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02章为了和平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5482 2025-05-12 15:06

  既然已经上了阵,老美就不能退却,哪怕是被硬推上场的,但艾森·豪威尔又不愿意把战事搞大,而且又不敢和中国在陆地上撕逼,所以出动空军狂轰滥炸一番就

  成了必然,希望用空军把中国人赶走。

  不过艾森·豪威尔也清楚空军可以破坏,想完成对地面的控制还是不行,所以除了外交和舆论攻势以外,艾森·豪威尔立刻决定在1956年出就完成马来亚的建国,以占据道义上的优势,以一步步排挤中国的影响力。

  艾森·豪威尔同时决定大规模扩充驻马来亚军事顾问团,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加强对马来亚军队的控制,提升其装备和战斗力。

  但不管是艾森·豪威尔还是杜勒斯,都有意回避了经济和科技方面的限制,这几年中美在南洋撕逼期间,美国人的限制已经足够多了。

  最惠国待遇和纺织品配额这些,美国

  会时不时捏一捏,但不到万不得已,美国人也不会碰,而这一次发生在马来亚的事情,并不是中国蓄意操作,美国人也没有多少理由升级事态,这很难说服那些在华获得利益的大公司。

  随着艾森·豪威尔的决定,马来亚的上

  空就变得更加热闹,中美双方的飞机你来我往,一会空中厮杀,一会你炸我的地盘

  ,我炸你的地盘,斗个不停。

  与苏门答腊那一次不同,这一次中国根本不避讳空军的上阵,马来亚土著军队对华人的屠杀给了中国足够下场的借口,不管美国人逼逼什么,中国就一句,你们的侨民在国外被屠杀,你们是什么反应?

  至于道理,你们美英法打别人的时候讲过理由吗?不管有没有理,中国绝不允许开这个先例,一定要坚决刹住!

  与美国人乱炸不同,中国空军从不轰炸城镇,而是盯着橡胶种植园不断丢炸弹,造成橡胶工人大批逃亡,没有人割橡胶,马来亚的橡胶产量自然大打折扣。

  随着马来亚的橡胶出口量迅速下降,伦敦橡胶期货不断上涨,虽然华尔街和伦敦金融街都很满意,白白多了一个炒作的

  机会,多好呀!

  但此时华尔街的影响力是很大,还没有到后世的地步,面对美国各个汽车公司的抱怨,美国政府当然很不满意。

  问题是经过过去几年的建设,中国空军的喷气飞机数量也上来了,而此时双方都是一代机,差距很有限,在这样的有限战争下,美国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虽然办法不多,但老美也不那么着急,因为自由华商们心思一直在赶人,并不向南进攻,自然也触碰不到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而南马华人也正在疯狂的逃离。

  中国人没有触碰底线,华人和马来人也各归各地,大方向是好的,一条临时的停火线被打破又有什么打不得的,老美的

  尊严与那条线并无关系。

  不过杜勒斯还是指令驻华大使交涉了一番,让中国人不要搞橡胶园,没想到中国人还振振有词,还把大英扯进来了。

  之所以到处砍伐橡胶树,也跟大英造孽有关,为了种植橡胶园,马来亚这么一个富裕的地方竟然是粮食纯进口国,不砍掉橡胶树,难不成让缺乏粮食的中国饿肚子供应土著吗?至于往橡胶园丢炸弹,总比炸城镇好吧,我们做事还是很讲究的!

  美国人立刻怒了,你想让橡胶和锡矿石涨价就明说,别搞这些有的没的,当我们是傻子吗?虽说现在合成橡胶工业发展迅速,但天然橡胶和锡矿石用处不少的,

  不吓唬吓唬中国,看来是不行了!

  此时老美已经完成了新加破丁加机场的扩建,艾森·豪威尔下令刚刚服役的B52战略轰炸机从夏威夷飞往关岛,然后再飞

  往新加坡,让中国人好好看看这款可以覆盖中国全境的战略轰炸机是多么的牛逼!

  至于外界猜测新加坡会不会储备核武器,美国政府采取的模糊政策,并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定,而是无可告知。

  而一位副国务卿则大嘴巴说,美国绝不允许中国人跑到马六甲,将使用一切手段防御共产主义的扩张,保护自由世界。

  记者自然要问一切手段包括核武器吗,副国务卿很肯定地说道是!

  就这样,美国赤裸裸得搞起了核威慑,此时已经是1956年一月,新年已至,美国人送上这个新年礼物,谷雨权衡了一番,就联系苏俄把中苏合作共同开发米亚4的消息对外公开,这也会增加苏俄的声望

  同时谷雨也把中国这一次在南洋炸橡胶园的思路告诉了赫鲁晓夫,意思很明白了,苏俄要想在石油上多赚钱,也得好好学学!

  不过这一次在马来亚的挑衅,对华人的杀害是否为中情局所为,美国不断扶持马来人是祸根,而中国反击后,美国也没有任何让步的意思,而是不断扩大事态,可见美国人现在的骄横。

  既然如此,那就把事情搞大,米亚4

  入华,中苏更加靠拢,他倒要看看美国人是什么反应,不愿意润,那就逼着老美润

  此时在南亚方向,苏俄虽然取得了不少突破,但饮马印度洋不成,还让美国人多了几个军事基地,而阿富汗人眼看着又要被打回去,虽说与印度的关系一下子密切了许多,但赫鲁晓夫还是有些没面子。

  现在看到中国在马来亚和美国人有来有往的打个不停,一点都不杵,赫鲁晓夫又觉得自己在阿富汗方向不应该软弱,可是已经退下来了,总不好又上阵吧!

  正好收到谷雨的电报,赫鲁晓夫觉得

  确实是很好宣布的机会,可以回击美国人,又可以制造中苏两国进一步靠近的迹象

  ,还可以树立苏俄的威望,美国敢欺负中国,瞅瞅我们连战略轰炸机都给!

  随着苏俄外交部对外宣布,西方各国媒体立刻就炸窝了,老毛子连战略轰炸机都和中国分享,他们还有什么不能分享的?必须重新认识现在的中苏关系!

  美国政府同样无比震惊,老毛子是大酒喝多了吧,这样一款战略轰炸机也和中国分享,为了拉拢中国人,这是掏心掏肺呀!

  老美不理解的同时,分化中苏的决心就更大了,艾森·豪威尔觉得闹到这一步已经差不多了,还是和中国人好好谈一谈吧

  正好这个时候,长安大学名誉校长司徒雷登返回美国,他对中苏越来越多的教育合作同样表示了不安,希望美国政府出面促成中美在国民教育的合作,不能仅仅盯着大学生,也要想办法让中国人知道美国出色的国民教育。

  艾森·豪威尔对司徒雷登的说法很重视,他知道司徒雷登可以见到谷雨,就让他做一些试探,然后又把美国的方案告诉中国,建议马来亚停战,然后通过全民选举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避免继续厮杀。

  就在艾森·豪威尔让司徒雷登推销大药丸之际,很多欧洲小国家则有些感慨,日内瓦会议结束半年不到,先是美苏在南亚,然后是美中在南洋,噼里啪啦不断斗法

  ,世界和平什么能到呀!

  相比于小国家的感慨,英法和一步步复苏的德国则又是另外一番心态,美苏中在南亚和南洋斗成一团,这对他们的恢复才是最好的,他们是求之不得。

  同样也是当事方的英国首相艾登在像美国政府表态坚决支持的同时,也有些纳闷中国人到底给了苏俄什么,苏俄才这么下本,可以说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等他看到英国国防部的一份文件后,他才若有所思,不管国防部专家们的判断是否准确,但老毛子向中国输出战略轰炸机技术,都是机会。

  苏俄连这么关键的武器都拿出来收买

  ,西方想分化中苏,光靠打压肯定不行,接下来为了拉拢中国肯定要一些东西出来

  有些事美国人不方便做,作为与中国最为友好的大英自然方便做,中英两国二战期间就是盟友,这么多年来风风雨雨合作了很多次,可谓知根知底。

  中国人虽然难缠,但中国人的订单大,给钱也爽快,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这样好相处的大客户并不多,大英一定要维护好了!

  此时中国为了三五建设,频繁与西方联系,希望引进石化领域的关键成套设备,以尽快提升纺织品产量,西方国家突破这些成套设备时间并不长,而且一些设备被中国吃透后,也会提升军事研发实力,所以美国的石油化工公司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英国出口。

  无奈之下,中国只能把注意力放在技术条件相对更简单的人造棉花的大规模量产上,三五规划的人造棉花规模之大,让大英都羡慕得流口水。

  中国人竟然一下子办了十几个厂子,想着五年后将维纶布这种中低端布料提升到15万吨,相当于300万吨棉花,可织布

  24亿尺,而且比棉纺织品耐用好几倍,这等于让每个中国人多了好几套衣服。

  而按照中国人的打算,在1960-1965年准备连续上多个化纤厂,大幅度提高炼化能力和化纤产量,这自然需要大量进口设备,这都是钱呀!

  英国人一直非常恼火,美国人名为防止军事技术传播,实则一肚子私货,既想勘探中国几个海外省的石油资源,又想排挤英国,独揽中国庞大的石化设备进口,只不过中国嫌弃美国要价太高,并不愿意买账,这才拖到了现在。

  眼看着形势大变,艾登觉得时机已经

  成熟,认为可以向中国提供石化领域的设备和技术,所以艾登指示赶紧谈,到时候若是美国政府再阻挠,我和艾森·豪威尔见面时会谈,涉及到太多的利益,艾登不打算再让步了。

  艾登同时也关注到专门到为中国研发的彗星2,自1952年首飞后,经过长达三年的试飞和不断的改进,已经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

  中国挑剔的厉害,按照中方的说法,首批使用的都是中国的党政干部,若是出了事故,责任太大了,必须小心再小心。

  德.哈维兰公司一开始也对层出不穷

  的问题头疼无比,但到了这一步也只能不断改进,三年过去了,问题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终于可以考虑交付使用了。

  根据中英签署的协定,1957年能装载

  56名乘客的彗星2可以交付给中国三大航,而中国三大航的首批订单已经明确各12架。

  而随着波音707不断试飞,德.哈维兰公司同样非常着急,他们也将彗星客机做大,搞出了载客量109人的彗星4,目前也在试飞中,同时也规划了载客达到波音70

  7标准的150人以上的彗星5。

  中国方面对彗星4也很有兴趣,他们

  计划给三大航各装备8架,至于彗星5,因为德.哈维兰公司还没有拿出飞机试飞,中国自然不愿意下订单。

  如此一来,中国给德.哈维兰公司的首批订单较为明确的是60架,离100架的目标还有些距离,远景的三四百架更是遥遥无期。

  艾登有些皱眉,虽说他对中国这个订购量较为满意,60架的订单已经非常大了,但并不符合英国政府的目标,不过这也怨不得中国。

  中英一直在谈判生产线搬到中国,并一步步提升中国产零部件的比例,但美国人横插了一脚,一直坚决反对,加之英国政府也搞不清楚德.哈维兰公司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件事迟迟未决。

  艾登想了想,也认为可以乘着这个机会把彗星2的总组装线搬到中国,毕竟中国都要和苏俄联合搞战略轰炸机,彗星2

  的总装线和部分部件生产算不得什么了!

  艾登又一次想乘着这个机会向中国推销埃文发动机,不过这一次推销并不成功

  ,中国军方对埃文的兴趣一直不是很大,

  虽然愿意买一些,但并不愿意下血本。

  英国方面已经得到消息,西南航发的德国人成功得说服了中国军方,中国的将帅们相信德国人可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超音速动力。

  英国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肯定希望自己的核心军发由本国的航发公司研制,偏偏那帮子三德子能力同样很强,通过分析缴获的中国歼5发动机,英国人也认为三德子确实有这个能力。

  中国虽然对埃文兴趣不大,但却盯住

  了罗罗公司的"康威"涡扇发动机,愿意花大钱收购技术,但这是世界第一台涡扇发动机,英国政府和罗罗公司对出售该型发动机一直犹豫重重,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两国压根没怎么谈。

  不过"康威"涡扇发动机注定了多灾多

  难,到现在还没有一个靠谱的装机对象,先是勇士低空突防轰炸机被取消,现在 V -

  1000战略运输机项目也被英国政府取消,现在研发这种起飞重量破百吨的庞然大物已然没有了实际意义。

  殖民地一块又一块的独立了,或者是闹起了这样那样的破事, V -1000战略运输机搞下去压根没什么意义。.

  英国国防部计划让"康威"涡扇发动机用于"胜利者"战略轰炸机,但一款战略轰炸机根本提供不了多少订单,英国政府计划只生产几十架"康威"版本的"胜利者"战略轰炸机,这非常不利于罗罗公司收回成本。

  虽然英国政府和罗罗公司都在想办法,想让"康威"的民用版装在彗星4和5以及波音707上,但彗星4和5想战胜波音707获得更多的中国订单,并不容易。

  中国人到现在看起来向钓鱼,但要论怎么玩手段,大英水准远在中国之上,大英自然也要吊着中国,有念想,订单就会给得痛快。

  所以艾登觉得中国人既然感兴趣,可以把 V -1000战略运输机准备的13000磅

  5.8吨推力)"康威"卖给中国,这是世界上

  第一款涡扇发动机,中国人肯定要大出血

  ,搞到几千万英镑还是容易的。

  促成艾登做出这个决定,还有另外一个不能公开说明的原因,那就是他刚刚看过的那份国防部专家评估文件,要论此时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全世界都不如大英。

  大英的技术人员们判断苏俄愿意转让他们那款十分吓人的战略轰炸机,很可能是该款轰炸机的航程压根够不到美国。

  苏俄航发的真实水平,英国人相当清楚,英国人怎么不相信苏俄可以拿出使用涡喷发动机,且航程在13000-15000公里的战略轰炸机,大英目前都做不到,俄国人没理由做得到,所以英国人一直十分怀疑苏俄对外透露出来的数据。

  而这一次苏俄与中国分享,更坚定了英国专家的判断,艾登看到后,突发奇想,既然俄国人做不到了,那么英国的发动机能否做到呢?

  "康威"的潜力相当大,罗罗公司宣称

  未来有望将推力翻倍,若是给中国的战略轰炸机装上了"康威",航程不就够了吗?

  中国人的技术不够,罗罗公司可以帮着解决呀,只要愿意给钱就行,艾登相信中国人做梦都想搞出一款轰炸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机。

  唯恐天下不乱的大英,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打着反 CP 的旗号,不断挖大英的墙角早就恨之入骨,美国人不让大英好过,大英也不让美国人好过。

  把"康威"卖给中国,从中国搞到一大笔钱,让罗罗公司收回成本的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中国的核战实力,非常有利于世界和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