,并拥抱身边的工作人员,质问到:这个人像一个奴隶劳动者吗?

  这一次,尼克松不是主场,没有正面的回击,只是简单地说了下,在一些领域苏联的确比美国强,比如太空项目,可是还有一些领域,美国比苏联更加的强大,比如彩电制造业。

  按理说到这一步,也该差不多了,没想到赫鲁晓夫继续发挥“农民”本色,直接回击,“苏联任何领域都要赶超美国。”尼克松无奈只能将问题,转移到思想领域的交流,让两国的民众彼此之间加强交流……

  更好玩的是,赫鲁晓夫接着又提议一起乘船游览莫斯科河,两人乘坐摩托游艇沿河顺流而下,尼克松见到了苏联领导人令美国所有政治家都羡慕的现场活动。

  赫鲁晓夫曾8次让游艇停下来,以便他能俯身同水中游泳的人握手,赫鲁晓夫问他们:“你们是被奴役的人吗?你们是奴隶吗?”游泳者一边踩水一边回答:“不,不!”

  于是赫鲁晓夫就用肘轻轻捅着尼克松并冲他喊道:“看看我们的奴隶是如何生活的吧!”附近船上的苏联记者把他的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

  连续吃瘪,还被苏联的报纸造谣了一番,尼克松终于毛了,他决定主动出击,而在前往苏联之前,尼克松就制定了一个关于房屋的话题,就这样,在莫斯科美国博览会上,著名的厨房辩论开始了!

  此时已经是7月下旬,谷雨虽然知道厨房辩论,但并没有兴趣,美国漂亮的大厨房中国人民现在根本用不起,苏联免费的赫鲁晓夫楼,中国同样免费不了,现在的中国虽然还不至于有生存之危,但1959年的夏天雨水实在太少了!

  渭河、黄河中下游以南、南岭、武夷山以北广大区域普遍少雨,闽、粤两省几十天无雨,波及豫、鲁、川、皖、鄂、湘、黑、陕、晋等20个省区的旱灾、造成五亿多亩耕地受灾,成灾1.7亿亩耕地,受灾范围之大在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

  这一年夏天,松花江源濒于干涸,丰满水库缺水发电;江、淮出现历史同期(记载)的最低水位;由于江水奇低,沿长江的121个水闸和161个明口,能够自流放水的也只有50个闸、13个明口,无数塘堰、水库干涸!

  虽然中国现在的家底远非前世可比,渡过这一关,甚至可以说轻松渡过1959年代的旱灾并不难,但谷雨想到前世这个时候发生的种种,还是觉得太不可思议。

  夏天炎热,出现旱灾不奇怪,但这么大范围的旱灾明显不正常,他们竟然还有心思搞那么多事情,当时他们的自信到底是怎么来的?那么多警报难道都被地方官们遮掩了吗?这不可能呀!想来想去,只有一个,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失去了应有的警惕!

  谷雨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作为第一书记以来的二十多年,胜利来得更大,肯定有更多的人已经被冲昏了头脑,他们是不是骄横得以为自己彻底挡了他们的路,想着搬开自己这颗绊脚石?说到底自己用得绝大部分是那些人呀!

  猜忌,一种发自内心的猜忌占据了谷雨的内心,他默默得打开窗户,感受到酷暑的味道,片刻之后,一个声音出现了,“老谷,这么热的天,你怎么开了窗户?”

  是容强的声音,谷雨慢慢转身,一字一句的问道,“我们现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很快,中央领导都吹上了空调,他们会不会已经忘记了革命时期的艰苦?”

  容强上前的步伐停顿下来,“老谷,生产力提高,大家伙能吹上空调是好事,越是觉得热,大家伙越会觉得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会更加珍惜的!”

  “可能有人珍惜,但肯定也会有很多人觉得老子革命了一辈子,现在享受一些是应该的,嘿嘿,咱们现在给的不过是美国人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恐怕还不满意呢!”

  谷雨关上窗户,“我有些钻牛角尖了,我不应该把希望放在干部的自觉上,我应该做的是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底线,同时尽可能通过制度限制干部减少他们的乱来……”

  “老谷,咱们绝大部分同志都是好的,你就是顾虑得太多了!”

  谷雨微微笑了笑,“我有没有顾虑多,我比谁都清楚!”

  谷雨回到办公桌,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大档案袋,拿出了几份档案,他又拿起一份档案,翻开看了看,想了想又放了回去,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谷雨抓起电话,联系上了何孟雄、梁朴,半个小时后,两人来到谷雨的办公室,谷雨把那几份档案交给了两人,“过去一年的整党,我们整顿了不少表现不好的干部,成绩不错,但影响力还不够大。

  我们得抓几个影响力大的,好震慑全党,这几份档案涉及到的一些举报,尽快核实,十大前核实清楚的,十大前处理;十大前无法及时核实的,十大后处理!”

  何孟雄同志翻看完之后,皱着眉头问道,“马上十大就要召开了,现在这么调查,会不会影响到既定的人事安排?”

  “多一个位置,少一个位置,影响不大,全会后还有调整的时间!”

  1959年8月7日,中央监委对外宣布,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江南省委第一书记盛忠亮被双规调查,盛忠亮是中国环太党重量级干部,抗战时期就是中宣部副部长,后来担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组织局委员、中央人才工委书记;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等要职。

  盛忠亮之所以被双规,跟他的妻子秦曼云有很大的关系,这位谷雨同学,也是烈士之妹,不仅堕落腐化,家中私藏了不少贵重礼品,还涉嫌为丈夫奔走求官,败坏风气,而对秦曼云的调查,又牵扯到好几位领导干部的夫人……

  1959年8月29日,全党中管干部得到通报,中央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华沧白;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刘明荣、中央边移委副主任、屯垦部部长王浏阳三人均因私生活不检点,存在明显污点,被组织处理,党内记大过,行政降职,并被勒令退休。

  不过谷雨好歹没有把事情做绝,这三个屁股不干净的高级干部被处理的消息并没有被对外公开,而是选择了党内通报,接下来党内通报会一直传达到县处级干部。

  但即便如此,这个处理也是非常严厉的,华沧白、刘明荣都是副国级领导干部,与几位电影圈美女有不正常关系的华沧白被强制退休,时年六十三岁的他被安置到大连居住,在中顾委也没有任职,属于裸退。

  当然了,谷雨只处理华沧白,并没有连累其子女,其长子因为在地方表现出色,已经被提拔为十大代表、温州市常务副市长,谷雨想看一看他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谁让他的年龄那么合适,属于这个年龄段现在搞得比较好的同志!

  本来谷雨不打算收拾老华,不过恰恰是因为其长子表现得好,谷雨才必须收拾老华,尽可能削弱老华的影响力,如此既可以看看小华的能力,未来真要提拔了,又不至于形成世家……

  而刘明荣纯属撞到枪口上了,刘明荣打仗是条好汉,又上过东北讲武堂,文化程度也不错,要不然谷雨也不会让他担任总长,但或许是精力太充沛了,在访问巴基斯坦回国后,因小病住院,他竟然同时和总部医院的几位护士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其中一位护士或许是嫉妒了,或许是其他原因,就给谷雨写了一封信,把这件事抖了出来,把谷雨气得不轻,上一次抽战士血已经有人打过他的小报告,谷雨看他快退休了,就放了他一码,但再一不能再二了!(肾竟然这么好,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这位即将退休的上将,直接丢了即将到手的中央局委员待遇和元帅军衔,幸好谷雨还记得他战时的功劳,并没有降低军衔,让他以上将军衔退役,也不算太丢人,同时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地方,举家迁到厦门养老,写写战争回忆录什么的,顺便再让老秦时不时臭骂他几句,活该!

  相比于前两位,王浏阳稍微差一些,但年龄并不大,却已经是资深的正部级干部,很会做人的老王在湖南籍干部中影响很大,所以被谷雨拉过来凑数,一起处理,谁让这位老兄这么有能量,还是让他退出政治舞台的好,他可不希望未来有人搞串联,他前世做得出来,这一世同样做得出来。

  被处理之后,王浏阳则被安排到扶桑省养老,而按照惯例,凡是被处理,以后没有翻身希望的高级干部,都将纳入到中央办公厅下属某局的视线中,谷雨不搞特务政治,但该有的防范从来不会少,而这一块的工作则掌握在谢安治手中,他的能力谷雨是放心的。

  十大最后一次中央全会即将召开前夕,谷雨连续拿下了四名中央委员,而华沧白更是在任的中央局委员,震惊了全党,这一次与历次不同,谷雨是一点机会都不给,直接退休,中顾委也没职务,而秦曼云的事情则牵连到不少岁数相对较轻的高干家属,事情还没有完……

  在其后的中央全会上,谷雨做了一个非常严厉的讲话,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注意晚节,不要因为革命胜利了,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管理,把各种封建王朝时期的丑恶东西都学了回来,要记住你们的身份,是中国环太党党员,不是封建官僚!

  狠狠收拾一些人不是目的,重点是下面,谷雨决定十大后的几年,大起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大规模的干部下乡,与群众劳动一段时间,既是增强对基层的了解,又可以有效得了解地方的情况,无论如何,明后两年都必须安安稳稳的渡过。

  此前谷雨收拾了一帮子退休老干部,现在又一口气搞到四个人,自然彻底的震慑了十大,中央各项人事安排也顺利完成,不过看到十大的人事调整后,一些军中高层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一次换届中,众人比较关注的寻怀周同志不再担任陆军总司令,而是改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主持对外军事交流和军校工作,不过他并没有被授予元帅,同时也进入到军委委员中,是排名第一的军委委员,这也是为了有所余地,他毕竟年青。

  至关重要的总长位置则交给了前空军司令刘景文,在这个人事人命中,谷雨显示了不容置疑的决心,陆军必须服从中央的意志,所以总参谋长这个长期被陆军将领占据的位置被交给了空军司令,另外一位竞争者余志同同志则改任陆军司令员。

  干部调整中,谷雨也有意打破军中常规,王如痴上将被安排退役,调任中央监委副书记,长期在地方工作,与军中干部几乎没什么联系的陶际华同志调任总政治部主任,而在中南地区长期工作的李新喜同志则调任总后部长,军纪委书记则由蔡会文同志调任。

  这三个突破常规的做法,也表明了谷雨对军中高级将领出现一连串问题的强烈不满,陶际华同志上过黄埔,大革命时期就是独立团连长,绝对有资格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其他两人也同样如此,他们都长期远离军队,也没什么亲疏,现在我让他们三人整顿,你们该没有意见了吧!

  在近两千名党代表热烈的鼓掌声中,周恩来同志结束了在中枢长达三十二年的任职,他将前往香港担任香港经合组织主席,而彭德怀、段裕后两位元帅也结束了辉煌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一去民主试点区坐镇,一去山西大学担任校长……

  至此,到了党的十大,经过了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努力,谷雨终于实现了党内的一家独大,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挥洒自如的书写新的篇章。

  不过在十届一中全会结束的晚宴上,谷雨向周恩来同志敬酒时,他乘机进行了一次规劝,“党和国家都太大,太复杂,谷书记,您求治之心,同志们都知道,但也不能太着急了,一步一步来,更稳妥一些,现在的大好局面不容易呀!”

  谷雨想了想,先和他碰了碰杯,然后说道,“恩来同志,你放心,我有足够的耐心,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会把握好分寸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