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48章 第五个项目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587 2025-05-12 15:06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8093 吐槽:125 更新日期:2022-08-23 18:53:20

  日丹诺夫出这样的事情,死定了!一旦日丹诺夫被消灭,举目四望,要么是无能之辈,要么是老迈之人,他们再也没有了对手!

  胜券在握的贝利亚踏着轻快的步子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秘书们早已经把昨天和中国谈判的结果递了上来,贝利亚认真翻看了一番,就在报告上签字。

  贝利亚对钢铁同志的对华外交很不满意,日子好过了,就想着打压中国人;日子不好过了,给这个,给那个;一次还可以,两次、三次,真把中国人当傻子?

  那位苏俄留学生本来就对苏俄很警惕,他越是这么做,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越是糟糕,不能再由着钢铁同志的性子来,该给的东西一定要给,他必须为未来考虑,没有一个稳定的中苏关系,苏俄根本没办法在欧洲发展。

  对于图4的技术转让,他一直都是支持的,苏俄搞出了原子弹,中国离搞出原子弹已经不远,又有了图4,感到不安的只会是美国。

  美国紧张了,必然会压制中国,这不仅会牵扯美国的精力,中苏关系必然会越来越靠拢,明显有利无害的事情,钢铁同志为什么这么抠抠搜搜的?

  至于一些傻瓜所说的中国威胁,贝利亚很不以为然,就算中国强大了又如何?真正头疼的又不是苏俄。

  中苏核心区隔得太远了,而西伯利亚那些烂地,根本比不上中国南方那些一年三熟的殖民地,一边是拥有原子弹,蒸蒸日上的苏俄,一边是江河日下的英荷,哪个好对付?中国人该有多傻,才会和苏俄争夺西伯利亚和外东北!

  苏俄要做的是鼓励中国向南,而不是天天猜忌中国,钢铁同志明明知道这些,也曾经和中国同志划分地盘,却在实际执行中犹犹豫豫,总想从中国的地盘上捞一把……

  贝利亚知道,钢铁同志对中国在意识形态的分裂一直耿耿于怀,又对中国借着战争的机会拿下外蒙,搞到一大堆工业十分不满,心态上一直不平衡。总觉得吃了亏,所以苏俄对华关系才显得非常别扭。

  但贝利亚这个老特务对意识形态一向不屑一顾,他并没有利益形态上的束缚,他的思维完全基于国家利益,所以对中苏关系的现状也很清醒,他比谁都知道,中苏关系根本不可能回到三十年代苏俄指手画脚的年代。

  卫国战争,中苏两国并肩作战,苏俄的一切中国都看在眼里,凡是看过苏俄欧洲部分满目疮痍的中国人,都知道苏俄现在有多虚,既然苏俄的实力根本压不住中国,就不要想着对中国指手画脚,更不要惦记外蒙,那除了刺激中国,一点好处都没有。

  可惜呀,苏俄政府、军队内部这样的蠢货不计其数,他们总是幻想着绝对安全,总是指指点点,甚至于有人提议,用原子弹威胁中国,逼迫中国退出外蒙,然后和波兰一样接受苏俄的指导!

  还有德国问题,贝利亚认为没必要在德国和英美斗法,完全可以让德国统一,但德国必须永久中立,英美法也需要从德国撤军,这样德国就变成了一个缓冲区,这样与西方的矛盾就可以缓和。

  更重要的是,苏俄还可以从德国统一再狠狠捞一把,现在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连原来搬走的工厂又要搬一部分回去,这等于是养着德国人;而退出德国,却可以从西方敲一笔,拿到马歇尔贷款,这一反一覆差距太大了。

  贝利亚十分担心国家的未来,跟这帮子蠢货在一起,怎么把国家治理好呢?他同样又对钢铁越发的优柔寡断不满,再这么和中国僵持下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但这位老特务对苏俄党还是缺乏足够的理解,他并不清楚意识心态的统一对苏俄维持存在的极端重要性,而中国对苏俄最大的威胁不是国家利益。而是意识形态。

  1931年的中国,天灾不断,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寇入侵,可以说到了最黑暗的边缘;而到了1945年,则是国家一统,征服欧亚,拓地数百万平方公里,跻身四大国的行列。

  短短14年间,中国发生的惊天巨变,太具有传奇色彩了,中国路线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而中国建国之后,采取的种种修正主义的做法,又非常对东欧各国党的胃口。

  苏俄要在东欧搞农村集体化,企业国有化,东欧各国党就用中国当挡箭牌;苏俄禁止东欧各国接受马歇尔贷款,东欧各国党又询问为什么中国能拿,他们不能拿?

  还有中国放弃了对周边各国的控制,任由他们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也引起了东欧各国的不满,为什么中国可以放手,苏俄不愿意放手?

  即便苏俄不断的镇压修正主义,但谷雨那边该死的书,还是在欧洲各地流传,甚至于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允许谷雨那本书公开出版。

  而谷雨提倡的先发展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再问社会主义过渡,又恰好契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这也让苏俄的意识形态优势大打折扣。

  钢铁同志很满楚,苏俄若是没有了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苏俄又有什么理由事实上领导整个东欧和各国CP?苏俄又有什么理由将整个联盟统一在一起?如果要论威胁,钢铁同志甚至感觉中国的威胁比美国还要大!

  问题是谷雨非常贼,不管苏俄说什么,他从不与苏俄辩经,和苏俄各种交流只谈国家利益,这让苏俄想发难,都不知道怎么发难。

  而美国的压力又越来越大。他又必须稳住东线,所以在对华问题上才有那么多犹豫和反复,他还在想不出一个妥当的办法来应对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

  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镇压修正主义,可他比谁都清楚,不让人说话只能起一时的作用,时间一长,还是会有人出来挑战,而苏俄总不能一直这么镇压下去,除非与中国彻底决裂,但苏俄的国家利益又绝不允许这么做。

  钢铁同志心烦意乱,而更让他心烦意乱的是,谷雨的思想已经侵袭到党内,主管意识形态的日丹诺夫的儿子竟然和谷雨对李森科的看法一致,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虽然日丹诺夫把儿子狠狠的批判了一番,但钢铁同志比谁都知道,日丹诺夫不过是做做样子,沃兹涅先斯基,库兹涅佐夫这帮子在列宁格勒待久的人想法都一样,他们越来越紧密的抱团,真让人头疼得很……

  所以他把马林科夫调了回来。但马林科夫这个人真有能力平衡日丹诺夫吗?只要一想到他和贝利亚的关系,钢铁同志就直皱眉。

  真正的希望还是在新一代,那一批与中国的谷年龄比较接近的干部,他们经历过残酷战争的锻炼,各个精力充沛,才华出众,得尽快把他们提拔上来!

  钢铁同志拿出钥匙,打开抽屉,拿出了一个文件袋,缓缓打开,一份又一份看了起来,那里有他精心挑选的一帮年青人的情况简报,长得很漂亮的勃列日涅夫,性格沉闷但意志坚定的苏斯洛夫,小柯西金,各个都是好样的。

  钢铁同志非常喜欢这些可爱的年青人。但他同样清楚年青人的培养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空间,忍了好几年,这些年青人慢慢成熟。接下来那些老人应该让位了,而第一个他已经选好了……

  不过一想到现在的欧洲局势,钢铁同志又只能咬着牙往后推,该死的美国人,他们竟然想让德国人统一,多少苏俄家庭因为德国丧失了亲人,苏俄怎么可能退,既然美国人要斗,那就狠狠地斗一斗吧!

  1948年4月初,根据钢铁同志的命令,目前还有不少问题的图4轰炸机被部署到了东德,而当记者询问,苏俄有没有在东德部署核武器,苏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同志微笑着反问,“你可以猜一猜嘛!”

  而到了1948年4月中旬,拿到了苏援之后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在希腊干了一票大的,他们使用坊制的107mm火箭炮,攻击了希腊一处英军机场,造成了二十几架英国飞机被炸毁,英国空军包括飞行员在内,阵亡上百人之多,消息传出,全英哗然。

  事情还没完,同日,苏俄扶持的库尔德人武装侵入伊拉克北部,这一次库尔德人的武装明显强大多了,伊拉克北部多个村庄被占领,库尔德人蜂拥而起,伊拉克局势迅速混乱。

  伊拉克政府军前住镇压,没想到被打得节节败退,他们自然就求到了大英头上,谁让英国人在伊拉克驻军的,既然驻军,这个时候你就得承担起责任。

  苏俄连续几手一出。英国国内立刻就吵起来了,苏俄急眼了,他们要丢核武器,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大英,美国屁事没有,凭什么要让大英承担这样的风险。

  而且让德国统一,英国本身就不是很乐意,前两次世界大战大英死了多少人,大英的铁桶江山,就是丢在德国人手中,万一来第三次,大英就要亡国灭种了……

  英国政府事实上并不太畏惧老毛子那一套,不过英国人有意纵容这种声音,也是给美国人出难题,你看看我们国内压力这么大,你得多给钱,给少了国内不同意!

  但与此同时,大英也很发愁,美国要搞德国统一,又不是大英要搞,苏俄怼着大英不断折腾是什么道理?大英要的是美苏对抗,又不是英苏对抗。

  而战后大英糟糕的经济形势也让艾德礼又一次产生了退缩的念头,不过伊拉克有石油,又是战略要地,要是伊拉克丢了,苏俄就真得饮马波斯湾了。所以伊拉克不能退。

  同样的,希腊也不能退,王储嫁的就是希腊王子,把公主嫁给希腊人就有这方面的考虑,这一退让美国人上,大英还想在希腊混吗?

  艾德礼非常头疼,可再头疼他也得面对实际问题,他一方面不得不增派英军,另一方面在伦敦的六国外长会议上,英法两国又一次走到了一起,英国人要的是更多的援助,另外也要求美国提供B-29,大英国产的轰炸机稍微差了一些。

  而法国人则切身感受到了核威胁,不过此时法国的核计划还需要时间,而且就算搞出了核武器,法国也缺乏丢失核武器的轰炸机,法国人一边默默得研发,一边则希望进一步压制德国,或者说获得更多的好处。

  对英法的小算盘,美国人心知肚明,此时此刻,作为带头大哥,美国人绝不可能服软,美国一边慷慨承诺,满足英法的要求,继续坚定推动西德的建立。

  同时美国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的强大,就在1948年4月中旬,美国对外公开了拥有9700公里航程和33吨最大载弹量的B-36战略轰炸机。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可以执行洲际轰炸任务的战略轰炸机,也是第一款无需改装就可以挂载原子弹的轰炸机,苏俄仿制了B-29就得瑟?想得美,我们还有更牛的!

  这款翼展高达70米的庞然大物公开之后,立刻引起了世界媒体的瞩目,同时也深深震撼了各个大国的领导人,原因很简单,美国人搞出了这个东西之后,没有一个是真正安全的。

  谷雨对战略轰炸机并不是非常在意,他在意的是通过搞战略轰炸机积累大型飞机的制造经验,未来向民用飞机转型,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活塞机可以搞得这么大,相比于美国,中国现在还差得远呢!

  和美国人比飞机,短时间肯定是比不过,但是比导弹还是有希望的,在内蒙的导弹基地,谷雨和周恩来同志一起,观看了东风3A的发射。

  天刚顾顺章,火箭发射场区一片紧张的战斗气氛,期待已久的火箭试验就要开始了,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和操作,随即撤离现场,满怀激情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在地下发射控制室里,谷雨和周恩来两人默默坐在后排,听着指挥员作出决断,发出口令:“十分钟准备”……“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随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场区上的各种跟踪测量设备开机,摄影机也启动起来。

  “点火!” 令下后,发射控制台上年轻的操纵员沉着果断地按下了电钮,火箭发射场立即传来连绵不绝的巨大轰鸣声,这声音像山崩,像海啸,震颤大地。

  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喷着辉煌的火焰,直上云天,火箭在蓝天扶摇直上,谷雨和周恩来两人走了出来,拿起望远镜看了起来。

  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几十秒后,火箭排出的燃气在空中凝成烟雾,宛如一条白练在长空向东南方向延伸;最后在茫茫的天际里,渐渐变成了一个小声点,穿出了大气层,从视野中消失了。

  此时,雷达等测量通信设备,却紧紧“咬”住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亮点,精确地测定,记录和报告着火箭在每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

  在飞行控制中心,一排在谷雨看来极其简陋的屏幕上,轻轻地描下了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这条曲线,与事前标上去的理论弹道曲线紧密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火箭内部仪器工作正常,火箭飞行正常!

  不过此时的雷达测控距离很短,飞行控制中心需要打电话不断联系其他雷达站,询问所在的位置,然后将一个个位置数据显示在屏幕上,虽然慢了一些,但此时也没有其他办法,毕竟现在还没有做到雷达联网。

  火箭在太空飞行了一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大气层,直向1200公里外的预定试验场飞去,一切正常,胜利在望了,人们个个喜形于色发射相当成功,谷雨相当满意,在控制室,与在场的科研人员周培源、罗科、钱学森等人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接下来,谷雨开始了讲话,“同志们,站在这里,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第一次见到老周的情景,当时我们的革命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央邀请老周到解放区工作,我当时给他的信中是这么写的,理论物理救不了中国,要救国就得搞流体力学!

  老周过来了,我们的流体力学研究所成立了,然后就开始搞起了火箭,当时我们定下的目标就是拿出一款能打到日本本土的火箭!

  流体力学所从一无所有开始,一边购买各种设备,建立大小工厂;一边培养人才,招兵买马,历经十四年,我们终于实现了目标,可喜可贺,我代表中央,谢谢同志们!”

  现场立刻掌声重动,谷雨挥挥手,等声音停下来,他这才说道,“同志们,我们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一直衷心希望世界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一直衷心希望可以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危险,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谁也不知道!

  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在拥有原子弹的今天,一旦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亡国灭种很可能是顷刻之间!我们不得不防!

  就在昨天,我们的潜在对手公开了一款9700公里航程,33吨载弹量的战略轰炸机,这意味着什么,我不用说,同志们都清楚。

  我们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航空领域,我们想短时间内追上潜在对手多少有些困难,但在航天领域不一样,我们有你们,我们现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即便如此,1200公里射程的火箭还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同志们,我们中国人要想挺直腰活下去。希望就寄托在你们手里!中国亿万人民需要你们继续向前努力,向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目标前进!

  这不仅仅是安全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需要,有了这样的火箭,我们未来就可以把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把探测器送上月球,金星和火星!

  在这项伟大的征程中,你们是绝对的主角,到底应该怎么做,在座的同志说了算;安排给你们的同志包括我和冠生同志,都是配角,我们的任务是做好服务,让你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让你们大胆的思考,大胆的尝试,不要有任何顾虑……”

  在热烈的掌声中,谷雨结束了讲演,然后开始了表彰,周恩来同志宣布中央的嘉奖令,不仅有政治和经济待遇的提升。也有非常明确的物质奖励,吃穿住行,能够考虑的都考虑的,最顶尖的几位都给中将待遇……

  在表彰大会结束后,谷雨把钱学森先生叫到了房间,和他交谈起来,谷雨问起了他主导的航天系统质量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这些年,钱学森做了很多事情,一边培养运筹学和工业控制这一块的人才,撰写著作,建立起相应的培训机构;

  一边又对用系统的理念将航天科研生产工作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颁布了一系列条例,使得各项研究工作更加正规化,科学化。

  在研制过程中,明确建立质量责任制,从方案阶段开始,总体设计部门提出型号各阶段可靠性设计要求,分配可能性指标,并在后续阶段进行评审、验收、鉴定。

  并实行校对、审核和批准的三级审签保证,强调校对与设计员同等责任,同时强调设计师对产品生产质量的监督职责。

  在制造过程中,加强原材料、元器件、外购件的质量保证,推行质量检验和验收,发布检验工作技术条令,设立技术检验组织,并建立起了多种专业、渠道畅通的质量检验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适合航天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管理模式。

  同时他还大力倡导充分地面试验和可靠性增长技术,提议采用苏俄科学家提出的统计学相关理论,指导设计人员按照产品研制改进中的不同方式,选用不同的增长模型,再利用试验中的失效改进信息,进行定量分析,为航天系统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可靠性设计方法以及故障诊断、处理规范……

  谷雨默默听完,他再一次确定了自己的判断,眼前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能做的事情更多,“学森同志,我现在发现对你的使用还是过于保守了……”

  说完,谷雨看了一眼周恩来同志,提到了他考察207核设备工厂的见闻,然后苦笑着说道,“207厂的事情,在各行各业相当普遍,我一直在找一个人来统管全国重点企业质量体系的建设,现在这个人我找到了,就是你!”

  钱学森是工程学家,他也知道质量体系建设的至关重要,但航天体系的质量建设就已经够他忙碌了,谷雨让他负责全国重点企业的质量建设,这个难度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以他的能力,统筹好全国重点企业的质量建设是可以做到的,但这项工作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负责的政治问题和人事问题,他不怕前者,他真正担心的是后者。

  但他也不好直接拒绝,而是委婉的提到航天系统现在任务艰巨,他实在脱不了身,而且航天系统的质量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他还有不少事情要做,谷雨听完,微微叹了一口气,“你不是脱不了身,是头疼其他的事情,我理解!“

  周恩来同志在一旁劝说道,“谷雨同志,学森同志今年37岁,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科研上比较好;等到十年后,他47岁,再转到管理岗位上更加合适,到那个时候,担任科工委副主任统筹这件工作恰好!”

  “现在航天系统的成就还是稍做差了一些,不过等到你们拿出能够打到美国的洲际导弹,我相信你来领导这项工作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谷雨笑着点点头,“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又解决了精度问题,十年拿出洲际导弹差不多吧?”

  钱学森知道两位领导名义上是讨论他的安排,但实际上想得还是火箭,但他们心里着急,却又不愿意给他太大的压力,心里很是感动。

  他想了想说道,“火箭发动机本来就非常复杂,多台发动机联合使用,控制难度呈指数增加,但我们现在已经逐渐厘清了管理体系,接下来就是技术上的突破。

  我和罗科同志商量过,他认为未来三年内拿出射程3000公里的火箭希望很大,而有了3000公里射程的火箭,接下来再努力五年,拿出8000公里的火箭还是很有可能的,不过有些配套还不完善,需要国家多一些投入……”

  谷雨听到这里,点点头,“老吴,按照学森的设想,启动相应的项目!”

  “好,我立刻安排!”

  谷雨想了想,笑着对周恩来同志说道,“学森同志说八年,但配套未必跟得上,还是老习惯,我再给你们宽限几年。

  流体所成立到现在正好十三年,我也再给你们十三年,1961年前拿出来,等到那一年,你刚好五十,正好是从政的黄金年龄,到时候你可不能再拒绝我了!

  钱学森想了想,只好无奈的点点头,谷雨笑着站起身和他握手,“学森,能者多劳!现在国家缺人,你这样既能搞研发,又能搞管理的宝贝疙瘩,实在太少了,只能多辛苦你了!”

  一边握手,谷雨一边说道,“老吴,学森,今天在控制中心,我想到一个问题,千里之外的雷达系统能不能和控制中心连成一面大网?形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这样雷达侦测到什么数据,就可以直接显示出来,根本不用打电话联系。

  而到了战时,全国的雷达联网,敌人的飞机不管跑到哪里,我们都能找得到,如此防空系统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钱学森先生本身就是自动控制专家,他没想到谷雨这么懂行,高兴地说道,“当然是可行的,不过这需要有非常强的计算能力,而我们目前的计算机水平还达不到要求!”

  “就是因为达不到要求,才要发展嘛!” 谷雨点点头,接着说道,“我记得参观美国战列舰时,他们把侦察雷达,火控系统和大炮通过电统连接在一起,搞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而飞机上也有自动投弹系统,而控制这一切的都是计算机!

  而图灵在考察了二拖的坦克生产线之后,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认为可以用计算机来控制工业生产,以实现柔性生产,随时根据需要调整生产线,如此可以解决工厂生产线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修改难、维护不方便、可靠性差等等问题!

  九院那边要计算核武器理论膜型,也需要计算机器,甚至有同志提出未来有了足够的数据后,还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和核爆研究……

  谷雨一边说话,一边低头走了好几步,这才慢慢抬起头说道,“三位一体都需要用计算机,工业化大生产也要用计算机,人口统计同样要用到计算机,计算机的价值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也要重要得多,这很可能是这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行业!

  现在看来,有必要把计算机独立出来,作为第五个国家全力攻关的重点项目,而不再是子系统,学森,你觉得可行吗?”

  “谷书记,自动控制有着无比广阔的未来,计算机也确实需要重点发展,我个人支持增加对计算机的投入!”

  谷雨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谷雨利用这一次考察,将计算机的地位提升到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地位,接下来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增加经费,并进行各种必要的拓展试验。他知道一旦各项实验获得成功,中国工业将极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和美国人一起品尝信息革命时代的硕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