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58章 蜜月的开始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205 2025-05-12 15:06

  谈起爪哇,谷雨自然也把马来亚局势介绍了一番,谷雨告诉赫鲁晓夫,只要美国承认中国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利益,并大规模接受中控区的土著,中国准备按照承诺一步步退出马来半岛,当然了英美不接收,中国也会坚决运送中控区的土著……

  赫鲁晓夫大为震惊,中国在马来半岛的利益那么大,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负责任,说退就退呢!赫鲁晓夫真心觉得谷雨太浪费了,马来半岛在殖民时期,可是英国除印度之外最赚钱的殖民地呀!

  谷雨则显得很无奈,他告诉赫鲁晓夫,被殖民者挑拨了几百年,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一样,华人与土著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除非将马来亚一分为二,各自分治,但华人聚居区又在马来半岛靠近马六甲的一面,此地又是马来半岛的精华区,英美不可能让出去。

  与其英美建立一个亲美反中国的华人政权,还不如继续推动华人和土著各归各国,未来华人聚居的地区虽然艰苦一些,但不至于再发生这样那样的种族仇杀,可谓一劳永逸……

  说到这里,谷雨如同爪哇一般,希望苏俄推动马共的发展,同时也答应给予苏俄一些必要的支持,说到这里,他很坦率的说道,“虽然华人和土著矛盾不可调和,但中国同样也不希望南洋出现一个顽固的亲美反华的土著政权,还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权更好一些。

  哪怕这个共产主义政权未来对中国并不友好,但有贵国在,中国和这个共产主义政权还是可以沟通的,毕竟这个世界,帝国主义的力量更强一些!”

  听到这里,赫鲁晓夫和苏共高层算是彻底明白了,谷雨这不是故作姿态,他是真心邀请,华人和南洋土著仇深似海,所以中国想法设法的削弱土著,压缩土著的地盘,怪不得过去中国对土著建立的印支共、马共和印尼共,打压得那么厉害。

  但土著数量众多,又有美国捣乱,中国没办法把事情做绝,所以中国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土著众多,农业发达的爪哇和马来亚,但中国得不到,也不愿意让美国得到,顺顺利利得打造一个反华基地,干脆把苏俄引进来捣乱……

  现在问题来了,苏俄要不要接这个盘,赫鲁晓夫心里压根没有犹豫,还是想接盘,支持马共和支持印尼共的逻辑是一样的,花一些微小的代价更多的消耗美国的实力,同时激化中美矛盾,还可以扩充苏俄的影响力,反正这是边缘地区,成败无所谓!

  若是成功了,还可以攫取大量的热带资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虽然与印度发展关系也有这样的好处,但中印都是大国,哪有自己扶持的小国好?

  看到赫鲁晓夫再次心动,谷雨心里稍稍有些感慨,这帮子老毛子果然不出所料,能扩张就扩张,还是这样好嘛,这才是我熟悉的老毛子嘛!

  过去几年在南洋的一连串较量,谷雨对美国的强大国力有了更家深刻的体会,他知道必须策划一场残酷的战争,让美国人感受到前世越南战争的溃败,美国才会真正承认中国在东亚的特殊地位,有些仗不打又是不行的。

  而这场长期战争发生在爪哇岛的可能性不大,美国海军实在太有优势了,谷雨就算把老毛子引进来,也不过是捣乱,让爪哇岛发展不起来。

  但这场长期战争发生在马来半岛的希望就非常大,马来半岛和东亚大陆连接在一起,复国省又可以通过海上援助,支援难度并不大。

  中国现在控制了马来半岛一部分地区,完全可以借着撤退的机会,扶持马共,不过此马共非彼马共,这个马共的支撑力量最好是正在源源不断进入马来亚的婆罗洲和苏拉威西土著,这些人可不少。

  同时谷雨还准备拉上暹罗一起搞,暹罗最南面四个府有很多不听话的势力,也可以强行送到马来亚吗?

  这帮人肯定不喜欢中国人,但人都到了西马,想活下去,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总要拼杀吧,不拼杀哪来的生存机会?

  如此既有民族矛盾,又有意识形态冲突,背后又有几个大国希望他们打,谷雨就不信了,这还打不起来,而只要打起来,美国不下场是不可能的!

  而一旦打起来,美国就没办法退,老美可以退出越南,谷雨就不信他们敢从马来半岛退,又因为西马太小,只有13万平方公里,美国也不会认为自己扛不住。

  如此一来,就可以长期纠缠,不断的消耗美国,这不仅是中苏两国的美好愿望,也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美好愿望,至于死多少马来亚土著,马来亚会不会到处都是地雷,那无关紧要……

  虽然这场战争打起来,中美关系会受到严重影响,但在中国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当下,迫于资本家们的压力,也迫于分化中苏的需要,美国不可能封锁中国,也不可能阻拦中国和欧洲发展各种贸易关系。

  虽然不可避免有这样那样的技术封锁和各种关税壁垒,但就算马来亚战争不打,这些封锁还是存在的,后世到了21世纪都还有那么多,更不要说现在了!

  实际上哪怕被短期封锁,谷雨也不是很担心,中国和苏东,和周边国家,还有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甚至是与欧洲的合作,美国是拦不住的。

  归根到底,此时的世界贸易规模还是偏小,所以中国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的庞大需求,出口创汇是重要,但分量相对有限,虽然这也意味着解决外汇饥渴症非常麻烦,但这些事也确实急不来……

  害处有限,打起来的好处就比较大了,首先是南洋华侨,先爪哇,再马来亚,老巢都端了,老老实实为国效力吧,想继续东食西宿,哪有那么多没事!

  而一旦打起来,可以名正言顺的加强对暹罗、南越的影响力,谷雨不会控制他们的外交内政,但加深经济控制,不允许他们站在美国一边则是必然的。

  另外一个好处,自然是针对本州日本,谷雨还就不信了,爪哇岛、马来半岛、缅甸全部乱成一团,暹罗、南越、朝鲜被中国夹着,苏门答腊、婆罗洲是中国的势力范围,日本还怎么在南洋开拓?

  谷雨倒也不是不让日本人开拓南洋,但总要交保护费吧,日本引进美国技术那么轻松,也要给一些给九州兄弟吧……

  至于把苏俄引进来,苏俄的影响力会大涨,甚至未来出现一个反华的社会主义国家,谷雨压根无所谓,赫鲁晓夫爱折腾,接下来的勋勋又是瞎胡来,中苏两国的力量平衡一步步向中国偏转是历史大势,谷雨压根就不怕。

  说到底爪哇和马来半岛不是日韩,离中国核心区太远,谷雨压根没有那么多忌惮,就算多一个越南又怎么样?还是没有能力翻天!

  至于那个找到苏俄的缅甸,谷雨真心无所谓,不过苏俄不乐意掺和,谷雨不好推辞老毛子的美意,那就给吴强更多的支持,让他们多打几年!

  当然了,还有阿富汗,不过达乌德刚刚担任首相,这位脑子还算清醒的贵族走的是不结盟的路子,他偏左一来是想借助苏俄改革内部,二来是因为苏俄势力大,不得不靠拢而已。

  这应该是阿富汗权贵们的无奈做法,此时他与国王的关系也不错,他的各项改革目前也没有引发什么矛盾,所以不适合动手。

  最好的办法是等到古巴导弹危机之后,此时苏俄投入大了,阿富汗内部矛盾也深了,再动手,一旦阿富汗内部出现惊天大变,美国人肯定以为苏俄想打通与印度的陆路联系,君临印度洋,而苏俄也绝不可能错过这样的南进机会……

  至于点燃这个炮竹之后,最后不管谁身上一身屎,怎么都比前世的结果要好,若是美国人插了一脚,当然好,非常好,好上加好;若是老毛子傻逼,真踩进去了,发生在六十年代,也比八十年代强!

  谷雨环视四周,也觉得有些无奈,怎么周边各国都要狠狠厮杀一番,才行呢?这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人性的堕落?

  也就在谷雨想起阿富汗时,赫鲁晓夫也提到了苏俄和阿富汗的关系,作为中苏两国共同的邻居,老毛子也要和谷雨打声招呼,避免误会。

  谷雨笑着说道,“赫鲁晓夫同志,苏俄同志多虑了,中阿版图上是联系在一起,吉几百公里长的瓦罕走廊一路都是高海拔的大山,人迹罕至,中阿两国实际上素无联系!”

  不仅素无联系,实际上因为中国在西域显得较为过激的政策,此时的中国与阿富汗的关系并不是很好,阿富汗以前还逼逼过,不过中国强大起来之后,阿富汗也不敢再说。

  事实上,阿富汗靠拢苏俄也真是没办法,战略上一看就是突出部,中苏一天天强大,阿富汗却一直亲美,也不现实呀!

  中国周边都谈了一圈,谷雨还是没让赫鲁晓夫难受,竟然主动提到了日本和约问题,表示美日在和约问题上的新表态,他已经知道了,也愿意按照友好的苏俄同志提醒,和美日进行新一轮磋商。

  但中国的原则是一贯的,本州日本受美国影响很深,而美国对法西斯分子的惩罚不如中苏,所以本州日本绝不能幻想通过战争赔偿,重新在中国和南洋建立起影响力,要赔偿就老老实实赔偿,不能拿什么狗屁日元,中国拿一堆日元干什么用?

  虽说中国人态度还很强硬,但能够听劝,赫鲁晓夫自然很满意,甚至有些心花怒放,他有些得意的瞥了一眼显然有些惊愕的莫洛托夫,你看吧,中国人还是可以谈得……

  中国周边问题谈完之后,谷雨停了下来,接下来自然轮到赫鲁晓夫谈起周边,老毛子现在一门心思与美欧搞三和,不要再被封锁,动作多多,比如撤回对土耳其的领土要求;比如与伊朗缓和关系,迅速放弃各种利益;又比如进一步善待芬兰,等等。

  当然,更重要的是,苏俄决定从奥地利撤军,以促成大国首脑会议的召开,所以赫鲁晓夫邀请谷雨一起推动并参加这个会议,谷雨想了想,摇摇头,“感谢苏俄同志的好意,但我国对欧洲政治事务没有任何兴趣,自然也没有必要参加讨论欧洲问题的首脑峰会。

  不过这个世界,大国要讨论的不仅仅是欧洲问题,完全可以在某一个相对中立的国家,再举行一次首脑问题,讨论殖民地问题,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听到这里,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莫洛托夫对视一眼,三人都点了点头,老毛子付出巨大的代价,希望推动首脑会议的召开,也不指望真正能谈出什么,但首脑谈判本身就是缓和的信号,能谈一次,就能谈第二次、第三次嘛!

  所以谷雨不愿意参加欧洲问题的谈判,却又愿意推动关于殖民地问题的首脑会议,自然符合苏俄的意愿,能多谈一次也是好的。

  老毛子支持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和中国的思路一样,都是为了自身发展的发展,如果能通过谈判,从英法身上搞一块,那就更加美好了。

  中国人从英国手里搞到那么多前殖民地,竟然有望增加一倍的耕地,让苏俄羡慕得直流口水,为啥,为啥苏俄就搞不到呢?

  赫鲁晓夫表示支持后,又询问谷雨中国有没有意愿支持埃及和阿尔及利亚,谷雨表示可以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但家底有限,支援就算了。

  这两年的多次接触,苏俄已经知道中国和埃及纳赛尔政府的关系很好,而苏俄掺和埃及的决心非常大,所以他们一直在头疼怎么驱赶中国的影响力。

  现在谷雨这么说话,赫鲁晓夫反而有些窃喜,他表示苏俄准备给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一些援助,以争取打破帝国主义在中东方向的封锁,他认为这不仅不影响到中埃两国的经贸关系,反而是促进了中埃合作。

  谷雨笑着点点头表示认可……到了此时此刻,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经贸往来、外交等等问题完成了全面协调,几乎没有明显的矛盾。

  心情大好的赫鲁晓夫老毛病又犯了,他并没有与其他苏共主席团成员商量,就提议中国加入苏俄正在筹备的华沙公约组织。

  赫鲁晓夫说完,布尔加宁和莫洛托夫脸上十分精彩,中国人知道苏俄的不安,想法设法表明不愿意掺和欧洲事务,你竟然邀请中国加入华沙公约组织,搞军事同盟?

  谷雨同样满脸愕然,他笑着摇摇头,“赫鲁晓夫同志,您的好意我理解,不过中国对欧洲事务不感兴趣,加入华约就算了,不过可以进行一些军事上的交流!”

  谷雨这么一说,赫鲁晓夫立刻明白自己失言了,中国人不断强调对欧洲没兴趣,又怎么可能和苏俄搞军事联盟,赫鲁晓夫迅速收回,“既然中国同志有顾虑,那就算了,等中国同志顾虑消除了,再加入华约也不迟!”

  虽然搞了一个小插曲,但并没有影响到会议的气氛,各种棘手的复杂问题相继谈完之后,赫鲁晓夫主动将苏俄党内的一些变化告诉谷雨。

  谷雨想了想询问起贝利亚,赫鲁晓夫有些愕然,然后把贝利亚痛骂了一顿,又告诉谷雨,因为叛国罪,去年年底,贝利亚被枪毙了。

  “这是一个能人,有些可惜了,听说唯一的儿子也因为科研事故殉职了,唉,心术不正的人最终果然没有好下场!”

  谷雨这么一说,赫鲁晓夫还是斥责了贝利亚一顿,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么说很勉强,在场的高层都是老江湖了,谁也别瞒谁,贝利亚是什么人,都是知道的。

  谷雨微微默然,然后缓缓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我二十年代在贵国留学,也有好几次在红场游行,当时站在红场对下面群众招手的人,没几个得到善终……”

  谷雨又深吸了一口气,“贵我两国都经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们这些高层能挺到现在都不容易呀!党内有些争端是少不了的,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杀人的好,更不能对家属和孩子们下手!”

  谷雨这番话说出口,赫鲁晓夫虽然对谷雨的说法自然是感同身受,他们这些年活得战战兢兢,太不容易了!

  所以赫鲁晓夫也感慨了一番,表示认同谷雨说的话,而在一旁的苏共高层,多少有些感激谷雨,他说过这么一句,最起码未来赫鲁晓夫若是与哪位同志有矛盾了,也会有些顾虑。

  谷雨这么说倒不是关心贝利亚死活,而是试探苏俄有没有了解到贝利亚家人的情况,显然贝利亚死前并没有交代独子在中国,估计也是怕独子被KGB追杀吧!

  谷雨同样也简单介绍了中国党内这一年发生的新三反运动和基层政务干部的大交流,谷雨对现在中国党政干部缺乏科学素质,各种蛮干,各种违规头疼无比,很是抱怨了一番,还说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案例。

  所以他希望进一步扩大在苏俄的留学生,同时加快中苏合作的高校建设,未来要一步步用这些又红又专的干部代表那些不合适的干部,以保证中国可以坚定的走向社会主义,不至于被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破坏。

  谷雨说,美国回国的留学生可以做技术工作,但不可能让他们负责党政工作,但留学学生就不一样了,他希望苏俄严格要求这些中国留学生,把他们锻炼好。

  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华影响力,甚至于未来中国党政系统都可能拥有大批苏俄留学生,赫鲁晓夫心情大好,当然是满口答应,至于留学苏俄的经费,现在真不缺,这么多人在苏俄打工呢,卢布多得很……

  随着一个个问题解决,中苏两国开始进入到蜜月期,作为进入蜜月期的标志,谷雨在这一次十月革命的庆典上,都被安排在非常显赫的位置。

  11月6日庆祝大会召开时,轮到各国代表团致辞,谷雨第一个致辞,他一出场,全体与会者起立致敬,讲话中掌声不断,讲完后全场再次起立,长时间地鼓掌致敬……

  11月7日上午,苏俄在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和群众游行,谷雨和中国代表团步行到红场观看了阅兵和群众游行。

  群众通过列宁墓时,总是高呼“谷主席!谷主席!”游行结束时,当谷雨和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从列宁墓上走下来,群众围上前来,热烈欢呼,而中国代表团成员们被告知,这种场面是前所未有的。

  接下来,在苏俄同志的安排下,谷雨参加了苏俄的米格—17战斗机和米亚—4战略轰炸机,刚刚来到机场,看到米亚—4,谷雨显得很震惊,“这块头真了不得,比咱们的轰—5B还要大一圈!”

  陪同的赫鲁晓夫很得意得告诉谷雨,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型飞机,翼展达50米,长度44米,机翼面积300平方米。

  动力采用4台轴流涡喷发动机,每台推力8.7吨,最大起飞重量140吨,最大飞行速度超过900公里/小时,可以在13000多米高空投弹载弹量20吨,能携带500~9000千克各种炸弹,有了这样的飞机,美国全境都在攻击范围内……

  “能攻击全美?那航程怎么也有一万多公里吧?”谷雨看起来有些不太相信,“涡喷发动机的推力是提升了很多,但耗油量太大,这款飞机真能飞到那么远?”

  赫鲁晓夫脸色微红,这家伙挺懂行呀,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稍稍有些不足,不过我们新一代推力10吨以上的发动机已经研发的差不多了!”

  “原来如此!”谷雨很赞赏的点点头,“想和美帝国主义和谈,必须有压得住的东西,要不然他们就不会死心,这架飞机的出现很及时呀!”

  在夸奖之余,谷雨又笑着说道,“我听说苏俄同志搞研发时,往往是两条腿走路,比如研发第一代喷气式飞机时,雅克设计局推出了雅克—15,米高扬设计局推出了米格—9。

  我记得和我们一起研究美国B—29轰炸机的是图波列夫设计局,他们应该代表着苏俄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准,而这款飞机的设计局我第一次听说……”

  谷雨的意思太明显了,你们肯定是两条腿走路,而同样搞大飞机研发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却没有任何消息,你们是不是藏着什么好东西,不对外公开。

  谷雨故意点出这一点,也是想打压苏俄的要价,你们都搞出两款了,给中国一款应该不影响的,我们又不是不给东西交换。

  赫鲁晓夫没想到谷雨对苏俄研究这么深,但他也不屑说谎,所以他很有意思的回答道,“米亚西舍夫是图波列夫的副手,他虽然年青,但非常有天赋!”

  谷雨理解得点点头,有些事情点到为止就行,他一边夸奖,一边继续走近看了看,接着询问道,“这么大的块头,雷达波的反射肯定不小,很容易被发现,美国现在已经有了超音速战斗机,拦截能力强了不少,贵国找到改进办法了吗?”

  赫鲁晓夫一愣,不过他反应很快,反问道,“中国同志有什么好想法吗?”

  “我们从德国请来的一位技术人员写过一份报告,说德国在二战后期已经研制出一种石墨涂料,把这种涂料抹在飞机和潜艇通气管外壳上,可以吸收一些雷达波,贵国应该也有相关的资料!”

  赫鲁晓夫反应非常迅速,他试探的说道,“有倒是有,但吸波效果似乎并不好……”

  谷雨点点头,“确实如此,不过那名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新思路,说应用这种涂料有望大幅度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

  我看到报告后,挺感兴趣,就下令做了一些研发,呵呵,技术人员们在德国的石墨涂料基础上,进行了一番改进,取得了一些成果!

  至于具体成果如何,我不是技术人员,也看不太懂,可能贵国的技术人员与我们交流时,应该听得懂吧!”

  中国并没有德国这一块的技术人员,不过谁让谷雨是一个bug呢,他知道老美第一代铁基隐身涂料的原理,据说是五羟基铁,悬浮在环氧涂料上,对其施加磁场,就可以形成特定磁场图形的铁磁流体,得到这种流体固化后,就可以吸收电磁波。

  谷雨也不知道真假,反正就指示做研发了,这玩意是长期工程,他也不指望一下子搞定,甚至于环氧树脂的工业化生产,中国都没有搞定,这会可是绝对的高科技。

  中国虽然暂时没有,但也可以从美国买一些环氧树脂涂料,此时环氧树脂涂料品种也不是很多,做一些可行性研究,成本并不高,也花不了太多的钱。

  经过反复测试,已经确定在某种磁场下,含铁环氧树脂涂料确实可以吸收电磁波,当然了,也只是验证了可行性,想拿出真正有实战意义的隐身涂料,还需要漫长的路要走,还要搞各种材料分析,各种投入是惊人的。

  而且就算搞出来,中国也压根用不起,不过谁让老毛子搞军工搞得走火入魔,而且隐身技术一直不怎么样,谷雨实在着急呀,不得不帮助他们一些,要不然美苏之间的军事平衡怎么能长期维持呢?

  而只要用过了隐身涂料,感受到了隐身的好处,苏俄的研发思路肯定会有不小的变化,他们那篇推动F—117研发的著名论文会不会对外公开发表还真说不准。

  老毛子力量相对弱小,他们也必须显摆,若是解决了第一代隐身涂料,在中东战场给以色列一个惊喜,那就热闹了……

  上一次谈判,谷雨主动提到了红外制导导弹,这一次又说有隐身涂料,还有所谓的坦克大突破,可谓吊足了胃口,而此时赫鲁晓夫也不出意料,严重动摇了。

  不过在没有看到中国那些东西前,他也不可能把这种武器交给中国,而且他一直念念不忘中国坦克领域的超级突破,所以他忍不住试探道,“谷同志,我发现你喜欢谈空军和海军武器,为什么不谈一谈陆军武器吗?”

  谷雨微笑着摇摇头,“赫鲁晓夫同志,中国与贵国不同,中国面临的海空压力是最主要的,陆军武器的开发并不重要,我自然很少关注!”

  谷雨窥视赫鲁晓夫有些烦躁的表情,这才缓缓说道,“不过小家伙挺有想法的,拿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不过现在还不成熟,等过两年成熟了,这款飞机也该列装部队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