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比较寒冷,白雪皑皑中,专列一路北上,虽然正在出国,但各项工作还是按部就班的向谷雨汇报,从九月到现在,中美联合航空队连续对日作战,双方在中国沿海不断激战。
虽然日本陆航和海航想法设法阻拦,但中美航空队还是多次空袭日本本土得手,这也给了日本人不小的打击,而随着空战的继续,拥有雷达警戒的中美联合航空队,虽然飞机数量并不比日军多,但战果还算不错,当然了此时的日本航空队还是很强大的,中美航空队的伤亡很大。
不过轰炸一段时间发现,对日本轰炸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谷雨得给手下提提醒了,他看完了汇报,笑着对兼任空军副参谋长的秘书徐齐邦说道,“齐邦,你告诉刘景文,我们第一次对日本轰炸,丢的是什么?日本到处都是木房子,得用燃烧弹!”
徐齐邦立刻明白过来,他高兴地说道,“我现在就给刘司令员发电报!”
看到徐齐邦离开,谷雨继续想着空军,伤亡的飞行员最起码都是中学生,虽然心疼,但这样的不断激战,对飞机的需求量很大,自然也迫使中航想法设法提高产量,毕竟这个时代制造飞机难度不大,只要做好标准,日本有很多家庭作坊给工厂供货,而蚊式轰炸机甚至连钢琴厂都能生产。
日本人能做的事情,中国当然也可以做到,越来越多的普通配件被发给了大大小小的民间工厂,苏俄为了提供中国的飞机产量,也在帮忙修改生产流程,提升飞机产量,这样产能中很大一部分就可以给苏俄了……
而随着各种作战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中航,中航和中航发的设计师们自然需要不断修改飞机设计,这也有利于理顺体制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为了弥补飞行教官的不足,通过美国航空队协调,拥有空前数量民间飞行员的美国,一大批没有被美军接收的民间飞行员志愿前往中国,甚至还有人带着小飞机,跑到中国建立起飞行俱乐部,帮助中国训练初级飞行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想曲线救国,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后来看到中国人竟然连开车的司机都缺少,为了帮助中国训练司机和坦克驾驶员,这些美国人又开起了驾校,这些有闲钱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基本上都接受过大学教育,他们不仅能当飞行教官,还能当科学和语言教师。
看到好处之后,中央自然给周恩来同志打电报,要求他加大宣传,尽可能从美国招聘更多的技术人员,飞行员要,各行各业的工程师同样也要,甚至于普通司机也要……以抗日为名,搞来一大批志愿者希望很大,让他们帮着培养中国的司机、飞行员,各种技术工人,甚至于电台什么的都要培训。
未来就算这些人美国人离开了,这些飞行俱乐部、驾校和技术学校可以留下来,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也会留下来,这对未来中国的工业化自然意义重大,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事实上,中国早就在这样做了,此时在中国的英美俄国专家和技工,也在创办一个个夜校,帮助中国培训工人,没办法,中国合格的工人太少,他们不培训,那些机器想发挥起来都很难。
部队中也是如此,各种车辆、坦克、大炮、电台、工兵设备等等,部队都在日夜学习,即便是处在战时的部队,也想尽一切办法在学习。
现在的中国陆军,看起来威风凛凛,在东线的图拉分战场,硬生生挡住了古德里安的突破;在北非同样连胜连捷;在对日战争中更是打得鬼子节节败退,似乎比德军还要光彩。
但事实上,谷雨比谁都清楚,中国军队的整体素质文化很低,还处在轻步兵向机械化军团转变的过程中,本质上只能算是半现代化部队,步坦结合,步炮结合,陆空结合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之所以能打,更多的是依靠出色的轻步兵战术,还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现在还是盟军的防守阶段,解放军对日作战中锻炼出了一大批老兵,同时通过对日战争,对纵深防御和反坦克作战都摸索出一些经验,这也显得解放军格外能打。
相比于解放军,英美不仅战术僵硬,而且战斗意志一般,动辄投降,丢人现眼;苏军则是内部乱象不断,部队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兵,战争初期的的惨败,更是让苏军的形象大打折扣,这才让外界形成了解放军极其强大的假象。
但是等到1944年,形势就会发生突变,为了把这层虎皮维持住,谷雨必须在这两年,将大批的技术武器装备到位,让部队在战争中逐渐把各种现代化武器的运用摸索成熟,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强大……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要一点就是人的素质提升,而要想人的素质提升,就需要有足够的培训人员,这方面的人才中国奇缺,但西方国家多如牛毛。
英苏联合吞并伊朗时,抓了五千多德国人,都是帮着伊朗建立兵工厂的,两家各分一半,老毛子流放到西伯利亚,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还有几十万意大利战俘,其中也有不少人是技工,这帮意大利人整天不干正事……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里面的德国人和部分意大利战俘已经被搞到了中国,就算不让他们开机床搞生产,让他们帮着培训,也是可以的呀,可惜呀,懂意大利语的人太少,还是失算了,当初忘记加上意大利了!
而在军队中,北非和克里特岛俘虏的一大批德军和意大利的技术军官,为了活得舒服一些,自然也不得不帮着解放军提高素质,现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的各部,将士素质都提升了很多,而国内各部,尤其是各个装甲师,也乘着这难得的休整期,正在加紧学习。
考虑到这里,谷雨又想起了这一次苏俄之行,老毛子在西伯利亚流放了一大批波兰人,这一战也出现了一些德国战俘,这里面很多都是技术人员,老毛子恨不得让他们去死,不好办呀!
此时轴心国还活蹦乱跳着,中苏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默契,但谷雨之所以提议,首先自然是撤兵,三个集团军打到现在,已经损失惨重,需要休整,也需要把他们的战争经验交给其他部队,接下来他们将参加东北战役……7集中东北籍的同志那么多,他们需要解放东北!
至于调换的部队,看看这一次斯大林的表现喽,反正谷雨又不着急……要是斯大林觉得从莫斯科打跑了德国人,可以大反攻,不需要中国人了,他自然也不会自带干粮,老子就算过去有欠你的地方,这一次出兵也还了!
其次是日本问题,朝鲜别想了,你们可以去日本北海道,能占多少是你们的本事……要是斯大林觉得朝鲜港口很好,可以你现在就对日宣战,不出力别想拿朝鲜,别做梦了……
再次就是中苏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比如核武器﹐比如火箭,比如雷达,又比如计算机等,又比如B24的图纸已经得到了……苏俄有大批数学家和顶尖专家,他们的加入至关重要……这同样要看斯大林的诚意……
再次就是经济上的合作,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不在战火中,农产品和轻工业品还是有一些的,还有天南的咖啡、橡胶等等,处在战争中的苏俄也要拿东西来换。
至于外蒙问题,还有边界问题,谷雨都不会主动提,反正现在外蒙在手,着急的不是他。外蒙的各种防御工事和铁路建设已经在勘探,等到天气转好就可以开工建设了……三四年间,就算没有建设好,也应该有很大的进步。
就在谷雨思考间,随着“呜”的一声响亮的汽笛声,冒着浓烟的火车车头慢慢减速,集宁站就要到了,到了这个火车站就需要换成宽轨列车,目前铁路线宽轨变标轨的改造还没有开始,当然也没办法改造,毕竟现在是战时,各种物资转运也非常繁忙。
不过等到战后,谷雨就会启动相应的改造计划,理由也是杠杠的,战时是特殊情况,战后中国铁路统一轨道是必然之举,当然了恰克图到库伦段还是宽轨,面子还要给老毛子的嘛,就不知道战后老毛子要不要脸。
中苏两国如同两只刺猬,靠近就会刺痛对方,但如果远离了,又容易被各个击破,所以谷雨对苏政策是一贯的,和而不同。
外蒙问题解决后,尽可能与苏俄和睦,双方在经济和科技上加强交流,甚至未来华约和苏东集团出现了什么问题,中国也会帮着调解一下,但是中苏不是同盟关系。
两国是平等的,双方平起平坐,这个规矩一定要从一开始就立好,这一次是谷雨提议的会面,谷雨可以前往苏俄的恰克图;等下一次斯大林提前会面,就是斯大林来到中国的库伦,要不然宁愿不会面!
这个时候,车厢的门被打开了,徐齐邦同志走了进来,谷雨抬头一看,北方局书记柯庆施、新任的北方局第二书记聂荣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邓铁梅,两个兵团司令员寻淮洲和徐达三,政委李卓然和罗荣桓七位同志涌了进来。
谷雨站起身,先是还礼,然后与几位同志握手,再请他们坐下,谷雨这才笑着说道,“不好意思,让同志们跑这么远过来见我!”
柯庆施笑着说道,“谷书记,您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寒暄两句后,谷雨让寻淮洲汇报前线的战事,“谷书记,过去16天的猛烈进攻,我们验证了一点,即便装甲集团作战不理想,华北军区步兵集团可以砸开日军的铁核桃!”
因为前两年只有夏季攻势,一直没有发动冬季攻势,加之前线各部有意麻痹日军,特意选择在雪后极寒天气行动,日军疏于防范。
解放军北方空军司令部下辖空军,分成几路,对北线日军各前进机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轰炸,缺乏雷达预警的日本关东军航空兵多个机场遭到突袭,损失惨重。
获得了制空权之后,解放军一次调动了11个卡车牵引的重炮团,再加上各部装备500多门10omm+火炮,还有各种火箭炮齐射,再加上P39和A20低空轰炸,凭借着火力优势,解放军进攻一开始,就取得了相当大的效果。
在解放军的凶狠进攻下,一个又一个日军阵地相继丢失,负责热河东南进攻的第六集团军和从赤峰一带出发的第八集团军连续取得突破,日军四个师团损失惨重。
而在辽西走廊一带进攻的第四集团军也夺取了山海关,冲到了绥中附近,解放军成功杀入了辽西走廊……更让日本人惊讶的是,渤海上活动的日军舰船连续遭到解放军佩2轰炸机的袭击,多艘舰船被击沉,很显然日本人骄傲的渤海制海权,面对拥有制空权的一方,根本不管用。
被解放军的猛烈进攻吓得不轻,日军不断向前线增兵,同时调动了大批战斗机与解放军拼死争夺制空权,凭借着大批工事顽强抵抗,这才勉强稳住了阵脚。
此时热河前线的解放军为三个集团军二十多万人,日军同样高达二十多万人,双方围绕着每一个据点反复厮杀,一步都不让,虽然比不上苏德战争的惨烈,但同样是中日战争爆发以来相当惨烈的战斗,日本人非常清楚,若是被解放军冲到了朝阳,那就万事皆休了。
通过这一战,解放军前线各部,也验证了一点,只有能够保证制空权,又搭配大批重型火炮,冲开日军防线是可能的,说到底时代变了,连法国人马奇诺防线都不行,更不要说日军了!
看到这一战取得的突破,华北军区下辖各部也已经忍不住了,都叫嚣着要打进东北去!部队都打到北非苏俄了,结果东北还没有拿下来,所有人都等不及了,这事实上也是谷雨不得不同意冬季进攻东三省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争取美援!
谷雨听完了寻淮洲的汇报后,点点头,微笑着说道,“现在我们的生产力增加了不少,弹药也够,你们就轮番进攻吧,尽可能消耗日军,把日军的主力吸引过来!”
说完,谷雨转头看向低眉搭眼的徐达三,“徐达三,你别装模作样的,你整天嚷嚷着要打到东北去,你以为我不知道吗?这一次就遂了你的愿望,不过你指挥的三个集团军负责接下来的攻势,把你所有的本事都拿出来,打不好,我唯你是问!”
徐达三吼了一声,“是!保证完成任务!”
“等你们三个兵团九个集团军上阵完全后,准备一番就可以发动真正的进攻了!”
不想了想,徐达三又试探着问道,“谷书记,全面进攻所需要的重武器够了吗?”
“打完了东北这一仗,你就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去苏俄见见世面,要不然还不成了井底之蛙!”谷雨笑骂了一句﹐开始算起了一笔账,
“除了美国过来的10个炮团,我们仿制的英造5.5英寸火炮也开始量产,一开始的产量不算大,但半年时间,生产8个炮团还是可以的,另外我们在包头的工厂正在生产苏俄的152mm榴弹炮,我可以给你们搞到至少5个炮团,这就是23个炮团。
再加上你们手里已经有的11个炮团,你们加起来最起码有34个炮团,这样一算,你们就有1000多门大口径重炮,英制25磅炮也会按照装备好,有这么多重炮,冲开日军的防线,与装甲集团在辽西会师,没问题吧?”
徐达三听完大喜,继续嬉皮笑脸的问道,“够用是肯定够用了,不过谷书记,三种口径的火炮,弹药不会出问题吧?”
“弹药问题不用担心!”谷雨微笑着继续说道,“除了美国人提供的飞机以外,歼4、歼轰4和苏俄引进的佩2轰炸机加起来,六个月时间分配你们的,肯定会超过1000架,到时候美国航空队的战略轰炸机,也会配合你们,你们最起码有两千架飞机,应该也够用了吧?”
徐达三同志心满意足的说道,“够用了!绝对够用了!”
“我的责任尽到了,接下来就看你们得了!这一次与斯大林的会面之后,我会提议1943年1月在库伦会谈,到时候我必须把中国已经完全光复的消息告诉他!”
几位指挥员非常郑重的敬礼,“保证完成任务!”谷雨点点头,然后对几人说道,“东北即将解放,中央准备按照惯例提前成功东北局,曾中生同志本来是最好的书记人选,不过他牺牲了,实在太可惜了!”
微微哀悼了一番,谷雨这才说道,“东北是我国少有的工业区,所以负责东北工作的同志,必须对工业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由聂荣臻同志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辽宁省委书记兼东北军区第一政委。
正在东三省战斗的吴焕先同志担任东北军区政委,并兼任东北局第二书记,邓铁梅同志为东北军区司令员,同时兼任东北局第三书记!罗荣桓同志任东北局常委,兼任东北军区第三政委,暂时代理吴焕先同志的职务……”
听到这里,不仅仅柯庆施一愣,其他几位军队将领若有所思,甚至连聂荣臻同志自己都非常吃惊,他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他竟然会出任东北局第一书记的职务,这可是中央局委员一级的职务呀!
虽然聂荣臻同志拥有出任中央局委员的能力,而且担任过红一军团政委,总后政委,湖南省委书记等职务的他,也有资历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但在周恩来同志前往美国之际,聂荣臻同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获得了这个职务,这是提拔﹐绝对是提拔……
聂荣臻不由得看向谷雨,很明显对自己的任命只有谷雨能够决定,真不知道他脑子是怎么想的,当然了,聂荣臻同志只是微微恍惚,很快就驱逐了脑子里的种种,因为谷雨还在做指示。
交代完东北局常委组成名单后,谷雨并没有在意这七位同志的疑惑态度,而是继续说下去,“东北局接下来的任务非常严峻,必须以最快的时间实现对东北的控制,清洗日本的残余势力,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工农业生产,为百万大军进攻朝鲜提供后勤,这四件事同等重要。
荣、邓、罗三同志,你们接下来的任务是安排好接管工作的同志名单,主要人选从河北、平津和山西、绥远三省一市抽调,中央书记处和中组部详细通知过两天就会发过来,不过你们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你们要准备好三万人负责接收东北……”
而就在谷雨坐在车厢中交代时,在北非战场,在苦苦等待了好几天之后,隆美尔权衡再三,终于行动了,正如粟裕估计的那样,隆美尔果然兵锋直指阿德姆。
消息传出,盟军高层不仅没有担心,反而是欢欣鼓舞,很明显,粟裕摸透了隆美尔的心思,所盟军不仅没有慌乱,反而信心更足,大家静悄悄的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当然了,为了让隆美尔放心大胆的深入,前线的解放军故意制造出战线混乱的局面,被围困的两个师也对围攻的德意军主动发动进攻……
终于1942年1月19日,兵峰已至巴迪亚的德军忽然再次掉头转向托布鲁克,把自己真实的战略意图暴露出来,而正在托布鲁克的粟裕听说大批德国坦克出现了,他笑着看了一眼托布鲁克守军指挥员和他的副手戈特将军,董其武和戈特不约而同伸出了大拇指,佩服至极!
作为相当长一段时间托布鲁克的指挥官,粟裕比谁都清楚托布鲁克的情况,托布鲁克一马平川,名为要塞,但实际上就是一块大平地,最初的防御工事是意军构筑的,其防御外围是55英里长的“环形要塞”,分内外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地下堡垒加反坦克壕构成,壕深8英尺,盖有一层薄板,上面加沙,每个地堡的直径约百米,由几个地下混凝土工事组成,可容纳30至40人。
堡垒的四角挖有机枪射孔,安有反坦克炮和迫击炮炮位,堡垒上面也盖有沙土,并设两道铁丝网,各堡垒之间有交通暗壕相连。攻方在很近的距离内都难以发现这些堡垒,而守方则可以随时随地钻出来给敌以突然猛烈的射击。
第二道防线距第一道防线约2500米左右,结构大体相同,意大利人没有修反坦克壕,粟裕又特意修了不少反坦克壕。
不过即便如此,托布鲁克的防御也非常困难,因为一线阵地每个连的防御正面约1.2公里,由于缺少足够的反坦克武器,在粟裕防守时期,守军只能把将敌军坦克放过去留给第二线的炮兵,集中火力歼灭伴随坦克的敌步兵……
这种战斗将十分残酷,要求守军步兵在敌进攻面前勇敢无畏,并保持冷静头脑。否则慌不择敌,非丢城而去不可。要不是解放军经过了东非战役的锻炼,要不是意大利人太过奇葩,更重要的是德军兵力不足,第一次隆美尔围城时,他还真未必挺得过,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了,粟裕准备了足够多的反坦克炮。
不仅有解放军的76.2mm反坦克炮,缴获的意大利45mm反坦克炮,还有英国人提供的6磅炮和2磅炮,而部队装备的各种高炮也可以当作反坦克火炮,反正能用的火炮,他都调了不少过来……就让隆美尔好好啃一啃这个乌龟壳吧!
等隆美尔觉得不对劲,想撤退了,英军的第七装甲师突然间出现在隆美尔的正面和侧翼,那将是一副多么美丽的画卷……
下午四点,德军的斯图卡轰炸机开始了表演,不过粟裕根本就没当回事,德军的轰炸机要是用炸开堡垒,前一段时间就轰炸成功了,托布鲁克早就丢了,哪里还等得到现在。
德军的轰炸还没有结束,德军炮兵又开始了轰炸,事实上德军炮兵对于地下混凝土暗堡的轰炸效果也一般,当然了如果倒霉,暗堡被击中,暗堡中的将士可能会有一些死伤。
事实上,德军也知道,所以炮兵轰炸时间不长,大批德军坦克就出现了,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烟尘滚滚,德军的进攻开始了!
三辆德军坦克勇敢的穿越了雷区冲了过来,这个时候解放军第一线暗堡中步兵用45mm反坦克炮不断攻击,但这三辆坦克丝毫没有减慢速度,不仅仅三辆坦克如此,其他的德军坦克也同样如此,他们必须抓紧时间攻克托布鲁克,只要冲进去就是胜利。
但就在这个时候,第二道防线上的76.2mm反坦克炮群开火了,就如同某个好莱坞电影里面的镜头一样,一声巨响之后,一辆坦克立刻在地上侧翻并起火爆炸,而另外一辆坦克像一头被打中要害的野猪一样戛然停在了地面上,只有第三辆坦克继续隆隆的向第二道防线冲了过来。
不过坦克的侧面暴露在解放军高射机枪的火力面前,猛烈射击之下,坦克外部的机枪都被高射机枪打得稀烂,不过这辆坦克还在凶狠的冲锋,终于冲到了战壕前的雷区,一连串的爆炸将坦克左边的履带撕了下来,这辆坦克终于像一只斗败的野兽一样一动也不动了!
黑烟从坦克里面冒了出来,接着两个黑影从坦克炮塔里面爬了出来,一个战士想射击,被班长拦了一下,只见两个德国人手里拿着手枪,准备护卫自己。
当没有听到枪声时,他们终于看到了暗堡,向着暗堡的方向迈了几步,接着丢掉了自己的手枪,举起双手跳进反坦克壕,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了解放军的暗堡前。
对于这两个勇敢的德军坦克手,解放军友好的笑了笑,两个德国人也咧嘴笑了笑,他们的牙齿在他们已经熏得乌黑的脸上显得特别白,就像是黑人的白牙齿一般,相比于异常残酷的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双方都还比较友好,毕竟没有结下什么深仇大恨……
与战场上双方战士比较友好不同,隆美尔的进攻还在继续,到处都是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空气中充满了苦涩的烟雾、火药和汽油的味道。
第一轮进攻失败后的德军调来了斯图卡,然后是炮击,攻击已经暴露出来的火力点和暗堡,而这一轮攻击的效果稍微好一些,但也十分有限,意大利人修建的钢筋混凝土确实相当不错……
沙漠中的夕阳总是无比的美好,不过隆美尔根本没有心情观看夕阳,他的眉头紧锁在一起,为什么托布鲁克的防御还是这么强?中国人难道不知道他们前线已经失败了吗?而此时此刻,三个英国装甲旅长也静悄悄的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1942年1月20日下午,隆美尔在损失了四十多辆坦克后,不……得不放弃了进攻托布鲁克的计划,但就在准备撤退之际,三个英军坦克旅350多辆坦克突然出现在他的正面和两侧……一场完全出乎隆美尔意料的坦克战开始了!
被一连串的作战,长期沙漠迂回作战造成的各种机械损耗,损失了将近一半力量的隆美尔,面对两倍于己的对手,能做的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突围。
而英军第七装甲师则绝不可能放过这个全歼德军装甲集团的机会,他们在戈特的指挥下,疯狂的猛攻,而配属英军的地面航空兵也加入到捕狐的行列。
在士气高涨的英军猛烈进攻下,德国两个装甲师的有生力量慢慢萎缩了……隆美尔不得不开始了了大撤退……而盟军则顺势向油田区和班加西发动进攻,北非战局至此发生了惊天巨变。
在伦敦,收到了隆美尔入彀,德军两个装甲师被在托布鲁克合围的消息后,丘吉尔长出了一口气,十分感慨,又有些无奈的说道,“真让人羡慕呀,34岁不到的捕狐能手!”
而在柏林,收到隆美尔惨败的消息后,希特勒脸色骤变﹐石油,他的石油,该死的!歇斯底里的希特勒指着地图上的马耳他说道,“该死的,拿下它,不惜一切拿下它!”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掀开了新的一页,翻阅战报时,谷雨感觉到一阵阵陌生,不过并不要紧,只要大势未变就可以,但大势真得未变吗?
就在谷雨不知道的英国某一处秘密地点,人类第一个核反应堆正在建设之中,而在刚果,又一船铀矿石被英国海军保护着运往苏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