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77章 试探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0695 2025-05-12 15:06

  谷雨和尼克松的手握在了一起,第一句话就让尼克松忍俊不禁,“尼克松先生,在与您会面前,我又一次重温了厨房辩论,那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辩论!”

  “那么您认为谁是胜利者?”

  “文明和制度之争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结果,而在不同时期,效率和公平谁更重要也说不好,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你们两位辩论者多少有些不幸!”

  尼克松自嘲的笑了笑,然后试探道,“您说的很对,在那一次辩论后,我没有成功的竞选美国总统,而赫鲁晓夫先生同样不幸,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苏俄就换了三个第一书记!”

  “这不算奇怪,贵国在此期间也换了三位总统!”

  “那完全不一样!”

  “呵呵,你们都变了,只有我不变,不过我也快退休了!”谷雨笑了笑,“尼克松先生,马上新一轮美国总统大选就要到来,您完美没有必要气馁,可以再试一试,中国人说事不过三,这一次您会退休的!”

  “多谢您的支持!”尼克松一本正经的说道,“您的年纪在政治家中不算大,听到您亲口说出要退休的消息,我非常吃惊!”

  “老了就要退休,我最早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是1942-1943年,我先是在中苏边界见到了钢铁,后来在开罗,我见到了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而到了今天,我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开,换上了新人,然后新人又下台,变成了旧人,现在只剩下戴高乐,而戴高乐中间也沉寂了十几年。

  这种感觉非常不舒服,正好我即将六十了,我想着该退休了,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这个世界好东西、好地方还有很多,我想在人生的黄昏时分走一走看一看,要是再拖下去,也许就看不到了!”

  “这听起来非常美好,不过我相信中国人民会舍不得您离开!”

  “我并不特殊,没有我地球照样转,人民用不了多久,就会适应的!”谷雨笑了笑,“这一次您在中国转了转,感觉怎么样?”

  “我看到了很多很美好的东西!”

  “您也肯定看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是的,贵国的基础建设还很落后,这需要改进!”

  “这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我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基础建设投资并没有排在第一位,中国也想拥有贵国的大豪斯,大厨房,可现在不行,只能先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您遇到了那些棘手问题?”

  “那就多了,我们内部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现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发展的不好,已经变成了包袱,吞噬了大量的资源!”

  “贵国准备怎么改革?”

  “这个办法很多,不过基本原则是不再顾忌所有权问题,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我是否可以认为贵国将鼓励一些有能力的私营企业兼并发展不好的国有企业?”

  谷雨微微颔首,但很果断的说道,“您可以这么认为!”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并不算突破,这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操作,我并不是很在意所有制问题,中国比较特别,中央政府和各省市财政分权,双方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同样是国有企业,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的所有方利益就不完全一致,想法也不一样。

  站在中央的角度,可能会支持中央国企或者与中央关系很好的民营企业、华侨企业和香合国家企业发展,但地方有地方的想法,他们或许更希望辖区内搞得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存在着多种模式。

  有一些搞得好的民营企业会得到扩张的机会,但也不是全部,而且出现困难的也不仅仅是国有企业,一些民营企业也可能遇到困难,必要时,中央或者地方的国有企业很可能会兼并亦或托管这些民营企业,所以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国退民进,只要符合我们的原则,都可以参与进来!”

  “我是否可以理解,美国企业也有资格参与进来?”

  “是的!”

  “会不会有什么限制?”

  “我们禁止私相授受,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处理程序,会在报纸上公开,外资企业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参与进来,我们一向很支持与外资企业的合作!”

  “这是一个好消息!”

  “这是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在稳步推进!”

  “刚才您说的是对内最头疼的事情,您对外是否也有很头疼的事情?”

  “中国要想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局势,我们不想打仗,不想在军事投入过多,可现在的国际局势却由不得中国政府,虽然相比于贵国和苏俄,中国的军费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相对并不高,但我觉得还在太多了!

  在我眼中,中国军费最理想的比例是GNP的1%多一些,绝不能超过1.5%,但现实的国际局势却逼着我们一再突破上限,我想呼吁贵国和苏俄,能不能缓一缓,搞一搞裁军会议,我实在不明白贵国和苏俄搞那么多核武器,到底为了什么?人类灭亡一次就够了,灭亡几十次的意义在哪里?”

  “中国现在的军费并不低!”

  “我们的军费是GNP的2.1%,与贵国的4%-5%,苏俄的接近10%,欧洲普遍3%以上,相差非常大!”

  “但很多人认为中国隐瞒了军费开支,中国真实的军费开支应该是对外公布的三倍以上,这么一算,中国的军费占比实际超过了美国!”

  “或许贵我两国的统计标准有些区别,但中国的军费开支控制的非常好,如果我们达到了GNP的6%以上,中国军队的换装速度绝不是现在的模样!

  相反贵国和苏俄不仅仅是核武器在疯狂扩张,常规武器也在大幅度增加,我去苏俄访问的时候,询问马祖罗夫,你搞那么多飞机坦克干什么?他反问我,美国的海军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还要强大很多倍,他们又是为了什么?

  你们两国一个是陆权,一个是海权,都强大到极致,中国作为边缘地带国家,夹在你们中间,压力非常巨大,但即便中国,中国还是尽最大可能保持了克制……”

  面对谷雨的抱怨,尼克松心里也挺无奈,美国政客们也不愿意花那么钱搞军工,艾森豪威尔退休前的那番话也是尼克松的想法,但有什么用呢?庞大的军工复合体需要利益,更何况他代表的还是加利福利亚财团的利益。

  所以尼克松只能抱怨是苏俄大肆武装,引发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谷雨摇摇头,“我不觉得苏俄有打一场世界大战的想法,苏德战争对苏俄的伤害太大了,他们并不愿意打仗。

  我认为贵国可以与苏俄搞一搞裁撤核武器的谈判,哪怕核武器裁撤不成,也可以裁撤一些常规武器,现在这么僵持,我们这些不相干的国家受不了,你们自己也迟早受不了,各种武器的维持费用也是很高的!”

  “这或许是您的看法,但苏俄不会这么认为!”

  “苏俄也想有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经历了古巴之后,谁又会相信苏俄?”

  谷雨微微叹了一口气,“我明白贵国的意图,现在看来只能等到贵国也累了,才会真正坐下来,希望这一天早一日来到!”

  “中国也可以先走一步,据我所知,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加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中国政府的声明,您应该清楚,不过现在我已经在考虑有条件的加入条约!”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消息,但为什么是有条件的?”

  “是为了世界和平,种种迹象表明以色列和印度的核武器研发进程越来越快,但美苏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却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这是两个火药桶,一旦有一方输急眼了,丢出了核武器,哪怕是一个脏弹,都是很大的麻烦!”

  谷雨心里想打压印度和以色列,嘴巴里面满嘴世界和平,听着尼克松相当头疼,不过他可以推辞不了解这一块,然后转移话题问道,“您简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您打算写一本回忆录吗?”

  “我知道美国总统喜欢写回忆录,而我们党的高级干部也有不少写回忆录的,我自然也不例外,我已经打算在退休后写一本到1945年的回忆录,总结战争时期的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也想反思一些问题!”

  尼克松立刻来了兴趣,“比如?”

   “今年是1967年,30年前的今天,中日全面战争打响,当时中国的形势极端危险,我们在和日本人厮杀的同时,在缅甸和英国对峙,我们还在天津租界问题上得罪了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我们与苏俄围绕着外蒙也起了龃龉。

  而在国内,当时东部的中国还有很多GMD的残余力量,全国上下还有各种土匪上百万人,可以说整个国家极端的危险。

  为了活下去,我当时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哪怕与日本有一点一滴的关系,我们也要仔细检查一番,我们杀了不少人,劳改了更多的人,移民了一大堆人,有效得保障了国内安全,为最终击败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基础。

  虽然到了1940年初,形势好转,我国开始逐渐调整政策,但当时采取的强硬手段,有些还在使用,虽然宽松了不少,但核心目的没有变。

  我从来没有后悔这种种做法,中日两国的战争是两个民族之间的总体战,输掉的一方必然会失去非常多的东西,偏偏日本是一个工业国,中国是个农业国,双方力量差距太大。

  日本人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在中国搞大屠杀,杀光、烧光、抢光,造成了千万人死亡,他们还在中国搞细菌战,人为制造瘟疫,甚至于把数千名中国人活体解剖,可以说残暴到了极点。

  我只有做得无比果决,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中国才可能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中国才可能保持统一,这是非常无奈,但非常正确,这一点凡是了解南北战争时期,谢尔曼将军做法的人都明白,有些事必须做,要不然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但我也意识到,采取了这种过于强硬的做法,也带来不少后遗症,有的后遗症直到今天还存在,我常常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后遗症,我不指望没有,但我还是希望减少一些!

  我准备到时候写出来,就是想让国内外的读者们做一些指正,未来若是有一天中国处在同样的境地,中国人民或许就可以参考,毕竟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

  尼克松听完翻译,相当的感慨,尼克松也经历过二战,不过他在二战期间做的是后勤,可以说默默无闻,还不如肯尼迪有新闻,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能够理解二战的极端残酷,也明白谷雨话语间流露出的血雨腥风,他有些感慨的说道,“那真是一场空前残酷的战争!”

  说到这里,谷雨悲天吝人的说道,“是呀,真不希望未来会再爆发那样的残酷战争!”

  不过尼克松也是老江湖,反应很快,谷雨屁股一撅,他就知道谷雨想说什么,谷雨知道有不少人诟病他的一些强硬政策,很可能也担心退休之后,中国国内有人拿这个问题,把他打成钢铁第二,所以选择了公开回应,为自己洗白,让别人没办法指责他。

  而为了避免他叽叽喳喳,甚至于还捆绑了谢尔曼,当年的谢尔曼不也在南方烧光、抢光,除了没有杀光,做得同样特别狠,除非美国人彻底把谢尔曼批臭批倒,否则尼克松没理由反驳中国,你能做,我不能做?

  你要统一,我不要统一?哪怕有些人说谢尔曼是19世纪的人,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落后的一塌糊涂,比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还要落后。

  所以尼克松没在这一点上指责中国,而是盯着中国战后的强制移民政策指责,他认为中国在二战结束后的移民政策是错误的,血腥的,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没有影响到中国的统一,谷雨在有意避重就轻。

  不过他这一次来中国并不是和谷雨吵架的,他紧接着认为谷雨有反思是好意,希望中国早一点迷途知返,停止这一类做法,并进行了一系列修改。

  谷雨并不生气,而是叹了一口气,“尼克松先生,您刚才的指责有很多是西方媒体的臆测,我们并没有做任何种族灭绝的事情,绝对没有,相反,西方倒是做了一大堆种族灭绝的事情……

  中国建国时期条件差,移民地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各种移民准备不足,确实造成了不少伤亡,这一点我们一直是承认的,所以在发现问题后,我们这些年陆陆续续进行了一连串调整,尽可能减少移民是死伤,这些年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

  您刚才说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死亡率高,实际上你搞错了,死亡率最高的是退伍转业到生产兵团的解放军战士,要说苦,他们是最苦的,也是牺牲最多的……”

  谷雨列举了一连串数据,然后告诉尼克松,如果美国人不相信,可以去海外省参观,那里有很多烈士纪念碑,都是开拓时期牺牲的同志,而现在海外省很多地方已经完成了改制,允许外国人参观。

  尼克松相当不答应,他还是揪着谷雨的一点不放,你为什么要让那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迁徙到内地和南洋,为什么迁徙海外省的土著,“原因很简单,我们要照顾这些艰苦地区的少数民族!

  中国不如贵国,国力有限,提供不了这样那样食品券,若是不想办法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真得会饿死人的,而越是艰苦地区的少数民族,死亡率越高!”

  谷雨提到了外蒙地区的白灾,提到了南疆的沙漠,提到海外省土著的极端困苦,那是真正的人吃人,而且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人不管行吗?

  迁徙到中国内地和海外省后,他们可以跟着学习先进的耕种技术,提高文化水平,要比原来所在地强的太多,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尼克松先生,这是一个中国独有的扶贫手段,所以我们的移民部门会长期存在,不会因为过去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否定了移民工作的必要性!”

  “不,中国的强制移民政策本身就是错误的,这违反了人民的迁徙自由……”

  “尼克松先生,在我眼中,人的生存权远大于人的迁徙自由,中国与贵国不同,贵国可以搞一个印第安人保护区,但我的良心做不到。

  我看过一本小说,一位贵国的母亲在大萧条时期,因为给子女准备了猪蹄作为食物,十分痛苦,我当时就看不懂,哪怕到了今天,中国老百姓有点肉吃,但猪蹄还是中国的美食,怎么贵国人民在困难时期吃顿猪蹄竟然痛苦,那贵国人民平时吃的该有多好!

  可同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您知道吗?”谷雨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当时中国的极端困难,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困苦,然后反手一推,询问尼克松,“尼克松先生,中国就是这么个现状,我们很多选择在国外看起来不理解,但在中国却是必须,移民就是如此,这是解决贫困的办法,虽然存在问题,但瑕不掩瑜!

  我不讳言,有些移民存在着一些政治上的考虑,可如果您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您就应该清楚这些都是必须的,我们能够保住一些地区已经非常幸运,我们绝不敢再冒风险,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搞迁徙,您不会真的以为我愿意做这种事情吗?中国政府是没有选择!”

  尼克松当然明白谷雨的说辞,由于沙俄和苏俄曾经的侵略,中国人为了砍断苏俄的影响,不得不下决心搞迁徙,这一点他当然清楚,但是他想不到谷雨竟然公开说出来,这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或许在暗示中国对苏政策的转变?

  但他同时有些恼羞成怒,谷雨竟然又揭了美国印第安人的旧账,言语间指责美国人,虽然美国人可以做,但尼克松绝不接受谷雨这么说。

  但还没等他说话,老奸巨猾的谷雨继续说道,“尼克松先生,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中央制定政策,到了执行阶段往往会有很多问题,甚至改变了政策的原意。

  不仅仅如此,很多时候,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往往会围绕着如何纠正,争论不休,纠正的过程往往会有滞后性,而且会滞后非常久。

  这一点不是中国一家就有的,正如贵国19世纪下半叶颁布的《排华法案》一直执行到1940年代一样,大国的很多政策都有这样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很难避免。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避免错误的执行,才能及时调整错误的政策,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要谦虚接受批评,批准的途径越多越好!”

  尼克松被噎着很难受,但《排华法案》和印第安人保留区又是美国的黑点,他总不能说,美国一点问题也没有,他转移到对中国制度的攻击,先是强调美国制度的优点,然后又告诉谷雨光接受批评还不够,贵国应该允许反对者成立政党……

  “国外对中国有很多不实报道,误导了很多人,我相信您也应该是被误导的那一位,您这一次来中国,从南到北,走了不少地方,应该对中国有很多了解。

  中国绝不是一些口中的独裁国家或者什么集权国家,中国现在是一个准民主国家,准现代国家,为什么用准,就是因为中国还不够民主,也不够现代化,但正在走向民主,走向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决心。

  中国制度与西方有一些不同,但并不妨碍正在走向现代和民主,我一向很反感西方媒体将现代化和民主与选票挂钩,在那些人眼立,似乎有了选票,什么都能解决。

  这实际上是一种很愚蠢的观点,若是选举能够解决问题,贵国的种族冲突就不会愈演愈烈,相反有时候选举出来的政客反而起了坏作用,南非白人政权不也是选举出来的吗?”

  “南非只是个例,相反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有残酷的大清洗,这反而说明了问题!”

  “英国曾经砍掉了国王的脑袋,法国大革命出现了雅各宾派,贵国南北战争火烧亚特兰大,本质都一样,我印象中,主要大国似乎只有德国没有大清洗,但德国却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恰恰相反,因为出现了这么多悲剧,西方才逐步规范和扩大了选举,避免了一连串危机,这是进步,若是您带领中国走向这一步……”

  “贵国的社会制度是有运行成本的,贵国一次总统大选耗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贵国各种律师费十分惊人,这些实际上是美式制度必不可少的成本消耗。

  中国是个穷国,根本吃得消这个,中国都发展了二十多年,很多地方还很贫穷,我们要把更多的钱用在民生上,我们不可能把太多的钱花在那些地方,所以我们选择了中国环太党领导,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方式,这符合我们的传统,也符合我们的发展需要!”

  “中国的制度难道就没有制度成本吗?”

  “当然有,而且很多,不过优点是主要的,战后二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就是证明,我们有信心让这种高速增长坚持更长的时间!”

  “经济存在着周期,中国迟早也会面对,那个时候中国制度的缺陷将会完全暴露!”

  尼克松显得自信满满,谷雨突然间笑了起来,“尼克松先生,我们也要来一次厨房辩论吗?这可不是我所希望的,或许我们应该说一些不那么沉重的东西!”

  “好吧,等我问完了一个问题再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您为什么不打算写一写中国建国之后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中国建国之后的建设之争,是走苏俄模式的社会主义,是走贵国模式的资本主义,还是我提倡的新民主主义,亦或是我国前总理廖德华同志的鸟笼经济,现在根本说不清楚谁对谁错。

  既然说不清楚,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完全正确,我也很容易为自己涂脂抹粉,贬低别人,这不是我所希望的,还是留给后人来总结吧!”

  “您很谦逊!”

  “这不是谦逊,而是实事求是,谁也不清楚未来!”

  “不,未来必然属于资本主义!”

  “时间会给出答案,我们没必要为此政变!”

  谷雨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完了,我们来一些轻松一些的话题,您看到中国出口美国的新彩电了吗?这非常先进,我很骄傲,虽然这台彩电是对贵国一种技术的改良!”

  “中国的技术人员确实表现得非常出色,美国社会都大吃了一惊,不知道您有没有送给赫鲁晓夫先生一台,不知道他会怎么评价,还会说华而不实吗?”

  “哈哈,这是赫鲁晓夫在嘴硬,他心里很清楚,民用和娱乐设备是苏俄计划经济体制最大的不足之处,因为苏俄各级计委的干部根本想不到人民会有那么多想法,也满足不了,不过他们可以从中国进口,出口工业设备和石油换取!”

  “中国也可以进口美国的工业设备,美国的东西比苏俄的更好!”

  “我们也想进口更多的美国设备,但你们的种种限制太多了,太多的东西不愿意卖!”

  “这是为了国家安全!”

  “我不明白贵国怕什么,贵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尼克松又一次试探,“中国和苏俄的关系太密切了!”

  “要论密切,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俄关系更加密切,苏俄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大项目都来自贵国!”

  “美国已经犯了一次错误,当然不能犯第二次错误,除非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所改变!”

  谷雨笑了笑,“中国有一句话叫作一个巴掌拍不响!”

  尼克松很骄傲,“美国有资格等待中国先做出变化!”

  傲慢的帝国主义,不过倒挺实诚,谷雨也不客气,“您很有信心,但您不要忘了底特律的大火,这暴露了美国太多问题!”

  “那只是小问题!”

  “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我想戴高乐总统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

  “法国是自由世界的一员,这谁也改变不了!”

  谷雨想了想,做出了一个试探,“中国可以更多的进口美国的农产品,我们想着迅速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不过我们不能寅吃卯粮,维持进出口平衡是中国的总战略,这就需要中国向美国出口更多纺织品、玩具等等,但到目前为止,美国一直限制中国的出口!”

  “中国产品的价格太低了!”

  “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在这一类的产品上,本来就有优势,而从长远来说,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注定了不可能保有全部产业,总要放弃一部分!”

  “但美国有权决定给谁,不给谁!”

  谷雨听完笑着摇摇头,“贵国对苏俄、中国这样的国家总容易产生误解,觉得与最高领导人说一声,很多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但这事实上不可能,苏中这样的国家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体系,领导人的影响力看起来无所不至,但事实上,能影响到首都附近就不错了。

  不仅仅苏中如此,美国同样如此,很多人以为美国政府可以决定这个那个,但事实上,美国政府能决定的东西同样很有限,以国际贸易而言,美国政府可以打着国家安全的理由堵住一些贸易,但不可能堵塞所有的贸易,市场这一双无形的大手才是最后的决定者!”

  谷雨显得老神在在,尼克松或者说尼克松背后的利益集团想用一些问题做筹码,逼迫中国妥协,谷雨却不买账,你能堵住一些,你能堵住全部吗?

  想把产业转移出去,你们又不是老毛子,搞计划分配,你选择了搞市场竞争,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资源最佳调配的规律来,想什么都如美国的愿是不现实的!

  在谷雨的前世,美国从来没有想过把中高端产业转移到中国,给中国的分工就是最烂的一等,但事实却是中国筑巢引凤,通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通过积极拥抱国际市场,把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引入中国,带动了工业的腾飞。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资本确实帮了不少忙,这不是美国的意愿,而是资本逐利的必然选择,不这么干的企业,都会被市场教做人,日本那些电子电器企业,为什么一步步不行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国际化,总想着控制整个产业链,但这不符合国际资本优化配置的理念,自然要被收拾。

  虽然后来美国搞起了逆国际化,但中国企业大势已成,美国已经挡不住了,前世尚且如此,这一世谷雨根本不担心,美国搞产业转移,不是美国心里想,是美国越来也不适合产业资本的发展,国际竞争不过,不得不为。

  相比于前世,这一世美国更没有选择,西欧是竞争者,东欧是苏俄羽翼下,非洲还没有开发,中东和南亚危机重重,拉美现在有古巴大兄弟在老革命,美国扑灭革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搞产业转移?

  美国唯一的希望就是东亚,可菲律宾烂泥扶不上墙,东南亚大部分是中国的势力范围,本州日本也在中国的眼皮子底下,只是现在的中国不愿意闹腾,只要一闹腾,资本就跑……

  现在这种局面,就是中美在相互较劲,美国觉得你潜力这么大,让你进来,风险实在太大,你要阉割自己,谷雨觉得美国是死鸭子嘴硬,你要想维持这么大的摊子,你就必须把中国请进来,竟然想让中国自掏腰包,跪着进门,你的脸还真够大的!

   通过这一次的试探,谷雨看清楚了,老美,或者说尼克松所代表的美国保守派势力到现在还没有看清形势,不明白中国在这场国际竞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既然不明白,那就不着急,等到美国吃够了苦头自然会妥协,所谓攘外必先安内,首先要解决内部的问题,就在尼克松走后,四月份的中央经济情况通报会召开。

  按照惯例,谷雨并没有出席,而是由李多才主持,当着诸多部委头头的面,季筱泉和项德城进行了一连串批评,要求防止经济过热,会场立刻炸了锅,各路人马围绕着未来的经济局势和发展,开始了激烈的争吵。

  一个个都说本省的经济没问题,不存在过热现象,哪怕与会的总理李多才苦口婆心劝说也不行,谷雨默默看着,然后对身边的老同志李润民说道,“还是老样子,不到黄河心不死,我们在都这样,我们退下来,还不得翻天!”

  “GNP出干部,要提拔,就要有成绩,有这么个指挥棒在,地方就有大发展的冲动,他们倒也不一定对哪一位同志有意见!”

   “不这样做,干部不卖力;这样干,又容易过热!”谷雨笑着摇摇头,“只能凶狠的整顿一番,等到潮水退下去,谁的屁股露出来,我就收拾谁,这会大家也无话可说!”

  “大整顿之后,经济增长会慢下来,一些老同志又会坐不住!”

  “我能吃得消!”

  “你能吃得消,不代表下一届领导同志吃得消,等到十年之后,新一轮整顿,金声同志未必有你的决心,这种事情一把手的坚定态度很关键!”

  “以后的事情以后说,先顾眼前吧!”

  既然软话不听,那就来硬的,在谷雨的强硬支持下,4月24日,国家金融工委、中央银行和银保监委召开全国银行工作会议,制定了一连串规定,严厉整顿金融秩序。

  4月27日,中央大型企业工委也召开会议,对国有大型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监管要求,明确要求各家企业降低负债率,收拾各种不相关业务。

  而在月底的中央局全体会议上,谷雨发表了一番重要讲话,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时间表极可能推迟,在此之前,不能对外部市场的扩张太过盲目自信,要留下足够的后手,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经济危机。

  “宁愿经济发展的速度慢一些,稳一些,也不能和心电图一样上蹿下跳,那样做必然会产生一大堆后遗症,这个道理,自建国之初我都在讲,但无论怎么讲,问题还是重复的犯!

  现在看来,这是发展模式的问题,骨子里带来的,很难根治,那么只能间隔一段时间做一个整顿,治治标,但现在是不是到治标的时候,很多同志有看法!

  有看法可以理解,先执行,若是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明显,再调整也来得及,无论如何,我不能把问题留给下一届领导同志,今明两年整顿,后年恢复正常,安安心心召开十二大,完成政权的移交,这样稳,我求得就是稳!”

  说到这里,谷雨站起来,整理好文件,“还有不理解的?没有,那就散会!”

  说完,他拿着文件扬长而去,有些同志看着他的身影,又看了看坐在主席台上的顾金声,他们怎么也不明白,谷雨为什么就顾金声这么好。

  现在整顿,本来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被打乱,肯定有不少怨气,谷书记背了锅,等到顾金声上台,又处在新一轮周期可以爆发新一轮增长,自然位置稳得很,难道真得就没办法吗?

  新时代新股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