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515章 一段话。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731 2025-05-12 15:06

  中央督巡委枢机彭德怀同志正在国外访问,督巡委常务副枢机王思领同志主持日常工作,接到谷雨电话后,连夜来到中南海,拿走了举报信的复印件,接下来对试点区水利系统的若干违法违规和渎职问题的巡查将由王思领亲自带队巡查。

   王思领同志属于北方出身的地下党,抗战前在河北闹革命,领导地方土改,抗战之后,负责河北地区的支前工作,他是那种相当正直的干部,所以建国后就被安排到监委和督巡委工作。

  谷雨告诉他此次调查一定要搞清楚试点区搞各类建设时有没有出现重大伤亡隐瞒不报,有没有出现群众逃亡,这两条务必查清楚,“为了发展,过多征发群众,扣发物资,各地时有发生,并不完全是干部的本心,很多时候是迫不得已,我可以容忍。

   但如果死了人不报,如果治下群众出现逃亡,都不报告中央,那就说明那些地方干部突破了做人的底线,绝不能容忍,必须严查,不论涉及到什么人,该查查,该抓抓,该杀杀!”

  谷雨同时交代中办主任郭子华组织一次联席会议,准备派出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水利调查组,好好调查一下淮河全流域各主要水利工程是否安全。

   鉴于分管工作的邓绍齐同志正在陪同赫鲁晓夫一行人,所以谷雨指令由国务院副总理饶漱石同志担任调查组长,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杜恒宁、水利部部长、著名水利专家许心武先生担任副组长。

   次日一早,饶漱石、杜恒宁、许心武、水利部党委枢机赵振声,还有外交部长陈毅五同志被叫到了中南海一个小会议室,谷雨已经坐在那里。

   等五人坐下,郭子华先介绍情况,等他说完,谷雨很严肃的说道,“淮河防汛工作高于一切,我们必须搞清楚淮河水利系统现在到底是什么状态,必须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这件事!

   饶漱石同志,恒宁同志,你们两位担任正副组长,你们的任务就是保驾护航,为许心武先生领导的科学家们进行调查排除一切可能的人为障碍。

   中央绝不允许任何人干扰或者破坏科学家们的评估,若是出现干扰,副省级以下干部,调查组可以就地免职,副省级及以上干部报告给我,我来处理!”

  说到这里,谷雨终于忍不住了,“简直是乱弹琴,我们在淮河上游修水库是为了防洪,现在竟然变成了蓄水为主,这不是在我们的头顶上埋了一颗大炸弹吗?

   我这个不懂水利的人都知道,淮河上游的水库蓄那么多水是非常危险的,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泼天大祸,这样的常识我们的党政干部会不知道?我看是知道的,知道的为什么还要做,好听一点的说法是没有大局观,不好听的说法就是鼠目寸光!

   你们这一次带队下去,先进行初步评估,在淮河汛期之前,拿出一个方案,但凡有任何怀疑的水库都给我放水,把水位降到安全位置,我宁愿粮食棉花减产,秋后给救济粮,也绝不能出现人为造成的水灾!”

  饶漱石立刻代表这几位同志做了一番表态,谷雨看向陈毅同志,谷雨指令外交部协助水利部邀请英美两国有名的水利专家,请他们来华评估最容易出事的河段和一些争议比较大的水利工程,“这一次考察,苏俄同志主导的项目也要查,两国的气候环境不一样,对苏俄的东西不能偏听偏信。

   这一块调查是要花一些钱,但这个钱花得值,哪怕一个水库出事就不得了,你们要舍得,若是觉得心疼,我来出,花钱买一个心安,值!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黄河、长江和淮河三个水利委员会必须有足够的权威,有必要提高领导配置,这三条河容易出事的地方分别在河南、湖北和淮海…… '

   子华同志记录,建议中央局常委会讨论三个水利委员会设立党委第一枢机,由三省省委第一枢机兼任,并执行第一枢机负责制,三个水利委员会出了问题我就找三省的省委第一枢机!”

   说到这里,谷雨看了一眼许心武,想了想说道,“既然三个水利委员会的第一枢机由省委枢机兼任,那么水利部部长的规格也要提升,记录,建议任命许心武先生为国务委员,必须重其威!”

   许心武先生连忙说道,“谷主席,我这个水利部长搞出这么多问题,责任重大,我应该降职才是,哪里还能提拔呀,不合适呀!”

  “许先生,这不是您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工作没有做好,要说有这责任,我这个第一枢机才是首要的责任人,您就不要推辞了……”。

   许心武先生觉得不合适,又推辞了两次,谷雨非常坚持,到了这一步,许心武先生也不好再推辞,这项提名就定了下来,等这个小会议结束后,下午和次日召开了正式的联席会议,谷雨亲自出席,进行了一番布置,而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将择期举行表决。

   而当天晚上,饶漱石、杜恒宁两人被叫到谷雨住处,谷雨又交代了一番,“老李跟我说试点区七三开,以功为主,他的说法是否准确呢,从今天的事情来看,我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最起码一点,试点区的发展过程中不尊重科学这一条是跑不掉的!

  你们两个乘着这个机会,下去给我好好调查一段时间,写一份详实的报告给我,我要听实话,好的要说,坏的也要说,与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的也要说,要有详尽的数据,社会不同阶层的看法都要说清楚……”

  梁杜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哪里还不明白谷雨的意思,显然谷雨已经不相信毛泽东同志的话,这一点从人事安排就能看得出来,他让和毛泽东不对付的饶漱石负责调查,他要的就是一份否定的报告。

   对这一天的到来,饶漱石早就意料到了,中国环太党内不可能存在两条路线,能等了七八年,一直拖到现在摊牌,谷雨同志已经是非常有耐心了……

   杜恒宁忍不住说道,“谷枢机,试点区肯定是有问题的,安排那么多干部长期驻村,哪有这么搞得!”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试点区的做法,要认真分析每一项政策出台背后的原因,试点区遇到的很多问题,他们想到的解决办法,我们未必不能用!客观,一定要客观,饶漱石同志,恒宁同志,你们能够做到吗?”

  饶漱石同志心里很清楚谷雨要求客观是为了什么,他点点头,“我保证可以做到!

  杜恒宁面对谷雨的目光,也表态一定会认真了解,保证按照谷雨的指示去做,谷雨这才点点头,“好好做,拿出一份让人无可挑剔的报告!”

  谷雨这一系列举措,都没有回避总理毛泽民,毛泽民同志只是微微叹息了一声,一句话都没说,淮河上游搞水利,结果蓄了一大堆水,这种奇葩的事情都搞出来了,也怪不得谷雨同志要狠狠查一查了!

   这件事也说明试点区搞经济太过蛮干,而这恰恰是谷雨同志最讨厌的,他为什么一直想着调整干部队伍,还不是因为大部分干部只有红,没有专吗?给第一枢机留下这个印象,试点区哪怕真正有七分的功劳也不行,更何况试点区也不过是表面的光鲜呢!

   要真正说起来,谷雨同志已经很给大哥面子了,毛泽民同志从办公室中抽出来一封信,又一次阅读起来,这封信他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了,越看越觉得头疼!

   长期负责金融财政,毛泽民同志很在意试点区的财政问题,他就注意到试点区的工农业总产值确实在不断提高,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制造业产值迅速增长,这说明过去七八年,试点区在工业上投入巨大,发展迅速,这与其他地区相同,发展都比较快。

  与其他地区还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试点区一直面临着极其严重的财政困难,原因也很简单,试点区上的项目比较多,搞得很多项目并没有如预期产生效益。

   这一点非常正常,试点区并不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教育也比较落后,哪怕试点区主要搞得是五小工业,但很多地方也没有能力,搞出来的工业经营不善是常有的事情,这一点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一样,试点区也不例外。

   项目不如预期产生效益,就如同黑洞一般吸纳各种资源,只进不出,但各项基本开支是根本少不了,所以试点区财政不好,也就不奇怪了。

   这一点恰恰说明,不管采取了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在这个发展期,基本的运行逻辑都是一致的,跟生产关系没关系,而要想减少问题,群众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基本要求。

  而教育水平高的地方,恰恰又是生产力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方的财政大多比较健康,这恰好验证了谷雨同志的看法,落后的地区,哪怕是采用先进的生产关系,也未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再仔细看,区别来了,与其他地区不同,试点区的商业等第三产业收入偏低,仔细一盘点,一点都不奇怪,试点区商业国家垄断,没有私营和个体经商户,这些商业企业利润很差,收不到多少钱。

   第三产业也不仅仅是商业收入,其他地区城市还有国有住房出售、出租等等收入,但试点区采取的福利分房制度,房租贼便宜,这一块同样没有,又少了一块收入,另外还有菜市场摊位费这一类面向个人商贩的收入,试点区也没有,都是国有菜市场,自然也没了收入……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既然社会主义效率更高,这些大小商业机构国有化了,应该效率更高,带来的收入更多,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但结果恰恰相反,效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严重下降了,各个中小商业机构人浮于事,上缴的收入偏低,城市群众怨气很大。

   在这些国有机构,花钱吃饭,花钱买东西,不仅没有其他个人或者私营店面宾至如归,客户如上帝的感觉,反而觉得自己是花钱找罪受,买的不好,吃的不好……

   国家收不到钱,老百姓一肚子怨气,两方面都受损,所以试点区的商业机构这几年几乎年年整顿,抓了不少贪污犯,也对不少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服务态度好了不少,但试点区商业机构的产品单一陈旧,不如其他地区,世面不繁荣是肯定的。

   很多试点区的群众要结婚了,需要买东西,家底好的,或是北上郑州中苏工业园区,或是南下武汉;家底不好的,则是想办法在试点区周边县城买东西,这样可以买到好东西,然后一个又一个黑市出来了……

   商业系统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偶然的,随着国家放开越来越多的物资,国有供销社在各地的网点很多都出现了经营困难,不得不收缩,供销社系统出现的问题与试点区几乎同出一辙,服务态度差,人浮于事,吃回扣,产品单一陈旧等等。

   这些年,国有供销社也在整顿,搞微笑服务,但产品单一陈旧、贪污吃回扣这一类管理上的问题还是避免不了,最后谷雨同志拍板,搞得不好的就放弃,国有供销社凭借着资金和资源优势,集中精力搞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等核心商品或者是烟酒等大宗,且容易管控的消费品,这才好转了不少……

   试点区作为根基的农业也与各地有明显的不同,试点区的农业指标中,国家收购的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这五个指标在增加,畜牧业中的养猪也在增长,而且是先高速增长,然后迅速慢了下来

   而其他国家已经放开,允许民营个体收购的商品,比如大牲口、家禽、水果、茶油,药材还有淡水鱼等等产量和相应的收入全部在下降。

   这是非常不正常的,因为中国农民并不傻,他们知道要想真正发财靠的是副业,其他地区副业收入一直在增加,怎么到试点区反而下降了?

  国家目前收购的六个指标虽然价格也还不错,但想靠这些赚到大钱难度很大,毕竟可耕地就那么多,而养猪要想赚钱,只能搞养猪场,但试点区也不是,群众也只是一家养一两头猪,倒是各个合作社都办了养猪场,水平参差不齐。

   毛泽民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一调查才恍然大悟,这是两地商业系统的不同决定的,此时国家放开了诸多商品的收购限制,面对私营和个体商业机构的激烈竞争,现在全国各地的供销社不得不放弃了很多规模较小的商品购销业务,各地供销社体系下属店面不断收缩,人员也在压缩。

   但试点区采取的是商业上的国家垄断模式,一直没有放开诸多商品的销售,按照规定除边疆地区以外,内地供销社价格基本一致,所以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生猪价格与河南其他地区一样。

   但不在其他地区供销社收购名单中的商品,试点区供销社可以自行定价,因为地方财政不好,这一类物资的国家收购明显价格偏低,群众自然不乐意。

   黑市就顺理成章的出现,国家现在又不允许搞战争时期的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也不允许搞边界封锁,试点区倒是很会变通,他们派出了驻村干部盯着,表面的理由是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让干部们接受贫雇农再教育,但事实恰恰相反!

   最奇葩的是,这些驻村干部工资支出按照规定都由各个合作社承担,如此一来,试点区需要承担的干部工资减少了不少,基本上变成了各个合作社承担,而随着财政恶化,试点区各种驻村干部越来越多,这些人分别监管不同方面,群众出村要询问,群众想退社,这些人也会做思想工作……

   这些人真正懂种地的不多,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按上级要求下指标,监督生产,如此一来,试点区基层的干群矛盾比较尖锐,而各地村干部大多又是退伍军人出身,各个难缠,所以驻村干部们也大多苦不堪言。

   看到副业生产又赚不到钱,试点区合作社又不傻,我不搞、少搞副业总行了吧,逼着我搞,我也减少投入,反正消极怠工,你也看不出来,大家伙的心思只在国家在其他地区征收的项目,这也就不奇怪只有那么些指标上升,其他副业指标下降了。

   养猪指标增长缓慢,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农民知道养猪收入不错,但一家顶破天也就养两头猪,再多就没有足够的饲料,喂粮食多少舍不得,农村散养猪这一块数量不可能增加多少。

   而每个合作社都在养猪,不过养猪是一门手艺活,能够养得好的供销社不多,所以从一开始的政府推动,到后来养猪的积极性减少,生猪产量增长速度缓慢。

   既然只是以种粮和养猪为主,还要养着一群吃白饭,整天指手画脚的人,各个农村集体收入年终分红自然一直停滞不前,再加上农村集体各种义务劳动增多,群众自然苦不堪言。

   所以试点区内移民率相对较高,因为国家一直鼓励人口密集地区移民,完成移民指标越多,中央边移委会有相应的财政奖励,而试点区这一块的财政奖励相当多

  试点区也未必不知道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但移民工作大多利用的军事动员系统,试点区安插驻村干部已经与这一系统不对付,若是再在移民问题上折腾,矛盾将更加激化,而且让那些不怎么安分的老百姓离开未必不是好事……(

   群众宁愿申请去边疆移民,也不乐意待在试点区搞社会主义建设,基层社村干部不被信任牢骚满腹,大批干部被安排长期驻村也是怨气冲天,试点区的财政十分紧张。

   付出了这么多代价,工人应该很满意了吧,不,也不满意,普通工人或许满意,虽然没有了劳动派遣,但福利分房总是分不到房,只能等待单位盖房,但不过是杯水车薪,单位也不是不想盖房,问题在于收入的大头被上面收走了,手里的钱很少,想盖也没钱呀!

   而技术工人、工程师们同样不满意,虽然试点区也讲经济激励,但相比于其他地区,做得不够坚决,差距不够大,而且等级较为森严,比如分房,他们就没有优先权,专家楼什么的也没有。

   而年青的技工和工程师们的收入并不高,在企业的地位不高,有不少人想办法离开试点区,这几年,不断有人辞职跑到试点区以外的私营企业,而外地的私营企业也不断前往试点区挖墙脚,这又进一步削弱了试点区各个项目的进展,也影响到已建成企业的发展……

   技工流失的问题,现在并不是试点区一家的问题,其他国有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凡是执行中央决策比较好的国企,往往人才流失的少一些;而那些执行得不好,官僚习气比较重的企业,则人才流失的比较多,企业效益也不是很好,人浮于事,吃回扣等等乱象也比较突出。

  这甚至变成了中央监委和督巡委的突破口,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会盯着人才流失做文章,询问那些流失的人企业的情况,往往就找到了突破口……

   想到这里,毛泽民同志多少有些叹息,确实,相比于国内其他地区,试点区比较好的做到了公平,整个试点区倒没有谁特别富裕的,大家的差距都不是很大。

   而且这些年试点区的经济增长也相当好,各种基础建设也搞得相当不错,群众扫盲和教育发展的不错,可以说有很多优点。

   但如此深入进去就会发现,试点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活力不够,严格的管制之下,老百姓除了种田还是种田,顶多养养猪,干不了别的,问题是这样干能致富吗?很难!

   群众要想改变现状,要么是考上好学校,要么是招工,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好的出路,至于社办企业什么的,除了个别得到扶持的社办企业,其他大多受制于试点区的计划经济,发展得相对有限。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试点区的移民率提高那么快,看不到希望,还不如脱离现状,去边疆赌一赌,边疆地区的土地明显比现在多!

   农村如此,城市如此,城市中真正的精华,那些有能力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或者说他们的表现被漠视了,所以很多人干脆选择了离开……

   而在其他地区,工人、农民的活路就多了,有初中文凭的可以入城经商,可以搞小手工业,可以跑运输,可以搞养殖,有本事的甚至可以创办企业,活路明显多了!

   这样做,虽然不可避免会出现资本主义和各种剥削,虽然不可避免带来一切向钱看和种种乱象,但却把数亿人民的活力发挥回来了,活力爆发之后,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是选择窒息一般的公平,还是选择充满活力的效率,对于一个潜力无限,正在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国家而言,根本不用想,自然是后者,谷雨同志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但对毛泽民同志本人,搞明白这一切之后,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无比痛苦,大哥写信告诉他试点区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最起码七三开是有的,没有剥削,不用吃二茬苦,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但如果不用吃二茬苦的代价是消灭整个社会的活力,毛泽民同志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不符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没有活力,死气沉沉,怎么可能有未来?

   他梦想中的社会主义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呀,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想来想去,或许只有一个原因,生产力并没有高度发达,盲目追求社会主义是不现实的……

  考虑了很久,毛泽民同志又拿出了一封信,这是他给毛泽东同志的回复草稿,他准备把两封信先交给谷雨同志,这既是表明他的态度,又希望谷雨同志可以提出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

   毛泽民同志很清楚,他是国务院总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有自己的立场他没有任何含糊的可能,而现在,到了该表态的时候!

   毛泽民同志心中多少有些黯然,他知道大哥的秉性,他也知道这些年来,谷雨同志千方百计争取他,还让他出国,就是希望他改变,可他似乎还是沉迷在自己的理想国,不愿意走出来,到了这一步,真的是没办法了!。

  晃晃脑袋,毛泽民同志站起身抓起电话,半个小时后,谷雨看到了两封信,看完之后,谷雨很平静地说道,“润民同志,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不过说的还不够透彻,我看有必要再加上一段话!”

   “加上一段话?怎么说?”

   “既然毛泽东同志说试点区公平做得很好,那么请毛泽东同志召开试点区的干部们开会,提议将那些长期驻村的干部把自己和全家老小全部改成农村户口。

  若是那些驻村干部都支持他的决定,我可以尝试扩大社会主义试点区,若是相反,请毛泽东同志继续想办法如何改进试点区,而不是想东想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