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57章蒋介石到来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1306 2025-05-12 15:06

  别看谷雨对外很张扬,别看他动不动就喊着正面作战,但他本质上是一个种田流,小心翼翼,积累足够的资本之后,横推对手是他的本性,早期是不得不冒险,但现在早就回归正路,通过拼命发展,堆积火力,用堂堂正兵获得战争胜利了。

  用正兵的优势就是可以发挥出中国庞大的人力优势,这样打,就算士兵素质差,就算指挥员不善于指挥现代战争,也不至于出现大的纰漏,而且正面战争也可以大量消耗日军的实力,时间一长,等他完成了基础工业建设后,日本必然崩溃。

  他这样考虑是有充分理由的,中日两国的差距远比外人想象的要小,以1936年日本对外公开的财政预算而论,日本财政收入为二十七亿日元。

  其中军费开支大概占到一半,一人民币大概相当于两日元,也就是说日本军费只有不到七亿人民币,其中用于陆军的只有军费的一半,换句话说,陆军军费只有不到3.5亿人民币,这笔钱真心不多。

  共产党的财政收入,采用的是物资本位制,占据四川和湖南大部地区以后,粮食产量大增,每年的粮食可以征收到一百二十亿斤,这大概相当于六亿人民币左右。

  粮食收入大概占共产党总收入的50%,这个比例随着工业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内迁企业不断增加,随着战争物资不断涨价,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占比大概为45%左右。

  也就是说他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已经超过了十三亿人民币,换句话说,整个1936年度,他和日本的财政收入相当,已经追上了日本财政,是不是很惊奇?

  (原时空日本1936年度财政收入为23亿日元,考虑到日本提前动员,国债增加,所以提高到27亿日元,而当年国府财政收入为12亿元,以美元计价,日本大概为国府财政收入的两倍左右。

  从历史上根据地和蒋介石的动员能力计算,同样的人口,解放区能够动员的财力大概是国民党的四倍,也就是说如果我党在1936年执政,可以做到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两倍,此时谷雨拿到了中国一半地盘,可以与日本财政收入持平,这是合理推算。)

  考虑到采用供给制的共产党行政费用要远比日本少,用于军队的维持费用也比日本要少,而且他还不需要发展海军,再加上他想尽办法,用未来换现在,从苏俄、美国、德国搞贷款搞设备,所以他可以用于陆军和空军的装备开支和军工建设投入远比日本多。

  虽然这样的计算比较粗糙,日元是金本位制,而人民币是物资本位制,很难准确衡量,但差距不会太大,共产党财政已经追上了!

  尽管日本还有很多隐性收入未计算,而且日本民间财富积累应该还有不少,他们只要放开征收,应该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国债。

  但日本需要不断造舰呀,这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一艘大和号就是上亿日元,够共产党办一个中型钢铁厂,而且用于海军的各项建设,到了战时也很少用在中国,扣除这一部分,日本能够用在陆空军各项投入的支出事实上相当少。

  这就不奇怪二战期间日本的坦克只是豆丁坦克,这也同样不奇怪日本各种武器都以精确,而不是火力著称,说白了,他们穷,比外人想象得要穷得多。

  另外不要忘记了额,中国同样有不少民间财富,从1934到1936年短短两年间,共产党就从解放区内搞到了五亿多大洋,而随着解放军向中国相对富饶的东部地区进攻,能够获得的贵金属还会不断增援。

  另外中国还有华侨侨汇,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钱,所以计算出这个结果之后,谷雨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我比日本人有钱?我竟然比日本人有钱?

  既然,我现在就可以和日本这个工业国在财政收入上打成了平手,那么等我拿到大部分国统区,我在财政收入岂不是要超过鬼子很多?

  财政上不如我,人口资源远不如我,唯一比我强的就是过去积累的军工企业,但这一点共产党正在拼命追赶,而且我也不需要制造战列舰航母坦克。

  所以谷雨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实现年产十几万吨特钢,同时大规模提升炸药产量,就可以制造足够的枪炮弹药,这个数字并不大,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甚至于不够也没什么,共产党军中大量装备的迫击炮并不需要特种钢,虽然质量差一些,笨重一些,射程近一些,但只要可以大量装备就可以了,砸也能砸垮鬼子!

  随着财政上的接近和反超,谷雨自然认为,这场中日战争,他已经稳操胜券,既然稳操胜券,那自然要求稳,以老兵带新兵,慢慢耗着就是。

  等鬼子吃不消了,攻不动了,共产党的兵也练出来了,到时候全力发动反击,来一个中国版的十次打击,一口气推到朝鲜去。

  战略上如此,战术上谷雨同样也是消耗战的思路,所以对粟裕率部跑到唐山城下来这么一手,谷雨多少有些不适应,当然他并不排斥。

  打胜了固然好,打败了也没什么,他损失得起,说到底就一个师,而且量石友三也没能力打出歼灭战,那有什么好担心的?顶破天就是消耗战,他本来就是按照消耗战在准备的。

  不过当方志同以劣势兵力,硬生生强吃了石友三主力之后,谷雨猛然间意识到一点,他的想法只是制定了下限,解放军的上限要远比他想象得要高。

  虽然现在这只部队未必达到了前世志愿军的标准,但1948年的解放军标准应该已经达到了,去年到今年各种训练打掉的子弹炮弹,比前几年战场上的消耗都要多。

  是,他手下这些将领确实很年轻,很多人都非常稚嫩,但过去几年,他们同样凭借着劣势武器,打出过无数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他们远比自己想象的出色。

  所以他压根没有必要束缚他们的手脚,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吧!粟裕能打得这么好,其他同志同样可以打得更好!

  只要他们充分发挥出来,这一场中日战争,中国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少很多,而更多的民间财富被保留下来,未来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也会更加迅速,战后日本的发展必然也会严重受限。

  谷雨想清楚这一点之后,心态也轻松了很多,当然了该有的指示还是有的,打仗可以让下面同志搞,但是经济和工业上必须按照他的思路来。

  石友三的主力被迅速消灭,日本人就算增援,日本华北驻屯军未必敢增援,本来不在计划内的唐山城很可能会迅速拿下来。

  乘着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工建委和总工会立刻派人,前往唐山,发动唐山的工人搬迁各种机械,大型设备搬不走的就地破坏。

  唐山肯定是守不住的,既然我拿不走,就一定要尽可能破坏,必须要增加鬼子掠夺的代价,还有开滦煤矿的英国人,也全部抓起来,好好榨一把,中英是死敌,怎么搞大英帝国都没问题。

  至于唐山的民族资本家,竟然敢跟汉奸合作,而且合作这么多年,与共产党有联系,协助抗日工作,可以放一码,毕竟环境所迫,不能全怪他们。

  但凡几年与石友三关系不错,全部抓起来,工厂没收,有明确汉奸证据的,处决;证据不明的,劳改队待着,先劳动改造。

  这就是跟日伪军合作的下场,汉贼不两立,在这个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宽容,必须用严刑峻法,增加日本人掠夺中国财富的难度……

  带着这样的考虑,谷雨心满意足的开始了第三天的活动,坐在车上,谷雨想起了昨天的活动,他上午拜会了孙夫人,谈了一会政协会议和联合政府的相关情况,而在他和孙夫人交谈的时候,张群就等在那里,没办法只好和他先谈,真够努力的!

  此前两党已经就北线防区基本达成了一致,河南和安徽境内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缓冲区继续存在,双方多少公里内有军事行动互相通气。

  共产党要求,东北军和西北军战时接受共产党领导,对此国民党早有准备,不管是东北军还是西北军都被共产党团团包围,国府早就放弃了他们,现在只要能稳住共产党,提掉这些死棋也没什么。

  但国民党也提出条件,在鲁北和沧州的刘汝明部要接受国府指挥,共产党表示同意,但要求刘汝明撤回山东,解放军需要控制河北段津浦线。

  张群一开始并没有答应,要求共产党放弃陇海线以东,津浦线以西黄河沿岸地区作为交换,不过被共产党拒绝,原因是这里是共产党老根据地,不可能放弃,最后张群被迫让步,黄河沿岸也搞出一个缓冲区。

  相比于北线,南线的谈判就比较麻烦了,蒋介石要求共产党退到株洲以南,这样一来,国府就可以沿着南昌-宜春-萍乡-株洲公路和铁路建立一条防线,不过被共产党坚决拒绝了,只答应以现有停火区为界。

  国民党自然不干,这样搞,国民党不像北线有徐州、合肥和安庆三个支撑点,南线只能依靠南昌作为支撑,风险太大了,共产党沿着公路,抬脚就可以攻击南昌。

  而一旦南昌丢失,国民党在整个长江以南的统治就将基本崩溃,某种意义上,蒋介石宁愿丢了徐州,都不敢丢南昌,丢了徐州,还有长江防线,丢了南昌,共产党主力直接可以打到浙江。

  到时候他就只剩下江浙沪了,所以不管上海打得多么惨烈,蒋介石还是在南昌囤积了重兵,并把何应钦派过去坐镇,修建各种工事……

  但共产党方面的态度也很明确,我吃下的地方绝不会让,更不要说株洲有兵工厂,萍乡有煤矿,我们也实际控制大冶了,有铁有煤,这么好的地方,让给你蒋介石,你算哪根葱?不要说你老蒋没有东西交换,就算有,我也不换。

  张群再一次试探,把放弃株洲以北说成是共产党的诚意,谷雨呵呵笑着说道,“我们愿意和蒋先生谈判就是诚意,要是蒋先生觉得我们的诚意不够,我们可以拿下南昌九江,再让给蒋先生!”

  张群额头上微微冒汗,他擦了擦汗,有些不满意的说道,“谷先生,这个时候怎么能开玩笑?”

  “那张先生又在开什么玩笑?战场上拿不到,谈判桌上又怎么可能拿得到!”

  张群无语,这个年轻人也太直接了,他只好不再提及此事,而是要求共产党公开声明不进攻国统区,谷雨微笑着说道,“抗战大局为重,只要蒋先生坚决抗日,我党自然不会进攻国统区!”

  张群帮着蒋介石说好话,表态坚决不会与日本单方面媾和,谷雨点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贵党现在还远没有做到坚决抗战,单方面不和日寇媾和是最基本的要求,贵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谷雨说完,提出了一连串要求,老蒋不敢和鬼子宣战,怕影响军火进口,我捏着鼻子认了,但是还给鬼子付庚子赔款算怎么回事?还有国统区报纸宣传,到现在提到日本还是圈圈叉叉,国民党是不是还不敢宣传抗日?还关押着那么多反日青年是怎么回事?

  一个个问题问出来,张群搞得满头大汗,他表示大战在即,一切以战争为中心,有些事情确实没有调整好,现在国府会立刻调整。

  谷雨笑着点点头,然后说道,“只要贵党在行动上做到了坚决抗日,我党绝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挑起内战。

  贵党若是不放心,我们可以在第三方势力的见证下,先签署一个政治备忘录,等到贵党解决这些问题后,我们可以签署联合声明,不过若是国统区被日本人占领了,可怨不得我党组织敌后武装!”

  张群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他已经大概猜到了共产党的思路,他们应该是吃定了蒋介石会丢城弃地,到时候共产党再收复失地,既可以削弱国民党,又可以有一个好名声。

  想到这里,张群又羞又恼,可又无可奈何,谁让中央军那么无能!可他还是有些将信将疑,这么好的机会,共产党真得不会乘火打劫吗?

  想了想,张群试探性提出共产党和各路地方势力增援上海,谷雨点点头,表示了认可,只要联合政府正式成立,最高统帅部同时成立,到时候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就行。

  说到这里,谷雨笑着摇摇头,“张先生,贵我两党互信不够,两党军队战术也多有不同,我党军队还是在华北顶住关东军比较好,我想蒋先生应该也不会希望解放军出现在南京上海!”

  张群十分尴尬,但不管怎么说,两人这一次交谈算是比较圆满,谷雨想到昨天谈判的内容,心里微微一哂,都什么时候了,国民党还在做梦!

  今天按照计划,上午他将去拜访住在一起的段祺瑞、吴佩孚,几年不见,段祺瑞老的不成样子,应该撑不了多久,段祺瑞见谷雨有些发愣,呵呵笑了笑,“老夫老了,离死不远了,能在临死之前,看到国家统一有望,死而无憾呀!”

  谷雨微笑着说道,“这一步可不容易,您老当年就没有迈过去!”

  “百生,不要恭维老夫了,老夫当年哪有一丝统一的模样!”

  旁边段祺瑞的老对头吴佩孚则直接地说道,“百生,你们共产党就是太要面子了,都这一步了,你们犹豫什么,该打就打!”

  蒋百里连忙打圆场,“大敌当前,还是团结一致好,玉帅此说太过孟浪了!”

  吴佩孚瞪了蒋百里一眼,“正是因为大敌当前,才要一个声音说话,现在这样,根本就团结不起来!”

  “不是快成立联合政府了吗?”

  吴佩孚嗤笑道,“你一个参谋懂个屁!”

  蒋百里听完当然不高兴,还不等他说话,段祺瑞轻轻咳了咳,“子玉,少说两句,听听百生怎么说?”

  谷雨听完,眼睛中满是笑意,想了想说道,“玉帅,您想得太多了,我党追求的是和牌,从没想过搞什么清一色,再说了,现在抗战要紧,大局为重,有些事不着急!”

  吴佩孚悻悻得说道,“有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望多了,反而容易坏事!”

  蒋百里则满意的说道,“百生说得是,现在的大局是抗日,一定要合作!还有一点,我早就想和百生说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贵党马上平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谷雨摇摇头,一字一句的说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如今乃是李合肥所说的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已达百年之久,传统治国理念已然没办法解决当年的问题,西方那一套我们试验了这么多年,还是不行!

  我党可以吸收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治国理念的精华,但我党绝不会走回头路,也不会再盲目照搬他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实践已经证明这两条都是歪路,我们绝不会走!

  关于未来,我党已经有了一些设想,并且正在执行,但这些设想没有前人的经验,肯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我们的想法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我们的思路,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这不仅仅要求我党不断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深入改进,也要求中国的各界有识之士不断学习研究,拿出真正有价值的方案,大家通力合作,一起发展国家,早日实现中国的复兴!

  在这个过程中,我党任何行为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都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我们也希望中国的有识之士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一次武汉之行,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政治秀场,在共产党已经显露出强大战斗力的现在,中国的政治家们都意识到日本的侵略更多的是乘火打劫,尽可能打断和拖延中国统一的步伐,但想灭亡中国根本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中国共产党已经把两亿中国人基本整合起来,这个力量非常强大,日本人想蛇吞象,根本不可能,耗也能耗死日本人!即便是日本人也没有这样的妄想!

  再联系到蒋介石的不断失败和主动求和,无数人都意识到中国的统一之势已经无法阻拦,但目前共产党的种种举动,却让人产生了太多的犹疑,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谷雨此行名为与蒋介石谈判,实则向天下人表明共产党统一全国之后,到底会怎么干,所以谷雨穿上了孙中山先生一样的服饰,表明共产党是孙中山政治理念的接班人!

  同时谷雨也第一时间参观了汉冶萍,慰问汉冶萍专家,并直接拒绝梁簌溟表明了自己的坚定态度,中国共产党有自己很明确的政治理念,如何治天下,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打天下不是为了让你们治天下的,我们自己会治!

  但谷雨过来是来交朋友,减少未来革命阻力的,所以谷雨也需要说一些软话,要和牌,不要清一色,大家通力合作,都预留了空间,只要你们做到我的要求,我们还是可以共同合作的!

  但即便如此,他也再一次强调了原则,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服务,谁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自然是中国的工人农民,这些人是共产党的基本盘,说白了,你要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考虑问题,要是谁屁股歪了,搞东搞西,别怪我收拾你们。

  话说在前面,愿意投过来,我们可以合作;不愿意投过来,我们也不勉强;未来你们做好该做的,该给的一定会给;做不到,我该收拾,还是得收拾,他根本没有遮遮掩掩的意思,到时候求仁得仁,亦复何怨。

  这些东西蒋百里或许看不通,吴佩孚甚至都不是很清楚,但段祺瑞肯定是知道的,果然听谷雨这么一说,段祺瑞笑着说道,“你这么坦诚,可谓君子坦荡荡,但就怕有人不识趣!”

  “不识趣,也有不识趣的处理办法,我信仰的是实事求是,面子什么的从来都没有想过!”

  “中国人不仅讲生前名,也讲身后名,你就不怕?”

  谷雨听完,呵呵笑着说道,“我现在为生前名而战,还没到考虑身后名的时候,至于身后事,我倒是想过,未来真有那么一天,我希望可以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中国的江河湖海,而不是如同中山先生那般!”

  段祺瑞听完,哈哈大笑,“你倒是洒脱!可惜呀,后人未必会由着你的愿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不能把自己看的太重,也不能把自己看的太轻,做好自己该做的,其他的就交给历史去评价吧!”

  年纪轻轻的谷雨说这种话,是有资格的,即便他现在撒手人寰,他的成就已经胜过了很多人,所以在场众人也没有说什么,段祺瑞笑着说道,“谈完了,也该下棋了,百生,我等你下棋,等了将近六年呀!再不下,老夫未必有新的六年可等!”

  谷雨呵呵笑了起来,与段祺瑞开始下了起来,虽然谷雨太过忙碌,不怎么下棋,但对付年老体衰的段祺瑞还是可以的,一盘下完,段祺瑞有些感慨地说道,“百生,你的棋既变,也没变!”

  “愿闻其详?”

  “你的棋还是如过去一样新颖、勇悍,但不同的是,下得越来越稳了,老夫现在一点机会都抓不到!”

  “呵呵,还是稳点好!晚辈今年还不到三十岁,有些事不着急!”

  “是呀,还是稳点好!”段祺瑞点点头,“你说得没错,你还年轻,只要稳扎稳打,多积累几年,即可培养出一批真正值得信任的理政之才……”

  谷雨微微点点头,“多谢段公赐教!”

  段祺瑞眼睛中突然露出了一丝亮光,“百生,老夫这些年左思右想当年的失败,除了你所说的组织不力以外,还有一个大缺点,北洋根基不牢,远不如清廷。

  清廷还有满蒙八旗,可北洋除了一批官僚军阀,竟无任何根基,为国民政府所败,是迟早的事!

  共产党现在的根基打得很扎实,以组织起来的工农之力,夺取天下应无问题,但未来天下一统,可就要好好规划了,谁才是你们真正的支撑?光靠收买下层绝不会持久!”

  谷雨微笑着说道,“段公,您想的太多了,我党的根基早就有了,中国的无产阶级就是我们的根基!”

  “那些大头工人能干什么!你们党的高层,老夫研究过,除了那个陈云,其他的都是寒门子弟!”

  “无产阶级可不是大头工人,您对我党的著作看得还不够透呀!”谷雨哈哈大笑,并没有回答,而是站起身,笑着说道,“叨扰到现在,也该告辞了!”

  “怎么,不吃了饭再走?”

  谷雨摇摇头,“段公,到了今天,很多事由不得我了!过些时日,我在汉阳设宴向您赔罪!”

  “你能来看望老夫,老夫已经无比高兴了,说什么赔罪的话,太见外了!”

  谷雨笑着施礼,然后离开了段府,他倒不是不能吃饭,而是没必要折腾老段,现在老蒋日子不好过,也不需要老段帮着维持北洋那一旮旯,那是谷雨的活,所以给段祺瑞每个月两万大洋的孝敬自然没有了。

  段祺瑞又留不住财,日子事实上很不好过,连棋友都没几个了,没必要让他破费,谷雨过来的可不是一个两个,是一堆人。

  谷雨今天这么一拜访,对老段事实上是好事,接下来肯定有人想知道谷雨和他说什么,想知道这些,总要送些礼物吧,这样他的日子好过一些。

  段祺瑞过往种种,姑且不论,他对谷雨在北方局初期的工作开展是有大功的,光凭这一点,谷雨就要还情,就让他帮着散播一些消息吧!

  谷雨回到了汉阳,下午会见了一些民主人士,当天晚间,谷雨得到汇报,石友三大败之后,不知所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逃回唐山,因为唐山城内的伪军混乱不堪,已经主动向解放军投降了,唐山竟然拿下来了,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这也不奇怪,石友三为人残忍、冷血,因为喜欢采用活埋等残酷的刑罚,又有“石阎王”的外号。被他活埋的人除了共产党同志以外,还有自己的恩师石敬亭的外甥,张学良派来的秘书长,冯玉祥派来的参谋长,前前后后埋了几百人,原因就是活埋省子弹。

  这样残暴的家伙,他在的时候大家拿他没办法,可一旦没有了消息,群龙无首,外面又有强大的共产党,很快就要攻城。这个时候自然有人冒出来,争取主动,总比被共产党破城,大家都没有好下场来得好。

  动手的人是石友三的总参议毕广垣,此人虽然没有兵权,但却是石友三的老部下,石友三与社会各界交往,往往都会派他作为代表,不过即便如此,他还差点被石友三活埋。

  1931年夏天,张学良生病,后来投降日本的大汉奸张学成欺骗石友三说张学良已经死了,石友三信以为真,就打电报询问当时在沈阳的毕广垣,毕广垣告诉石友三,张学良没死,让他谨慎一些。

  没想到石友三竟然怀疑毕广垣叛变,要不是石友三的二姨太帮着说好话,毕广垣就会被活埋,自此之后,毕广垣虽然继续留在石友三下面,但已经有了想法。

  随着共产党愈发强大,毕广垣已经意识到石友三绝没有好下场,因为河北三大势力当中,共产党绝不会留下石友三。

  石友三虽然投靠了日本人,却又吞并了对日本更忠诚的张敬尧,还活埋了张敬尧的兄弟,日本人对他实际上非常不满,只是他盘踞在唐山,实在是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

  西北军29军这些人都自诩忠诚,对无数次叛变的石友三同样痛恨,而防守天津的张自忠以前差点被石友三坑害过,对石友三同样不假于色。

  还有南京那边的蒋介石,当年老蒋给了他安徽省主席的职务,结果他转头就叛变,还炮轰南京,把蒋介石吓得不轻,戴笠的手下也多次刺杀石友三。

  这种局势下,毕广垣实在想不出来石友三还有什么未来,此战石友三的手下可以说相当拼命,结果一天两夜都没有撑过去,连日本人都不增援,这个时候再不投降,那就是等死。

  毕广垣不想死,他稍一串联,城内对石友三有怨气的军官就联起手,以开会的名义,除掉了石友三的铁杆,接着反正伪军突然行动,杀掉了城内四百多鬼子商人和军官,一举控制了唐山城……

  到了当天下午四点多,反正伪军主动向共产党投降,这帮人倒也挺识趣,知道共产党用不上他们,所以他们的要求是,共产党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让他们自由离开……

  第四军政委李杰生有些不太相信,不过这帮人还拉来了城内的日军顾问脑袋,那还说什么,当天晚间,解放军先头部队进驻唐山,接受伪军投降。

  随着唐山的易手,沿海一带的石友三部下们有的投降,有的丢下部队逃跑,日本人苦心经营的冀东非武装区至此烟消云散。

  一战成名后,粟裕一口吃个饱,不仅缴获了大批装备,锻炼了三个旅,还获得了一大批老兵,只好做好了思想工作,这批人可以起到不少作用,按照三三制的扩军原则,接下来第四军的扩军也轻松了很多……

  粟裕的胜利,也给了热河方面的八个师不小的压力,滕代远林和周汉三脸上无关,人家一个师都拿下了唐山,我们这边八个师,结果连承德都没有拿下,实在说不过去。

  不过段德昌不为所动,唐山丢了,报复心强的鬼子肯定不能再丢承德,要不然脸上肯定挂不住,这是一个很好的围点打援的机会。

  所以段德昌决定继续耐心等待,同时要求第四军军长粟裕率领唐山参战北返长城边,作为此战的预备队,一边休整,一边等待命令。

  以九个师再加这段时间编成的九个补充旅,十五万之众,完全有机会狠狠咬鬼子一口,有这么好的装备,光打消耗战,太亏本了……

  日本人是在唐山石友三旧部投降的消息后,恨得咬牙切齿,可是日本华北派遣军兵力有限,不敢冒险,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虽然想报复,但关东军总参谋长东条英机却否决了石原的建议,因为这是华北派遣军的事情,报告内阁,由内阁出兵才是正道。

  东条要求石原前往沈阳坐镇指挥,已经丢了唐山,不能再丢承德了,要不然帝国的颜面就完全没有了……

  石原气得半死,可东条的说法他又没办法反驳,只能恨恨离开,东条看着石原的背景,眼睛中满是寒光,想捡桃子门都没有,你还是去热河爬山,与共产党死磕吧!

  既然你是帝国第一等的战略家,就应该能够消灭共产党,不是吗?要是做不到,我这个上等兵,就用剃刀割了你的脑袋!就算剃不掉,也要赶他去预备役!

  而同样在当天晚上,石友三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位大军阀大汉奸倒是想返回唐山,可是共产党的骑兵覆盖战场,大冬天中,他和几名部下几次向东,都险些被共产党骑兵发现,想来想去,决定向西逃到天津日租界,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过他运气很不好,在往东逃跑的路上,他遇到了他的西北军同僚郑大章的骑兵,本来郑大章还想念旧情,不过石友三命中的克星高树勋说话了,“彩庭兄,你忘了1933年长城之败吗?”

  石友三听完脸色大变,大骂高树勋,我还是你结拜兄弟,你怎么能这么做,此时郑大章想起了老帅,共产党,蒋介石,张自忠,他实在没有理由放石友三一码,所以挥挥手,把石友三交给了高树勋处理……

  于是乎,这位只知道倒戈的将军还是如同历史一般,被高树勋活埋于天津附近,让他好好尝一尝活人被埋的滋味。

  宋哲元得知后,连夜给共产党、蒋介石、张学良和老帅冯玉祥发了一封电报,能够同时让四方满意,石友三死得其所呀!

  当然了,高兴之余,宋哲元也是深深得担忧,形势对29军太不利了,共产党全取冀东后,已经把29军压缩在平津铁路沿线,动弹不得,接下来难不成只能投奔共产党?

  看到这份电报时,蒋介石已经到达了武昌城东葛店临时开辟的飞机厂,此行蒋介石极端保密,谁也不知道他跑到武汉东面的葛店。

  甚至于他此次出行,飞机也不同以往,而是先向南飞,然后转了一圈再向西,以此避免日本人可能的偷袭。

  这里是钱大钧兵团的驻地,谷百生把兵都派到汉阳了,还在机场炫耀了一把,蒋介石认为要是不带一些兵进武昌,声势上肯定会怂。

  可惜呀,现在英械师、美械师都吓不住共产党了,只能勉强撑撑场面,但即便如此,这个场面必须撑住,绝不能被共产党吓住。

  为了这个场面,蒋介石让钱大钧准备了很久,抽调的是得意弟子关麟征的第25师,关麟征石家庄大战受了重伤,命不错,挺了回来,他被俘之后,态度非常顽固,差点被丢到了劳改营,蒋介石听说之后,十分感动,花费不小把他赎了回来。

  关麟征石家庄大败被俘,一直深以为耻,对石家庄惨败记忆深刻,被俘后闲来无事,又与黄埔被俘各将研究了很久,对各项步兵战术有了不少感受,总算知道机枪阵地该怎么摆了。

  重建25师之后,关麟征训练非常积极,所部战斗力提升很快,在福建事变和第五次对红军的围剿中,都冲锋在前,表现相当不错。

  所以关麟征被委以重任,作为13兵团的核心部队,到了今天,蒋介石的黄埔旧部没有被共产党严厉打击的,没有不多了,所以矮子里选将军,也只能如此了……

  而关麟征对蒋介石如此信任他,同样感动不己,不过关麟征见到校长后,请求让他率部前往上海,发誓一定会打出国军神威,而不是抽调兵团的杂牌军,他们能干什么。

  蒋介石现在听到上海头皮都在发麻,他斥责了一番,你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吗?江北有共产党两个军,南面有寻淮洲四个军,你不思扩军,想什么上海?

  一肚子怨气的蒋介石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关麟征虽然抗日挺积极,但和共产党同样是死敌,听蒋介石这么一说,也就不说话了。

  心情不好的蒋介石看到宋哲元的电报,鼻子哼了一声,共产党早不动手、晚不动手在这个时候夺取唐山,消灭石友三部,说白了就是给他一个下马威。

  虽然共产党在热河和冀东此举,有效的缓解了中央军的压力,但蒋介石还是天然的不高兴,谁愿意老对头强大呀!

  心情再不好,也得出发,蒋介石乘坐军车,头戴钢盔,在关麟征的贴身保护下,率领25师向武汉进发,一师三旅两万之众,浩浩荡荡,蒋介石看在眼里,心情好了很多,有这样一只英勇之师,他绝对可以撑下去!

  半天之后,蒋介石从葛店率军进入武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谷雨正在和冯玉祥交谈,听说之后,哈哈大笑,甚至笑弯了腰,老蒋实在太逗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