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湖说是两种选择, 实际上就一种选择, 几内亚刚刚独立,账上空空如也,又被法国等西方国家封锁,怎么可能赎买中国资产?事实上, 陈镜湖就是一种选择, 你承认我们的东西, 我给你们一些援助
此时的塞古·杜尔还不是那个泛非主义的英雄人物, 对于来访的中国领导人的强硬态度, 他自然相当心虚,而中国与英法等殖民者不同,中国在非洲大陆已经站稳脚跟, 中国的昆仑省都是中国人, 也不是没有少数民族,那也是朝鲜人、日本人、南越人, 都是东方人。
昆仑省连黑人都没有, 又怎么可能出现独立运动,虽然此时也不是没人提过中国在非洲那块地,要求中国允许那些南苏丹难民回去, 吧啦吧啦。
但中国坚持昆仑省是中国从英国手里买来的海外省, 和美国当年买来的阿拉斯加一样, 绝不是殖民地,不存在任何独立的可能,若是有谁觉得昆仑省可以独立的, 那就先和拥有核武器的人民解放军较量一番!
而对南苏丹难民,中国的说法是请我们分不清楚谁是谁, 说自己是土著的,请提供在南苏丹的长期居住证明, 只要拿得出来, 在通过各项汉语考试之后, 就会成为中国公民,当然了, 成为中国公民之后, 自然要遵守中国的各项法律,中国政府要求移民也是应该的……
中国的傲慢做法, 引来了不少批评,不过中国根本不理睬,这就是我们的土地, 而美苏都难得的保持着沉默, 美国若是攻击中国,中国就说被美国驱逐和赶到保留地的印度安人; 苏俄若是逼逼,中国就说二战后被迫迁徙的德国人, 谁的屁股都不比谁干净!
此时明眼人都知道中国已经在非洲站稳脚跟了, 赶又赶不走, 那只能和中国凑合着过下去了,英法尚且感受到不安,更不要说几内亚这样的新兴国家。
塞古·杜尔虽然坚持独立,但此时他也不敢和戴高乐翻脸, 法国人在西非是有驻军的, 万一打过来怎么办? 或许在几内亚人民的愤怒下, 待不了多久, 但法国收拾他还是可以的!
而中国更夸张,不仅击败了法国, 地盘更是在非洲大陆的腹地, 几百万中国人又是人人皆兵, 里面还有几十万二战老兵, 更是驱逐了百万南苏丹黑人, 谁不畏惧?
这一次几内亚建国,中国派副总理作为特使过来, 塞古·杜尔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中国人不仅给面子,态度也比法国人好了许多,中国人答应提供援助,这事实上就是在间接补偿几内亚。
此时还没有靠拢苏东, 得到捷克支持的塞古·杜尔最终如中方预判的那样选择了低头, 而陈镜湖也表态会提供第一批价值一千万胜利币的粮食和生活物资的援助, 双方签约联合声明后, 这一批援助就可以发船。
但他同时也告诫塞古·杜尔,光靠援助是不行的, 几内亚必须靠自己, 中国可以派出农业专家考察团, 考察几内亚,希望可以和几内亚合办一个农产物示范农场, 帮助几内亚人民提高粮食产量, 尤其是水稻产量,在这一领域中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杜尔自然同意……
谈判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对外宣布建交,同时两国商业人员开始商讨联合声明, 此时几内亚才知道中国不仅拥有那个处在腹地的铁矿, 也拥有筑路权, 港口、铁路和大型铝土矿的股份,这些股份都是法国人转让给中国的。
塞古·杜尔自然非常生气, 该死的法国人竟然把这么多几内亚的宝贵资产转给中国,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刺激着他,他甚至想反悔,不过权衡再三, 还是捏着鼻子认了,他没有选择。
此时不仅法国孤立他, 连整个西方都孤立他,短时间内想靠拢西方很难, 若是再得罪了中国,与东方阵营也没办法交往,到时候小小的几内亚岂不是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不管塞古·杜尔嘴上多么硬, 他都非常清楚几内亚是个小国, 十足的小国,可以得罪一个,不能全部都得罪了!
在商讨联合声明期间,陈镜湖前往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附近的卡鲁姆铁矿考察, 该矿位于科纳克里和内陆之间的整个卡鲁姆半岛, 长30公里, 宽6公里, 储量说法不一, 最低的有10亿吨, 最高的是40亿吨,品位在40%-56%之间。
二战结束后,法、美、英三国谈判成立科纳克里矿业公司,中法战争爆发后,中国又插了一脚, 获得了与美英法三国同等的矿权,700名股东分担5%的资本。
该公司在1950年开始准备采矿设备,1953年3月开始露天开采, 计划年产矿石120万吨,出口英国、德国和中国,不过随着西澳规模空前的富铁矿被发现, 这个品位比较低的铁矿自然不得重视, 由于缺乏设备,到目前为止,该矿也没有达到设计规模,公司债务却直线上升。
所以过去一段时间, 中国相继从美英法三家低价获得了矿权, 变成了科纳克里矿业公司的绝对控股方,所以只要塞古·杜尔老实不要折腾, 光光这个靠海的铁矿就会给几内亚带来不少的好处。
但即便如此,卡鲁姆铁矿也很一般,中国最重视,也已经拿到手的西芒杜铁矿位于几内亚东南部,南距宁巴山铁矿100公里,距利比里亚海岸330公里, 距科纳克里港900公里,经过这么多年的勘探,已经初步判断这个铁矿的总储量在50亿吨以上。
但即便如此,西芒杜铁矿还不是几内亚最好的铁矿, 目前已经可以确定该国最好的铁矿是宁巴山铁矿, 这个铁矿位于几内亚东南部, 距首都科纳克里1000多公里, 矿石类型为赤铁矿和针铁矿, 品位在60%以上的铁矿石就有20亿吨。。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有关公司对其进行了五次考察,其中美国凯泽公司做了最深入的调查,历时11个月,耗资2300万美元, 美国人甚至设计了采矿图纸。
因为这个铁矿资源丰富,所以美国人把矿石的品位定在60%, 低于这个品位的不算矿石。据估计,品位在66.7%以上的皮埃尔矿体储量就超过3.5亿吨。
这些年,负责海外铁矿开发,同时拥有海外铁矿独家进口权的中国冶金总公司也对皮埃尔矿体进行了重点检查, 取样1000多公斤。
调查组专家认为, 皮埃尔矿体较浅,平均剥离量为0.6至1m,矿石广泛出露于地表, 矿石松软,可采用液压铲车、挖掘机直接开采,用传送带运至山下,由拟建铁路专用线外运, 最后得出结论, 宁巴山铁矿品位优良,优于澳大利亚, 而且开采条件十分优越。
在考察时, 陈镜湖同志得知, 在我国, 要精选一吨品位为65%的矿石,需要开采三吨以上品位为30%左右的矿石,每开采一吨矿石需要剥离3.5吨岩石。
而且选矿设备和工艺复杂, 剥离的岩石占用土地多, 污染大,国内开采矿石难度大,成本高,所以一位专家一边和陈镜湖同志握手, 一边激动地说:“李总理, 几内亚的铁矿, 比鞍山品位高, 储量大, 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 我探索了一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好的铁矿!”
鞍山铁矿和附近的本溪加起来上百亿吨铁矿石,占据中国铁矿总储量的四分之一, 勘探的同志用鞍山来形容, 陈镜湖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怪不得谷雨同志这么重视几内亚,确实值得重视呀!
不过塞古·杜尔的不满,他也看在眼里,他有一种感觉,哪怕联合声明签署了接下来也会有麻烦, 或许在这边开矿的同志要有所防范!
与后世那些被人坑得不要不要的大宝贝不同, 现在的中国环太党高层是完完全全杀出来的,对外没有任何幻想,所以陈镜湖在给谷雨的报告中就认为, 前往几内亚进行铁矿开发的同志必须有一定的武力保护, 我们不害人, 但若是别人惦记我们, 那就让这帮人知道中国的厉害!。
等考察结束,中国和几内亚的联合声明已经起草完毕, 就在陈镜湖离开前,两国对外发表了联合声明,塞古·杜尔对中国已有各项权益予以了承认,中国除了给予几内亚援助以外, 还和几内亚就农业、医疗、港口、铁路和矿山服务等等领域进行合作。
在签署协议后,陈镜湖离开了几内亚, 前往几内亚的邻居, 由返回非洲的美国黑人建立的利比里亚访问, 陈镜湖除了惯例的农业和医疗援助以外, 也计划看望正在利比里亚勘探的中冶总公司的同志。
相比于前途未卜的几内亚,这个时代的利比里亚作为美国最忠实的盟友之一,得到了来自于美国的不菲援助, 其国内政治较为稳定,这也给中国与利比里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一船又一船铁矿石被拉到上海,随着一船又一船中国的轻工产品被拉到利比里亚,中国和利比里亚走得比较近……
此时法国在几内亚的情报人员正在忠实的履行着戴高乐的决断,要让塞古·杜尔趴在地上, 可中国搞了这么一出,戴高乐交代的事情就不太好办了, 自然要向戴高乐汇报。
陈镜湖访问了几内亚,接着又跑到利比里亚访问,戴高乐相当皱眉,中国就盯着西非不放了?  ;戴高乐一直到现在也搞不太清楚中国对几内亚的重视,他不觉得几内亚有什么中国很重视的地方。
几内亚的钻石?中国直接禁止民用钻石进口,国内宣扬的是男配玉, 女配金,手带翡翠的传统文化; 几内亚的黄金?中国压根没要相关法国公司的股份,显然不在乎几内亚的黄金或者钻石。
几内亚的铝土矿储量确实很大, 但中国的铝土矿储量同样惊人,别的地方不知道,中国和法国合作的日南省有着巨大的铝土矿, 几内亚的铝土矿或许对欧洲国家很重要,但对中国的意义并不大!
哪怕是中国看起来比较重视的铁矿,也不应该呀, 中国本土的铁矿石虽然品位不高, 但储量巨大,不应该对铁矿石有什么饥渴。
而目前铁矿压根不是什么紧要资源,中国一直在购买印度次大陆、南非和澳洲的铁矿石,怎么也没必要惦记更加遥远的几内亚。
除了几内亚首都附近的铁矿可以开发以外,几内亚腹地的富铁矿要想挖出来,铁路就要修一千公里,中国怎么可能发疯在几内亚修如此漫长的铁路? 有钱也不能往水里砸呀!
总不能是几内亚的农业资源吧, 几内亚的可耕地是不少, 沿海也有海洋鱼类,但对中国的吸引是有限的, 中国人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在比属刚果多做一些文章呢!
戴高乐想不通, 可再想不通, 他也没辙,他可以说服西方国家不和几内亚打交道, 但没办法阻拦中国,,此时法国只不过刚刚度过了内部的混乱,戴高乐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心腹大患阿尔及利亚那一堆烂摊子到现在都解决不了, 他一方面以谈判为幌子, 以承认阿尔及利亚有自治权, 希望把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拉到谈判桌上。
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强化军事行动,善于修建防线的法国人,正在修筑了一条长达3000公里, 宽约1公里,由数道电网、堡垒、电子报警系统、观察哨、地雷场组成的所谓不可突破的“莫里斯防线”,企图扼守主要城镇和石油产区,严密封锁阿突和阿摩边境。
文的, 武的办法都用尽了, 到底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 相比于盛产石油的阿尔及利亚,不管是几内亚,还是马达加斯加,都算不得什么, 既然已经和中国达成了妥协, 还是忍忍气吧,等着塞古·杜尔自己发疯,再下手也来得及!
虽然内心深处,戴高乐也知道此举显得懦弱,但也无可奈何, 中法两国的实力对比已经明显向中国倾斜, 哪怕是在西非地区, 法国有海上优势,中国也有陆上优势,要不是忌惮中国通过陆地支持反法武装, 他又何必妥协?
相比于殖民地的得失,致力于维护并巩固世界大国地位的戴高乐, 更加着急于法国在军事上的突破,此时法国第一枚原子弹的研发进入到最后的准备阶段,即将爆炸, 一旦爆炸成功, 法国在欧共体的核心地位才能得到真正巩固。
但仅仅爆炸原子弹还不够,美苏中都已经爆炸了氢弹, 美苏都已经搞出了洲际导弹, 也都发射了卫星, 中国和英国也都有中程导弹, 法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必须尽快赶上,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
一边打仗, 一边搞核武器, 法国在常规武器领域就落后了许多,法国虽然拥有航母, 但航母上使用的弹射器来自于英国, 也购买了美国的舰载机。
这一些都是戴高乐绝不能接受的,此时法国第二代战斗机幻影3正在试飞当中, 但这款飞机使用的动力却来自于英国,这就变成了戴高乐的心病。
虽然他上任之后,立刻整合相关航空发动机研发单位,也与中国进行了一些技术交流, 但法国想迅速拿出一款高水平的航空发动机还需要时间!
每每想到这些, 戴高乐就头疼, 在他看来,法国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国,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军事体系,必须退出北约, 绝不允许美国驻军,主要武器装备也不能来自于美英, 可现在还差着远呀!
戴高乐虽然着急, 但做事还是一板一眼,绝不会因为着急就乱动,以至于损害了法国的国家利益,此时他已经注意到苏俄和中国之间的矛盾日深,他立刻意识到法国取代中国,成为东西方沟通桥梁的契机出现了!
虽然中国的实力很强,在美苏之间左右摇摆, 但中国的潜力很大, 美苏两国都非常忌惮,而且中国又不是白人国家,这自然严重限制了中国发挥作用。
但是法国就不同了, 法国是传统白人强国,与美苏都有长期的交往, 大家知根知底,另外还有一点,戴高乐知道, 但又不愿意承认,法国的潜力不如中国,美苏两国又相对轻视,所以美苏两国更有可能让法国充当桥梁作用, 而不是中国……
就在戴高乐浮想联翩之际, 他的机会确实出现了, 就在十月初,民主德国领导人乌布利希被招到莫斯科,赫鲁晓夫为了打破外交僵局,决定放出胜负手。
就在九月上旬,中国副总理邓绍齐、商业部长尹仲容率领代表团访问苏俄, 两国贸易委员会进行了一次磋商, 这一次磋商虽然最终达成了协议,但谈判一点都不轻松。
虽然苏俄陆续恢复一系列机械设备的对华出品,一些中国关心的设备也得到放行,比如中国广南汽车所需的一大批工业设备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交涉后, 苏俄同意放行大部分设备,但还是有一些中国急需的技术资料和设备没有放行。
苏俄的做法自然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所以九月中旬的两国贸易谈判一上来就有一些剑拔弩张,中国对苏俄动不动说话不算数十分恼火, 噼里啪啦指责了很长时间,虽然苏俄找理由狡辩了一番, 但又不愿意按照中国所说, 给出明确的时间表,这一领域的谈判自然很不顺利。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玉米换化肥协议的执行, 苏俄对中国只愿意拿出两百万吨玉米出口非常不满, 苏俄要求中国最起码要出口四百万吨,才能满足苏俄的需要。
苏俄同时要求提高出口中国的化肥价格,理由是原来为了鼓励中国玉米出口,苏俄给了较为优惠的价格,但中国并没有如苏俄预期的那样提供更多的玉米, 既然你达不到目标, 苏俄的化肥当然要涨价,这也让中国代表更加恼火。
中国对苏俄提供的氨肥质量较差本来就不是不满意, 差一点也就罢了, 老毛子竟然还想涨价, 老毛子是不是吃错药了?真以为中国离开了苏俄化肥就活不成了?
中国新任商业部长态度很强硬, 中国绝不可能接受苏俄商品涨价,这是不公平贸易,要求苏俄摆正立场,不要把对东欧卫星国那一套用在中国身上。
尹仲容甚至语带警告的说道, 中国并没有义务向苏俄出口大批玉米, 中国老百姓肉吃得不多, 更想多吃肉, 对一年出口五百多万吨玉米意见已经很大……
虽然最终两国达成一致,苏俄维持化肥价格不变, 已经承诺的贷款继续拨付,也放出来一批扣押的物资, 作为交换,中国将玉米出口量增加到280万吨, 凑出来六百万吨玉米的出口量,同时又新增了一大批日用物资,事实上, 加快了对苏俄贷款的偿付速度。
看起来两国达成了妥协, 但彼此的不信任又加深了一层, 赫鲁晓夫自然对从中国继续进口海量玉米不抱太大的希望,最起码他指望的千万吨级非常难以实现,在下决心于1959年加大玉米种植的同时,他也准备接受强硬派的意见, 加大对中国的压力。
但苏俄又不可能两面作战, 所以经过研究, 赫鲁晓夫决定在西柏林问题上对西方加大压力, 目的不在于逼迫西方让步,拿下西柏林什么, 他的设想是通过这一次进攻, 迫使西方和苏俄谈判,以实现他念念不忘的美苏首脑会晤, 说白了, 进攻是为了更好的谈判。
把乌布利希叫到莫斯科, 还有另外一件事, 苏俄计划叫停东德与中国的航空合作,除了需要教训一把中国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国的的航空工业高速发展让苏俄相当忌惮。
从1955年到中苏出现矛盾的1958年, 短短三年间,中国在苏俄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的基础上, 迅速实现了推力2500马力的涡桨-1(阿依24)和推力4200马力的涡桨-2(阿依20)的生产, 有了这两款发动机后,中国的支线运输及和中程战术运输机都有了相应的动力。
与此同时,中航北方直升机公司与苏俄的伊索托夫设计局帮助下, 也研发出了推力2400马力的涡轴-2, 以及配套的减速器,中国配套的双发运输直升机直4已经启动研发, 虽然推力远远不如米6, 但这种中等水平的运输机比块头太大的米6反而更具使用价值。
在此期间,该设计局还按照中方的要求, 在涡轴-2的基础上, 进行了缩小,研发了推力1300马力的涡轴-1和配套的减速器, 其大部分研究资料都给了中国,相信用不了多久, 涡轴-1也将可以使用, 据说中国准备研发一款武装直升机和轻型运输直升机。
如此一来, 中国就迅速补上了运输机和直升机两大动力空缺,再加上正在研究中的歼6战斗机和仿制米亚4的轰6, 老毛子又不傻, 当然明白自己成了中国航空产业弥补不足和高速 发展最大的助力……
随着苏俄的伊尔18等新一代运输机和客机等陆续成熟, 苏俄越看越不爽, 直升机还好, 毕竟中国搞得直升机与米6没什么冲突, 但两款运输机就不同了, 老毛子后悔无比, 为什么要帮助中国解决发动机问题, 伊尔18明显可以卖给中国的,现在可好, 苏俄的安东诺夫研发的运7都快要首飞了!
而苏俄这一次禁止, 也有商业上的原因, 巴德在1957年重新规划了项目, 把载客数量增加到48-73名, 航程也得到了提升, 增加到3000公里, 在性能上更接近图-104, 自然就变成了这款苏联客机的直接竞争对手。。
眼看着中德两国使用米格19的发动机DR-9B开始了首飞, 老毛子又是一肚子不舒服,这搞得都是什么破事呀, 哪有自己坑自己的!
苏俄一直想把图104客机卖往中国,中国借口安全问题不仅不买, 还大量进口英国的彗星客机,现在又订购了美国的波音707,苏俄本来就很不高兴。
现在两家不对付了, 自然要捣乱,老毛子要求东德以经费不足和发动机研发出现重大问题为由, 推迟这个项目的研发,并召回在华的研发团队……
乌布利希听完了赫鲁晓夫的要求后,面露疑难之色, 赫鲁晓夫面色一沉,“乌布利希同志,有困难吗?”
“不是柏林的问题, 是中德巴德飞机项目存在着高额违约金, 按照协议,任何一方取消项目合作,都需要向另外一方提供至少五倍以上的赔偿!”
赫鲁晓夫大怒,“你们为什么会签署这样的条款?”
乌布利希低声说道,“两国之间不够信任,中方担任东德吃不消这个项目的巨大花费……”
赫鲁晓夫又不傻, 哪里还不明白这个家伙的鬼心思,中国方面或许有这个担心, 但东德一口答应下来, 里面肯定有对苏俄的不信任。
赫鲁晓夫很恼火, 没想到东德都敢不听话了, 他怒气冲冲的说道,“中国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多少钱?”
“初步估计已经有四亿多马克,万一赔付, 这就是二十多亿马克,这实在太多了! ”
赫鲁晓夫瞪着眼睛看着乌布利希,“这个项目必须停止,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
乌布利希的心立刻堕入到万丈深渊,他怎么也想不到苏俄同志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一股巨大的失望席卷了他的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