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80章 摇摆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714 2025-05-12 15:06

  事实上,早在1946年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时,谷雨就提到过石油问题,不过那会他只是建议,赫鲁晓夫也没太在意,一是当时他在地方,对中央事务了解有限;二是当时的苏俄石油产量并不大;三是意义不同,当时说的是石油储量大,建议搞一个石油期货,争取定价权。

  不过这会赫鲁晓夫的心态完全不同,他是当家人,要考虑苏俄的柴米油盐,谷雨的提议能通满足他多项意愿,一举几得,他自然重视,加之谷雨坦言,中国也希望油价上涨以更好的出口石油,赫鲁晓夫也再无猜疑。

  赫鲁晓夫非常希望中国与欧美撕破脸,不过谷雨怂恿苏俄上阵,中国不愿意上阵,打的主意还是左右摇摆,赫鲁晓夫自然也知道,不过就算知道,他还是得上阵,各种好处姑且不论,苏俄同样不希望中国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

  两人坦诚交换了一番意见之后,赫鲁晓夫原来愤怒的心情有所缓解,就在此时,谷雨再一次警告艾森·豪威尔主动提议进行文化交流包藏祸心,建议苏俄防范美国的和平演变,但他又告诉赫鲁晓夫,当今世界交流越来越多,堵是堵不住的!

  谷雨告诉赫鲁晓夫,中国与美国各种政治文化了解虽然十分频繁,但中国官方派人一出去就是半年以上,这些人不仅会观察美国,也会观察拉美的香蕉共和国,如此一来,中国干部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美国,也不至于被美国表面的繁荣所诱惑!

  谷雨说到这里,还是有些忧心忡忡,赫鲁晓夫则很不然,他忠告谷雨要尽快向社会主义过渡,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有足够的优越性,促使生产力更快的发展。

  赫鲁晓夫骄傲的认为,苏俄就没有他那种担忧,苏俄有望在1960年赶上美国的人均肉类产量,只要解决了农业问题,苏俄就可以向共产主义过渡。

  谷雨听完,显得十分吃惊,“赫鲁晓夫同志,苏俄现在有两亿人口,而美国年人均肉类食用量超过85公斤,这也就是说苏俄达到美国现在的肉类食用量,每年至少需要生产1700万吨肉。

  贵国主食为牛肉和猪肉,各占三分之一左右,牛肉的饲料转化率较低,猪肉稍微高一些,就算全部是猪肉,贵国也需要上亿吨饲料粮……”

  说到这里,谷雨没有继续说下去,意思很明显了,老弟,你吹牛也要靠谱一些,1亿吨饲料粮,你怎么解决?1954年苏俄全国粮食总收购还不到9000万吨,你总不能把所有的粮食都用来做饲料吧!

  赫鲁晓夫听到谷雨这么质疑,立刻急眼了,他告诉谷雨中亚的垦荒取得了重大成功,而西伯利亚又有规模巨大的平原完全可以开垦。

  赫鲁晓夫有一句还没说,靠近中国的远东地区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开垦,其中很大一块和中国正在开垦的北大荒属于同一片大平原,中国这些年开垦的规模那么大,中国做得,苏俄当然做得……

  谷雨虽然相信老毛子加大开垦力度,确实可以提供这么多饲料,但现在是1955年,老毛子能够在未来五年内,粮食产量翻倍,谷雨是绝不相信的。

  他稍稍沉默,然后委婉得说道,“赫鲁晓夫同志,贵国中亚开垦的巨大成就,我早就知道,确实可喜可贺。

  但越是取得伟大的成功,越要注意宣传的分寸,贵我两国虽然气候不一样,但问题都比较类似,常有这样那样的灾情,粮食波动比较大,谨慎无大错!

  您心里确定是1960年达成目标,对外宣传时可以往后推迟十到十五年,若是能够提前实现,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中间出现了一些坎坷,也有回旋的余地。

  尼基塔,我建议贵国减少牛肉的产量,尽可能增加禽肉的产量,同等数量的饲料,通过养鸡完全可以获得更多的肉类,美国人现在也在进行同样的转型!”

  赫鲁晓夫正在兴头上,自然无法接受谷雨泼冷水,他总觉得谷雨太过小心翼翼,怎么年纪轻轻的,做事怎么老气沉沉。

  不过他也知道谷雨所说是好意,他在乌克兰干了那么多年,当然知道苏俄粮食产量波动大是事实,而且谷雨所说的养鸡饲料转化率高,他也听过汇报,不过苏俄人民习惯了吃牛肉猪肉,不可能和中国人一样有肉吃就不错了……

  赫鲁晓夫虽然感谢,但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谷雨自然也不会让他不高兴,就主动提到另外一个问题,“现在欧美发达国家人造纤维的用量已占纺织纤维用量的30%以上,我国虽然也引进了相关技术,但规模还是不够,我们在三五期间计划加大投资。

  在这一领域,我们除了与欧美合作建厂,大规模引进欧美成套设备以外,也希望与贵国合作,尽快实现这一领域的全面技术突破……”

  在石油化纤领域,此时的苏俄并不怎么样,也就刚刚起步,谷雨的意思就是乘着这一次大规模引进,中苏联合开发,尽快追上西方,但赫鲁晓夫却理解错了,他以为谷雨又想要钱,推说可以从民主德国引进。

  谷雨立刻明白过来,不过能够与民主德国合作也不错,要真正说起来,民主德国和捷克的技术比老毛子还要强,他笑着点点头,表示会与东德联系,不过也强调希望苏俄做好协调。

  赫鲁晓夫点头同意,苏俄气候寒冷,苏俄政府相对更重视毛纺织业和棉纺织业,尤其是后者,在中亚棉花种植得到大规模开发前,苏俄一直需要进口。

  赫鲁晓夫一直希望中国大量出口棉花满足苏俄的要求,但谷雨压根没鸟他,我们大力发展纺织业,自己的棉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出口给老毛子,想什么呢?苏俄需要满足人民纺织品的需求,也简单呀,从中国进口就好了!

  赫鲁晓夫重视与印度、埃及的合作,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苏俄需要进口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也就是说,苏俄和中国在这些原料领域是竞争对手。

  谷雨倒是无所谓,但赫鲁晓夫就不同了,他再一次提到从中国进口棉花,谷雨自然要拒绝,赫鲁晓夫立刻话锋一转,“既然中国同志不能出口棉花,联盟也只能加大从埃及进口了!”

  谷雨迅速明白过来,他笑着点点头,“这是很好地主意,埃及的长绒棉质量非常好,贵国大量进口必然会有效满足人民的需要!”

  谷雨很干脆,“尼基塔,中国的注意一直都在南洋,当年因为MSL国家求上门,才和埃及达成了合作协议,目前已经基本执行完毕,接下来的工作移交给贵国即可!”

  谷雨干脆退让,赫鲁晓夫自然高兴,他笑着说道,“我注意到那些项目,确实已经执行得差不多了,还是中国同志处理后续比较好……”

  赫鲁晓夫的意思是你们做完了那些合作就够了,剩下了就不要再碰了,谷雨自然心里很不爽,老毛子与埃及的关系还没有特别密切呢,就着急驱逐中国的影响力,麻蛋的,谁让现在需要老毛子挡在前面呢,老子忍了!

  赫鲁晓夫也知道这件事干得相当不厚道,但埃及的战略地位太重要,苏俄不可能让中国机会长期经营下去,不过看到谷雨这么爽快得退出,赫鲁晓夫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他想起中国一直希望引进苏俄的涡桨发动机,苏俄一直有些犹豫,因为苏俄的涡桨发动机技术此时世界第一,其技术来源自然是德国的Jumo—022涡桨发动机。

  二战之后,苏俄全盘接收了这一款革命性发动机的全套技术和人才,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先仿制Jumo—022制造了特沃—2涡桨发动机,放大之后,苏俄迅速推出了图—95使用的NK—12巨型涡桨发动机,很明显这一款涡桨发动机不可能给中国。

  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目前还有一款现成的NK—4涡桨发动机,动力是4000马力,而作为备选项,此时基本没啥名气的伊伏琴柯设计局也受命正在改进Jumo—022,他们也已经研发出了一款4000马力的涡桨发动机,还没没有完成最终的测试。

  NK—4发动机是NK—12的缩小版,苏俄同样不太愿意给,这一款发动机太先进了,比英国的同款发动机强多了,又是现成的发动机,老毛子自然舍不得给。

  伊伏琴柯设计局搞出来的发动机,据说也还不错,不过赫鲁晓夫想当然的认为不如NK—4涡桨发动机好,毕竟伊伏琴柯设计局的家底摆在那里。

  现在又需要安抚谷雨,所以赫鲁晓夫主动说起了伊伏琴柯设计局已经设计出了一款涡桨发动机,正在进行相关测试,中国同志可以参与进来,未来消化吸收也容易得多。

  赫鲁晓夫这么说也是没办法,这一世的中国家底强多了,老毛子又要拉拢中国,真正能被中国瞧得上的东西并不多,苏俄只能将一线项目的备选项拿出来,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抉择,备选项的水平也非常高呀!

  幸好涡桨发动机不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毕竟带螺旋桨的飞机跑得再快,也不可能超音速,在这个飞机造得越大,跑得越快就越好的时代,苏俄对涡桨发动机虽然非常重视,但也看成是应急。

  喷气发动机现在技术不成熟,还需要时间完善,涡桨发动机恰好可以做一些替代,虽然巡航速度慢、噪音大,但毕竟省油,完全可以先凑合着。

  此时谁也想不到民航客机和大型运输机未来竟然没有实现超音速,非常省油、低速性能更好的涡桨发动机自然有着漫长的生命力,成为了支线客机和战术运输机的重要动力选择。

  谷雨本来有些不爽,但赫鲁晓夫竟然如此大方,他自然满意得笑纳了,伊伏琴柯设计局虽然此时名气不大,但这家乌克兰的设计局在后世非常出名。

  后来中国仿制的涡桨—5,涡桨—6,还有未来老毛子的三转子发动机都来自于该局,谷雨估计这一次老毛子拿出来的应该是动力相对较大涡桨—6,而未来对应这两款发动机的恰好是运—8,这恰好符合谷雨对中国航空的发展思路。

  现在有赫鲁晓夫这句话,可以派出大批技术人员,中国消化苏俄引进涡桨的速度肯定会快很多,而一旦在五十年代末搞定了涡桨发动机,完全可以效仿前世的苏俄安—8运输机/伊尔—18客机两线推进。

  其中中航搞全国产、军用的运输机,而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按照英国标准,搞中国第一款客机,名字就叫C—909,子系统能从欧美进口就进口,不能进口就用国产的,宁愿时间慢,也要严格要求……

  做完了这个交换之后,两人也讨论得差不多了,谷雨干脆就告辞离开,结束了这一次交流,一路上,谷雨一直沉默不语,回到驻地,王若飞同志这才有些感慨的打破了沉默,“赫鲁晓夫同志看起来比较自信!”

  “这不是自信,这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谷雨的评价一点都不客气,“中亚开荒刚刚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敢说这样的话,这么沉不住气,你看着吧,这个人迟早要栽跟头!”

  “我本来以为赫鲁晓夫同志的三和路线是说说的,没想到他真得要和美国人比生活水平,这怎么比得过呢,把广大人民的兴致提上来却没办法实现,怪不得毛泽东同志评价三和路线是亡国之道!”

  谷雨摇摇头,“苏俄死了整整一代人,哪里还敢死人,搞出三和路线是必然的,我想着给他们打打补丁或许会好些,但没想到赫鲁晓夫是这个态度!”

  周恩来同志同样摇摇头,“会不会对我们有所影响?”

  “只要我们不跟着昏头,对我们的影响就有限!”谷雨想了想说道,“赫鲁晓夫敢这么说话,我看跟下面人吹牛也有关系,咱们这种体制,优点是能够集中力量做大事,缺点就是地方干部为了升迁,有强烈的吹牛和造假冲动。

  这些年GNP造假,粮食产量造假,肉蛋鱼造假,工业成就造假的事情屡见不鲜,不管中央怎么整风都挡不住,咱们也要防一防!

  明年三五计划就要执行了,工业口的问题我懒得管,就算吹牛,也死不了多少人,又有市场教做人,能骗中央,总不能骗到内行。

  但是农业口不行,若是下面报上来的农业指标太高,我们汇总之后制定过高的农产品收购和出口目标,很可能捅出篓子。

  回国后,我们要多跑跑地方,还要召开一次座谈会,邀请海内外专家献言献策,看看科技上有没有什么办法更准确的测算农业产量!”

  谷雨对地方造假一直是严打的态度,早年干部们吹牛的水平不够,很容易被发现,而为了震慑干部,一旦被发现造假,当地常委班子和政府负责干部全部都要倒大霉,他也不免职,而是降职安排到最艰苦的地区做基层干部。

  谷雨的逻辑很简单,要造假,别人不知道,你们必然知情,敢欺骗中央,让中央不高兴,中央就让你们去乌斯藏和唐努乌梁海放羊,去西域吃沙子。

  但即便如此,各种造假还是挡不住,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隐蔽,而且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吹牛,加之现在中央的调查能力也远不如后世,所以真实的经济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央也不是很清楚。

  中央统计局那些美苏培养出来的经济干部,只能通过想法设法压缩GNP数据,对外公开的数据,往往会根据关键企业报上来的工业数据,揣测出来的数据,虽然不是非常准确,但也是大差不差,毕竟统计的也是规模以上经济,很多东西可以推算。

  工业相对好办,农业上面的问题一直比较大,每年粮食产量到底有多少,谁也不敢肯定,毕竟是小农经济,统计农业产量是很难的。

  不过有一点中央很清楚,除了最艰苦的西北西南山区还没有迁走的群众以外,中国中东部广大农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当然了,这个温饱也不能说是大米饭管够,还是有一些群众青黄不接时要搞瓜菜代,但比例并不大。

  中东部地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背后,自然是因为农民手里库存大批余粮相当数量的粮食并没有卖给国家。

  一些激进的同志早就指出了这些问题,认为完全可以从农村挖一挖余粮,以适当放开城市人口限制,同时大幅度增加粮食的对外出口,以加快工业建设速度。

  不过他们的提议陆续都被谷雨否决了,他表面上理由有三,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可以的,除了1954年,基本都是两位数,这在全世界都是排名在前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二是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各个生产建设兵团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商品粮的需求。

  三是农民手里有粮食,也不光光是自己吃饭,他们用这些粮食提供了更多的生猪和禽蛋,你把粮食拿走了,生猪和禽蛋收购量必然会下来,这一块也要考虑到。

  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前世的教训太深刻,他胆子小,不管在农村挖余粮,中央说一,到了下面就敢说五,甚至说十,最后还是中央背锅,所以他宁愿压缩城市商品粮人口,也不从农村挖粮食。

  但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需要足够的人才,越来越膨胀的管理机构也需要人,怎么办?谷雨还是很有一套的,他进一步放宽了农民入城的限制,在严格限制编制的前提下,允许各单位招聘临时工。

  你这个机关,你这家国有企业需要招很多人,但不给你批准那么多,国家的商品粮供应量入为出,人手不够怎么办,现在入城的农民不是越来越多吗?

  你们招募临时工、农民工,这些临时工、农民工只需要给工资就可以了,粮票油票布票都不允许给,他们自己想办法,这事实上就是在剥削农民,但总比前世工农界限分明要好,而且随着国家基本物资的不断增加,票据不断减少,矛盾自然就少了……

  谷雨这一手,效果立刻出来了,国家严格控编,尤其是中央人才工委成立后,对编制抓得更厉害,每年新增的城市人口是有限的,国家能够控制的商品粮不仅能够满足需要,还有一定数量的出口。

  而前几年谷雨为了54年的大水,做了大量准备,不断进口小麦,出口大米,增加粮食储备,顶破天是喜欢吃米饭的人多吃包子苗条,倒没有出现太严重的问题。

  当然了,首先是工人队伍出现了三六九等,技术工人,普通工人,临时工三个不同的层次,普通工人可以变为技术工人,甚至是专家,但是临时工想进步难度就比较大了。

  或许有一些单位发现一些临时工干得不错,给他们进步的机会,但谷雨相信,绝大部分单位并不会如此,临时工上升的空间很有限。

  给了临时工,那些学习不好的干部子女现在一个个毕业了,他们又怎么安排呢?难道让他们去边疆吧,别看国家鼓励去边疆,但边疆有多苦,干部们心里都明白的……

  谷雨虽然知道,可也没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许等临时工的佼佼者学到技术后,回到家乡发展乡镇企业,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其次就是贫民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因为经商和务工入城,但他们又没有合理的入城资格,怎么办?自然只能在城市周边租房子或者搭建一个个小房子凑活着过,这事实上就是城市周边的贫民窟。

  看到贫民窟出来了,一些干部又不舒服了,我们是共产党执政,怎么能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有一大堆贫民窟呢?这不是赤裸裸的打脸吗?看看苏俄他们搞得多干净……

  对于这些干部站着说话不腰疼,谷雨恼火无比,老子稳住这么大的摊子,你们以为容易吗?他的办法也很简单,老李不是再搞社会主义试点吗?你们去跟老李说,让老李做尝试吧!

  每每想到这里,谷雨就憋气,为什么老子累死累活,一些人总是拐着弯拿着苏俄说长道短,搞得老子天然矮一截一样,有时候生气了,他真恨不得让那些傻瓜知道什么是慈父的爱!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苏俄带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对此时谷雨的新民主主义形成了极大的压制,而且越是在落后地区,苏俄那一套越受欢迎,当然了,东欧却又反过来了,这也是发展水平决定的。

  对于那些年轻激进,没有执政经验的年青人看来,苏俄多高大上,中国呢,你嘴上说得再漂亮,那也是资本主义,还越来越明显的搞帝国主义,明明可以跨一步,非要踱半步,哪怕中国现在搞得相当不错,人家都有批评的地方。

  但因为谷雨功劳太大,国内的现状也越来越好,他那一套更有利于发挥资本家和华侨的作用,再加上变成社会主义也容易被美国针对,而对美国了解深入之后,党内又对美国的强大相当敬畏,这才形成了统一立场,现在走新民主主义更有利。

  而要搞好新民主主义,自然要在人事上支持谷雨的操作,当然了,谷雨能够一家独大,也跟谷雨擅长玩弄政治手腕,党内有能力闹腾的人陆续被压制住有关,大家伙也没的选择,谁让谷雨已经在一号的位置上干了二十年呢!

  但即便如此,党内倾向苏俄,认为苏俄那一套才是正道的同志从来都不少,哪怕中央局支持谷雨的同志中……

  所以冷静下来,谷雨为了党内团结,也只能忍,等到苏俄衰落之后,他那一套自然就是绝对的正确,再也没办法挑战。

  正是因为现在的党内形势表面上是谷雨一家独大,但事实上还潜伏着这样那样的斗争,所以谷雨做事时,自然多有掣肘。

  虽然他心里不是很舒服,但他的理智也告诉他,在这个东西方对抗非常激烈的年代,党内强大左派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

  后世中国还是太右了一些,这一世他想避免后世的问题,自然也离不开左派的牵制,而只有在这样的不断碰撞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好

  带着这样的考虑,谷雨与艾森·豪威尔开始了会谈,而他这样的心态也注定了这一次中美领导人的直接会晤不可能取得大的成果。

  艾森·豪威尔提日本问题,谷雨不买账,他能够在日本战后赔款问题上做出让步已经是极限了,美国人还幻想着日本统一,并拿着日本统一当牌打,真是笑话!

  为了让艾森·豪威尔知道中国的决心,谷雨冷冰冰得说道,“总统先生,你我都是军人出身,对二战的惨烈肯定记忆犹新!只是我相信,你我两人对惨烈的理解可能有些不同!

  贵国在二战中的人员伤亡,据我所知还不到七十万,其中的大头还是对德损失,对日伤亡估计还不超过三十万。

  而我国对日作战的伤亡是多少呢,到现在也没有统计清楚,我们对外的口径是两千万,这只是一个估计数据,事实上只会更多,因为日本侵略当时中国东部的KMT控制区所造成的的伤亡无法统计,另外战争所造成的其他间接死伤根本就无法估计!

  这还是1931年以来的对日战争,1871年日本入侵台湾,1894年甲午战争,1904年发生在东北的日俄战争,1914年日本侵略青岛的战争,1927年济南惨案,这些战争和惨案中死伤的中国人,我们到现在都无法估计!”

  说到这里,谷雨很不客气的说道,“总统先生,中国死了这么多人,是白死的吗?或许在一些还带着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目光的人看来,中国人死再多,也不过是草芥一般的土著,有什么在意的必要!

  但别人不在意,中国人一定会在意,日本人想统一,可以,但前提是他们需要用积极的忏悔态度让中国人民满意,什么时候日本人做到了这一点,您再和我谈统一问题,在此之前,都请不要再谈这件事,毫无意义!

  也不要幻想做什么事情让中国屈服,在如此巨大的民族伤亡前,中国完全有理由做任何事情,东方人口密集,若是哪个地方人少了,直接放开移民就是!”

  谷雨这番带有强烈民族复仇主义的言论,让在场的美国人都悚然一惊,中国人的仇记得真深呀,甚至连外交场上的虚以为蛇都不讲,直接把话说绝了,这反而让艾森·豪威尔有些不知所措,但同时他又有些惊喜,想必苏英法等国知道之后,也肯定会别有滋味……

  谷雨自然知道会引发什么,不过就算不说,这帮帝国主义者会不知道中国记仇吗?他们肯定知道呀,但是知道了又怎么样,该合作还是得合作,说白了,不管是他,还是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实用主义者,是现实的利益促成合作,谁会被过往种种捆住手脚。

  艾森·豪威尔只好转移话题,“主席先生,既然您都这么说了,我实在不方便再说什么,我们还是先谈一谈别的问题!”

  然后艾森·豪威尔就开始提一个又一个要求,谷雨也一一应对,他只谈军事和外交,经济问题不谈,那是总理的事情,有些东西他不清楚,反而容易犯错,还不如只谈这些他完全控制的东西。

  艾森·豪威尔显然有些想不到,中美军事和外交能谈得都谈了,他真正想和谷雨谈经济,谷雨却说这是总理的分工,我早就不管了,那还怎么谈?

  很明显呀,谷雨对两人的直接会谈并不抱太大的期望,也没有新一轮妥协的想法,这与中国前一段时间的妥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事实也确实如此,艾森·豪威尔谈南越天主教问题,谷雨说那是南越内政,中国并不干预,但中国希望南越妥善解决宗教冲突,不要影响到边界安全

  艾森·豪威尔谈缅甸问题,要求中国按照中立条约,对于缅甸内战三方要求执行军事禁运,谷雨则不同意,谁也不能拦着中国发财,当然了,他不可能说的那么直白,他一方面重申中国对内战几方劝和的态度,另一方面又询问吴丁伦的武器是哪里来的?

  艾森·豪威尔谈马来亚问题,他反对中国违反人权,强制把土著送到马来亚,威胁会采取措施阻拦,谷雨听完,十分恼火,他反驳道,“一边要求华人搬走,一边又不愿意接纳本应迁走的南洋土著,这完全不符合双方的约定!

  中国条件有限,能做的就是那样了,贵国既然那么重视人权,这些土著可以移民到贵国或者贵国指定的地方,比如菲律宾、爪哇,棉兰等地!”

  艾森·豪威尔当然不干,强调这是两码事,然后反驳这里面有中国南洋省的土著,这些人不应该搬走,谷雨则笑着说道,“我们也没有迁走这些人呀,信仰基督教的迁往帝汶一带,信仰MSL的迁往马来亚等MSL集中区,如果贵国同意,那些人可以迁往爪哇!”

  会谈结束后,谷雨告辞离开,艾森·豪威尔坐在椅子上并没有动,杜勒斯上前,艾森·豪威尔有些疑虑的问道,“中苏两国领导人前天下午密谈,到底谈了什么?谷的态度太过奇怪了!”

  杜勒斯想了想说道,“或许赫鲁晓夫不满意谈判的结果,说服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

  “要注意中苏两国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而在回到驻地后,周恩来同志也有些不放心,他总觉得今天谷雨交谈时的说法太过僵硬了,王若飞同志也有此感,两人警告谷雨,美国政治中领导人的个人感受往往很重要。

  谷雨自然明白,他摇摇头说道,“老吴,老王,你们要知道,艾森·豪威尔现在的主要目标是英法,不是我们,要对付英法,他本来就应该收买中国,现在反过来了,他还想要更多,美得他!

  就算他不满意又如何?现在两国在东亚已经达成了短暂和约,他也不会轻易改变,既然短暂和平的目标已经达到,他又给不了我们东西,我为什么要理睬他?”

  说完,谷雨指示道,“今天的会谈记录整理出来后,立刻把副本送给苏俄代表团!”

  吴、王、陈三同志互相对视了两眼,立刻就明白过来,谷雨的意图太明显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应该更靠近苏俄,而与美国保持一些距离,这样好是好,只是赫鲁晓夫同志似乎不那么靠谱呀!

  PS:

  今明还都是一更,最近请大家多理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