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48章 年前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1603 2025-05-12 15:06

  数字:10886 吐槽:62 更新日期:2023/03/23 21:52:37

  谷雨高高兴兴,但并不是所有同志都高高兴兴,到了1957年初,中央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开始发挥作用,一些地方立刻陷入到困境中,处在豫北的河南长垣县就是其中之一。

  长垣市大部分地处黄河“豆腐腰”区段,北洼南滩,千百年来十年九淹,是出名的穷困地方,这里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春天喝不上糊涂,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

  每逢灾年,长垣人或投亲靠友,或外出学技谋生,而且更麻烦的是,此时中原油田还没有发现,长垣资源也很贫乏,只有一些小煤矿和石膏矿。

  河南解放后,重新调整行政区划,长垣县压根没什么人要,今天归濮阳,明天归安阳,最后被踢给了新乡,长垣县老少爷们不服这口气,非常拼命,建国前十年,长垣县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一连串的水利建设,不仅有效得治理了黄河,还修建了一连串的提灌渠沟,较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

  此时长垣县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当地流传了一句顺口溜“队长见队长,比比新大氅;老婆见老婆,比比豆面馍”,就是很形象的比喻。

  除了农业迅猛发展以外,长垣县的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短短十年间,长垣县拥有了发电厂,同时兴建了一连串五小工业,与其他地方遇到的困境类似,因为准备不足,这些企业在一五计划末期不少成了烂摊子。

  在中央发怒推动河南整顿后,这一类的乡镇企业按照“关停并转”的原则进行了整顿,整顿后县属企业由14家减为3家,部分企业由国有企业转为集体企业,一部分企业被关闭,工业总产值直接降低了一大半。

  许多工厂企业虽然被关闭了,但是经过一五期间工业洗礼的长垣人却大开了眼界,知道要想发展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必须要发展工业。

  在挺过了最初的困难之后,长垣的工业一部分又恢复起来,他们接上过去建立的业务关系,一批适应国家范围需要的辅助工厂陆续发展起来,而长垣的贫苦农民们带着剪刀、炒勺走出贫瘠的家乡,以民营游击队的灵活到处做小生意。

  到了1953年,长垣县的工业又恢复到一五末期的水平,其后三年,长垣县的工业再一次迅猛发展,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也带动着全县生活水平的提升。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长垣县办厂时,事先做了不少调研,并没有搞出一大堆夹生饼干,但长垣的基础不足,群众家底不够,提供不了太多的剩余,缺乏发展资金的长垣怎么办?想尽办法的筹资,东挪西借是常事,拖欠各种债务也是常事。

  也就是说,长垣县属工业再一次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各种债务迅猛增加,这也不奇怪,整个中国都这样,只不过长垣县搞得比较狠,非常坚决,所以当国家调整政策,压制通货膨胀时,长垣县的发展再一次出现了问题。

  1956年9月之后,各大银行进一步紧锁银根,紧接着,好些个被长垣长期拖延债务的企业,在与长垣县交涉未果之后,前往洛阳向省公安厅经济犯罪报警接待中心举报,然后拿着受理决定书回长垣要求县政府给钱。

  看到受理书之后,长垣县一开始还没太回事,不过与省内银行、公安联系一番后,才知道麻烦大了,此时中央物税委派来的督察员已经过来了,省里不配合,万一把饶漱石书记引过来,大家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大多表示无能为力。

  为了避免银行账户被冻结,长垣只能硬着头皮先还那些比较能折腾的,同时县里下达死命令,要求县属企业想办法限期收回欠款,不管用什么办法,县里必须看到钱……

  长垣县一还钱不要紧,一大堆被拖欠货款的企业都跑过来要钱,长垣县又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在长垣县头疼无比之际,更大的麻烦出现了!

  到了1957年初,新乡市物税委通知长垣县政府,因为长垣县各种欠债比较多,省反经济犯罪领导小组下令延迟应该拨付给长垣县的应分配税款,这下子,长垣县立刻跳脚了,他们等着这笔钱过年呢,没有这笔钱,长垣县委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年都没办法过,这不是把我们往死里逼吗?

  长垣县委书记和县长跑到市里哭诉,市委书记李万松生气,“赵树森,你嚎什么嚎,你们长垣欠钱还有道理了?国家不管,你们准备欠到什么时候?”

  长垣县委书记赵树森也委屈,“书记呀,这欠钱又不是我们一家,人家欠我们县企业的钱也没还呀,凭什么扣我们的税!”

  “人家欠你的钱,你们就问人家要去,跑我这里说什么?做决定扣你们县税收的又不是我,是省里的决定,我有什么办法?”

  赵树森吞吞吐吐的说道,“书记,您能不能去省里帮着说一说我们的困难……”

  “这种话你也敢说出口?”

  赵树森十分沮丧,整个人如同矮了半截,“书记,这从九月份开始,我们就在还债,可这债太多了,我们县真得扛不住了,省里不救我们,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呀!

  咱们基层的干部忙了这么久,这到年底了,该发的钱不发,他们指着我的脊梁骨骂祖宗十八代也就算了,万一干活不卖力消极怠工,可就麻烦了!”

  李万松叹了一口气,“树森呀,我也不瞒你,三天前看到省物税委通知,我就给常务副省长柴欣云同志打了电话,他说这是谷书记的决定,一定要刹住地方乱投资这股风,廖总理不愿意执行,才因病辞职,你想想看,谷书记的决心有多大!

  这笔税款被扣住,你想拿,短时间内肯定是拿不出来了,要想过关,要么要欠的钱收回来,要么去日子过得不错的单位拆借,实在没办法,就卖掉一两个厂子,先挺过这一关!”

  赵树森立刻警惕起来,“李书记,到外面收账和拆借我都明白,我们县也都在做,这卖厂子是什么意思,谁要买我们的厂子?”

  李万松很贴心的出了一个主意,“你们县的小起重机厂搞得不错……”

  赵树森几乎如同条件发射一般,立刻回绝,“不行,绝对不行!”

  李万松摇摇头,“树森,你总要听我说完嘛!”

  “李书记,我们县日子过不下去,实在没办法,我们县里的干部可以把存款拿出来,可以组织党政干部义务劳动,甚至可以把一些工厂的股份卖给集体合作企业,就是不能卖起重机厂,这是我们的命根子!”

  穷则思变,长垣人要想活下去,只能去做生意,长垣人起家资本几乎没有,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带着两个筐子,东跑西走,靠贩卖生、熟铁边角料为生,说白了,就是倒卖破铜烂铁,或者锔锅锔碗锔盆,赚一点辛苦钱。

  建国初期,从国外搞来了无数机床设备,后来中苏合作,每年中国又从苏俄引进大批机床,要想安装这些设备,自然需要大大小小的起重机、千斤顶这一类的东西,需求量非常大,亟待修理的各种起重机械也很多。

  有一个姓韩的长垣人,偶然听人说过修“千斤顶”比卖螺丝赚钱更多,从没见过这种玩意儿的他,想办法结识了一些修理配件的师傅,受雇于他们,负责扛修理用的工具包,见得多了,开始自己,先修理千斤顶,后来又修理小型起重机和电动葫芦。

  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渐渐做的人就多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一部分人返乡建起了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修理厂,进行各种零配件的翻修、加工,走的是厂店结合和前店后厂的路子,跟沿海地区很多小厂的起步一模一样。

  随着起重产业的发展,在长垣城南一带的农村集贸市场,已经出现了起重机械配件交易,也已经有先富起来的群众购买配件组装千斤顶、电动葫芦这一类小起重机械,不过规模都不大。

  赵树森是个能人,看到县内各种起重器材的零配件挺多,连交易市场都有了,他立刻意识到起重机是长垣的未来,所以他想办法筹资搞了一个起重机厂,新过来的县长正好搞的是机械,就由县长兼任厂长。

  长垣一开始搞得起重机块头都不大,属于小机械,投资并不大,而且县内又有各种配件作坊,成本很低,所以长垣起重机厂建成投产后,其生产的各类起重机械大受欢迎,同时也迅速带动了整个长垣起重行业的发展,更多的配件作坊和小整机厂陆续出来了。

  在赵树森看来,长垣的起重机行业方兴未艾,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把下金蛋的金鸡卖掉,想都不用想,所以面对市委书记的提议,赵树森极其强硬的回绝了,就算得罪了市委书记,干不下去,也绝不允许其他单位拿走长垣人的命根子。

  此时赵树森甚至怀疑市物税委扣下长垣应分配的税款是李万松的主意,就是想把长垣的金宝宝抢走,赵树森这样想也不奇怪,长垣太穷,市里不待见,爹不亲,娘不爱,看到长垣有点发展,伸手打主意,十分正常。

  赵树森这么一说,李万松当然有些恼火,国家收紧银根,又逼着地方解决三角债问题,长垣不好过,新乡市也不好过,虽说不至于被扣住应分配税款,但市属国企的各种破事也让李万松相当头疼,市里不好过,自然就惦记从地方收回财源。

  长垣的起重机厂发展的不错,李万松当然知道,也知道长垣要想挺过这一关,市里肯定要掏钱,他就想着乘长垣日子不好过的机会,拿下他看重的长垣起重机厂一部分股份,市里总不能白白支援,账也是要算一算的,没想到赵树森直接就挡了回去。

  现在发展的比较好的企业不少,李万松挑中长垣起重机厂也是有原因的,前些日子军抚中心和微众银行一行人考察了新乡七天,离开时,李万松再次请他们吃饭。

  对这两个大财主,李万松非常在意,除了派出副市长一路陪同,自己也一头一尾请他们吃饭,在结束交谈时,他吃惊的发现这两家对他推荐的好些家单位不以为然,反而比较看中长垣的起重机产业。

  日本顾问操着很生硬的中文说长垣的起重机产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链,还建议新乡围绕着起重机产业链深入发展工程机械行业……

  李万松一开始对什么产业链不是很了解,只是模模糊糊有些印象,结果还被考察组组长白了一眼,考察组组长还把谷书记文选掏了出来,把其中一片文章翻出来给他看。

  在这篇文章中,谷雨强调地方发展初期搞五小工业奠定工业基础和人才基础之后,不要一窝蜂,别人搞什么,自己就搞什么,而要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现代工业各种产品数以百万计,真正的大产品数量有限,大部分是小产品,这些小产品需求量虽然不大,但却是发展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价格非常昂贵,而中国有两千个县,五万多个乡和街道,若是把这些小东西搞好了,中国肯定就发展起来了……”

  “要围绕着骨干企业做配套,重视纵向和横向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不要追求大而全,而要追求小而精,只要把少量产品做好做精,地方就可以发展起来……”

  被上了一课之后,李万松自然脸红,自此之后,他对长垣更加重视,不过现在这种体制下,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李万松也必须算账,自然就有了一些算盘,没想到赵树森这么不给面子,既然嘴这么硬,自然要熬一熬他!

  赵树森跑市里要钱未果,甚至与市委书记闹得不愉快,回去的路上,他和县长两人满脸愁云,吉普车颠了大半个小时,考虑了一路的赵树森用满是老茧的粗糙大手按断了烟头,想了想,果断说道,“小郭,活人不能被尿逼死,拿不回地税,我们自己想办法,实在没办法县里就再次搞募捐!”

  赵树森掰着手指开始算账,省里卡住应分配地税,但不可能什么都卡住,教育、水利、医疗经费属于专款专用,省里肯定不会扣,还有长垣每年都有一批救济和烈士、伤残抚恤金等,这一块谁也不敢扣。

  所以完全可以申诉,上面扣了,我们也顺理成章得不发给下面,应该能够要到一部分钱,真正被扣住的就是党政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和办公经费。

  现在大家日子都还能过,不至于少几个月工资就饿死人的,办公消耗的东西应该还有不少,节省点用,不够的就去县属企业借用一些,只要跟干部们把道理说清楚,短期内问题并不大,实在没办法,还可以做一些必要的协调……

  郭县长很清楚必要的协调是什么,肯定有一些违规操作,但这会日子过不下去,也只能这么干了,他强调道,“书记,最好召开县委委员会议,获得同志们的谅解!”

  赵树森接着就说第二点,为县属企业要钱,既然长垣的老少爷们没办法过年,那都出去要钱,同时还要派一部分人到那些欠款单位所在市县上访。

  县里老同志,伤残退伍军人都得出去,一边啃红薯,跟着欠款单位和所在市县的领导,他们去哪里,咱们的同志就去哪里,他们吃什么,他们就抢过来吃饭,我还就不信了,钱要不回来,郭县长咬咬牙,“回去就召开会议动员,尽快出发!还有我们县一等战斗英雄赵革命同志可以安排到省军区……”

  赵树森点点头,“就这么办!”

  然后是第三点,按照上一次整顿的老办法,把一些并不那么重要的企业转让给家底不错的集体合作企业,拿到一部分资金渡过难关,同时还要停止三五期间一些项目,争取贷款,找老领导云云。

  哪怕要转让企业,赵树森也要转让给本地,哪怕是民营企业都可以,说白了,肉烂在锅里;转让给市里,若是哪一天市里把起重机厂搬到新乡,要求在新乡交税,县里怎么办?

  第四点是节流,郭县长还有些纳闷,一般来说节流肯定是最后一点,这么说还有第五点,确实有第五点,赵树森咬着牙说道,“省里搞这么一出,今年我们县里的企业产出肯定受影响,水利修不好,今年的农业收入肯定也会下降,如此既可以少缴税,又可以争取更多的救济……”

  郭县长也毫不犹豫的点点头,“虽说是万不得已的办法,但也只能如此了……”

  最后一条说白了就是少报工业产值和农业产量,虽然这样干,GNP必然不怎么样,但应收的财政收入都被上级卡住,准备拿去还债了,大家伙还想升官?能保住现在的职务就不错了!

  在这个决定全县未来发展的关键时刻,赵树森也豁出去了,各种手段能想到的都用出来了,等他回到县里,先开常委会,然后是四套班子大会,统一思想。

  一番动员,上下决心一致,哪怕一段时间不发工资,也不能把起重机厂转让出去,起重机厂的新项目也必须准时完工,这样一些下金蛋的鸡绝不会被人抢了去!

  赵树森还在县里的大广播喊了一番,把情况告诉老少爷们,因为一帮王八蛋欠我们的债不还,导致我们欠债过关,被人告到省里,应收的地税都被扣住用来还债,现在县里没钱,可我们的水利建设和厂子还要办下去,怎么办,必须团结起来,挺过这一关,吧啦吧啦!

  赵树森在最困难的时期,调到长垣,这几年干得相当不错,威望很高,而此时长垣群众日子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干部们即便心里抱怨,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不要年终的钱,还有人拿出家里的积蓄贴补组织。

  基层干部们现在的困难是系统的,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领导都待带头了,还说什么,赶紧要钱吧,长垣的老少爷们也冒着大雪出门讨债,不让长垣的老少爷们活下去,长垣的老少爷们也不让其他地方好过,要倒霉一起倒霉!

  长垣如此,其他的地方事实上也差不多,有样学样,长垣能拉下脸,我们拉不下脸?顷刻之间,多名战斗英雄跑到省军区上访,请求军区做主,厂里没钱了,我们都快没饭吃了,不找部队找谁?

  得到消息后,赵司令员拍桌子发火,“大过年的,不好好过年,为什么这么多战斗英雄跑到省里上访?”

  政委把情况一说,赵司令员更加恼火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把一身伤病的战斗英雄们指使的跑来跑去,那帮子地方干部真是该杀!”

  赵司令员嘴上说,但实际行动却只能客客气气安抚,哪个指挥员对战斗英雄不敬,流传出来,还做不做人了?下地方被战士们打黑枪都有可能!

  赵司令员只好捏着鼻子帮着解决问题,还从部队招待经费中拿出钱,给战斗英雄们买点节礼,总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呀!部队经费不够,领导们甚至还要自己掏钱,回去又要被老婆啰嗦,自然各个火冒三丈!

  不仅仅赵司令员上火,此时河南省委领导们也十分上火,赵司令员上火自然要找地方麻烦,省委怎么都要安抚,部队如此,各地方干部们也在抱怨,他们的日子没办法过了,纷纷上报到处都是讨债的人,追着他们不放。

  地方干部们到哪里,这些人就跟到哪里,上厕所也跟着,回到家里,大冬天又不能把人家冻着,还要给人家安排住处吃饭的地方,这帮人碰到他们家属孩子,还要哭嚎一番,这个日子怎么过呀!

  不是没想过其他办法,可这帮人一问各个有来历,打不得,碰不得,安给钱又万万不能,下属企业的债,为什么要问地方干部要?你问他们要去!

  所以大家伙只好僵持着,然后向省里汇报,请求省里想想办法,有些扛不住的,只好帮助解决问题,不解决好,这些狗皮膏药不走呀!

  河南省主要领导被搞得年都过不好,在信阳的毛泽东同志自然也被惊动了,他有些哭笑不得的看着这一幕,能够动员这么多人讨债,这不就是群众路线吗?原来要想发挥中国革命的特长,只能搞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反而不适合中国。

  可他怎么看怎么别扭,但再别扭,他也必须正视现实,理想和信念可以鼓舞群众,但如果没有利,群众会这么努力吗?而要讲利,自然就必须有差距,市场经济天然就会有差距,但差距多了,又必然会出现人剥削人,人压榨人,还有一些丑恶现象。

  冬天的阳光很温暖,但再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地面上还是有阴影……毛泽东同志思考了一会,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笔友“孙祖杰”,几天之后,这封信出现在谷雨的案头,谷雨饶有兴趣的看完,笑着摇摇头,毛泽东同志的看法虽然有些独特,但却很有些道理。

  不过在他看来,现在地方上动员这么多人,到处要债说情,恰恰说明了一点,计划经济那一套在中国玩不转,因为有这样那样太多影响计划执行的因素,让计划变味,想让计划变成法律,在中国天然走不通。

  地方各种各样的应对,非常有意思,谷雨知道,国务院和各省市到最后肯定要妥协,不会执行得那么严格,能够达到他希望的效果的一半就不错了,对此谷雨也早有心理准备。

  他心态很好,前世那么严重的三角债最后不也挺过去了吗?这会儿,三角债并不算特别大,而且中信保对内开展业务后,信用制度也会逐渐建立起来,一边缓解三角债,一边加快信用制度建设,问题应该不会太大,所以他并不着急,他反而认为这符合辩证法,事物总是不断螺旋上升嘛!

  此时已经是年底,年底自然是各种总结会议,同时就是各种祝贺新年,哪怕已经不再担任国家主席,这一类的社会活动,谷雨大多也要参加,他不参加,怎么能表明他的重视呢!

  谷雨重视科学,到今天已经举国皆知,老科学家被安排为国家主席,然后又用一列火车的货物请来了苏俄著名的航空动力专家米库林,这两件事不仅在国内影响极大,甚至于已经传到了国外,树立了非常好的国际形象。

  随着钢铁同志连续吃了十八个跌停板,形象跌到十八层地狱当中,提供了另外一条成功路线的谷雨形象自然高大了许多,有了钢铁同志做对比,谷雨成就斐然,不欺辱周边小国,不搞个人崇拜,提倡党内民主,推出退休制度,重视科学等等行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

  不过谷雨主义和列宁主义在诸多问题上分歧太过明显,所以他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论,有评价很高的,认为他是马恩之后,国际共运第三人。

  也有认为他走的是修正主义路线,但即便如此,这些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变化很大,谷雨确实功不可没,是中国的列宁+钢铁,只要他能善始善终,限制资本主义,促使中国共产党一步去转向社会主义,他或许比不上列宁同志,但总比毁誉参半的钢铁同志要更好一些……

  虽然种种赞誉不断出现,但谷雨却从来不当回事,他警告中央宣传部不要搞这种无聊的宣传,不要在我的头上加一大堆头衔,王婆卖瓜,自吹自擂有意思吗?

  我已经出版了几本文选,群众家里都贴了画像,这已经足够了,不要再搞有的没的!你们什么时候想搞,等我死了,管不到了,你们怎么搞都随便,现在别折腾!

  表面上是谦虚,但事实上,这是另外一种求名,谷雨知道真正的伟大人物总是谦虚的,他越这么做,越会被当世和未来赞扬,虽然他也明白未来避免不了各种脏水,但他还是忍不住这样做,或许这就是虚伪吧,可虚伪总比真小人好……

  谷雨也曾经问过自己这样做累不累?当然累,但再累,他也得忍着,既然选择了这一条路,就一定要比唐太宗李世民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破防!

  李世民为了证明自己,硬生生忍了魏征几十年,但好不容易忍到晚年却破了防,不仅把魏征的墓碑推了,还吃了丹药,五十刚出头就病故了,被后人耻笑,他谷百生绝不能被后人嗤笑,他一定要留下一个较为完美的形象给人民!

  当然了,谷雨也做好了破防的准备,若是有朝一日,下面的干部不识相,搞得江山风雨飘摇,那也怪不得他下狠手,现在只是没到时候,他压得住,说到底,形象也只是形象,他心中真正在意的还是国事!

  谷雨给自己做了一番年终总结,然后站起身,来到客厅,此时他的小外孙正在嚎啕大哭,容强正在给小外孙换棉制尿布,谷雨不由得想起了尿不湿。

  在宇航员还没有上天的时代,还没有真正靠谱的尿不湿,虽然德国人已经研发出尿不湿的雏形,他们用纤维棉纸与纱布作为材料制成了尿不湿,不过这种尿不湿成本太高,而且因为纤维棉纸吸水能力不够,并没有得到应用。

  所以为自己未来的孙辈着想,也为中国高分子化学工业发展着想,谷雨果断在梦想杂志中提出研发一种高吸水性树脂,谷雨记得很清楚,SAP是用淀粉和丙烯酸聚合而成,你们自己去合成吧。

  谷雨不能说是为小孙子着想,而是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和远程轰炸机着想,总不能要求航天员和飞行员一些憋着吧,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了,谷雨顺便也会说到可以用作婴幼儿的尿布。

  梦想杂志提出这个概念后,航天科技和中航工业反应很快,立刻责成下面的高分子研究部门研发SAP材料,毕竟确实有需求,早早进行研发确实有必要的。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谷雨已经提出了一些,比如疫苗,他前世是学生物的,对生物和疫苗这一块比较了解,早在四十年代战争期间,国家就部署引进国外的疫苗,并研发各种疫苗,比如中国人最容易患病的肝炎疫苗,国家投入了不少资金,目前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比如人类第一台电磁炉已经出现在中国,原理大家都懂,所以梦想杂志一提出,电磁炉就被发明出来,虽然有些笨重,推广得并不是很快,但谷雨和很多党政干部家中已经用上了,毕竟电磁炉热东西快,比烧炉子好……

  又比如液晶,人类早早就发现了液晶现象,但一直等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现用电刺激液晶时,其透光方式会改变,可以用来做显示器,所以谷雨不客气的提前提出了假想。

  中科院做了一些研究后,确实可以作为显示屏,不过这种液晶显示很不稳定,所以谷雨指示研发稳定的液晶显示屏幕,并认为轻便的液晶显示屏幕可用于军事领域,远比笨重的显像管要好,航空航天能少一公斤都是好的。

  他还提出了一个假想,美国的RCA公司已经搞出了彩色显像管,中国研发不出来,请求引进技术,美国不同意,咱们两条路走路,或许绕绕路也不错,得到他的指示,中科院自然把液晶作为一个前沿项目来抓,虽然钱不多,但早期的研发投入并不大……

  还有光盘,既然激光可以传输数据,能不能利用激光原理存储数据,激光在盘片上刻出的小坑代表“1”,空白处代表“0”。在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定向光束(激光)在光盘的表面上迅速移动。

  如果那里有一个小坑,它不反射激光,那么电脑就知道它代表一个“1”。如果激光被反射回来,电脑就知道这个点是一个“0”。然后,这些成千上万、或者数以百万计的“1”和“0”又被恢复成音乐、文件或程序。

  此时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存储数据是一个很大的麻烦,所以激光存储一提出,立刻就引起了高度重视,原理实验很快通过,中科院和图灵研究院投入资金用于第一个光盘和光驱开始被研发,计划在第二代计算机上使用……

  成为国家第一人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当他需要什么的时候,下面总会想办法研究出来,甚至于谷雨知道中科院已经有一个对应的部门专门来处理谷雨各种想法。

  当然了,要满足谷雨的要求并不那么容易,比如谷雨很早就提出可以随身携带的寻呼机,而贝尔实验室也已经在1949年研发出军用无线寻呼机,显然这是有现实价值的。

  中国第一台寻呼机到了五十年代中汽,虽然研发出来了,但无比笨重,相当于一台小电台,而且还不稳定,只能用车拖着,但即便如此,也非常有价值。

  不过随着晶体管越来越成熟,中国的无线寻呼机也慢慢小了很多,接下来将在军队和党政高层推广,得到汇报后,谷雨还制定了时间表,要求尽可能小型化并减少成本,争取用于民间……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便携式计算器,谷雨要求研发一种轻便的计算器,还要使用上液晶的显示功能,这个要求实在太苛刻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进展。

  不过随着集成电路的研发以及液晶显示技术的进步,成功研发便携式计算器的曙光也已经出现,不过想再进一步,就需要更多的发展资金,谷雨虽然知道,但也不着急,这种事也着急不起来!

  虽然便携式计算器没有研发成功,但小型计算器倒是研发出来了,一张桌子那么大的计算机,连后世一个科学计算器的运算能力都比不上,没办法,现在只能做到这一步。

  这种小型计算机价格并不便宜,很多单位买不起,丁承德挺有想法,他在研究机构云集的海淀一带,选择位置好的地方,搞了好些个机房,买不起可以租,很受研究单位们欢迎,花的钱不多,却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想起丁承德,谷雨有些心疼,这个时代的女职工只有56天的产假,所以生完孩子还不到两个月的丁承德就开始上班,工作比较繁忙的她已经打算过一段时间给孩子断奶,然后喂奶粉。

  丁承德这个想法被谷雨否决了,他告诉丁承德孩子前六个月要想少生病,一定要多吃母乳,你就算再难,也得熬六个月。

  虽说大家都这样,但谷雨想起前世儿子吃了一年的母乳,吃奶粉吃到好几岁他不愿意吃为止,自然有些心疼孩子,又担心小两口照顾不好孩子,他就让小两口住在中南海,孩子由容强照顾,他闲着也可以逗逗孩子。

  容强虽然在学校有职务,但一天也就上午去一趟,一般两三个小时之后就会回到中南海,她最重要的工作是照顾谷雨,了解谷办工作人员,现在又加了一项照顾小外孙。

  中办曾经提议让容强挂谷雨生活秘书,不过被谷雨否决,他很明确的告诉中办,党政高层干部绝不允许让家属担任秘书或者办公室主任,家属可以在妇联等单位挂闲职,也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插手工作,但不允许给出公开的名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许被中央列入名单的同志,其身边的秘书、警卫和司机必须由中办秘书局和警卫局定期调配,你不满意可以换,但不允许用私人,这项制度不仅革命时期用,建设时期更要用,他也要以身作则。

  谷雨这么一说,也把很多干部的私心杂念打消了许多,秘书、警卫和司机都由中办调配,想乱来,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举报?乱七八糟的想法少了,用在工作上的心思就多了!

  谷雨见容强给孩子换尿布,询问阿姨哪里去了?容强告诉谷雨,孩子应该是有些饿了,阿姨已经去准备奶粉去了!谷雨点点头接过孩子,很熟练的拍了拍,安抚一番,然后交给阿姨喂奶粉。

  三个人忙活孩子,谷雨有些感慨地说道,“现在只有56天的产假,双职工家庭照顾的压力太大了!”

  容强随口答道,“是很麻烦,但也没办法,职工的工资不高,一家若是只有一个人上班,日子没办法过呀!”

  谷雨点点头,接着说道,“现在城市的房子小,照顾孩子又麻烦,城市除非家庭条件好,否则不会生养太多的孩子!”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呀,我们要想有效的控制人口,最好的办法不是搞一刀切,而是加快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让更多的人入城,入城的人多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会逐步解决!”

  “道理确实是这样,可发展工业,搞城建哪有那么快的,你限制不让人随便入城,不也是没办法嘛!”

  “是呀,关键还是发展!”

  谷雨和妻子聊了几句后,坐在沙发上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国家推行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等政策是对的,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不过中国现在的就业压力本来就比较大,而大量妇女出来工作,又加剧了就业矛盾,家庭和孩子也得不到照应,或许在宣传上要做一些调整,没必要太过强调。

  但谷雨同样很清楚,中国妇女过去遭受到了太多的压迫,要想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必须让妇女在经济上更加独立,没有足够的收入,妇女地位又无从谈起。

  可是前世种种不好的回忆又提醒他,太过强调妇女独立,又不利于家庭的稳定,各种后遗症也比较大,他权衡再三,还是觉得目前不适合调整政策,毕竟解放才刚刚十一年。

  再等等把,等到七十年代,大规模城市化之后再调整宣传调子,那个时候收入提高了,总人口出生率也会下降,那个时候调整宣传口径或许更好一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