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知道谷雨不可能改变,但在谷雨出发前,李强同志还是做了最后的努力,只不过还没等他把话说话,谷雨摇摇头,"多才,不要再说了,要相信自己压得住阵脚,这一关你也必须挺过去!"
"谷书记......"李强实在不知道怎么
说,他的心情也非常复杂,谷雨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钻进了黑色的皇冠轿车,李强则站在那里,有些微微发愣。
虽然做过特科交通科长,但在1932年之前,李强同志在党内的地位很低,不过随着谷雨的迅猛崛起,他这个转型搞后勤和工业的人也水涨船高,一步步成为了中央局委员。
到这一步,倒也不完全奇怪,他负责的领域重要性摆在那里,他必须有足够的权力来协调,以保证国防工业的高速发展,虽然他在党内的资历确实不够。
但谷雨力排众议,硬生生压制住陶尚
行同志,以发展工业必须有足够的权威为由,把他推到了中央候补书记的位置,这些年不断锻炼培养他。
谷雨先安排他参与国安、军委,现在
又让他担任组织局委员、中央党校校长,同时还兼任北京第一书记,而到了今天,谷雨竟然以出外长期考察为名,让他主持中央工作......
这已经不仅仅是器重,而是绝对的信任,士为知己者死,他又如何能够辜负谷雨同志的信任,而另外一边的谷雨,此时坐上车之后,嘴角露出了一丝微微的苦笑,这是一次豪赌,成功那就意味着未来稳定了,要是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谷雨心态已老,总是想到死亡,他就不得不考虑身后事,一旦他出了意外或者早死,李强这个备胎能不能转正,会不会被人打着集体领导的旗号赶下台,还真说不准。
所以他不得不树立李强的权威,长期出外考察,让他主持中央,就是明晃晃的告诉全党全国,如果他突然不行了,接班人就是李强,这就避免了党内不必要
的内斗,从而维持住政局的稳定。
虽然李强不可能有他的政治权威,嘴上肯定要说一说集体领导,但他是谷雨一开始的几个部下之一,又负责军工,军工军队不分家,他天然会获得广大谷雨拥护者和军队系统的好感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谷雨不断提拔擅长搞工业的干部,党内工业系统的干部越来越多,这些人天然会站在李强一边,他已经也不缺人手。
未来他只要高举谷雨的神主牌,别人想推翻他可以说相当困难,只要挺过最初几年,人心稳定后,别人就没办法挑战。
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但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制度在谷雨的手中得到了极大的完善,谷雨非常清楚党的第一书记这个位置所具有的的天然权威,太难被挑战了!
在谷雨的前世确实有过翻船的,但那位的做法实在太奇葩,前脚把夫人抓了,后脚说什么放心不放心的,一个游击队长搞个人崇拜,谁会信呀,这些也就罢了,还不足以让他下台。
谷雨不知道他在中央那么多年到底都干了什么,上台之后,他连续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一边和警卫局长绑在一起,竟然让警卫局长做了副主席。
警卫局长掌握禁军是不假,可禁军也是军队的一部分,军队非常重视资历功劳,警卫局长不过是小小的少将,还没有真正带过兵,打过仗,谁又能对他服气,他连这一点都不清楚,真不知道当年的游击战是怎么打得?
一边又任命党内非主流的元帅做国防部长,老同志嘴上谦虚两句,你竟然就信了,这自然让自诩为周公的老同志寒心。
而老乡元帅被压制了几十年,早就胆寒了,手下带过的一帮人又早已经四分五裂,压根又提供不了什么支持。(
最不可思议的,他竟然因为警卫局长一句话,就拒不接纳代表四野和财经系统的某位老同志,以至于老同志勃然大怒,他也就丧失了一大批军中将领和财经系统的支持。
随着老同志的公开站队,党内力量平衡彻底偏转,过去长期主持禁军,熟悉禁军内情的瘸腿大将一出面,禁军立刻不稳
周公为了自保,也不得不退让,主动放弃兵权,而没有军队的撑腰,禁军又不稳,访问回来的他面对四面楚歌,也只能步步退让,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不敢,而这一切都不可能出现在李强身上,所以谷雨自然可以放心,只要自己明确他的位置,他就不会轻易翻船,而只要他不翻船,谷雨制定的各项路线或许会小改,但不会被大改。
但世上的事情有其利,必然有其弊,谷雨一手把李强推到如此高位,加之谷雨慢慢开始懈怠,不断放权,李强的权力未来必然会迅速膨胀,接下来他会不会昏头呢?谁也说不准,权力的诱惑太大了
这同样可以从前世说起,因为战争的需要,原来定位为备胎的某同志率领中央工委东进,但一年多之后,天下形势大好,教员却发现权力似乎流失了,备胎习惯了自作主张,似乎什么时候都绕不开备胎,此时备胎已经不再是备胎,而是真正的党务一把手。
教员虽然心里不舒服,但大局为重,加之他天性不喜欢琐事,某同志的能力他是认可的,又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但权力有其基本的运行规则,当出现第二中心时,就必然会潜伏着内斗。
加之中央政府组建太过仓促,最终出现了一件奇葩事,中央政府竟然由某同志控制的华北地方政府为主组建,虽然其他大局的干部也被抽调了一部分,但各种规章制度由某同志主导制定,关键岗位也大多为某同志所控制。
本朝夺取天下的过程太过艰苦,残酷的战争造成了各个根据地拥有极高的独立性,此时其他五大局同样战功赫赫,又独镇一方,他们本来与华北地方政府是平等的关系,现在华北地方政府变成中央,位置都被人占光了,五大局那么多干部怎么办?
中国地域广博,各地的环境大不不同,各地方大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自然深刻得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理念,所以他们与某同志的治国之争也就不可避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面对其他大局领导的猛烈进攻,教员维护了某同志一次、二次,甚至把国家主席都让出来了,以维护某同志的权威。
但每一次维护,教员的基本盘都被敲掉一大块,教员内心的痛苦谁又能知道?
等到某同志主政出现了重大问题,还把责任推到教员身上,教员自然也就忍无可忍,但此时某同志羽翼丰满,挟无数党政大员,已经足以与教员抗衡。
此时国际形势无比紧张,而内部以某
同志为代表的党内大员已经充分暴露出官僚本质,可以说基本丧失了革命性,这对还没有转型为执政党的本朝自然是触及根本的大事。
最终年事已高的教员无奈之下依靠其最后的基本盘军队,以开国领导人之尊发动人民推翻了自己建立的体系,重新大洗牌。
即便教员无比伟大,他也离不开体系的加成,当他选择推翻自己赖以支撑的体系后,他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大混战之后,最终的胜利者只能收拾残局,重建体系。
但此时国际形势大变,新一轮探索过程中同样坎坷无数,所以这就有了那个缔造了无数辉煌,但又埋下了万千隐患的二共,既让人爱,又让人恨......
如此活生生的例子就发生在这一批人身上,谷雨又怎么可能不担心?他建立的体系看起来比较完善,看起来在相当程度
上消除或者减缓了前世的种种问题,但事实上很不稳定,因为他真正需要的建设干部想占据主流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有些东西真心没办法,革命时代的干部现在还在当打之年,谷雨可以不断收拾其中不老实的,但他不可能不讲道理,把人家直接赶下台。
去年他推动的干部大交流只是发生在市县两级干部,在目前的中央高层影响相对有限,但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很多人批评这种做法简单粗暴,让下面难以适从
虽然谷雨强硬压制住了,但不满的声音还是不断出现,大家都怕他把这一手用到中管干部上,谷雨此时并无想法,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他夹带里面没那么多,此时大型央企的总经理要么是财经干
部,要么是那种考虑周全的参谋长转型的军转干部,要么是 KMT 时期留用的技术人员,真正适合做地方大员的凤毛麟角,能提拔的,大多已经提拔的,他总不能拔苗助长吧,人才培养也需要时间。
所以谷雨需要时间,他至少还要再等待十年左右,这一波提拔的市长和专员中的佼佼者再锻炼个十年,就能主政一方了,到那个时候,他才会真正放心。
在这个新旧人才交流的关键时刻,谷雨自然需要把李强推出来,既可以让他招募人才,又可以让他挡在前面,正面各种枪林弹雨,以掩护谷雨。
说到底他是备胎,不是接班人,谷雨也不可能找一个比他还要大的接班人,他本来就应该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任何提拔也都是有逻辑的,想得到什么,总要付出点什么。
哪怕李强的权力会不断膨胀,未来甚至有可能发展到足以和他分庭抗礼,谷雨也必须让他膨胀,这本质上是为了不断壮大基本盘,其基本逻辑和抗战期间赋予饶漱石重权完全是一样的!
既然要给李强重权,那就必须搬掉一个个石头,尽管饶漱石不是很乐意,但谷雨也没有理睬他,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就在二月底的会议上,谷雨推动了一系列人事调整。
饶漱石改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物税委主任,彻底退出党务系统;而他空出来的组织局委员、中央人才工委书记则交给黎玉同志。
他这几年在计发委表现相当不错,属
于既能搞建设,又对党务很了解的全能型干部,与李强关系也不错,出任这个职务十分合适。
已经退出中央局的刘鼎同志重回国家计发委担任主任,随着国家转向市场经济,计发委的规划和项目审批权虽然还很重要,但也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整,换上脾气温和的刘鼎同志应该更加合适。
邓小平则更进一步,以国务委员的身
份兼任国家工业部长,正式跻身副国级干部行列,他或许对工业不是很了解,但他抓总的能力很强,领导下面一大堆内行副部长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能人,必须用!
最不好安排的就是薄一波,谷雨本来
想让他和饶漱石对调,但权衡再三,还是没让他重新组织系统,最终薄一波以中央局
委员出镇上海,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就让老侯在上海推动晋商发展吧,这也是谷雨希望的。
薄一波南下,自然就意味着陈赓又要重回中央,陈赓本人并无意见,他早就知道谷雨让他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只是挂名,现在上海老大定了,他自然也该功成人退了,不过陈赓觉得这样对刘澜波同志很不公平......
谷雨自然清楚,所以干脆同时调走了刘澜波,刘澜波将以国家主席助理的身份跟着谷雨一起出国,增加对国外的了解。
毕竟是1928年入党的老同志,多少年的老部下,当然不好委屈,先在这个位置上给他做一做参谋,未来遇到合适的位置再补也不迟。
当然了,谷雨自然也不可能亏待老王,他将以中央局委员的身份,兼任中科大名誉校长,谷雨把自己兼任的职务交给他,面子给得足足的。
至于中央局分工,他则变成了分管中科院、科学院中央战略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轻松了很多,这也没办法,这两年,老王的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了。
谷雨本来以为没有历史上的第二次被捕,老王活到七十岁应该没问题,但世上的事情总是一饮一啄,摆脱了这个疾病,却又因为在东北游击期间受到了风寒,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这几年不仅腿脚愈发不便,血压也迅速上来了。
而在谷雨看来,陈赓身体不适,可能跟他太过多思多虑有关系,他想得太多了,能不累吗?而谷雨对自己能活多久不放心,也跟他眼睁睁的看着陈赓身体慢慢变得不好,有很大的关系,他现在也怕了!
谷雨这一系列安排事实上是九大调整的继续,当时新三反和大规模人才交流没有进行,离不开熟悉组织工作的饶漱石。
现在事情忙完了,老梁自然可以功成身退,给他监税去,这个位置上,他再干十年,到了快退休了,谷雨自然会完成他的夙愿,如此他才可以平稳过渡......
谷雨也不知道饶漱石是否完全理解他的
想法,但谷雨自觉对得起他,他直接或者间接操纵组织口二十年,应该也够了,总要给别人一些机会!
车队慢慢到达了北京站,谷雨一行人乘坐专列前往天津,而在天津港口,此时美国出售中国的护航航母台湾号、中国最先进的国产050级驱逐舰首舰大连号、一艘仿制美国的国产补给舰巢湖号和一艘日制护卫舰赣州号已经停在了港口。
接下来,谷雨一行人将在这四艘军舰的护卫下前往中东,谷雨特意带上护航航母台湾号,并不单纯是保卫自己,他再怎么尊贵也用不上四艘军队,这一趟远行,绝对不便宜。
但这个钱不花不行,阿三进攻乍吉山口,明面是对付巴基斯坦,实际上是瞄准中国,谷雨必须做点什么,让阿三知道分寸,这就需要有一些必要的威胁。(
谷雨懒得和印度人吵架,这帮阿三最喜欢的就是信口开河,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就问大英要过马来亚和东非殖民地,把大英搞得一愣一愣的。
而这些年中印也有接触,阿三竟然对中国的乌斯藏不断逼逼,甚至还提到成都,恰好负责谈判的是军队出身的同志,被气昏头的中国代表差点把三哥代表走了一顿。
既然阿三还是那个阿三,那就用武力和他们说话,拿出英制航母代价太大也不值得,但是拿出台湾号还是可以的,这种博格级护航航母并不先进,但就在1952年,中国对这艘护航航母进行了大改装,使
之可以起降中国第一代喷气战斗机歼轰5
虽然歼轰5未必多强,但这款飞机在设计时,参观了英国的吸血鬼战斗机,与吸血鬼战斗机比较类似,综合战斗力也不比吸血鬼差,虽然已经退出一线,但对阿三自然是不小的威胁,你看看,我们的航母随时可以游荡在印度洋威胁你们。
除了武力威胁以外,深一层的含义是锻炼海军的远洋能力,虽然中国拥有一艘英制航母和一艘美国护航航母,也算是威风凛凛。
但中国海军真正拥有的大型舰只凤毛
麟角,而过去十年,为了节省经费,中国海军主要以锻炼海员和飞行员为主,压根
没有进行过长途拉练。
海军到底有没有远航能力,谁也不知道,鬼知道这几艘军舰跑到半路上会不会出现故障,所以乘着这次出访,正好练练兵,谷雨也不怕丢人,和平时期出问题,总比战时出问题强。
谷雨到达天津后,并不是直赴海港,而是来到了丰田汽车考察,这也是兑现承诺,表现好,老子就重要,说话算数,而在与工业部顾问丰田喜一郎和第二代丰田当家者石田退三交流时,谷雨笑着问道,"皇冠不错,有没有胆量卖到欧美?"
丰田喜一郎看了一眼石田,示意他来回答,石田深吸了一口气,"主席阁下,我们想试一试,不过现在还有很多现实困难
,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谷雨笑着说道,"你们要什么条件,中央给什么条件,天津能解决的,天津解决;天津解决不了的,你们找商业部,南汉宸副总理亲自解决。若是天津和商业部都解决不了,我亲自协调!
同志们,我再重申一遍,中央眼里企
业没有出身之别,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搞得好,能够大笔出口创汇,都是国家的功臣,是中央的宝贝!"
谷雨说完,在场所有的中日人士开始了热烈鼓掌,谷雨也跟着鼓掌,笑着说道,"我马上要出国访问,应该会见到不少国内外朋友。
你们也准备一辆车,再把宣传资料给我,既然坐了你们的车,就有义务帮你们宣传,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嘛!"
现场的掌声再一次热烈起来,谷雨十分高兴得挥挥手,然后又慰问了一番,这才带着一辆丰田车和大批宣传资料,前往港口......
在前世丰田的历史上,第一次闯荡美
国并不成功,丰田车的设计虽然很周到,做了大量的改善和适应性调整,细节可以说非常到位,比如:车门未关报警,双雨刷器,油箱盖安全保障装置等等。
但根据日本国情,设计的皇冠汽车动力不足,也成为了这个车型最大的弱点,是水桶理论中的那个最短的短板,让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所做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时速超过80公
里就气喘如牛后续乏力,特别是持续高温运行中,发动机抖似筛糠,功率断崖式下跌,带给了美国消费者跌倒谷底的失望。
1959年全年,丰田只在美国卖出了28
7辆轿车,"丰田生产的轿车,不能够适应
美国市场"企业内这样的声音不断传出,
因此,1960年,丰田不得不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轿车。
不过第一世,情况则有所不同,中国市场对轿车的需要主要是两大块,一是各地方纷纷组建的城市出租车公司,这一块目前的需求量怎么也有十万辆。
为了鼓励国产轿车的发展,对这一块的需求是车子必须便宜,以方便各地出租车公司迅速收回成本,鼓励更多的汽车销售量。
这一块以双喜轿车最为明显,是慢慢悠悠的,但成本低,坐一趟也相对便宜,老百姓自然愿意尝试,有急事或者偶尔做
一次还是可以的。
而第二块就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需求,这就需要中高端车型,而且这一块的需求同样不小,谷雨知道几万辆是最起码的,穷国富方丈,寻常之事,只要购买的车都是国产车,他也不准备怎么计较......
不过中国的路况不如日本,这就需要有更强的动力,丰田皇冠这个高端车型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使用的是仿制德国的发动机,这就在无形中避开了第一
代丰田皇冠最大的缺点。
谷雨虽然不清楚这一世的皇冠与前世
有什么不同,但他知道日本车一直以省油出名,而这个时代的美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大排量、油耗大的轿车,日本车真正在美国站住脚是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时期。
不过要想把汽车卖到美国,总不能等到七十年代吧,肯定要提前准备起来,而这段时间丰田皇冠在国内各种反应都相当不错,谷雨发现也没人说动力不行,谷雨琢磨着在中国跑得动,在美国应该也跑得动才对。
所以谷雨就起了心思,往欧美出口皇冠,管它行不行,先试一试再说,这一趟日内瓦之行就当是打广告了,一口气拉出了四艘军舰,还有两架C54运输机,得想尽办法把路费赚回来呀!
虽然考察丰田心情不错,但谷雨上了
军舰前往朝鲜时,再一次翻看完朝鲜相关资料后,心情多少有些复杂,他摇摇头,"这个李承晚,这么一大把岁数了,竟然还想干下去,也不知道我们这一次访问,会不会被他利用大做文章?"
"这种可能性很大!"周恩来同志对李
承晚的观感一向不好,他想了想说道,"李承晚的口碑很不好,最好还是不让他干下去,万一他搞出什么事情,很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国际形象!"
谷雨摇摇头,"我们曾经和朝鲜约法三章,除此之外的事情尽可能不要做,以避免伤害朝鲜人民的感情,这一趟我们也应该是这个态度,李承晚有本事压制就继续干下去,没本事被赶下台,那也是朝鲜人民的选择!"
周恩来同志心中百味交陈,当年对付朝鲜劳动党和李铁夫同志时,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不过他也知道,谷雨此举是为了国家利益,李承晚在朝鲜确实不得人心,但他却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比金九、李铁夫那样只会搞嘴上那一套强多了,算了随他去吧!
周恩来同志没有说话,谷雨也大概猜出他的想法,他拿出了自己一开始的设想,"老吴,等到了仁川附近,我就不下船了,你去一趟汉城,告诉李承晚我身体不适,如果他想见我,就上军舰谈;不想的话,你们谈!"
周恩来很是吃惊,"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尊重人?"
谷雨微笑着转头看向王若飞,王若飞
同志笑着说道,"我看这样可行,李承晚在国内搞一民主义,搞什么国粹主义,却对中朝两国的世代友好遮遮掩掩,也需要让他清醒一些!"
"这也不是针对朝鲜嘛,我这一次生病要生好些天,九州日本、南越、柬埔寨、暹罗都这么安排,我要看看各国国内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