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37章季筱泉访美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117 2025-05-12 15:06

  尼克松猜得没错,艾森·豪威尔听到这里,再也无法容忍,他非常干脆的说道,"理查德,必须反击,你有什么好办法?"

  尼克松当然不能让艾森·豪威尔失望,他告诉艾克,可以从麦卡锡的私生活和滥

  用职权下手,而且肯定可以获得成功。

  1953年,麦卡锡和他的多年助手结了

  婚,但美国各界认为麦卡锡此举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因为麦卡锡和科恩

  ,以及经科恩引荐而加入麦卡锡委员会的

  沙因超越同事的特殊的三角感情关系。

  科恩是犹太裔富二代出身的律师,与许多犹太裔巨富关系紧密,他年仅二十多岁,但手腕狠辣,在之前短短几年的检察官生涯中,已将十多名间谍送进监狱甚至判处死刑,罗森伯格夫妇就是被他被送上了电椅。

  而在谷雨的前世,科恩对美国政坛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21世纪前二十年,因为他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徒弟名叫唐纳德,对,就是那个川圣人!

  事情就出在沙因身上,此人是家里有

  酒店的富二代,科恩对他一见如故,很快把他安排进麦卡锡的委员会。(

  科恩和他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麦卡锡说,科恩唯一失去理智的时候,就是他和沙因在一起的时候。

  科恩和沙因还一起双宿双飞,前往欧洲,调查各类机构和图书馆,试图找出间谍活动的蛛丝马迹,他们还因此行一起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

  到了1953年下半年,沙因应召入伍,科恩动用了自己能动用的所有关系,帮他争取特殊待遇,但陆军根本不理他这一套

  ,麦卡锡攻击陆军的起源就在于此!

  所以尼克松的办法就是让陆军指控科恩的不当施压行为,麦卡锡为了科恩,甚至连肯尼迪家族的老七罗伯特都赶走了,麦卡锡肯定要保护科恩,到时候来一场对全美公开直播的电视听证会,盯着麦卡锡与另外两个人的特殊关系穷追猛打,把他们的名声彻底搞臭!

  不管听证会结果是什么,只要坐实了麦卡锡等人的同性恋行为,他们就基本完蛋了,再也没人把他们当回事,因为这是一个对同性恋异常歧视的时代,或许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很少讨论同性恋问题。

  尼克松这一手实在有些下三滥,所以艾森·豪威尔有些犹豫不决,并没有立刻做出决断,谈完了讨厌的麦卡锡,艾森·豪威尔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中国人曾经邀请杜鲁门访华,现在到了1953年年底,也该问一问杜鲁门什么时候出行。

  苏俄领导人不断加大筹码拉拢中国,美国家大业大并不需要这么做,但也要看一看,杜鲁门作为前总统,影响力不小,他来做这件事还是比较适合的。

  杜勒斯告诉艾森·豪威尔,杜鲁门的访

  问已经基本确定,会自1954年4月出发,在中国待上两个月,然后到了7月份返回美国国内,中国领导人谷雨已经预定会和杜鲁门会晤。

  艾森·豪威尔点点头哦,他想起来退休之后的杜鲁门现在日子过得不是很好,艾森·豪威尔就相当关心,毕竟他也要退休呀,他帮助杜鲁门,既可以获得好名声,也可以形成一个善待前总统的惯例。

  所以他就询问,有没有办法帮助杜鲁门从中国获得一些收入,解决一些困境,中国应该也不会为杜鲁门出讲演费,顶多出来回路费和中国期间的各种费用。

  杜勒斯兄弟一个是国务卿,一个是中情局长,消息灵通,他告诉艾森·豪威尔办法倒是有,中国人口众多,过去一直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而杜鲁门的家乡密苏里州又是美国第一农业大州,过去中国从密苏里州进口了不少农产品。

  如果让中国多进口一些密苏里州的农产品,对杜鲁门应该会有帮助,至于怎么对杜鲁门有帮助,大家心知肚明,不过这一切都符合美国惯例,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杜鲁门或许捞了一些,但不是很多,要不然去年美国也不会大规模缩减了中国的纺织品配额。

  不过美国削减中国的纺织品配额,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数量减少了不少,这也让美国农业部很头疼,今年艾森豪威

  尔上台之后,不过中国,美国国内也有不

  少利益集团呼吁艾森·豪威尔恢复和扩大纺织品配额,以增加中国的进口,有进有出

  扩大贸易,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这件事艾森·豪威尔很清楚,如何帮助美国农场主出口剩余的农产品一直是美国政府的心腹大患,但中国的纺织品价格太低,对美国的纺织业冲击不小,所以这就是一个权衡的过程,艾森·豪威尔更多的是把纺织品配额和最惠国待遇当成牌来打,经济上威胁中国。

  不过中国明确表示,他们不会因为这些,就在日本问题上让步,所以艾森·豪威尔一直没有恢复中国的纺织品配额,不过

  现在艾森·豪威尔既然想与中国拉拉关系,增加对华农产品出口,或许可以做一些事

  情,但这需要一个突破口。

  不过艾森·豪威尔并不知道的是,此时

  此刻的中国已经主动送来了一个突破口,因为让谷雨记忆深刻的1954年终于到了!

  为了挺过1954年的大水,在送走赫鲁晓夫之后,谷雨在年底的各项工作会议上,提到了1953年极其异常的气候,要求全国各个气象站要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天气太反常了!

  1953年四月份,黄淮平原倒春寒,当年的春小麦减产几十亿斤,而这一年的夏天又格外的炎热,一直到冬天,气候都比较温暖。

  这种异常的天气,根本不用猜,就知道第二年肯定要出事,就算1954年不会发大水,1954年出现其他大灾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谷雨的看法也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认可,大家伙又不傻,这样一个暖冬下来,1954年黄淮春小麦肯定要减产,至于其他地区会不会发水灾,谁也说不准,这会做一些准备,绝不是坏事。

  在这两次会议上,谷雨拍板决定减缓粮食物价改革,可以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做一些试点,但原定的规模要缩小。

  为了保证关键时刻不掉链子,谷雨要求在主要交通枢纽地带的粮库中储备更多的粮食,一旦出现灾情可以及时救援,此时中国的交通不方便,别到时候有粮也运不出来。

  同时他决定利用这个冬天,从美加澳再进口150万吨小麦,保证府库充盈,小麦可以保存好几年,就算1954年没有灾荒,也可以为接下来的物价改革做准备。

  除了从三国进口小麦以外,谷雨同时决定派出周恩来同志访问暹罗、缅甸和孟加拉国,想法设法从三国搞到更多的粮食,以备不患。

  做出这个决定,也就意味着1954年中国的外汇将会出现几千万美元左右的缺口,谷雨自然就需要想办法,对内自然要压缩,除了要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外汇购买以外,他还要求马上要启动的第二次三反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涉外事务上,堵住口

  子!

  除了减少支出以外,自然要想办法增

  加收入,不过此时欧美各国经济恢复的同时,不公平的国际经贸关系也越发明显,农矿产品的价格都不怎么样,竟然还在下降,这也严重损害了中国这样的原料出口

  国的利益。

  要想搞来更多的钱,真正的希望还真得只有苏俄,所以谷雨在会议上,非常明确的告诉出席会议的地方干部们,必须不折不扣的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动员足够的群众前往苏俄,同时要保证提供苏俄的日用品和农副产品按质按量的供应,必须明确责任制,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要找谁算账。

  会议之后,谷雨叫住中央局候补委员、央行行长季筱泉,季筱泉即将访问美加,负责这一次粮食大采购。

  他告诉季筱泉,你到美国之后,不妨直接说这一次采购是为了备灾而来,因为今年中国气候太反常,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季筱泉同志担心这样做是不是太示弱了,对中美南洋问题僵持不下的谈判也不是很有利,谷雨摇摇头,"我们硬过了,现在软一些不见得是坏事,我们农业不行,美国人也是知道的,若是明年真出事,可以顺势搞来一些救济粮!"

  季筱泉和张闻天两同志扮演的角色非常类似,只不过一个是对美,一个是对苏,要不然也没那么容易搞到中央局的席位,哪怕是候补,事实上都非常难,以至于这一次对外公开中央局名单后,无数人大跌眼镜......

  季筱泉告辞离开后,谷雨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心里很清楚,以现在中国的家底,挺过1954年的大水灾,问题并不大,就是损失多少而已。

  甚至于这样的大灾,还可以推动一些大事,比如葛洲坝,又比如移民,家底都被淹光了,相比于国内几亩地,还是前往海外省更好一些,群众会算这笔账的。

  谷雨真正头疼的实际上还是中美关系,此时此刻的美国太强大了,若真和老美为敌很多事情反而不用烦恼,偏偏此时的中美关系没到那一步,如何相处还真是烦心的事情,他唯一可以参考的先例就是前世90年代,问题是此时的中国党情国情都不允许他做出过分的让步,他的自尊也不允许他做出过分的让步。

  现在看来和老美也只能这么磕磕绊绊

  下去,等待着苏俄犯傻,其他办法,他也实在想不出来,说到底就一个字熬,熬到七十年代就好办了!

  此时此刻的谷雨并不知道大也有大的难处,同样困难不小的艾森·豪威尔已经调整了谈判条件,而在知道季筱泉访问美国后,艾森·豪威尔也计划接见他,毕竟这位美国培养的共产党高层已经跻身了共产党的决策权,艾森·豪威尔觉得有必要给予一些尊重。

  不过出乎艾森·豪威尔意料的是,他刚刚做出决定,那个该死的麦卡锡又一次挑衅他,民主党执政的20年被他成为背叛的二十年,老艾克上任刚刚一年,麦卡锡又加上了一年,变成了背叛的二十一年。

  艾森·豪威尔真得被激怒了,这个麦卡锡太过分了,当然了艾克不可能沾这样的脏水,接下来的事情自然还会交给尼克松,反正这家伙黑的很,干这种活最擅长...

  尼克松也乐意接受这样的活,要说起来,把反 CP 作为口号,争取个人政治利益,是他开创的,却被麦卡锡学会,越搞越大,尼克松一直相当恼火。同行是冤家,不把麦卡锡搞倒,等到艾森·豪威尔退休,麦卡锡就会和他竞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这是绝不能容忍的,借助艾克的强大影响力干掉麦卡锡,绝对是有必要的。

  而且搞这样的阴谋,不可避免也会与那些陆军,还有其他对麦卡锡一肚子气的美国权贵打好关系,这对于他未来的总统之路自然是好事.......

  相比于政治上比较稚嫩的麦卡锡,尼克松的手段就高明多了,他一边迅速拉起人马,开始了对麦卡锡和他一伙人的围剿,一边打着艾森·豪威尔的旗号,与麦卡锡背后的大老板们商议,二选一,你们是听艾森·豪威尔的,还是麦卡锡的?

  就在尼克松加紧活动之际,季筱泉乘坐飞机首先来到了九州,这是谷雨特别交代的,让他先去九州日本和东京看一看日本的情况,然后再从九州去夏威夷,再前往美国本土。

  谷雨让季筱泉去日本,一是想搞清楚本州日本现在的复苏情况,日本战役打得那么惨烈,战后又被拆分为三,丢失了主要煤炭产地,本州日本的发展一直比较艰难。

  不过爪哇战争让小鬼子们稍稍松了一口气,而老美又一直让小鬼子随便出口纺织品,本州日本的纺织工业发展非常快,看起来有些起来的迹象,谷雨自然不放心,让金融专家去东京看一看情况。

  二是看一看九州的发展情况,东德61

  7事件爆发之后,谷雨也对九州的情况不太放心,别小鬼子有样学样在九州搞事,虽说他不在乎九州的日本人逃到本州岛,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一向不喜欢搞得血淋淋的......

  季筱泉秘密来到九州,在驻军的营地招待所安置下来后,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钟在大街上走了走,他发现无数人骑着自行车人来人往,报告上说,九州日本的自行车已经普及了,比上海普及速度要快一些,本来季筱泉还不太相信,现在看来是真得......

  路面上各种店面有不少,在一个路边的服装摊位前,一名日本妇女正背着孩子,站在那里驻足观看,摊位上摆放的衣服,从衬衣到裤子全都有。

  街道上并不是很干净,垃圾不少,还有一辆拖着垃圾的马车缓缓走过,突然马车停了下来,一个穿着鲜艳的衣服,背着小书包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晃晃悠悠的走了出来。

  远处还有一个女孩子坐在自行车上玩耍,不一会从自行车上下来,跑到了路边一个制作棉花糖和卖儿童玩具的小摊位上看来看去.......

  看到这一幕,季筱泉多少有些感慨,

  日本战败后,不管是九州,还是本州日本

  ,都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因战争成为孤

  儿的孩子们,给予了很好的照顾,这么重

  视孩子的教育,日本人真得不可小瞧。

  虽说中国对九州的支援不多,但是九州人口较少,又是捕捞海鱼,又是跑到中国和南洋做生意,甚至还办起了这个那个的小厂对外出口。

  或许是为了拉拢九州,本州日本虽然与九州日本互不承认,但两地的经贸往来相当频繁,不仅大量进口九州出产的煤炭,还把他们从美国那边获得的各种订单,也拿出一些交给九州日本的中小企业生产

  这样一来,九州日本既可以从东亚大陆各国搞到好处,又可以蹭一蹭美国的好处,也不用发展军事力量,这几年发展相当快......

  虽说九州日本的发展速度有些出乎意料,但季筱泉却要轻松一些,九州日本只要发展得还行,老百姓日子过得下去,不满意了又可以往九州跑,应该不至于捅出大篓子。

  至于他们和本州日本的关系,他又想起了谷书记说过的话,只要中国发展起来了,九州就挣脱不了我们的控制,要有这个信心;

  既然我们要开放,就不能拦着九州不让开放,反而要很好地利用这个窗口,为中国的发展谋利,这才是长远之路......

  季筱泉接着又乘坐飞机来到了南东京

  ,说起来这个南东京非常有意思,并不属于九州日本管理,也不属于本州日本管理,中国驻军也就维持社会秩序,当地组织民众搞起了自治,流通的货币甚至还是本州日本使用的贬值后的日元。

  因为中国压根不封锁边界,日本人同样不可能封锁,所以南北东京从经济上一直联系在一起,自然也受到了日本经济复苏的辐射。

  现在南东京大大小小的招牌数之不尽,有日本人,也有不少中国人跑过来开店,推销中国的商品,时不时还有美国大兵大包小包提着离开。

  看到这些,季筱泉还是很满意的,要说起来,南东京是中国很重要的外汇来源

  ,解放军进驻被美国人炸得一塌糊涂的南东京之后,以军管的名义,控制了无数地

  皮,一开始是修房子,修码头,修仓库,这几年日本经济有起色了,就开始盖房子,盖这样那样的商店。

  商店盖起来之后,中国通过南东京,出口了大批农产品、日用品和各种工业品,那些美国大兵事实上干的是走私的活,他们购买中国的廉价商品之后,卖到美国后就能赚到不少钱,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这些美国大兵手里都是美元,而中国商店最喜欢的就是美元,相比于用日元支付,用美元支付可以节省5%,这凭白给了美国大兵们5%的利润,这也就不奇怪这么多美国大兵搞走私了。"

  除了商店以外,大大小小的房屋租金,仓库和码头的使用费用,一部分是美元,大部分则是日本,虽说现在日元不能直接兑换成美元,但自从日元和美元按照360日元兑一美元挂钩后,这些日元已经有不少用处了,最起码可以从日本购买一些美国面粉。

  美国人下了这么大的本钱,本州日本未来发展起来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南东京应该能占到不少便宜,也只能采用这样的方式蹭一蹭了。

  对于中国人搞得这个口子,美国人和本州日本人也是头疼无比,走私不仅刹不住,还不好刹,每年从这个口子流出的各种外汇最起码有上千万美元,而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个口子只会越来越大......

  不过从南东京往本州日本观看,季筱泉发现本州日本现在的情况要比九州日本的情况要差一些,但差距也不算大,这也不奇怪,即便美国大肆输血,但本州日本人口基数摆在那里,想迅速发展起来并没有那么快。

  看到这一幕,季筱泉心里很不爽,怪不得谷书记死活咬着要本州日本人给出巨额战争赔偿,眼瞅着小鬼子从战争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念头不通达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