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时代的变化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6292 吐槽∶77 更新日期∶2022-06-2721∶24∶43
在深入了解王胡之争后,毛泽东同志冷静了不少,他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直接就住到一位烈属家中,与烈属同吃住,一起上工,一起听收音机。
这个时代的农村非常艰苦,吃不用说了,两稀一干,是标准搭配,两稀是红薯蔬菜稀饭,窝头,玉米面、高粱米就咸菜,中午那顿现在夏收季节,吃得最好,可以吃到白面慢头,大部分时候是玉米,日常的素菜,用很少的菜舒油炒,逢年过节才可以有些鱼肉。
但即便如此,群众已经很满足了,现在竟然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可以大胆的放盐,已经非常难得了……
与农村不同, 城市完全凭票供应, 粮票、肉票、油票日常供应以外, 成年人月供应标准大多数在二十五斤半到三十二三斤之间。
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对粮食需求特点,在踉票供给上也有差异。如城镇居民二十五斤半粮票, 机关干部、教师等要多一些, 乃二十七八斤。
体育教师又比其他教师多一些, 这也是因为体育训练, 消耗能量多需要粮食多。一线工人做体力活,粮票也多一些,月供应是三十多斤粮票。
中学生由于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分配到二十八到三十斤的粮票,未成年孩子根据年龄段,给予不同标准的粮票。
城市里有孩子出生,凭着出生证到派出所办理户口,之后到粮站办理粮油供应站,于第二月正式供应粮油,每人月供菜油为四两。
谨年过节也销售一些供人们包饺子与裹粽子的糯米和富强粉,端午的绿豆糕、中秋的月饼,都是发放票证、凭证供应。
另外茶叶、咖啡、水果、糖果这一类相对高端的食品,则需要花钱购买,不过往往价格比较贵,只有收入较高的人才会购买。
穿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农村一般都是干农活穿的服装,由于生活条件不好,很多都是大窟窿小眼, 叠上耐丁, 非常简朴, 但好歹布料已经有了一些供应, 除了极端艰苦的地方以外,大部分地区出门还是可以的,不至于光着屁股躲在家中。
不过干部与普通农民已经有些区别,男干部一般穿中山转,女同志则穿列宁装,工人则多!人苏俄引进的工装醉为主,都是清一色的蓝、灰、黑,彰显艰苦妙素的风格。不过随着美国人大批进入中国, 各种美式衣服, 比如西装、耐彩、长裙什么的开始在国内流行,不过城市中各种布料全部凭布票购买,能够穿着很时尚的人并不多。
行的情况改变最大,对于县城和广大农村人来说,人们的出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牲畜等, 用独轮车 (还是木轮)、大车、地排车运输。
战争结束后,大批马拉大车被军队淘汰,直接出售给退伍军人,这些退伍军人们往往拉着大车跑运输,利润相当高。
在城市中, 此时自行车也成为城市除了机动车之外的主要交通工具, 随着战争的结束,自行车的生产量迅速增加,再加上,无数来自于日本和德国的自行车出现在城市中,自行车开始迅速普及,北京上海区样的大城市每百户已经迅速增加到20辆L上。
此时的小汽车和吉普车数量虽然有限,一般为民族资本家和党政干部所有,但即便如此,群众已经经常看得到。
而城市中公共汽车数量同样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不过中国太大了,数量还是不够,就把卡车改装一下拉人,而长送客运、货运也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越来越繁荣,各种各样的车辆在城乡之间不断出现。
相比于吃穿行,住的情况普遍不是太好,农民一般都是居住在土墙草顶,山区的农民一般为了让土墙牢固,用石头砌成墙基,在平原地区的农民,就用砖砌成墙基。
房盖一般就是茅草, 条件稍微好些的上海农村, 大多是传统砖木瓦顶平房和竹架草屋,当时大多数农民都住在茅房、土坯房、石头房、平房、硅瓦房不多,赵滩也不例外,基本都是茅草屋,不过胡松林现在条件比较好,已经住上了硅瓦房,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快速的娶上媳妇。
当时农民一家老少星然挤住在草房里,虽然简陋,经常看到老鼠、跳蚤或者虫子,农村的房屋多数比较陈旧、破烂,房屋间数少,家庭人口多,一间屋放几张床,几个孩子睡一张床。
城市的住房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便有非常严格的暂住证制度,但工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住宅条件根本跟不上来,更麻烦的是,这一块的投入也少的可怜。
很多城镇居民,都是一家租孙三代蜗居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老老小小全部上里弄巷道的公共厕所,各家各户都自备一马桶,或一痰盂,平日装屎盛尿,满了则拎去厕所倒掉。
清晨的时候,也就是公厕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老老少少都倒一天的粪便,乃市井一观。有时候,也是几家共用一个灶台或者厨房,叮叮当当地煮饭烧菜,嘈杂又热闹。
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一般也买不起房,只能住在集体宿舍中,集体宿舍的房间面积就是六平方米, 房间内只能容下一张床、两张课桌和一条方凳, 而且, 宿舍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一律上茅房。
此时住宿条件比较好的只有专家和技术工人,还有一部分党政军群干部,国家把没收的别墅和比较好的房子卖给他们,又用收到的钱盖新的专家楼,如此反复。
但随着无数德日技术人员的到来, 专家楼立刻就跟不上了, 无奈之下, 国家不得不动员民族资本家和党政军群把房子暂时借出来,此时中央的号召力很强,民族资本家和党政干部积极响应,这才勉勉强强安排好了一大批外国专家····
对于吃穿住行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倒并不是非常在意, 但是农村的闭塞, 让他十分难受, 整个赵滩只有三部收音机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一部在村委, 一部在小学, 一部则给了赤脚医生。
这些收音机全部是上级发放的, 其配套的干电池可以在供销社购买, 这一块的投入属于中央财政免费投入,由各地的供销社发放到位。
这些收音机大部分来自于战争缴获,小部分来自于国内生产,随着战争结束,国内收音机产量迅猛增加,除了在城市销售队外,也直接配发给乡村,按照每十户一台收音机逐渐配发,国家直接进行相关的补贴。
没办法,不这么干,农民真不愿意购买收音机,这对农民而言,太过奢侈了,但收音机实在太重要了,谷雨只能硬着头皮,采用国家补贴的方式推广。
收音机除了传播各种中央信息文件和各种唱片队外,每天规定时间内擂放各种学习课程,科普各种科学常识, 播放各种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 方便群众自学, 谷雨也不指望所有的农民都能学习到,但一百人中有一个人,取得了进步就是值得的。
毛泽东同志和群众一起听着京剧,明明晰呀呀之余,也和群众们谈天说地,回答群众的各种问题, 尤其是群众普遍比较感兴趣的是谷雨的金锄头!
问题是收音机只能收不能发, 想对外联系只能通过电话, 不过此时的磁石电话并不是很清晰,而且每次打电话的时候,就有一群好奇的群众老远围着看……
没过几天,中央就受不了了,直接送来了可!K和北京联系的高频电话和电台,随着十几名穿着”时尚”的男女通讯人员,带着美国引进的活动顺房,跟随几辆车过来,赵滩的老少爷们又一次大开了眼界,房子竟然还能拼搭? 81207251
而此时正在将一名又一名外国友人送走的谷雨得到毛泽东同志的消息后,笑呵呵的说道,“老李遇到难题了”
"是呀,他兴高采烈去了赵滩,没想到一过去被人将了一军"
“这个彭真, 鬼心眼挺多!”谷雨看完就知道这件事跟彭真脱不开关系, 赵潍既然被搞成了一个典型, 省里肯定知道赵滩的底细, 彭真要是不清楚情况, 就任由毛泽东跑过去,那他就没有资格担任省委书记。
但凡有所了解,就知道赵滩现在的争论属于重大的政策方向问题,中央到底是一门心思征收粮食, 全力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还是要兼顾农村发展, 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果是前者,那也别扭扭捏捏,还是搞一搞高级杜,把群众圈起来,一门心思种植粮食,顺便再组织起来兴修水利,平整土地。
但如果是后者,那集体化到了丽级杜也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得让农民各显种通,各凭本事发展,不过这样一来,工业化的进程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农村各项基础建设也很可能会停滞不前。
所以彭真此举也是把问题挑出来了,他希望中央给个说法,不能一边收重税,一边又做好人,合着地方就活该受夹板气!与此同时,也是给毛泽东同志一个麻烦,你不是整天喊着搞集体化吗你来处理吧
"老李最后怎么说的"
"他并没有立刻表态,不过他个人的想法应该更倾向于前者,宁愿现在苦一苦,也要把各种基础建设打好"
谷雨不置可否,笑着问道,“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廖德华同志摇摇头,“谷书记,我怎么看,并不重要,关键是您怎么看?这不仅仅是农村问题,也不仅仅是国内的问题,这甚至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都有关!"
"你看到了问题的根源,我的态度也是一贯的, 选择后者, 但现在的局面看起来,似乎有不少同志都在逼着我选择前者"
唐德华默认,谷雨想了想说道,“问题是选择前者,又有一个问题,很多见过世面的同志,不可能接受农村的一潭死水,你把他们锁起来,他们会怎么办?胡松林还只是举报,再过一段时间搞不好就有人拿出枪,那就麻烦了!我还是不表态的好!"
廖德华默然,过了一会无可奈何的的说道,“总这么拖着,不给一个说法,也不是办法呀"
"为什么不是办法"
谷雨笑着说道,“咱们的同志普遍有一个毛病,似乎觉得出现了问题,就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而且越快越好,这是不对的!
有的问题,生产力水平没有提高,就根本没有什么正确的解决方案,只能缓解,甚
至就是拖拖一拖形势变了,或许自己就解决了
一些同志心急火燎,总说什么先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个反作用,有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不能只看到好的,就故意忽视同样有坏的可能性!
那些高级社就是先进生产关系, 副级社和互助组就是落后生产关系吗? 我看未必,现在看来,反过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都在使用同样的农具,生产力水平没有实质提升,互助组和副级社人少了,互相帮助看得见,实实在在做不得假,不容易出问题
反倒是高级杜,动辄好几百号人,这是一个营呀管理难度提升很多,社长能力不强根本就驾驭不住,连赵难这样搞了好几年的高级社都有问题,其他地方的高级杜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不怎么出问题的互助组和副级杜, 和问题频繁出现的高级杜, 哪个好?我看还是前者好,最起码前者省心,不需要县乡两级偷偷摸摸给补贴! ”
说到这里, 谷雨转头对薄一波说道, “钱花在这些地方, 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你告诉彭真,如果再让我发现,他看到问题不处理,我会让他去政协,满足他喜欢交朋友的心愿,现在就去办”
廖德华对彭真也不满意,即便和毛泽东同志政见不同,但中央书记的权威不允许触碰, 他这样做, 必须敲打, “是要叮下一吓, 这个彭真地方官坐久了, 胆子也确实大了不少" h6452a 2
“主官坐久了,就容易这样,高级干部必须要轮换,明年八大后,把他调到中央来,给他一个副手的位置,让他尝一尝小媳妇的味道"
"老资格的省委书记适合的副手位置可不多""仔细找一找还是有的"
廖德华点点头, 表示认可, 想了想, 继续说道,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生产力水平没上来,合作社规模搞大了,反而不太适宜"
“先不着急做这个判断,一些地方干部想搞高级社的心,还是心急火燎的,我们也没必要挡着,但搞可以,不能给我造假
乘着赵雉的事情,对各地方的高级社进行一次清理,破掉一些地方的典型!对那些高级杜,群众愿意留就留,不愿意留,退出朝级社,甚至农户单干,也是可!人的!一定要破除合作社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大,不能小的错误观念,搞得好就继续,搞不好就退回去,我们的政策一定要有弹性,要不然就容易出事!"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谷书记,您不要忘了,地方干部着急推进,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便于收税,一个是便于控制村庄!”
”前者是懒政,不能纵容,高级社好收税,初级社和互助组就收不了税?那0自100人前是怎么收税的? 这不是扯谈吗? 收不到税先要问一问地方自己有没有问题, 不要把责任动辄往下面推
现在一些地方的村支书反对,为什么反对,正常的税收他们反对吗?他们反对的是地方乱摊派,一些地方嘴上说得好听,地方也要搞建设,可私底下这些钱哪里去了?谁知道给赵滩补贴难不成也是为了发展"
“确实是懒政,但乡村两级的矛盾也要缓和”
”我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搞两长制, 村支书由退伍军人担任, 同时兼任民兵队长,继续由人武部考核决定进退;村主任可以由经营能手担任,由地方考核,候选人也简单,各个副级社的社长就是候选人,这些人是基层中冒出来的能人嘀!
村支书和村主任要做好平衡,怎么发展可以交给村主任,但出身退伍军人的村支书作为党在基层的代表, 必须是一把手, 这是我们目前可以找到的, 最好的防止基层失控的办法"
“这样不错,可以有些平衡, 各基层单位应该也可以接受, 也不至于想法设法, 不顾实际推行高级社”
“央地博弈,我们这一步退,下面搞不好还会得寸进尺,先看看情况,要是情况不对,再调整!现在看来,多做试点有很大的好处,要不然我们发现不到这些问题!"
“是呀, 基层确实难治! 现在还好办, 未来怎么办? 我们不可能永远有那么多退伍军人呀"
"!人后的事情!人后再说,未来实在没办法,可以让那些想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大学生放下去嘛,考中公务员之后,必须当两年村官”
廖德华同志不可思仪的看着谷雨,谷雨笑着说道,“这一天总会出现的!”"那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廖德华摇摇头问道,"赵滩事件说明我们的粮食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这个赵滩,在什么地方?人口密集,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的河北,这个地方只有少量土地能种植小麦,大部分只能种耐盐碱的高粱,那才多少产量?
我们城市化所需要的海量粮食能依靠河北吗?不可能的,他们提供不了太多的剩余粮食能保证自给自足,不用中央调配补给粮就不错了
我们真正指望的是东北大农场,汉江和洞庭湖平原,天南、广南和富国三省一年三熟的水稻,还有中粮在束埔寨、遥罗、缅甸投资的百万公顷农场!
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相对比较容易推广新机械, 新品种, 投入少, 产出大,把这些粮食基地搞好了,我们工业化所需的粮食基本得到基本解决,我们要想解决商品粮问题,希望只能放在这些地区”
"但不能因为赵滩提供不了太多的粮食,就不管呀,那些盐碱地总要改良吧?"
”盐碱地改良是没错,但改良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太了,这事实上就是一笔琵费巨大
的基础投资,这笔基础投资值不值,本质是个经济问题,需要算算账!
目前我们有几个可以比较的,胡松林等退伍军人搞得边贸,他们多从国外搞一吨钢材, 国内就少生产一0吨钢材; 香港区边规模慢慢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还有我们正在不断推动的海外务工,海外省移民开发,还有海上捕鱼……
这么多赚钱的地方,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就不明白一些同志为什么死活盯着合作社,跟那些盐碱地过不去呢,要真那么容易变成良田,老租宗已经做了,还轮得到我们,要想真正改变,生产力的提升也是必要的……”
廖德华此时已经完全听明白了,“目前我们的外部形势比较良好,谷书记,您刚才提到的那些领域的收入如果可以覆盖,甚至超过进口踱食的开支,我们适当的减缓从农村的抽血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咱们短时间没办法呀”
”我们既然已经下决心控制一五计划的规膜,粮食征收目标也要相应降低,这一次应该能从华人邦搞来一些钱,原定的粮食出口目标可!人做一些调整,要是不够,就增发一些胜利币从南越、柬埔寨搞一些粮食回来”
廖德华默默得点点头,谷雨想了想,接着说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少,也要把他们动员起来,我们要鼓励下面的同志搞盐碱地改良,现在做一分,未来就少做一份
这一块财经委研究一下,能不能给一些耐贴, 王文启这样愿意啃硬骨头的人, 不能让他白吃亏但是王文启也不能挡着胡桃林带着乡亲们发财,他们完全可以各搞各的!
别看胡松林现在赚钱,未来可不一定,做生意是有风险的,而王文启搞土地改良,如果国家有私贴, 则较为稳定, 选择可以不同, 但必须都有收益, 要不然群众也不会乐意“
“我们现在哪有钱补贴”
"办法也是有的,可以让那个胡松林多出一些钱,他办酒厂,相当于钻了税收的空子,有义务出一部分钱,让王文启雇佣其他村庄的劳动力改良盐碱地”
"现在看来也只能这样各打五十大板了"
"你把我的意见整理一下,发给老李,征求他的意见,那些高级社的整理,有什么情况也报给他,他现在应该已经冷静了不少”
独阅读首页>从1945开始>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