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72章软和硬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5687 2025-05-12 15:06

  世上的事情总是连锁反应,缅甸出问题,印度看到了机会,他们动手的目标自然还是海德拉巴,这个土邦太大了,正好卡在印度中部,国内

  80%以上又是印度教徒,统治者却是 MSL ,

  民族主义高度膨胀的印度人当然无法接受,必须赶走辛格汗,吞并海德拉巴。

  只要吞下了海德拉巴,特拉凡科尔即便驻扎着美军也无济于事,耗也能把美国人耗走,对此印度人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非暴力不合作可以对付大英,当然也可以对付美国,等这两个都拿下了,接下来就可以收拾果阿那个小地方。

  至于孟加拉国,印度人心里也明白,他们不可能消灭孟加拉国,但是拿下加尔各答,抢下大片领士是必须的。

  问题是印度的战略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海德拉巴、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睡觉都有一只眼睛盯着看印度,缅甸一出事,三国立刻意识到不妙,同样开始了扩军备战。

  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耿耿于怀,这几年把大量资金都砸在了克什米尔,军备战,他们同样不得不备战,孟加拉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也不敢松懈,同样在备战。

  而首当其冲的海德拉巴最为惊慌,立刻请求孟加拉国军队进驻,同时对孟加拉国军队不放心的辛格汗,也向中国提出增加"朝鲜雇佣军",最起码要达到一个军团。

  在1948年的土邦危机中,海德拉巴的辛格汗政权差点崩盘,战后辛格汗痛定思痛,进一步加强军队,好几千人的"朝鲜雇佣军"深入到海德拉巴的 MSL 军队中,进行了大规模整训,还装备了一大批现代化武器。

  相比于欧美进口的武器,中国出口的二战剩余物资非常便宜,而且又不需要提供外汇,农矿产品都可以抵消,所以经过几年的努力,十万人的海德拉巴 MSL 军队装备相当不错。

  不过海德拉巴也才二千多万人,哪里吃得消十万大军,信印度教的海德拉巴普通民众自然怨声载道,不断逃亡,而辛格汗政权压根不在意印度教徒逃跑,印度教徒逃跑了,空出来的土地正好可以拉拢 MSL 。

  与此同时境内的"朝鲜雇佣军"一直存在,虽然迫于美国人压力,"朝鲜雇佣军"名义上撤走,但还是以开发铁矿的多义,在海德拉巴和孟加拉国高原地区留下了上万矿工和大批武器装备,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

  所以得到中央批准后,负责印度方向的蔡永皓立刻下令"朝鲜雇佣军"二级动员,距离海德拉巴最近的天方省也根据中央的指示立刻启动预案,征招在伊拉克境内部分"朝鲜雇佣军"这回海德拉巴,并启动预备役训练,同时准备船只。

  天方省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此时杜汉油田已经在开采,但产量并不大,当然了,这也跟中国的态度有关,并不是很着急。

  到了1951年,这个油田的年产量也就两百万吨左右,不过此时中国开发油田的技术并不高,在卡塔尔岛的工人加上家属有好几万人之多

  更重要的是,天方省是中国在中东的战略据点,库存着大批物资,有可以起降运5B的大型机场,还有整整一个师的驻军,海军也有几艘巡逻艇。

  而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都有大批中国人,此时整个中东,中国人的总数不下二十万人,而且大多是退伍军人,一旦紧急征招,甚至有可能组建十万大军。

  而朝鲜国内,一个师的"朝鲜雇佣军"随时准备着,可以在三天之内上船,十五天内到达加尔各答,武器装备什么的不用发愁,加尔各答库存着大批武器弹药。

  另外在中国的藏南地区,在1951年的冬天,各种军事训练也增加了许多,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一旦大战爆发,藏南生产兵团也要做好随时上阵的准备。

  等到了1952年1月,当尼赫鲁看到缅甸内乱将生,有心发动战事时,尼赫鲁吃惊得发现这场仗并不好打,对手竟然也已经在准备了!

  短短两个月不到,海德拉巴境内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了海德拉巴国防军十万多人、孟加拉国军队五万多人,"朝鲜雇佣军团"也已经增加了三万多人,其中中国军官两千多人,朝鲜雇佣军一万多人,其余为 MSL 辅兵,装备有飞机、坦克和大炮。

  而死对头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军队也做好了准备,两国都有几十万军队,更麻烦的是,中国军队也在准备当中。

  在寒冷的列城,上万解放军一直处在战备当中,列城机场长期驻屯着大批飞机;而在天方省,至少两个师的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已经完成了冬天整训,而在中国的藏南地区,藏南生产建设兵团也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整训,两部加起来,动员五万以上不成问题。

  如果仅仅是军事上的敌人,有心大打出手的尼赫鲁倒也不在意,印度要想统一,自然要考虑中国可能的增援,问题是外交形势也对印度不是很有利。

  印度刚刚启动备战,海德拉巴一边备战,一边在中国的安排下,跑到安理会上控诉印度这几年对海德拉巴的不断骚扰和侵略。

  而英美两国也对印度整军备战表达了关注的态度,两国自然都不赞同印度发动战争,但并不赞同印度发动战争,但并不妨碍两国支持印度备战,两方的武器哪里来?除了中国提供一部分,大部分自然要从英美购买,这个钱赚得当然很开心。

  而唯一一个可能支持印度的苏俄,对南亚局势漠不关心,虽然愿意和印度做生意,但想让苏俄下场,难度还是很大的!

  此时此刻,尼赫鲁的压力就比较大了,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打吧,未必有把握;不打吧,这么一个好时机要是错过了太过可惜了!

  就在尼赫鲁忧虑不决时,中国对外宣布,经和孟加拉国达成了一份巨额军售协议,中国出口48架歼5、48架歼轰5和12架轰5B,

  同时配套大批弹药,总金额高达2400万美元,孟加拉国首付600万美元,其余在五年时间内以农矿产品交换。

  而在达成协议的第三天,首批24架战斗机就从中国西南军区飞到了孟加拉国,消息传出,尼赫鲁气得双唇颤抖,捂着心口话都说不出来...

  中国出口这么多现役喷气战斗机也就罢了,竟然连中国版的 B -29也对外出口,要是孟加拉国的空中堡车跑到新德里丢炸弹怎么办?即便中国人没给原子弹,丢得是温压弹,那也扛不住呀!

  在1947年的印巴分家中,受战争影响,印度分到的飞机比前世要少,也就150多架,这几年印度也购入了不少战斗机,不过整体质量并不高。这会美国的F80系列喷气战斗机还没有对外出口,英国对外出口的"吸血鬼"喷气战斗机供不应求,印度战后又要加大陆军装备,所以真正装备的喷气战斗机的数量并不多。

  问题是就算临时购买,印度也拼不过呀,中国人直接把自己的现役战斗机卖给孟加拉国,一旦打起来,中国的军工系统不断生产,印度光靠海外采购,如何拼得过?

  但不管怎么样,此时此刻的尼赫鲁也没有选择,只能想办法加强空军,而临时抱佛脚的代价,自然就是英国人漫天要价。

  刚刚战胜工党,重新获得执政权的丘洁尔对印度一如既往的爱护,他告诉印度大使,英国可以提供现役战斗机,但一架要价15万英镑,尼赫鲁听完后,破口大骂,该死的英国人,他们怎么不去抢......

  相比于大英帝国,美国的要价相对低一些,

  1945年准备美军的 P -80流星战斗机可以出口,不过要价稍稍高了一些,40万美元,是,平时不到二十万美元一架就够了,但你们不是急用吗?急用就需要代价!

  尼赫鲁咬牙切齿与英美谈判,而此时美国人一边杀猪,一边则启动了秘密调查,中国购买的英国发动机是有数的,他们一口气出口了这么多采用英国发动机的喷气战斗机,看来困扰中国多时的第一代喷气发动机问题已经解决了,到底是怎么解决的?

  是英苏提供的技术帮助,还是中国人自己突破了?这件事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得评估中国空军的战斗力!

  美国人猜得不错,到了1951年底中国终于拿出了第一款可以实战的航空发动机,从德国拉来的奥氏团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到中国人在合金技术方面始终不能研制出合格的涡轮叶片,尤其是制造工艺更为复杂的高温合金叶片,德国人一直在想办法,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技术突破。

  他们研发的单级涡轮采用空心冷却叶片,以克服缺乏能耐极高温度的镍基合金的问题,这种被奥氏团队命多为阿塔101V1的新发动机,到了1950年,推力已经顺利提升到了1700千克力,并一步步定型,准备用作歼轰5的动力。

  而随着中国与英、俄等国的技术交流,中国第一代高温合金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随着中国第一代镍、铬加了强化元素制成的新型高温合金投产。

  西南发动机公司终于可以制造出合适的实心叶片,到了1951年上半年,更换了叶片之后,阿塔101V1推力迅猛提升到2200千克力。

  随着阿塔101V1推力指标追上1944年定型的尼恩发动机,即便这款发动机还没有正式定型,也可以宣告西南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研发代号涡扇2,正式代号阿塔101V1发动机的研发成功。

  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采用了原型机阶段改进的星形结构燃烧堂和电起动机阿塔101V1发动机就开始了小批量生产。

  看到南洋和印度局势变得越来也恶劣,着急无比的中国空军发疯一般的加快采用国产发动机的歼5B试飞,终于在1951年底完成了主要试飞内容。

  中国空军立刻给中航下达了第一批300架战斗机的生产任务,而西南发动机公司则直接拿到了600台阿塔101V1发动机的巨大订单

  虽然阿塔101V1发动机目前还没有达到

  150小时的合格使用时间,但南洋印度方向的战争风险逼迫中国空军迅速装备第一批国产战斗机,哪怕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推迟战争爆发的时间,为现役战斗机的成熟留足时间,谷雨把采用英国发动机的四个飞行团以及12架轰5B直接出口孟加拉国,以威慑印度。

  而这一威慑也确实起到了作用,此时印度人发现缅甸各路势力口水战虽然不断,但还没有打起来,加之轰5B的直接威胁,尼赫鲁迟迟下不了决心,他决定再等一等......

  "尼赫鲁软了,我们这一步做对了!"谷雨得到总参的汇报之后,十分高兴,他知道自己这一次赌对了,而只要时间不断拖下去,印度再想吞并海德拉巴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只要熬到六十年代,随着一代人长成,海德拉巴的独立就将成为定局。

  毛泽东同志笑着摇摇头,"毕竟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厮杀,关键时刻扛不住!"

  "是呀,就差了这么一口气!"

  "丘吉尔上台以来,动作频频!"李强同志微笑着提议道,"今年是美国的选举年,我们要不要在爪哇岛做点事情?"

  "老李,你怎么说?"

  "只要那些游击队存在就是胜利,没必要刻意做什么,但如果美军露出了破绽,也不能放过,不就是消耗吗?我们耗得起!"

  "老李说得对,爪哇方向让前线的同志自己处理更好,我们没必要遥控指挥!"

  "现在爪哇不是热点,马来亚才是热点,前面的同志已经等不下去了,该有一个说法了,再不动手,很可能会被温水煮青蛙!"

  "确实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在马来亚,大英一方面继续压缩华人数量,一方面加大力度,在马来亚收缴武器弹药,并在

  1952年初准备建立马来亚土著部队,而其教官不仅仅是英国人,甚至还有一些美国人。

  而这些土著部队建立之后,将会被派遣到那些新华商的地盘,很明显,马来亚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种种迹象表明,英国已经不准备在马来亚待上太长时间,并且计划把控制权交给美国人,这自然对中国十分不利。

  马来亚局势突变,爪哇岛内同样比较混乱,过去的一年,美军在爪哇岛的陆军,在中国爆炸氢弹之后,迅速增加到了八万多人,而常年封锁爪哇岛的各种舰船高达上百艘之多,其中就有四艘航母。

  美军根据爪哇岛的地形,根据爪哇岛内的火山和河流分布,把主力部署在爪哇沿海和河流两岸,构建了无数据点,把解放军控制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切割成了六七块。

  然后美军督促着十多万爪哇武装分区围剿,一旦游击队出现,美国空军就会迅速出现,至于会不会误伤爪哇武装,美国人根本无所谓,这样一来,既限制了游击队的活动范围,又不至于出现较大的伤亡。

  面对美军的阳谋,游击队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减少规模,分出一只又一只小游击队,而规模的减少又意味着很难啃得动大股美军,美军自然没有大股伤亡,至于小股伤亡,美国人并不怎么心疼。

  不过游击队规模减少,数量增多,自然也灵活了许多,此时的爪哇岛可以说遍地烽火,爪哇岛内的种植园主和乡村地主们自然就倒了霉,被

  时不时窜出来的游击队打了土豪,爪哇岛自然是无比混乱,而这种混乱什么时候能够结束,那就要看美国人的选择......

  而随着美国在爪哇和马来亚用力,美国在苏门答腊的渗透也越来越厉害,苏门答腊政府越发动摇,虽然在苏门答腊的解放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中央采取的策略是后发制人,一直没有主动出击,等着苏门答腊政府犯浑!

  而在缅甸方向,英美同样取得了一致,美国

  不仅不承认丹威政权,还在1952年初取消当年给缅甸的援助,并不断给予吴丁伦军事和经济援助,同时美国按照英国提供的损失,扣押了一部分缅甸资产。

  美国人在缅甸方向的政策巨变,直接动摇了丹威政权的稳定性,丹威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过目前缅甸除了少数民族势力以外,还有吴强和吴丁伦两股比较强大的势力,三方都不敢轻易动手,唯恐便宜了第三方。

  而且印度又不安分,要是这边刚动手,印度发动战争,那也不符合三家的利益,但问题是,根据缅甸宪法,缅甸临时政府必须在一年内举行大选,留给三人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在中东地区,英美决定联合压制阿拉伯人民争取运河和石油主权的斗争,不管是埃及的纳赛尔,还是沙特的老国王,亦或是两伊,都没有办法让英美屈服,中东问题处在僵持之中。

  除了在国际上不断压制中国,在氢弹爆炸之后,感到些许惊慌的美国人进一步加强了军用或者军民两用技术的封锁,不过美国人还是不愿意错过赚钱的机会,美国继续对中国开放纺织品和轻工业进口市场,而中国则不断批准美国大企业的直接投资!

  在这种局面下,马来亚到底怎么处理,中央自然有些犹豫,不过常委会讨论的结果还是得打,一枪不发,主动退让,美国人跑到暹罗折腾怎么办?打坏了马来亚,总比打坏了暹罗好!

  "不仅仅马来亚不能退,缅甸方向也要给美国人一个教训,美国人不是抛弃了丹威吗?我们提供支持,谁说不能同时支援两家的!"

  谷雨摇摇头说道,"吴强和丹威两人有着明显的权力之争是不假,但他们都是缅甸民族主义者,他们都绝不可能接受吴丁伦的存在,而经历了独立战争的缅甸人民也同样无法接受吴丁伦的存在,吴丁伦输定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