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华与拉蒙特的谈话纪要迅速发给了上海的谷雨,看完之后,谷雨哈哈笑了起来,“德华同志干得不错,对美国人就应该如此!”
与前世带有被迫性质的打开国门不同,这一世中国打开国门可以说相当主动,而且受冷战局势的影响,此时就算开放,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很明显的道理,庞大的欧洲市场等着美国去探索,还有日本人等着美国人去拯救,美国用于中国的投资必然是有限的,能够给予的技术支持也同样是有限的,既然得不到好东西,中国为什么给出美国人满意的让步,他们脸大吗?
所以在贷款购买自由轮问题上,他对谈判人员的指示就是正常的金融合作,你们提供贷款,我们按时归还本息,一口气买这么多轮船,该给的优惠必须给,国家担保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其他政治条件绝不轻易让步。
而在通用汽车问题上,他也非常坚定,通用的零配件的本土化率不达标,那就滚蛋,现在他搞来了那么多汽车企业﹐与通用就算有些差距,也差距不大,再说了丰田汽车已经到了中国,他有什么好怕的!
此时的丰田汽车积累得差不多了,前世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给了他们五千辆卡车的订单,让这家小型汽车厂迅速壮大,谷雨也是同样的做法,国家提供订单,而且还要让这帮子搞出精益管理的小鬼子试验一条生产线生产几种车型,他们有这个能力。
至于市场订单哪里来?中国虽然很穷,但中国很大,各种物流需求非常大,各种企事业单位卡车、公共汽车的需求量极大,他们并不是没有购买能力,只是目前中国的生产力不够,没有足够的钢铁和汽油,搞什么卡车?
等到一五计划结束,各个炼油厂产能爆发,此时钢铁产量上来了,油料也多了起来,德日搞来的汽车厂也投产了,这个时候各地银行将针对卡车、公共汽车提供分期低息贷款服务,首付款只要20%就可以,以此刺激汽车的大规模推广。
而只要市场规模起来了,就必然会刺激相关企业拼命生产,形成了正反馈之后,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必然是飞速的。
此时很多农村还没有电力,灌溉只能使用柴油机,另外农村运货也可以的小型柴油拖拉机,也可以搞一搞贷款,直接贷款给各个合作社或者村集体。
办法很简单,农业银行在各个粮站办理贷款手续,缴纳夏粮和秋粮的时候,直接扣除相应的贷款,群众方便,银行也方便。
甚至于连自行车,谷雨都准备搞一搞分期贷款,一款自行车150元,职工要积累好些年,但如果首付款只有30元,也就是一个月工资,肯定有不少人买得起,只要有正当的职业﹖银行根本不担心会亏钱。
另外还有房地产,也要一步步放出来,必然让群众把未来的钱花出来,要不然市场潜力怎么放大,经济怎么高速增长,过分的杠杆问题多多不假,但适当的经济杠杆是必须的,只要中国经济维持高速增长,谷雨就不担心这些杠杆没办法消化!
此时的中国老百姓非常淳朴,不敢贷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有办法的,历史上的王安石的青苗法完全可以用能够在厂矿上班的会买不起自行车吗?当然买得起,买得起,那就给我买自行车。
各乡镇和村支书们给予他们相应的指标,要求他们完成﹐达不到的自然就要挨罚,党和国家别的没有,愿意担任书记乡长的不少。
而要想推广这些,必须把这些工业品的质量提升上来,若是国产车、小拖拉机和前世一样跑不了多少天就不行了,那群众也不会乐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折不扣的推行质量管理体系。
而在这个时候,要想推行质量管理自然要找老美,二战期间,二战中美军工业转产军品后更加重视产品中的质量管理方法,所以美军的武器装备质量很高。
而日本的战前生产管理水平远落后于欧美,加之战时大批熟练工人被征入伍,日本战时管理工厂的军方不搞产品质量管理,只追求数量,结果导致日军武器故障远较美军为高。
战争末期,日本海军飞机参战率仅为20%,而美军为80%,当时日美两国飞机生产量比率为1:5,加之质量效率的差距,导致日美空战实力悬殊。
事实上,中国的情况比日本战时还要严重,中国是压根没多少熟练工人,更没有一套执行力度极高的质量管理体系﹖解放军生产的各种武器很多都不合格,虽然水准比前世一炸两响的边区造提高了不少,但也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三十年代中国国产的75mm山野炮,射程都比不比同款日本火炮,大炮上刺刀不仅仅是战术,更多的是装备落后,十分无奈的选择。
还有歼3、歼4这两款国产飞机,质量非常糟糕,空军为保护精英飞行员,禁止他们驾驶驾驶国产飞机,所以驾驶这两款飞机的飞行员又多是菜鸟,因为各种事故造成的伤亡,比战场上的伤亡还要多。
谷雨对这些问题心知肚明,也知道全面质量管理这些东西,但战时他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缺解决这些问题,能做得就是学习秦国,完善奖惩制度,具体到人,谁的手上出问题就收拾谁,以此慢慢提升质量。
等到英国人过来,为了帮助中国制造先进的25磅炮火炮﹐大英不仅带来了一批技术人员,还带来了英国的质量管理经验。
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中国在军工系统开始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中国的飞机质量也慢慢提升起来,但即便如此,中国空军现役主力战机歼42综合战力也比不上美国产的野马。
而等到卫国战争爆发,中苏工业联营,苏俄为了提升生产能力,甚至是手把手的教授中国工人,经过将近四年的努力,这才培养出了第一代较为合格的技术工人。
但即便如此,战争期间培养的技术工人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一五计划的需要,谷雨想法设法在德国招聘技术工人,在日本大规模的抢人回国,完全是无奈之举。
不过随着这帮德日技术人员相继被安排入厂,发挥起作用,中国工业品的整体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即便如此,与美国工业品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美国人此时不仅工业水准很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质量管理,而此时正在给日本人上课的戴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麦天皇为了帮助日本战后迅速恢复,从美国搞来了一个团队已经40多岁的戴明,就是成员之一,这个精通统计学和质量管理的哈佛博士,实际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他被派到日本,只是去准备战后日本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
1946年,那些侥幸没有被中国请走的日本科学家与工程师,组成了一个技术联盟,与戴明建立联系并力邀其为日本人讲述统计方法。
戴明的质量课程,连续8天,日本当时的制造商一把手纷纷前往听课,根据8天课程整理而成的《戴明博士论质量的统计控制》手抄本也在到处传播。
由此,美国的质量理论,是以零抵抗、全吸收的方式,完全注射到日本新一代管理者的血液之中,成功地在日本制造商领导者的脑海中扎根。
当戴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质量是一把手工程、质量是董事长的职责,年轻的日本管理层迅速地吸收,进而成为日本制造崛起的源动力。
中国一向非常关心美占区的一举一动,戴明的讲座和《戴明博士论质量的统计控制》手抄本也一并被上报中央,因为是工业一块的工作,被交给了工建委科技情报局,而李强早就对各种质量问题头疼无比,看完手抄本之后,立刻找到了谷雨。
本来就准备在质量问题上下下苦功夫的谷雨顺理成章的推动了相关准备工作,1946年下半年,中方通过非正式渠道向戴明提出了访问邀请。
不过戴明此时在日本如鱼得水,并没有答应中方的邀请,不过不要紧,一次邀请不成,可以邀请二次、三次,戴明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几次邀请总会过来的。
与此同时,中央通过情报部门调研了美国的质量管理领域的进步,吃惊的发现美国的质量管理已经从军工向民用领域全面扩展,甚至于连养鸡下蛋都开始搞起了质量管理。
要看鸡蛋质量如何,还要看母鸡的健康状态、作息时间﹑饮食结构、生蛋规律,甚至情绪高低,可见质量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生产链条的体系。
一份又一份报告递交上来之后,谷雨拍板决定筹备国家质量和标准化总局,一开始准备成立一个局,不过到了谷雨那里改成了总局,总局局长的位置由工建委秘书长刘兴昌兼任,这也表明中央对质量和标准化管理的极度重视。
中央一边向美国多位管理专家提出邀请,一边决定多位留美公费研究生报考这些美国质量专家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以培养中国自己的质量管理专家。
而质量和标准化总局则开始大规模翻译西方各种管理手册,并根据获得的德国技术标准,统一各种混乱的标准,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标准。
又从中国控制的德占区邀请了一批德国管理人员,指导并全面推行统计控制,并优先在核能和航天航空等关键领域﹐试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流体力学研究院副院长钱学森在阅读了相关质量管理的条文后,非常感兴趣,在他的请求下,中国航天系统率先启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试点,并亲自带队检查下属各厂,谷雨相信这位杰出的工控专家,会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爆发出巨大的活力,他有这个能力。
在谷雨的前世,苏俄发生登月火箭一直没有成功,除了登月火箭十分复杂以外,也跟苏俄糟糕的质量管理很有关系﹐谷雨看到钱学森十分积极,曾经想过罗科加钱学森联手能达到什么程度,他不奢望60年代登月,但80年代登月是否可行呢?
那个时候他应该还有一定的几率在世,若是有生之年看到登月成功,他就算闭眼了,也是无比幸福的,人总要有一些梦想。
谷雨畅想了一番,有些兴奋的微微搓手,现在还早,一步一步来,就在此时,门被推开了,丁承德走了进来,满脸兴奋地说道,“爸,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出发吧!”
谷雨看了看表,“嗯,是差不多了! ”
蕾蕾催促道,“爸,你一年到头都穿军装,土不土呀,这一次妈妈不是带了大衣和西装吗?你上次穿得时候我看过﹖挺好看的,你赶紧换上呀! ”
谷雨上下看了看,摇摇头,“又不是会见外宾,穿什么西装呀,军装就可以了!”
蕾蕾快步上前,挽住谷雨的胳膊,摇摇晃晃说道,“爸,大过年的,你要与民同乐,穿得好看一些也是应该的!”
“依你,依你,我穿西装,行了吧!”
蕾蕾放开手,吐了吐舌头,“我先出去了,五分钟后过来叫你!”
谷雨慢慢换上西装,外面穿一件呢制大衣用来挡风,等到蕾蕾跑进来,给他整理了一下衣服领子,又给他围上了围巾,看着小脸红扑扑的闺女,谷雨笑着说道,“蕾蕾,你长大了,已经学会照顾爸爸了!”
“哼,这是本姑娘在奖励你!”“你奖励我?为什么奖励我?”
“年三十晚上,我听说那什么金嗓子都献唱了,你还按时回家,说明心里还有家……”
谷雨哭笑不得,他刮了刮闺女的秀气的小鼻子,“你这丫头,整天想什么呀!你再这样发展下去,以后谁敢娶你!”
蕾蕾挺了挺胸,得意的说道,“本姑娘秀外慧中,身材修长,追求的人多了去了,不过本姑娘学习任务重,没心思谈恋爱,一个都没理!”
谷雨上下打量了闺女,“就你这样的,还有一大堆人追?不会吧,这些人瞎了眼吗?”
蕾蕾哼了一声摇头不理,谷雨呵呵笑了笑,然后想了想说道,“蕾蕾,你现在还小,等大学毕业了,也才20岁,那个时候再谈也来得及,现在要学知识!”
“老爸,你就放心吧,我才没那么肤浅呢!”
“嗯,这才差不多!”谷雨随口答道,然后问道,“你喜欢什么样的?你爸爸我帮你注意一下!”
“婚姻自由,我要找就找自己喜欢的,至于什么是喜欢的,呵呵,一定要有聪明,绝顶聪明,本姑娘不会做的数学题,他能做出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聪明,绝顶聪明,谷雨脑海中立刻联想起来一个年轻人,若真是那个年轻人,似乎也是不错,他不是书呆子,情商也不差,而且还长寿……
谷雨脑袋晃了晃,笑着说道,“给你四年时间好好学习,如果四年之后,你还是这个想法,我一定满足,我只希望你到时候不要哭鼻子! ”
“为什么要哭?”
“那个地方只有中国最聪明的人才有资格去,你要是不够聪明,只能打下手,搞不好打下手都没人要,不哭鼻子又能干什么!”
蕾蕾听到之后,两眼放光,“还有这样的地方?在哪里,我能去看看吗?”
“呵呵!”
“爸爸,你说话呀?”
“呵呵的意思就是你没资格去,想都不用想!”
蕾蕾上前挽住谷雨的胳膊,“爸爸,你去视察时,我陪你一起,不就行了吗?就跟这一次陪你看球一样!”
谷雨笑着摇摇头,“出发吧!”
父女辆走到门外,黎玉、林彪、南汉宸、薄一波、杨琳和张学良六人正等在那里闲聊,看到谷雨的穿着微微一愣,还没等谷雨招呼,蕾蕾就清脆的喊了起来,“王伯伯,您看我给爸爸准备的衣服不错吧……”
自吹自擂一番,蕾蕾开始逐个打招呼,有些人她见到的次数比较多,有的只是见过一两次,他竟然毫不含糊,全部喊对了,一圈喊完之后,张学良吃惊的说道,“哎呀,蕾蕾﹐你的记性真好! ”
“嘿嘿,多谢张伯伯夸奖!”
“汉卿兄,你别被这个丫头骗了,她肯定提前做了功课! ”
“哈哈哈!”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谷雨得意的说道,“当然了,我这个闺女记性确实不错,她不仅考上的是中科大,而且已经能够熟练说德语、英语、俄语三门语言,比我强多了! ”
谷雨这么一说,在场的几位都知道谷雨对这个闺女爱如珍宝,自然要说几句好话捧捧场,按理说丁承德应该谦虚一番,不过谷雨这个闺女傲气的很,虽然表面上装出羞涩的样子,但却照单全收。
看她那样,谷雨微微皱眉,这个孩子虽然聪明懂事,但毕竟还小,心智多少有些不成熟,更应该送到那个地方,让她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一群人出门后,又与苏俄上海总领事握手,然后共同乘车前往杨浦区的上海体育场,这个体育场占地三百余亩,这时一座相当庞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始建于1933年。
当时民国政府推出的“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该计划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建设近代上海的城市规划,选定以江湾南部今五角场地区为中心,由政治区、交通设施、外围工业住宅区和道路系统四大建设项目组成。
不过这个宏伟的计划,还没有完成,KMT就完蛋了,而到了抗战时期,刚刚建成不久的体育馆被作为日军的军火库,在战火中遭到了破坏。
共产党建政之后,人民政府家底有限,并没有继续执行这个上海城建计划,不过还是修复了体育馆,并对体育馆和周边的道路重新命名。
谷雨漫步在紧邻环形长廊的人行步道上,他发现间隔十米左右就植有一棵香樟,四季的绿叶,与红色的墙体相映成趣,既感受到香樟的浮香,又能呼吸到浓郁的“历史”气息。
正门入口三座宝带桥,桥境耸立着伟岸的镂花石坊,走进去之后,仿佛进入了一座城堡。门楼共三层,由三座高八米的拱形大门进入大厅,再由六座拱门进入内厅,红地砖、黄粉墙、宫灯、花窗凸显民国时期的特色。
两边为接待室和运动员休息室,二层设贵宾休息室,谷雨等人经过内回廊终于到达了西司令台,司令台由人造白石筑成,彼此遥相呼应。
谷雨田径场大看台为体育场的主体,是长达千米的环形建筑,庄严宏伟,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墙体采用红砖砌筑,只在入口部分加以装饰。
建筑各部分比例恰当,典雅大方,民族形式鲜明,等谷雨出现时,现场四万多名群众全部站了起来,掌声雷动!
谷雨站在司令台上挥了挥手,等到观众们的掌声和呐喊声慢慢停下来,谷雨才坐了下来,有些感慨地说道,“这个体育馆设计的相当不错,我们崇尚简朴不假,但修建类似的标志性建筑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民族风格!”
另外一边的张学良听完,笑着说道,“确实不错,建成之后,报纸上说,建筑之伟大、范围之广袤,其于体育场之地位,目下远东殆无与匹!”
“1933年鬼子侵华的迹象那么明显,常凯申把钱花在这样的地方,真是不知所谓……”谷雨摇摇头,缓了缓这才说道,“常凯申起自于上海,就让他终自于上海吧,对他的最终宣判,就放在这个体育场进行吧!”
张学良听到这里,顿时愣住了,谷雨的思维跳跃性真是太强了,而就在此时,这场庆新春足球邀请赛开幕式开始了﹖随着乐队奏乐,中苏两国的球员牵着小朋友的手走了出来!
很快中国国歌的音乐响了起来,在场的中国人都站了起来,一起开始了高歌,谷雨也跟着高唱起来,这是一个崭新的国家,未来必将无比美好!
两方的国歌走完,比赛正式开始,谷雨居高临下看了起来,而林彪同志也来到了谷雨的身边,给谷雨解释起来,“谷书记,咱们足球队的战术与现在欧洲流行的打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强调跑动接应,中场的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