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86章南线的转折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050 2025-05-12 15:05

  谷雨把王明的时期放在一边,反正他回国之后想再走,那是门都没有,谷雨可不想他未来跑到苏俄搞出什么幺蛾子,就老老实实待着吧,什么时候让谷雨满意了,才能走出招待所。

  谷雨在这些问题上,与毛泽东同志的宽宏大度不同,愿意留在党内,谷雨自然会宽厚相待,但是一心想当老毛子的傀儡走狗,那就绝不给机会……

  现在有几件大事正在进行当中,比如鄂豫皖兵团和华东野战兵团在南线的进攻,又比如四川三个兵团的进攻,还比如一方面军正在打破蒋介石的封锁这些,谷雨虽然在意,但他一般并不参与前线指挥,交给前方同志去作战吧。

  也许就是因为他不管,放手交给总参和前线的同志,反而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战果。随着汉中三个纵队成功南下,已经打到了江油和绵阳,再加上寻纵队北上成都平原,在这个冬天拿下成都,已无大的问题。

  刘伯承给谷雨的电报中汇报可以在1月30日前拿下成都,作为抗日联合政府的献礼,不过被谷雨拒绝了,他对这一天毫无兴趣,也不觉得有什么纪念意义。

  所以再给刘伯承的电报中,说得很清楚,不要搞形式工程,也不着急,慢慢打,不要为着急拿下成都,付出额外的代价,不值得。

  而刘湘此时见情况十分不妙,坚守重庆的决心也有所动摇,川军试探性的向北发动了几轮进攻,希望打通万县,这样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向东撤退到湖北。

  徐向前同志率领川陕兵团,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希望把刘湘主力调出来,不过刘湘吃了徐向前不少次亏,一直犹犹豫豫,不愿意出老巢重庆,双方就这样不断对峙。

  军事上对峙的同时,刘湘多次派出代表,希望加入抗日联合政府,保持独立性,不过被共产党断然拒绝,除非川军接受陕西模式,否则四路军的进攻将不会结束。

  而在东线,随着鄂豫皖兵团向北进攻,华东野战兵团向南进攻,国民党徐淮防线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孙连仲兵团。

  在四路军三十万大军出动后,孙连仲十分畏惧,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前锋稍加抵抗,即放弃了战略要地商丘,转而向东,退入砀山、丰沛一带。

  面对共产党的巨大压力,此时山东河北方向的晋绥军和东北军,西北军加起来约四十万人,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战略联盟,就在华东野战兵团出征后的一月五日,这几路人马联名通电全国,提议在济南举行新的和谈,建立一个代表各方利益的联合政府。

  得知这个声明后,在欧洲的张学良第一时间也授意下面几个军长,通电全国表示二十万东北军拥护谈判。

  紧接着云贵川粤桂湘还有西北的马家军,不管这些军阀之间有没有矛盾,甚至互相有没有PK,都一致表示拥护,很明显这些地方势力,已经察觉到情况的不妙,开始联合起来了。

  为了威胁共产党,冀鲁两省四十万军阀部队,云集津浦线,威胁华东野战兵团的侧翼,如果再加上处在平汉线的十几万东北军,四路军周边的地方势力就有五十多万人。

  再加上云贵川军阀部队约三十万人,粤军十五万人,桂军十多万人,湘军十多万人,还有马家军数万人,这些地方势力加起来高达百万人,影响力自然很大。

  这一群地方军阀除了在政治上呼吁和谈以外,这些地方军阀也已经看穿了蒋介石的虚弱,与蒋介石距离比较远的势力,比如29军,马家军等等,对蒋介石的中央政府理都不理,国民党派来的分支机构陆续被赶走。

  而近一些的军阀虽然不敢过分,但也都打起了小算盘,想法设法争夺行政权和财政权,甚至连厘金也开始收了起来,军阀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29军,引爆了银行风波之后,彻底得罪了财政部,自然被断了军饷,宋哲元一不做二不休,找了个理由,查封了财政部在河北的分支机构,甚至还想接管天津海关,但宋哲元又怕被日本人摘了桃子,反而没办法对国人交代。

  不过这个时候,他的部下又给宋哲元出了一个点子,你真要接管天津海关,英国人,日本人肯定不答应,必然过来找麻烦。

  你干脆占领天津港,在海关外面搞一个第二海关,请一些老海关,然后把英国人、美国人、共产党人过来当顾问,日本人也可以请过来,人人有份,谁都不得罪。

  一切制度按照天津海关的来,但是税率定得低一些,比如10%,国内外都有好处,只要商人愿意交税,就直接放行,与此同时,挡着老海关不让他们收关税,他们要敢乱来,29军就出动,以达到取代海关之实……

  而在缴纳税收上,不能用关金券,使用银元,亦或是人民币都可以,反正这些钱收上来,29军都能派上用场,反而关金券毫无用处,难不成你还想着南京给你钱?

  这一手一出,洋鬼子们自然乐意,谁不愿意少交一些税,即便是英国人,也半推半就,嘴上叫了一番,但英国的军舰没有开过来。

  当然开过来也没啥子用,美国人已经十分明确的表示支持,英国人总不能和美国人对上吧,为了中国一个破海关和美国人冲突,英国人绝对不会做得。

  再说了,宋哲元还算聪明,请了四个顾问,美国、英国、日本和共产党各一个,再加上宋哲元的代表,遇到各项事务,五家内部磋商解决,谁也不得罪!

  而在收款银行上,宋哲元则把钱放在了美国花旗银行,美国人对宋哲元的支持力度最大,自然放在美国人哪里比较靠谱,共产党第一个支持,而英国和日本人在宋哲元答应将40%的关税存入他们的指定银行后,也都答应了。

  既然英国的利益得到不小的保护,而且海关进出口税率都比国民政府少,一向比较实际的英国人自然也就默认了,这个海关在宋哲元手里,总比在共产党和日本人手里好。

  而日本人此时正在谋划大规模扩军,计划中既要收拾共产党,又要收拾国民党和地方军阀,占领中国的沿海地区。

  对宋哲元这一套并不是很在意,反正宋哲元也蹦跶不了几天了,而且日本人一定都不亏,一些不方便走私的货物,直接走天津港,然后运到中国内地,比走上海港还便宜一些,为什么不走。

  而一些方便走私的东西,天津海关也根本管不着,事实上好处大于坏处,最大的问题自然就是对共产党的封锁,但美国人那么一番折腾后,想封锁也封锁不住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快准备,开战了也就好了。

  不过帝国主义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宋哲元现在缺钱,当然想多收一些税,最好是原来的税收不变。

  不过洋鬼子不干,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出口税交给中国人自己决定,比南京政府定得要少20%,而进口平均关税则降低到8%,相比于南京12.5%的进口关税整整少了三分之一。

  而在货币上,最后达成了协议,日本人想只用日元,共产党想用人民币,英美自然想用英镑、美元,最后达成了协议,第二海关都用,自然而然这就多了一个汇率问题,幸好此时上海已经在使用人民币了,那就使用上海证交所的汇率吧……

  另外洋鬼子还要求天津港取消了一系列限制,最好变成自由港,宋哲元也搞不清楚里面的弯弯绕,只要不影响到他收税,他都赞成。

  在联名通电之后,宋哲元觉得这么多地方军阀抱团了,自然底气十足,十分缺钱的他闪电般的搞了一个第二海关,还不让商人们给原天津海关交税,天津的商人们对宋哲元十分不放心,听说之后,都半信半疑。

  但看到多个大企业大大方方的缴税过关之后,所有人都蜂拥而上,少了这么多税,自然要从宋哲元的海关过,甚至本来开往青岛的船只也在天津卸货,然后拉回青岛,这里面的减税额度可不低。

  没过几天,宋哲元就收入了上百万元,如果能够保持的话,一年光海关收入就有上一元,见不得钱的西北军高兴的快要发疯,海关收入竟然如此之高!至此29军变成了彻底的军阀,有了庞大财力支持之后,29军又一次开始扩充,

  ’当然了,宋哲元的快乐是建立在蒋介石的痛苦上,蒋介石愤怒无比,不断发电要求宋哲元收手,可是心情大好的宋哲元自然毫不在意蒋介石的哔哔,有本事你打过来?谁怕谁!

  29军越来越过分,与共产党勾结越来越深,蒋介石差点被气死,可是此时他真得没有办法,29军能够摆平英美日三家就说明了问题,他没那个胆子,也没有那个实力却对付29军。

  天津海关的控制权一丢,蒋介石的海关税收大幅下降,但是他的赔款,他的各项债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无奈之下,他只能催促宋子文尽快搞定关金券的发行,希望以此来解决财政问题。

  看到29军搞了这么多好处,傅作义也羡慕无比,不过山东太复杂了,傅作义这个山东省主席控制地域有限,而且山东又是西北军的地盘,他能做的只能是和商震一起保境安民,不参与内战。

  当然了,傅作义也有特长,晋绥军阀非常擅长种地,相比于韩复榘,傅作义这个七路半治理地方的水平更高、加之傅作义对西北军的影响力相当忌惮。

  所以傅作义为了争取一个好名声,他在山东搞起了裁军,裁撤了韩复榘办的多个地方武装,将其中的精华编入晋绥军,并且毫不客气的消灭了多个土不听话的地主武装,又剿灭了众多土匪,因而在山东也逐渐站稳了脚跟。

  但傅作义也有麻烦,山东虽然是大省,但山东驻军太多了,蒋介石又不断增加税收,老百姓负担很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种农运越来越多。

  傅作义深感不妙,他又没有实力拒绝蒋介石,呼吁谈判自然不得不为,这一次联合各地方势力促成谈判,就是傅作义一手促成,也是因此,他在民国的地位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抗日名将,又坚持不打内战,治军治民又很有一套,傅作义的口碑不断提升,著名知识分子梁漱溟在和他长谈几次之后,称傅作义是民国第一流之人才。

  傅作义除了呼吁谈判以外,还派员来到太原,试图说服共产党停战谈判,同时希望共产党释放阎锡山,让他可以在天津租界安享晚年。

  谷雨与傅作义的代表见了一面,告诉他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民主人士正在筹备一个抗日联合政府,欢迎各地方势力加入,一起政治协商,这自然也包括这些势力,所以应该是晋绥军加入联合政策才对。

  但对川军、黔军和滇军,共产党态度非常强硬,加入抗日联合政府没问题,但是共产党只接受陕西模式,三支军队起义改编,原因很简单,西南的治理太过糟糕,到处都是鸦片,已经成为国家的大害,必须从根本上予以铲除。

  对于阎锡山,谷雨想了想,表示愿意放他去济南,如果傅作义将军乐意的话,把傅作义的代表挤兑了一番之后,傅作义才老实了不少。

  虽然早就知道各路军阀联名搞这么一出,但共产党还是比较重视的,共产党书记处谈论之后,决定对地方势力,采用政治攻势,军事守势,他们不进攻我军,我军也不会主动进攻他们,各守防区,时间在我们一边,当然了,敌人要进攻,那就坚决消灭之!

  所以共产党在这个通电出来后,也通电全国,阐明了立场,声明中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态度非常强硬。

  要求南京政府痛改前非,与日本人断交宣战,取消对日不平等条约,废除租界和一切政治和经济特权,没收日本在华资产,停止剿灭共产党,停止对共产党和其他民主人士的政治迫害等,只有做到了这六条,才可以谈判,否则共产党绝不会与这个反动卖国政权谈判,他们不配!

  共产党声明一出,蒋介石的处境更加困难,面对已经失控的地方势力,蒋介石只能拉拢,表态愿意接受和谈,但也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共产党条件太苛刻,他没办法谈判;

  同时蒋介石愤怒的回击共产党,指责共产党以抗日为借口,搞分裂,大打内战云云,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大谈了一番他的抗日政策,强调了中日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不得不戒急用忍……

  而共产党则毫不客气的予以反驳,并指出国民政府的买办属性又一次发作,又一次在欺骗全国人民,同时又把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发展速度对比,还举了北洋时期为例,有理有据的反驳了蒋介石。

  共产党的声明中询问蒋介石,袁世凯如此,你也如此,你让中国人民等到什么时候才能驱逐日寇?现在不用你来操心,即将成立的抗日联合政府自己抗日!

  口水战不断自然是为双方的军事大战争取时间,谷雨知道,等到日本人张牙舞爪,再一次侵略时,肯定会有新一轮谈判,而这一天已经很快了。

  日本人不可能坐视他消灭国民党,统一全国,所以一定要乘着日军还在准备之际,把各个战略要点,尽快拿到手再谈,现在谈个鬼!

  面对中原地区三十万四路军,蒋介石相当胆寒,不得不把主力部队集中在徐州一带,试图凭借这一战略据点阻挡住共产党。

  所以总部给华东野战兵团和鄂豫皖兵团的命令是盯着蒋介石打,占领陇海线以南,津浦线以东,平汉线以西广大地区农村和县城,建立起一块广大的根据地,并向安徽发动进攻,把这片战略空白区首先拿下,并与大别山区联系上,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而在南线,此时湖南事变已经结束了武斗阶段,改成了文斗。湘军打退了粤军之后,在衡阳和岳阳,凭借着有利地形和桂军周旋,虽然刘键不是东西,但湖南本地的地主乡绅,更不喜欢桂军,有了老乡支持,刘键底气更足,常湘桂三方只能坐下来谈判。

  桂军此时有了见好就收的想法,但是经济利益决定了桂军的选择,抢到的地盘绝对不让,可湘军自然不乐意;

  而蒋介石现在最头疼的已经不是共产党,反而是属于地方势力的百万大军不听指挥,这样一来,蒋介石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与共产党作战,他的压力自然就大了许多。

  为了压制住地方势力的蠢蠢欲动,蒋介石一边收买,一边则采用各种办法打压,比如孙连仲兵团,就算孙连仲退到鲁南又如何,山东根本养不了那么多军队,只能依靠蒋介石的中央出钱,才能勉强养活他那么多部队。

  既然需要老蒋投钱,孙连仲不打共产党又怎么可能?当然了,现在孙连仲所部在徐州北面,属于防线的北段,蒋介石对他又打又拉,孙连仲无奈之下,只好又把主力拉到砀山一带,阻挡共产党沿着铁路东进徐州。

  而对桂军、晋绥军则是拉拢,蒋介石一咬牙,放弃了湖北和山东的很多权利,甚至答应两家扩军的要求,希望以此拉拢他们,给共产党制造麻烦。就算他们不与共产党作战,部队驻在前线也能牵制共产党军队,缓解一部分压力……

  但就在此时,又出事了!一方面军利用蒋介石的急迫心理,打了一个大胜仗,蒋介石不得不下令全线停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

  蒋介石把硬核桃作为进攻的箭头,每战都冲锋在前。在一连串交手之后,一方面军已经基本摸清楚了这几个箭头部队的特点,敌人装备好是事实,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只要精心准备,还是有可能打一场大胜仗的。

  朱彭林三位高级指挥员仔细研究后,决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打就打敌人的精锐之师,只有打掉了敌军的精锐,才有可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一军团和三军团各发展到四个师,每个军团有近三万人,此前的赣州攻坚战虽然有一些损失,但此战也验证了红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有了足够的回旋余地,所以一方面军信心自然更足了。

  很快机会也就成熟了,敌李延年部在一连串胜利后,相当骄横,指挥四个师以第三师为箭头,竟然违反了蒋介石的节制,大胆前进40公里,一下子与其他各部拉开了距离。

  一方面军乘其立足未稳,工事尚未修好之际,迅速地插入分割第三师师部、第八旅和配属第三师作战的独立旅,各部敌人加起来,高达一万五六千人。

  一方面军在前敌总指挥林彪同志的指挥下,以黑虎掏心战术,在夜幕掩护下,主攻部队直插敌人指挥中心将其消灭,再分割围歼各山头的敌人。

  同时彭德怀指挥两个师和配属作战的部队负责防御,死死的咬住其他各部敌人,让他们无力增援。

  在这一场运动战和攻坚战中,一方面军充分发挥了夜战、近战的优势,动作迅速,进攻突然,作战勇猛,将敌打得晕头转向,乱作一团。

  但即便如此,敌人还是发挥了装备优势,负隅顽抗,固守待援,等待援兵,而包围圈以外的敌人,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在蒋介石的督促下,也拼命增援,猛烈进攻彭德怀同志率领的阻击部队。

  一方面军的几位指挥员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胆魄和天赋,总指挥朱德同志指挥若定,即便战局极端恶化,敌人多路增援,很有可能围歼一方面军,他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硬生生的吃下了敌军两个旅。

  而此战中,林彪的伏击战,运动战和其后的山地攻坚战,虽然战备落后,但战术使用得当,充分遵守了八大战术原则,为最终消灭敌人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彭德怀同志在敌人先期三个师,后来又增加到五个师的巨大压力下,坚守阵地,为一军团歼灭敌人争取了时间,表现了极强的韧性和牺牲精神。

  一方面军两部配合默契,最后这一仗打了三天两夜,基本消灭了敌师部和两个旅,打死打伤敌旅长在内六千多人,俘虏八千余人,缴获大批美械装备。

  这一仗打得相当残酷,甚至可以用喋血来形容,一方面军损失了六千多人,伤亡比达到了一比一,由于第三师的顽抗,一方面军许多编制被打残,部队上下的敌对情绪很重,导致我军战士屡屡枪杀战俘以此泄愤。

  对此,东南局书记刘少奇亲自赶往战区,并在战后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严肃的批评道:“此次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对放下武器的自由杀害,各级干部不加责备,不追究责任。”

  此战,蒋介石精心打造的美械师和英械师,都能被共产党完整消灭,一战损失一个师部两个旅,被歼灭了六个团,这也就意味着,师一级单位面对一方面军的全力进攻,已经无力抵抗。

  无奈之下,蒋介石不得不下令各部停下来,重新调整部署,以军为单位进行编组,否则很容易被偷袭,同时不得不下令各部小心谨慎,继续推行稳扎稳打的战术,但随着徐淮地区形势越来越紧张,随着四路军迫近成都,蒋介石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因而此战失败对蒋介石刺激非常大,被他认为是剿匪以来,最为痛心,最为惋惜的失败,第三师师长李延年率残部侥幸逃脱,战后愤怒的蒋介石险些枪毙了李延年,最后念在李是黄埔一期生,而且此战也确实比较尽力,这才放过了他。

  这一转折性的战役胜利,极大的鼓舞了一方面军的信心和士气,更重要的是,谷雨看到了赣闽根据地坚守的希望,谷雨在1月12日给一方面军的电报中称赞说“歼灭第第三师主力,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

  高兴的谷雨,在电报中将一方面军改为东南方面军,东南方面军设立了两个兵团,升格一军团为第十兵团,升格三军团为第十一兵团。

  同时将四川各部改为西南方面军,下设四个兵团,原二方面军改为第九兵团,川陕兵团改为第八兵团,汉中兵团改为第七兵团,寻淮洲纵队改为第六兵团。

  而中原地区各部拟成立中原方面军,鄂豫皖兵团改为第四兵团,华东野战兵团改为第二、第三兵团,另外冀热辽兵团改为第一兵团,西北兵团改为第五兵团,总部继续直辖留守兵团、工建兵团和生产兵团,这样一来,总共下辖了十四个兵团。

  当然了,各兵团实力差距很大,未来战事停息,谷雨准备将留守兵团的五个纵队,分别编入九、十、十一三个兵团,这样一来,既加强了实力,又逐渐实现了各部平衡。

  最终实现每个兵团下辖三个纵队,而在整编的同时,自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拆分,隔阂自然也就慢慢减少了……

  谷雨告诉东南方面军的同志,只要他们再坚持三个月,总部就可以从四川方向抽调主力第六兵团寻淮洲部十万之众,加强东南方面军。

  收到这份电报后,东南局的同志虽然很高兴,觉得大势已定,压力减轻了不少,但林彪当面没说,回去却有些酸溜溜的告诉副政委罗畅,寻淮洲都统领十万大军了,我们才这么点人,幸好现在我是兵团司令员了,要不然怎么见他……

  罗畅同志有些哭笑不得,他安慰了一番,事实上他也觉得有些酸,但也没办法,谁让中央在北面呢,能够一方面军两个兵团已经非常宽厚了。

  事实上,不仅仅林彪同志有些酸,第八兵团还有二三兵团也有不少四方面军同志有些酸,凭什么一方面军出身的部队就可以变成三个兵团,而人数更多的四方面军出身的同志只能变成一个兵团,这也太厚此薄彼了吧!

  他们的抱怨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一军团和三军团、鄂豫皖纵队都继续保留纵队编制,原来的师长还是师长,但是四方面军下面五个军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无数干部被降级了,而这一降级也意味着待遇大缩水,心里自然很难平衡。

  不过这就是政治,谁让总部对他们不是很放心,而且张国焘还是叛徒呢,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一碗水端平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