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李思明是在遛早儿老人的画眉叫声、胡同口清脆的自行车铃铛声和鸽哨声中苏醒的,他穿上衣服推开门,和已经早起的保姆打了一声招呼,走出门外,恰好看到一幅北京早晨的生活场景。
在晨光的熹微中,一位穿着棉衣的老爷子泡了一碗浓茶,也出现在院子门口,咿咿呀呀唱了两句京剧,旁边放着一台收音机,正在播放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
走街串巷的小贩们,在胡同里大声吆喝,远处一辆运煤的三轮车刚刚驶过,匆匆上班的职工或是行走,或是骑着自行车,他甚至能够闻到街边小饭铺飘出的炸油饼儿的阵阵香气,还有小姑娘身上擦脸油的清香……
李思明慢步走到老爷子面前,老爷子停了下来,“小伙子,瞅着挺面生,第一次过来吧!”
“确实是第一次过来!”李思明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包烟,递了一根烟给老爷子,自己也留下一根,老爷子接了过来,凑到鼻子间闻了闻,“好烟!”
李思明笑着说道,“在南方待惯了,乍到北京,一早就醒了,没想到听到您老一早就在悠闲得唱京剧,性质真高呀!”
“老了,老了,更加睡不着,总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唱唱京剧,听听广播,吃完早饭,再送孙子去幼儿园,然后出去晃晃悠悠一番,吃完中饭,睡个午觉,下午把孙子再接回来,一天就没啥事了!”
“悠闲好呀,可以长命百岁!”
“哈哈,托党的福,老汉可以安享晚年!”“是呀,我也是托党的福,才能来到北京!”
一边说,李思明熟练的掏出打火机,给老爷子点着,再给自己点着,两人吞云吐雾了几口,老爷子更加赞赏,“真是好烟,和长乐一样香!”
“老爷子,您有口福呀,长乐可是好烟,听说用的是三年以上,自然发酵的好烟叶,由配方大师领衔配方的,产量很小!”
“小伙子,你知道蛮多的呀!”“作为抽烟人,不懂香烟怎么行?”
“香烟可不便宜呀,你年纪轻轻的要买房子娶妻生子,一堆花钱的地方,可要悠着点!
“在海外省打拼了几年,有些家底,还能扛得住!”
“是在海外省发了财呀,值得浮一大白!”
李思明笑着说道,“党的政策好,现在值得喝酒庆贺的事情很多,去海外省闯荡可以赚钱;在家乡搞副业生产、办厂子可以赚钱;做生意、跑车运输也可以赚钱;听说香港还有人拍电影赚到了钱;各种发财的路子太多了,只要胆子大,肯吃苦,赚钱并不难!”
“呵呵,现在的年青人厉害呀,竟然知道这么多赚钱的门路,老汉得记下来,宣扬一番,只是我听说海外省开拓死了不少人,是真是假?”
“当然是假的,我不是好好得嘛!”
“我也知道情况不错,要不然国家也不会大量移民,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老爷子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道,“老汉的侄子子女多,按照规定两个岁数大的侄孙都要移民,我那个侄儿给我写信询问情况,可我也不了解情况,这个信不好回呀!”
“海外省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天方省大多是沙漠,不需要移民,南洋省和昆仑省面积都很大,是主要移民地点,不过两省都处在热带,人口稀少,大多是生地山林,各种毒虫疫病太多,光靠有限的几种疫苗和抗生素还是有些不够,开发之初,确实有一些人牺牲了!
但这会不比一开始,各种防范经验都有了,虽然还有一些伤亡,但比例已经不高了,只要移民遵守相关规定,出意外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过意外少了,也没有以前那么好赚钱了,现在容易开发的上好田地大多已经分配了,但一百五十亩地就算绝大部分是山林,也比国内强!
如果有机会,可以移民去婆罗洲,婆罗洲三国建国时间不长,都在大量接纳移民,三国虽然已经独立,但都听我们国家的,而且移民也都保有中国国籍,也不会被人欺负!”
说到这里,李思明笑着说道,“移民在外,想一点牺牲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就算有些牺牲,也远远比不上战争时期的死伤,想发点小财不难,当然了,想发大财也不容易,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小伙子,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老爷子心情不错,“小财靠努力,大财靠命,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我也不指望两个侄孙能发大财,只要能过得不错,老汉就满意了!”
“肯定可以过得不错,您老就放心吧!”
“看到你,我就知道肯定可以过得好!”
李思明点点头,笑着说道,“我也不指望能够发大财,现在衣食无忧,就想着乘着年青多做一些事情,等上了岁数了,可以跟子孙吹嘘一番!”
“小伙子,不错呀,你已经脱离了低级情趣,开始追求精神享受,若是人人都和你一样,共产主义社会就要实现了!”
“呵呵,实现共产主义目前看不到,但未来实现社会主义,希望还是蛮大的!”老爷子点点头,又吸了几口烟,这才满意得问道,“你这烟哪来的?”
“这是南掌兵团出产的烟叶,香气清新,烟气柔和,口感清爽,是国内第一等的烟叶,主要对外出口,广南三省有少量销售,其他地区卖得很少!”
“广南的好东西真是不少,能收回来真是值呀!”
又聊了两句,李思明和老爷子告辞,返回到李锡文的家中,此时李锡文已经神清气爽得起床,黄文秋也双眸含笑照顾孩子们吃饭上学,早餐吃完,李思明和李锡文又就火车上交谈的几个话题继续长谈了一番,完善了一番,毕竞接下来要像老领导汇报的
到了下午,请了一天假的黄文秋开车把他们送到了中南海附近一个胡同,方远征同志就住在那里,小汽车在胡同口停了下来,两人下车步行过去,因为事先打过电话,两人很顺利得进入到方远征同志的家中,不过一进去,两人吃惊得发现,方远征正和家属一起晒大白菜……
看到他们过来了,方远征同志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着说道,“两位小李,走,我们去书房谈!”李锡文笑着说道,“首长,没想到您家里也储备了一堆大白菜!”
“你要过日子,我也得过日子,冬天没有大白菜怎么过?总不能天天吃暖房蔬菜吧,我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家电贷到现在还没有还清,不节省点怎么行?”
李锡文吃惊的问道,“首长的负担这么重,不应该呀!”
“家里什么都配了,负担自然不轻,不过也都是暂时的,这几年年年都在涨工资,我那些贷款利率低得很,几年就能还清,到时候房子、车子、家电样样都有,不就冬天啃一点大白菜嘛,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也别大惊小怪的!”
“首长,您真是安贫乐道!”
方远征同志自嘲得笑了起来,“我住得这么宽敞,小汽车国家配一辆,自己还有一辆,电话有两部,暖气、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也都有了,这算哪门子的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并不是一定要过得不好才是对得,您用国家发放的工资购买国家出售的商品,现在的日子过得比群众好一些,完全是应得的,您革命这么多年,要是过得不好,反而是不对的!”
李思明这时候接了一句,“是呀,方主席,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您如果都过得很不好,那全国人民就更不好了,从这一点来说,您当然是安贫乐道!”
“你们两个小年青呀,还真能说道的,锡文说的没错,我这个人大副主席就应该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要不然其他同志也不安心呀!”
方远征摇摇头,轻声叹道,“党内有些同志批评谷书记不应该让两个孩子出来闯荡,可他若是不做表率,他的发展思路又怎么得到贯彻呢!”
李锡文若有所思,并没有回复,李思明猛然间想起了那位丁蕾同志,莫非,不应该吧,谷书记的孩子怎么也应该姓谷才对呀!
三人一起走进书房,开始闲谈起来,李锡文先汇报了一番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方远征赞赏得点点头,“你在交州做得很好,交州稳,则广南稳;广南稳,则中南三国稳!”
点评了一番,李锡文就汇报起他和李思明的交谈过程,提到广南汽车厂的建设设想,又提到侨办的一些问题,表明了自己的担心,希望可以做一些完善考核的尝试。
方远征这才明白为什么李锡文把李思明叫过来,他又看向李思明,询问道,“小李,你们巴色县委县政府怎么和潦港市的侨办起的冲突?”
李思明也汇报起来,方远征眉头深锁,作为政治家的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按照谷书记的理念,一定要争取海外投资和华侨投资,还专门成立了投资招商局,外办和侨办这些部门也有相关的责任,让他们做一些有利于招商的事情。
可如果这些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无限纵容外资和侨资,忽视国家和民族利益怎么办?方远征同志立刻想起昔日的见闻,帝国主义在长江上肆无忌惮的欺辱中国人民,虽说人民已经当家做主,很多过分的事情不一定会发生,但若是帝国主义小动作不断,不处理或者处理不断,伤害了人民,那也是不应该的!
更严重的是,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可以顺理成章得通过这些党政机构,渗透到党内,甚至于还可以通过投资扶持政治势力,短时间内或许没什么,时间一长就有可能捅出大篓子,中央必须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李锡文和李思明所谓的汇报试点方案,更多的是抱怨和提醒,而这个抱怨和提醒很正确,很及时,说明两人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所以方远征更加赞赏,他告诉李锡文,“锡文同志,思明同志,你们这一次的问题反应得很好,非常好………”
赞赏一番后,方远征告诉李锡文,你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在中组部制定的标准考核方案基础上,因地制宜做一些调整合情合理,这是党赋予地方领导干部的权力。
同时他又告诉两人,在基层看到一些问题,要大胆的报告上级,不要有什么顾虑,若是觉得不方便说,上京的时候可以跟他说,他已经退居二线了,干得就是监督的活!
两人都高兴得点头称是,对于他们的汽车厂方案,方远征同志并没有给出评价,现在搞汽车赚钱,各地方都在搞,广南有想法一点都不奇怪,虽然这样遍地开花并不是很好,但几年就能赚回本,中央根本拦不住地方的蠢蠢欲动。
汽车工业还好一些,现在地方的钢铁工业真正是遍地开发,有铁矿煤矿的还好一些,很多地方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矿,也叫着喊着上钢铁厂,不让他们上,他们还振振有词,上海既没有铁矿,又没有煤矿,凭什么上海能搞,我们不能搞?
很多地方报上来的项目把本应该上报中央的项目拆分,省内直接就批准了,甚至于有些项目会同兵团一起干,带着军产项目的名义,都不带上报的,国家计发委下文批评,下面也不听。
这样一窝蜂的搞,肯定存在不少的资源浪费,北戴河会议期间不少人批评,谷书记不愿意从行政手段解决,希望用金融财经手段处理,也不知道行不行,希望这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整顿烂尾工程和三角债能够稍稍改善一些吧……
送走了两人之后,方远征同志有些不放心,给老战友中央局候补常委黄道同志打了一个电话,表明心中的担心,黄道同志在电话那头说道,“老方,书记处也收到过类似的报告,一些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乱来,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做一些试点是好的,可以鼓励…...”
方远征表示认可,但他又有些担心,“老黄,中央鼓励经济发展,允许合法致富,我是支持的,但我总觉得现在不管是经济还是社会都乱糟糟的,有着太多的急功近利行为。
一些旧社会的丑恶现象也重新出现了,香港也就罢了,出口加工区竟然也有一些女职工做外商和侨商的情妇,甚至于掩门子的暗娼都出现了……”
黄道同志当然知道,但也没办法,他听完之后,思考片刻,有些无奈得说道,“方主席,归根到底就是一件事,我们太落后了,全党全国人民都想着尽快过上好日子,急功近利也不是一天两天的!
“是呀,我们在海外省大规模的驱逐土著,不也是急功近利吗?”
“现在我们没有选择,必须加速发展,波兰一年吃80斤肉,匈牙利比波兰吃得还多,他们都在闹,我们不能拖,也拖不起!”
聊了一番后,方远征同志这才说道,“老黄呀,您刚刚从国外回来,有件事我也不知道你是否知情,可能是我过多考虑了……”
“老方,咱们是老同志,老战友,有什么事情,你还要吞吞吐吐?”
“今天早上,我堂弟远杰同志过来看望我,他所在的东南区昨天有同志问他,当年上海临时中央,尤其是周恩来同志的一些事情,你知道的,远杰做过地下工作,他对这种事情很敏感,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黄道同志微微一撇,“问的是哪方面的事情?”
“共产国际任命的赣闽苏区中央书记到底是哪一位?”
“我记得谷书记指示过,这件事暂时不要向下传达,党内知道的只有当年参加过六中全会的同志知道,甚至于毛泽东同志都没有直接传达,以避免引起党内同志不必要的纠缠,这些年来,党内也没有公开讨论过这件事,怎么突然被翻出来了?”
“前有谷雨同志批评廖德华同志,后有这件事,已经有人说上海中央出来的同志惯于欺上瞒下,一打一大片呀,若是闹腾起来,不得了呀!”
方远征放下了电话,发了一会呆,他明白谷书记的选择是正确的,可他总有些怅然若失,或许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吧!
而另外一边的黄道同志同样有些惆怅,这一次波匈危机看到的那些资料,对他的冲击相当大,波兰和匈牙利日子过得那么好,竟然还不满意,闹腾得这么大,就算苏俄和各国党有些错误,但各国党才执政几年呀,能错到哪里去?
而这一次方远征同志提到的种种问题, 再一次引发了他的感慨, 国内发展乱糟糟不说, 一个又一个新鲜的问题接踵而来, 治国太难了, 简直是战战兢兢, 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 竟然还有人翻旧账, 到底想干什么?
思忖间, 桌子上的红头电话响了起来, 黄道同志接了过来, 是谷雨同志打来的, 谷雨刚刚和徐达三交谈过, 送走徐达三后, 他同样眉头紧蹙, 徐达三反应, 很多军队同志把林彪遇到的匿名信攻击看成是对军队退伍将士的不满, 这件事的性质立刻就变了!
与前世不同, 谷雨刻意提升军队的地位, 这既是巩固他自己的政治地位, 同时也是因为在他眼里, 搞土改和后勤支援起家的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没什么区别, 都不懂怎么搞工业。
古代皇帝遇到的所谓“ 马上得大下, 不能马上治大下” , 这符合古代政治但压根不适合这个时代, 因为谁都不知道怎么治理工业化社会, 某种程度上军队干部更适合掌控现代化社会。
是, 军队干部或许简单粗暴了一些, 或许文化程度低一些, 但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各个都非常实际, 这是胜利军人天然拥有的特点, 而有能力指挥现代化军队的, 不管是智商, 还是组织能力都是一等一的, 而出色的组织能力是工业化十部的共性!
谷雨压根不在乎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低, 但后天自学成才的人不在少数, 再说了, 能指挥大军的人不懂文化, 又怎么可能? 就算字写得差一些, 但脑子绝不会糊涂。
为人实际, 有组织能力, 自然有能力经营一些工矿企业, 也必然会支持谷雨推动的开放政策, 出现问题了, 也不至于和官僚一样敷衍塞责, 而是想办法解决, 态度是好的!
但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干部不仅压根没本事做到天下大治, 不少人还眼高于顶, 看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要么是教条主义, 要么还是封建王朝那一套弱民术, 这些都不是谷雨要的!
在谷雨真正希望的工业化干部上台之前, 谷雨只能二选一, 矮子里选将军, 他的选择就不奇怪了, 扶持军转干部, 不仅给他们足够的经济利益, 还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如此既可以顺利得完成战后大裁军, 又可以在未来顺理成章得启用第一代真正有能力搞工业化的企业干部。
因为战争的缘故, 第一代工业化干部的主力必然来自于军工企业, 军工军队不分家, 启用军工干部, 军队出身的干部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至于那些己经转型为官僚的大部分党政干部们, 任务就是维持, 然后等着新生代接替他们, 要是敢于折腾, 谷雨不断进行的三反就在等着他们!
所以当林彪事件爆发后, 谷雨的选择就不奇怪了, 他必须坚决得站在林彪一边, 哪怕谷雨怀疑这很可能是个人私怨, 毕竟前世的处女证明太有名了, 但只要大家都这么认为, 他就必须表态。
谷雨决定提前进行公安部的调整, 让林彪的爱将骆畅调任书记处书记兼公安部长, 让他来抓匿名信的作者; 而新任铁道部长的人选, 谷雨计划启用李润覃同志, 这也是表明谷雨对毛泽民同志的信任, 林志强则改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 谷雨准各让他跟着尹仲容好好学一学怎么搞经济。
把林志强放到上海, 另外还有一层意思, 他对薄一波并不是太满意, 尹仲容要搞改革, 他竟然不同意, 你不愿意干, 那就让林志强陪着尹仲容干, 上海纺织业注定要衰落, 现在出售一点都不亏, 当然了, 各个纺织厂的地皮不能卖。
当然了, 这也仅仅是敲打, 让他知道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来做事, 薄一波是谷雨一手提拔的爱将, 身体又非常棒, 长命百岁说给别的同志听, 那是祝贺语; 说给他听, 那就是在咒他早死。
谷雨对自己未来能活多久不放心, 但知道薄一波寿命长, 也知道他虽然圆滑, 但大节不亏, 虽说有亲戚关系的缘故, 但至少没有对教员口出脏活。
所以才早早让他进中央局, 多少也有为将来做准备的意思, 当然了, 既然被肩负这样的责任, 他的直系后人在政治上肯定没有指望, 顶多在非重要部门用一个女婿。
要进行这样的人事安排, 自然首先要征求黄道的意见, 等黄道同志到达住处, 谷雨说明意图后, 黄道同志表示赞同, 黄道回京之后, 就听说了一些事情, 谷雨让骆畅担任部长查一查, 立刻就可以把事情平息下来。
他只是对李润覃同志的任命有些不安, 兄弟三人两个常委, 一个大部部长, 这么搞岂不是把李家兄弟架在火上烤吗? 黄道委婉得提出了问题, 谷雨稍稍沉默, 摇摇头说道,“ 当初一起北上的同志, 润覃同志的进步己经比较慢了!”
“ 谷书记, 启用润民同志有现实的需要, 同志们可以理解, 但铁道部长的位置, 很多同志可以做, 没必要一棵树吊死, 若是您觉得有些亏待润覃同志, 在行政级别上可以给一些优待!”
谷雨看了一眼黄道同志, 黄道同志的眼神很澄清, 又很坚定, 谷雨心里暗自点头, 在非关键人选上, 他并不是很担心身边的同志违拗他, 政治本身就有很浓厚的妥协成分, 他把握要点就够了。
黄道作为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负责中央日常工作, 还要兼管人事, 必须有自己的坚持, 若是没有坚持, 一味逢迎, 那才是麻烦。
在毛泽东同志己经老实退休的当下, 谷雨对李家兄弟并无其他想法, 自然也不愿意做那种让人诟病的事情, 自己说出来是表明信任, 黄道反对, 是维护制度, 毕竟李润覃是排名第一的副部长, 不适合跳过他。
“ 你说得对, 我有些欠考虑了! ” 谷雨想了想说道,
“ 铁道部是准军事化单位, 现在修铁路也离不开铁路建设兵团, 必须启用军中将领担任部长, 既然不方便使用润覃同志, 那就用程子华同志吧!
老苏带过兵, 打过仗, 又做过日南省委书记, 还负责过环中南半岛铁路的修建, 对铁路有一定了解, 他做这个职务还是可以的!
我们也要给他配一个不错的同志, 我记得严家淦年青时在铁路系统做过, 他搞商务、财政也都很有一套,是个难得的全才, 我准备让他担任铁道部常务副部长, 主持铁道部的日常工作。
否决了谷雨一个建议, 不可能第二个也否决, 再说了, 谷雨的考虑很全面, 他也没理由反对, 所以黄道表达了支持, 谷雨笑着说道,既然你我意见一致, 你召开组织局会议时论一下, 顺便把岘港市委第一书记定下几个人选, 五中全会期间一并完成调整! ,
黄道答应了一声, 然后又把今天方远征同志电话的内容告诉了谷雨, 谷雨微微皱眉, 侨办的责任是拉拢华侨, 站在华侨一边, 让地方政府做一些让步并不奇怪, 后世的那些个办公室干过的事情更过分, 谷雨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但边疆二李看到问题, 还提出一个方案, 方案虽然未必可行, 但下一级的块块给上一级的条条打分这个思路却很有意思, 觉得值得深思。
作为大一统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谷雨天然不喜欢下面抱成一团, 条条块块互相打分, 不存在勾结, 把所有的矛盾都报告给中央仲裁, 由中央居中调控, 绝对是大好事。
虽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行, 但并不妨碍谷雨做一些试点, 放在交州这个边疆地区试点不动声色, 也比较合适, 所以谷雨表示了赞同, 让方远征多关注一些, 启用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做一些谷雨关注不到的事情是谷雨一贯的做法。
两人又谈了其他几件事, 然后谷雨与黄道握手, 让张世德送走了他, 等到张世德同志回来, 他告诉谷雨,刚才黄道同志和他说北戴河会议内容流露出来后, 一些年青干部对廖德华同志意见很大, 还有人认为以前上海中央出来的同志习惯性的阳奉阴违, 欺上瞒下。
谷雨看着张世德, 眼睛眯成一条线,“ 我出国期间, 你留在国内, 听到类似的传闻吗? ”
“ 北戴河会议内容传达后, 确实有一些同志对廖总理很大, 但后面那一句话, 我今天也是第一次听说! ”
“ 你耳朵还不够尖! ” 谷雨摇摇头, “ 不过这也不奇怪, 一些资历较浅的同志自觉羽翼丰满, 政治上有些想法也是正常的, 可这个策略不太对头, 这也同样不奇怪, 一路走得太顺了! ”
张世德同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谷雨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而是低下头继续批示, 经过抗战时期的锻炼, 八大、九大整整十年的积淀, 一大批干部跃跃欲试, 一点都不奇怪, 他等得就是这一天, 斗吧, 不斗, 哪来的位置!
谷雨没当回事, 但有些同志却很当回事, 比如中办主任郭子华, 作为年青一代干部的佼佼者, 又在谷雨身边工作, 加之历任中办主任大多前途无量, 郭子华的未来得到了一致认可, 未来必然可以担任中央局委员, 至于最高层, 那就要看运气了!
越是如此, 郭子华越小心, 安安分分的做好中央领导们的服务工作, 避免引火烧身, 但有些事情不是他想躲, 就能够躲得开的!
中办主任经常需要沟通, 而这么多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到京之后, 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打探消息, 郭子华负责上通下达, 每一天不知道与多少人聊天, 自然听到了不少事情, 甚至有同志是试探他的态度, 他迅速意识到不太对劲, 难不成有人要在五中全会上搞事?
郭子华立刻意识到自己处在嫌疑之地, 他思考要不要和饶漱石同志交谈一番, 担任中办主任之后, 郭子华非常清楚, 哪怕他和饶漱石关系再好, 他也必须收敛, 要不然不仅谷书记不答应, 其他奥林匹斯诸神也不会答应。
幸好饶漱石同志知道他的为难, 也从不主动找他, 两人保持着同志一般的友谊, 当然了, 两人心中都清楚,两人的关系扌困绑得非常深, 谁也别想跳开谁, 只不过以前更多的是上下级关系, 但现在不一样, 从上下级逐渐变成半盟友半上下级关系。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 郭子华权衡再三, 还是找了一个机会, 与现在十分忙碌的饶漱石见了一面, 想着协调一下立场。
不过刚刚说起, 饶漱石就摇头,“子华, 你听到的东西应该首先向谷书记汇报, 这是你的责任! ”
“梁书记, 和您交谈后, 我会立刻向谷书记汇报! ”
“ 你赶紧回去吧, 我送你四个字, 静观其变! ”
郭子华松了一口气, “ 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我担心您。
“ 我心里有数, 你不要担心! ”
郭子华点点头, 两人握手后, 他匆匆离开, 饶漱石看着他的背影则微微皱眉, 依据他的本心, 自然希望这件事狠狠冲击一下固有的政治格局, 但他同样很清楚, 关键在谷雨。
按理说, 谷雨肯定巴不得让那些老资格提前退下去, 但有句话叫作君心莫测, 谷雨的心思就很难猜得准,比如谷雨和他的老上级刘少奇的关系, 又比如谷雨和毛泽东的关系, 远不是香港那些小报猜测的那样。
同样的, 谷雨对周恩来和廖德华两同志到底是怎么想的, 饶漱石也很难把握得住, 是真得想赶出常委会, 还是和过去一样, 敲打一番, 谁也说不准。
既然搞不清楚谷雨的心意, 饶漱石就算心里再想, 他也不会迅速下场, 万一打虎不成, 反被虎咬, 那就不值得了, 还不如坐观其变, 看看那群年青人到底能冲出多大的波浪。
饶漱石很快就感受到年青人的冲劲, 1956 年11 月中旬, 五中全会召开, 除周恩来同志受命出访东欧以外, 其他三十多位中央局委员、候补委员们都出席会议。
会议一开始是谷雨代表中央局仔细介绍了苏俄秘密报告以及这一次苏俄之行种种见闻, 同时汇报了中央的应对情况。
谷雨认为秘密报告的冲击非常大, 直接影响到苏俄与东欧各国党的关系, 苏俄过去的直接控制将越来越少, 代之以间接控制, 政治上更放权, 但会加强经济上联系, 同时也会在军事上继续强化华约。
而东欧各国党也将进一步探索一条属于本国发展的道路, 不过在这些国家受到苏俄严格限制的当下, 他们能不能走通还是未知数。
谷雨最后认为秘密报告和苏东局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不大, 即便有一些跳梁小丑, 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党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但苏东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党有着重大的启发, 各国党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 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己经提前走了一步, 现在要坚定的走下去, 即便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坎坷, 也应该义无反顾, 别人的东
西是绝对学不来的!
谷雨讲话完之后, 受谷雨委托, 毛泽民同志以中央财经委常务副主任的名义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中央的策略做了相当长时间的汇报, 这也是本次中央全会的核心内容, 基本原则是进一步强化市场职能, 更多的使用财
经金融手段调控经济, 同时中央将加强对三角债和各种烂尾工程的监督。
按照毛泽民同志报告的内容, 未来中央将进一步减少地方发展经济的各种条条框框, 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但会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并加强执法和事后监督, 国家将尽快建成良好的有利于市场公平
竞争的经济秩序,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升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 限制地方政府滥用职权
让一位中央局委员在大会上作报告, 本身就是政治信号, 很多地方同志听到报告的内容就皱眉, 虽然早有
思想准备, 但只要一想到三角债、烂尾工程, 还是加强服务, 限制滥用职权这种说法, 大家伙都头疼无比, 很
明显中央不愿意拉偏架, 走的是治本的路子, 接下来有的麻烦了!
毛泽民同志报告之后, 负责组织工作的中央局候补常委、组织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黄道就完善干部制度改革和一些职务的调整做了一番说明, 虽然事先己经吹过风, 但从黄道口中得知谷雨将在明年的全国人大辞
职, 并推选一位老科学家担任国家主席, 很多同志还是有些心不甘!
谷雨担任国家主席, 哪怕干到死, 大家都心甘情愿, 但把国家主席让给科学家, 很多人都不得劲, 虽说重视科学是对得, 但把科学家推到如此高位, 岂不是让一些知识分子更加猖狂。
虽说大家伙多少有些意见, 但对干部任期制度, 普遍比较欢迎, 于部有了任期制, 中央领导同志想的是下面不至于形成庞大的地方势力和部门势力, 而条条块块的干部想的是中央领导层的流动性更强了, 流动性强自然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既然报告的内容充满了争议, 这就注定了这一次五中全会必然火光四溅,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下午各组讨论时, 北京市长韩华就在华北组放了一通大炮。
韩华虽然反对谷雨辞去国家主席, 但还是对大会主要议题表示了支持, 只不过他的重点是严厉批评廖德华同志, 顺带把上海中央的同志, 尤其是还在国外访问的周恩来等同志牵扯了进去, 这引发了华北组的激烈讨论, 当天晚间, 华北组的会议简报出来后, 全会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