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6429 吐槽:89 更新日期:2022-08-27 19:30:26
周恩来同志的电报在汇报了今天会议发生种种后,他首先坚决表态支持谷雨的组织路线,然后对党内可能存在的分裂表示了强烈不安。
接着表明他个人的看法,饶漱石做了十几年的组织工作,积怨很流,很复杂,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考虑,也为饶漱石同志的未来考虑,最好是调整他的职务····,而到了最后,周恩来同志又说了一圈谦虚的话,表示是自己一家之言,请求谷雨指正。
邓萍同志看到这里,对白天发生的种种,已经明了,现在很多同志反对饶漱石并不单纯,很可能是反对谷雨同志的组织路线,谷雨同志选择了静观其变,不愿意表态,原因也在于此,他应该是想搞清楚是前者,还是后者,
而周恩来同志的电报看起来是持中庸立场,但他三条意见的排序很有意思,首先坚决支持谷雨同志的组织路线,立场分明,也不容易引起谷雨同志的反感。
然后是顾虑党内分裂排在第一,这事实上就是在担心,甚至可以说质疑谷雨同志的组织路线,看起来矛盾,但两者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方问是好的,但执行存在有些问题,一不小心会引起党内的分裂。
这就引出了第三条,既然执行出了问题,那就要更换执行人,最后还留有余地,万一自己考虑的与谷雨不同,也可以检讨一番,顺利过关。
怪不得谷雨同志要让自己阅读周恩来同志这份电报,真是滑不留手,但不知道为什么,邓萍同志天然不喜欢这样的做法,虽然对领导说话要婉转,但该有的立场还是必须有的。
比如今天的事情,他就觉得饶漱石有问题不假,但也没到人人反对的地步,他虽然和饶漱石接触不多,但也听闻他的性格,应该是搞组织的好手,怎么也不至于一无是处,否则谷书记为什么要用他?
谷雨同志刚才劝他不要把部队令行禁止的那一套拿到政治上,要讲讲妥协,难道是准备换人吗?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就在邓萍同志有些猜测之际,谷雨已经看完了发过来的多份电报,他把电报放在一边,看问邓萍,“少章,有什么体会?”
邓萍同志有些犹豫的说道,“谷书记,党政机关虽然不是部队。也不是半军事化的铁道部门,但令行禁止也是要讲的,总不能什么都是模棱两可吧,周恩来同志的电报,我总感觉有些过于圆滑了……”
“圆滑?他这份电报态度已经够明显了!” 谷雨微笑着说道,“更圆滑的东西,你还没见识过吧,有些报告说了一大堆,但你看完之后,会发现他什么都没说!”
邓萍同志微微摇摇头。“这样不好,这是我党坚决反对的官僚主义作风!”
“任何一个体制,处于初创期,带有官僚主义风气的人会比较少,但时间一长,体制一旦稳固,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他们没有立场,也没有原则,能够驱使他们的只有一项东西利益,有利则为,无利则不为;如果你的政策损害了他的利益,他们不做还是好的,最怕的是他们故意胡作非为,然后搞出一个个极端事件。
表面看着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但他们中很多人做得都是王八事,我给你说个故事,当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旁边的小镇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演讲,每到此时,苏俄的秘密警察就会出现,看看有谁鼓吹托洛茨基那一套东西。
时间一长,大家也都知道有秘密警察出现,都比较小心,有一天秘密警察又出现了,演讲之后,往住会进入最高潮-歌颂俄罗斯的伟大领袖钢铁同志。
歌颂完毕,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掌声持续了三四分钟还不停歇,因为秘密警察并没有停止鼓掌,他在监视着谁先停止鼓掌。
于是六分钟,八分钟……掌声还在继续,大家的心脏跳得厉害。九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大家害怕起来,没人知道这情形如何结束。
这时,一位坐在讲台上的造纸厂厂长鼓起了勇气,停止鼓掌,坐下。好像发生奇迹似的,
宁静降落在整个大厅内:现在可以不鼓掌了,大家如从恶梦中醒了过来。
一星期后,造纸厂厂主以玩忽职守的罪名被捕,判监禁十年。审判结束,法官走过他身边时,对他说:下次当涉及钢铁同志时,你可要小心,不要率先停止鼓掌。
而也就在同一时间,钢铁同志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说,把领导同志当作历史创造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干部,我们的工作必须得到群众的信任才行,干部来了又走了,群众一直在那里……”
听到这里,邓萍同志目瞪口呆,“官僚主义的危害真得太大了!”
谷雨说到这里,脸上没有任何笑容,“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了吧,只要我敢做,下面对此不满的官僚主义分子就敢搞出类似的东西,到时候党的形象会受到严重损害,无辜的同志也会被伤害!”
说到这里,站起身,缓缓踱步说道,“部队讲的是来之即战,战之即胜,令行禁止是首要条件,就算是错误的决定,也必须先执行,战后再讨论,做得行不行,敌人会帮助我们筛选。
但现在不打仗了,进入到和平阶段,你再用令行禁止这一套东西,遇到了官僚主义在中间捣乱,到了下面就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做决策时,必须学会综合考虑一项政策可能的影响,任何有可能钻空子的地方都要想想。
进行任何决策时,你必须考虑参加这项政策制定、执行和影响的人的利益,中高级干部的利益,底层干部的利益,工人的利益,农民的利益,城市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的利益,你都要考虑到。
最好的是面面兼顾,那大家都说好,比如我们打鬼子,没有人说不好的;打KMT,绝大部分人都说好,但若是几方面没办法兼顾,那就要搞清楚你的政策谁拥护,谁反对,脑子千万不能一摊糨糊!
这个权衡的过程离不开妥协,妥协是个中性词,只有妥协好了,照顾到大部分同志的利益,决策才能真正执行,而没有做好妥协,或者说妥协得还不够的事情,就容易出现矛盾。
但不管怎么妥协,你都必须坚持你的基本政策,绝不能动摇,比如今天发生在饶漱石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件非常典型的案例。
表面上看是很多同志对饶漱石不满,饶漱石有很多问题,比如个性敏感,心眼小,报复心强,做事简单粗暴,说话尖锐刻薄,偏偏权力欲望很强,党内对他不满,甚至讨厌的人多如牛毛。
饶漱石有缺陷不假,但他的优点也很突出,这位同志文化水平高,有见识,执行力很强,自己非常自律低调,极度内敛,对自己要求严格,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总体来说 这是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同志,但优点要远大于缺点,这样一个干净到没有朋友的干部负责组织,党是可以放心的!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同志对他的不满,如果仅仅对他说话做事的风格不满,那也应该是支持他的人更多,不求七三开,六四开,五五开总要有的,毕竟他的优点远大于他的缺点。
可奇怪的是,反对他的人特别多,问题出在哪里?一部分人确实是对饶漱石不满,但大部分人是对党的组织路线的不满,说白了,就是抱怨打天下用他们,坐天下却把他们丢一边!
他们说的对不对呢,有一定的道理,很多在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的干部确实赋闲了,被一些后起之秀超越了,他们有抱怨,有怒气一点都不奇怪,但问题来了,中央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是不相信他们的忠诚吗?不是的,归根到底是一个原因,革命胜利了,全国解放了,我们开始了大规模建设,这些干部能力上不合格!
我们很多干部搞群众工作,搞斗争有一套,但是到了建设阶段就会昏头,就拿你来说吧,你可以理清铁路运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但下面修桥铺路的方案,一下子拿来了好几个,让你损选,你蒙不蒙?”
邓萍点点头,“蒙,确实蒙,所以我有自知之明,这方面的工作都是凌部长在做决策!”
“问题就出在这!凌部长能做决策,靠的是什么?他的学识,他多年搞铁路的经验,这事实上就是专家治国。
要想让专家治国,就需要放权给他,人事、财务都要放,要不然人家做不好事,时间一长,这些专家就会有很强的影响力!“
邓萍点点头,“铁道部的技术部门大多听国内外专家的,不仅仅铁道部如此,国务院各个建设相关的部委,还有地方负责建设的部门,他们的影响力也确实越大!”
“这些专家哪里来的?有的是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搞来的,有的是我们打倒的旧阶级培养过来的,他们和我们天然不是同路人。
我们的同志又都是从残酷斗争中走过来的,能信任他们?不可能的,连饶漱石这个大知识分子都说,对知识分子要先小人后君子,这是党内普遍的思维!
但不用他们又不行,培养我们自己的专家队伍需要时间,我们攻入山西后,于1933年底启动了中小学八年制速成教育,其中的佼佼者接受了三年的大学或者大专教育,他们要挑起大梁,需要再等十年。
也就是说,1933年那一年入学的贫苦农民家庭出来的小学生,最早也要等到1954年,才有可能挑起大梁,而在此之前,我们使用和培养的所有人才,毫不客气的说,都不可能完全信任!“
听到这里,邓萍同志想了想,点点头,只听谷雨接着说道,“而且这些学生大部分还是速成班,真正的学识不仅不如德日专家,甚至连民国培养的那些专家都不如,真正管用的自己专家,可能要等到60年代才会大规模冒出来!
但是60年代之前的建设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好已有的专家,同时从党内选拔一些有一定知识,又有一定建设经验的干部,让他们负责建设工作,对专家们有所监督!
而党内有一定知识,有一定建设经验的干部,大多是918前后参加革命的东北流亡大中学生和华北各个高校的学生,这些知识分子党员,又大多出身于旧中国的中上层,在一些同志眼里,同样是不得信任的!
但现在的事实却是,我们把这些资历浅,且不得一些信任的同志放在高位负责建设,现在又不打仗,国内比较安定,建设是主旋律,甚至于考核目标都变成了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个时候一些有理想的同志就会担心党会不会变质?贫苦工农能不能真得翻身?
而那些没有理想,或者说以前有理想,但现在没有理想的同志,这些人已经慢慢堕落为官僚。他们想法就更直白了,他们赋闲了,靠边站了,没有实权了,他们不能接受……
此时矛盾出现了,他们的愤怒首先瞄准的就是负责人事的饶漱石,这才是饶漱石被这么多人攻击的根源!”
说到这里,谷雨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可不这么做行不行?不行,建设工作非常复杂,很多同志并不适应,他们中很多人,连农村工作的八政四事都稀里糊涂的,让他们搞更加复杂的建设工作,太难为人了!
但我们没有时间给他们学习,也没有家底给他们交学费,怎么办?只能请他们靠边站,让资历浅的干部来做这些工作!
再加上革命战争中造成的南北矛盾,在城市工作的白区干部和根据地干部的矛盾,各个根据地内部的矛盾,各种各样的矛盾交织到一起,组织工作可以说非常难做。
偏偏饶漱石的性子又偏狭,矛盾自然就大了,这才出现有今天的局面,但就算是非常会做人的周恩来同志负责组织工作,他也很难解决党内现在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干部的大规模更替,是党必须推动的,绝不能动摇!”
邓萍同志静静得听着,而此时谷雨又下了猛药,“古人说,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做天下,本质上就是这个道理!说白了,就是打天下需要的人和治理天下需要的人并不一样,建国后国家要稳定发展,必须换一套人马。
但打天下的人依靠马上取得的功劳身居高位,又怎么可能主动让出来?还有很多人和蓝玉一样居功自傲,有诸多不法之事,甚至威胁到了王朝的安危,怎么解决?简单粗暴的是杀戮,手段高明一些的是杯酒释兵权!
而到了工业时代,这个问题更加明显,苏俄的钢铁同志搞个人崇拜,搞大清洗,把老布尔什维克杀得七七八八,不仅肉体消灭,还株连家人部下。苏俄的做法就是把钢铁同志变成皇帝,然后来一出火烧功臣楼,这条路简单粗暴,迅速完成了换人,但后遗症非常大。
一大批跟随列宁战斗的理想主义者被消灭了,上台的是有才无德的投机分子和官僚,再加上党内官僚对钢铁同志的反击,故意搞出种种极端事件,苏俄党内无比堕落。
到了今天,贝利亚这样主管公安和情报的中央局委员都在留后路,苏俄可以说是人人自危,毫无民主可言;而卫国战争初期的惨败,也跟大清洗有很大的关系,这造成了几千万人的牺牲……”
听到这里,邓萍同志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脑袋里嗡嗡的,他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只听谷雨接着说道,“苏俄这条路太过血腥,党和国家付出的代价太大,我一直引以为鉴。
我的办法一开始是杯酒释兵权,所以46年初,一大批军队同志可以拿着战品赋闲,给他们较高的级别和待遇,但并没有真正的实权。
但事实证明光光杯酒释兵权是不行的,很多党政干部已经堕落为官僚,他们沉迷于权力,不愿意退下来。所以我不得不加强组织系统和监委的权威。让那些有理想的老革命负责监督全党,不断清理犯错的干部,好逐步实现干部换血。
这样做,虽然有一些冲突,有一些矛盾,但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党能够承受,而且有理想的老革命负责监督,又可以保证新培养的干部不至于堕落,虽然慢一点,但却非常稳健,
这个过程中,饶漱石负责组织,任弼时同志负责监委,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七大至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以各种名义被赋闲的不再少数,自彭真以下被处罚的党政干部更是数不胜数。
但做这样的事情必然会得罪无数人,他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任弼时同志彻底累垮,现在只有一口气;饶漱石同志则得罪了全党上下,现在又被围攻……
但党没有选择,要么大清洗,要么用这样的办法换血,不断的换血,一直要换到我们培养的第一代年青人成为我们建设的主导力量才有可能缓一口气。
但这些在我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年青一代才刚刚成年,他们要挑大梁,最起码也要等二十年,这就要求我们的换血政策必须坚持二十年!
这项工作很艰难,这段时间党内矛盾重重不说,建设任务也异常繁重,我们不仅要实现站起来的目标,还要为富起来的目标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培养出革命事业真正的接班人,所以负责监督的同志格外重要,必须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说到这里,谷雨转过头,看着邓萍,一字一句的说道,“跟你说这些,就是告诉你,你就是我认可的那些充满理想的同志之一!相比于不少已经堕落的党内同志,我更信任那些出生入死的部队同志,你们一直在用生命践行革命理想,他们才是最适合监督的人!
要论吃苦,没有人比前方作战的同志吃的苦多,没有理想绝对坚持不下来;要论对现代化的理解,对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没有谁比部队的同志认识深!
可以说,目前党内对建设事业最关心,也最有理想的一批人,大都和部队有联系,所以我让段德昌同志主管军队日常事务,提供武力保障;陈赓同志负责教育,保证下一代长不歪;朱德、秦石儿两同志进入到监委工作,担负着监督全党的重任!
而你,我准备让你担任的中办主任不仅仅是迎来送往、上通下达那么简单,更是党务系统最重要的领导干部之一,全党工作无不参与,无不与闻!你接下来的日子绝不会好过,要做好为党的事业牺牲的准备,不客气的说,你随时可能变成第二个任弼时,第二个饶漱石!
如果你不想做,我不勉强,但只要你接受了任务,就没有了退路,一定要想清楚,当然了,你也可以放心,为党做了牺牲的同志,党从来不会忘记更不会放弃他们作为安抚全党的替罪羊!”
邓萍同志听完,缓缓得举起手,郑重得敬礼,“谷书记,我明白了,真正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我一定保持理想,绝不堕落!”
“好,我记住了!”谷雨点点头,“少章,明天你回京参加会议,记住多听少说,等我回来了,把你的所见所闻告诉我!
同时你要把我今天这番话,转告给段秦两同志,你告诉彭德怀同志,在这一次会议上,把眼睛放得亮亮的,把那些已经堕落成官僚,自己没本事搞建设,还赖着不走的人挑出来,北戴河会议期间,我要听到他的报告!
两千万烈士付出无数牺牲,才有的大好河山,能不能巩固,能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跟他在监委干得怎么样,很有关系!”
“是,我一定将您的指示转达到位!”
谷雨点点头,和他握了握手,然后把心情很复杂的邓萍同志送了出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谷雨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党内事务也是如此,这些干部讨厌饶漱石,对他的政策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服气,好呀,那我就放出更狠的人,到时候他们就会珍惜饶漱石了,就这么简单!
饶漱石再怎么让干部们不满,那也是党政干部队伍中的一员,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么多年磨合下来。他已经比较小心了,但彭德怀同志就不一样了,这位大帅,可没有多少顾忌的地方!
北戴河会议上,彭德怀同志肯定会拿出很多他喜欢的东西,到时候党内干部再不妥协,那就放出彭德怀同志。由着他折腾,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抓一个中央局委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